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化压裂课件
采油工培训课件-油水井酸化

1、胶凝剂 2、乳化剂
稳定剂
1、粘土稳定剂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离子稳定剂
缓蚀剂
1、多胺缩合物缓蚀剂 2、胺衍生物缓蚀剂 3、复合缓蚀剂 4、苯烯铜缓蚀剂
国外酸液添加剂
表面活性剂
降低表、界面张力,使地层水湿加速返排。
破乳剂
使原油不产生乳化
暂堵剂
酸化时用以桥堵地层孔隙,使酸液转向。 有美国TLC-80、J-2227等
• 油气从地层径向流入井底,越靠近井底,流通面 积越小,流速不断增大,流体所受的阻力也越大, 压力损耗也就越大。 • 一般距井轴10m以内,油井的压力消耗要占全部压 力降的80-90%。
• 因此,通过酸化解除井底污染和堵塞,提高井底 附近的孔渗性,减少压力消耗,在生产压差不变 的情况下,能显著增加油气井产量。
系 列 缓 速 酸
蚀。
氟硼酸水解速度较慢,水解能生 成HF,处理砂岩地层有以下优点: 缓速土酸 1、活性酸可进入较深部位。 HF是由(NH4)2TiOF4缓慢水 2、能稳定粘土微粒防止运移伤害。 解而生成的。适用于粘土含量 1、氟硼酸 3、能抑制粘土的水敏性膨胀。 高的地层,可用于65-120℃甚
低伤害酸酸化工艺技术
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特点 基本原理 使用范围
① 可以解除多种有机物、无机物对地层的堵塞,可以 低伤害酸是由强弱酸结合的多组分酸和多功 解除泥浆对地层的污染,疏通油流通道。 ① 用于新井投产解堵酸化。 ② 能酸化添加剂所组成。其中的前置酸可以有效解 反应速度缓慢,活性酸穿透距离可以达到1-1.5米。 除碳酸盐、有机物等伤害,又可以避免氟硅酸钾、 ③ 减少 CaF2、K2SiF6难溶氢氧化物生成,不破坏油层 ② 用于水井解堵增注。 骨架,是钙质含量高、酸敏、水敏性油层解堵的优 鈉的形成。主体酸是磷酸 /氢氟酸体系,可在硅 良酸液。 ③ 用于解除修井、补孔等作业造成的泥 酸盐表面形成覆盖膜从而避免 CaF2的生成。整个 ④ 表面张力33mN/m、界面张力0.5mN/m,有利于残酸的 浆污染。 酸液体系在地层条件下 PH值不大于2,可以有效 返排。 ⑤ 地预防氢氧化物沉淀,多功能添加剂则可以防乳 酸液与油层流体配伍性好,具有防乳化、防酸渣形 ④ 特别适用于碳酸盐、泥质均较高的地 成的性能。 化,防粘土膨胀、助排等作用,所以是一种理想 层解堵酸化。 ⑥ 的油水井增产增注的低伤害酸化液。 酸液具有较好的抑制粘土膨胀的作用。 ⑦ 酸液腐蚀性小,施工运输安全可靠。
压裂酸化工艺技术201012

(二)井壁上的应力
考虑了井筒、地层压力、注入压力对地应力及其分布引起的变化 。决定了裂缝起裂时的破裂压力及起裂方向。
(一)地应力
z
垂向应力:上覆层的岩石重量。
y
Z S gdz
0
H
x
由于油气层中有一定的孔隙压力入(即油藏压力或流体压力),
故有效垂向主应力可表示为:
Z Z Ps
Pe re2 Pi ra2 Pe Pi re2 ra2 2 2 2 2 2 re ra r re ra
当re=∞、Pe=0及r=ra时,井壁上的周向应力为:
Pi
即由于井筒内压而导致的周向应力与内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井壁上的应力
3.压裂液径向渗入地层所引的井壁应力
中国石化2003-2007年水井酸化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酸化井次 2006年 2007年 659 580 651 568 694 617 711 635 835 708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60 130 131 129 130
酸化井次
有效井次
■酸化工作量保持在1300-1600井次。酸化有效率平均82.8%。
中国石化2003-2007年油井酸化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酸化井次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0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年增油(万吨) 12.5 13.6 21.8 24.4 21.5
压裂施工曲线分析 ppt课件

• 之后泵压由尖峰下降,这是地层被压开(一般是注入液体 达到井筒的一半时)。
• 泵压降至最低点后,泵压出现缓慢上升,是地层裂缝正常 延伸,或者是液体摩阻增加影响的。
• 泵压降至最低点后,泵压上升到一定高度后缓慢下降,这 是可能是地层滤失严重,或者是裂缝在垂向上延伸。
• 在前置液阶段加入段塞砂时,泵压上升了1-3个MPa,说 明裂缝宽度增加。
ppt课件
31
②无破裂显示:泵压随着排量的增加而增加。
ppt课件
8
(1)前置液阶段曲线的类型与压裂液性质关系不大。
(2)无明显破裂显示可能与地层的原生裂缝有关。 从理论上讲,一次破裂显示产生一条裂缝,多次破
裂可能显示多条裂缝。 无明显破裂显示,并不是地层没有形成裂缝,而只能
说明地层产生裂缝时所引起的泵压或排量变化在地面反映 不明显。
ppt课件
20
• ②加砂曲线形态与地层性质有关:地层物性较好, 且均质,曲线多为下降型。
地层物性差异大,渗透率大小变化,携砂液在裂 缝中通过时受阻,使泵压上、下波动,曲线多为 波动型。
ppt课件
21
• 下降、下降稳定型:是现场施工比较理想的类型,施工成 功率、有效率较高,但应注意井浅、断裂破碎带、薄夹层 或邻层为高渗透层时,液体是否滤失较大。
P—t双对数曲线图
ppt课件
14
上升型: 特点为排量稳定, 砂比稳定或提高, 泵压连续上升。
ppt课件
15
上升型:有两种形态。
• 第一种是在P-t双对数 坐标系中,曲线斜率 较小(I),即上升速度 非常缓慢,说明裂缝 受地层渗透性差、层 薄,使裂缝在高度方 向延伸受阻,沿水平 方向延伸又缓慢。
ppt课件
• 1、排空:目的是了解液罐供液情况和每台 压裂车的上水情况。
压裂和酸化的作用

压裂和酸化的作用压裂和酸化是石油、天然气开采中常用的两种工艺,它们都是通过改变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来提高油气的产出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工艺的作用。
压裂技术是一种通过施加高压液体将岩石打裂的方法,使储层中的油气能够更容易地流向井口,并提高油气的开采比例。
压裂技术常用于低渗透率的储层,因为高渗透率的储层本身不需要进行压裂。
下面是压裂技术的作用及过程:1. 增加储层渗透率:压裂技术可以通过打裂储层石块来创造一个大面积的裂缝网络,从而增加孔隙的连通性,使油气更容易流动,提高储层的渗透率。
2. 增加储层的有效面积:裂缝网络可以扩大储层的有效面积,增加与井眼接触的储层面积,从而提高储层的采收率。
3. 扩大油气的流动路径:通过压裂技术,可以将裂缝网络延伸到远离井眼的区域,形成较大的流动路径,使油气流动的距离更长,提高采收率。
4. 提高井眼周围的产能:通过压裂技术,可以在井眼周围打裂石块,增加与井眼接触的储层面积,提高周围储层的产能。
酸化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入酸性溶液来腐蚀岩石并且改变储层的性质的方法。
酸化技术常用于含有碳酸盐岩或砂岩的储层,因为这些岩石容易受到酸性溶液的侵蚀。
下面是酸化技术的作用及过程:1. 去除岩石堵塞物:酸溶液可以溶解掉阻塞孔隙的颗粒物质,如沉积物、油泥等,使原本堵塞的孔隙重新打开,提高渗透率。
2. 溶解岩石构造:酸溶液可以腐蚀岩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等,形成孔隙,增加渗透率,从而使油气更容易流动。
3. 扩大孔隙结构:酸溶液可以通过溶解岩石中的一些更脆性的矿物质,如黏土矿物、石英等,扩大孔隙结构,提高流体的渗透性。
4. 咬合岩石表面:酸性溶液中的阳离子可以与岩石表面的负离子形成化学键,从而咬合住岩石表面的颗粒,防止颗粒脱落,提高储层的稳定性。
通过压裂和酸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油气田的开采效率。
这两种工艺可以根据不同的储层类型和地质特征进行优化设计,并与其他增产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更高的产出效果。
油水井的压裂与酸化

一、油水井酸化
2、按施工所用酸液体系分类 按处理液类型分类: 盐酸及其改性酸液类、土酸 按施工方式分类: 全井酸化、分层酸化、暂堵酸化 现场应用最多的是盐酸和土酸类酸化。
一、油水井酸化
二、酸化增产原理 1、基质酸化增产原理 (1)增大孔径或扩大裂缝,提高储层的渗流能 力。 (2)解除堵塞物的影响,恢复储层原有的渗流 能力。
33
一、油水井措施的主要目的
有效增加产油量 提高注水效率、质量 提高机泵效率、寿命
调整矛盾、改善效果
34
二、油水井措施的作用
油水井措施除有明显的目的性之外,在油田开发上 还有其他一些作用: 1 改善油层物性,提高导流能力,减小层间矛盾, 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尽可能地提高产量、注水效率。 2 调整供、排液的能力关系,达到相对平衡,参数 更趋于合理,尽可能延长机泵设备使用寿命,提高 经济效益。 调整注与采之间协调关系,减小平面上的差异, 扩大注水受效程度,控制套损率,有效提高开采效 果。
油 层 数 据
压 力 参 数
注 水 量
分 层 数 据
油 层 数 据
39
七、分析措施效果的步骤
第一步: 收集措施前后生产数据
措施前后,要及时录取、核实、收集油水井各项生 产数据。 采油井主要收集: 产液量、产油量、含水率、电流、压力、液面、示 功图、机采井的生产参数以及施工过程的相关参数等。 注入井主要收集: 注入量、泵压、油压、分层测试数据以及施工过程 的相关数据。
土 酸 很低 低至中等 低至中等 低至中等 高溶解 高溶解 高溶解 高溶解 高溶解 高溶解 高溶解 高溶解
一、油水井酸化 酸化原理:
1)氢氟酸与硅酸盐类以及碳酸盐类反应时,其生成物中有 气态物质和可溶性物质,也会生成不溶于残酸液的沉淀。
13压裂技术PPT课件

6 –停止泵注压裂液/携砂液,缝 内压裂液继续向渗透性地层滤失 。
7 – 裂缝闭合在支撑剂上,在地层 留下一条导流通道。
1 2
3
地面泵压 5
4
6
排量 砂比
理想的地面施工压力变化示意图
1 –开始泵注压裂液,地层破裂 2 – 裂缝随压裂液的泵注而延伸
18
Mfrac可实现多层压裂裂缝三维几何尺寸、并实现多裂缝的可视
化的显示和复杂裂缝的模拟。
19
Gohfer基于离散方法论、采用全三维模型、考虑各种复杂的地层因素,能
模拟非对称裂缝、复杂裂缝形状。
20
5、实施水力压裂基本条件
施工设备与管柱
基
施工工艺
本
施工参数
条
件
施工材料
配套措施
满足特定施工工艺条件下的地 层改造需要。
胜利油田压裂技术应用现 状
2013.11
1
提纲
一、压裂技术发展概况 二、大型压裂技术 三、机械分层压裂技术 四、非常规储层压裂技术
一、压裂技术发展概况
1、水力压裂的定义 2、水力裂缝延伸过程及关联的物理机理 3、水力压裂工艺技术分类 4、水力压裂设计方法 5、实施水力压裂的基本条件 6、水力压裂技术系列
3 – 支撑剂以悬浮状态进入水力裂缝
4 – 支撑剂随着泵注的继续向更远处
运移
5 –支撑剂在缝中向更远处前进,
7
随着压裂液继续向渗透性地层的滤
失 ,可到达水力裂缝的端部。
6 –停止泵注压裂液/携砂液,缝 内压裂液继续向渗透性地层滤失 。
7 –裂缝闭合在支撑剂上,在地层 留下一条导流通道。
《水力压裂技术》PPT课件

h
24
➢腐蚀 ➢破碎 ➢镶嵌
➢支撑挤下沉
➢破胶不彻底,胶质残余物堵塞
h
5
水力压裂的现场实施 压裂施工设备
h
6
水力压裂的现场实施 压裂施工设备
h
7
HQ2000型压裂车
外型尺寸: 11.78m×2.5m×3.97m 总 重:31.9t
前后桥距:8.7m
转弯半径:18m 离地间隙:260mm 离 去 角:24° 最高工作压力:103.4MPa 最高工作压力下排量:
h
15
几种压裂工艺
分层压裂工艺技术
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以后,层间矛盾加剧,水窜严重, 有针对性的分层压裂技术是挖潜的重要手段。
h
16
压裂防砂技术
A、树脂防砂机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覆膜砂是在筛选好的石
英砂表面,涂敷一层能够耐
高温的树脂粘合剂,制成常
温下呈分散粒状的树脂覆膜
砂,施工时在泵入石英砂后
期将树脂覆膜砂尾追泵入油
层,在油层温度和压力下,
树脂粘合剂交联固化,在井
底附近形成一个渗透率较好
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挡砂屏障
以达到防止地层出砂的目的
。
h
17
压裂防砂技术
树脂砂提高导流能力的机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树脂砂外层的树脂薄膜可以防止破碎砂粒的运动。 2、树脂砂达到一定温度后,将会胶结,使裂缝内的支撑 剂固结,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碎屑运移。
h
9
施工准备
井场准备 压裂液准备 支撑挤准备 应急方案
压裂施工
设备运转情况检查 施工监测
h
压裂液 支撑挤 管汇泵车 采油树 采油树保护器 安全会议 施工会议
第07章酸化处理

酸化的分类 按不同的分类习惯和方法,可将其分成多类: 按施工所用酸液体系分类 (1)常规酸化 在灰岩中,“常规”是指盐酸(15~28%HCl) 和添加剂组成的混合液;对于砂岩,则是指盐酸 (5~8%HCl)与氢氟酸(3~5%HF)的混合酸 (土酸)和各种添加剂酿成的混合液。 (2)降阻酸酸化 在常规酸液中添加一定比例的降阻剂(3~ 10%),可使泵注时酸液在管线中的流动摩阻损 失降低40~60%。降阻剂通常为高分子材料。
C S C KC n DH t V y
酸液浓度梯度 面容比 H+的传质系数 酸岩瞬间的反应速度 面容比: 岩石反应表面积与酸液体积之比
(二)影响酸岩复相反应速度的因素分析
1、面容比 面容比越大,反应速度也越快 2、酸液的流速 酸液流动速度增加,反应速度加快
24%~25%
1)根据物理参数计算皮克利特数NP
2)根据给定裂缝中任意断面的位置x,计算相应的无 因次距离LD
3)利用计算图,两坐标位置的垂线相交,得到x位置 的无因次酸浓度值,即任意断面位置x的酸浓度C值。
方法二:(已知C/C0)
根据皮克利特数NP ,给定的C/C0值,利用图版查出相 应的无因次距离LD 。从而算出酸浓度降至预定的C/C0 时,活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x值。
物理模拟
确定H+传质系数DH+
1.酸液在裂缝中流动反应的偏微分方程 基本假设: ①恒温恒压下,酸沿裂缝呈稳定层流状态; ②酸液为不可压缩液体; ③酸密度均一; ④传质系数与浓度无关。
C C 2C uy DH 对流扩散偏微分方程: u x x y y 2
2.酸浓度分布规律及计算图的应用 裂缝入口端酸浓度为初始浓度C0 裂缝壁面处,对盐酸与石灰岩反应来说,表面反应速度 与传质速度相比,可视为无限大,故壁面上的酸浓度C=0 裂缝中心位置且垂直于壁面的方向上,酸浓度梯度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化、压裂作业课件 作业二大队作业八队 伍轲 酸化 一、概念:酸化是通过井眼向地层注入一种或几种酸液(或酸性混和液),利
用酸与地层可反应矿物的化学反应,溶蚀储层中的连通孔隙或天然(水力)裂缝壁面岩石,增加孔隙、裂缝的流动能力,从事使油气井增产(或注水井增注)的一种工艺措施。它是指一切以酸作工作液对油气(水)层进行的增产(注)措施的统称。
二、分类:如图1
图1 解堵酸化:靠酸液的溶解作用解除井筒附近地层内在钻井和完井过程中造成的损害,提高油气井的完善程度。 深穿透酸化:应用物理或(和)化学方法提高酸液在地层中的有效穿透距离,在较大范围内改善地层渗透性能。 基质酸化: 也称常规酸化,在低于储集层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液挤入储集层孔隙间,使酸液沿径向渗入地层而溶解低层孔隙空间内的颗粒以及其他堵塞物,扩大孔隙空间而恢复或提高地层渗透率。 压裂酸化:其增产原理与水力压裂基本相同,即沟通井筒附近高渗带或其它裂缝系统、清除井壁附近污染、增大有其向井流通面积、改善油气向井流动方式和增大井附近渗流能力。 按酸液不同分:常规酸解堵酸化、泡沫酸酸化、乳化酸酸化、前置液与酸液多级交替注入、变粘度酸酸化等。
三、酸化机理:
1、碳酸盐岩酸化机理 碳酸盐岩经过成岩作用和次生作用,其岩石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CaCO3]、白云石[CaMg(CO3)2],其储集空间可以分为孔隙型、裂缝型以及溶蚀孔洞型。按照施工压力,在碳酸盐岩中的酸化也分为基质酸化和酸压。 基质酸化是在小于地层破裂压力条件下泵酸,溶解基质、孔隙间的颗粒及堵塞物,溶蚀并扩大孔隙,解除近井地带的储层污染,从而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 酸液与碳酸盐岩的化学反应 酸液与方解石、白云石反应式可以写为:
2223COOHCaCaCO2H+++
222223CO2OH2CaMgCOMgCa4H++)(++ 2、碎屑岩酸化机理 碎屑岩矿物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常见的有二氧化硅(石英)、硅酸盐(长石和粘土等)及其它(如生物化石)碎屑。除石英外,其它矿物的化学分子式都十分复杂。 碎屑岩中所含矿物的化学成分都比较复杂。然而更复杂的是,在碎屑岩中一般都含有多种矿物,如典型的长石石英砂岩,组分分析后发现,除含主体成分石英和长石(一般为正长石和斜长石共存)外,胶结物通常为粘土类(或碳酸盐岩类),成分多达4-5种以上,所以很难用单一的化学分子式来描述。 碎屑岩储层空间和渗流通道就是砂粒与砂粒之间未被胶结物完全充填的孔隙,碎屑岩酸化施工通常使用由盐酸和氢氟酸组成的混和酸(如土酸,3%HF+12%HCl等)。使用盐酸的目的主要有①用来首先溶解可与氢氟酸反应生产沉淀的钙质、铁质等堵塞;②保持较低的pH值,防止产生氟化钙等沉淀。使用氢氟酸主要是解除储层空间的硅质矿物堵塞。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氢氟酸与碳酸盐矿物的化学反应
2223COOHCaFHF2CaCO
222223CO2OH2FMCaFHF4)CaMg(COg 可见氢氟酸会与地层中的Ca2+、Mg2+等矿物成分生成沉淀,所以在碎屑岩酸化时,在泵注土酸之前,首先泵注一定量的盐酸作为预处理(或称前置酸)液。 氢氟酸与石英的化学反应 OH2SiFHF4SiO242
624SiFHHF2SiF
或 OH2SiFHHF6SiO2622 氢氟酸与硅酸盐矿物的化学反应 OH4NaF4SiFHF8SiONa2444
624SiFNaSiF2NaF
624SiFHHF2SiF 可见通过上述化学反应,从而解除地层中石英、粘土矿物等的堵塞,疏通地层中油流通道,提高地层渗透率,达到增产增注的目的。
四、酸液及添加剂的种类 其中酸液及添加剂选择是酸化技术关键,合理酸液及添加剂使用,对酸处理效果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酸化工艺及化学工业的发展,国内现场使用的酸液种类和添加剂类型越来越多。 1. 常用酸液种类及性能 (1) 盐酸 盐酸是一种强酸,它与许多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类和碱类都能发生化学反应。由于盐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力强,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镁盐类能全部溶解于残酸水,不会产生沉淀;酸压时对裂缝壁面的不均匀溶蚀程度高,裂缝导流能力大,成本较低。 缺点: 与石灰岩反应速度快,特别是高温深井,由于地层温度高,盐酸与地层作用太快,因而处理不到地层深部;盐酸会使金属坑蚀成许多麻点斑痕,腐蚀严重;H2S含量较高的井,盐酸处理易引起钢材的脆性断裂。 (2) 有机酸 常用的有机弱酸是甲酸和乙酸,它们在水中只有一小部分离解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即离解常数很低。因此,它们的反应速度比同浓度的盐酸要慢几倍到十几倍,有效作用距离长,对金属设备和管线腐蚀弱。 缺点:溶蚀力小,与碳酸盐作用生成的盐类,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因此,酸处理时采用的浓度不能太高,以防生成甲酸或乙酸钙镁盐沉淀堵塞渗流通道。一般甲酸的浓度不超过10%,乙酸液的浓度不超过15%。 (3) 多组分酸 多组分酸是一种或几种有机酸与盐酸或氢氟酸的混合物。盐酸或氢氟酸先反应,然后甲酸或乙酸才反应。 (4) 乳化酸 乳化酸一般以油为连续外相,酸为分散相所组成的油包酸型体系。特点:粘度较高,滤失少。当乳化酸进入地层时,被油膜包围的酸液不会立即与岩石结触,因此,乳化酸可增大酸的有效作用距离。 (5)稠化酸 稠化酸是在盐酸中加入增稠剂或胶凝剂,使酸液粘度增加,降低酸至裂缝壁面的传递速度。它具有粘度高、滤失小、穿透距离深、溶蚀性能好、可携带不溶的细小颗粒及残渣。 (6) 泡沫酸 泡沫酸是用少量起泡剂将气体分散到酸液中形成一种均匀的细小的气泡分散体系的酸液。特点:密度小(300~800)、粘度大等特点。因此缓速、低滤失、反排能力强、用液量少。 适用于重复酸化的老井和液体滤失性大的低压油层处理。 (7)其它酸液 常用的酸液还有氨基磺酸、废硫酸、化学缓速酸等。
2、添加剂的种类及性能 (1)缓蚀剂:缓蚀剂是指那些加到酸液中能大大减少金属腐蚀的化学物质。其缓蚀机理是将缓蚀剂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而吸附在金属表面,从而把金属表面覆盖,避免直接与酸接触,使其腐蚀得到抑制。 (2)铁离子稳定剂:防止铁及其他金属盐形成络合离子而沉淀。 (3)助排剂:借助气体膨胀加速残酸返排,常用N2。 (4)降阻剂:降低工作液在井筒流动的沿程摩阻,降低施工压力。 (5)增黏剂:增黏剂又称增稠剂、稠化剂、胶凝剂。加入增黏剂的酸液具有高而稳定的黏度,能有效抑制H+的传质速度,从而降低酸岩反应速度,达到深穿透的目的。 (6)防乳破乳剂:由于乳化液黏度高,流动性差,不仅妨碍酸化作业后残酸 (7)防膨剂:防膨剂又叫粘土稳定剂。 (8)缓速剂:在酸液中添加缓速剂,可以改变岩石表面的湿润性,降低酸岩的反应速度,延长酸液的作用距离。 (9)暂堵剂:暂堵剂主要用于酸化中非均质性较强的地层,是使酸液合理分布的添加剂。
五、酸化作业施工步骤 (1)施工前试压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在施工管柱、井口装置、地面设备和管线按设计要求完成后,应进行试压检验。试压要求如下: 1 高压管线:设计压力的1-1.2倍。 2 平衡管线:平衡压力的1.2-1.5倍。 在该压力下要求稳压3min,管线不刺不漏为合格。 (2)低压替酸 为了防止压井液进入地层,在座封之前,应首先采用正替方式,用前置液或酸液将压井液正替至地面,所替液量一般为井筒油管内容积的0.9倍左右。 (3)高压挤酸及其它工作 正替酸液后,提高泵注排量到设计要去,已达到设计施工工艺的目标。高压泵注是酸化或酸压的主体阶段。在泵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泵注排量一定要尽量稳定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 2 保证连续注入,切换泵时避免供夜不足引起排量下降,甚至泵抽空现象; 3 顶替液量要求把管柱内的酸液都顶入地层; 4 管线进口处应装单流阀。 (4)关井反应 一般关井反应时间为30min左右(具体关井反应时间根据酸液类型和试验结果来确定),后开井排残酸。
六 、酸化资料录取 一次酸化施工应录取的资料包括下列内容: 1 酸前井筒资料:施工层位、井段、钻井液(类型、密度、地层漏失情况等)及套管资料; 2 施工前后的生产和测试资料:包括酸化前后的产量,地层压力、压力恢复曲线及解释结果; 3 现场配液资料:工作液类型、各种添加剂类型和数量、现场配液报告单及检测结果; 4 入井管柱资料:包括管柱入井时间,油管尺寸、钢级、下入深度及单根记录,入井的井下工具型号、尺寸,封隔器位置和油管鞋位置等; 5 施工泵注资料:施工综合数据记录、施工曲线、瞬时停泵压力和注酸完毕后压力下降曲线; 6 排液资料:包括开井时间、定时排出液量及相应的残酸浓度和CI-含量。 七、江苏油套常用酸化(压)技术介绍 根据酸化施工工艺来分, 常用的酸化技术主要有前置液酸压技术、多级注入酸压技术、闭合裂缝酸化技术等。本节对这些工艺技术进行简述。
(一)前置液酸压工艺技术 前置液酸压工艺是指:首先向地层注入高粘低伤害的非反应性前置压裂液对储层压裂造缝,然后注入各种能与缝壁岩石反应的酸液,靠酸对缝壁的不均匀“刻蚀”形成槽沟,沟通地层深部的裂缝发育带。当施工结束压力释放后,裂缝也不能完全闭合而保持高的导流能力,从而达到酸压增产的目的。由于前置液的降温、降滤和造宽缝等作用,大大降低了酸岩反应速度,能显著增大酸的穿透距离,同时由于两种液体的粘度差产生“粘性指进”效应,使酸蚀裂缝具有足够的导流能力。该工艺特别适合于以沟通为主要目的的碳酸盐岩储层。需要指出的是,若要形成粘性指进需要两种液体(前置液、酸液)粘度差别比较大,粘度比至少为150:1。
(二)多级注入酸压技术 多级注入酸压技术是指将数段前置液和酸液交替注入地层进行酸压施工的工艺技术,其工艺方法为:“前置液+酸液+前置液+酸液+前置液+酸液+„+后顶液”。根据地层的不同特性,该项技术可以将非反应性高粘液体与各种不同特性的酸液组合,构成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多级注入酸压技术。一般来讲,多级注入酸压的优势主要有:采用多级注入的压裂液减缓液体滤失、通过压裂液的注入降低地层温度减缓酸岩反应速度、通过压裂液与酸液的粘度差别形成粘性指进实现高裂缝导流能力。
(三)闭合裂缝酸化技术 闭合裂缝酸化是针对较软储层(如白垩岩)以及均质程度较高的储层发展和应用的一种工艺技术。其特点是让酸在低于储层破裂压力的条件下流过储层内“闭合”裂缝,在低排量下被注入的酸液,溶蚀裂缝壁面,产生不均匀溶蚀形成沟槽,在施工压力消除与裂缝闭合后,酸蚀通道仍然具有较好的导流能力。闭合酸化工艺技术适合于已造有裂缝的碳酸盐岩储层,这些裂缝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1)闭合压裂酸化前才刚压开的裂缝;(2)以前压裂酸化施工造成的裂缝;(3)天然裂缝性油气藏。该项技术对导流能力模拟实验,渗透率非均质强,水敏性储层及天然裂缝性储层的处理等方面都有一些不同于酸压施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