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96148U】一种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专利】

【CN209296148U】一种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专利】
【CN209296148U】一种II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专利】

锑基_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_第三代红外探测器的最佳选择_史衍丽

〈综述与评论〉 锑基Ⅱ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第三代红外探测器的最佳选择 史衍丽 (昆明物理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223) 摘要:以多色、大面阵、高性能、低成本为特征的第三代红外探测器是当前红外探测器的发展方向及目标。InAs/GaInSbⅡ类超晶格探测器因为独特的断代能带结构以及自身存在的材料和器件优势,在大面阵长波红外探测器、高温中波红外探测器、中波双色探测器以及甚长波红外探测器领域显示出优异的器件性能和技术成熟性,成为第三代红外探测器技术的最佳选择之一,在世界各国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和发展。就InAs/GaInSbⅡ类超晶格材料的优越性、存在的问题及近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介绍,旨在促进我国InAs/GaInSbⅡ类超晶格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第三代红外探测器;InAs/GaInSbⅡ类超晶格;断代能带结构;低维红外探测器 中图分类号:TN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891(2011)11-0621-04 Type-II InAs/GaInSb Superlattices Infrared Detectors-one of the Best Choices as the Third Generation Infrared Detectors SHI Yan-li (Kunming Institute of Physics, Kunming 650223, China) Abstract:The Third-Generation infrared detectors characterized as multicolor, large array, high performance and low cost have become the development goal of the infrared detectors. InAs/GaInSb Type-II infrared materials has special broken band structure and materials merits, furthermore, the material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area of large array long wavelength infrared detectors、high temperature mid-wavelength infrared detectors、middle wavelength dual-band infrared detectors and ultra-long wavelength infrared detectors. The superior devices performance with high detectivity and excellent uniformity verified the technology superiority and maturity.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best choices as the Third-Generation infrared detectors in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the material advantages, the technique issue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has been introduced in order to advance the development of InAs/GaInSb type-Ⅱ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the Third-Generation infrared detectors,InAs/GaInSb Type-II superlattices,broken band structure,low-dimension infrared detectors 引言 红外探测器在经历了扫描型的第一代红外探测器、小规模凝视阵列的二代红外探测器的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对第三代红外探测器的发展需求。关于第三代红外探测器至今世界上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主要的内容包含三方面[1]: 1)高性能、高分辨力具有多波段探测的制冷焦平面; 2)中等性能或高性能的非制冷焦平面; 3)成本非常低的非制冷焦平面。 与第二代红外探测器相比,第三代红外探测器更加强调多色探测,以及高性能、低成本。目前二代红外探测器在f=2的条件下,噪声等效温差(NETD)大约是20~30mK,第三代红外探测器的发展目标是提高NETD到1mK。这对应着在材料体系选择、器件结构设计、读出电路设计、器件工艺技术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提高。 621

如何协调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的交叉

如何协调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的交叉 ——中国与其他国家相关法律之比较 作者 黄金秀 丁亮Peter Waters 知识产权期刊 2008年特刊 *** *** 一、 前言 知识产权和竞争法的冲突是一个复杂并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将对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欧盟以及加拿大各国法律对该问题的处理方式与新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反垄断法》”)进行比较。 二、 知识产权法和竞争法是怎样相互作用的?在分析知识产权或竞争法的问题时,为何要 考虑与之相关的竞争法或知识产权法因素? 初看起来,知识产权法的目的与竞争法的目的似乎存在着矛盾。知识产权法赋予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对他人使用其知识产权进行限制和收取许可费用的法定权利。知识产权权利人可以通过设置排他性、区域限制和价格限制等知识产权许可条款来规范经销商的下游活动。然而,竞争法的目的则是为了抑制那些对经济有害的市场势力1。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知识产权法和竞争法是互补而非矛盾的。它们的根本目的相同,即都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和鼓励创新。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认为2: “……(竞争)法律能够保护良性的市场竞争,而知识产权法则保护了从对创新必要投资获得回报的能力。二者都可以刺激经营者之间的相互竞争,使具有技术、产品或服务优势的竞争者能够率先进入市场。” 尽管知识产权可能对某个产品、制作工序或作品形成“合法的垄断”,但在多数情况下,这种权力并不必然形成“经济上的垄断”3。进而言之,一项知识产权许可可以对被许可人就某个具体的产品、制作工序或作品进行限制(例如地域性限制),但是可能存在充足的或潜在的替代品能够限制知识产权权利人支配其拥有的市场势力。4 虽然有观点认为知识产权法和竞争法的目的是互补的,但是当竞争法适用于涉及知识产权的具体案例时,便可能出现一连串难题。5下文对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欧盟和加拿大等国在协调竞争法和知识产权保护时的不同方法进行了小结。 三、 各国相关法律的比较 1. 美国

双鉴红外探测器工作原理

微波—被动红外复合的探测器,它将微波和红外探测技术集中运用在一体。在控制范围内,只有二种报警技术的探测器都产生报警信号时,才输出报警信号。它既能保持微波探测器可靠性强、与热源无关的优点又集被动红外探测器无需照明和亮度要求、可昼夜运行的特点,大大降低探测器的误报率。这种复合型报警探测器的误报率则是单技术微波报警器误报率的几百分之一。简单的说,就是把被动红外探测器和微波探测器做在了一起,主要是提高探测性能,减少误报。除此之外,市场上也有把微波和主动红外、振动探测器、声音探测器等组合的产品,大家可参考说明书了解。 被动红外探测技术是一探测人体红外辐射与背景物体(墙、家具、树木、地形等)红外辐射相比较而产生的差异部分依据的,背景红外辐射量往往是微弱而稳定的。入侵者(包括各种动物在内)的红外辐射量往往是大的,可以引起警报信号。如果只用一种技术进行探测,各种动物(如狗、猫、老鼠等)及各种非动物的红外辐射源(如暖气、强灯光、太阳光等)往往也会引起警报的,这种报警是符合工作原理的,专门从事双技术探测器研究的科研人员,将微波探测技术和被动红外探测技术组合在一个机壳里构成一种入侵探测器。组成的这种双技术探测器,都选用了不同的工作原理的两种技术组合在一起,使从工作原理上无法避免的误报警的到了抑制。因为双技术探测器要求两种技术都提供报警信息时,才提供一个触发报警信息。其中任何一种提供报警信息,都不触发报警。因此使误报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也扩大了探测器的使用范围 微波红外复合探测器的内部结构 下图中是一款有线红外微波复合探测器,其中最上端部分为信号接收、信号处理、信号输出部分;中间为微波探测,下端为红外探测;

红外探测器简介

红外探测器 设计研发部-平 一、红外探测器市场以及应用领域 红外探测技术目前主要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种研究领域。其中,中红外探测技术由于中红外线的高强度和高穿透性,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也最为成熟;远红外的主要优点就是其穿透性,可用于探测、加热等,应用也比较广泛。近红外,由于其包含氢氧键、碳氢键、碳氧键等功能键的特征吸收线。大气中的水气、二氧化碳、大气辉光等也集中在这个波段。特有的光谱特性使得短波红外探测器可以在全球气候监测、国土资源监测、天文观测、空间遥感和国防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红外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工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尤其在军事领域,红外探测器在精确制导、瞄准系统、侦察夜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红外探测器在军事、民用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作为高新技术的红外探测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地位更加重要。 小型红外探测器是受价格驱动的商品市场,而中型和大型阵列探测器则是受成本和性能驱动的市场,并且为新产品提供了差异化的空间。但是在每种红外探测器技术(如热电/热电偶/微测辐射热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障碍。由于这些技术都是基于不同的制造工艺,如果没有企业合并或收购,很难从一种技术转换到另外一种技术。 红外探测器已进入居民日常安防中,其中主动式红外探测器遇到

树叶、雨、小动物、雪、沙尘、雾遮挡则不应报警,人或相当体积的物品遮挡将发生报警。主动红外探测器技术主要采用一发一收,属于线形防,现在已经从最初的单光束发展到多光束,而且还可以双发双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率,从而增强该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据美国相关公司市场调研分析师预测,全球军用红外探测器需求额有望在2020年达到163. 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 71%。 红外探测器按探测机理可分为热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按其工作中载流子类型可以分为多数载流子器件和少数载流子器件两大类,按照探测器是否需要致冷,分为致冷型探测器和非致冷型探测器。非致冷探测器目前主要是非晶硅、氧化钒和InGaAs等探测器,致冷型探测器主要包括碲镉汞三元化合物、量子阱红外光探测器Ⅱ类超晶格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新型材料、新颖器件不断涌现,红外光电探测器完成了第一代的单元、多元光导器件向第二代红外焦平面器件的跨越,目前正朝着以大规模、高分辨力、多波段、高集成、轻型化和低成本为特征的第三代红外焦平面技术的方向发展。 二、焦平面红外探测器应用现状 热探测器的应用早于光子探测器。热探测器包括热释电探测器、温差电偶探测器、电阻测辐射热计等。热探测器具有宽谱响应、室温工作的优点,但是它响应时间较慢、高频时探测率低,目前主要应用于民用领域。光子探测器是基于光电效应制备的探测器,通过配备致冷系统,具有高量子效率、高灵敏度、低噪声等效温差、快速响应等优点。在军事领域,光子探测器占据主导地位。常用的光子探测器有

红外探测器原理

红外探测器原理 安防2007-10-16 10:17:07 阅读888 评论3 字号:大中小订阅 被动红外探测器 凡是温度超过绝对0℃的物体都能产生热辐射,而温度低于1725℃的物体产生的热辐射光谱集中在红外光区域,因此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能向外辐射红外热。而任 何物体由于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本身温度不同所产生的红外辐射的波 长和距离也不尽相同,通常分为三个波段。 近红外:波长范围0.75~3μm 中红外:波长范围3~25μm 远红外:波长范围25~1000μm 人体辐射的红外光波长3~50μm,其中8~14μm占46%,峰值波长在9.5μm。㈠被动红外报警探测器 在室温条件下,任何物品均有辐射。温度越高的物体,红外辐射越强。人是恒温动物,红外辐射也最为稳定。我们之所以称为被动红外,即探测器本身不发 射任何能量而只被动接收、探测来自环境的红外辐射。探测器安装后数秒种已适 应环境,在无人或动物进入探测区域时,现场的红外辐射稳定不变,一旦有人体 红外线辐射进来,经光学系统聚焦就使热释电器件产生突变电信号,而发出警报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形成的警戒线一般可以达到数十米。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主要由光学系统、热传感器(或称为红外传感器)及报警 控制器等部分组成。其核心是不见是红外探测器件,通过关学系统的配合作用可 以探测到某个立体防范空间内的热辐射的变化。红外传感器的探测波长范围是8~14μm,人体辐射的红外峰值波长约为10μm,正好在范围以内. 被动式红外探测器(Passive Infared Detector,PIR)根据其结构不同、警 戒范围及探测距离也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单波束型和多波束型两种。单波束PIR采用反射聚焦式光学系统,利用曲面反射镜将来自目标的红外辐射汇聚在红外传感器上。这种方式的探测器境界视场角较窄,一般在5°以下,但作用距离较远,可长达百米。因此又称为直线远距离控制型被动红探测器,适合保护狭长的走廊、通道以及封锁门窗和围墙。多波束型采用透镜聚焦式光学系统,目前大都采 用红外塑料透镜——多层光束结构的菲涅尔透镜。这种透镜是用特殊塑料一次成

红外探测技术及红外探测器发展现状

红外探测技术及红外探测器发展现状 中国安防行业网2014/7/25 14:10:00 关键字:红外,探测技术,发展现状浏 览量:6731 一、技术现状 红外探测技术目前主要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种研究领域。 其中,中红外探测技术由于中红外线的高强度和高穿透性,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也最为成熟,甚至可以分析物质的分子组成; 远红外的主要优点就是其穿透性,可用于探测、加热等,应用也比较广泛。 只有近红外,由于其强度小,穿透力一般,故长期以来没有引起重视,只是近些年来才成为研究热点,因为用近红外技术可以做某些成分的定量检测,最关键的是还不必破坏试样。 (一)技术优势 红外技术有四大优点:环境适应性好,在夜间和恶劣天候下的工作能力优于可见光;隐蔽性好,不易被干扰;由于是靠目标和背景之间、目标各部分的温度和发射率差形成的红外辐射差进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红外系统的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二)制约因素 目标的光谱特性;探测系统的性能;目标和探测口之间的环境和距离——这三大因素是红外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例如:为充分利用大气窗口,探测器光谱响应从短波红外扩展到长波红外,实现了对室温目标的探测;探测器从单元发展到多元,从多元发展到焦平面,上了两大台阶,相应的系统实现了从点源探测到目标热成象的飞跃;系统从单波段向多波段发展;发展了种类繁多的探测器,为系统应用提供了充分的选择余地。 (三)国内领先技术 红外探测器芯片一直受制于西方政府和供应商。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12年4月,高德红外用2.4亿元超募资金实施“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项目”。2014年2月25日,高德红外公告,公司“基于非晶硅的非制冷红外探测器”项目成果已获湖北省科技厅鉴定通

实用新型专利的四大特点

实用新型专利的四大特点 在我国的《专利法》中,主要将专利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发明专利。而在这三种专利类别当中,实用新型专利受法律保护的范围较窄,一般而言,日用品、机械、电器等方面的有形小发明最好就是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这样不但可以简化申请的手续,而且还能降低申请专利的费用。但是在申请这类专利之前,还应当对它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想要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的过程更加顺利,最好就是能事先了解它的特点再决定是否确定要申请该类别的专利。事实上,实用新型专利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专有性。所谓的专有性,实际上是指专利权人对其发明创造所享有 的独占性的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出口的权利。而它具有的这种专有性,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手段有效地制约一些企图侵犯专利权的行为。 2、地域性。实用新型专利是有一定的地域性质的。换句话来说,它只 能在该国的法律管辖的范围内有效,如果想要让这项专利同样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可,就需要在其他的国家申请专利,只有在外国的专利申请通过审核后,该专利才能受到外国法律的保障。

3、期限性。我国对于实用新型专利是有一定的期限的。在我国现行的 相关法律中规定,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期限10年。10过去后,如果想要继续受到法律的保护,就需要重新办理专利申请和缴纳相关费用。 4、无形性。这里所说的无形性,并不只是指专利权所保护的技术,实 际上是指专利权本身,它在本质上是没有实体存在的,但是会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 当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实用新型专利的这四大特点之后,这就会让我们对该类别的专利具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而我们也可以根据它的这四个特点来决定自己所拥有的专利是否适合该类别的专利申请。

【CN110009201A】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力数据链接系统及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96084.3 (22)申请日 2019.03.15 (71)申请人 南瑞集团有限公司 地址 211106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诚信大 道19号 (72)发明人 李昀 杨志宏 李宁峰 杨冬梅  宋健京 宋文杰 陆继翔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24 代理人 董建林 俞翠华 (51)Int.Cl. G06Q 10/06(2012.01) G06Q 50/06(2012.01) H04L 29/08(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力数据链接系统及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力数据链接系统及方法,包括若干个独立业务单元和相互通信连接的数据交互中间件;各数据交互中间件分别与对应的独立业务单元相连,可获取对应业务系统中的数据,并对获取到的数据进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设定处理;所述中间件可提供数据访问服务,根据接收到的访问需求通过对应的数据交互中间件获取合适的数据,并发送至访问需求方;所述中间件可提供数据存储服务,根据接收到的存储需求从合适的数据交互中间件中获取待存储的数据,并将数据存储到本中间件对应的业务系统。本发明基于区块链原理,构建系统数据链接服务体系,并通过数据交互中间件为各类电网新兴业务、新系统提供数据获取需求 的系统支撑。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CN 110009201 A 2019.07.12 C N 110009201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10009201 A 1.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力数据链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独立业务单元; 若干个相互通信连接的数据交互中间件,各数据交互中间件分别与对应的独立业务单元相连,形成区块链系统,其中,至少一个独立业务单元中存储了与所述区块链系统相关的公用信息库; 所述独立业务单元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利用与之相连的数据交互中间件发送访问需求至存储有公用信息库的独立业务单元; 所述存储有公用信息库的独立业务单元根据接收到的访问需求查找出访问需求中的待访问数据所在的具体位置信息,获得目标独立业务单元,并将所述目标独立业务单元信息反馈至发送访问需求的独立业务单元; 所述发送访问需求的独立业务单元发送访问需求至目标独立业务单元,并接收由所述目标独立业务单元根据接收到的访问需求反馈的相应数据,完成数据访问服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力数据链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业务单元还用于利用与之相连的数据交互中间件发送存储需求至存储有公用信息库的独立业务单元; 所述存储有公用信息库的独立业务单元根据接收到的存储需求查找出存储需求中的待存储数据所在的具体位置信息,获得目标独立业务单元,并将所述目标独立业务单元信息反馈至发送存储需求的独立业务单元; 所述发送存储需求的独立业务单元发送待存储数据至目标独立业务单元,完成数据存储服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力数据链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互中间件通过链上数据访问接口提供数据存储服务;所述数据交互中间件通过链下数据访问接口提供数据访问服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力数据链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交互中间件具体包括: 数据描述模块,用于定义所操作数据的属性、特征、来源、用途、版本,实现数据“画像”,为数据定位提供依据; 数据定位模块,用于对数据访问需求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最新能提供该数据的独立业务单元名称及其在区块链系统中的位置,以便进一步对该独立业务单元进行访问; 数据检索模块,用于在被指向的独立业务单元中检索和查询到相关数据信息; 数据安全模块,用于通过数据交互中间件进行数据访问、存取过程中,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保证所传输数据的信息安全,同时,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客户才能访问链上对应区块信息; 数据融合模块,用于对一次数据访问过程中获取的多个数据按指定规则进行分类及聚合; 数据缓冲模块,用于协调吞吐速度相差大的独立业务单元之间数据传输; 动态配置模块,用于动态配置区块链系统,包括节点上链所需的安全证书、密钥、IP、名称、组织、链ID; 区块链基础服务模块,用于区块链系统中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 2

红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红外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一部分红外技术的发展及主要应用领域 红外技术的发展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F.W.赫歇耳利用水银温度计来研究太阳光的能量分布发现了红外辐射,从那时起,人们就致力于研究各种红外探测器以便更好地研究和探测红外辐射。在红外探测器发展中,以下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上世纪70年代,热成像系统和电荷耦合器件被成功地应用。 上世纪末以焦面阵列(FPA)为代表的红外器件被成功地应用。 红外技术的核心是红外探测器。 红外探测器 单元红外探测器:如InSb(锑化铟)、HgCdTe(碲镉汞)、非本征硅,以及热电等探测器。 线列:以60元、120元、180元和256元等,可以拼接到1024元甚至更多元。 4N系列扫描型焦平面阵列:如211所的研制生产的4x288。 凝视型焦平面阵列(IRFPA): 致冷型256x256、320x240、384x288,更大规模的如640x512,1024×1024和1280×720 元阵列也已有了; 非致冷型160×120、320x240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384x288、640x480也已开始应用。 红外探测器按其特点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1970s-80s):主要是以单元、多元器件进行光机串/并扫描成像; 第二代(1990s-2000s):是以4x288为代表的扫描型焦平面; 第三代:凝视型焦平面; 第四代:目前正在发展的以大面阵、高分辨率、多波段、智能灵巧型为主要特点的系统芯片,具有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功能,甚至具备单片多波段探测与识别能力。 目前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主流技术为热敏电阻式微辐射热计,根据使用的热敏电阻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氧化钒探测器和非晶硅探测器两种。 非制冷焦平面阵列探测器的发展,其性能可以满足部分的军事用途和几乎所有的民用领域,真正实现了小型化、低价格和高可靠性,成为红外探测成像领域中极具前途和市场潜力的发展方向。 氧化钒技术由美国的Honeywell公司在九十年代初研发成功,目前其专利授权BAE、L-3/IR、 FLIR-INDIGO、DRS、以及日本NEC、以色列SCD等几家公司生产。非晶硅技术主要由法国的 CEA/LETI/LIR实验室在九十年代末研发成功,目前主要由法国的SOFRADIR和ULIS公司生产。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四个国家拥有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产业化生产的能力,其核心技术仅有美国和法国两个国家掌握,日本和以色列则由美国取得技术许可,在其国内生产和有限制地使用。对我国的出口则设置了更多严格的限制,如大家遇到的帧频限制。

关于工业工程技术的知识产权

工业工程是以社会生产系统为对象,采用系统、专业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如设施规划、方法测定与设备改进、工作流程设计,将系统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和知识等生产要素,进行最优化规划、设计和创新,使之组成有效、合理和综合优化的系统的技术,它能达到保证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和企业整体竞争力的目的。对于工业工程技术是一种结合工程和管理的高度综合的技术,它涵盖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各个过程,作为一种减少成本、提高效率、优化系统的高强度智力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效益性。它既可以是一种对企业生产流程的改进和生产工艺的设计,形成新的核心生产工艺,也可以是设计开发的一个集成仿真系统,表现形式大多为计算机软件,如银行排队系统软件;既可以是一种工业实物和人机环境改善,如外观改善、产品形状改善、人机互动改善,这点类似工业设计,也可以是一种供应链和物料配送技术或设备改进;但许多时候它会是一种管理理念的更新和一种制造流程的优化,形成一种独特的有商业价值的核心机密或者策略,仍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畴。 由于工业工程技术的保护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很多时候难于形成一种看得见的实物,只能当作非专利技术看待,所以一方面有些企业对这种技术的认识不深,甚至不把它当作一种技术来对待,随便公开,随便“借用”,另一方面,工程技术人员在创造出一种新的技术后由于申请保护的繁琐而放弃了这些专利。总的来说,现在对工业工程硬技术(实物技术,如属于实用新型、发明等方面的技术)的保护较为完善,而对于其软技术(方法技术)就显得重视不足。 我国在上世纪先后加入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专利合作条约》等重要国际条约,然而我国企业自主创新现状不容乐观,本身专利申请也很薄弱,对于工业工程技术的产权保护就更加落后了。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资料中可

双鉴探测器的原理及应用

双鉴探测器的原理及应用 所谓双鉴探测器,是指将两种不同技术原理的探测器整合成一体,当两种探测器都报警时才发出报警的装置。该类探测器是入侵探测器的一种,它兼具两种探测器的优点,误报警率显著降低。 目前,市面主流的双鉴探测器是用微波(或超声波)和被动红外等两种技术复合的探测器。本文介绍双鉴探测器的原理,探讨了导致失效或误报警的原因。 1 原理概述 1.1 微波(或超声波)探测的原理 微波探测是利用“多普勒效应”实现目标探测。 1)多普勒效应 1842年,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发现: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相对于观测者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这种效应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由“多普勒效应”引起的频率变化叫做“多普勒频移”,它与相对速度成正比、与振动的频率成反比,这被称为多普勒原理。 2)微波(或超声波)探测的原理 微波探测的原理是,探测器持续发射微波,并接收发射回来的微波信号。当探测区有目标移动时,利用多普勒原理,即可实现目标探测。 微波探测器的灵敏度取决于: ●目标的移动速度; ●目标的外形大小; ●目标发射能力; ●目标与探测器之间的距离 微波探测器会根据频率改变的大小来产生相应强度的探测信号。一般来说,探测灵敏度取决于目标的外形大小以及与探测器的距离。目标越大,距离越短,探测灵敏度就越高。 图1 微波探测器的原理效果

1.2 PIR(被动红外探测)的原理 被动红外探测简称为PIR(Passive Infrared Detection),是利用红外辐射特性,感应移动物体与背景物体的温度差异,从而实现目标探测。在移动物进入探测区域前,现场红外辐射稳定不变,一旦有移动物体进入,则会通过光学系统,将红外线辐射聚到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上,使其输出比前期更强的电信号,而发出警报。 1)红外辐射特性 任何物体,其自身温度只要高于绝对零度(即0K,或-273.15℃),就会不停地产生热辐射,而温度低于1725°C的物体产生的热辐射光谱集中在红外光区域。不同温度的物体,其释放的红外能量的波长是不一样的,因此,红外波长与温度的高低是相关的。 由于物体本身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本身温度不同所产生的红外辐射的波长和距离也不尽相同,通常分为三个波段。 ●近红外(波长范围0.75μm~3μm) ●中红外(波长范围3μm~25μm) ●远红外(波长范围25μm~1000μm) 2)人体的红外辐射特征 在室温条件下,任何物品均有辐射。温度越高的物体,红外辐射越强。人是恒温动物,红外辐射也最为稳定。 人体辐射的红外光,其波长在3μm~50μm范围内,其中8μm~14μm占46%,峰值波长在9.5μm。 3)被动红外探测的工作原理 公元前300年,人们就发现热释电效应。所谓热释电效应,是指晶体随温度的变化,而在晶体表面产生电荷聚集的物理现象,并且该种材料自发极化的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关于热释电效应的最早记录,是电气石吸引小物体。热释电的现代名称是英国物理学家D.布儒斯特在1824年引入的。 被动红外探测(PIR)主要有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光学系统等两个关键元件。 ●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可以将波长为8μm~12μm之间的红外信号变化转变为电信号,对其 他波长的白光信号具有抑制作用。而人体辐射正好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较好地识别出人。 ●光学系统一般有反射镜和菲涅尔透镜等两种。其中,菲涅尔透镜有两个作用。一是聚焦作 用,将红外信号折射(反射)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上;二是将警戒区内分为若干个明区和暗区,使进入警戒区的移动物体能以温度变化的形式在PIR上产生变化热释红外信号,这 样PIR就能产生变化的电信号。 被动红外探测器的灵敏度取决于背景的表面面积、目标的表面面积、目标的速度以及探测器的距离。 图2 PIR探测器的原理效果

中远红外探测器发展动态

中远红外探测器发展动态 1 红外光电探测器的的历史 红外探测成像具有作用距离远、抗干扰性好、穿透烟尘雾霾能力强、可全天候、全天时工作等优点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按照探测过程的物理机理,红外探测器可分为两类即热探测器和光电探测器。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目标红外辐射的光子流与探测器材料相互作用,并在灵敏区域产生内光电效应。因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优点,光电探测器在预警、精确制导、火控和侦察等红外探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 红外焦平面阵列可探测目标的红外辐射,通过光电转换、电信号处理等手段,可将目标物体的温度分布图像转换成视频图像,是集光、机、电等尖端技术于一体的红外光电探测器H。目前许多国家,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军事发达国家,都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此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并获得了成功。红外光电探测器研究从第一代开始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按照其特点可分为三代。第一代(1970s~1980s)主要是以单元、多元器件进行光机串/并扫描成像,以及以4×288为代表的时间延迟积分(TDI,time delay integration)类扫描型(scanning)红外焦平面列阵。单元、多元探测器扫描成像需要复杂笨重的二维、一维扫描系统结构,且灵敏度低。第二代红外光电探测器是小、中规格的凝视型(staring)红外焦平面列阵。M×N凝视型红外焦平面探测元数从1元、N元变成M×N元,灵敏度也分别从l与N1/2增长M×N1/2倍和M1/2。而且,大规模凝视焦平面阵列,不再需要光机扫描,大大简化整机系统。 目前,正在发展第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探测器具有大面阵、小型化、低成本、双色(two-color)与多色(multi-color)、智能型系统级灵巧芯片等特点,并集成有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可实现单片多波段融合高分辨率探测与识别。因此,本文将重点综述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材料体系及其研究现状,并分析未来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材料选择及发展趋势。 2 三代探测器的材料体系与发展现状 红外光电探测器的材料很多,但真正适于发展三代红外光电探测器,即响应波段灵活可调的双色与多色红外焦平面列阵器件的材料则很少。目前,主要有传统的HgCdTe和QWIPs,以及新型的二类SLs和QDIPs,共四个材料体系。作为

知识产权保护承诺书

附件一:《知识产权保护承诺书》 知识产权保护承诺书 为了切实履行知识产权保护义务,保障展会安全、文明、有序进行,参展企业须遵守《商标法》、《专利法》及《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遵守如下内容: 1、在参展之前按照相关规定对参展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自行检查,确保我司展出的相关产品和资料的合法性。 2、不在展馆内展出、销售、使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展品、展板、展台、宣传资料等。 3、按照组委会及其设立的投诉机构规定的投诉程序进行投诉,不影响展会的顺利进行。 4、积极配合组委会或投诉机构以及相关知识产权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司法机关在展会期间进行的询问、勘验、取证等工作。 5、不论是投诉还是被投诉,我司承诺所提交的投诉材料准确、完整,真实、合法、有效。 6、不进行恶意投诉。如因恶意投诉给主办方、承办方或者被投诉人造成损失的,愿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7、如违反本承诺,愿意按本展会的规定接受组委会投诉机构的处理。

附件二:《宣传行为规约》 宣传行为规约 为了展会安全、文明、有序进行,营造良好的展会环境,提升展会品质,特制定本规约。 1、本展会的宣传方式和资料包括室内外固定广告、会刊、纸质宣传资料、实物礼品、展位音响(视频)等。 2、参展企业所有发布的广告和其他宣传资料(品)必须具有合法性和客观性,不得违反《广告法》及有关政府部门对于广告内容和形式的禁止性规定,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进行虚假、扩大宣传,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严禁在通道或展厅其他公共部位散发资料、张贴宣传品。 3、室内外固定广告的发布相关事宜,由参展企业与承办方另行专门约定。 4、展出期间,展厅的参展商需关闭所有影音设备声音外放功能,对擅自使用的,经指出后不予纠正的,组委会有权停止该展位电力供应。展位断电后企业申请重新供电的,须向组委会提供书面保证,经组委会审核同意后方能恢复供电。由此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参展单位负责。 5、非经组委会同意,参展企业不得采取如下宣传方式: (1)活体广告、流动广告、便携式广告物; (2)各类卡通广告人、充气人,举牌巡游; (3)在展位之外发放宣传资料(品); (4)邀请名人(星)到展会现场进行宣传,造成观众拥挤的; (5)进行特技表演或高难度、危险性表演。 (6)以发放免费礼品的形式招揽观众,造成排队或拥挤。 违反本条上述规定进行宣传的,组委会有权将相关宣传资料、礼品予以没收,将有关宣传人员清除出展馆,并对相关参展单位处以1000元每次的经济处罚。出现两次(含)以上违规宣传的,组委会有权取消参展单位的参展资格,清除出展馆。 6、为防止液体渗漏毁坏展馆的地下管线设施,展会现场禁止制作使用水帘或使用其他液体进行布置和宣传。否则,组委会有权取消参展单位的参展资格,清除出展馆。造成损失的,组委会将继续进行追偿。

关于知识产权的案例分析

高分悬赏关于知识产权的案例分析 李某是某美术学院的高材生,在某厂担任美术设计。该厂近年来一直生产大理石装饰,产品销路平平。为了开发新产品,王某开发出一种新工艺,用大理石料制作浮雕。厂领导对此项设计非常重视,打算将此设计投入生产。由于大理石浮雕都是根据世界名画再创作的,厂里不知道这种使用是否可以。为慎重起见,他们向有关部门求教,询问大理石浮雕是否能够得到法律保护,如获保护应履行什么程序。 大理石浮雕是否受《著作权法》保护?如果是,是否需要履行什么手续?根据世界名画制作浮雕是否为法律所允许,怎样能够保证不侵权? 问题补充: 最佳答案 依照<<著作权法>>,大理石浮雕属于美术作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由于是借鉴名画进行的创作,是名画的再创作的作品,所以享有著作权. 关于大理石浮雕的著作权你可以在所属的省市级版权部门进行作品的自愿登记,不会收费,同时可以作为将来产生纠纷的证据. 关于世界名画的著作权问题有两方面,一个是著作权人,即画家若过逝50年,则超过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另一个是若画家没有过逝,则要取得他的同意,依照《著作权法》,新衍生的作品是不能干扰原作品的著作权的。 另,如果浮雕是批量生产的话,可以对生产技术进行专利申请。

图书目录 案例1 商业秘密的范围和侵权认定——胡江耀诉吴义辉、缪铮、周玲丽侵害商业经营秘密纠纷案 案例2 对侵犯商业秘密案件重点审查秘密点——李孟凌诉威信县羊藿酒业有限公司、晤通市远昌酒业有限公司商标侵权、侵害商业技术秘密纠纷案 第二章侵犯商标权案件 案例3 商标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发生权利冲突案件的审理与认定——昆明市官渡区金氏炒货厂诉昆明市官渡区金津食品厂商标侵权纠纷案 案例4 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法律冲突——柳文东、柳文君诉孙国平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案案例5 商标权与企业名称权权利冲突如何解决——昆明新大地制漆有限公司诉云南新大地化工有限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案例6 如何审查注册商标承印人印制行为的合法性——济南红河饮料制剂经营部诉昆明耀达印刷有限责任公司侵犯商标专用权纠纷案 案例7 涉外商标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诉云南茶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商标权转让合同纠纷案 案例8 地名商标的正当使用及侵权判定标准——云南大江旅游漂流有限公司诉昆明风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 案例9 商标字号化使用的侵权判定——河北三河福成养牛集团总公司诉哈尔滨 福成饮食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案例10 使用印有注册商标的废纸箱是否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云南思茅兴洋茶叶有限公司诉思茅市鸿丰汽车运输经贸有限公司、曾小斌商标侵权纠纷案 第三章侵犯著作权案件 案例11 卡拉OK播放音乐电视作品是否构成侵权——华纳唱片有限公司诉昆明好乐迪音乐娱乐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案例12 著作权归属的认定——王川波诉中国电力出版社、曾昭桂、昆明新知图书城有限责任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案例13 作品的独创性判断标准如何确定——毕然诉范稳、人民文学出版社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案例14 专有出版权的侵权判定——广西美术出版社诉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黄德基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案例15 录音制品制作者权的证明标准及免费在线播放他人音乐作品的侵权认定——上海步升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云南省电信有限公司保山市分公司、云南省电信有限公司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案例16 就同一题材创作的两种汉字输入法之间抄袭与否的比对认定——王希其等六人诉北京三维天然数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宜昌市天码软件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出版社、成都大恒计算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侵犯发现权、发明权、科技成果权、著作权纠纷案案例17 作品名称是否应当受到法律保护——赵继康诉曲靖卷烟厂著作权侵权、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案例18 依法保护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陈睿诉云南省杂技团委托创作纠纷案案例19 作者和委托人,著作权到底该归哪一方——王正昌诉伽峰山乡村营地有限公司著作

红外探测器原理与应用

主动红外探测器原理与应用 一、主动红外探测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由主动红外发射机和主动红外接收机组成。探测器利用发射机发车红外射线,由接收机接收。当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红外光束被完全遮断或按给定百分比遮断时,产生报警信号。 主动红外发射机通常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作光源,其主要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交直流均可使用,并可用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直接驱动。现在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多数是采用互补型自激多谐振荡电路作驱动电源,直接加在红外发光二级管两端,使其发出经脉冲调制的、占空比很高的红外光束,这既降低了电源的功耗,又增强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抗干扰能力。 主动红外接收机中的光电传感器通常采用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硅光电池、硅雪崩二极管等,按GBl0408.4—2000《入侵探测器第4部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规定:“探测器在制造厂商规定的探测距离工作时,辐射信号被完全或按给定百分比遮光的持续时间大于40ms时,探测器应产生报警状态。”目前市售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均给出最短遮光时间范围。例如:某品牌的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最短遮光时间范围是30ms—600ms。给出一个范围的原因是不同的使用部位可以设定(调节)不同的最短遮光时间,这有益于减少系统的误报警。例如: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构成电子篱笆警戒时,就应将最短遮光时间调至30ms附近;用在围墙上或围墙内侧警戒时,就应将最短遮光时间调至600ms附近。具体数值使用者可通过试验确定。 主动红外发射机所发红外光束定发散角,在GBl0408.4—2000标准中规定:“室内使用时,发射机与接收机经正确安装和对准,并工作在制造厂商规定的探测距离,辐射能量有75%。被持久地遮挡时,接收机不应产生报警状态。”从另一角度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接收机接收的能量小于25%时,系统就要产生误报警。为了减少由此引起的误报警,安装使用中应让发射机与接收机轴线重合。 目前,除单光束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外,还有双光束和4光束的。工作原理

红外探测器简介

红外探测器 设计研发部-李平 一、红外探测器市场以及应用领域 红外探测技术目前主要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种研究领域。其中,中红外探测技术由于中红外线的高强度和高穿透性,应用最为广泛,研究也最为成熟;远红外的主要优点就是其穿透性,可用于探测、加热等,应用也比较广泛。近红外,由于其包含氢氧键、碳氢键、碳氧键等功能键的特征吸收线。大气中的水气、二氧化碳、大气辉光等也集中在这个波段。特有的光谱特性使得短波红外探测器可以在全球气候监测、国土资源监测、天文观测、空间遥感和国防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红外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工农业生产和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尤其在军事领域,红外探测器在精确制导、瞄准系统、侦察夜视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红外探测器在军事、民用等诸多领域都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作为高新技术的红外探测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地位更加重要。 小型红外探测器是受价格驱动的商品市场,而中型和大型阵列探测器则是受成本和性能驱动的市场,并且为新产品提供了差异化的空间。但是在每种红外探测器技术(如热电/热电偶/微测辐射热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障碍。由于这些技术都是基于不同的制造工艺,如果没有企业合并或收购,很难从一种技术转换到另外一种技术。 红外探测器已进入居民日常安防中,其中主动式红外探测器遇到

树叶、雨、小动物、雪、沙尘、雾遮挡则不应报警,人或相当体积的物品遮挡将发生报警。主动红外探测器技术主要采用一发一收,属于线形防范,现在已经从最初的单光束发展到多光束,而且还可以双发双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率,从而增强该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据美国相关公司市场调研分析师预测,全球军用红外探测器需求额有望在2020年达到163. 5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7. 71%。 红外探测器按探测机理可分为热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按其工作中载流子类型可以分为多数载流子器件和少数载流子器件两大类,按照探测器是否需要致冷,分为致冷型探测器和非致冷型探测器。非致冷探测器目前主要是非晶硅、氧化钒和InGaAs等探测器,致冷型探测器主要包括碲镉汞三元化合物、量子阱红外光探测器Ⅱ类超晶格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大量的新型材料、新颖器件不断涌现,红外光电探测器完成了第一代的单元、多元光导器件向第二代红外焦平面器件的跨越,目前正朝着以大规模、高分辨力、多波段、高集成、轻型化和低成本为特征的第三代红外焦平面技术的方向发展。 二、焦平面红外探测器应用现状 热探测器的应用早于光子探测器。热探测器包括热释电探测器、温差电偶探测器、电阻测辐射热计等。热探测器具有宽谱响应、室温工作的优点,但是它响应时间较慢、高频时探测率低,目前主要应用于民用领域。光子探测器是基于光电效应制备的探测器,通过配备致冷系统,具有高量子效率、高灵敏度、低噪声等效温差、快速响应等优点。在军事领域,光子探测器占据主导地位。常用的光子探测器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