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白粉虱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保护地花卉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

保护地花卉白粉虱的发生与防治保护地栽植花卉、蔬菜最主要的害虫是白粉虱,危害严重的田块产量损失达30%以上。
实践证明,采用适宜的无公害防治措施,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且能节省开支,提高花卉、蔬菜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危害症状:以成、若虫集中在寄主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造成作物叶片褪色、发黄、萎蔫,严重时全株枯死。
且危害时分泌蜜露,污染叶片诱发煤污病,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可传播病毒病。
白粉虱寄主范围较广,有24目47科214种植物。
保护地花卉、蔬菜受害最严重的是仙客来、金桔、杜鹃、月季、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和豆类等。
发生规律。
在棚室内一年可发生10多代,世代重叠。
卵可在菊科等植物或杂草上越冬。
翌年春后,从越冬场所向阳畦和露地花卉、蔬菜逐渐迁移扩散,7-8月成虫密度增长较快,8-9月间危害严重,10月中下旬以后气温下降,虫口数量逐渐减少,开始向温室等保持地迁移,继续繁殖危害。
成虫具有趋嫩性,常聚集在寄主植株上部叶片背面产卵。
随着植株生长,产卵位置随之升高。
因此,形成了不同虫态、不同虫龄的垂直分布型。
成虫对黄色有较强的趋性,不善于飞翔,在邻近虫源的花卉、蔬菜田先点片发生,然后逐渐蔓延。
生存的最适温度为21-27℃,30℃以上卵和若虫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培育无虫苗是关键。
育苗前,要将育苗棚室内外的残株杂草清除干净,并用药剂熏杀残余成虫,避免在原有白粉虱的棚室内育苗。
在育苗棚室放风口挂防虫网,可防止外界成虫迁入。
同时在苗床上方挂涂有机油的黄板,诱杀出现的白粉虱,或喷施爱福丁等药剂防治,均可培育出“无虫苗”,再定植到无虫的棚室中或露地。
2.合理布局。
清理田间环境,防止白粉虱寄生和相互传播,避免与瓜类、豆类及番茄混栽,有利于减少相互传播,同时应随时清除田间地头的杂草,避免其虫卵、若虫寄主。
3.摘除老叶并销毁。
铲除棚室中的杂草,老龄若虫多分布于下部叶片,田间作业时可适当摘除被害枯黄老叶,并作烧毁或深埋处理。
白粉虱防治知识

白粉虱相关知识针对前期很多农民反映芥菜出现白粉虱的情况,现简单介绍一下白粉虱的一些知识白粉虱俗称小白蛾子。
简称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形态:成虫:体长0.90~1.50毫米,翅展2.4毫米,体小,体浅黄色,翅白色披有白色蜡质粉,喙发达,触角短丝状,雌雄均有翅。
卵:长椭圆形,长0.20~0.25毫米,初产时淡黄色,后变褐色,多产于叶片背面。
幼虫:长椭圆形,扁平,淡绿色,体周围有白色放射状蜡丝。
1龄0.29毫米,2龄0.37~0.39毫米,3龄0.51~0.52毫米,4龄(为蛹)0.70~0.80毫米。
蛹:椭圆形、稍隆起,淡黄色,或淡褐色,蛹壳背面覆盖有白色蜡丝,体背有长短不齐的蜡质丝状突起习性:室内:北方温室内常年为害。
一年发生9-10代,世代重叠。
同一时期内各种虫志都有。
成虫一般不大活动。
但在气温高、阳光充足时,可在植株间乱飞,稍有惊动也可群飞,常在叶背群聚,对黄、白色有趋向性。
白粉虱一般都在上部叶背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变黄、萎蔫。
室外:1 白粉虱在室外一般以卵或成虫在杂草上越冬。
在保护地各种虫态均能安全越冬并继续危害。
2 翌春和初夏随着蔬菜的移苗,白粉虱传到室外荫棚或露地蔬菜上。
春末夏初是露地白粉虱种群数量上升时期,夏季有所下降,秋季又迅速上升。
10月中下旬后随气温下降而减少,并飞往温室。
成虫适宜活动温度为25~30℃。
3 白粉虱喜欢群集于叶背面危害,在同一植株上,上部叶片有新产卵,下1层为近孵化的卵,再下1层为初孵若虫,最下层多为伪蛹和刚羽化的成虫。
4 白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
防止方法:1. 25%扑虱灵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因为药是使昆虫蜕皮致死的合成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所以施药后3—4天才能见效,对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天敌昆虫及益虫无明显影响,药残效期可维持20—30天。
2 25%灭蝇猛可湿性粉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成虫、若虫效果好,还可杀卵,同时又不杀伤天敌丽蚜小蜂,每7天一次。
草莓大棚怎样使用硫黄灯来防治白粉病

草莓大棚怎样使用硫黄灯来防治白粉病对大棚草莓来说,白粉病是主要的病害。
在草莓的整个生长期,它都可能会发生。
大棚盖膜之后,这种病的危害更为突出,对草莓的生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大家知道硫磺是草莓白粉病的克星吗?草莓大棚怎样使用硫黄灯来防治白粉病吗?马上给大家揭晓。
温室大棚在冬天和初春、深秋运行时,为了减少散热,降低加温成本,经常长时间关闭通风口,以减少外空气交换确保棚内温度。
其直接的后果是温室通风条件差,室内空气湿度高,使得室内病害的发生量急剧增加。
为了控制病害,又不得不频繁地使用各种农药,甚至不惜使用高毒农药。
使用病菌可能产生抗药性,使用药的防治效果越来越差;另一方面,草莓的农药遗留,给产品的安全性造成隐患。
硫磺熏蒸器工作原理硫磺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杀虫剂,先人们就使用硫磺防治害虫,它具有杀虫、杀螨和杀菌作用,对白粉菌科的真菌孢子和螨类具有选择毒性,对白粉病、黑斑病、灰霉病等真菌性病菌害及蚜虫、白粉虱、蓟马、潜叶虫、红蜘蛛等虫害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硫磺蒸发器的工作原理是将高纯度的硫磺粉末(有的做成饼状)用电阻丝或灯泡加热直接升华成气态硫,均匀分布于相对密封的温室大棚内,在作物各个部位形成一层均匀的保护膜,可以起到杀死和防止病原菌,从而达到保护作物,保证其正常生长的作用。
能防治各种真菌性病害,对白粉病、黑斑病、霜霉病、灰霉病等真菌性病害有特效,还可以用于杀菌杀虫剂,防治蚜虫﹑白粉虱、菜青虫、小叶蛾、介克虫等虫害,并且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冷库灭菌,也可用于粮库除霉。
草莓大棚怎样使用硫黄灯来防治白粉病?用硫磺熏蒸是一种治疗和防治草莓白粉病的方法,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买电动硫磺罐,每亩平均悬挂10-12个罐。
预防白粉病发生,可以每周,或10天熏一次,每次30分钟至1小时,如果已经有了白粉病,要加长熏蒸时间,最长不超过4小时。
熏蒸选择在晚上,第二天早晨进行通风。
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讲的草莓大棚怎样使用硫黄灯来防治白粉病的方法和,希望对于大家有所帮助。
粉虱的介绍跟防治方法

粉虱,粉虱,因成虫色白,身体被覆一层白色薄粉,故亦称白粉虱。
因为粉虱的成虫喜栖息在植株顶端新叶上产卵,比较容易被雨水淋到或冲击,成虫遇水翅膀容易被水粘附于叶片,或寄生菌类增多,而被寄生死亡。
故雨季不易造成灾害。
但干旱季节,就有大发生的可能。
常见白粉虱种类烟草粉虱除危害烟草外,尚可危害500种以上植物,如圣诞红、胡瓜、番茄、茄子等。
温室粉虱因其在温室内发生特别严重,故叫温室粉虱。
螺旋粉虱因产卵时卵堆成螺旋状,故叫螺旋粉虱。
其吐粉量比上述两种粉虱为多,故被其危害的叶面,有如撒上白粉状。
粉虱形态习性及危害成虫:个体甚小,体长约1.5—2.0毫米,翅白色,覆有蜡粉。
卵:长椭圆形,有柄,长0.2—0.5毫米,多产于叶背,竖立状,亦有蜡粉,初为黄绿色,后变为黑色。
幼虫:体呈淡黄绿色,一龄体长约0.25—0.5毫米,扁平、长椭圆形,固定后开始分泌白蜡粉物。
二龄体长约0.38—0.7毫米,扁平、卵圆形。
三龄体长约0.54—0.8毫米,扁平、渐成盾形。
蛹:亦称为四龄幼虫,体长约0.8—1.0毫米,白色到淡褐色,通常背面生有11对蜡质刚毛状突起。
以温室粉虱为例,在温室内一年约可发生10代。
发育最低温约5°C,最高温约在40°C。
在25—26°C时,卵期约6—7天,幼虫有四龄,第四龄又称假蛹。
一龄期约3—3.5天,二龄期约2.5—3.5天,三龄期约2.5—3.5天,假蛹期约6—10天。
成虫寿命约12—58天,平均30天。
完成一世代约需一个月的时间。
成虫羽化后1—2天开始产卵,每一雌成虫可产卵数约100—200粒,最多达420粒。
喜产卵于植物的嫩叶背面,极少产在叶片正面或茎上。
所产下的卵分布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成虫一面把口器刺入叶片组织内,一面以口器插入点为圆心转动虫体产卵,所以产下的卵分布呈半圆形或圆形,每圈约有15—30粒卵。
另一种是散产,排列不规则。
初孵化的第一龄幼虫有爬行现象,但范围有限,固定后即不再爬行,于固定点刺吸危害。
日光温室蔬菜白粉虱无公害防治技术

1 农 业防 治
l% ̄ 虱灵乳油 10 倍液喷雾,或 2 %阿克泰水分 O b 00 5 散颗粒剂 30- 0 0 00- 0 倍液喷雾 ,或 1 %阿维菌素乳 - 5 . 8 油 30 0 0倍 液 喷 雾 , 或 1% 吡 虫 啉 可 温 性 粉 0 10 ̄ 50倍液喷雾 。要交替使用各种农药 , 0 0 10 以避免 白粉虱产生抗药性 , 提高化学防治效果。
维普资讯
植 物保 护
日光温 室蔬 菜 白粉 虱无公害防治 技术
张永 军
( 北省兴隆县农牧局 07 0 ) 河 6 3 0
近些年兴 隆县冬 季 日光 温室蔬 菜发展较快 , 已 逐步成为广大农民脱贫致 富的重要项 目。随着 日光 温室生产面积的扩大 ,温室 白粉虱 的发生也 日趋严
1 . 1及时清理温室 内外和周 围的杂草、残枝败叶, 消 灭虫源, 降低虫源基数 。 1 . 2在通风 口和温室 门口, 设置防虫 网, 杜绝外来虫
源。
( 上接第 6 页 ) 5 察觉 ,所 以笔者认为在稻纵卷 叶螟 大发 生年份发布
治病 虫情报 4期,防治适 期分 别定在 田间蛾量高峰
E a cn ik g 1 .m - i haa a
准确 , 在我站指 导下 , 系统观察区 田块和普查区内的 农户按此 防治方法喷药 ,田间卷叶率和百丛虫量极 防治的稻 田,下代幼虫危 害造 成的田间卷 叶率一般
峰期至二龄盛期 ) 更为适宜 。2 0 年笔者 结合稻纵 低 , 05 一般 为 0 1 7 而 未防治 田或未按此防治适期  ̄ . %, 6
重, 对温室蔬菜生产构成 了极大威胁 。 白粉虱俗称小 白蛾子 , 同翅 目粉虱科 , 属 寄主广
非洲菊上白粉虱危害的防治

非洲菊上白粉虱危害的防治瑰、一品红等大棚作物上已有不同程度的虫害出现,在笔者非洲菊生产地调查过的农户中,100%的存在白粉虱危害。
许多农户认为白粉虱是非洲菊上最难治理和危害最大的害虫。
借此呼吁有关部门对此要给允重视。
(一)白粉虱的危害特点昆明地区冬季温暖、夏季凉爽,非常有利于白粉虱的繁殖和过冬。
在温室条件下,白粉虱一年四季不停止生育,每头雌虫产卵达100~200粒,在防治中杀卵显得很重要,可是绝大多数农药只杀成虫,不伤害卵和蛹。
因此白粉虱对农药的抗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一种农药在一个地方的使用效果很好,在另外一个地方效果可能很差。
据国外研究,要清除一场较重的虫害,至少需要每3~4天喷一次农药,连续喷10~12次。
白粉虱的卵、高龄若虫和伪蛹对温度和农药的抗逆性强,一旦作物上各种虫态混合发生时,防治十分困难,可见,白粉虱比一般的害虫更难防治,更容易死灰复燃,不断循环危害。
白粉虱的虫口密度具有呈指数上升的特点,在白粉虱感染的初期,仅有点片发生,表面看来植株并无什么损害的症状,往往会被忽视。
但白粉虱传播病毒,削弱植株生长势,严重影响出货品质的危害已经在发展之中,一旦蔓延开来,就可能造成在温室内多年循环危害,难以彻底清除。
因此,在日常花卉生产管理和引进种苗的过程中,要重视白粉虱的检查和防治,一旦发生,及时采取措施。
(二)白粉虱的检查白粉虱有四种形态,卵、若虫、伪蛹和成虫,成虫产卵于叶片背面,长0.2~0.25mm,凭肉眼不易察觉,需用放大镜或显微境观察,多分布在嫩叶;若虫、伪蛹通常固着在中下层老叶,容易发现。
成虫喜欢附在嫩叶和成叶背面,成虫、若虫均能分泌蜜露,堆集于叶片上,引起煤污病,若叶片上发现由真菌寄生引起的黑色灰状的煤污病,表明感染的时间已经比较长,比较严重。
白粉虱最喜欢的颜色是柠檬黄和橙黄,因此可以悬挂或撑起黄板来监测。
温室花卉作物中,最吸引白粉虱并且危害严重的是:非洲菊、六出花、报春花、一串红、大丽花、天竺葵、瓜叶菊、大岩桐、倒挂金钟、木槿、铁线莲、茼麻、茄科植物、耧斗菜,杜鹃花。
园林绿化常见的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

园林绿化常见的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粉虱和木虱 1、常见种类及危害 常见有温室粉虱(白粉虱)和梧桐木虱。其危害表现为在嫩枝或植 物叶片背面刺吸汁液,造成叶片变黄、萎蔫、枝梢干枯,甚至死亡。另外大量的排泄物或分 泌物,易招致煤污病。 2、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工作,防治由于苗木运输而引起的虫害传播。 (2)对于温室粉虱,可利用其对黄色的趋性,在温室内不同方位,挂浸毒液的黄纸进行诱 杀,或将温室内门窗闭好,用 80%的敌敌畏熏蒸,用量 1.5 毫升/立方米,时间最好保持一 天。(注意熏蒸后再进入温室时,必需先打开门窗换气后再进入) (3)温室内外勤除杂草,定期通风透光。 (4)当粉虱和木虱大量发生时,可用 2000 倍 4.5%高效氯氰菊酯或 1300 倍辛灭利乳油。 (5)注意保护天敌。蓟马类蓟马是缨翅目昆虫的统称,种类较多,食性复杂。唐山地区常 见蓟马有端带蓟马,主要危害苜蓿等豆科植物。 3、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绿地周围杂草。 (2)合理科学用药,保护绿地中天敌。 (3)当虫量大时,喷施化学药剂 90%晶体敌百虫 1500 倍液。 百菌清、代森锰锌每半月一次至 5 月中旬,在 6-7 月的高温季节用粉锈宁每半月一次,锌硫 磷、呋喃丹交错使用每半月一次,用来杀死植物病菌。 1)、 消杀应注意事项? 对农药有皮肤过敏者或身体状况不佳者严禁从事消杀工作。? 在进行消杀工作时要有消杀工作标识,明确顾客应注意的事项。? 作业时工作人员要戴好胶手套,口罩,注意风向,喷杀工作应从下风区域开始,先喷高处后 喷低处,严 禁药水喷到行人。作业后用肥皂水洗擦皮肤裸露处。? 室外进行消杀作业时应避免阳光强烈的正午,尽量选在晴朗天气的阴凉无风时候进行。以防 中暑或中毒 。(具体时间描述选择)? 消杀浓度不宜过高,对施用的药物应每隔一段期限进行一次更换,否则长期过高浓度或长期 施用一种药 物会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不利于消杀工作的有效进行。? 园林植物消杀时,不可能一次将病虫害完全杀死,故应在消杀后及时观察病虫是否得到防治。 如没有, 须每周进行一次补杀。同时,考虑所选用的药品是否合适。? 园林植物在同一次消杀时,严禁酸性农药和碱性农药同时或混合使用。? 为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一种药品连续使用五次后,应该更换。 2)、 消杀方法? 植物叶片发生缺刻、孔洞、网状等机械损伤时多为螟虫、毛毛虫等咀嚼式 口器昆虫危害,采用触杀剂、胃毒剂(如敌百虫、敌敌畏、 硫磷、水胺硫磷)之类的农药 进行防治。危害严重时用 500—800 倍液进行防治、轻度危害时采用 800—1000 倍液进行防 治,预防时采用 1000—1500 倍液进行喷雾。? 植物叶面发生畸形、卷曲、皱缩等损伤时多 为蚜虫、蚧壳虫等内吸式口器害虫危害,采用内吸剂药品(如氧化乐果、乐果、甲胺磷)进 行防治。所需浓度同上。? 当植物树干发生孔洞,并有明显木屑时多为天牛幼虫等蛀干害虫 危害,可采用棉花头蘸熏蒸剂(如敌敌畏)堵塞洞口熏蒸进行防治。? 植物发生萎蔫(缺水 除外),多为地下寄存害虫危害(如地老虎、蛴螬),可采用 200—500 倍敌敌畏、敌百虫、 蚨喃丹液进行浇灌防治,严重时必须移走植物进行浇灌处理。? 如植物叶片发生黄化(缺肥 外)、萎缩、变色、不正常时多为病态,如发生时可采用治疗病态的百菌清、多菌灵、甲基
白粉虱信息素引诱剂使用方法

白粉虱信息素引诱剂使用方法一、适用对象:白粉虱又名小白蛾子。
属同翅目粉虱科。
是一种世界性害虫,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是温室、大棚内种植作物的重要害虫。
二、危害作物:寄主范围广,蔬菜中的黄瓜、菜豆、茄子、番茄、辣椒、冬瓜、豆类、莴苣以及白菜、芹菜、大葱等都能受其为害,还能为害花卉、果树、药材、牧草、烟草等112个科653种植物。
三、危害特点:大量的成虫和幼虫密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使叶片萎蔫、退绿、黄化甚至枯死,还分泌大量蜜露,引起煤污病的发生,覆盖、污染了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的发生。
四、信息素引诱剂特点:❖只针对目标昆虫、高度专一。
❖许多还是高挥发性气味、极度敏感、不直接接触植物、对环境、人类、野生动物、自然天敌完全无害,无抗药性问题。
❖在经济损失之前检测到虫害的发生。
❖精确地确定害虫发生的地点和范围。
❖确保作出正确的害虫防治策略。
❖有助于选择最合适的防治措施。
❖选择最佳的喷施农药时间。
❖评估直接的防治措施的有效性。
经济、操作简单、省时。
五、配套诱捕器选择:粘胶板(黄色、白色等)使用换色粘胶板可以双重诱杀白粉虱,增加诱捕器效果,尤其在低密度虫口明显。
六、使用方法:将黄色粘胶板撕开,将白粉虱引诱剂用钉书机钉在黄板两孔中间。
将粘胶板用随附的塑料扣扣住,剪开诱剂的塑料封口。
挂在作物枝叶间隙。
七、建议用量及维护:❖监测用量:1套/亩。
❖防治用量:每亩10- 20套。
❖定时检查诱捕虫数,粘虫板粘满虫时,需清理或更换。
八、保存方法:1.信息素产品易挥发,因此,需要存放在较低温度的冰箱中。
2.保存处应远离高温环境, 粘胶应避免暴晒。
3.使用前才打开密封包装。
九、注意事项:由于信息素的高度敏感性,使用不同种害虫的粘板时,需要洗手,以免污染。
信息素引诱的是成虫,所以诱捕应在低密度时开始,逐级随虫口密度的上升,增加用量,长期使用,预防未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 伪 蛹 。4 龄 若 虫 又称 伪 蛹 , 体长 0 . 7  ̄ 0 . 8 1 T i m,
椭圆形 , 初期体扁平 , 逐 渐 加 厚呈 蛋糕 状 ( 侧面) , 中
温室 白粉虱食性极 杂 , 寄 主 范 围很 广 , 已报 道 的寄 主达 1 2 0科 7 0 0多 种 。笔 者调 查 统计 , 该 虫在 棚 室蔬 菜 田的寄主有 茄科 、 葫芦 科 、 豆科 、 十 字 花
覆盖白色蜡粉 。停息时雌性双翅合拢平铺 于体背 ,
住整个腹部 , 状 如 蛾类 。 翅 脉 简单 , 沿 翅 外 缘 有 一排 小颗粒 。 2 ) 卵。 长0 . 2 2 - 0 . 2 6 1 T i m, 宽0 . 0 6 ~ 0 . 0 9 1 T i m, 长椭 圆形 , 基 部 有 卵柄 , 柄长 0 . 0 2  ̄ 0 . 0 3 mm。初 产 淡 绿
2 0 1 3 . 1 1
为地园艺
病虫 防治
温 室 白粉 虱发生规律 与防治技术
陈 萍 胡作栋
温 室 自粉 虱 俗 称 白粉 虱 、 小 白蛾 , 属 半 翅 目粉
黄色或黄绿 色 , 透明, 蜕变 前身体 隆起 , 透 明度 减
弱 。体 背及 体 缘 生 有数 十根 长短 不 一 的 蜡 刺 , 以周
缘 的蜡 刺较 长 , 尾端 的 2根 蜡丝 最 长 。
虱 科 昆虫 。 近 年来 已成 为 棚 室 蔬 菜 田的 主要 害虫 , 发 生 面积 大 , 危害重 , 造 成 蔬 菜 减 产 和 变质 变 味 , 严 重 田块 完 全 丧 失 经 济 和食 用 价 值 。
1 寄 主 植 物
色, 覆有蜡粉 , 后 渐 变为 褐 色 , 孵 化 前 呈黑 褐 色 。 3 ) 若虫 。 1 龄体长约 0 . 2 9 m m, 2龄 约 0 . 3 7 m m, 3龄约 0 . 5 1 r n m 。 足 和触 角 退 化 。 体椭圆形 , 扁平 , 淡
值。 8 月 下 旬进 入 成 虫 高 峰期 , 且 高峰 期 可 持 续 到 9月上 旬 。 ④ 秋 季 减 退期 。 9 月下旬 , 日平 均 气 温 降 至 1 8℃以 下时 , 各 虫 态 的 密度 逐 日下 降 , 随 着棚 室
冬。 由于 棚室 蔬 菜 田和露 地 蔬 菜 田在 生 产 中 紧密 衔
等, 以黄 瓜 、 茄子、 番 茄 受 害 最 为 严重 。
2 为 害特 点
温 室 白粉 虱 的成 虫 和若 虫 吸食 植 物 汁 液 。 大 量 的成 虫 和幼 虫 密 集 在 叶 片 背 面 吸食 植 物 汁 液 , 使 叶 片褪绿 、 变黄 、 萎蔫 , 甚 至 全 株枯 死 。其 排 泄 的蜜 露 污染下部 叶片和果实 , 易引起煤 污病 , 严 重 影 响 光 蔬 菜 造成 更 为严 重 的危 害 。
1 ) 成 虫 。雌 虫体 长 1 ~ 1 . 5 m m, 翅展2 ~ 2 . 3 m m; 雄虫体长 0 . 8 ~ 1 m m, 翅展 I . 7 ~ 2 m m。淡 黄 色 , 翅 面
5个 迁 移期 。① 春 季 始迁 期 。在 4 月 中、 下旬 , 日平
均气 温 稳 定 在 1 0℃ 以上 , 夜 间 无 霜冻 时 , 棚 室 内少 量 成 虫 可 通 过通 风 口迁 飞 到春 季 露地 蔬 菜 上 , 即为 下旬 至 6月 中旬 , 日平 均气 温在 l 8℃以上 , 棚 室蔬 菜揭膜后 , 该 虫 的 繁殖 速 度 逐 渐 加 快 , 虫 口密 度迅
严 重 的蔬 菜 有 黄 瓜 、 茄子 、 番茄 、 辣椒、 菜豆 、 豇豆 、 西葫 芦 、 丝瓜 、 南瓜、 苦瓜、 青椒、 莴苣 、 芹菜 、 大 葱
温 室 白粉 虱 在 棚 室 蔬 菜 田 1年 发 生 l 0余 代 ,
且 世 代 重叠 。该 虫 繁殖 的最 适 温 度 为 1 8 ~ 2 l℃ , 在 棚 室完 成 1 代约 1 个月。 冬 季 各 虫 态在 棚 室蔬 菜 田 继续繁殖为害 , 无 明显 滞 育 、 休 眠 现 象 。各 虫 态 对 O℃ 以下 的 低 温 耐 受 力 弱 ,在 露 地 不 能 存 活 和 越
陈 萍 , 陕 西 省 农 业 广播 电视 学校 乾 县 分 校 , 邮 编
7 l 3 3 0 o ; 胡作 栋 , 乾 县 农 业 科 技 中心 。
收 稿 日期 : 2 01 3 —1 0 - 1 7
长 短 不 等 的蜡 丝 9 ~ 1 1 对, 体 侧 有 刺 。随着 虫 体 的 隆起 , 周 围形 成 一 垂
直 叶 面 的蜡 壁 , 壁 表 面有 许 多纵 向 的皱 褶 。
4 发 生规 律
科、 菊科 、 伞 形科 、 旋花科等 7 科的 4 4种 , 其 中受 害
雄性双翅合拢呈屋脊状 覆盖于体背 。 翅端半圆状遮 始 迁 期 , 是露 地 蔬 菜 田的虫 源 。 ② 春 夏缓 增 期 。 5月
速上升 , 其 中一 部 分 迁 移 到 夏 季 蔬 菜 上 , 完 成 成 虫 的第 二 迁移 期 。③ 夏季 高峰 期 。7月 中 、 下旬 , 日 平
均气温 2 4℃以上 ,温 室 白粉 虱 繁 殖 速 度 进 一 步加 快 。8月 中旬 出 现 卵 和若 虫 高 峰期 , 达 到全 年最 高
3 形态 特 征
接 和相 互 交 替 , 温室 白粉 虱 可周 年 发 生 为害 。 温 室 白粉 虱 的传 播途 径 有 两 : ① 通 过菜 苗 移 栽 飘移 传 播 蔓 延 。
通 过 田 间调 查 统计 , 温 室 白粉 虱 的成 虫 主 要 有
合作 用 ; 同时还可传播病毒 , 引起病毒病 的发生 , 对 定植 携 带 传 播 ; ② 通 过 成 虫 的短 距 离迁 飞 和随 气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