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情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抗旱调研报告范文

抗旱调研报告范文

抗旱调研报告范文抗旱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我国某地区抗旱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完善抗旱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我们先后考察了当地的水库、水井、灌溉渠道等水资源建设设施,以了解当地的水资源供应状况;2. 采访访谈:我们与农民代表、抗旱工作人员、农业专家等进行了深入的面对面访谈,探讨他们对抗旱工作现状和问题的看法;3. 资料收集:我们从地方政府、气象局、农业部门等机构收集了相关抗旱资料,并进行了综合分析。

三、调研结果1. 抗旱工作现状据调研,该地区每年都面临着严峻的旱情,旱灾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应对旱情,当地政府建设了大量的水库和水井,以保障农田的灌溉用水;同时加大了水利设施的维修和改造力度,提高了水利设施的抗旱能力。

此外,农业专家们研究出了抗旱的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了抗旱作物,帮助农民度过了多个旱灾。

2. 存在的问题尽管在抗旱工作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我们发现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水资源分配不均:得益于水库和水井建设,地方政府在抗旱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水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依旧缺水严重;(2)应急响应不够及时:面对旱情,政府和农民缺乏对抗旱的应急响应措施,导致旱灾发生后才采取行动,造成严重的损失;(3)农民抗旱意识不强:一部分农民对抗旱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抗旱技术和措施了解较少,导致在应对旱情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

四、调研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抗旱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确保水的精确分配,提高旱灾发生时的供水能力;2. 完善抗旱预警机制:地方政府应建立健全抗旱预警机制,提前预测旱情,加强对旱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3. 推广抗旱技术和作物:加大对抗旱技术和抗旱作物的推广力度,提高农民的抗旱意识和应对能力;4.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抗旱工作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普及抗旱知识,引导农民根据旱情采取有效措施。

旱情报告调研

旱情报告调研

旱情报告调研旱情报告调研一、调研目的旱情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降雨量相对较少或者分布不均匀,导致地表土壤和水资源供给不足的自然灾害现象。

旱情对于农田灌溉、城市供水、生态环境等方面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当前旱情的情况、原因和对策,为相关部门制定旱情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研。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对旱情的感知和影响,同时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相关政府部门对旱情的重视程度和已经采取的对策。

三、调研结果1. 旱情感知情况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超过80%的农民和城市居民表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旱情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农田灌溉的困难、城市供水的紧张和植被的枯黄等方面。

2. 旱情原因分析根据实地走访和相关资料,旱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引起的旱情现象越来越频繁。

长时间的高温干燥天气会导致水分蒸发加剧,而降雨量不足无法满足土壤和水资源的需求。

(2) 土壤水资源管理不善:在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方面,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同时,一些地区由于地表覆盖的减少和水土流失加剧导致了土壤质量的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旱情。

3. 旱情应对措施在旱情应对方面,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1)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对浪费和滥用水资源的行为进行惩处,并加大对旱情地区的水资源补给。

(2) 发展节水技术和设施:加大对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方面的节水技术研究和设施更新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加强土壤保护和恢复:加强对土壤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减少土壤质量下降和水土流失现象,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四、对策建议在进一步应对旱情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气候监测和预警能力,提前做好旱情应对准备工作。

(2) 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农民和城市居民的节水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旱灾调研报告

旱灾调研报告

旱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旱灾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旱灾的现状、原因和应对措施,我们开展了一次旱灾调研活动。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旱灾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

2. 分析旱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3. 探讨旱灾对人类、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4. 研究旱灾应对措施及其效果。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的学术文献、报告和统计数据,获取旱灾的相关信息。

2. 实地考察:前往旱灾严重地区,与当地政府、专家和农民进行座谈,并进行实地调查。

四、调研结果旱灾的频率和影响范围根据调查资料,全球每年都有大量的地区受到旱灾的影响。

其中,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是最为严重的地区。

旱灾严重影响了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和人类居住。

每年的旱灾造成大量的农作物歉收,进而导致食品短缺和贫困加剧。

旱灾的主要原因1.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模式发生了变化,降雨量少、集中性强,旱灾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逐渐增加。

2. 河流水系调节不当:河流的污染和开发利用不当导致水资源供应不稳定,增加了旱灾的风险。

3. 土地生态破坏: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导致土壤水分的流失和贫瘠,进一步加剧了旱灾的发生。

旱灾对人类、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影响1. 人类:旱灾导致水资源紧缺,居民的生活用水受到限制,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此外,旱灾还会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营养不良等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2. 生态环境:旱灾加剧了土地沙化、荒漠化等问题,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使得植物、动物等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3. 经济:旱灾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导致农作物歉收。

此外,旱灾还对水资源、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造成了影响,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

旱灾应对措施及其效果1. 积极防灾减灾:加强旱灾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引导人们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旱灾的来临。

2.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灌溉设施,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降低农业用水量,提高用水利用效率。

我市旱情及作物受灾情况调查报告(1)

我市旱情及作物受灾情况调查报告(1)

我市旱情及作物受灾情况调查报告(1)自去年12月入冬以来,××市降水异常偏少,干旱突出,相继出现了特大冬旱、春旱和夏旱。

我市大春作物受旱灾影响严重。

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农业科研单位和每一个农业科学工作者积极寻求补救措施,帮助农民抗灾自救。

经过深入调查和研究论证,我们认为,发挥我市种子资源和技术优势,抢雨补种秋大豆不失为一项上好的抗灾增收补救措施。

一、当前旱情及作物受灾情况持续严重的干旱,造成工程蓄水严重不足、农田蓄水减少,农业生产用水矛盾突出,部分地方已出现人畜饮水困难。

农户虽有心抗旱,但水源却匮乏。

特别是进入5月后,降水量持续严重偏少,截至6月4日,全市各地均达到了40天的严重夏旱标准。

而此时气温升高,蒸发量加剧,土壤墒情持续下降。

6月3—7日,据我所在全市多点调查,坡台土整个耕层基本上是干土;二台土10cm土层也基本上是干土,10cm—20cm土层的水分含量也极低,根系很难利用;低台土的墒情也逐渐变差,10cm以上土层也接近干土,10cm以下土壤保持一定湿润;干田的墒情保持较好,10cm以下土壤保持湿润。

由于土壤墒情严重不足,导致我市大春作物受灾严重。

主要表现在:大面积春玉米因缺水而出现萎蔫现象,生长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其长势普遍较差,生长不良。

夏播玉米出苗受到影响,部分墒情极差的油菜地和小麦地无法播种或出苗,已出苗的已开始枯死。

据对全市各区县27个点的分户调查,除干田受灾较轻以外,其余旱地玉米均受灾严重,减产已成定局。

水稻田受干旱也较为严重。

在调查区域,约95%以上稻田脱水,甚至龟裂。

尤以部分高塝田、望天田、两季田缺水最重,其田内裂口纵横,秧苗长势弱,分蘖较少,部分秧苗已枯死,对夺取高产十分不利。

6月7日晚的一场透雨,旱情虽得以缓解或解除,但水稻、玉米枯死的已无法挽回,未枯死的春玉米大部分已进入生殖生长期,因营养生长严重不足,植株矮小、雌雄花严重不协调,产量的损失已很难挽回,改种补栽迫在眉睫。

开展旱灾防御工作调研报告

开展旱灾防御工作调研报告

开展旱灾防御工作调研报告根据国家气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多个地区降水偏少,持续干旱天气严重,已经影响了农作物种植和灌溉用水。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旱灾防御工作的情况,我们组织了一次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首先,我们对当地的气象局和农业部门进行了走访,了解了他们对当前旱情的应对措施。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各地相关部门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加强了对干旱地区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抗旱技术措施,包括加强农田渠道的修复和灌溉设施的更新等。

其次,我们对部分受灾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并与当地农民和相关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展了应急灌溉抗旱救灾工作,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包括部分农田灌溉设施老化严重、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和缺乏科学的农田水利管理等。

最后,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一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和监测预警工作,制定完善的抗旱应急预案,确保灌溉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是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和更新投入,提高农田灌溉水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

三是加强对农民的抗旱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应对旱灾的能力,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总之,旱灾防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需要政府、农民和专家共同努力,共同应对干旱带来的影响。

希望各级政府能够高度重视旱灾防御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干旱抗灾的能力,减少旱灾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另外,我们建议在旱灾防御工作中加强科技支持,利用先进的遥感技术和气象预报技术,加强对旱情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灾情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保障灌溉用水的供应,推动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从源头上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

此外,我们还建议加强对干旱地区农民的救助和帮扶工作,建立完善的灾害补偿机制,帮助受灾农民渡过难关。

同时,可以加强对受灾地区的农产品储备和调配,确保受灾地区的粮食供应。

最后,我们还应加强对旱灾防御工作的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防灾意识,鼓励大家通过节约用水、科学种植等措施,为抵御干旱做出自己的贡献。

抗旱救灾调研报告

抗旱救灾调研报告

抗旱救灾调研报告抗旱救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许多地区频繁发生干旱灾害,给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抗旱救灾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抗旱救灾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措施,为提高抗旱救灾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式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调研范围覆盖了灾害频发地区以及抗旱救灾工作较为突出的地区。

共计选择了10个县市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和问题分析1. 抗旱救灾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

各地在抗旱救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建设抗旱水库等,有效减少了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

2. 抗旱救灾设施建设不足。

尽管各地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抗旱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仍然不够,建设速度不够快,导致一些地区在遭受干旱灾害时无法及时得到救助。

3. 抗旱救灾经费不足。

目前,抗旱救灾经费仍然相对匮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一些地方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增加抗旱救灾经费的资金来源。

4. 抗旱救灾能力不足。

当前,抗旱救灾体系仍然不够完善,专业人才队伍不够充实,抗旱技术和方法不够先进,导致抗旱救灾能力有待提高。

四、对策建议1. 增加抗旱救灾设施建设投资。

各级政府应增加投入,加快抗旱工程建设进度,提高抗旱救灾设施的数量和规模,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干旱灾害。

2. 加强抗旱救灾经费安排。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抗旱救灾经费的预算安排,确保抗旱救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健全抗旱救灾体系。

建立健全抗旱救灾工作的机构设置,加强抗旱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高抗旱救灾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4.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抗旱救灾工作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的抗旱意识和应对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抗旱救灾的良好氛围。

五、总结抗旱救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抗旱救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旱情调研报告

旱情调研报告

旱情调研报告根据市委、市政府明传电报要求,市农委迅速成立了旱情调查组,从对各县区调查和分析看,全市旱情在不断加重,苗情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根据调查全市受旱面积达7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1%,严重受旱面积455万亩,占受旱面积面积的65%。

经各县区努力现以启动大小井4万余眼,出动机动车7万余辆,出动人力25万余人,灌溉面积达360万亩,占受旱面积的51%。

下面把调查情况汇报如下:一、旱情严重自进入5月中旬以来,全市持续多风、高温,45天无有效降雨过程,土壤干旱比较严重。

从不同县土壤墒情调查看,6月中旬测定田间土壤耕层含水量分别为:杜蒙县土壤相对湿度10公分为25%,10-30公分为45%,干土层达到15-20厘米深;肇源县自5月20日-6月10日,20天时间里10公分土层土壤相对湿度由78%迅速下降到14%,土壤水分蒸发之快,为近40年来最快的一年,出现旱象也是近40年最重的;据肇州县水利部门测定0-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为50.5%,0-3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为54.2%。

就目前各县(区)土壤含水量而言,远远不能满足作物苗期生长需要。

从我们调查看,旱情比较严重的地块主要是岗地、风沙地、轻碱地。

具体表现受旱作物主要是玉米、大豆、杂豆、万寿菊、谷子、葵花等作物。

受旱作物表现症状如四个县及大同区各个地块的玉米底部两个叶片变黄,严重的地块玉米幼苗失水萎蔫和打绺。

国家气象预报已经明确到6月底7月上旬没有大的降雨过程,所以全市各县(区)将面临着干旱加重的趋势。

二、抗旱措施得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抗旱意识,从上到下成立抗旱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积极做好苗期抗旱的准备工作,正确分析和对待旱情,早准备,早落实。

如杜蒙县从5月20日开始抗旱行动,先后召开3次抗旱现场会,通过现场会的带动和推进使全县抗旱行动掀起高潮。

大同区6月9日召开了由各乡(镇)主抓农业的领导和水利站长参加的紧急抗旱工作会议,并对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抗旱调研报告

抗旱调研报告

抗旱调研报告
《抗旱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全球范围内频发的干旱现象给农作物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抗旱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抗旱调研。

二、调研方法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的方式,收集了有关抗旱技术的相关信息。

针对农业生产、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抗旱技术的发展趋势。

三、调研结果
1. 抗旱技术的普及程度仍需提高。

调研发现,尽管有关抗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在不断推进,但普及率仍不高。

很多农民对抗旱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旱情来临时未能有效应对。

2. 新型抗旱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

一些新型抗旱技术如节水灌溉、耐旱品种和土壤改良等,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成功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 政府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需要加大。

调研发现,政府和科研机构对抗旱技术的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大,需要加大资金投入
和政策支持,以推动抗旱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四、建议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政府应加大对抗旱技术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2.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强对农民的抗旱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抗旱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3. 科研机构应进一步加强抗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开发新型抗旱技术。

以上是我们此次抗旱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政府、科研机构和农民朋友们能够重视抗旱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共同应对干旱带来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情调研报告
旱情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市政府明传电报要求,市农委迅速成立了旱情调查组,
从对各县区调查和分析看,全市旱情在不断加重,苗情受到不同程度
的影响。根据调查全市受旱面积达7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91%,
严重受旱面积455万亩,占受旱面积面积的65%。经各县区努力现以
启动大小井4万余眼,出动机动车7万余辆,出动人力25万余人,
灌溉面积达360万亩,占受旱面积的51%。下面把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旱情严重
自进入5月中旬以来,全市持续多风、高温,45天无有效降雨
过程,土壤干旱比较严重。从不同县土壤墒情调查看,6月中旬测定
田间土壤耕层含水量分别为:杜蒙县土壤相对湿度10公分为25%,
10-30公分为45%,干土层达到15-20厘米深;肇源县自5月20日-6
月10日,20天时间里10公分土层土壤相对湿度由78%迅速下降到
14%,土壤水分蒸发之快,为近40年来最快的一年,出现旱象也是近
40年最重的;据肇州县水利部门测定0-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为
50.5%,0-3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为54.2%。就目前各县土壤含水量而
言,远远不能满足作物苗期生长需要。从我们调查看,旱情比较严重
的地块主要是岗地、风沙地、轻碱地。具体表现受旱作物主要是玉米、
大豆、杂豆、万寿菊、谷子、葵花等作物。受旱作物表现症状如四个
县及大同区各个地块的玉米底部两个叶片变黄,严重的地块玉米幼苗
失水萎蔫和打绺。国家气象预报已经明确到6月底7月上旬没有大的
降雨过程,所以全市各县将面临着干旱加重的趋势。
二、抗旱措施得力
针对今年的旱情,全市各县主要采取以下抗旱措施:一是加强组
织领导,增强抗旱意识,从上到下成立抗旱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
积极做好苗期抗旱的准备工作,正确分析和对待旱情,早准备,早落
实。如杜蒙县从5月20日开始抗旱行动,先后召开3次抗旱现场会,
通过现场会的带动和推进使全县抗旱行动掀起高潮。大同区6月9日
召开了由各乡主抓农业的领导和水利站长参加的紧急抗旱工作会议,
并对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肇州县5月24日召开了全县抗旱保苗
工作动员大会,对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制定下发了《XX年抗旱
行动计划》、《关于全面做好备春耕抗旱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抗大旱、
保全苗、力争不减收的口号,组织全县干部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大打一
场抗旱保苗的人民战争。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抗旱意识。为
了抗旱保苗夺丰收,全市各县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等媒
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层层召开抗旱会议,向干部、群众讲解抗旱保
苗的紧迫性和消极态度的危害,并把抗旱保苗做为对各级干部政治观
念,组织能力和领导魄力的检验标准。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干部、群众
抗旱保苗的决心。日前,各县全部掀起抗旱高潮。从调查看,杜蒙县、
林甸县、大同区行动的快,场面大,进度快,每天日灌溉面积都达5
万亩以上。利用现有水源筹措资金打抗旱井,上抗旱设备和喷灌设施。
三是积极筹措资金打抗旱水井,上抗旱设备和喷灌设施,积极组织人
力、物力、财力进行全力抗旱。如杜蒙县启动大小机电井16486眼,
流动泵715台,日前出动机车3万台,十处泵站昼夜不停运转。截止
6月17日累计浇灌面积达100万亩次。林甸县积极组织人力、物力、
财力启动机电井2100眼,喷灌设施343台套,准备抗旱水桶4.8万
个,启动流动泵站260处,灌溉面积40万亩,保证作物苗期的需水
量。大同区目前以投入抗旱资金达438万元,农民灌地水费实行限价
每吨0.26元,全区1543眼大井,9427眼小井,474眼喷灌,34处
管输全部投入抗旱,每天出动车辆达万台,出人近2万人。现以浇灌
面积达30万亩。肇州县已投入抗旱资金2600多万元,开动完好机电
井2400眼井,小井800眼,利用喷灌、白龙、管输、膜下滴灌、车
拉水灌等措施进行昼夜灌溉,全县经济作物类已全部灌溉,灌水次数
多达4遍以上。灌溉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经济作物60
万亩,粮食作物20万亩。与此同时,还千方百计增打抗旱水源
井,目前已打抗旱井65眼,饮灌结合井16眼。肇源县日出动人力
10.8万人次,启动大井769眼,小井7600眼,泵站32处,抗旱机
动设备418台套,出动抗旱车辆5960台次,全县累计浇灌面积156
万亩次。全县已投入抗旱资金1812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159万
元,投入抗旱柴油656吨,电力551万度。龙凤区已经投入1800人
进行抗旱,并启动机电井80眼,泵站2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40台
套,装机容量600千瓦,投入机动运水车辆350辆;区政府还投入抗
旱资金2万元,群众自筹抗旱资金28万元,合计投入抗旱资金30万
元。抗旱用油25吨,抗旱浇灌面积4.1万亩次。同时新打抗旱水源
井大井2眼,投入钻井机2台,新购抗旱设备6台套。
三、抗旱工作的新特点
今年的旱情与往年比有过之而不极,面对如此干旱的形势,全市
各县都已投入到抗旱保苗工作中。通过调查看,今年的抗旱工作与往
年比有四个不一样。一是不论是粮食作物还是经济作物全部进行灌
溉,而往年只是围井灌溉和保经济作物和保口粮田、救命田这是不一
样。二是农民抗旱积极性空前高涨与往年靠天等雨,等、靠、要的思
想不一样。今年的农民没有等待省、市、县给予的抗旱资金和物资的
支持而是自筹资金打抗旱小井,买柴油,买抗旱物资进行全力抗旱。
遍地灌溉的白龙长蛇齐舞,机车隆隆,呈现出一片抗旱保苗夺丰收的
壮观景象。如杜蒙县的农民现在掀起了打小井的高潮,有的农户一快
地打5眼井,有的几户联合在一起打井,有的农户灌溉白龙长大4000
多米。三是群众购买农用物资的劲头与往年不一样。通过在杜蒙县生
资商店调查看,农民进城购买抗旱物资,车水马龙,门庭若市,这是
历年来没有过的。四是苗情与往年同期比不一样。通过各种方式的灌
溉目前苗情长势好与往年比株高比去年高5厘米左右,长势旺盛,水
稻苗情是历史最好的一年。
四、存在问题
一是抗旱工作存在不平衡,有的地方行动快,有的地方行动慢。
二是个别农民还存在靠天等雨和等、靠、要现象。
三是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灌后没有及时及时起
垄整地。
四是部分县区根据旱情的发展纷纷向市农委打抗旱报告。要求在
抗旱资金和物资上给予支持。
五、下步建议
一是国家气象部门已经明确,6月底-7月初仍没有大的降雨过
程,干旱将继续加重,农民的抗旱资金是有限的,需要市财政给予大
力支持。
二是建议市政府成立抗旱督察领导小组,对各县区抗旱工作进行
督促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