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理学》之芳香化湿药

《中药药理学》之芳香化湿药
《中药药理学》之芳香化湿药

《中药药理学》之芳香化湿药

第一节概述

①调整胃肠运动功能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②促进消化液分泌

③抗溃疡

④抗病原微生物。

第二节厚朴

挥发油:β-桉叶油;厚朴酚、和厚朴酚、木兰箭毒碱。厚朴酚为主的木脂类成分。

①调整肠胃运动功能

②促进消化液分泌

③抗溃疡

④保肝厚朴酚

⑤抗病毒、抗菌(变形链球菌)

⑥抗炎、镇痛1

现代应用:防止龋齿、细菌性痢疾、肌强直。

不良反应:有毒成分为木兰箭毒碱。

第三节苍术

有效成分为B-桉叶醇、茅术醇

①调整肠胃运动

②抗溃疡

③保肝

④抑菌

⑤利尿排钠,抑制Na+-K+-ATP酶,增加尿量和钠的排泄

⑥免疫抑制

现代应用:①小儿腹泻

②佝偻病

③预防水痘、腮腺炎、猩红热、感冒和气管炎

④与猪肝或羊肝合用治疗夜盲症有效。

第四节广藿香

广藿香酮、广藿香醇及黄酮类成分。

①促进胃液分泌

②抑制肠胃运动功能

③抗病原微生物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 中药药理学必考知识点汇总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执业药师考点特此整理的,希望大家无论在考试还是工作中都能用到。 清热药的抗菌作用实验 1)体外抑菌:常采用试管法和平皿法。将不同浓度中药制剂置于培养基中与细菌同时温育,观察药物对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判断药物作用的强弱。 2)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将致死量菌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注射于动物体内造成感染再将不同剂量中药对感染动物进行治疗,通过计算存活率或存活时间来判断药物的抗感染作用。 鱼鳔胶的药理作用 鱼鳔胶,又名鱼肚、鱼鳔、白花胶,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鱼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干燥而成,一般将干燥的鳔压制成长圆形薄片,色淡黄,角质状,略有光泽,久煮可溶化,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黏性很强,为“海味八珍”之一。 中医认为,鱼肚性味甘、平,入肾经,有补益精血,滋养筋脉,养肝益肾,养血止血之功。适用于肾虚滑精、吐血、崩漏、腰膝酸软等。《本草纲目》言其“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煮粥服食,健脾补血,对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下降等,均有治疗作用。营养分析表明,每100克鱼肚含蛋白质84.4克,脂肪0.2克,钙30毫克,磷29毫克,铁26毫克,为高蛋白滋补佳品,有“海洋人参”之美誉,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脉管炎、神经衰弱及女子闭经、赤白带下、崩漏等。鱼鳔可促进精囊分泌果糖,为精子提供能量,能促进胃肠的消化吸收,提高食欲,有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能增加肌肉组织的韧性和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能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赋光滑:能增强脑力和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思维和智力,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并可防止智力减退,神经传导迟缓,反应迟钝,产后乳汁分泌不足,老年性痴呆,健忘、失眠等,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抗疲劳、抑制肿瘤生长。 山茱萸的药理作用 1.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山茱萸多糖具有明显促进免疫反应的作用,可激活自然杀伤细胞(NK)和巨噬细胞系统,刺激分泌白细胞介素-1(IL-I)、肿瘤坏死因子(TNF)和7-干扰素(IFN),调节白细胞介素-2(IL-2)的产生,2.5mg/ml可提高淋巴细胞转化90%. 2)抗炎作用山茱萸多糖对热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均有显著的镇痛对急性、慢性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 3.抗菌作用:用山茱萸提取液对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山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建立与提高-广东药品检验所

附件5 广东省医疗机构制剂质量标准 起草说明的撰写要求(试行)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是说明标准起草过程中,制订各个项目的理由及规定各项指标的依据。起草说明的文字规范及计量单位等统一按《中国药典》的要求撰写,首先应列出本制剂的全部原料(药材)质量标准情况,然后按名称、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贮藏等顺序逐项编写。 1. 药品原料(药材)质量标准 1.1.说明处方中的药材、提取物、有效部位、原料(化学药)的质量标准出处,当不是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品种时,需详细说明标准的出处,如为地方标准需附复印件;中药制剂处方的的品种如没有国家或地方标准,应按中药材申报要求,注明其科、属、种,拉丁学名及药用部位,写法同药典正文来源,附上相关资料。辅料应符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相关要求。 1.2.对涉及《中国药典》中收载的要求分列、来源细化的中药材品种,需对此申报固定的品种作出说明。 1.3.处方中的药味如有《中国药典》未收载的炮制品,应详细说明炮制方法和质量要求。 2.药品成品的质量标准草案的起草说明 2.1.概述 不列标题,写明品种出处、原质量标准出处(如有),必要时写明检验项目及增修订项目等情况。 2.2.名称 说明命名方式。当品种名称有变更时应予以说明。 2.3.处方

必要时对处方中各主成分(药味)排列次序予以说明。如系保密品种,其处方也应完整地列在起草说明中。 2.4.制法 必要时说明关键工艺中各项技术指标及要求的控制目的。说明辅料品名、用量及执行标准。应写明制法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2.5.性状 说明正文中所描述性状的理由及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2.6.鉴别 按质量标准正文内容的项目顺序逐一说明。必要时介绍建立或修订此鉴别的理由,介绍操作中应注意事项,特殊试液应注明配制的方法及依据;中药制剂应提供阴性对照实验结果,说明其专属性与可行性。图谱均应附在相应的项目下,并逐一标记与说明。所有附图要求清晰真实。 2.6.1. 显微鉴别:按标准描述顺序写明标准中所鉴别的药味归属,注明增修订情况,并附显微图。 2.6.2. 理化鉴别:说明反应的原理及各反应针对的成分。中药制剂需提供阴性对照实验结果。 2.6. 3. 色谱鉴别:应说明建立或修订项目情况,注明色谱鉴别的归属、前处理条件选择及色谱条件选择等理由。并附色谱图。薄层色谱(包括阴性对照试验)图谱应附彩色照片。 如中药制剂鉴别的药味为多品种来源,确定鉴别方法时必须把多品种来源药材的供试品通过实验比较作出选择,并说明其可行性。 2.7.检查 2.7.1.说明拟定制剂标准中所列检查项目制订的方法选择依据。 2.7.2.如标准中取消了该制剂在《中国药典》“制剂通则”中规定的检查项目,应说明理由。 2.7. 3.对根据制剂的特性及工艺而增加的《中国药典》“制剂通则”以外的项目,应具体说明制定理由。 2.7.4.应说明限量检查的依据,并提供方法学验证考察的情况。

大学本科药学院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单药简答问答

麻黄 1、发汗:水煎液、水溶性提取物、挥发油、麻黄碱、L-甲基麻黄碱等 2、平喘: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2,3,5,6-四甲基吡嗪、萜品烯醇 3、利尿:D-伪麻黄碱 4、解热、抗炎:挥发油(解热),伪麻黄碱(抗炎) 5、抗病原微生物:挥发油 6、镇咳、祛痰:麻黄碱、萜品烯醇(镇咳)、挥发油(祛痰) 其他药理作用 (l)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麻黄碱 (2)强心、升高血压:麻黄碱 桂枝 1、发汗:桂皮油 2、解热、镇痛 3、抗炎、抗过敏 4、抗病原微生物 5、对心血管系统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镇静、抗惊厥、利尿 柴胡 1、解热:柴胡皂苷、皂苷元A、挥发油(丁香酚、己酸、γ-十一酸内酯、对-甲氧基苯二酮) 2、抗病原微生物: 3、抗炎:粗皂苷、皂苷、挥发油 4、促进免疫功能:柴胡多糖、皂苷 5、镇静、镇痛、镇咳:总皂苷、皂苷元 6、保肝、利胆、降血脂:柴胡皂苷、柴胡醇、α-菠菜甾醇(保肝)、利胆(黄酮类物质)、皂苷、皂苷元a,b、柴胡醇、α-菠菜甾醇(降血脂) 7、兴奋内脏平滑肌 其他药理作用 (1)影响物质代谢:柴胡皂苷 (2)抗辐射:柴胡多糖 (3)影响肾脏 葛根 (1)解热:黄酮类 (2)降血糖、降血脂:葛根素 (3)对平滑肌作用 其他药理作用 (1)抗心肌缺血:葛根总黄酮、葛根素 (2)抗心律失常:黄豆苷元、葛根素 (3)扩血管、降血压:葛根总黄酮、葛根素、大豆苷元 (4)改善血液流变性抗血栓 (5)促进记忆 黄芩 (1)抗病原体:黄芩素、 (2)抗炎:黄芩素、总黄酮 (3)抗过敏:黄芩苷、黄芩素 (4)解热:总黄酮、黄芩苷 (5)保肝、利胆:黄芩素、总黄酮

(7)对血液系统 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 (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黄连 (l)抗病原体:小檗碱 (2)抗细菌毒素:小檗碱 (3)抗炎、解热: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 (4)抗溃疡:小檗碱 (5)镇静催眠:小檗碱 (6)降血糖:小檗碱 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正性肌力作用 (2)负性频率作用 (3)抗心律失常 (4)降压作用 (5)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其他:抗脑缺血、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 金银花 (1)抗病原微生物:绿原酸、异绿原酸 (2)抗内毒素 (3) 抗炎 (4)解热 (5)提高免疫功能 大青叶与板蓝根 (1) 抗病原微生物:靛蓝、靛玉红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保肝作用 2.其他药理作用:靛玉红有抗白血病作用 知母 (1)抗病原微生物:芒果苷、异芒果苷(抗单纯疱疹病毒) (2) 解热、抗炎:菝葜皂苷元、知母皂苷 (3)降血糖:知母聚糖A、B、C、D 其他药理作用 (1)改善学习记忆 (2)肾上腺皮质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 (3)抑瘤 青蒿 (1)抗病原微生物:青蒿素 (2)抗炎:莨菪亭 (3)解热、镇痛 (4)对免疫功能:青蒿素、青蒿琥酯 (5)抗疟原虫:青蒿素 大黄 (1)泻下:结合型蒽苷,其中以番泻苷A作用最强。

《中药药理学》 作业答案

《中药药理学》第1次作业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许多温热药具有的药理作用是 [1分]D.加强基础代谢功能 2. 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3. 下列哪项为大多数寒凉药的药理作用 [1分]E.具有抗感染作用 4. 相畏配伍的目的是 [1分]A.减少毒性 5.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温热药长期给药后引起动物的机体变化 [1分]B.体温降低 6. 酸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B.有机酸 7. 中药材储藏条件不适宜的是 [1分]D.日照 8. 黄连与连翘同用抗感染为下列哪项配伍方法 [1分]B.相须 9. 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有镇静、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 [1分]C.麻黄 10. 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是 [1分]A.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 11. 下列哪种配伍为复方配伍禁忌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分]A.相反 12.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1分]E.机体病理状况 13. 昆布、海藻的主要有效成分是 [1分]D.无机盐 14. 甘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D.蛋白质 15. 知母可兴奋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寒证(阳虚证)病人的能量不足的药物是 [1分]E.附子

16.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长期给寒凉药后,对动物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产生的影响 [1分]D.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多 17. 采用注射给药可导致药理作用产生质的变化的药物是 [1分]E.枳实 18. 辛味药的主要成分是 [1分]A.挥发油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可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是 [1分] D.麝香、麻黄 2. 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是 [1分] A.黄芩、栀子 3. 炮制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率增加的是 [1分] D.延胡索 4. 炮制后,药物的毒性消除或降低的是 [1分] B.乌头 5. 由温热药造成的热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D.痛阈值降低,惊厥阈值降低 6. 由寒凉药造成的寒证模型动物常表现为 [1分] C.中枢抑制性递质5-HT含量增加 7. 附子经炮制后 [1分] B.毒性降低 8. 黄芩炒制的主要目的是 [1分] C.便于贮存 9. 具有增效协同作用的配伍方法为 [1分] B.相须、相使 10. 减低或消除毒性的配伍方法为 [1分] C.相畏、相杀 11. 温热药对寒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和释放 12. 寒凉药对热证大鼠的影响是 [1分] B.基础体温降低,痛阈升高 13. 抑制机体基础代谢的药物是 [1分] B.大黄、黄连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检查指南(中药制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检查指南 附录5:中药制剂 一、概述 中药制剂处方组成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确定的有效成分种类偏小,所以中药制剂生产过程控制相对化学药品过程控制更为复杂。 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提取和中药制剂的生产、质量控制、贮存、发放和运输等进行了规定。 第二条民族药参照本附录执行。 二、检查要点 (一)原则 第三条中药制剂的质量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中药材前处理和中药提取工艺密切相关。应当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以及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提取工艺严格控制。在中药材前处理以及中药提取、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微生物污染,防止变质。 —中药材、中药饮片的质量是中药制剂质量的物质基础;中药饮片的炮制、中药提取工艺关系到中药制剂的有效性,应重点关注; —指标性成分不代表有效成分,所以不能以是否符合产品质量标准作为判定药品质量的标准,应关注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及中药制剂生产过程控制。 ·检查时需注意: —中药材或中药饮片是否符合其质量标准要求;是否接照前处理、提取工艺要求来进行加工处理;委托生产过程是否符合正文委托生产相关要求。 —检查企业是否按照质量标准中的处方投料生产,投料量是否符合药典要求;制剂处方中的药味均指饮片,制剂处方中规定的药量系指正文〔制法〕项规定的切碎、破碎或粉碎后的药量。 —是否对中间产品如浸膏、浸膏粉等进行稳定性考察,确定其包装形式、储存条件、有效期。 —抽查净药材与原药材是否分库存放,是否建立药材、饮片养护管理规程,并遵照执行。 第四条中药材来源应当相对稳定。注射剂生产所用中药材的产地应当与注册申报资料中的产地一致,并尽可能采用规范化生产的中药材。 ·检查时需注意: —药材或饮片来源应符合法规要求。如中药饮片应采购自具有相应炮制范围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或中药饮片经营企业,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如冰片、人工牛黄、青黛等的管理与化学原料药相当;中药材来源应保持相对稳定。 —药材药用部位应与药材标准相一致。

中医药概论考试重点

1.绪论 中医学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中医学思维方法:援物比类,司外揣内,试探与反证 最早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 2.阴阳五行 五行特性: 木:木曰曲直,木具有能屈能伸、向上向外伸长舒展得特性,用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与性质得事物及现象 火:火曰炎上,就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得特性 土:土爰稼穑,土具有播种与收获得特性,就是孕育、长养、承载万物得基础 金:金曰从革,金具有坚劲、清肃、收杀得特性水:水曰润下,水具有滋润万物,向下流行得特性。 相生相克: 肝心脾肺肾,胆肠胃肠胱(三焦),目舌口鼻耳,怒喜思悲恐,风暑湿寒燥,春夏长夏秋冬 阴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得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得概括。 阴阳学说:阴阳对立,阴阳消长,阴阳互根,阴阳转化 3.气血津液 气得分类:元气(原气,真气,肾),宗气(大气,胸),营气(荣气,化血),卫气 气得生理功能: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气: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得精微物质,即精微之气。脏腑、经络得生理功能,即功能之气。 津液: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得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内得液体及其正常得分泌物,津液也就是构成人体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得基本物质气血关系:气为血帅——气能生血,气能行血,气能摄血。血为气母——血能载气,血能养气。气与津液关系:气能生津,气能行津,气能摄津, 津能载气。津血同源 血得生理功能:具有营养与滋润全身得生理功 能,此外,血就是神得主要物质。 4.脏腑经络 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以营养全身 得功能。主神志:心对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 识、思维活动起着主宰作用。在体合脉,在窍为 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其华在面 肺:主气、司呼吸、主声音:肺有主持、调节全 身之气与呼吸之气得作用。主宣发肃降,通调水 道:宣发指肺气向上升宣与向外布散得作用;肃 降指肺气向下通降与使呼吸道保持洁净得作用; 通调水道指肺通过宣发与肃降对体内水液得输 布、运行与排泄起着疏通调节得作用。朝百脉, 主治节:朝百脉指全身血液都通过百脉会聚于 肺,然后在心气与肺气得共同作用下讲富含氢 气得血液输布到全身。主治节就是指肺具有治 理调节全身脏腑及其功能得作用。在体合皮, 在窍为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其华在毛。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在体合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在志为思,在液为涎,其华在唇。 肝:主疏泄,主藏血。在体合筋,在窍为目,在志 为怒,在液为相,其华在爪。 肾:主藏精,主水,主纳气。在体合骨,在窍为耳 与二阴,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其华在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胆:贮存与排泄胆汁,主决断 胃: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 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大肠:传化糟粕 膀胱:贮存与排泄尿液 三焦:功能上主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脑:主精神、意识、思维与感觉。女子胞:主月 经与孕育胎儿。 5.病因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春风、夏暑(火), 长夏湿,秋燥,冬寒 六淫致病得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区域性, 相兼性,转化性 风邪: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风性主动, 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易兼诸邪 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性凝滞。寒性收引 暑邪: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性升散,易伤津耗 气,暑易夹湿。 湿邪:湿为阴邪,易阻遏阳气。湿性重浊。湿性 黏滞,易阻气机。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燥邪: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火邪: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性燔灼,易伤津耗 气。火性急迫,易生风动血。火毒结聚,易致肿 疡。 疫疠:又称瘟疫,疫气等,就是一类具有强烈传 染性得病邪 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笃。传染性强,病状 相似。一气一病。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致病特点: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机:怒则 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忧则气郁,影响病情变化。 饮食劳逸:饮食不节,劳逸过度。其她病因:痰饮, 瘀血,外伤 6.发病与病机 发病:正气不足发病,邪气与发病,环境与发病 ——外环境与发病,内环境与发病 病机: 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实证与虚 症,虚实错杂,虚实真假。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正胜邪退,邪胜正衰,正虚邪恋,邪去正虚。 阴阳失调——阴阳偏盛:阳偏盛,阴偏盛。阴阳 偏衰:阳偏衰,阴偏衰。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 损及阴。阴阳格拒:阴盛格阳,阳盛格阴。阴阳 亡失:亡阳,亡阴 7.四诊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中药药理学重点总结 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药理研究和概貌,初步掌握中药药理的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祖国医药学打下一定基础。任务:(1)探讨中药防治疾病机理2.为进一步研究中药的复方配伍,改良剂型,分析传统的炮制原理,改革炮制工艺提供实验依据。3. 发现心得有药用价值的中草药,扩大药源或发现传统药物的新用途,扩大药物的应用范围。 五味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功效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1)辛味药辛温芳香,与所含挥发油有关。解表药含挥发油,具有发汗或促进发汗的作用,并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有利于表证的解除。理气药含挥发油,对消化道功能有调节作用。 (2)甘味药能补能缓,能和中,与其所含机体所需营养物质有关。如大枣,党参,熟地,甘草等能补养人体,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苦味药能燥能泄,与其含生物碱和甙类有关。

(4)酸味药能收涩,多与其含鞣质和有机酸有关。 (5)咸味药具有软坚散结,软坚润下等功效,与其含碘和无机盐有关。 药物因素:1品种: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大,药理作用差异大。如青蒿,石斛,大黄,贯众等。 2. 产地:不同产地,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生物分布等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质量。如怀地黄,川黄连等。 3. 采收季节: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和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和成熟期,其中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中药品种和入药部位有所不同。金银花在未开花时采集,而菊花等要在开花时采集。 4.贮藏条件:如刺五加中丁香甙寒凉,储存时间超过三年或在高温,高湿度,日光照射等条件下储存6个月,几乎消失。 5.炮制:酒制提升,姜制发散,入盐走肾经,蜜制补益,土制入脾等。

中医概论复习题

中医药概论复习思考题1 1.怎样确定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 答: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事物阴阳属性为两类特定的相反趋向 如:明亮、温热、活动、兴奋、向上、向外、扩散、开放等即为阳的表现晦暗、沉静、抑制、向下、寒凉、向内、凝聚、闭合等即为阴的表现 2.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互用? 答:互根——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双方各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部分范畴的阴阳双方体现出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特点。 3.试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答:阴阳盛衰的病理表现:风邪、暑邪、火(热)、燥邪为阳;寒邪、湿邪为阴,饮食居处,情志失调为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调经论》亦说:“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阴阳互损及转化在病理上之体现:中医病机学认为,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阴精阳气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的程度,亦常导致对方之不足,即所谓“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最后都能导致“阴阳两虚”,气血双亏,此即慢性虚性病证常见的病理发展过程。至于阴阳转化在疾病证候上之反映,诸如实热证转化为虚寒证;阴寒证转化成阳热证等,都是常见的。 4.试述五行生克乘侮规律。 答: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5.如何以五行生克关系来阐释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 答:由于肝属木,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五脏疾病的相互传变,从五行生克关系来说,有相生关系传变和相克关系传变两类。相生关系的传

中药药理学重点(小抄版)

第一章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的学科。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 中药药效学研究中药对机体以及病原体的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中药药动学研究机体对中药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学科任务:阐明中医药理论,促进中药学发展,研制新药,实现中药现代化 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 四气的现代研究: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温热药提高基础代谢率,寒凉药降低)、 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寒凉药具有抗病原微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 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蛋白质等营养性成分。 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 咸:多含钠、钾、钙、镁等无机盐成分。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乌头、莪术)、心血管系统毒副作用(川乌、草乌)、消化系统毒副作用(决明子、大戟)、泌尿系统的毒副作用(苍耳子、川楝子)、变态反应(地龙、天花粉)、造血系统毒副作用(雷公藤、斑蝥)、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槟樃)呼吸系统的毒副作用(苦杏仁、白果) 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 药物因素: 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制剂、剂量、配伍与相互作用、 机体因素:生理状况、病理状况 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饮食习惯、家庭环境等。补阳药晨服;补阴药晚服。 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1、作用的多效性 2、量效关系的相对不规则性 3、某些作用的双向调节性和整体平衡性 4、作用相对缓慢温和持久 中药药理作用与传统功效的相关性 是指经典中药理论对某些中药功效的描述与现代研究所揭示的药理作用存在明显相似。 第五章解表药 解表药主要药理学作用:发汗;解热;抗病原体作用;镇痛、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驱散表邪: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作用 解除表证:发汗,解热、镇痛、抗炎 发汗作用:温热性发汗、与中枢状态和外周神经有关。 解热作用:方式较复杂,可通过发汗或促进发汗;皮肤血管扩张使散热增加;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等作用来解热。 麻黄 【药理作用】1、发汗:2、平喘:平喘有效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麻黄挥发油。3、利尿:D-伪麻黄碱作用显著4、解热5、抗病原体6、镇咳,祛痰萜品烯醇是镇咳有效成分之一7、兴奋中枢神经系统8、升高血压9抗炎、抗过敏 【现代应用】1感冒2哮喘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3低血压状态4鼻塞5肾炎,水肿。 综上所述,麻黄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是其发汗散寒功效的药理学依据;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减轻黏膜水肿、抗炎、抗过敏、镇咳、祛痰等作用是其宣肺平喘的药理学基础;消除水肿的功效与利尿作用相关。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中药药理学(归纳精华)

中药药理学 第一章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 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1、对寒证动物灌龙胆草、黄连等寒凉药和执证动物灌附子、干姜等温热药电刺激后,大鼠痛阈值和惊厥值升高,中枢处于抑制增强状态; 2、用寒凉药灌胃一周,大鼠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A)和多巴胺(DA)含量降低,而抑制性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含量升高。 3、寒证大鼠经热性温阳药或温性补气药灌服3日,可使脑内NA和DA含量升高,而使脑内5—HT含量降低。 总之,许多寒凉药具有抗惊厥、解热、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而温热药如麻黄、麝香等具有中枢兴奋作用。 二、对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1、寒证病人的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低,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表现为唾液分泌量多,心率减慢,基础体温偏低,血压偏低、呼吸频率减慢。而热证病人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偏高,即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偏高,出现相反的变化。 2、寒证、阳虚证病人副交感神经—M---CGMP系统功能亢进,病人尿中CGMP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人,阳虚病人血中也占优势。在服用温热病和助阳药后,提高神经---B----CAMP 含量,使失常的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 3、热证病人尿中CAMP含量高于正常人,在服用寒凉病和滋阴病后能提高细胞内CGMP水平,使比值恢复正常。 4、滋阴药知母、生地、龟甲均可使升高的B受体的最大结合点位数值降低,而使降低的M 受体最大结合点位数值升高。 三、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1、长期给予温热药可使其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而寒凉药则使这些内分泌系统功能受到抑制。 2、大多数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温热药鹿茸、肉苁蓉、人参、刺五加、黄芪、白术、熟地、当归、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紫河车、人参、黄芪、何首乌具有兴奋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 温热药附子、肉桂、鹿茸、紫河车、补骨脂、冬虫夏草、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海马、蛤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对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具有兴奋作用。 四、对基础代谢的影响 1、寒凉药或温热药可通过影响垂体---甲状腺轴功能和细胞膜钠泵活性,纠正热证或寒证。 2、细胞膜钠泵活性与热证或寒证异常有关,肾阳虚病人红细胞膜钠泵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经用温热病红细胞膜钠泵活性均有明显提高。 3、寒凉药生地、知母等具有抑制红细胞膜钠泵活性的作用。知母菝葜苷元是知母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一个抑制剂。生地地黄梓醇是生地抑制钠泵活性的有效成分。 五、寒凉药抗感染及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1、辛味药:入肝、脾、肺经。含挥发油。能行能散,具有健胃、化湿、开窍、行气等功效。

中医药概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整体观念。 中医整体观念包括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人与环境是一整体。 1.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中医认为人以“心”为主宰, 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有机的联系,构成表里相连,上下沟通井然有序的统一整体,并通过精、津、气、血的作用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1.2人与环境是一整体(天人相应)。包括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1.2.1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人类依靠天地之气和水谷精微而生存, 并随着四时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规律及地理环境的变迁而生活着。 1.2.2人与社会的统一性。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动对人也发生影响。其中,社会的进步、社会的治与乱,人的社会地位变动,均对人体有很大的影响。 2.辨证论治 “辨证”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症候。用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 根据中医理论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因此,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 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与方法。辨证论治的本质在于注重疾病的个体差异和疾病的动态变化。 3.证 答: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病因(风寒、风热等),病位(表、里), 病的性质(寒、热), 邪正的关系(虚、实),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 该阶段病理变化的情况。如肺热咳嗽、风寒感冒等。 4.经络

答: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人体组织结构的一部分;是人体运行气血, 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 5. 四气(四性) 答:四气为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 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熄风等作用,治疗热证。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等作用,治疗寒证。 6.简述脏、腑、奇恒之腑生理功能特点。 五脏(心、肝、脾、肺、肾)的生理功能特点:化生和储藏精气。 六腑(小肠、大肠、胆、胃、膀胱、三焦)的生理功能特点:受盛、传化水谷和排泄糟粕。 奇恒之腑包括: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生理功能特点:奇恒之腑在组织结构上类似腑为中空的,但在生理功能上又类似于脏的储藏精气的作用,如胆是中空的,所藏胆汁不是糟粕,而是清净之液。除胆外,均无五行配属,生理功能隶属五脏。 7. 相乘、相侮 答:相乘、相侮是五行之间的异常克制现象,原因:五行之中任何一行太过或不及都可引起相乘、相侮的变化。 相乘: 乘 :凌 ,欺负,过度的相克,如肝木乘脾土。 相侮:反克为病,逆原先相克顺序的病理传变。如肝木侮肺金。 8.心主血 答:指心气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 心气旺盛:面色红润光泽,脉搏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第九章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第九章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批准为试生产的新药,其质量标准的试行期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2.处方中全处方量应以制成多少个制剂单位的成品量为准 A.100个 B.400个 C.500个 D.800个 E.1000个 3.中药制剂的处方量中重量应以()为单位 A.μg B.mg C.g D.kg E.均可 4. 中药制剂的处方量中容量应以()为单位 A.μL B.mL C.L D.kL E.均可 5.中药制剂色泽如以两种色调组合,应以谁为主 A.前者 B.后者 C.同样 D.中间色 E.其它 6.外用药和剧毒药不描述 A.颜色 B.形态 C.形状 D.气 E.味 7.单味制剂命名时一般采用 A.原料名 B.药材名 C.剂型名 D.原料(药材)名与剂型名结合 E.均可 8.浸出物的建立是以测试多少个批次样品的多少个数据为准 A.5、10 B.5、20 C.10、20 D.10、10 E.20、20 9.在线性关系考察过程中,薄层扫描法的r值应在()以上 A.0.9 B.0.99 C.0.995 D.0.999 E.0.9999 10.质量标准的方法学考察,重现性试验相对标准差一般要求低于 A.1% B.2% C.3% D.4% E.5% 11.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考察中气雾剂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2.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考察中丸剂室温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3.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采用低温法时,温度宜在 A.10℃~15℃ B.15℃~20℃ C.20℃~25℃ D.25℃~30℃ E.37℃~40℃ 14.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采用低温法时,相对湿度要求为 A.60% B.65% C.70% D.75% E.80% 15.中药新药稳定性考察试验中,注射剂的考察时间为 A.半年 B.一年 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 16.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中初步稳定性试验共考察几次 A.2 B.3 C.4 D.5 E.6 17.药品必须符合 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部颁药品标准 C.省颁药品标准 D. 国家药品标准 E.均可 18.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 A.安全有效 B.技术先进 C.经济合理 D.质量第一 E.全部 19.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性状描述要求至少观察几批样品 A.1~3 B.2~4 C.3~5 D.4~6 E.10批以上

中药药理学重点

中药药理学是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药效学、药动学)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性的现代研究(主要复习四气的现代研究) 药性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等。?四气的现代研究: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代谢功能(主要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等的影响?寒凉药的抗感染和抗肿瘤作用特点:温热药兴奋、寒凉药抑制?热性:兴奋交感神经、促进内分泌腺的功能、增强物质代谢、强心、正性肌力、正性频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提高cAMP含量、增加脑内兴奋性递质Adr、DA、DβH含量。 消旋去甲乌药碱→兴奋β受体。?寒证、热证:与热性相反(解热、镇静、镇痛、抗惊厥… …)。痛阈值、惊厥阈值,兴奋性神经递质(DA、NA),抑制性神经递质(5-HT)。?植物神经平衡指数(反映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功能)(唾液分泌量、心率、体温、呼吸、血压)。植物神经递质、受体。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 小檗碱、黄芩苷、知母皂苷等多种成分?五味的现代研究: 辛:多含挥发油,其次是苷类与生物碱。?苦:多含生物碱和苷类。 甘:多含氨基酸、糖类、苷类和维生素等营养性成分。?酸:多含鞣质和有机酸。?咸:多含碘和无机盐。?归经的现代研究: 中药药效与归经:肝经:抗惊厥;止血。大肠经:泻下。 中药药动学与归经:3H-川芎嗪:肝、胆囊。注意分布多有靶器官和中毒器官的不同。 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补肾助阳:Zn、Mn、Fe。肝经:Zn、Mn、Cu、Fe。 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毒副作用(中药毒性的种类):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肝肾的毒副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番木鳖、汉防己、乌头、莪术、斑蝥:生物碱 心血管系统: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搜山虎:乌头碱。?蟾蜍、罗布麻叶:类似洋地黄中毒(强心苷类) 消化系统:决明子、大戟、青木香、苦参、了哥王、鸦胆子、甘遂、芫花、常山、苍耳子、巴豆:胃肠刺激 肝肾毒性:桑寄生、姜半夏、蒲黄、苍耳子、川楝子、黄药子、雷公藤、黄丹、铅粉:肝脏。斑蝥、云南白药、木通、泽泻、肉桂、苍耳子:肾。 过敏反应:地龙、五味子、金银花、三七、冰片、大青叶、板蓝根、丹参、桑椹、附子、苦参、穿心莲、鹿茸等。 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雷公藤:致畸。槟榔、款冬花、紫草、藿香、石菖蒲、巴豆油:致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药物因素、机体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品种与产地:“道地药材”?采收与贮藏:人参、金银花、丹参、青蒿、薄荷、泽泻等很多中药的药理作用与药物的采收季节有很大的关系;药材储藏的温度、湿度、时间等也对中药的药理作用有明显影响。 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附子、芍药、半夏、首乌。增加药效:延胡索、杜仲。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大黄(生、熟)?制剂与煎煮方法:煎煮方法和条件:先煎、后下、分煎、合煎等---如大黄?配伍与禁忌:七情: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 禁用药:水蛭、虻虫等 慎用药:大多是破气破血、活血祛瘀、辛热、滑利、沉降的药?机体因素:生理状态(体质、

中药药理学试题

中药药理学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中药药理 2.中药药动学 3.不良反应 4.双向调节作用 5.适应原样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苦味药具有燥湿或泻下作用,与其含有以下成分有关( ) A.有机酸 B.挥发油 C.鞣质 D.糖类 2、下列描述与柴胡的药理作用不符的是( ) A.抗炎作用 B.柴胡皂甙有保肝作用 C.柴胡皂甙无溶血作用 D.柴胡皂甙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3、对流感病毒没有抑制作用的是( ) A.金银花 B.黄连 C.黄芩 D.山豆根 4、泻下药的主要药理作用不包括( ) A.利尿作用 B.抗炎作用 C.解热作用 D.抗感染作用

5、无保肝作用的药物是( ) A.金钱草 B.茯苓 C.茵陈蒿 D.猪苓 6、青皮在临床上不能用于治疗( ) A.哮喘 B.消化不良 C.高血压 D.胸肋胀痛 7、具有强心作用的消食药是( ) A.神曲 B.山楂 C.麦芽 D.莱菔子 8、下列药物中没有镇静作用的是( ) A.川芎 B.丹参 C.延胡索 D.益母草 9、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益母草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B.益母草有镇静作用 C.益母草可抗心肌缺血 D.益母草可抗血栓形成 10、以下有关附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附子对心率无影响 B. 附子可加快心率 C. 附子可减慢心率 D. 附子对心 率的影响不确定 11、钩藤降压的有效成分是( ) A.钩藤碱 B.挥发油

C.去氢钩藤碱 D.异去氢钩藤碱 12、以下有关羚羊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可增加小鼠的自发活动 B.可减少小鼠的自发活动 C.不影响小鼠的自发活动 D.对小鼠的自发活动呈双向调节 13、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是( ) A.头痛 B.体温升高 C.出血 D.出现玫瑰疹 14、以下有关黄芪药理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有解毒的作用 B.对正常心脏有促进收缩作用 C.有保肝作用 D.可促进机体代谢 15、服用甘草流浸育,常发生血压增高、浮肿、血钾降低等,是因为甘草具有() A.收缩血管,升高血压 B.拮抗醛固酮受体 C.升高肾素水平 D.皮质激素样作用 E.直接保钠排钾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与麻黄平喘作用机理有关的是( ) A.间接发挥拟肾上腺素作用 C.阻止过敏介质释放 D.缓解支气管粘膜肿胀 E.兴奋α-受体 2、黄连的药理作用有( ) A.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B.调节平滑肌

中药制剂GMP

中药制剂GMP 第一章范围 第一条本附录适用于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提取和中药制剂的生产、质量控制、贮存、发放和运输。 第二条民族药参照本附录执行。 第二章原则 第三条中药制剂的质量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中药材前处理和中药提取工艺密切相关。应当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以及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提取工艺严格控制。在中药材前处理以及中药提取、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微生物污染,防止变质。 第四条中药材来源应当相对稳定。注射剂生产所用中药材的产地应当与注册申报资料中的产地一致,并尽可能采用规范化生产的中药材。 第三章机构与人员 第五条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有专人负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 第六条专职负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人员应当至少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药学、生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至少有三年从事中药生产、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或具有专职从事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鉴别工作八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 (二)具备鉴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能力; (三)具备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实际能力; (四)根据所生产品种的需要,熟悉相关毒性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管理与处理要求。 第七条专职负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人员主要从事以下工作: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取样; (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鉴别、质量评价与放行; (三)负责中药材、中药饮片(包括毒性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专业知识的培训; (四)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本的收集、制作和管理。 第四章厂房设施 第八条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取样、筛选、称重、粉碎、混合等操作易产生粉尘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粉尘扩散,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如安装捕尘设备、排风设施或设置专用厂房(操作间)等。 第九条中药材前处理的厂房内应当设拣选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当平整、易清洁,不产生脱落物。 第十条中药提取、浓缩等厂房应当与其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有良好的排风、水蒸汽

中医药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中医药学概论》试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属性概括。 2、气机:气的运动。 3、津液:人体内一切正常体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其正常的分泌物。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4、解表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5、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 二、写出下列药物的功效题(每题2分,共10分) 1、麻黄: 发汗,平喘,利水。 2、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 3、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4、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5、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对世界本原持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的学说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医认为人体是以_____________为主宰,_____________为中心,结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奇恒之腑形态上似_______,功能上似____________。 2、中药“四大热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五行相生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用升降浮沉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气的最基本运动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人体之气根据生成的来源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茵陈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蒲公英是治疗______________的要药; 鱼腥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金钱草是治疗_____________的要药。 8、活血祛瘀药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