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蚌埠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安徽蚌埠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安徽蚌埠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安徽蚌埠市光伏产业发

展规划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蚌埠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初稿)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

二零零九年十月

前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视察安徽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通过积极探索推进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和体制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产业,构筑经济增长极,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省委、省政府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实施意见》中,将蚌埠光伏产业和生物产业列入了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创新型产业的重点培育方向,为蚌埠光伏产业和生物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环境的优化、产业发展的加速提供了重要机遇。

蚌埠市位于淮河中游,是安徽省第一个设市的城市,交通便利、科教资源丰富,是皖北乃至中原地区重要的加工、商贸、科技中心,工业涉及机械、纺织、轻工、化工、医药、电子、建材等34个行业、400多个门类,已形成装备制造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主导产业。光伏产业作为蚌埠市的新兴产业,起步于2005年,目前已初步形成包括普乐新能源、应天新能源、华益玻璃、玻璃设计院、中航光玻、雷诺节能、蚌投集团、华兴高新、天柱绿能、唯大光电、中源光电等在内的一批企业,产品涉及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多倍率太阳能发电装备、光伏电池用透明导电膜玻璃、超白玻璃、超纯硅烷及太阳能光伏应用等领域,并投建了锥子山太阳能电站实现并网发电试验示范和正在投建2MWp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逐步形成从上游配套材料、中游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到下游光伏应用的相对完整产业链雏形。

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蚌埠光伏产业的总体规模尚小,规模优势、集聚优势和产业区域竞争力尚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已有28个省市把光伏产业作为其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在区域格局上,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五大板块。长三角以江苏为产业增长极,主打中下游的光伏电池及组件生产,产业规模占全国一半;环渤海以河北为核心,主打上游材料及电池加工制造,产业规模位居第二,主要聚集区为邢台宁晋、保定和廊坊;珠三角以深圳为核心,主打下游应用产品生产;中部地区主要是江西、湖北、湖南;西部地区主要是四川、内蒙古、青海、陕西等省,重点利用能源、矿产等优势,主打上游多晶硅原料生产。从区域竞争力看,江苏光伏产业在制造、研发和市场环节最具竞争力;河北由于产业链条完善,在区域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前列;江西、四川等省突破了硅原料的供应瓶颈,也形成了较强的区域产业竞争力。蚌埠市作为后起之秀,在日益激烈的产业与区域竞争中,如何尽快形成自身的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正成为其面临的一大挑战和问题。

不过,光伏产业作为二十一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巨大的市场潜力、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正为其所有进入者提供着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传统化石能源日趋减少和逐步面临枯竭危机,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能源将成为必然趋势,光伏产业的发展空间无可限量。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已开始把太阳能作为其未来能源战略的重要部分,纷纷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来积极推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在政策驱动下,全球光伏产品的

需求近年来保持了爆发式增长,从2005年至2008年第一季度,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紧缺状态。2008年至今,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和产品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暂时减缓,但随着各国为刺激经济而不断推出一系列新的光伏政策及世界经济逐步走出低谷,预计未来光伏产业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大规模利用也即将启动,根据我国即将出台的《新能源振兴规划》,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随着光电建筑一体化项目补贴、“金太阳工程”及上网电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实质性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对于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无疑会产生重大推进作用。同时,光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各类技术竞相发展、日新月异,在使产业发展面临更大技术风险的同时,也为产业提供了更多的进入机会和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越的可能。

总体上,我国光伏产业目前正处在战略布局和群雄并起阶段。为了更好地准确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产业培育重点,确定产业发展战略,制定产业发展措施,从而加快产业发展步伐,蚌埠市政府特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了《蚌埠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本规划着重分析研究了国内外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蚌埠光伏产业的发展基础与优劣势、蚌埠光伏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蚌埠光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发展重点与项目及发展的政策与措施。规划时限为2009-2012年,另外远景展望至2020年。希望本规划能够对蚌埠光伏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由于光伏产

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之快、变化之快,常常超出人们之所料,加之编写者信息、能力之所限,纰漏与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蚌埠光伏产业发展规划》编写组

目录

一、蚌埠光伏产业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一) 蚌埠光伏产业发展优势

1、产业基础初步形成

光伏产业作为蚌埠市的新兴产业,起步于2005年,目前已初步形成包括普乐新能源、应天新能源、华益玻璃、玻璃设计院、中航光玻、雷诺节能、蚌投集团、华兴高新、天柱绿能、唯大光电、中源光电等在内的一批企业,产品涉及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多倍率太阳能发电装备、薄膜光伏电池用透明导电膜玻璃、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用超白玻璃、超纯硅烷及太阳能光伏应用等领域,并投建了锥子山太阳能电站实现并网发电试验示范和正在投建2MWp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示范电站,逐步形成从上游配套材料、中游光伏电池及组件制造到下游光伏应用的相对完整产业链雏形。

产。中国建材集团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年产100万平方米透明导电膜玻璃(TCO)项目已经动工建设,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主线技术装备和自动化控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该领域的国外技术垄断,初步改变TCO玻璃基板依赖进口的现状。

光伏电池用超白玻璃:中航三鑫太阳能光电玻璃有限公司计划两年内投资6亿元,建设一条日熔化量250吨级的超白压延太阳能玻璃生产线和一条日熔化量500吨级的超白浮法玻璃生产线及配套的玻璃深加工生产线。目前,年产120万重量箱超白压延太阳能玻璃项目主厂房和原料车间已基本建成,计划11月份可点火。

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用超纯硅烷气体:蚌埠投资集团计划投资建设年产1000吨超纯硅烷气体生产线。该项目共分三期完成,其中一期年产200吨,总投资4000万元;二期年产300吨,总投资6000万元;三期年产500吨,总投资10000万元。整个项目计划2009-2015年完成,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太阳能发电装备及系统:安徽应天新能源有限公司自行制造了20KW 高倍聚光太阳能发电试验电站,承担的内蒙古205KW电站项目已经建成;公司现已拥有12兆瓦发电设备生产能力,30兆瓦扩建项目正在建设,产品成套出口西班牙等欧美地区。安徽天柱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调反射跟踪太阳能聚热技术和高温高压聚热真空管技术,正计划投资建设年产1M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生产

2、多项技术国内领先

蚌埠光伏产业在薄膜太阳能电池及其工艺设备、太阳能跟踪光学理论及跟踪系统、聚光系统、光伏玻璃及真空磁控溅射大面积镀膜等领域拥有国内领先技术。其中普乐新能源公司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及其设备技术,其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首次实现国产化;应天新能源公司陈应天教授独创的单参数自适应太阳跟踪光学理论已成功运用于该公司多倍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中,并研发了

又一项创新性高科技产品——新型太阳炉;天柱绿色能源公司的可调反射跟踪聚热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微电脑智能光伏控制器和多项自动跟踪技术国内先进;中国建材集团蚌埠玻璃设计院及其控股的华益导电膜公司则在超白玻璃及其工艺设备技术、镀膜与光伏镀膜玻璃及其工艺设备技术等领域国内领先。

3、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蚌埠市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光伏产业研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取得较快发展,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其中,先后依托玻璃设计院建立了安徽省薄膜太阳能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玻璃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依托普乐新能源公司建立了国家光伏产业研发服务平台,依托普乐新能源公司和中科院上海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建立了安徽省太阳能电池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应天新能源公司和中国科技大学设立了可再生洁净能源实验室及太阳能研究基地,依托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柱绿色能源科技公司设立了绿色能源研究中心。

(二) 蚌埠光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业规模与聚集优势尚不明显

蚌埠光伏产业近年来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与国内其它光伏大省强市及整个行业的爆发式增长相比,发展速度明显较慢,目前产业总体规模仍然较小,2008年销售收入不足1亿元;一些技术仍处于研发和产业化阶段,一些项目仍处于筹建和在建阶段,真正配套尚未形成,产业聚集优势尚不明显。

2、企业规模与资本优势有待增强

目前蚌埠市光伏企业以中小型创新企业为主,成立时间或进入光伏领域的时间较短,企业规模小,资本实力弱,融资渠道少。在规模与资本上,与国内外一些大中企业相比,明显处于弱势,抗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的能力都较低,而规模优势和资本优势及抗风险能力对光伏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经营管理类人才队伍相对缺乏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而且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投融资资本运营等经营管理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将变得日益重要。蚌埠市光伏企业的创业者多是专业技术人员,在企业初创期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对企业的影响尚不明显,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经营管理人才的缺乏,将对企业的做大做强产生制约,甚至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做大做强及其生死存亡。

二、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 蚌埠光伏产业发展机遇

1、光伏产业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世界化石能源随着人类大量的开采使用,正面临枯竭,并且其开采和使用正对世界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太阳能资源分布广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使用对环境几乎不造成任何污染,是未来替代传统能源的理想选择。光伏发电是太阳能利用形式中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并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形式,随着其发电成本的不断下降和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将成为人类未来最主要的电能来源。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已开始把光伏能源作为其未来可持续发展和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来积极推动其发展。根据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光伏发展规划,到2010年其光伏发电的安装量将分别达到5GW、10GW和8GW;到2020年将分别达到36GW、41GW和30GW;而根据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光伏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球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将达到15GW,2030年将达到300GW。另据欧洲JRC预测,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将达到10%以上;2040年将达到20%以上;到21世纪末将达到60%以上,成为最主要的电力能源,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极其广阔。

目前人类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煤炭、天然气、铀等矿物资源,占到人类能源供给量的80%以上。而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储量有限,随着人们大规模的探明、开采和使用,其存量日益减少。据BP公司2007年《世界能源回顾》资料,截至2006年全球石油已探明储量为1208亿桶,按照平均每天桶的开采速度,剩余开采年限约为45年。同样,其它化石能源的存量也在不断减少,如:天然气剩余开采年限约61年,煤炭约216年,铀约71年。能源危机,正成为世界各国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全球性问题。

世界各类能源可用时间

资料来源: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报告(2005-2006)

另外,传统的化石能源除了不可再生、储量有限外,还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破坏。如石油和煤燃烧后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大量直接排放,引发的臭氧层漏洞、温室效应、酸雨等问题日益严重,如再不加以控制将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灾难性后果。

面对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所造成的能源与环境危机,人类已经意识到它的严重性,许多国家开始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入手,试图解决这一危机,但这些途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危机,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矿物资源储量的有限性及使用后对环境的污染性。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最终途径只能是寻找一种新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而太阳能凭借其分布的广泛性、资源清洁性和能源可再生性,正是未来替代传统能源、解决人类能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理想选择。据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