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领网络健康发展中图分类号: tn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信光缆规模已经是全世界最大,互联网网民人数居世界第一,乡镇互联网开通率已达100%,网络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网民总数达4.57亿,手机网民总数为3.03亿,网站数量为191万,网页数量达到了600亿,网络出口带宽达到1098g。我国互联网管理工作卓有成效,经受住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的严峻考验,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但是我们在网络管理的某些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短板,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进一步的完善。

一、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网络开放性对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挑战。

1、青少年沉迷网络,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我国网民年龄结构正朝年轻化、低龄化方向发展。调查显示,网民中, 24岁以下的青少年占52.4%,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17.2%。网络为青少年展现了一个崭新而又神奇的世界,极大地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给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并形成一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但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以其特有的自由性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和冲

击,例如,网络交往让青少年感受的是自由和轻松,得到的是平等和尊重。这些恰恰是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得到的,因而网络交往受到青少年的普遍喜爱,他们沉迷其中,乐此不疲。但这种交往是间接的,隔着计算机屏幕,缺少了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在这样一个虚拟世界里,青少年体验的是一种虚拟的情感、成就和满足。长期这样下去,青少年将越来越不适应现实世界,常常深陷网络虚拟世界而难以自拔。

2、境外敌对势力借助网络鼓吹西文民主化,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为了实现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实施“文化帝国主义”、利用其在网络信息上的垄断地位以及利用其控制的传播媒体,对我国进行文化侵略和意识形态的渗透,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依托互联网大搞“思想文化殖民”和“精神心理进攻”,使西文国家获得了施加思想政治影响和渗透的全新手段,增大了我国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难度。

(二)网络虚拟化对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

1、网络监督普遍化,对政府执政模式带来考验。互联网的虚拟化彻底消除了绝大数群众心中的畏惧感,因此以网络为载体反映民意、表达民声的现象日益增多。当一起起事件因为网络监督,从扑朔迷离到迅速进入实情调查和解决问题的快速通道时,网络监督展示出它特有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以住各级政府所习惯的关起门来开会的执政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逼迫政府必须转变执政方

式,将各种政府行为至于公开、透明的网络监督之下,保证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2、网络言论匿名性,对政府执政能力带来考验。我国目前并未全面实行网络实名制,网民在诸如各种论坛等网络平台发表的言论与其真实身份不会产生直接的联系,现实生活中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会有所下降甚至消失,各种矛头指向政府的为发泄心中不满的过激言论,甚至是一些虚假言论大量出现,这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网络暴力化对法制管理带来的挑战。

网络犯罪模糊化,治理困难。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于网络诈骗、网络传销、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等各类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随着互联网发的发展,对于新兴事物在法律介定上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兴起于2001年的“人肉搜索”,在其原本以发挥社会舆论监督意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为一种网络暴力,成为一个群体针对某个人进行所谓的道德审判,而且往往会涉及侵害个人的隐私权以及侵犯公民的其他正当权益的情况。那么言论自由权与隐私权如何选择是我们需要的直面的问题,即要确定权利的位阶,哪一种权利优先保护。

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引领网络健康发展

(一)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我们价值自信的中心,要加快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

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使网络文化生产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递过程,网络文化产品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网络文化消费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为青少年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是有关政府部门、互联网业界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及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网上“扫黄打非”、整顿黑网吧、打击网上淫秽色情等专项整治行动;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为青少年上网构建起绿色的防护屏障。一是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推动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文明新风。二是在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社区文化活动站等,开展公益性“绿色上网”服务,帮助青少年远离非法网吧。三是积极开发用户终端过滤有害信息的技术防护产品,加大向社会和家庭宣传、普及和推广的力度,使青少年学会自我防护,抵御网上有害信息侵蚀。四是把互联网法制和道德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发动各级党委和工、青、妇组织以及城市社区,积极开展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活动。把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列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

(三)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塑造网络道德标准。

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建立健全网络道德规范,引导网络从业人员和广大网民增强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真正使互联网成为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坚持政府监督、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督促网站规范办网,加强自我约束,落实社会责任。

(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构建网络法律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壮大执法队伍,健全执法体系,落实执法责任,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是执法环节。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开展综合执法,严肃查处网上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在网上从事淫秽色情、诈骗、赌博等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自律环节。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引导业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三是监督环节。把政府监管与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推广互联网信息评议、网站信誉公示等制度,对网络文化内容进行公开评议,对网站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公开曝光。进一步发挥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的作用,完善“举报受理”、“通知删除”、“举报奖励”等机制,鼓励群众举报网上有害信息和不良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