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七章 生理学 中职 最新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年龄:儿童代谢旺盛,体温高于成人,而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 4.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
二、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一)机体的产热
❖安静时,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其中肝脏是体内代谢最旺 盛的器官,产热量最多。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越多。
几种组织器官在不同状态下的产热量
(二)机体的散热
❖最主要的散热器官——皮肤 1、辐射散热
4、蒸发散热
❖蒸发散热是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来散发热量的散热方式。
在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表温度时,蒸发散热是机体唯一的散
热方式。
蒸发
不感蒸发 10Biblioteka Baidu0ml/d 补液应注意此量 发汗
❖汗液中水分占99%以上,固体成分不到 1%,主要以NaCl为主,是一种低渗液。
三、体温调节
(一)自主性体温调节
✓温度感受器
❖辐射散热是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外界较 冷物体的散热方式。在安静状态下,辐射散热是环境 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主要的散热方式。
2、传导散热
❖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与其接触物体之间的温度差、接触 面积以及接触物体的导热性能。临床上利用冰帽、冰袋给高热病 人降温也是应用了这一方式。
3、对流散热
❖对流散热通过气体的流动来交换热量, 是传导散热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散热量受 风速影响 。
❖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脂肪和蛋白质。人体所需能 量的70%以上来自糖,其次为脂肪。
(二)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
❖体内能源物质释放的能量中,约有50%以上直接转化为热能, 其余则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于三磷酸腺苷(ATP)中。机体需要时, ATP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ATP是体内重要的贮能和直接 供能物质。
(三)环境温度
❖人体安静时的能量代谢率在20~ 30℃的环境中最为稳定。环境温度过 低或过高均可使能量代谢率增加。
(四)精神活动
❖当机体处于紧张状态,如焦虑、恐惧或情绪激动时,能量代谢率可 显著增加。
三、基础代谢率
(一)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率。 基础状态:①清晨、清醒、静卧;
(二)行为性体温调节
❖人体有意识地通过改变行为活动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 定,如根据环境温度增减衣着。
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新陈代谢中能量代谢。机体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其次 为脂肪。物质生物氧化后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用来维持体温,其余贮存 于三磷酸腺苷(ATP)中。 ATP是体内重要的贮能和直接供能物质。ATP还 可以把能量转移给肌酸,扩大体内能量贮存。影响能量代谢主要的因素有 肌肉活动、精神活动、环境温度和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等。其中,肌肉活 动的影响最显著。人体处于清晨、清醒、静卧;空腹;室温保持在20~ 25℃; 精神安宁;体温正常的状态称为基础状态,此时的能量代谢率即 为基础代谢率(BMR),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 ❖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正常值为:腋窝温度36.0~37.0℃,口腔 温度36.0~37.2℃,直肠温度36.5~37.5℃。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体温可 随昼夜、性别、年龄、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而有所波动。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产热与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安静时,主要 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尤其是肝脏。劳动或运动时,骨骼肌是最主要的产热 器官。机体的热量大部分是通过皮肤的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向外散发。 因此,皮肤是最主要的散热器官。在安静状态下,辐射散热是环境温度低 于皮肤温度时主要的散热方式。临床上利用冰帽、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 应用了传导散热的方式。在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表温度时,蒸发散热是 唯一的散热方式。临床上对高热病人采用酒精擦浴,就是通过酒精的蒸发 达到降温的目的。蒸发散热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机体体温通过自主性体 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保持相对稳定。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的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
(三) 能量代谢的衡量标准
✓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称为能量代谢率。 通常用kJ/(m2·h)或kJ/(m2·min)表示。
二、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一)肌肉活动
❖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显著。肌肉活动的强度越 大,耗氧量越多,产热量越多。
(二)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进食后的一段时间,人体产热量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种由于食物引 起机体额外产生热量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引起的 特殊动力效应最显著。
外周温度感受器 中枢温度感受器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体温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是控制体温稳定的平衡点,一般 认为是37℃,此时,机体的产热与散热处 于一定的平衡状态。 ❖当体温超过37℃时,热敏神经元活动增 强,产热活动减弱,散热活动增强,使体 温回降到37℃。反之,冷敏神经元兴奋, 产热活动增强,散热活动减弱,使体温回 升到37℃。
生理学基础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能量代谢
2
体温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体温的测量部位、正常值及生理变动
难点
❖人体散热的主要部位及散热方式 ❖体温调节机制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一) 能量的来源
(一)人体正常体温
❖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正常值: 腋窝温度 36.0~37.0℃ 口腔温度 36.0~37.2℃ 直肠温度 36.5~37.5℃
(二)体温的生理变化
1.昼夜变化: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2~8时最高。 2.性别: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高0.3℃,生育年龄女性的 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发生周期性变化。
②空腹(禁食12h); ③室温保持在20~25℃; ④精神安宁; ⑤体温正常。
(二)基础代谢率的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甲状 腺功能亢进时, BMR可比正常值高25%~80%;甲状腺功能低下 时,BMR可低于正常值的20%~40%。
第二节 体温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