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养老模式比较

合集下载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势和不足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势和不足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势和不足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优势和不足2023年,我国农村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30%,这意味着农村养老问题将日益突出。

在这其中,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优劣两个方面分享一下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问题和未来优化方向。

一、优势1. 解决老龄化问题,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能够为老年人提供一份稳定的养老保障,缓解城市化对人口流动的影响,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2. 加强农民的安全感,增强稳定性。

通过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农民也能够更有积极性地去从事农业生产等行业,增强了对于农村发展的信心,促进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3.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优化就业结构。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能够打破传统的就业结构,为人们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选择性,尤其是对于女性和少数民族人口。

同时,也能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社会公平,减少贫困和不公。

二、不足1. 资金来源不足。

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在初步建设阶段,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的补贴和社会捐赠,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制约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与发展。

2. 受众面窄,覆盖范围有限。

由于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范围较小,对于广大农村居民来说,无法达到全覆盖的效果。

尤其是一些偏远地区的老年人群体,面临着保障不足的风险。

3. 养老服务不足。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在推动农村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同时也要注重对于优质养老设施和医疗保障的建设和提供,以满足老年人群体的多元化需求。

未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需要继续推进创新。

首先,通过加强政府投入和社会组织的参与,增加养老保险的资金来源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要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保障服务。

最后,要加强信息化管理,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数字化、智能化,以提高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总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对于促进农村发展和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非常重要。

我国老年人收入来源的城乡差异及其养老模式选择

我国老年人收入来源的城乡差异及其养老模式选择
c r rte e a e f d. o h
过去我国在社 会经济 发 展上采 取 “ 城轻 乡 、 重 重工 轻
摘要 : 利用 20 年 5 03 月出版的《 中国城乡老年人 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数据分析》 中的数据 , 分析 了我国老年人 收入的城乡差异 状况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 在城市和农村 , 子女提供 的养老金 比
例都偏低, 但退休金和社会养老保障金存在的较大的城乡差别 , 导致了老年人收入水平和收入结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l 2期
Vo . 0 No、 2 12 l
重 庆 工 学 院 学 报
Jun l f h nIn s tt o eh o o r a o o P ig I tu e fT c n k C q ni
t e M o e o c fCa ef r t e Ag d h d lCh ieo r o h e
屯IP u
( ou tnR sa hI t t, at h aN r a U i m ̄, hnhi 002 h a P pli eer st e Es C i om l n e i Saga206 ,C i ) ao c ni u n v n
构的城乡差异巨大 , 由此造成老年人迥然不同的城乡养老模式 和居住方式选择。
关 键
词: 老年人 ; 收入水平 ; 收入来源 ; 城乡差异 ; 养老模式
文献标识码 : A
乖出采 乖 乖 尔 尔 绵
中图分 类号 :20 F4
矫 出乔
文章编号 :6 1 94 20 )2— 06 4 17 —0" (06 1 02 —0 2
i lw i o w n o nr .B t n v e f ei me t n in a d sc a a n i e ,t ee i g e t i e — s o b t tn a d c u t n h o y u w o t e n s o il n u t s h r r f r ii r r e p o n i s a d

我国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我国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模式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分 布状况 , 分层 分类 解 决 农 村 劳 动力 的养 老 问题 ”
这种 未 富先老 的局 面 迫 使 我 国必 须 加 快 新 型 农 村 社 会养 老 保 险的建 设步 伐 。 19 92年实 施 的《 级 农 村 社 会 养 老 保 险 基 本 县
法案》 确定 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
环 节。本 文分析 、 总结和 比较 了河南省郑 州市和罗 山县 新农保试 点工作 经验 以及 存在 的问题 , 以期对全 国正在 进行 的新农保试点工作有所启 示。
【 键词 】 关 社会养老保 险 ; ; 农村 养老保 险模 式 【 中图分类号 】 8062 F4.1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编号 】17 — 32 2 1)6 02 — 6 64 26 (0 10 — 03 0
引 言
中国是世 界 上人 口最 多 的国家 , 也是 一个 农 业 大 国 , 民 问题 是 当前政 府 面 临的一个 重 要且 棘 手 农
的 问题 。随着 市场 经济 的不 断发 展 , 乡 差距 日益 城
是 中国第 一 部社会 保 险法案 。在这 部 法案 中, 以法
律的形式把农 民纳入社会保障体制 中, 明确规定受 保人的范围、 缴纳保 险费的原则 和标准 、 获得社会
颁布 的《 农业 社会 改革 法 》 农 民老年 保 障正 式 纳 将 入社会 保 险领域 , 而不 再是社 会救 济领 域 。根 据德 国法 律规 定 , 民养 老 保 险 的法 定 投 保 人 为 农 场 农 主、 配偶及 共 同劳作 的家属 。养 老保 险基 金 主要 来 自于投保 人 缴纳 的保 险 费 和 国家 的 补 助 金 。养 老
制度的社会服务配套体 系等政策选择来保 障新农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及模式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及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

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

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

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中国农村单身老人再婚养老模式初探

中国农村单身老人再婚养老模式初探

中国农村地区。 相对于城市单身老人而言 , 中国农村单身老人产 为夫妻关 系而老人又成为单身 ,家庭 自我意识将不可避免地将 生的原 因首先是丧偶 , 其次是子女 、 老伴进城工作 。 除此之外 , 离 老人置之一旁 , 时, 此 老人 的精神需求何谈满足 。 异也成为一个不可忽视 的因素 。 2集体养老 : . 道德底线 和农村不 发达 的社 区运营机制 满足
二、 问题提出的 背景
不了单身老人的精神需求 。 首先 , 集体养老的效果主要看供养者的道德水平 。 靠道德水 平满足农村单身老人的精神需求 , 这要打个问号。其次 , 中国农 村社区运营机制 尚未成型 , 娱乐设施更是极度匮乏 。 农村单身老
( ) 一 农村单身老人数量和 问题 不断增 多 聊天 , 社会团体除了能为老年人进行 医疗等物质 20 0 0年人 口普查表 明 ,中国 6 5岁及 以上老年人 占总人 口 人至多是 串门、 很难组织精神健康方面的正式 的娱乐活动 。 这会使得他 的 75 农村人 口的该 比重为 73 %t 总体上 , .%, . 3 5 1 。 中国已经进入老 服务外 , 们心理更加脆弱 , 精神卫生问题更 为严重1 8 1 。 年型 社 会 。 3社会养老 : . 二元结构 可能 出现 在对农村 单身老人 的精神 资料表 明, 中国农 村单身老人的数量成增长趋势 。据 20 05 年对天津市宝坻 区 2 个 乡镇 的调查显示 , 身独 居老人 和只有 供养 中。 2 单 首先 ,中国城乡保障制度的二元结构使得农村地 一直未 两个老人留守的家庭 占到被调查总数的 4 % 5 。在重庆市的 4 0 0 多万 6 0岁以上老人 中 ,8 11万为空巢老人 ,占全市老年人 口的 建立起 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国家 在操作该种养老方式进入农 村单身老人精神慰藉领域 时 ,将不 可避免地 出现二元结构 。其 4 .%, 中的单身老人( 3 7 其 包含城 市老人 ) 达到了 3 万 1 。 有资料显示 , 社会福利机构 高昂的费用 、 不尽如人 意的设 施 另据资料表 明, 中国农村老人独居率达 7 %以上 , 0 农村经济 次 ,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发展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发展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剧,农村地区面临着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挑战。

本文旨在对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

二、农村养老服务现状1. 区域差异: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较为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2. 服务内容不完善: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服务体系,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医疗保健、长期护理等基本需求上。

3. 服务质量不稳定:由于缺乏规范和监管,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存在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

三、农村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1. 人才短缺: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养老服务人才,人员培训存在不足。

2. 资金不足: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和设备投入不足,资金来源有限。

3. 基础设施落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备,缺乏便捷的养老服务网络。

四、应对之策1.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农村地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专业、高素质的养老服务人员。

2. 完善政策措施:制定政策支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为农村养老服务提供经济、政府和法律等方面的支持。

3.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机构、企业和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共同推动服务水平的提升。

五、农村养老服务的发展方向1. 推进医养结合:加强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合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服务。

2. 建设养老社区:建设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养老社区,提供生活、医疗、康复等全方位的服务。

3. 优化服务内容:不断丰富农村养老服务内容,包括精神慰藉、职业培训等。

六、政府的作用1. 提供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

2. 建设基础设施: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便利的养老服务网络。

3. 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监督和管理。

七、农村养老服务市场的潜力1. 巨大市场需求:随着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服务市场潜力巨大。

2. 社会参与热情高涨: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企业和志愿者愿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及模式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及模式

------------------- 布磊诫商右一------- --- ------- ------------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乍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 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 78亿,占总人口的13. 26%, 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 19亿,占总人口的8. 87%。

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朱富先老”和朱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

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

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

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论中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

论中国农村养老模式选择
产 关 系 变 革 的 各 个 阶 段 适 应 当 时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情 况 , 府 采取 了以 家 庭 养 老 保 障 为 基 础 , 之 以集 体 政 辅
2 农 村 集 体 经 济 提 供 救 助 的养 老 形 式 。 主 要 是 .
解 决 农 村 部 分 无 依 无 靠 、 劳 动 能 力 、 生 活 来 源 的 无 无
保 险 , 是 参 保 金 额 中 山东 、 苏 、 江 、 海 4省 市 但 江 浙 上
农 民投 保 金 额 占积 累 基 金 的 5 . , 且 众 所 周 知 25 而
我 国 农 村 社 会 养 老 保 险 实 行 的 是 自我 帐 户 积 累 方 式, 它是 为未 来 的老 人 所 准备 的 , 不 涉 及 现 在 的 老 它
数 的 2 。五 保 户 老 人 采 用 哪种 养 老 形 式 , 该 尊 0 应
老 ” 一 句 在 中 国 流 传 了几 千 年 的 俗 语 , 深刻 揭 示 是 它 了 中 国农 村 养 老 的 观 念 , 靠 家 庭 “ 哺式 ” 老 模 依 反 养
收 稿 日 期 : 0 1 1 -1 2 0 — 23
作者 简介 : 增龙 ( 9 2 ) 男 , 北邢 台人 , 安 16 - , 河 黑龙 江八 一农 垦大 学经 贸学 院副教 授 , 北农林 科 技大 学经 济管理 学 院博 士研 究生 . 要 西 主
从事农 村金 融方 面的研 究 。
维普资讯
6 O
西北 农林 科 技大学 学报 ( 会科 学 版) 社
第 2卷
重 老 人 的意 愿 , 取 自愿 原 则 。 采
济 和 养 老 院 等 福 利 设 施 对 老 年 人 的需 要 仅 是 杯 水 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村养老模式比较 【摘 要】自古以来,我国农村就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民的养老问题不断的突显出来,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得不解决的问题。十多年来,我国不断探索和发展农村的养老模式,力求改变广大农民的养老现状,为农民安详晚年提供保障。近年来,养老保险模式出现并在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中趋于完善,正逐步为农村老人安详的度过晚年提供依靠和保障。但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养老保险也存在着地方政府筹资困难,农民参保意识薄弱,基金保值增值困难,制度衔接困难等问题。鉴于此,本文建议明确各级政府责任,统一设计,建立基础养老金的自然增长机制,加大宣传力度,从而推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养老模式;新农保

Chinese countryside old-age insurance pattern comparison Abstract: Since the ancient times,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is the traditional family cares for the

aged with the land cares for the aged the pattern, along with the economical development and urbanized advancement quickening, our country farmer cares for the aged the question unceasingly to reveal suddenly, becomes question which our country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can not but solve. More than ten for years, our country explores unceasingly and develops the countryside to care for the aged the pattern, the endeavor change general farmers cares for the ag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vides the safeguard for the farmer serene old age. In recent years, the old-age insurance pattern in appeared and tends to the consummation in the unceasing reform and the development, serene was gradually passing the old age for the countryside old person to provide the dependence and the safeguard. But at the same time,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old-age insurance also has the local authority fund raising difficulty, the farmer senate guarantees consciousness to be weak, the fund guarantees price the increment difficulty, questions and so on system engagement difficulty.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suggested is clear abou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the unification design, establishes the foundation pension the nature growth mechanism, enlarge propaganda dynamics, thus impels the new countryside old-age insurance with steady steps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untryside; Old-age insurance; Cares for the aged the pattern; The new agriculture

guarantees

老龄化已成为我国必须要面对的社会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逐渐趋于瓦解,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逐渐暴露出弊端。新的养老保险模式的出现及完善,成为我国农村养老的希望,但同时,仍然有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一、我国农村现行的养老模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有半数以上的人生活在农村。长期以来,土地保障和家庭养老一直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保障方式,近年来,社会保险养老也逐渐进入广大农民的生活中,成为其解决养老问题的方式之一。 (一)家庭养老模式 “养儿防老”是中华民族绵延了几千年的思想,在儒家“孝”文化的熏陶下,赡养老人的观念在每个人心中根深蒂固。即使经过了几千年的变迁,这一观念依旧是中华儿女内心中一种潜在的责任和义务。 (二)土地养老模式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农民而言,土地是生产资料,也是生活资料,是一切生活的来源和依靠。尤其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土地更加成为农民生活的主要来源,也是农村老人赖以养老的保障 。 (三)个人商业养老保险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养老观念的进步,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业务在东部发达地区开始增加。储蓄养老逐渐成为部分富农的选择。 (四)集体养老模式 集体养老是旧集体经济的遗留,是在人民公社时期,以集体经济为依托的低水平的平均主义的养老保险。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补充。 (五)社会保险模式 社会保险模式又有老农保和新农保。 1992年,民政部出台《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为农村社会保险开了先河,也就是所谓的“老农保”。该方案中,提出了个人、集体、国家三方共同付费,有社会统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新思路。其主要做法是,以县为单位,根据农民自愿原则,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建立养老保险基金。保险基金以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并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领取养老金。 “新农保”即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筹资机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和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基本养老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同级财政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建立公示和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二、我国农村现行养老模式比较 (一)家庭养老模式 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持续性已经出现明显的危机。首先,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使许多家庭出现“421”甚至是“821”结构。即一对夫妇需要赡养四位老人,甚至是八位老人,老年抚养比甚高;其次,青年人传统的尽孝观念淡薄,传统孝道支撑的家庭权力架构崩溃。受外部文化影响,农村年青一代对传统尽孝职责的认识逐渐趋于平淡,打老、骂老现象在农村比较普遍。其根本原因仍是家庭经济拮据、老人赡养负担过重,导致子女间义务承担上产生分歧,从而使老人与子女以及子女之间关系紧张。 (二)土地养老模式 土地收入是中国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基础,但是我国的特殊国情使土地养老的功能严重不足。一是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只有1.52亩耕地,有666个县人均耕地在国际警戒线0.8亩以下。据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家庭平均承包土地6.8亩,平均年收入2659.7元,农村老人在70岁时仍有30%左右的人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如果将土地承包视为可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的制度安排或用它来替代农民养老保障制度,显然不能保障农民的老年生活。近年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涨幅也较大,基本抵消了农民因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带来的好处。二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现有土地大量被征用。 所以,土地仍不能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收入。 (三)个人储蓄养老模式 商业养老保险只是为有能力支付保费的富农阶级服务,不能普遍解决农民养老问题。而且目前各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推出的险种保障程度低、费率高、险种单一,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农村投保商业养老保险甚至不如在城市投保实惠。 (四)集体养老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养老只在少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南方地区继续存在,覆盖范围极其有限。其经费来源主要是靠乡统筹和村提留,大多数地区只能维持老人的基本生存,农业税与村提留征缴的取消,使经费不足危机浮上水面。 (五)社会保险模式 1、以《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确定的养老保险模式的缺陷 《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确定的养老保险模式虽然在增加透明度、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促进农民储蓄意识、改变农民的家庭观念和生育意愿的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实质上“完全积累、自我平衡”式的商业储蓄保险也存在明显的缺陷。 一是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各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以《方案》为基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稍作修改后制定的。其法规法律层次低,缺乏约束力。 二是国家重视不够,养老保险滞后。国家把大量的物力、财力投入到了城镇社会保障建设,城镇社会保险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而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甚重视,投入很少。 三是自给来源不足,吸引力小。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集体补助不到位或数额太少,或只在部分地方或部分人身上得到体现,国家政策扶持相当有限。 四是基金增长速度慢,入不敷出。基金增长速度跟不上养老金发放的速度,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农保基金入不敷出,出现负增长。 五是违规存放农保基金,造成巨额损失。一些地方将农保基金违规存入地方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或者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有的因经营不善亏损破产,致使存入的农保基金无法去取出造成损失。 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特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所以被称为新农保,是相对于以前各地开展的农村养老保险而言,过去的老农保主要是农民自己缴费,实际上是自我储蓄的模式,而新农保最大的特点是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有三个筹资渠道。特别是中央财政对地方进行补助,这个补助又是直接补贴到农民的头上。它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不同于老农保主要建立农民个人账户的模式,新农保借鉴了目前城镇职工统账结合的模式。新农保在支付结构上分两部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全部保证支付,这意味着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 新农保与老农保对比有如下一些特点:一是参保范围更广,门槛更低,体现了“广覆盖”的原则。新农保规定:“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不仅是参保年龄下降了4岁,而且保险对象由乡村办企业职工、私营企业、个体户、民办教师、乡镇招聘干部职工等为重点转向全体农村居民,惠及范围更广泛。二是实行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待遇。更符合社会保障的社会统筹互济原则,基础养老金实质上是社会统筹部分,是对以储蓄为主的个人账户的必要补充,是对参保人的社会补贴,能够起到调节社会分配和吸引农民参保的作用。三是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首次将直接资金补贴列入政府责任,并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