最新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心得体会6

最新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心得体会6
最新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走进学生心灵心得体会6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既是对教师的褒奖,也是对每位教师的鞭策。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内心世界,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有的放矢,使教育工作富有成效、事半功倍。目前师生间心理上的不相容,是当前德育工作实效性差的根本原因之一。那么教师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呢?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把握学生的心里特点,然后对症下药,方能有所成效,笔者下面就是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现在及特点分析、探究心里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得出比较科学的使教师能够走进学生心里的措施。

1小学生心理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总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人也是一样,每个不同的年龄段心理发展都会呈现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小学生的心理,他们的心理可塑性强,很容易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但仔细观察,依然是有迹可寻的。

1.1主要集中为一下几点:

1.1.2感知觉有了充分地发展。在入学之初,小学生的感知觉已经有了充分的发展,他们的听觉和视觉十分敏锐,能够比较准确地辨别事物的颜色形状等。他们的味觉、嗅觉和触觉也已经比较发达。这些都为他们进行学习活动提供了基础和保证。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其准确性、系统性都能够不断地提高。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观察活动,对于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他们一起探索新鲜事务,特别是和人性养成的故事有关,要多和他们沟通讨论,老师也要学会作为一个倾听者,在肯定他们的想法的时候相机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学生在这种似朋友的谈话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主性,也能够在不断的讨论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形成正确的认识观。

1.1.3注意水平有限。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只能够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对象。他们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注意能够很快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但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水平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努力引起并且给予指导。俗话说,教学无非是源于生活而回到生活,教师如果能够在教学中融入生活教育,把学生从空洞的课本带回到现实的生活,那么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学生自然而然会有兴趣,有了兴趣注意力自然而然会有所提高。

1.1.4想象力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小学低年

级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时候,他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一化,导致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如果没有考虑到儿童想象发展的这种特征,会经常在成人眼中被当作“说谎”“欺骗”。对此,教师要有充分的理解。想象力是十分宝贵的,是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萌芽,教师应当着力保护和慎重对待。现在的小朋友课余时间不会像我们那个年代一样与泥巴为伴,伴随着他们的是种类繁多的动画片,他们会把动画片中的人物性格带到现实中来,刻意去模仿,特别明显的是学生大多受到了《喜洋洋与灰太狼》的影响。在他们的言行和做事风格上可以见到。某日,老师给学生上讲狼和羊的故事,学生说这只小羊那么笨,只会想办法逃生,是我我就想办法教训那只狼了,可见,他们在《喜洋洋和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中学到了外表弱小并不一定是真的弱小,聪明和用于反抗才是胜利的关键。

1.2每种事物身上呈现出的不同的特点,因而也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总结小学生以上的性格特点,他们的心理发展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表现如下:

1.2.1自我中心。该种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问题,坚信自己的判断,往往不屑考虑别人的意见或做法,对自己不善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这种自我中心危害很大,它会蒙闭孩子的双眼,会让孩子无法看得更远,严重者会导致矛盾的恶化,具有攻击性。我们班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起初,一个调皮的小朋友仍一团纸给另外一个同学,然后另外一个同学不服气,脱下鞋子就扔回去,两二人因此大打出手,闹到班主任那里去,班主任问:你为什么拿鞋子仍人家?孩子答:是他先惹的我,拿纸团仍我的!问另一个孩子,你为什么拿纸团仍人家?回答:我只是拿纸团仍他而已,他竟然拿鞋子仍我。可见,他们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以自我为中心,一点亏都不肯吃。如果放任学生这样发展下去,以后岂不等同流氓烂仔,没有一点读书人的素质可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