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高考总复习专题试卷——光学、原子物理118

118高考总复习专题试卷——光学、原子物理118
118高考总复习专题试卷——光学、原子物理118

高考总复习专题试卷——光学、原子物理(附参考答案)

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有

A .托马斯?杨通过对光的干涉的研究,证实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B .麦克斯韦不仅在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而且他还通过实验得到了证实

C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 .汤姆生通过对X 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B. 光波是一种电磁波

C.单色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子的能量改变

D.单色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的波长不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玛丽·居里首先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

B.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中发现了电子。

C.查德威克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

D.爱因斯坦为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提出了光子说。

4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

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

C.原子核还可再分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5下列关于波粒二象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任何频率的光都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二者是互相统一的

B. 大量光子产生的效果往往显示出波动性

C. 个别光子不具有波动性

D. 从光电效应现象看,光的频率越高,它的粒子性越强。

6(09年福建)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

B. 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 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 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7(09年广东)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 .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

C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D .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8以下几个原子核反应中,X 代表α粒子的反应式是:( )

A.42He+94Be →12

6C+X

B.23490Th →23491Pa+X

C.21H+31H →1

0n+X D.3015P →3014Si+X

9(05江苏卷)下列四个方程中,表示重核裂变的是( ) A .24240

11121Na Mg e -→+ B .14

417172181N He O H +→+

C .2351921411920365603U n Kr Ba n +→++

D . 23411120H H He n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2688Ra 衰变为22286Rn 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Ⅰ Ⅱ Ⅲ E F G H B.23892U 衰变为23491Pa 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衰变。

C.23290Th 衰变为20882Pb 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23892U 衰变为22286Rn 要经过4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11上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于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 ,用粒子流A 轰击石石昔 时会打出粒子流B ,经研究知道( )

A. A 为中子,B 为质子。

B. A 为质子,B 为中子。

C. A 为γ射线,B 为中子。

D. A 为中子,B 为γ射线。

12(湖北省部分重点2008年4月联考)据新化社报道,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第一套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又称“人造太阳”)已完成了首次一程调试。下列关于“人造太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n He H H 1042112

1+→+

B. “人造太阳”的核反应方程是n Kr Ba n U 10923514155

10235

92

3++→+ C.根据公式△E=△mc 2可知,核燃料的质量相同,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比裂变反应大得多

D.根据公式E=mc 2可知核燃料的质量相同时,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与裂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同

13、(2008年湖北八校联考)关于核能和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根据E=mC 2可知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和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着简单的正比关系

B .根据ΔE=Δm

C 2,在核裂变过程中减少的质量转化成了能量

C .太阳内部进行的热核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

D .当铀块的体积小于临界体积时就会发生链式反应,瞬时放出巨大能量

14、(2008年湖北省名师预测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当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外层电子具有较高能量时,将发生β衰变

C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内的核子有半数发生变化所需的时间就是半衰期

D .核反应方程U 235

92+10n →X Kr Ba 392

5614156

++中的X 是中子 15(09年重庆卷)用a 、b 、c 、d 表示四种单色光,若

①a 、b 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a 的临界角小于b 的临界角;

②用b 、c 和d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c 的条纹间距最大 ③用b 、d 照射某金属表面,只有b 能使其发射电子。 则可推断a 、b 、c 、d 可能分别是 A .紫光、蓝光、红光、橙光 B .蓝光、紫光、红光、橙光

C .紫光、蓝光、橙光、红光

D .紫光、橙光、红光、蓝光

16(北京东城区2008年)如图所示,有三块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透明材料(图中I 、II 、III )恰好拼成一个正方形棱镜. 从E 点垂直于边射入的单色光在F 处发生全反射,在G 、H 连续发生两次折射后射出. 若该单色光在三块材料中的传播速率依次为v 1、v 2、v 3,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v 3>v 1>v 2

B .v 2>v 3>v 1

C .v 3>v 2>v 1

D .v 1>v 2>v 3

17 (09年浙江)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E点,并

偏折到F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的夹角为,E、F分别为边AB、BC的中点,则( )

A.该棱镜的折射率为

B.光在F点发生全反射

C.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小

D.从F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E点的光束平行

18现在高速公路上的标志牌都用“回归反光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把

车灯射出的光逆向返回,标志牌上的字特别醒目。这种“回归反光膜”是用

球体反射元件制成的,如图所示,反光膜内均匀分布着直径为10μm的细玻

璃珠,所用玻璃的折射率为3,为使入射的车灯光线经玻璃珠折射→反射

→再折射后恰好和入射光线平行,那么第一次入射的入射角应是()A.15° B.30° C.45°D.60°

19(09年上海卷)英国科学家瑞利于1871年证明:一束光穿过大气

距离后,其强度从

下降为

的公式为

,其中

叫做吸收系数,式中

为光的频率,

为光速,标准状况下,

个/厘米

。定义

,叫做衰减长度,它表示光经过

距离后其强度降低到原来的

。根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可见光中衰减最厉害的是红光 B.可见光中衰减最厉害的是紫光

C.可见光中衰减最厉害的是黄绿光 D.不同颜色的光衰减程序基本相同

20氢原子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其中从n=3能级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出的光子恰好能使某种金属打出光电子,则()

A. 从n=4向n=2的能级跃迁辐射出的光子打出的光电子速度最大。

B.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会辐射出 射线

C.在水中最容易发生全反射的是从n=4能级向n=1的能级跃迁辐射

出的光

C.在水中传播时,a光较b光的速度小

D.氢原子在n=2的能级时可吸收任意频率的光而发生电离

21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时,有可能不发射光子,例如在某种条件下,铬原子的n=2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n=1能级上时并不发射光子,而是将相应的能量转交给n=4能级上的电子,使之能脱离原子,这一现象叫做俄歇效应,以这种方式脱离了原子的电子叫做俄歇电子,已知铬原子的能级公式可简化表示为式中n=1,2,3……表示不同能级,A是正的已知常数,上述俄歇电子的动能是()

A.3A/16 B.7A/16 C.11A/16 D.13A/16

22.如图所示,长直螺线管通入电流I后,在管内产生匀强磁场,有一原来静止的重原子核在环内发生了哀变,a、b两个相切圆分别是表示衰变后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下

列判断:①该原子核发生的是a衰变;②圆a是衰变后产生的新原子核的轨迹;

③该原子核发生的是β衰变;④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可能与图示箭头方向相反。

正确为(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3.下面说法正确为( )

A.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只剩下一个

B.一束绿光照射到某金属能产生光电效应,若把这束绿光遮住一半,就可能不产生光电效应

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衰变为质子时产生的

D.氢核、中子和氘核质量分别为1m 、2m 、3m ,当氢核与中子结合成氘核时,吸收能量为(1m +2m -3m )C 2

24(04广西)中子n 、质子p 、氘核D 的质量分别为.n p D m m m 、、现用光子能量为E 的γ射线照射静止氘核使之分解,反应的方程为D p n γ+=+若分解后中子、质子的动能可视为相等,则中子的动能是( ) A 21[()]2D p n m m m c E ---

B .21[()]2D n p m m m c E +-+

C .21

[()]2D p n m m m c E --+ D .21[()]2D n p m m m c E +-- 25(06江苏卷)质子(p )和α粒子以相同的速率在同一匀强磁场中作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分别为 R P 和αR ,周期分别为 T P 和αT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2:1R :R p =α 2:1T :T p =α

B . 1:1R :R p =α 1:1T :T p =α

C . 1:1R :R p =α 2:1T :T p =α

D . 2:1R :R p =α 1:1T :T p =α 26(湖北省四校联考)某元素的原子核可以俘获自身核外的一个K 电子而转变成新元素,这种现象称为K 俘获,在K 俘获的过程中,原子核将会放出K 电子的结合能。关于K 俘获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原子序数不变

B .原子序数减小

C .原子总质量不变

D .原子总质量减小 27(天门市2008年模拟)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由于发生了衰变而形成如下图所示的两个圆形径迹,两个圆的关径之比为1:16,则( )

A .该原子核发生了α衰变

B .反冲核沿小圆做逆时针方向运动

C .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为15

D .沿大圆和沿小圆运动的粒子的周期相等

28一个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和一个正电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以相等的初动能E k 相向运动,并撞到一起发生“湮灭”,产生两个频率相同的光子,设产生光子的频率为ν.若这两个光子的能量都为h ν,动量分别为p 和p',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

A. h ν=mc 2

,p= p' B. h ν=2

1mc 2,p= p' C. h ν= mc 2+E k ,p=-p' D. h ν=21 (mc 2+E k ),p=-p' 29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它跟普通电子的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7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

A .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 .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

C .由一个不带电的中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 .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光学 原子物理

光学原子物理 一、基本概念 (一)光的干涉 条件:频率相同, 振动方向相同,相位差恒定。 现象:两个相干光源发出的光在相遇的空间相互叠加时,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1.双缝干涉相干光源的获取:采用“分光”的透射法。 当这两列光源到达某点的路程差: Δγ=kλ(k=0,1,2……)出现亮条纹 Δγ=(2k+1)λ/2 (k=0,1,2……)暗条纹 条纹间距Δx=(L/d) λ(明纹和暗纹间距) ·用单色光作光源,产生的干涉条纹是等间距; ·用白光作光源,产生彩色干涉条纹,中央为白色条纹; 2.薄膜干涉:相干光源的获取,采用“分光”的反射法 由薄膜的前后两个表面反射后产生的两列相干光波叠加形成的干涉现象: ·入射光为单色光,可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入射光是白光,可形成彩色干涉条纹。 3.光的干涉在技术上的应用 (1)用干涉法检查平面(等间距的平行线) (2)透镜和棱镜表面的增透膜,增透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 (二)光的衍射 光离开直线路径绕到障碍物阴影里的现象为称光的衍射现象。

*产生明显衍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小于光波波长或和光波波长差不多。 *现象:(1)泊松亮斑(2)单缝衍射 ·单色光通过单缝时,形成中间宽且亮的条纹,两侧是明暗相间的条纹,且条纹宽度比中间窄; ·白光通过单缝时,形成中间宽的白色条纹,两侧是窄且暗的彩色条纹。 (三)光的电磁说 1.电磁波谱 a.将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γ射线按频率由小到大(或波长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起来,组成电磁波谱; b.·无线电波是LC振荡电路中自由电子周期性运动产生 ·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是原子的外层电子受激发后产生; ·伦琴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 ·γ射线是原子核受到激发后产生。 2.光谱与光谱分析 光 谱 *由于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明线光谱或吸收光谱都含有这些特征谱线,故可根据明线光谱或吸收光谱分析,鉴别物质或确定它的化学组成。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总结材料及习题

?光的折射、全反射和色散

1.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 (2)折射定律: ①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 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 . ②表达式:2 1sin sin θθ=n 12,式中n 12是比例常数. ③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 (3)折射率: ①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介质时, 的正弦与 的正弦的比值. ②定义式:n =2 1sin sin θθ (折射率由介质本身和光的频率决定). ③计算式:n =v c (c 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是光在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由此可知,n >1). 2.全反射 (1)发生条件:①光从 介质射入 介质;②入射角 临界角. (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 光.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C 表示,sin C =n 1 . (4)应用: ①全反射棱镜; ②光导纤维,如图所示. 3.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 光的现象. (2)色散规律:由于n 红<n 紫,所以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棱镜界面时,红光和紫光的折射角不同,即紫 光偏折得更明显.当它们射到另一个界面时, 光的偏折最大, 光的偏最小. (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光的波动性

1.光的干涉 (1)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光的 相同, 恒定. (2)杨氏双缝干涉①原理如图所示.②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 a .单色光:若路程差r 2-r 1=kλ(k =0,1,2…),光屏上出现 ; 若路程差r 2-r 1= (2k +1) 2 λ (k =0,1,2…),光屏上出现 . b .白光:光屏上出现彩色条纹.③相邻明(暗)条纹间距:Δx = λd l . (3)薄膜干涉 ①概念:由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相互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 条 纹. ②应用:检查工件表面的平整度,还可以做增透膜. 2.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而照射到 区域的现象.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当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小,或者跟波长差不多时,光才能发 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各种衍射图样 ①单缝衍射:中央为 ,两侧有明暗相间的条纹,但间距和 不同.用白 光做衍射实验时,中央条纹仍为 ,最靠近中央的是紫光,最远离中央的是红光. ②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距 . ③泊松亮斑(圆盘衍射):光照射到一个半径很小的圆盘后,在圆盘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这是光 能发生衍射的有力证据之一. (4)衍射与干涉的比较

5052高一物理光学原子物理测试题

《光学、原子物理》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某介质的折射率为2,一束光从介质射向空气,入射角为60°,如图1所示的哪个光路图是正确的? 图1 2.如图2所示是光电管使用的原理图.当频率为v 0的可见光照射到阴极K上时,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 图2 (A)若将滑动触头P移到A端时,电流表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 (B)若将滑动触头P逐渐由图示位置移向B端时,电流表示数一定增大 (C)若用紫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 (D)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时,电流表中一定有电流通过 3、物体从位于凸透镜前3f处逐渐沿主轴向透镜靠近到1.5f处的过程中,像和物体的距离将(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逐渐变大. 4.由中国提供永磁体的阿尔法磁谱仪如图3所示,它曾由 航天飞机携带升空,将来安装在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中,主要使 命之一是探索宇宙中的反物质.所谓的反物质即质量与正粒子 相等,带电量与正粒子相等但相反,例如反质子即为,假 若使一束质子、反质子、α粒子和反α粒子组成的射线,通过 OO'进入匀强磁场B2而形成的4条径迹,则( ) 图3

(A)1、2是反粒子径迹 (B)3、4为反粒子径迹 (C)2为反α粒子径迹 (D)4为反α粒子径迹 5、某原子核A 先进行一次β衰变变成原子核B ,再进行一次α衰变变成原子核C ,则: (A)核C 的质子数比核A 的质子数少2 (B)核A 的质量数减核C 的质量数等于3 (C)核A 的中子数减核C 的中子数等于3 (D)核A 的中子数减核C 的中子数等于5 6、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比较氢原子所处的量子数n =1及n =2的两个状态,若用E 表示氢原子的能量,r 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则: (A) E 2>E 1,r 2>r 1 (B) E 2>E 1,r 2r 1 (D) E 2

2020年高考物理二轮专项训练卷 专题25 物理光学与几何光学(含解析)

专题25、物理光学与几何光学 1.(多选)如图所示,实线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一束蓝光从空气中的A点沿AO1方向(O1点在分界面上,图中O1点和入射光线都未画出)射向水中,折射后通过水中的B点。图中O点为A、B连线与分界面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O1点在O点的右侧 B.蓝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时,速度变小 C.若沿AO1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紫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下方的C点 D.若沿AO1方向射向水中的是一束红光,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 E.若蓝光沿AO方向射向水中,则折射光线有可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 【答案】:BCD 【解析】:据折射定律,知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则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知O1点应在O点的左侧,故A错。光从光疏介质(空气)进入光密介质(水)中时,速度变小,故B对。紫光的折射率大于蓝光,所以折射角要小于蓝光的,则可能通过B点下方的C点,故C对。若是红光,折射率小于蓝光,折射角大于蓝光的,则可能通过B点上方的D点,故D对。若蓝光沿AO方向射入,据折射定律,知折射光线不能通过B点正上方的D点,故E错。 2.(2018·湖南省衡阳八中质检)如图所示,内径为R、外径为2R的环状玻璃砖的圆心为O,折射率为n=2,一束平行于对称轴O′O的光线由A点进入玻璃砖,到达B点(未标出)刚好发生全反射.求:

①玻璃砖的临界角; ②A 点处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答案】 (2)①45° ②45° 30° 【解析】(2)①根据临界角公式有sin C =1 n , 解得临界角C =45°; ②由题意可知,光线沿AB 方向射到内球面的B 点时刚好发生全反射,在B 点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 ,在△ OAB 中,OA =2R ,OB =R ,光路图如图所示: 设A 点处光线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 由正弦定理得sin (180°-C )2R =sin r R , 得sin r =1 2 , 则r =30°,在A 点,由折射定律得n =sin i sin r , 解得i =45°. 3.(2019·湖北省荆门市第一次模拟)如图所示,MN 为竖直放置的光屏,光屏的左侧有半径为R 、折射率为3的透明半球体,O 为球心,轴线OA 垂直于光屏,O 至光屏的距离OA =332R .一细束单色光垂直射向半球体 的平面,在平面的入射点为B ,OB =1 2 R ,求: ①光线从透明半球体射出时,出射光线偏离原方向的角度;

高中物理光学、原子物理知识要点

光学 一、光的折射 1.折射定律:2.光在介质中的光速: 3.光射向界面时,并不是全部光都发生折射,一定会有一部分光发生反射。 4.真空/空气的n等于1,其它介质的n都大于1。 5.真空/空气中光速恒定,为,不受光的颜色、参考系影响。光从真空/空气中进入介质中时速度一定变小。 6.光线比较时,偏折程度大(折射前后的两条光线方向偏差大)的光折射率n大。 二、光的全反射 1.全反射条件:光由光密(n大的)介质射向光疏(n小的)介质;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C,其求法为。 2.全反射产生原因:由光密(n大的)介质,以临界角C射向空气时,根据折射定律,空气中的sin角将等于1,即折射角为90°;若再增大入射角,“sin空气角”将大于1,即产生全反射。 3.全反射反映的是折射性质,折射倾向越强越容易全反射。即n越大,临界角C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 4.全反射有关的现象与应用:水、玻璃中明亮的气泡;水中光源照亮水面某一范围;光导纤维(n大的内芯,n小的外套,光在内外层界面上全反射) 三、光的本质与色散 1.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其真空中的波长、频率、光速满足(频率也可能用表示),来源于机械波中的公式。 2.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其频率不变,光速与波长同时变大或变小。 3.将混色光分为单色光的现象成为光的色散。不同颜色的光,其本质是频率不同,或真空中的波长不同。同时,不同颜色的光,其在同一介质中的折射率也不同。 4.色散的现象有:棱镜色散、彩虹。

5.红光和紫光的不同属性汇总如下: 频率f(或ν) 真空中里的 波长λ 折射率n 同一介质中 的光速 偏折程度临界角C 红光大大大紫光大大大 原因 n越大偏折 越厉害 发生全反射光子能量发生光电效应 双缝干涉时的 条纹间距Δx 发生明显衍 射 红光大容易紫光容易大容易 原因临界角越小 越容易发生 全反射 波长越大越 有可能发生 明显衍射 四、光的干涉 1.只有频率相同的两个光源才能发生干涉。 2.光的干涉原理(同波的干涉原理): 真空中某点到两相干光源的距离差即光程差Δs。 当时,即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时,由于两光源对此点的作用总是步调相反,叠加后使此点振动减弱; 当时,即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半波长的偶数倍时,由于两光源对此点的作用总是步调一致,叠加后使此点振动加强。 3.杨氏双缝干涉:单色光源经过双缝形成相干光,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等间距条纹。双缝间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光的波长λ、条纹间距Δx的关系为。 4.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指的是两条相邻的明条纹中心的距离。其它条件相同时,光的波长越大,条纹间距越大,明、暗条纹本身也越粗。 5.若使用白光做双缝干涉实验,会得到彩色的条纹,中央明纹为白色。 6.薄膜干涉:光射向薄膜时,在膜的外、内表面各反射一次,两束反射光在外表面相遇发生干涉。若叠加后振动加强,则会使反射光增强,透射光减弱;若叠加后振动减弱,则会使反射光减弱,透射光增强。 7.薄膜干涉的现象与应用:彩色肥皂泡、彩色油膜;增透膜、增反膜、检查工件平整度。 五、光的衍射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二、学习要求 1、知道有关光的本性的认识发展过程:知道牛顿代表的微粒、惠更斯的波动说一直到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人类认识光的本性的历程,懂得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化的。 2、知道光的干涉:知道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双缝干涉的装置、干涉原理及干涉条纹的宽度特征,会用肥皂膜观察薄膜干涉现象。知道光的衍射:知道光的衍射现象及观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知道单缝衍射的条纹与双缝干涉条纹之间的特征区别。 3、知道电磁场,电磁波:知道变化的电场会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会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与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形成电磁场;知道电磁波是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即电磁场在空间的传播;知道电磁波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作用,知道电磁波有时会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从电磁波的广泛应用认识科学理论转化为技术应用是一个创新过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知道光的电磁说:知道光的电磁说及其建立过程,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 4、知道电磁波波谱及其应用:知道电磁波波谱,知道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 射线及γ射线的特征及其主要应用。 5、知道光电效应和光子说:知道光电效应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知道光子说,知道光子的能量与光学知识点其频率成正比;知道光电效应在技术中的一些应用 6、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知道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知道大量光子容易表现出粒子性,而少量光子容易表现为粒子性。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二、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一种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各种频率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C =3×108m/s ; 各种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小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即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