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曝气生物滤池》课件

《曝气生物滤池》课件
《曝气生物滤池》PPT课件
• 曝气生物滤池简介 • 曝气生物滤池的构造与组成 • 曝气生物滤池的应用 • 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管理 • 曝气生物滤池的作原理
定义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生物处理技术, 通过在滤池中填充生物载体,使微生 物在滤料表面附着生长,实现对废水 的处理。
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有效的污水 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能
耗低、占地面积小等优点。
曝气生物滤池在去除有机物、氮 、磷等污染物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为改善水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
作用。
曝气生物滤池在实际应用中仍存 在一些问题,如滤料堵塞、微生 物流失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
进。
展望
未来研究应更加关注曝气生物 滤池的优化设计,提高处理效 率、降低能耗和减少占地面积
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高效、低耗、稳定
详细描述
曝气生物滤池在生活污水处理中表现出高效、低耗、稳定的性能,能够去除多种污染物,满足达标排放和回用要 求。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结词
适应性强、处理效果好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工业废水的特点,曝气生物滤池可以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和操作条件,实现高效、稳定的处理 效果,满足各类工业废水处理的需求。
滤料的粒径和形状对微生物的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粒径和形状 的滤料适用于不同的处理工艺和污染物类型。
反应器类型
曝气生物滤池有多种反应器类型,如上向流、下向流、水平 流等,不同类型的反应器适用于不同的处理规模和工艺要求 。
上向流反应器适用于较小的处理规模,能够提供较高的过滤 速度和抗冲击负荷能力;下向流反应器适用于较大的处理规 模,能够保证稳定的处理效果;水平流反应器则适用于处理 含有较高悬浮物的废水。

BAF曝气生物滤池设计

BAF曝气生物滤池设计

BAF曝气生物滤池设计BAF(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是一种高效的曝气生物滤池,常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场所。

它采用一种生物膜技术,即通过曝气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微生物可利用的无机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BAF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要点。

首先,BAF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需要考虑的是填料的选择。

填料是BAF曝气生物滤池中用来生长微生物的载体,常用的填料材料有活性炭、石英砂、陶瓷球等。

填料的选择应考虑其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耐酸碱等特点,以满足微生物附着和生长的需求。

其次,设计应考虑BAF曝气生物滤池的曝气系统。

曝气系统是指通过气泵将空气输送到滤池内,提供氧气供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

曝气系统应设计合理,能够充分弥散空气,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微生物,提高细菌的附着和生长速度。

此外,设计中还需考虑水力装置的设置。

BAF曝气生物滤池中的水力装置主要是分布器和收集器两部分。

分布器用于将废水均匀分布到滤池的底部,收集器用于收集经滤床过滤后的水。

水力装置的设计要注意,尽量减少对微生物膜的冲击,保证水流均匀分布,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

此外,还需要考虑滤池的设计容积。

滤池的设计容积应根据处理水量、废水水质以及滤床和填料的要求来确定。

滤池容积过大会增加废水的停留时间,从而提高废水的接触时间和处理效果;而滤池容积过小则会降低废水的处理效果。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容积设计。

最后,还需注意BAF曝气生物滤池的操作和维护。

滤池的操作和维护包括定期清洗滤床、添加碳源、调节水力负荷、维护曝气系统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滤床的通气性和水力性,提高滤床内微生物的活性和生物降解能力。

综上所述,BAF曝气生物滤池设计要点包括填料选择、曝气系统设计、水力装置设置、滤池容积设计以及操作和维护等。

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滤池的处理效果,实现废水的高效净化。

实验4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含氨氮废水实验

实验4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含氨氮废水实验
采用海产养殖厂废弃的牡蛎壳清洗除去其表面的泥土与色斑后烘干后装入反应装置牡蛎壳填料层的孔隙率为93质量为24kg将水力停留时间设定为8小时连续通入原水约四周当出水cod及氨氮浓度基本稳定时即认为自然完成挂膜
实验四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含氨氮废 水实验
一、目的

加深对生物硝化反应影响因素的理解。

了解贝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的硝化反应特性
在稳定运行条件下,测定流速和柱体积,在装置的 底部出水口进行取样,测定水样中pH值。 将水样过滤,保存,并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 定氨氮的浓度。


四、结果与分析

计算水力停留时间
分别作出氨氮的浓度和pH值的时间变化关 系图。 对氨氮浓度与pH值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 析。


五、思考题

采用生物膜法处理氨氮的主要优点。
二、原理
NH4++1.5O2 亚硝酸化菌 NO2—+2H++H2O
NO2—+0.5 O2 硝酸化菌

NO3—
具有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基建及运行 费用低,管理方便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等特 点;同时,由于其较活性污泥法更适于硝化 菌的生长,特别是在低pH值条件下较活性污 泥仍具有硝化性能而广泛用于含氮废水处理。
用贝壳作为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进行硝化 反应的主要优点

三、实验方法

出水

蠕动泵 贝壳填料
贝壳填料
曝气头 蠕动泵 进水Leabharlann 出 水原水桶增氧机
增氧机
实验装置图
实验步骤

挂膜启动过程:采用海产养殖厂废弃的牡蛎壳,清 洗除去其表面的泥土与色斑后烘干后装入反应装置, 牡蛎壳填料层的孔隙率为93%(质量为2.4 kg), 将水力停留时间设定为8小时,连续通入原水约四 周,当出水COD及氨氮浓度基本稳定时,即认为 自然完成挂膜。(由实验员负责)

牡蛎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牡蛎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牡蛎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增加,使得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变得愈加重要。

目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主要采用生物滤池处理工艺,该工艺的底部通常铺有填料材料以供微生物生长,并利用生物作用去除污染物。

常用的填料材料包括聚丙烯酰胺、聚氨酯泡沫、纤维棉等。

但这些材料使用寿命短,易堵塞,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污泥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污染。

近年来,研究人员越来越重视一些天然的生物填料材料,像木炭、竹炭、海藻、牡蛎壳等,这些天然材料具有低成本、不易堵塞、易生物降解,而且对环境无害的优点。

牡蛎壳因为其空隙率大、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均匀等特性,使得它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填料材料。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牡蛎壳填料在曝气生物滤池中去除城市生活污水中有机物质及氨氮、总磷的效果。

以研究实验为基础,得出牡蛎壳材料在处理生活污水中是否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研究内容1.设计曝气生物滤池,采用牡蛎壳作为填料,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2.监测实验室制造的曝气生物滤池对有机物质、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对比不同填料的效果。

3.确定牡蛎壳作为曝气生物滤池的填料材料的适用性,分析其优缺点及经济效益。

四、研究方法1.设计曝气生物滤池的实验方案,采用牡蛎壳作为填料材料进行处理。

2.以城市生活污水为实验对象,测定其初始质量浓度,调整水质,以模拟不同负荷和进流量的情况。

3.在实验过程中,对处理前后的水样进行各种水质指标的监测和比较,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4+-N)、溶解氧(DO)、总悬浮物(TSS)等。

4.对不同填料的效果进行对比,以选出最佳的处理方案。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牡蛎壳作为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的可行性评价,得出其去除污染物效率和经济性评价,并与市面上的其他填料作比较分析。

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提出了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新工艺,为城市污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稻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稻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稻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生态滤池作为一种自然治理生活污水的方法,因其处理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
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传统生态滤池存在着填料流失、堵塞等问题,且处理能力受
到水质和温度等因素的限制。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稻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
污水的效果,并寻求优化措施,提高处理效率。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稻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的构建
本研究将以稻壳为滤料构建曝气生物滤池,进行生活污水处理实验。

滤池的参数包括:高度、宽度、长度、曝气孔径、稻壳填料层数等。

2. 实验方案设计
本研究将采用四种污水浓度处理实验,分别为:COD浓度为80mg/L、100mg/L、120mg/L和140mg/L。

每种浓度设置两个组别:一种组别为不加曝气处理,另一种组别为加曝气处理。

共计八组实验。

3. 实验数据分析
通过对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方式的实验结果进行COD、NH3-N、总磷等指标的分析,探究稻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

三、研究意义
本研究通过使用稻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旨在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并探索曝气处理优化措施。

研究结果将为滤池运营优化提供指导,为生态
滤池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应用与设计计算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应用与设计计算

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应用与设计计算提要曝气生物滤池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由于其具有BOD容积负荷高、生化反应气水比小、水力停留时间短、出水水质好的技术特点,受到人们的重视。

从工作原理、设计方法、设计参数、工程实例等方面对曝气生物滤池技术进行了较详细介绍。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一种新型高负荷淹没式三相反应器,它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者优点,并将生化反应与吸附过滤两种处理过程合并在同一构筑物中完成。

根据处理目标的需要,曝气生物滤池可以是一种单独碳氧化(二级处理、下向流)处理反应池,亦可以是碳氧化/硝化(三级处理、上向流)合并处理的反应器。

曝气生物滤池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可省去二次沉淀池,其工艺流程见图1。

对于国内一般的城市污水而言,进水含氮量为20~40mg/L,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城镇二级污水处理厂一级排放标准,BOD≤20mg/L,NH3-N≤15mg/L,硝化率要求仅为25%~63%。

当曝气生物滤池有机负荷在210~313kgBOD/(m3?d)范围内时,NH3-N的硝化率为50%~75%。

因此,在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中只需考虑单独碳氧化处理要求。

当污水有除磷要求时,可在该工艺处理流程的初级处理阶段(初沉池前)投加混凝剂(如铁盐),可获得80%~90%的除磷率。

1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及设计1.1 曝气生物滤池工艺流程曝气生物滤池池型结构见图2。

其工艺过程是,经初级处理后的污水进入曝气生物滤池V型进水布水槽1,通过V型槽布水孔进入生物反应过滤区,该区由生物反应过滤层2和承托层3组成。

生物反应过滤层内装填圆形轻质陶粒滤料,这种滤料表面粗糙,容易粘附、生长高浓度生物膜,该膜不受泥龄限制,种类丰富,不同滤层段都能自然形成与本段水质相适应的优势种类。

在靠近生物反应过滤区进水口的滤层段内,有机物浓度高,异养菌群占优势,大部分BOD在此得到降解,而在滤层深部,硝化菌等自养菌不受有机物浓度及异养菌产生的抑制,成为优势菌种,具有良好的硝化作用。

两段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设计

两段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设计
段 1:
首先,设计一个曝气生物滤池的第一段,这是一个预处理段,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和沉淀物。

该段通常包括格栅和沉砂池两个部分。

格栅用于过滤较大的悬浮物,防止其进入生物滤池,通常由细网格构成,可以定期清理。

沉砂池用于沉淀较重的固体颗粒物,如砂砾和泥沙,以减少其对生物滤池的负荷。

沉砂池通常具有较大的底部排放口,便于清除沉淀物。

段 2:
第二段是曝气生物滤池的主要工艺段,用于降解有机物和氨氮。

该段通常由一系列平行的曝气生物滤池组成,每个生物滤池内都有一种生物膜生物,如颗粒污泥或活性污泥。

这些生物能够利用有机物和氨氮作为能源,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从而实现废水处理。

在这个工艺段中,废水通过生物滤池流动,同时在底部设置统一的出水口。

曝气系统会通过在滤池内提供氧气来维持生物膜的生长和活性。

通常使用气泡曝气器或曝气管进行曝气,以确保氧气能够均匀分布在生物滤池中。

为了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可以根据需要在生物滤池中添加一些填料,如颗粒状活性炭、生物降解剂等,以增加生物膜的表面积和改善废水的降解效果。

总之,两段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设计可以有效地去除悬浮物、
沉淀物和有机物,实现废水的清洁处理。

通过合理设计和运行控制,可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和应用

曝气生物滤池施工方案曝气生物滤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发的一种污水处理新工艺,1990年法国OTV公司建造了世界第一座曝气生物滤池,称之为“淹没式固定生物膜曝气滤池”。

由于它克服了活性污泥法占地面积大、易散发臭气及运行不稳定等缺点而备受关注。

目前全世界建成运行的曝气生物滤池已达几百座。

它属于生物膜法的范畴,又兼具有活性污泥法某些特点。

滤池内放置直径只有几个毫米的多孔滤料作为生物群落的附着繁殖介质,通过设在滤层下面的配气系统(也有置于滤层中间者)向生物群落供气(气源为鼓风机)。

对污水的净化除主要依靠滤料上的生物膜外,滤层内还截留了大量类似活性污泥的悬浮生物,对污染物质也具有吸附、降解作用。

水流方向多采用上向流式,即池底进水池顶出水,有的也用下向流式。

上向流式采用穿孔管池底配水,钢筋混凝土滤板及滤头则安装于池的顶部,以阻挡滤料流失并收集出水。

下向流式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

轻质多孔滤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积负荷可以很高,滤池面积可大大缩小。

由于水流方向与滤料压密方向一致,可同时完成生物接触氧化与固液分离,通常可省去后续的二沉池。

随着过滤进程,生物膜不断增厚、老化、脱落,滤层截留的悬浮物也逐渐增多,过滤阻力同步增加,需定期进行反冲洗以恢复其净化能力。

冲洗方式为三段式气水反冲洗,即先气洗,气水联合冲洗然后单独水洗。

反洗空气由鼓风机通过池底的配气系统提供。

反洗水流方向则自上而下(上向流滤池)或自下而上(下向流滤池)。

上向流滤池的冲洗水贮存于滤板之上,利用同组滤池的出水进行重力冲洗,不需要冲洗水泵。

近年来我国建设了若干座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UBAF),形式有所变化,其构造类似给水V型滤池。

配水配气系统设于滤池底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滤板和长柄滤头。

为防止滤料流失,在出水堰前加设栅形稳流板,出水堰顶面做成60°斜坡。

冲洗方式仍为三段式气水反冲洗,需设反洗水泵。

当对出水有脱氮要求时,一般需采用两级曝气生物滤池,通过控制供氧在滤层内分别造就缺氧或好氧环境,令生物膜上繁殖的优势菌种分别为好氧异养菌或硝化菌、反硝化菌,从而达到除碳及脱氮目的。

曝气生物滤池(挂膜)教学设计

《水资源及给水处理》 聂梅生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水网:;
中国城镇水网:
土木在线论坛:
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学生活动
告知 (教学内容、目的)
讲授
听讲、思考
作业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方式?
考核与评价
课堂表现、作业
曝气生物滤池挂膜方式
讲授
多媒体课件
引入(任务)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方式
案例引入、讨论交流
课件、视频
听讲、思考、讨论
实施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如何进行
引导、启发、讨论
图片、视频、动画
听讲、思考、讨论
深化(加深对基本能力的认识与体会)
判断曝气生物滤挂膜成功
归纳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方式和成功与否
引导
总结
曝气生物滤池的启动方式
《水深度处理与-挂膜
学时
0.5学时
教学内容
曝气生物滤池-挂膜
教学目标
技能目标
会选择合适的挂膜方式
能够知道何时挂膜成功
知识目标
掌握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方式
掌握挂膜成功的标志
态度素质目标
积极进取,勤于思考
团结协作、乐于奉献
教学重点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方式
教学难点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方式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成功标志
曝气生物滤池的挂膜成功标志
教学条件要求
教材、图片、动画、视频、技术标准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引入、讨论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
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
参考资料
《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曝气生物滤池》课件


缺点
• 滤材需细致选择,造价较高 • 废水流量与温度波动较大时,处理效果
不稳定 • 气体反应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曝气生物滤池的维护与管理
1 日常维护
2 故障排除
定期清理池内淤泥和污垢,维护曝气设备, 及时净化入水质量。
出现异常时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及时有 效措施,防止维护造成二次污染。
曝气生物滤池的未来发展
此类生物滤池可消除污水中的氨气等 有害气体,改善生活环境。
曝气生物滤池的应用领域
工业废水处理
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印染、制药、食品等 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
水产养殖水处理
可处理鱼塘、虾塘等养殖水的废水,净化养殖 水质。
饮用水处理
曝气生物滤池可将有机物和无机盐分解成水和 二氧化碳,适用于纪念馆、游乐园等地区饮用 水的稳定处理。
分类
按处理方式可分为上流曝气生物滤池、下流曝气生物滤池及立式曝气生物滤池等类型。
曝气生物滤池的作用是什么?
1
去除有机物质
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降解,经过
减少氮、磷营养元素
2
处理的水质清澈透明。
通过曝气方法,将水中的氮磷元素还
原成以硝酸盐N和磷酸盐P为主的无机
盐状态,降低了水生态的环境负担。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消除异味
改进方向
通过微生物基因改造来提高曝气生物滤池废水处 理效率。
应用前景
曝气生物滤池可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发酵产生 可再生能源,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结论
曝气生物滤池在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我们期待着未来,微生物 酵素和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使曝气生物滤池的处理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应用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录 第1章 绪论 ··································································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 1.3 设计内容 ································································ 3 第2章 设计说明 ···························································· 3 2.1 设计资料 ································································ 3 2.2工艺流程及其说明····················································· 4 2.3主要设备及构筑物····················································· 4 第3章 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 ················································ 6 3.1 污水预处理部分的设计计算 ········································ 6 3.2曝气生物滤池的设计计算 ·········································· 11 3.3 其它部分的设计计算 ··············································· 18 第4章 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 ················································· 20

第5章 高程计算表 ······················································· 24 结论 ··········································································· 25 参考文献 ····································································· 25 致谢 ··········································································· 25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是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于90年代初得到较大发展,最大规模达几十万吨每天,并发展为可以脱氮除磷。 它属于生物膜法的范畴,又兼具有活性污泥法某些特点。滤池内放置直径只有几个毫米的多孔滤料作为生物群落的附着繁殖介质,通过设在滤层下面的配气系统(也有置于滤层中间者)向生物群落供气(鼓风机作气源)。对污水的净化除主要依靠滤料上的生物膜外,滤层内还截留了大量类似活性污泥的悬浮生物,对污染物质也具有吸附、降解作用。水流方向多采用上向流式,即池底进水池顶出水,有的也用下向流式。上向流式采用穿孔管池底配水,钢筋混凝土滤板及滤头则安装于池的顶部,以阻挡滤料流失并收集出水。下向流式采用大阻力配水系统。轻质多孔滤料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容积负荷可以很高,滤池面积可大大缩小。由于水流方向与滤料压密方向一致,可同时完成生物接触氧化与固液分离,通常可省去后续的二沉池。随着过滤进程,生物膜不断增厚、老化、脱落,滤层截留的悬浮物也逐渐增多,过滤阻力同步增加,需定期进行反冲洗以恢复其净化能力。冲洗方式为三段式气水反冲洗,即先气洗,气水联合冲洗然后单独水洗。反洗空气由鼓风机通过池底的配气系统提供。反洗水流方向则自上而下(上向流滤池)或自下而上(下向流滤池)。上向流滤池的冲洗水贮存于滤板之上,利用同组滤池的出水进行重力冲洗,可省去冲洗水泵。 该工艺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 BAF的主要特点: ① 投资省, 一次性投资比传统方法低1/4,运行费低1/5; ② 占地面积小,是普通活性污泥法的1/3; ③ 处理效果好,可达到中水水质标准或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 ④ 处理效果稳定,曝气生物滤池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强,气候、水量、水质的变化一般不会对其处理效果产生太大的影响; ⑤工艺流程短,氧的传输效率高,供氧动力消耗低,处理单位污水的电耗低; ⑥自动运行,随着水量的变化,可以自动调节曝气生物滤池的运行个数,维护管理方便; ⑦ 可建成封闭式厂房,减少臭气、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视觉感官效果好; ⑧ 全部为模块化结构,便于进行后期的改扩建。 曝气生物滤池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有机负荷高、占地面积小、基建投资少、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氧传输效率高、出水水质好等优点。但是,它对进水SS要求较严,一般为SS≤100mg/L,最好SS≤60mg/L。因此,需要对进水需要进行预处理。同时,它的反冲洗水量、水头损失都较大。 另外,曝气生物滤池作为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的新工艺,节省了后续沉淀池,即二沉池。同时,它还具有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少的特点。 综上所述,曝气生物滤池作为一种较新型的水处理工艺有广阔的研究应用及发展的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曝气生物滤池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发的一种污水处理新工艺。它因为克服了活性污泥法占地面积大、易散发臭气及运行不稳定等缺点而备受关注。 世界上第一座曝气生物滤池于1981年在法国投产,随后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应用。美国和加拿大等美洲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此工艺,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也先后引进了此项技术。目前世界上较大的环保公司如法国得利满公司、德国菲力普穆勒公司、法国VEOLIA公司均把它作为拳头产品在全世界推广。目前全世界建成运行的曝气生物滤池已达几百座。 在我国国内,曝气生物滤池正处于推广阶段。国内许多科研设计单位对曝气生物滤池也进行了试验研究。随着曝气生物滤池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推广和普及,很多学者在其结构形式、功能、启动和滤料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近年来我国建设了若干座上向流曝气生物滤池(UBAF),形式有所变化,其构造类似给水V型滤池。配水配气系统设于滤池底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滤板和长柄滤头。为防止滤料流失,在出水堰前加设栅形稳流板,出水堰顶面做成斜坡。冲洗方式仍为三段式气水反冲洗,需设反洗水泵。当对出水有脱氮要求时,一般需采用两级曝气生物滤池,通过控制供氧在滤层内分别造就缺氧或好氧环境,令生物膜上繁殖的优势菌种分别为好氧异养菌或硝化菌、反硝化菌,从而达到除碳及脱氮目的。除磷则以化学絮凝法为主(滤前投加铁盐或铝盐),滤池内聚磷菌在厌氧与好氧交替情况下对污水中磷的过剩摄取能力进行生物除磷为辅。此外,我国还有在给水预处理上应用曝气生物滤池的范例。它成功地降低了微污染原水的COD、NH3-N、NO2和AOC,提高出厂水的水质和生物稳定性。曝气生物滤池具有流程筒单,水力负荷及容积负荷大,占地小,投资省,运行成本较低,出水水质好等优点,适用于大中小型的城市生活污水以及某些工业废水的处理,如:啤酒废水、印染废水等。 曝气生物滤池作为一种崭新的水处理工艺正处在推广之中。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为: ①生物膜的特点及其快速启动的方式; ②生物氧化功能和过滤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③反冲洗过程中生物膜的脱落规律; 进一步拓宽曝气生物滤池的应用范围,研究其在水深度处理、微污染源水预处理、难降解有机物处理、低温污水的硝化、低温微污染水处理问题中如何与其他工艺相结合及其处理效果。 特种滤料的的研究与生产的国产化将是曝气生物滤池在国内大范围的应用的关键。 1.3 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的生活污水流量为30000 m3/d,采用水解酸化-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为处理方法,通过设计计算得出流程中各构筑物的建筑体积及主要构筑物的辅助设施,设置合理的构筑物高程,安排各个构筑物在整个污水处理厂中的结构布局。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后,出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

第2章 设计说明

2.1 设计资料 该废水处理工艺处理水量为30000 m3/d,出水执行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处理后的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设计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见表2-1。 表2-1 设计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

BOD5 mg/L CODcr mg/L NH3-N mg/L PO43--P mg/L SS mg/L PH mg/L

进水 指标 300 500 25 12 250 6-9

出水 指标 20 60 8(15) 1 20 6-9

注:①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 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