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七章 生理学 中职 最新版

合集下载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

绪论——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 为生殖。生殖是生物体得以繁衍后代、延续种系的基本生命特征 。
绪论——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环境是机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机体所面临的环境包括外环境和 内环境。
一、外环境与适应
外环境是整个机体生存的环境,对人类而言,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外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刺激, 机体也不断地做出反应,以适应外环境的变化,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人类不但有被动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且还有客观地认识环境和能动地改 造环境的能力。
绪论——第三节—— 机体与环境
二、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 内环境是指体内各种组织细胞赖以生存的环境。 (二)稳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简称稳态。它是 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在机体的生存过程中,内环境稳态总是受到双重因素的影响。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学基础
3/17/2019
1
生理学基础
1
2
绪论 细胞的基本功能 血液 血液循环 呼吸 消化与吸收
4 3 5
7 6 4 3 5
3
4
5
6
生理学基础
7
能量代谢与体温
4 3 5
8
9
肾的排泄
感觉器官的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 内分泌
4 3 5 4 3 5
10
11
12
生殖
生理学基础
1
绪论
7 6
绪论——第一节——概述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消化系统.ppt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消化系统.ppt

19:46
肛柱: 肛瓣: 齿状线:
二、 消 化 腺 (一 )肝
1.肝的形态
上面:肝左叶、肝右叶。 两面 下面:肝左叶、肝右叶、方叶、尾状叶。
前、后缘两缘。
19:46
19:46
2.肝的位置和体表投影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
肝的上界与膈一致,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的 交点,左侧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的交点。肝的下 界,右侧与右肋弓一致,不超过右肋弓下缘,中部可达剑突 下约3cm,左侧被左肋弓遮盖。
第七章 消化系统
学习目标
19:46
1.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各主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结构。
2. 掌握胃液、胰液和胆汁的成分与作用。
3. 熟悉胃、小肠、肝、胰的微细结构,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4. 了解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了解口腔内消化与消化器官活动 的调节。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口腔
19:46
(五)胃
19:46
1.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胃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两缘
上缘称胃小弯,最低点处称角切迹 。 下缘称胃大弯。
贲门
形 态
两口
入口:贲门 出口:幽门
两壁:前壁和后壁。
贲门部 胃底 分部 胃体
幽门部
幽门窦 幽门管

19:46
贲门
2.胃壁粘膜的结构特点
粘膜
上皮 :分泌粘液
固有层:含胃腺
胃底腺 贲门腺 幽门腺
粘膜肌层: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胃底腺
壁细胞:分泌盐酸、内因子
19:46
(六)小肠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消化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七章消化系统PPT课件

胆囊底:胆囊底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 分 胆囊体:交点处。 部 胆囊颈:
胆囊管:
33
(2)输胆管道
19:46
肝外胆道包括:肝左、右管,肝总管、胆总管 。
34
胆汁的排泄途径:
19:46
肝细胞
胆小管
小叶间胆管
左、右 肝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胆囊管
胆囊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
35
(二)胰
1.胰的位置和形态
横卧于腹后壁,约平第1、2腰椎。 分部:
胰头: 胰体: 胰尾:
19:46
36
2.胰的微细结构
(1)外分泌部:分泌胰液
A细胞: 高血糖素 (2)内分泌部(胰岛) B细胞: 胰岛素
D细胞:
19:46
37
第二节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19:46
消化:
①机械性消化 消化的方式分两种:
②化学性消化
38
一、口腔内消化
19:46
(一)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19:46
26
5.肛管
上为盆膈平面,下止于肛门,长约4cm,平时 处于收缩状态。
19:46
肛柱: 肛瓣: 齿状线:
27
二、 消 化 腺 (一 )肝
1.肝的形态
上面:肝左叶、肝右叶。 两面 下面:肝左叶、肝右叶、方叶、尾状叶。
前、后缘两缘。
19:46
28
19:46
2.肝的位置和体表投影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 。 肝的上界与膈一致,右侧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的 交点,左侧相当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的交点。肝的下 界,右侧与右肋弓一致,不超过右肋弓下缘,中部可达剑突 下约3cm,左侧被左肋弓遮盖。

完整版)生理学

完整版)生理学

完整版)生理学通过载体蛋白转运进入细胞;②以泵为中心的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如钠钾泵,需要消耗能量,将离子逆浓度差转运进入或排出细胞;3)胆固醇转运:胆固醇需要通过载体蛋白转运进入或排出细胞。

3、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基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骨架。

细胞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溶酶体等,它们各自担负着不同的生物学功能,如蛋白质合成、物质转运、能量供应、废物清除等。

细胞骨架则由微观管和微观丝组成,维持细胞形态和机械强度。

4、细胞核是细胞内的重要器官,包括核膜、染色体和核仁。

核膜是由两层膜组成的,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调节物质进出核内。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持。

核仁则是核内的小器官,参与蛋白质合成。

5、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

其中,新陈代谢是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包括合成、分解、能量转化等过程;兴奋性是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适应性是指细胞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生殖是指细胞的分裂和繁殖,保证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持种群的稳定。

6、细胞的生物学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这些调节方式通过反馈机制实现,包括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是体内的一种重要而又普遍的调节方式,能够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

2、细胞膜的跨膜转运方式有多种,其中包括单纯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钠泵和钙泵等。

其中,单纯扩散和经通道易化扩散是无饱和现象的,而经载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以及钠泵和钙泵则是有饱和现象的。

3、细胞内外正常的Na+、K+浓度的维持主要是由膜上Na+、K+泵的作用实现的。

4、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动作电位,而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峰电位。

5、动作电位传导的特点主要包括不衰减性传导、全和无现象和双向传导。

其中,不衰减性传导指的是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因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全和无现象指的是动作电位要么不产生,要么就是最大值,双向传导则指的是刺激神经纤维的中段可沿膜的两端传导。

(整理)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整理)病理生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应激第一节概述一、应激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应激是机体在应激原(stressor)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非特异性,即可由各种因素引起; 防御性,即旨在维持和恢复内环境的稳定(homeostasis); 具有一定的反应模式,即各种因素引起的应激,其反应特点大同小异,都是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反应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及其所引起靶器官的功能、代谢改变。

一般说来,机体总是处在一定的应激状态。

适度的应激对机体有利,称之为良性应激(eustress),应激过强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对机体有害,称之为劣性应激(distress),所引起的病称之为适应性疾病(disease of adaptation )或应激病(stress disease),心理应激引起的病属于身心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但由于疾病发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很少有由应激单独引起的疾病,因此,上述这些科学术语并不常用。

二、应激原应激原可分为两大类:1.躯体性应激(physical stress)如剧烈运动、剧痛、创伤、感染、过冷、过热等。

2.心理性应激(psychic stress)有许多心理社会因素都可以引起心理性应激。

如丧偶、生活孤独、居住环境拥挤、工作负担过重、工作得不到家庭、社会的支持、工作过于单调、担心不祥事件的发生、对个人所需要、所追求的东西得不到满足等等,都可成为应激原。

这些因素是否产生应激以及引起应激的强度取决于人对这些环境变化和生活事件的认知和评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绪反应。

由于心理应激是来源于应激原引起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反应,因此人的心理应激也称之为情绪性应激。

应激原躯体性和心理性应激之分并不严格,许多既引起心理性也引起躯体性应激。

如运动员参加重要的比赛就是如此。

第二节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应激时神经的反应,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

内分泌的反应比较多,现将其中主要的列表如下(表7-1)。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教学讲义ppt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教学讲义ppt

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肌丝滑行理论
肌肉收缩时,粗、细肌丝相互滑行的过程。
肌肉收缩形式
包括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三种形 式。
肌肉收缩的力学表现
包括张力、速度和功等指标,用于描述肌肉 收缩的效果。
02
肌肉的疲劳
肌肉收缩力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的现象 ,与能量供应和代谢产物堆积有关。
04
03
01
03
血液
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应注重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探 究生物体的正常功能和机制。
02 细胞基本功能
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01
02
03
被动转运
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 两种方式,是物质顺浓度 差或电位差转运的过程。
主动转运
是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 转运的过程,需要消耗能 量。
出胞与入胞
生理学的任务
揭示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机制,探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预 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生理学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对人体生理现象的初步认识和探究
人类在古代就开始观察和思考人体的生理现象,如中医 的经络学说等。
02
实验生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17世纪开始,随着实验科学的兴起,生理学开始进入实 验阶段,对生物体的正常功能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
口腔内消化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端,主要负责 物理消化。
口腔还通过吞咽动作将破碎的食物送 入食管。
牙齿通过咀嚼将食物破碎成小块,舌 头的搅拌作用则帮助食物与唾液充分 混合,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开始分解 食物中的淀粉。
胃内消化
胃是消化系统的主要消化器官之 一,通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

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
体液调节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某些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由自身对刺激产生的 适应性反应。如肾血流量在一定范围内可不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改变等。自 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但对维持某些生理 功能的调节具有一定意义。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中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约为3.3 kPa或25 mmHg。
血液——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功能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其运输O2的功能主要靠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CO2的运输主要表现 为HCO3-的形式。红细胞内有多种缓冲对,具有一定的缓冲酸碱度变化的能力。 (二)红细胞生理特性 红细胞具有悬浮稳定性、可塑变形性和渗透脆性,它们都与红细胞的双凹圆碟形有关。 1.悬浮稳定性 血液中的红细胞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的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2.可塑变形性 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红细胞的这种特性称为可塑变形性。 3.渗透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可用来表示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能 力。
血液——第三节—— 血细胞
(三)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1)生成部位: (2)生成原料: (3)成熟因子: 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正常情况下,体内红细胞数量保持相对恒定。当机体所处环境或功能状态发生变化时,红细胞生成的数 量和速度会发生适当的调整。 (1)促红细胞生成素: (2)雄激素: (四)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90%的衰老红细胞在脾等处被巨噬细胞吞噬,称为血管外破坏;还有10% 的衰老红细胞在血管中受冲击而破损,称为血管内破坏。

最新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职生理学基础全套课件教学讲义ppt
人体各系统的功能活动能协调一致,保持其自身的稳态和对内外环境的适应, 是因为机体具有比较完备的调节机制,它能对各种生理功能进行调节。其调节的 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一、生理功能调节的方式
(一)神经调节 1.基本方式 2.反射类型 (1)非条件反射: (2)条件反射: 3.调节特点
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并具有高度的协调和整合功能。 所以,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细胞是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机体各种生理活动都是在细胞的基础上 进行的。因此,要阐明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机制、影响因素等, 必须首先从细胞生理开始学习。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执行不同的功能,但许多 基本的功能活动是共同的。本章主要介绍细胞具有的共同的基本功能,包括细 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生物电现象和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对生命活动的研究需要从整体、器官和系统、 细胞和分子三个不同的水平上进行。 1.器官和系统水平 2.细胞和分子水平 3.整体水平 (三)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生理学要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用整体的、动态的、对立统一 的观点去看待机体的一切功能活动。从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角度来综合观 察和理解机体的生命活动。
细胞的基本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三)主动转运 (四)出胞与入胞
对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可通过出胞和入胞进行转运。 1.出胞 出胞是指细胞内的大分子或团块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 2.入胞 入胞指细胞外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团块(如侵入体内的细菌、病毒、异物或 血浆中脂蛋白颗粒、大分子营养物质等)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绪论——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二)体液调节 1.基本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