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黄金还贵重的树木》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阅读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四年级下册阅读短文(一)三月桃花水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线,像一匹明净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木,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盘旋。
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水纹,都是一根温顺的弦。
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秦的鼓点;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咚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督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三月的桃花木,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马上浮起一片片花瓣;边疆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炊烟……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
三月桃花木,叫人多沉醉。
啊!掬一捧,品一口,让这三月的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
1、理解短文内容填空。
(1)第一自然段作者把_____________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_____________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淌。
”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的写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悟全文,请你从三个方面说说桃花水的美。
3、看到这么美的三月桃花水作者会是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说说你聪慧镜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我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一句关于春天的谚语。
《怜悯是人的天性》同步练习 (含答案)

怜悯是人的天性一、基础知识1.在下面句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
(1)广播在旁循环着“您已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严禁垂钓、捕鱼……”,然而钓客们,在江边找好位置,架起鱼竿。
(2)中华民族苦难深重,尤以近代百年来的屈辱为最。
百年屈辱史,也是列强海上入侵史。
80多次海上狼烟,每次无不遭受巨大伤害!此等锥心蚀骨,每一个中华儿女都:祖国18 0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与其说是黄金线,不如说是生命线。
(3)近日乌军传出的这则视频,恰好证明了,西方已经不同于一开始的遮遮掩掩,变得越来越。
(4)文章指出,就在国会议员们的时候,枪支已经成为美国儿童受伤致死的第一大原因,枪支暴力变得如此猖獗以至于每个孩子都或多或少受到间接影响。
(5)猪脸大蝙蝠长着和猪一样憨态可掬的外表,却是个的“肉食者”,它们喜欢生活在牧区草原的地下洞窟中,夜间出没扑食牛羊等牲畜。
2.请对下面的句子进行判断,并修改病句。
(1)过去五年,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
( )(2)在卢梭看来,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产生源自人类贪欲的缘故;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又可能加速人类道德的堕落。
( )(3)正是全社会这种关于教育应该保存和追求真善美的默契,支撑着我们在诸多问题中艰难前行,使我们心中始终保持希望的火种。
( ) (4)在书中,卢梭一方面借助当时有关野蛮人的人类学资料,一方面展开辩证的想象,回顾了人类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过渡。
(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文艺复兴之后,有一些文人向儿童投去了更为温和的目光。
卢梭当然是一个典型。
他所倡导的自然主义式的儿童教育,( )。
成人不再仅仅执迷于展现自己在智力、体力、权力方面的至高无上的优越感,而是开始将孩子作为自己的朋友,开始倾听孩子的声音。
成人和孩子,似乎终于成为平等对话的伙伴。
最新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知识梳理之古诗词情感(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诗词考点精讲精练(全国通用)解析版考点01 知识梳理之古诗词情感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 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赞美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分析。
解答时,要仔细审题,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切不可理解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前三联写出战争的艰苦性和战争的惨烈,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誓死报国的决心。
由此可知,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誓死报国的决心的赞美。
2.示例一:肃杀的景象。
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
示例二:绚烂的景象。
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
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
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判断“秋色”是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从“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可以看出“秋色”可以是肃杀的景象;从“黑”“金”“燕脂”“紫”“红”等描绘色彩的词语,可以看出“秋色”也可以是绚烂的景象。
考生据此表达观点,恰切分析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①胡行简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围偏在野人④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
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
③万迭:万重。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

新版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含答案1.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她头发的颜色像胡萝卜一样,两条梳得硬邦邦的小辫子直挺挺地竖着。
她的鼻子长得就像一个小土豆,上边布满了雀斑。
鼻子下边长着一张大嘴巴,牙齿整齐洁白。
她的连衣裙也相当怪,那是皮皮自己缝的。
原来想做成蓝色的,可是蓝布不够,皮皮不得不在这儿缝一块红布,那儿缝一块红布。
她的又细又长的腿上穿着一双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
她穿一双黑色的鞋,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
这双鞋还是她爸爸在非洲给她买的,当时考虑到她的脚还要长大,而皮皮一直穿到现在,别的鞋都不爱穿。
(选自《长袜子皮皮》)(1)选文共有________句话,第________句话描写了人物的头发,第________句话描写了人物的鼻子,第________句话描写了“她”穿的袜子。
(2)选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A. 动作和语言。
B. 外貌和衣着。
(3)读了《长袜子皮皮》这本书,我知道“她”就是________(填人名)。
【答案】(1)八;一;二;六(2)B(3)皮皮【解析】【分析】(1)考查这篇短文有几句话,一是看句意,二是看标点。
按句号数一数即可。
(2)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八、一、二、六;(2)B;(3)皮皮【点评】(1)此题考查对短文中句子的把握能力。
(2)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
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课外阅读。
邯郸学步相传在战国时候,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特别优美。
燕国的寿陵有个青年人,不顾路途遥远,跋山涉水,赶到邯郸来学习当地人走路的姿势。
他整天呆在邯郸的大街上,看人家走路,边看边琢磨人家走路的特点,还跟在后边模仿。
《一棵树》阅读附答案

《一棵树》阅读附答案做语文阅读题的时候,如果做好有关理解句子含义的题和赏析句子的题?小编整理了《一棵树》阅读附答案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一棵树》阅读附答案阅读理解《一棵树》我说的一棵树,不是指森林、小树林、树丛,也不是指一排排街道绿化树中的某一棵树,而是指旷野山梁上独独长着的一棵树。
它离群索居①,没有左邻右舍,无依无靠,永远孤零零的,独自面对身旁的世界。
不知什么原因,是同类抛弃了它,还是它自己逃离了群体?反正上帝在造就它时,便已安排了它必然孤独的命运。
这样的一棵树你肯定见过。
这样的一棵树你见着时,心总会不由自主地一震。
这样的一棵树你见过之后,必然会铭记永生。
二十年前登华山,见到东峰顶上长着的一棵华山松。
二十年后,登山游玩的一切细节渐次模糊,惟这棵树镌刻于脑际,如我保存着的在它身旁拍摄的黑白照片一样清晰。
这是与遍布华山的华山松绝不雷同的一棵华山松。
以华山命名的这种松树,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它挺拔伟岸②的躯干。
沟涧里,山坡上,满是棵棵端正溜直的树身,支撑着葱笼苍郁的树冠,竭力向太阳靠近,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充满了一种只有在激烈竞争中才有的奋进向上的精神。
是的,在密密匝匝的林木中,谁想得到多一点的阳光雨露,谁就得这么端直地向上生长,再向上长,一点不敢歪斜了身躯。
所以,满沟满坡的华山松,都让自己立得端正,占得挺直,最后都长成了栋梁之材。
东峰顶上的那科却截然不同。
……显而易见,它是从石缝中硬挣出来的。
一出世,便挣脱了压力,获得一个广阔的天地,无拘无束,一味地自由放任,伸胳膊蹬腿。
故而,那身躯就失去了华山松特有的端庄挺拔,从最底部起就分枝杈,歪歪扭扭,曲曲弯弯。
偌大的峰顶上,只它一棵树木,无须跟同类抢阳光雨露,也无须与同类竞相争高。
似乎是上天过于对它宠爱,太少了约束,太多了放任,其结果造就了这么一棵不端不正的华山松,虽居住优越,却难以成为栋梁之材。
初次见它,不由不拿它与满涧满坡的同类相比,生出一番深远的遗憾。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课内阅读。
①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②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
……③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④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⑤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把“金钩大王”可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⑥破课桌yǎn rán一个叱咤风云的战场。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解释成语。
①yǎn________然②叱咤风云:________(2)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读句子回答问题: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问题:从词语,“手舞之、身摆之”、“没头没脑”、“不知疲倦”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1)俨;形容威力、声势极大。
(2)比喻,把桌面豁开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写出裂缝既宽又长。
(3)体会到作者很喜欢玩竹节人,竹节人很可爱。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词语(汉字)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
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3)体会划线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①俨②形容威力、声势极大。
《一棵树》阅读附答案

《一棵树》阅读附答案做语文阅读题的时候,如果做好有关理解句子含义的题和赏析句子的题?小编整理了《一棵树》阅读附答案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一棵树》阅读附答案阅读理解《一棵树》我说的一棵树,不是指森林、小树林、树丛,也不是指一排排街道绿化树中的某一棵树,而是指旷野山梁上独独长着的一棵树。
它离群索居①,没有左邻右舍,无依无靠,永远孤零零的,独自面对身旁的世界。
不知什么原因,是同类抛弃了它,还是它自己逃离了群体?反正上帝在造就它时,便已安排了它必然孤独的命运。
这样的一棵树你肯定见过。
这样的一棵树你见着时,心总会不由自主地一震。
这样的一棵树你见过之后,必然会铭记永生。
二十年前登华山,见到东峰顶上长着的一棵华山松。
二十年后,登山游玩的一切细节渐次模糊,惟这棵树镌刻于脑际,如我保存着的在它身旁拍摄的黑白照片一样清晰。
这是与遍布华山的华山松绝不雷同的一棵华山松。
以华山命名的这种松树,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它挺拔伟岸②的躯干。
沟涧里,山坡上,满是棵棵端正溜直的树身,支撑着葱笼苍郁的树冠,竭力向太阳靠近,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充满了一种只有在激烈竞争中才有的奋进向上的精神。
是的,在密密匝匝的林木中,谁想得到多一点的阳光雨露,谁就得这么端直地向上生长,再向上长,一点不敢歪斜了身躯。
所以,满沟满坡的华山松,都让自己立得端正,占得挺直,最后都长成了栋梁之材。
东峰顶上的那科却截然不同。
……显而易见,它是从石缝中硬挣出来的。
一出世,便挣脱了压力,获得一个广阔的天地,无拘无束,一味地自由放任,伸胳膊蹬腿。
故而,那身躯就失去了华山松特有的端庄挺拔,从最底部起就分枝杈,歪歪扭扭,曲曲弯弯。
偌大的峰顶上,只它一棵树木,无须跟同类抢阳光雨露,也无须与同类竞相争高。
似乎是上天过于对它宠爱,太少了约束,太多了放任,其结果造就了这么一棵不端不正的华山松,虽居住优越,却难以成为栋梁之材。
初次见它,不由不拿它与满涧满坡的同类相比,生出一番深远的遗憾。
《说树》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doc_

《说树》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doc_《说树》阅读练习题附参考答案童年的故乡本有很多高大的树,孩子们谁也不理会树有什么美,只常冒险爬上高枝去掏鸟窝。
后来树几乎被砍光了,因为树干值钱。
没有了大树的故乡是多么单调的故乡呵,也似乎所有的老人都死去了,近乎凄凉。
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游子最珍惜老树,因树比人活得久长,抚摸老树,仿佛抚摸了逝去的故旧亲朋,老树仍抽枝发叶,它尚活着,它自然认识世世代代的主人,至于千年古柏古松,更阅尽帝王将相,成为读不尽的历史卷轴。
人们到树下纳凉,摆小摊,四川的黄桶树荫更是挑夫们中途最佳的歇脚处,那里还往往有小姑娘卖茶水。
”抖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如果没有了古柳,盲翁失去了卖艺的好场所。
夏木荫浓固具郁郁葱葱之美,而冬天的树,赤裸着身躯,更见体态魁梧或绰约多姿之美,那纯是线结构之美,进入抽象美的范畴了。
不少人沉洒于人间丰胰,不爱看冬天的树,因其荒秃。
宋代画家郭熙几乎专画冬天的树,郭熙的画面充满强劲的筋骨,郭熙的世界是树之精灵的世界,是人之精灵的世界。
作为郭熙的后裔,我永远在探寻树的精灵。
到江南写生,要赶早春,杨柳枝条已柔软,才吐新芽,体态袅娜,一派任东风梳弄的妩媚风韵,远看如披了轻纱,诗人说:柳如烟。
黄山松背幸石壁,无地自容,为了生存呵,不得已屈身向前伸出臂膀,生命的坎坷却被人赞赏,说那是为了迎客、送客、望客。
美国的尤色美底大森林有我见过的最大的松树,笔直参天,高树仰止,汽车从树基裂开的水洞间穿行。
如何表现其高大,画家煞费苦心,最大最大,未必最美最美。
六十年江湖生涯,老树最是莫逆之交。
滨江的大榕树,遍体垂挂着气根,蓬头散发,永葆婆姿风范;冰天雪地,白桦无寒意,回眸秋波,以迎稀客;四月天,北国的枣树依然光秃着乌黑、坚硬、屈曲的干枝,瘦骨嶙峋,傲视群芳。
天南地北,我见过的树,爱过的树确乎不少,但大多叫不上名,相逢何必曾相识。
有一回在贵州凯里地区的原始森林里爬坡,背着笨重的画箱,全靠着两只手攀着树枝前进,有些树看来躯干结实,不意一抓却成灰,我摔跤滚下,几乎丧生,这是初次见到站着死去的树,寿终正寝,真正享受了天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黄金还贵重的树木(2016原创预测)
①在素有“植物王国”之称的云南省,生长着一种大约出现于2亿年前的植物——红豆
杉。
②红豆杉,也称赤柏松、紫杉,系红豆杉科属浅根植物,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
然珍稀植物。该属树种因其叶形似杉树,果实呈圆豆形且假种皮是红色,宛如南国的“相思
豆”,故而得名红豆杉。
③红豆杉属植物全世界有11种(变种),生长在北半球各大洲,我国有5种变种。本属
植物在侏罗纪、白垩纪和早第三纪时,曾广布于欧亚和北美地区,到第四纪冰期时,不同种
群收缩至现今的分布区,是起源古老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植物界的“活化石”。它在研究物
种起源、进化,森林演替,森林地理等方面有重大科研价值。
④20世纪70年代,研究者发现从红豆杉树皮、树叶中所提取的紫杉醇对肿瘤细胞有独
特的抑制功能,能阻止癌细胞的增殖,紫杉醇因此成为新一代抗癌药物的代表,被誉为“植
物黄金”,红豆杉也变成“轰动世界的药用植物”,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药用植物研究对象
之一。
⑤中国的5种红豆杉都能提取紫杉醇。其中,云南红豆杉的紫杉醇含量最高,是治癌植
物资源中的佼佼者。
⑥云南红豆杉为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达2米;树皮带状脱落或龟裂并以鳞状
片脱落;叶质地薄而柔软,螺旋状排成两列,披针状条形至披针线形,常呈弯镰状,边缘向
下卷曲或微卷曲,中脉带与气孔带上均密生均匀微小的角质乳头状突起点,常与气孔带同色;
雌雄异株,雄球花淡黄色;球花3~4月开放,果实翌年8~10月成熟;种子卵圆形,顶端
有小尖头,种脐椭圆形,生于肉质杯状的假种皮中,成熟时假种皮红色或橘黄色。
⑦红豆杉具有较高的园艺观赏价值,树形优美,枝叶繁茂,萌发能力较强,抗病性强,
常被培植成伞形、圆形等多种造型,因其生长慢,修剪后可长期保持一定形状。尤其是在秋
冬季节,鲜艳夺目的红豆与翠绿的枝叶交相辉映更为引人注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美国白
宫广场以及英国白金汉宫,红豆杉均被用作绿篱或景观配置树种。
⑧红豆杉还是珍贵用材,木材红褐色,有强烈光泽,有香气,纹理直,结构细致,耐腐
蚀强,干燥快,少翘裂,最适宜制作装饰、雕刻、美术工艺品等。红豆杉的种子含油率为
29.9%,可炼制润滑油。
⑨红豆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用于驱虫、消积、利尿、通经、消炎、排毒以及治疗多
种肠道寄生虫病。红豆杉中含有大量的鞣质,具有抑菌敛毒、消炎排毒作用,不但对上呼吸
道炎症具有治疗作用,并且对胃炎、肠炎、口腔溃疡、糖尿病等都具有显著疗效,外用可治
疗痔疮、皮炎、脚气等。科学家们从紫杉树皮的提取物中发现了紫杉醇,并揭示了紫杉醇独
特的抗癌机理。紫杉醇因对癌症的治愈率很高而引起轰动,是至今唯一..能控制癌细胞生长的
植物药。目前,国际上1克紫杉醇售价高达5000美元,比黄金还贵数百倍。
(选自《科普园》,有删改)
1.本文说明对象是:__红豆杉(或赤柏松、紫衫)。__(1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__说明了红豆杉的分布、特点及用途。__
3.请归纳文中红豆杉有哪些功用。(2分)
__科研价值、观赏价值,适宜制作装饰、雕刻、美术工艺品等;可炼制润滑油;在治疗
癌症等疾病方面有独特价值。__
4.本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简析其效果。(3分)
__示例一:打比方。如把紫杉醇誉为“植物黄金”,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紫杉醇的贵重。
示例二:举例子。如“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美国白宫广场以及英国白金汉宫,红豆杉均被用
作绿篱或景观配置树种”,说明了红豆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示例三:列数据。如“红豆
杉的种子含油率为29.9%,可炼制润滑油”,准确说明了红豆杉的种子的含油率。__
5.第⑨段“紫杉醇因对癌症的治愈率很高而引起轰动,是至今唯一能控制癌细胞生长
的植物药”中的“唯一”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不能。“唯一”突出了紫杉醇在治疗、控制癌细胞生长方面的突出功效,充分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__
【点拨】这类试题,一般的答题套路是,先回答不能删除,再说明删除之后会造成怎样
的后果,最后说明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或科学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