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同步《蝉》-1 知识点摘录

八年级同步《蝉》-1 知识点摘录
八年级同步《蝉》-1 知识点摘录

19《蝉》学案(一)

【学习目标】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过程】

一、相关资料积累

1.作者简介

2.蝉介绍

蝉是昆虫纲同翅目半翅亚目的其中一科。蝉具有透明且有脉纹的翅膀和分得很开的小眼睛。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又称“知了”。

3.体裁

本文是科学小品文,即文艺性的说明文。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文学性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二、自主学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蜣.( ) 窠.()蚋.( ) 轧.()

鳍.()钹.( ) 暴晒

..()隧.()道

臃肿

..()罅.( )隙倒悬.()

折皱

..()防御.()跳蚤.()

..()纤维

车辙.()黏.()土喧嚣

..()毫无顾忌.()

无动于衷.()

(二)重点词语

1.喧嚣:。

2.据意写成语。

(1):①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②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2):什么也不知道。

(3):没安好心。怀:包藏。

(4):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衷:内心。

三、自我探究

1.读文思考: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2.品读蝉的挖洞、脱壳、产卵、幼虫钻土等细节,看看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来进行介绍的?

四、课外阅读

推荐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参考答案:

一、

1.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的传世杰作《昆虫记》是一部十大卷的巨著。书中用富有诗意的文艺笔调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这与作者长期接触大自然和喜爱文学、酷爱诗歌分不开。正是在与大自然的长期接触中,少年时期起法布尔就爱上了昆虫研究。由于他对各种昆虫精细持久地观察,他笔下的昆虫故事都显得生动有趣,而且还有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烙印,这使他的作品富有更深刻的意义。

二、

(一)qiāng kē ruì zhá

qíbó bào shài suì

yōng zhǒng xià xuán

zhé zhòu xiān wéi yù sǎo

zhé nián xuān xiāo jì

zhōng

(二)

1.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嚣,吵闹、喧哗。

2.

(1)毫无顾忌(2)一无所知(3)不怀好意(4)无动于衷

三、

1.全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了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是“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第一自然段先表明“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生活环境中蝉的情况。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虽然这一部分的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2.(1)挖洞(4~7):分泌极黏的液体,用来做灰泥,使隧道坚固;分泌汁液,使泥土成为泥浆,用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罅隙。

脱壳(8~10):先寻找恰当的地点,用前足的爪紧紧地把握住,外层的

皮开始由背上裂开,然后自头部、吸管、前腿、后腿、翅膀依次出来,最后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使尾端从壳中脱出。

产卵(12~13):找到恰当的细树枝,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

把卵产在这些小孔里。

幼虫钻土(23~24):找到软土,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将泥土掘出抛

在地面,挖成土穴,钻下去,隐藏自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