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干旱及演变趋势分析

合集下载

云南省干旱规律分析研究

云南省干旱规律分析研究

云南省干旱规律分析研究旱灾是云南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干旱灾害表现出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

本文采用历史统计方法,投影寻踪方法,Mann-Kendall指数法等多种方法分析研究云南省干旱变化规律及变化周期,探讨我省干旱变化规律,对我省的干旱研究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标签:云南省干旱规律周期分析研究旱灾是云南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给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干旱灾害表现出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

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会给我省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

旱灾影响范围已由农业为主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和国民经济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干旱灾害表现出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

特别是2000年以后,云南省旱灾严重,几乎每年均会发生不同程度旱情,2009~2012年云南省发生1950年有详细观测资料以来,最为严重的连续四年严重干旱,其间2010年还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省受旱程度之深、受旱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

本文采用历史统计方法,投影寻踪方法,Mann-Kendall指数法等多种方法分析研究云南省历史、现代干旱变化规律及干旱周期变化,探讨我省干旱变化规律,对我省的干旱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分析区域概况1.1 自然地理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全省土地面积84%是山地,10%是高原,坝子(盆地、河谷)面积仅占6%。

地势总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呈不均匀阶梯状逐级降低。

省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育,纵横交错。

省境内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908条,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108条,5000km2以上的河流有25条,10000km2以上的河流有10条,分属于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

云南省建国以来重大旱灾基本情况辑要

云南省建国以来重大旱灾基本情况辑要

年份朝代受灾地州市灾情及降水概要1569明隆庆三年昆明、玉溪、大理、楚雄、红河、曲靖昆明、元江大旱,石屏四郊龟裂,米价腾贵……1621明天启元年昆明、曲靖、大理、楚雄昆明正月至六月不雨1736清乾隆元年全省大部分地区各春夏连旱,四野干涸。

石屏异龙湖“旱甚,干涸”;丽江“丽江源涸”。

全省有11个地(州、市)81个县减产6~4成,“米价昂贵,民食维难”。

1764清乾隆二十九年昆明昆明滇池水涸1779清乾隆四十四年昆明、楚雄、丽江楚雄"旱饥";永胜"程海水顿涸十余丈,海水不再自流金沙江,海河上游从此涸,逐渐形成老旱区"。

宁蒗"金沙江水顿涸"。

1816清嘉庆二十一年曲靖、昆明、楚雄、红河、玉溪、文山“夏旱甚……。

滇南各郡奇荒”;昆明“民多食观音粉,附近各州亦然,多食者大便闭而胀死”;楚雄“人食小红花,又食观音土,人多胀死”。

1906清光绪三十二年昆明、曲靖、楚雄、玉溪、红河、大理、文山、思茅滇省奇旱成灾,迤东、迤南“赤地千里,耕百获一,大饥”,“始则斗米万钱,继则饿殍相望”,“草根树皮食尽”,“遍地哀鸿,几乎朝不保夕”,“贫民饿死者其多”。

1930民国19年大理、思茅、红河、曲靖、文山、西双版纳昆明年降水量仅568.0毫米,全省受旱几十个县……1943民国32年昭通、曲靖、昆明、楚雄、红河、迪庆、思茅、大理、临沧、西双版纳、玉溪、文山、丽江、保山春夏大旱,"小春枯稿,颗粒无收";马龙"尽挖山芋以资生,野菜以度命……饿殍充途,万分勘怜,惨象不忍目睹";通海"干旱田陇赤土一片,境内不能起火者数千家"。

饥饿死亡威胁大半个云南。

1979中华人民共和国15个地(州、市)冬春夏连旱,全省大部分地区持续6~8月干旱,受灾面积1062万亩,成灾513万亩,成灾比48.3%,减产粮食54.6万吨。

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17个地(州、市)全省121个县发生不同程度旱灾。

云南省干旱特点分析及典型干旱年的确定

云南省干旱特点分析及典型干旱年的确定
水资源与人口'土地及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 全 省西部水多地少#东部水少地多)坝区地多水少#山区 地少水多#使得云南省水土资源分布极不平衡( 昆明' 玉溪'曲靖'大理'楚雄等州市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达' 人口集中的滇中腹地#多年平均水资 源 量 占 全 省 的 "IFHJ#但人口占全省的 G$FGJ#耕地占 HGF$J#LMN 占全省的 DIFGJ左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 C#IH6H ( 这 些地区处于云南省各大流域的分水岭上#或是分布在 二'三级支流#一级支流的源头#每平方公里产水量 CC 万 TGD 万 6H #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短缺 的地区( 分布在国境线'云南省周边一带及三江并流 的江河密集区水资源量丰富#出境水量较多( 位于高 黎贡 山' 碧 罗 雪 山 西 部 多 水 带 的 怒 江' 迪 庆' 保 山' 德 宏'丽江等州" 市$#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占全省的 HCFIJ#LMN占全省的 EFKJ#人口 占 "CFIJ#耕地 占 "GF#J#人均水资源量 "HC$D6H #是云南省水资源最为 丰富的地区#但由于山高水深#地形复杂#干流河床切 割深#耕地资源呈台地状分布#水低田高#水资源开发 困难)位于无量山'哀牢山南段和中越'中老国境线中 部的多水带#水资源量丰富#西双版纳'红河'临沧'思 茅等州 市 多 年 平 均 自 产 水 资 源 量 占 全 省 的 H$FIJ# LMN占全省的 "GFKJ#人口占 CHF$J#耕地占 HHFGJ# 人均水资 源 量 EIGE6H # 但 由 于 社 会 经 济 发 达 程 度 较 低'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开发利用困难( 滇东的文山'昭通等州市#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占全 省的 "HJ#LMN占全省的 IFIJ#人口占 "IFDJ#耕地 占 C#F$J#人均水资源量 HD"K6H #是大片岩溶山区#水 资源开发投资大#困难多(

云南旱灾特点和未来10年干旱趋势预测

云南旱灾特点和未来10年干旱趋势预测
2 2
表2
不同年代云南年均因旱损失粮食统计 粮食播种 粮食总 因旱损失 因旱损失 单位播种 面积因旱 损失粮食 / ( kg hm- 2 ) 61. 08 133. 32 162. 84 86. 38


面积 / 万 hm 2
产量 /万t 753. 1 936. 2 1187. 7 959. 0
粮食 /万t 13. 96 13. 38 21. 43 45. 97 60. 00 30. 64
1977~ 1993 年 , 湿 期为 1910~ 1926 年、 1938~ 1950 年、 1964~ 1976 年、 1994~ 2002 年。第 一个偏暖期 的周期为 34 年、 偏冷 期的周期为 32 年 ; 前 3 个湿期的周期为 13~ 17 年、 干期的 周 期为 10~ 20 年 。 1951~ 2002 年 , 云南有 8 个旱年 是气象 部门和 水利部 门 都认同、 农业因旱损失也大的 典型大旱年。 其中 4 年为偏 暖 期内的暖年 ( 1987、 1988、 1997、 1998 年 ) , 1 年为 偏暖期 内的 冷 年( 1992 年 ) , 2 年 为偏 冷期 内的 冷年 ( 1963、 1977 年 ) , 1 年 为 偏冷 期内的中温年 ( 1960 年 ) 。 20 年 的偏暖 期里发 生了 5 次 典型大旱年 , 发生频率 为 4 年 1 次 ; 偏冷 期发 生频率 为 10. 7 年 1 次。同样 , 29 年的 干期里 发生 5 次典 型大旱 , 干 期出 现 典型大旱的频率为 5. 8 年 1 次 , 湿期频率为 7. 7 年 1 次。 云南干湿、 冷暖的阶段性气候变 化在大的 趋势上虽与 全 国一 致 , 但也有不同 于全 国气 候的独 特性 , 即 云南气 候有 干 冷、 干暖、 湿冷、 湿暖 4 种阶段性组合关系。

云南干旱的原因 (2)

云南干旱的原因 (2)

云南干旱的原因引言云南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南部的省份,因其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而享有盛名。

然而,尽管云南以其丰富的水资源而闻名,干旱却是该省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云南干旱的原因,并对其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气候特点云南省地处靠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被大山环绕,地形复杂多样。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云南省的气候条件在不同地域之间差异巨大。

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而南部地区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干旱主要出现在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以干旱和半干旱为主要特征。

降水不足云南省干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降水不足。

西部地区的气候干燥,降雨量很少,多年平均降水量相对较低。

由于该地区高温干旱,水分蒸发速度快,导致土壤水分枯竭。

此外,降水分布不均匀也是造成干旱的原因之一。

大部分降水集中在雨季,而非雨季的降雨量相对较少,导致非雨季时期的土壤干旱。

改变的降水季节模式近年来,云南省干旱问题的严重性加剧,主要是由于降水季节模式的改变。

以往的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而现在雨季的降雨量有所减少,而非雨季的降雨量相对稍有增加。

这种变化导致了水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增加了干旱的风险。

这个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结果,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水资源过度利用另一个导致云南省干旱的原因是水资源的过度利用。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水的需求急剧增加。

农业灌溉是最大的水资源使用者,也是水资源过度利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量的水被用于农作物的灌溉,这导致了水资源的枯竭和土地的退化。

此外,城市化和工业化也对水资源造成了压力。

土地退化干旱还导致土地的退化,这是云南省干旱问题的一个严重后果。

土壤干燥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使土壤贫瘠化,减少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土地退化还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风险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干旱问题。

影响云南省的干旱问题对当地居民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缺水导致农作物歉收,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和粮食供应。

同时,干旱还导致水电供应不足,影响了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云南省干旱及演变趋势分析

云南省干旱及演变趋势分析
0 引 言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1 25 2 1 ) 20 1- 10 - 3 ( 0 1 0 -0 30 9 4
进 退 的早 迟 、 弱 , 接 影 响农 业 春 耕 栽 种 , 强 直 当需 水 和 产 水 时 间不 相 适 应 时 , 南 就 出现 不 同程 度 的 旱 灾 。 三 是 云 南 省 水 云
20 09年 的旱灾统计 资料的基础上 , 对云南省 干旱周期变化 规 律和演变趋势进行 分析 , 为抗 旱减 灾 、 制定 抗旱 调度 方案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提 出 工 程 和 非 工 程 的 抗 旱 措 施 , 抗 旱 减 灾 并 供
决策部门参考 。
根 据 15 9 0—20 0 9年 的 旱 灾 统 计 资 料 分 析 ,9 0—20 15 09 年6 0年 问 , 南 省 共 出 现 5 云 6早 年 , 中 大 早 2 年 , 旱 3 其 1 小 5
表 1 云 南省 15 2 0 9 0— 0 9年 历 史 干 旱 灾 害 年 统 计 表
1 云南省旱 灾成 因分 析
云 南 省 地 处 青 藏 高 原 的 东 南 侧 , 邻 海 洋 , 靠 东 亚 大 南 背 陆 , 于 低 纬 热 带 和 副热 带 的季 风 区 域 , 到 东 南 、 南 高 原 属 受 西 季 风 影 响 , 季 受 干 燥 的 大 陆 西 风 环 流 控 制 , 季 盛 行 湿 润 冬 夏 的 海 洋 季 风 。 由于 地 形 错 综 复 杂 , 地 山脉 高耸 、 谷 深 切 、 各 河 高 差悬 殊 , 夏 大 气 环 流 交 替 早 迟 不 同 , 西 两 侧 海 洋 季 风 冬 东 影 响各 异 , 因而 形 成 独 特 的 半 年 干 旱 半 年 雨 的 气 候 类 型 , 导

云南省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

云南省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

云南省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作者:杨晓慧李学川胡芳芳张雪罗睿王奇文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8年第09期摘要云南省常年降水量不均匀,很多地区干旱和洪涝的情况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而且其干旱气候现象发生的频率高、时间长,同时干旱地区的分布也存在很多的共同点。

其干旱地区多数都分布云南的中部以及东部地区,时令则以冬春初夏为主,而随着环境的变化,云南省干旱的程度出现了加重的趋势。

关键词干旱;极端气候;云南省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8.27.081在过去的50年中,云南省境内高温、强降雨、干旱等极端气候现象不断增多,预计未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出现地会更加频繁。

在此次分析中,干旱强度指数选取的是-50以上的数据,而单站则选取的是-100最为适合。

1 云南省极端干旱事件的选取根据云南省历年干旱极端天气的受灾情况统计,1951年到2012年,干旱极端天气已造成了云南境内农业减产,地区农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云南省的极端干旱受灾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地区几十年或是几百年才会发生的异常降水干旱事件不断发生。

例如,2010年云南省西南地区出现了特大干旱灾情,而且是冬、春、初夏连续干旱的情况,这是云南省有史以来时间最长,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

为此,地方气象局针对干旱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在未来预测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为气象局提供有效的帮助[2]。

由统计资料可知,云南出现过4次高强度的干旱天气,分别是1962—1963年、1968—1969年、1978—1979年、2009—2010年,并且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都已经达到了100以上,分别是107、118、112、198,这4次外其他出现的干旱强度都是在-50以下。

在2011年虽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情况,但是其强度指数仅是-30。

云南全省在出现大旱过程中降雨的强度也非常一致,以上提到的4个年限阶段,降水量也是全省最少的时间。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气候类型而闻名。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云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近50年云南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涵盖了全省各州、市。

2. 研究方法(1)数据收集:收集近50年(1971-2020年)的云南地区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

(2)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气候变化特征。

(3)空间分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气候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三、气候变化特征分析1. 温度变化特征近50年来,云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其中,冬季和春季的气温上升幅度较大,夏季和秋季相对较小。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如高温和低温事件频发,给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 降水变化特征云南地区降水总量总体保持稳定,但降水分布不均现象日益严重。

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对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压力。

此外,降水酸度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 风速变化特征近50年来,云南地区风速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城市化和植被覆盖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风速的降低对当地气候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减少风蚀和风沙灾害等。

4. 空间分布特征通过GIS技术分析发现,云南地区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北部和南部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呈现出区域性差异。

同时,不同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也存在差异,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较为敏感。

四、结论与建议近50年来,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气温上升、降水分布不均、风速下降等。

这些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气候灾害的应对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退的早迟、强弱, 直接 影响农业春耕栽种, 当需水 和产水时 间不相适应时, 云南就出现不同程度 的旱灾。三是 云南省水 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山区、半山区 面积占全省 总面积的 94% , 山高谷深, 雨水 向谷 底江河 汇集, 致 使山 区地 少水 多, 坝区地多水少 , 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剧区域干旱频发。
表 1 云南省 1950- 2009 年历史干旱灾害年统计表
年份
1950 至 2009Biblioteka 小旱合计大旱
合计
1950; 1951; 1952; 1954; 1953; 1960; 1963;
1955; 1956; 1957; 1958; 1977; 1979; 1980;
1959; 1961; 1962; 1964; 1982; 1983; 1985;
图 2 云南省 1950- 2009年干旱灾害变化趋势图 按每 10年一个时段, 对 受旱 面积、成 灾面 积、粮食 损失 及受旱率、成灾率、粮食损失率 进行统计分析, 1950- 2009年 各年代平均旱灾损失 均呈上升趋势, 尤以 1980 年以来, 增长 幅度最大。 1980- 2009年的 受灾面 积、成灾 面积、受灾 人口 比 1950- 1979年平均每 年分别增 长 2. 7、3. 2、1. 5 倍。粮食 损失率由 20世纪 50年代的 3. 3% 增长到 21世纪的 14. 9% 。 旱灾发生频次以 20世纪 80年 代、90 年代 和 21 世纪出 现最 多, 20世纪 70年代次之, 60 年代较 少, 50年 代较少 , 呈 现出 随时间推移不断上升 的趋势, 见图 3。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 9235 2011 02 004
2011年第 2期 PEARL R IVER 人民珠江
云南省干旱及演变趋势分析
罗丽艳 1, 李 芸2, 马平森 3, 钟 诚 4
( 1. 云南省水 文水资源局玉溪分局, 云南 玉溪 650106; 2.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云南 3.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021; 4.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 , 吉林
2
7
10
7
3
无旱年数 起止年份
期长 大旱年数 小旱年数
42
10
40
2
1767 - 1810 1811- 1826 1827 - 1847 1848- 1877
44
16
21
30
1
4
0
1
7
5
2
15
无旱年数 起止年份
期长 大旱年数 小旱年数 无旱年数
36
7
19
14
1878 - 1883 1884- 1910 1911 - 1929 1930- 2009
0 引言 2009年秋季以来, 云南发生 了秋 冬春连 旱, 为全省 综合
气象干旱重现期 80年以上一遇, 其中滇中、滇东及 滇西东部 大部份地区为 100年以上一遇。这次 干旱发生 范围之 广、历 时之长、程度之 深、损失之 重, 都是 云南 省历 史同 期少 有的。 截至 2010年 4月 29日造成全省 16个州市 2 702万人受灾, 已 有 965万人、2 051万头牲畜饮水出现困难, 旱灾造成 823万人 需要口粮救助, 已有 731条中小河流断流、520座小型水库和 7 380个小坝塘干涸, 小春农作物受灾面积达 316. 2万 hm2, 绝收 100. 5万 hm2, 全省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170亿元。
云南省轻度干旱分布于西 部地区的高黎 贡山以西、德宏 州和临沧市镇康 县、沧源县 一带, 南 部地区 包括 西双版 纳州 和普 洱市的 孟连、西盟一 带, 东南部 地区麻栗 坡县、马关 县、 河口县、金平县等国境 线一带 的县 ( 市、区 )。严 重干旱 主要 集中 在: 大 理州东 北部、丽江 市东南部、楚 雄州北 部; 昭 通市 西部 ( 金沙江及支流河谷沿岸 )和昆明市的北部东川区; 文山 州的北部和曲靖市的 南部。 3 干旱演变趋势规律 3. 1 干旱周期变化
根据 1950- 2009 年 的旱 灾统 计资 料分 析, 1950- 2009 年 60年 间, 云南省共出 现 56 旱年, 其中 大旱 21 年, 小 旱 35 年, 平均 3 年一 大旱 , 1 年 一小 旱。特 大旱 情 发 生在 1963、 1979、1987、2005、2009年, 两 年连 旱 发生 在 1979 - 1980 年、 1982- 1983年, 四年连旱发生在 2003 - 2006 年, 五年 连旱发 生在 1985- 1989年, 详见表 1。
云南冬春季降 水量 少, 极 易发 生干 旱, 以 冬春 旱发 生最 为频繁, 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春夏连 旱是造成全 省性大旱 的主要因素, 危害极大, 其次是 夏旱, 影响相对小的是秋旱。
云南省水利化 程度 偏低, 大部 区域 以雨养 农为 主, 雨季 的起始时间, 不仅决 定农作 物栽 插, 同时关 系到 农村人 畜饮 水、城市供水、工业用水、水力发电等。来水 和需水时间上的 不对应性, 致使干旱 灾害频 繁发 生, 特别是 农业 生产用 水量 最大的 4、5两月占用水量的 30% ~ 40% , 而同期降 水量仅有 全年的 2% ~ 3% , 形成了农业需水量最多的时候, 正是降水、 径流量最少的时候, 所以旱情发生以春夏干旱影响最大。
本文在收集的云南历史旱 情、灾情的原始资料及 1949 2009年的旱灾统计资料的基础上, 对云南省干旱周期变化规 律和演变趋势进 行分析, 为 抗旱 减灾、制定 抗旱 调度方 案提 供科学依据, 并提出 工程和 非工 程的抗 旱措 施, 供抗旱 减灾 决策部门参考。 1 云南省旱灾成因分析
云南省地处青 藏高 原的东 南侧, 南 邻海洋, 背 靠东 亚大 陆, 属于低纬热带和副热带的季风区域, 受到 东南、西南高原 季风影响, 冬季受干 燥的大 陆西 风环流 控制, 夏 季盛行 湿润 的海洋季 风。由于地形错综复杂 , 各地山 脉高耸、河 谷深切、 高差悬殊, 冬夏大气 环流交 替早 迟不同, 东 西两 侧海洋 季风 影响各异, 因而形成 独特的 半年 干旱半 年雨 的气候 类型, 导 致干旱、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高, 而且干旱一 般历时长、成灾 面积大, 是云南省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昆明 长春
6 501 06; 13 002 2)
摘 要: 在收集云南 省历史旱 情、灾 情资料以及 1949- 2009年的旱 灾统计资 料的基础上, 分析 云南省干 旱周期的 年际变化规律, 空间分布规律以及干旱演变趋势, 提出工 程和非工 程的抗 旱措施, 为云 南省的 抗旱减 灾、制 定抗旱 调度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干旱; 演变趋势; 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 P 458 1 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9235( 2011) 02-0013-04
随着全球 气候变暖、极 端灾害 性天 气的频 发, 干旱 灾害 发生频次均明 显呈增加趋势。据 1950 - 2009年资料 统计显 示, 云南省旱灾发生频次、受旱面积、旱 灾损失等均 呈上升趋 势。特别是自 1980年以来全省 旱灾发生 频次、受旱面 积、旱 灾损失都呈现 明显上升趋势, 见图 2。
云南省干旱的年际变化普 遍存在周期性, 自 1300- 2009
14
年的 710年中, 干 旱事 件时序 系列 具有明 显的 周期 特征, 在 长期的变化过 程中, 一段时 期干 旱出现 频次 较多, 形 成高频 期或干旱密集 期; 在另一段时期, 出现频次较 少, 形 成低频期 或干旱稀疏期 。干旱高 频期和低频期划分结果见表 2。
2005; 2006; 2009 1995; 1996; 1997; 1998;
2000; 2002; 2007
收稿日期: 2011-03-07 作者简介: 罗丽艳, 女, 黑龙江牡丹江人, 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情报、预报工作。
13
根据 1950- 2009 年资料 绘制 的全 省干旱 受灾、成 灾面 积变化图 (见图 1), 我 省受 旱、成 灾面 积出 现 3个 明显 低值 期, 即 1950- 1957年、1964- 1976年和 1982- 1984年, 每年 受旱面积在 15万 hm2 以下; 出现 3个高值期, 即 1958- 1963 年、1977- 1981 年和 1985- 2007 年, 每年成 灾面 积在 50万 hm2 以上, 其中严重以上的干旱年都发生在 3个高值期段。 2. 2 干旱年内分布规律
表 2 云南省 1300- 2009年各周期干旱灾害时序变化统计表
项目
低频期 高频期 低频期 高频期
起止年份 期长
1300 - 1523 1524- 1530 1531 - 1546 1547- 1559
224
7
16
13
大旱年数 小旱年数 无旱年数 起止年份
期长 大旱年数
16
2
0
5
19
3
2
6
189
2
图 1 1950- 2009年云南省干旱灾害统计图
2. 3 干旱空间分布规律 根据云南省各州 (市 ) 1950- 2009年共 60年干旱发生情
况统计分析, 我省受旱面积广、受旱率高、严重干旱 以上的易 发区 主要集中 在滇中、滇 东的昭 通市、曲靖市、昆 明市、玉溪 市、文山州、红河 州、楚雄州、大 理州、丽江 市等 地, 发生 严重 以上干旱的频 次均大 于 10次, 其中 以昭通 市、曲靖 市、文山 州、大理州、楚雄州最为严重。
1965; 1966; 1967; 1969; 1986; 1987; 1988;
1972; 1973; 1974; 1975; 35 1989; 1992; 1999; 21 1976; 1978; 1981; 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