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润滑油极压抗磨剂概述
润滑油的基本知识

润滑油的基本知识目录一、润滑油概述 (3)1.1 定义与分类 (3)1.2 应用领域 (5)1.3 发展历程 (6)二、润滑油的组成与性质 (7)2.1 成分构成 (8)2.1.1 油基矿物油 (9)2.1.2 合成油 (10)2.1.3 添加剂 (11)2.2 物理性质 (12)2.3 化学性质 (14)2.3.1 酸碱性 (15)2.3.2 抗氧化性 (16)三、润滑油的选用与使用 (17)3.1 选用原则 (18)3.1.1 根据工况选油 (19)3.1.2 考虑成本因素 (21)3.2 使用方法 (22)3.2.1 加注量 (23)3.2.2 加注方式 (24)3.2.3 定期更换 (26)四、润滑油的维护与管理 (27)4.1 清洁度管理 (28)4.1.1 清洗方法 (29)4.1.2 清洗周期 (31)4.2 环境与设备管理 (32)4.2.1 温度控制 (33)4.2.3 设备检查与维护 (34)4.3 安全与环保 (36)4.3.1 防火措施 (37)4.3.2 排放标准 (38)4.3.3 噪音控制 (39)五、润滑油的发展趋势 (40)5.1 新型材料 (41)5.1.1 生物基润滑油 (42)5.1.2 无铅极压润滑油 (43)5.2 技术创新 (44)5.2.1 润滑油添加剂研发 (45)5.2.2 润滑油回收技术 (47)5.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48)5.3.1 减少VOCs排放 (49)5.3.2 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 (51)一、润滑油概述润滑油是现代机械设备运转不可或缺的关键物质,它能够减少摩擦,防止金属部件过热,并起到清洗和保护作用,使机械运行更加娴熟且有效。
润滑油主要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大部分组成,前者为其提供润滑效果和基础液流性,而后者则增强润滑油的性能,使其更能适应特定系统的需求。
在工业设备的日常运行中,润滑油的功能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还能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维护成本。
齿轮油常用抗磨添加剂及其复合效应

润滑油极压抗磨剂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擦伤、烧结和磨损。
通常极压抗磨剂均为含硫、磷和氯等活性元素的添加剂,在使用中主要关注其溶解性、挥发性及价格等因素。
近年来,添加剂的环境因素亦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其中含氯添加剂具有腐蚀作用且对环境有害,目前较少使用。
1含氯添加剂最常用的含氯添加剂为氯化石蜡。
氯化石蜡反应活性高、极压性能好、价格低廉,因此在设备润滑和切削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按碳链的长短可以将氯化石蜡划分为短链(10~13个碳)、中链(10~17个碳)和长链(18~30个碳)等三大类。
应当注意的是,氯化物易水解而生成氯化氢,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分解失效,并可导致金属腐蚀,故在高湿度或水环境条件下不宜使用氯化石蜡作为添加剂。
氯化石蜡之所以具有极压抗磨作用,原因在于C-CI键在载荷和摩擦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分解放出的氯与金属反应形成具有减摩抗磨作用的氯化铁保护膜:RCln+Fe→FeCl2+RCln-2氯化铁具有类似石墨和二硫化钼的层状结构,剪切强度低,具有减摩作用。
但氯化铁熔点较低,在350℃下失效,因此含氯添加剂不宜在高温条件下使用。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日益重视,氯化石蜡对健康和环保的危害受到了高度关注。
研究表明,短链氯化石蜡具有致癌作用,并可导致水生生物中毒。
1985年国际病毒组织针对含12个碳、氯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0%以及含23个碳、氯含量为43%的氯化石蜡进行了毒性试验,发现C12氯化石蜡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而C23氯化石蜡无致癌作用。
此后,短链氯化石蜡作为极压抗磨剂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
2含硫添加剂齿轮油最常用的含硫添加剂为硫化异丁烯,其硫含量高、活性硫多、效果好、颜色浅,作为极压抗磨添加剂在各类齿轮油和切削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他硫系添加剂有硫代酯(黄原酸乙二醇酯)、多硫化物(二苄基二硫化物和有机多硫化物)、硫化动植物油脂和磺酸盐等。
目前在工业齿轮润滑油中应用最多的是硫化异丁烯、硫磷酸酯、硫化棉籽油和硫化烯烃棉籽油等。
润滑油分子科学概述之三——摩擦改善剂

2020 October1996年,结合“摩擦”(tribos-)和“学”(-logy)的含义,“摩檫学”(tribology)一词被提出,定义为“相对运动表面相互作用的科学”[1,2]。
尽管与其他科技领域相比,摩擦学还比较年轻;但其实在公元前2 000年,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关于摩擦的经验知识[3]。
摩擦学与我们的现代文明生活也紧密相连——得益于润滑技术,我们通常在使用各种机器设备,如房屋设备、车辆、IT 设备、工业制造设备、交通运输设备,享受其便利的同时,并未意识到摩擦学的存在。
偶尔也会遇到机器故障,主要原因为运动元件故障,而润滑技术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提高能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润滑技术还可通过减少机械摩擦,降低设备振动和噪音,创造更为舒适的机械设备操作环境[4]。
大多数应用科学的研究人员都认可润滑技术的重要性,但对润滑技术作为研究课题没有兴趣,可能是因为润滑是一类成熟的技术,因82第82五期第一期润滑油分子科学概述之三 -摩擦改善剂石啸 曹静思 李成 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而不是应用科学领域的一项主题。
但实际上润滑技术,尤其是润滑剂,仍主要通过反复试错来开发。
在工业研发方面,常规方法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在方法设计中合理运用基础科学,可通过提供更高的能效和可持续性,促成研发成功。
润滑油分子科学系列文章从基础化学的角度出发,对润滑剂添加剂化学进行阐述,希望可以通过分子科学更好地理解摩擦学现象,推进摩擦学和润滑剂化学的研究。
本系列文章润滑油分子科学系列一和系列二已介绍了基础油与流变剂、性能保持剂[5,6],系列三为润滑油分子科学系列收官之作,将重点介绍摩擦改善剂,以及该类添加剂作用机理,让读者从分子角度更深入地了解润滑油摩擦磨损机理和添加剂组分间作用机制。
摩擦与润滑润滑剂是介于摩擦表面之间,防止摩擦面相互移动时产生负面影83第2020 October五期842020 October第响的物质。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简介

航 空 涡轮 发 动 机 润 滑油 是 现 代 航 空 油 料 的 重 要 组成部 分 。 近一 个世 纪来 , 航 空发 动机 发展 迅速 , 涡 轮前 温 度 、 增 压 比及 推重 比不 断 上 升 , 必 然 推 动 航空 润 滑油 向更好 的高温 性 能 , 良好 的着 火安 全 性 能, 较 低 的蒸汽 压和 良好 的低温 流动性 方 面发 展 口 ] 。 纵 观航 空润 滑油 的 发展 . 某项 性 能 的改 善往 往要 以 牺 牲 另一 项 性 能 为代 价 , 例 如矿 物 油 成 本低 廉 , 原 料广泛, 然 而氧 化安 定 性较 差 ; 聚仅 一 烯烃 ( P AO ) 低 温流 动 性 较好 , 然 而 高温 抗 氧 化性 较 差 ; 酯 类 油 高 温性 能较 好 , 但易吸水。 航 空 润滑 油 正是 在 诸 如此 类 的矛 盾中发展 起来 的 . 至今 已经历 了矿物润 滑油 ,
过高 , 影 响 低 温性 能 ; 芳 烃粘 温 性 能 和安 定 性 能 都 不理想 : 相 比之 下 环烷 烃 的综 合 性 能较 好 。 实践 证
明, 具有 一 个 或 两个 环 状 结 构 , 同时 环上 具 有 长 侧
重 比较 大 的发 动 机 都使 用 合 成 双 酯 或 合 成 多元 醇
酯 航空 润滑 油 。
合 成酯 航空 润 滑油 黏度 指 数 高 , 具 有优 良的黏 温性能 , 其 黏度 与 黏度 指 数 随 主链 增 长 而增 加 。 常
用 的癸 二酸 双 酯 和 壬 二酸 双 酯 航 空 润 滑 油 的黏 度
指 数 均在 1 5 0以上 [ 5 1 9 0 - 9 3 。
仅 一 烯烃 ( P A O) 具 有 黏 温性 能 好 , 高 温 氧 化 安 定 性 好. 结 焦 少 和无 毒 等 优 点 , 已被 广泛 应 用 于 各 类航
一种高效极压抗磨复合添加剂

压协同作用 ] 。溴代烃 不仅 毒性远小 于氯代
烃 ,而且有机溴化合物形成极压膜 的活性也明显 强于氯代烃 ,可 以在含氯添加剂与二苯基二硫化
合物协同配方中使用溴代烃来 降低氯含量 ,并且
试验结果表明 ,该配方表现 出了突出的极压和抗 磨协同作用。因此 ,利用含 卤添加剂 与含硫添加
维普资讯
1 8
合 成 润 滑 材 料 S N H TC L B IA T Y T E I U R C N S
20 0 6年第 3 3卷第 3期
文章编号 :17 46 (0 6 4-0 1 0 62- 34 20 )0 0 8- 5
一
种 高效 极 压 抗磨 复合 添 加 剂
胡建强 胡役芹 江 国光
( 徐州空军学院航空油料系 ,徐州 2 10 ;2 ××××× 队 ,上海 2 00 ) 1 20 0 部 0 0 0
摘要 :介 绍了 M 1 T一 0添加 剂的极 压抗 磨性 能 ,球柱 型磨损试 验 、齿轮 油擦 伤试验和 四球极 压性 能试
验结果均表 明 ,该 添加 剂在 多元 醇 酯 中的抗 磨极 压性 能优 于聚四 氟 乙烯 ( T E) P F 、二 烷基 二硫 代 磷酸 锌 ( D P 、磷 酸三甲酚酯 ( C )和 多种 复合添加 荆。MT一1 ZD) TP 0有较好 的抗 氧化性能和对铜无腐蚀 。
活性高 、极压性能好、价格低廉 ,已广泛应用于
齿轮油和金属切削液,但氯化石蜡易水解 生成氯
和抗磨性能,其 中钢球 直径 为 6 3 m,柱体直 .5m
径为 4 9 m 。通过测定球柱间的摩擦 因数评价 .1 m 油样的减摩性能 ,通过测定试验后钢球表面的椭
HEDP作为润滑油抗磨剂的应用研究

l l l
O~ P 0 C P一 0
l I l
CH3 0
l
C ( ) 一 CH H3 CH2 4
l
C H一 ( H2CH C ) 3 4
它添加 剂发 生作 用生 成沉 淀 。
面, 王汝霖 认为 两 者相差 不 大 。C o U S等[ 用 hi 3
四球试 验 机研究 了膦酸酯 在菜 子 油 中的表现 , 与传
统抗磨 添加 剂相 比 , 高速 、 在 高温条 件 下 , 显示 了 它 极好 的抗磨 性 。
石油 醚 、 酮 和正 已烷 在 超 声 波 下 清 洗 干 净 后 , 丙 用
1 前 言
2 实 验 2 1 基础 油和 添加 剂 .
含 磷 极压 抗 磨 剂 具有 良好 的 热 氧化 安 定 性 和
抗 磨性 , 在高 扭矩 苛 刻条 件 下 能 防 止齿 面磨 损 、 点
蚀 和剥 落 , 型极 压抗 磨剂 是 最早 出现 的一 类含 磷 磷
极 压抗 磨 剂 , 要 有 亚 磷 酸 酯 和磷 酸 酯 等 系 列 产 主 品, 它们 已经在极 压 性 润 滑油 ( 轮 油 、 压 油 ) 齿 液 中
表 面张 力 参 照 G / 5 1 1方 法 测 定 ; B T 6 4 —9 最
大无 卡 咬负荷 和烧 结 负荷 按 G / 1 2 2方 法 B T 3 4 —8 测定 ; 磨斑 直 径 ( 常温 ,4 3 i, 5 / i) 41 N,0r n 1 0r r n a 4 a 按 S TO 8— 9 H/ 1 9 2方 法测 定 。 将上 述条 件下 四球长磨 试 验后 的 四球底 球 , 用
4106航空润滑油参数

4106航空润滑油参数航空润滑油是在航空器内部机械装置和机构中用于减少摩擦、冷却和防止机件磨损的一种润滑、冷却剂。
它是航空器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关键元素,以确保发动机正常运转,并提供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4106航空润滑油是一种多功能润滑油,具有一定的性能参数和特性。
首先,4106航空润滑油具有优异的抗磨性能。
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各种机械部件会产生巨大的磨擦力和热量,如果没有良好的润滑剂进行润滑和冷却,机械部件就容易损坏。
4106航空润滑油通过形成一层均匀而耐用的润滑膜来减少金属件之间的接触和磨损,从而延长机械部件的使用寿命。
其次,4106航空润滑油具有优异的氧化稳定性。
当航空发动机高温高压工况下,润滑油容易受到氧化反应的影响,而氧化会导致润滑油腐败和降解,从而降低其润滑性能。
4106航空润滑油添加了多种抗氧剂和稳定剂,能够有效抵御氧化反应产生的有害物质,提高润滑油的氧化稳定性和服务寿命,适应复杂的发动机工作环境。
此外,4106航空润滑油还具有良好的冷却性能。
发动机高温高压环境下,需要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热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散热,以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
4106航空润滑油能够通过吸收和传导热量,并降低机械部件的工作温度,起到冷却作用,确保发动机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保持稳定运行。
除此之外,4106航空润滑油还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
航空器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湿度、盐雾以及化学物质的影响,这些因素容易导致金属部件的腐蚀和损坏。
4106航空润滑油添加了一系列的防锈剂和防腐剂,能够有效保护机械部件不受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
最后,4106航空润滑油具有良好的粘度-温度特性。
在航空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中,润滑油在高温环境下要保持合适的黏度,以确保润滑膜的形成和润滑性能的发挥。
4106航空润滑油具有良好的黏度-温度特性,能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持一定的黏度范围,提供最佳的润滑性能。
总之,4106航空润滑油是一种多功能、高性能的润滑剂,具有优异的抗磨、氧化稳定、冷却、防腐蚀和粘度-温度特性。
极压抗磨剂发展趋势报告

极压抗磨剂发展趋势报告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对机械零件的耐磨性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机械零件的寿命和降低维修成本,极压抗磨剂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极压抗磨剂是一种能够在高温、高压和高速下保护金属表面不受磨损和腐蚀的化学物质。
它不仅可以减少摩擦损失和热损失,还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目前,主流的极压抗磨剂包括钼、硫、磷、氧化锌等化学物质。
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需求,极压抗磨剂的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未来,极压抗磨剂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开发新型化学物质,如纳米材料、多元醇、聚合物等,以提高极压抗磨剂的性能和稳定性。
2. 拓展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高速铁路、核能等高科技领域,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极压抗磨剂的需求。
3. 提高生产工艺和设备,以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以推动极压抗磨剂的广泛应用。
4. 强化环保意识,开发低污染、低毒性的极压抗磨剂,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总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不断需求,极压抗磨剂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未来有望成为机械工程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工业化进程和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航空润滑油极压抗磨剂概述 随着飞机和其发动机的发展,矿物型航空润滑油由于高低温性能的限制越来越不适应飞机和其发动机的使用要求;目前除少数的活塞式飞机外,大部分飞机都使用合成航空润滑油。在合成航空润滑油的各种添加剂配方中,极压抗磨剂是必不可少的。航空润滑油是一类特殊的润滑剂,由于其使用环境的苛刻,不仅要求基础油有良好的性能,而且对添加剂也有特殊的要求。 现代高速飞机,特别是现代军用飞机,飞行马赫数大,发动机转速高。发动机转子轴承作为主要润滑部件,长期处于高温、高速和高负荷的工作状况,涡轮前工作温度达到140℃以上。这使得发动机润滑油长期处于高温状态,对润滑油有着很高的性能要求。在这种高温、高速及高负荷工作条件下,发动机润滑油性能的可靠性是飞机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飞机机械部件能否正常工作与润滑油有着直接关系。英国对1984-1988年发生的900起飞机事故调查中发现,有9起事故直接与轴承的失灵有关,其中1起是直接因轴承磨伤而卡死,1起由过度磨损导致,2起由润滑失败引起。因此,航空润滑油能否满足轴承润滑的工作要求,将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航空润滑油的润滑性能要求 1、航空润滑油的工作条件 航空发动机工作时,空气压缩器将空气增压并输送到燃烧室,与燃料燃烧后形成的高温、高压燃气驱动涡轮做功,带动同轴的压缩器及其附件工作。由于涡轮输出功率高,润滑系统容量有限(一般仅为30~50L),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与润滑油量比值非常高,使得涡轮轴承的润滑油达到了150~200℃的高温。发动机的转速一般在12000~25000r/Mn,轴承承受的负荷高达68000~90000N。正常工作时,润滑油处于循环状态,在润滑系统油路中高速流动,润滑油在涡轮轴承处的停留时间非常短。但当发动机停车后,润滑油停留在轴承处,同时冷气扇停止,致使轴承温度上升,留滞在轴承处的润滑油温度达到250~300℃,直至轴承慢慢地自然冷却。因此,航空润滑油己基本摈弃有氧最高使用温度在150℃左右的石油基润滑油,改用耐高温性能好的双酯、多元醇酯等酯类合成油,并己形成主导趋势。
2、航空润滑油的润滑性能要求 航空润滑油的润滑部位主要有发动机涡轮转子轴承、附件传动齿轮、轴承等,其中以发动机涡轮转子轴承的工作条件最苛刻,它的负荷大、转速高、工作温度高。因此,转子轴承的润滑要求是选用航空润滑油的主要考虑因素。本来采用滚动轴承,摩擦系数小,产生的热量少,但由于涡喷发动机轴承承受的负荷很大,使滚子产生弹性变形,滚子与轨道的接触面积增大,轴承滚动时接触区出现了滑动摩擦,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再加上高转速的作用,使得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很大。因此,对航空润滑油的润滑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航空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包括润滑油的粘度、油性和极压抗磨性。航空涡轮润滑油比较合适的粘度范围为3~15mm2 / s(100℃),从保证轴承的润滑来说,粘度越大,形成的油膜越厚,越有利于轴承的润滑,但飞机的工作温度范围宽,航空发动机最大可接受的低温粘度值为20000mm2 / s,而且从轴承散热和发动机冷启动来考虑,粘度越小,越有利于轴承的散热和发动机的冷启动。因此,常用的涡喷、涡扇发动机油的粘度为3~5mm2 / s(100℃)。在低转速、高负荷的边界润滑条件下,润滑油的粘度性能已无法满足金属表面的正常润滑,主要依靠油品的极压抗磨性,这一性能是润滑油烃类成分所不具备的,需要加入极压抗磨剂来提高和改善。 二、近几年国内外润滑油极压抗磨剂发展情况 润滑油添加剂主要包括清净剂、无灰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极压抗磨剂、抗氧剂等。清净分散剂由于它们在车用发动机油中的广泛用途,占主要的最终使用的润滑油添加剂产量总需求量的一半,并且仍将保持优势地位。抗氧剂和其他小产量的添加剂将呈现出较好的增长趋势。本文主要对极压抗磨剂进行阐述,下面就介绍一下极压抗磨剂的发展状况。 为了防止烧结而使用的添加剂称为极压抗磨剂。极压抗磨剂主要包括硫系、磷系、氯系极压抗磨剂等。
1、硫系极压抗磨剂 国外的含硫极压抗磨剂品种较多,主要包括丁烯硫化油脂和硫化酯、黄原酸酯、硫代碳酸盐、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和多硫化合物等。其中硫化异丁烯是硫系极压抗磨剂最主要的产品,Lubrizol, Mobil, Cooper, ELCO等公司都能生产,并且,针对不同用途,各公司都能同时生产几种不同性能的硫化异丁烯。如Lubrizol公司就能生产LZ5312, LZ5313, LZ5312A,LZ5340, Anglamo131, Anglamo133等多种硫化异丁烯。它们的硫含量在40~50%。这类硫化物稳定性好、极压性高,而且颜色浅。 有机硫化物主要适用于高速、冲击载荷,有良好的抗擦伤、抗烧结的极压性能。有机硫化物(如二节基二硫化物)的作用首先是通过活性基团吸附在金属表面,烃基端朝外形成烃类膜。当金属表面的微凸体互相接触,挤破油膜,金属直接接触,产生瞬时高温,在触点附近的有机硫化物在高温下分解,活性元素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作用生成无机膜。 有机硫化物在缓和条件下生成吸附膜起油性添加剂的作用,在极压条件下生成含硫的无机膜,起到抗磨添加剂的作用。无机膜不一定是纯硫化铁,而是较复杂的过渡层,靠近基体的部分铁的成分多,靠表面的部分硫的成分多。硫化铁膜没有氯化铁膜那样的层状结构,抗剪切强度较大,因此,摩擦系数较高。
2、磷系极压抗磨剂 磷系极压剂品种较为复杂,不仅表现在化合物种类上,也表现在元素组成上。有含单一磷元素的。有含硫、磷两元素的,有含磷、氮两元素的,也有含硫、磷、氮三元素的。即使元素组成相同,化合物结构也可以不同。不同磷化物用于不同目的。磷系极压抗磨剂的热稳定性越差,则抗磨性越好,但抗磨持久性下降。国外含磷极压抗磨剂主要是亚磷酸酯、磷酸酯、硫代磷酸酯和酸性磷酸酯胺盐。 有机磷化物具有良好的抗磨抗擦伤性能,尤为适用于低速高载荷的条件。关于有机磷化物的作用机理,早期认为是有机磷化物与金属表面反应生成一种“金属磷化物一铁”低共熔合金、发生了“化学抛光”的过程。后来巴克罗夫(Barcroft)用示踪原子P标记的二苯基磷酸酯加入油中,研究凸轮一挺杆的润滑。在挺扦表面生成的薄膜有三种:亚磷酸盐、无机磷酸盐、有机磷酸盐,其中前者极少,后两者较多。1974年费比斯((Forbes)提出了二烷基亚磷酸酯生成无机亚磷酸铁膜的作用机理。二烷基亚磷酸酯,在缓和条件下它部分水解形成有机亚磷酸铁膜;在极压条件下,进一步水解,主要形成无机亚磷酸铁膜。
3、氯系极压抗磨剂 氯系极压抗磨剂中,获得广泛使用的有氯化石蜡、五氯联苯等氯化烃类、氯化脂肪酸类。一般地讲,氯化石蜡活性强,作为极压剂时,极压磨损性好,但其安定性与抗腐蚀性差。与此相反,五氯联苯等环状氯化物非常安定,抗腐蚀性好些,但缺乏足够的载荷性,极压抗磨损性较差。近年来国外氯化石蜡代用品已有很大的发展。代用品主要是高分子酯类、磷酸酪、含磷、氮添加剂和高碱性的磺酸盐;但是代用品的价格高,极压活性却不太理想,对难加工的金属主要还依靠氯化石蜡。 4、硼系极压抗磨剂 被誉为80年代节能减摩剂的硼型添加剂主要包括无机硼酸盐和有机硼酸酯两大类化合物,目前国外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无机硼酸盐生产工艺,如美国的Chevron公司己有OLOA-9750胶体硼酸钾商品出售。我国茂名石油工业公司也生产出了胶体硼酸钾极压抗磨剂,产品性能达到了OLOA-9750的水平。 国外对有机硼化合物作润滑油减摩抗剂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到目前为止,涌现了大量的专利报道,可以与硼酸发生酯化反应的醇类及与之发生酸碱反应的胺类化合物很多,通过改变酵类或胺类化合物的结构,为满足有机硼化合物作润滑油的多功能添加剂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5、聚合物抗磨作用机理 金属摩擦表面的磨损还可以利用添加剂在金属表面聚合生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膜得到抑制。添加剂在金属表面的微凸体上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了较坚韧的聚合物膜,能减缓两表面微凸体的直接接触,抑制微凸体间的焊接现象。此外,这种聚合物还会从微凸体上流下来,流到相邻的凹穴中,填补凹穴,使摩擦表面变得较平滑一些。高聚物表面膜的形成增长了油膜强度,降低了摩擦及磨损。 上面把载荷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分成几类只是为了叙述的方便,那不过是人为地、理想化地分类。实际上,摩擦、磨损、润滑和添加剂的作用是错综复杂的,同一台机械随操作条件的改变,有时处于流体润滑,有时处于半流体润滑,有时则处于边界润滑,同一化合物,也可能随摩擦状态的变化,有时起油性剂作用,有时起抗磨损剂作用,有时则起极压剂作用,有时还同时起到油性剂、抗磨损剂和极压剂的作用。因此上面的划分是很不严格的。 上面分别介绍了含不同活性元素的抗磨剂的作用机理,当抗磨剂中含有多种活性元素时,就会在磨擦表面发生几种作用过程。例如有人认为含氯、磷的抗磨剂最初能在摩擦表面形成聚合产物,降低表面的摩擦和磨损。随着工作条件愈趋苛刻,就会在摩擦表面生成无机膜。如在润滑油中加入抗磨剂二丁基一三氯甲基磷酸酯,则在不太高的负荷下(四球机加载到392~490N,相当2.3~2.4GPa压力),在铁表面生成与铁成化学键连接的聚合产物。改善了表面的摩擦性能。 当在滑动速度达6~10m/s,负荷达686~882N的苛刻条件下,聚合物形成的表面膜承担不了这样大的载荷,油膜会被微凸体刺穿,发生直接接触。在微凸体直接接触时局部温度升高,使二丁基一三氯甲基磷酸酯分解。
分解产生的氯化氢与金属作用形成一新的氯化物保护层。当负荷超过1323N后,此保护层也被破坏,摩擦系数迅速增大。 抗磨剂的作用机理是比较复杂的,至今尚未完全弄清楚,随着测试技术的发展将会不断地深入认识。
6、硫磷酸系列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O,O一二烷基二硫代磷酸(RO)2P(S)SH(简称硫磷酸)不仅可用来合成一系列非金属有机类石油添加剂,还可用来合成各种各样金属有机类石油添加剂,广泛用作润滑油的摩擦改进剂、极压抗磨剂和抗氧抗腐剂。现就硫磷酸与铜盐的反应产物及其应用概述如下。 美国Exxon化学专利公司曾合成二(2一乙基己基)二硫代磷酸铜多效添加剂,具有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