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课堂导入优化谈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永恒的追求。
提高课堂效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高中化学新课标具有新特点,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化学教师应更新观念,探求有效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的45分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引言目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这样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在连续教学活动中的相互作用与运动发展的结果。
优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主要是使教与学在动态中的组合具有高度的和谐性,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他们的合力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
一、化学学科的特点1.严谨而抽象化学中有学科自身的概念与语言,如最基本的元素概念以及一系列化学定律与理论,这些定律与原则是化学中特有的,具备严谨性,但是这些理论的严谨性很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难以理解,阻碍了学生直观的发现化学的魅力。
在化学的概念与一些理论当中表现出的另一个特点是抽象,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化学教学内容充分的理解。
2.实验是基础,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从化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化学与实验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每次实验技术的完善与革新都会引起化学的进步,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的唯一标准,相比较高中教育中的其他学科,化学学科更加依赖与通过动手来发现规律与验证规律。
具体到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验思维,重视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重视应用实践检验理论的真伪。
3.与其他学科关系紧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如与物理学与数学的联系十分明显,在化学中经常可以发现研究一个化学问题需要运用大量物理与数学知识,无论是在计算方面还是在量变质变的研究中,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深入认识化学规律,所以化学具有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的特点。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1 、教师的观念必须转变要转变目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在教师观念的转变,必须融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其实我们一线的教师心中也有难言之苦,也想跳出这繁重的教学模式,但是社会认可的学校每年高考升学率、一本上线率,要改变这种状况,教育评价机制必须改变,不过那是教育行政部门思考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
教师放心不下学生,老是想到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了吗?其实大可不必,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大家反思一下这些年的教学,其实学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留下了多少,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
所以,在学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有效教学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呢?这是我们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构思教学活动时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思想,以少时间、少精力和少物力,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效的教学就是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效果不是只看考试成绩,关键看每位学生的个性进步和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活动的主人,使教学变成师生自身的需要,教也乐,学也乐,师生都沉浸在快乐的学习和创造之中,体验知识美、学习美、课堂美。
3 、实施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3.1 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它强调“知识与技能”,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而“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前面二者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作者:谭龙真赵彦宏来源:《家长·下》2022年第11期初中化学仅有一年的学习时间,学生需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两本教材的学习任务,还需要理解各种化学基础知识,这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挑战,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还需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这也就说明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将根据“双减”政策相关要求以及对初中化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在“双减”政策下落实高效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双减”政策概念“双减”政策主要针对两个方面落实减负增效,分别是校外培训减负和校内教育减负增效。
校内教育减负增效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1.管理教学秩序,有效杜绝校内培训和教师校外补课;2.切实减轻作业负担,减少重复性的作业内容,提高作业的科学性和引导性,真正做到提高作业质量,减少作业数量;3.优化校内教育,通过优化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落实高效教学。
自“双减”政策推出以来,初中教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以往教师和家长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也就导致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无法推翻应试教育理念。
在此背景下我国相关部门认识到了应试教育中存在的根本问题,结合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以及素质教育要求提出了“双减”政策,其目的是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的教学氛围,从根本上杜绝仅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活动,减少不必要的课外辅导和繁重的作业任务,坚持以学生为本,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休息娱乐时间,并提高整体教育质量,积极回应社会的期盼,减轻家长负担。
真正站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高度,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双减”政策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一)课堂教学既要效率也要质量“双减”政策以及教育部门其他政策都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必须严格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优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陈旧的模式和策略逐渐被现代化学教学观念所取代。
实验教学是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当前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优化化学实验教学已越来越被广大化学教师所共识,成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实验教学优化教学质量新课标背景下,现代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已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上来,教师转换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陈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逐渐被现代化学教学观念所取代。
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
化学实验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的素质中发挥独特的功能。
”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以及面临的更新教学理念和实现现代实验教学手段等现实情况,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优化和加强实验教学的做法。
1.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导致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大部分实验是演示实验,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索性实验很少。
常用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传授实验方案、步骤和注意事项给学生,学生作为旁观者观看教师做实验,学生被动地接受、巩固和检验知识,极少有机会去做实验。
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是传授知识、学会解题,对问题的解决只要求标准方案或答案,忽视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可能很好地洞察实验现象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实验教学。
2.领会课程改革精神,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与原教学大纲相比,新大纲特别突出强调要重视情感领域的教学和对学生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大拓展了旧规定中学生只需要学习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范围。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化学面试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结构化面试题(10题)第一题题目:请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教学目标”的理解,并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这些目标。
第二题题目:在教学中你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第三题题目:若你在课堂上遇到一位学生质疑你示范的化学实验操作,并提出了一项与教科书上不同的实验方法,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第四题题目:请结合化学学科特点,谈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五题题目:请谈谈如何在化学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举例说明。
第六题题目:请您谈谈如何结合高级化学课程的特点,设计一堂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和培养创新思维的化学实验课。
第七题题目:请谈谈你对“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理解,并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
第八题题目:在组织一个有关化学实验安全教育的讨论班时,你如何处理涉及实验错误和事故的讨论?第九题题目:作为化学教师,你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第十题题目:请你谈谈如何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案设计题(3题)第一题题目设计:请根据以下素材,设计一堂符合高中化学教学大纲的化学实验课教案。
素材:1.实验目的:探究浓硫酸和碘反应的化学性质,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实验原理: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氧化,生成碘化氢和二氧化硫等物质。
3.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玻璃棒、浓硫酸、碘、淀粉溶液、蒸馏水。
4.实验步骤:a.将少量碘放入试管中;b.加入适量的浓硫酸,观察实验现象;c.加入淀粉溶液,观察实验现象;d.用蒸馏水冲洗试管,观察实验现象。
第二题题目:请你设计一节课,内容为“金属的化学性质”,适用于高中化学一年级学生。
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第三题题目要求请设计一个“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实验的教案,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课时为1课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析

由此ꎬ学生们在好奇心的驱动下ꎬ开始了本节课的学习.㊀㊀㊀㊀三㊁巧用故事导入ꎬ营造趣味氛围长久以来ꎬ高中生们的学习总是比较枯燥的.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高考的时候能够拥有一个理想的成绩ꎬ在课堂上总是不遗余力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灌输.然而这样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ꎬ早已有了厌烦的感觉.如果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增添一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有趣的小故事ꎬ那么不仅能够顺利地导入新课的内容ꎬ还能够为学生上课带来一点新鲜ꎬ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有趣.值得注意的是ꎬ在挑选故事的时候ꎬ应当尽可能地结合教材内容.比如说可以向大家讲述一些与化学实验家有关的趣事ꎬ还可以讲述一些生活当中的化学ꎬ除此之外ꎬ一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奇闻异事ꎬ也可以在课堂上呈现给大家.举个例子ꎬ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CH4的产生和性质的时候ꎬ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ꎬ一会儿人家养了一头牛ꎬ并且和这头牛的情感非常的深厚.突然有那么几天ꎬ这头牛一点东西都不吃了ꎬ可牛肚子总是鼓鼓的.主人非常的着急ꎬ你又不吃东西ꎬ是不是嘴巴里有什么毛病呢?于是主人点燃一支火把ꎬ想要照亮牛的嘴巴ꎬ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样的.结果当火把刚刚靠近牛嘴的时候ꎬ牛一张嘴ꎬ从嘴里喷射出一条长长的火焰.故事讲到这里ꎬ学生们纷纷非常好奇ꎬ大家一脸期待的想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于是就此因势利导ꎬ导入本节课的主角 CH4ꎬ并由此来带领学生研究其产生和性质.总得来说ꎬ课堂的导入环节对于后续的教学以及学生兴趣的产生ꎬ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ꎬ要在教学过程当中重视导入环节的作用ꎬ并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导入方式进行优化ꎬ打造出精彩生动的课堂开端ꎬ让有趣的导入带领大家主动学习.㊀㊀参考文献:[1]王玲.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研论丛ꎬ2018(03):45-46.[2]茹新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ꎬ2018(08):36-37.[3]杨景辉.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ꎬ2018(19):50-51.[4]王珺.高中化学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ꎬ2017(18):35-36.[5]黄惜微ꎬ黄敏文.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导入策略[J].新课程(中旬)ꎬ2013(01):60-61.[责任编辑:季春阳]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析施爱彬(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新丰中学㊀224000)摘㊀要: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ꎬ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ꎬ开创高效并有趣的课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新问题情境ꎬ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ꎬ营造探究性学习环境.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关键词:创新能力ꎻ教学策略ꎻ高中化学中图分类号:G63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0333(2019)33-0089-02收稿日期:2019-08-25作者简介:施爱彬(1981.10-)ꎬ男ꎬ江苏省大丰人ꎬ本科ꎬ高级教师ꎬ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㊀㊀化学是高中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学科ꎬ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都在不断丰富着.随着我国新课标改革的发展ꎬ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为此ꎬ教育部要求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ꎬ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ꎬ开创高效并有趣的课堂.本文针对高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以下研究.㊀㊀一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是教学结果的重要决定成分.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ꎬ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教学内容.打造一个高效且充满创新思维的课堂ꎬ对学生的进步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ꎬ教师在为课堂做准备时ꎬ应该充分98考虑学生的需求ꎬ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ꎬ在讲 探索生活材料 这节课时ꎬ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化学课堂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材料ꎬ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ꎬ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ꎬ并在此过程中ꎬ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笔者在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收集了 合金材料 ㊁ 金属腐蚀 ㊁ 玻璃陶瓷水泥制品 和 塑料橡胶纤维制品 等生活中的材料和现象图片ꎬ带领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揭示化学知识的奥妙ꎬ并且在学生观看图片的过程中ꎬ设置课堂问题ꎬ如在学生观看金属腐蚀这些图片时ꎬ让学生思考 腐蚀原理是什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学生观看一些物品时ꎬ让他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是由什么制成的?并让他们举一些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由这些材料制成的.首先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ꎬ再根据本节课的所学内容ꎬ一起深究这些现象背后的化学知识.在学习完成后可以给学生们自由讨论的时间ꎬ带领他们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高中化学教师能够通过精心设计教学内容ꎬ将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ꎬ加大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思考力度ꎬ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㊀㊀二㊁创新问题情境ꎬ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化学知识有时难以理解ꎬ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不容易接受.为了改变这一现状ꎬ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ꎬ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思维创新.灵活的大脑需要锻炼和不断开发.所以ꎬ这要靠高中教师的指导.例如ꎬ在讲 燃烧热能源 这节课时ꎬ笔者为学生设置了以下问题 燃烧热主要针对哪些化学反应? ㊁ 燃烧热如何进行计算? ㊁ 如何充分利用能源? 首先ꎬ让学生们去思考这些问题ꎬ进行小组之间的讨论ꎬ最后让学生们总结归纳好答案ꎬ进行举手作答.这样ꎬ学生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ꎬ每个学生都进行了思考.此外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ꎬ还应该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ꎬ这也是提高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一项ꎬ可以为学生设置问题ꎬ例如 一个化学反应的完成需要吸收热量ꎬ那么这个反应逆反应的进行需要放出的热量是多少呢? 这个反应可以进行吗? 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ꎬ并且进行论证ꎬ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同样ꎬ在讲 纯碱的生产 时ꎬ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纯碱的制备ꎬ在课堂上邀请学生讲解纯碱制备的主要过程ꎬ以及此工业的发展历程.通过学生讲解提高学生们的热情.当笔者在课堂上实施这个方法时ꎬ发现学生们都很热情ꎬ都希望有表现自我的机会ꎬ只是有时因为没有勇气不敢站起来回答.所以笔者决定在化学课堂上ꎬ学生们要轮流回答问题ꎬ不单单只是几个人作答.通过这种方式ꎬ学生们都会在课前积极准备ꎬ为作答做出充足的准备.㊀㊀㊀㊀三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ꎬ营造探究性学习环境㊀㊀小组式的学习方法可以加强学生们思考的力度ꎬ也可以增强班级成员之间的凝聚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ꎬ应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在课堂上ꎬ应该增加一些小组讨论的机会.有时ꎬ一个新想法的产生就是在互相交流㊁思维碰撞中产生的.一个人的思维或许不够强大ꎬ但是多个人一起进行思考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同时ꎬ化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部分就是实验ꎬ不论是考试ꎬ还是今后大学生活中化学学科的学习ꎬ实验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ꎬ在讲 化学反应热的测量 这一实验时ꎬ笔者首先将学生分为了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先进行自主预习ꎬ看看这个实验的注意事项ꎬ了解如何提高这个实验的精确度.然后带领他们进入了实验室ꎬ开始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ꎬ学生们都很团结ꎬ互帮互助ꎬ对器材也很呵护.在实验过程中ꎬ为他们纠正了很多操作上的错误.比如 如何正确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 ㊁ 怎样操作才能避免热量散失 等等.在实验结束后ꎬ要求各组组长带领本组学生一起研究实验结果ꎬ并估测误差大小.然后ꎬ让学生们陈述实验过程中ꎬ他们学到了什么知识ꎬ进入实验室学习知识对他们的化学学习有多大程度上的帮助?同样在讲解 保护生存环境 这一单元时ꎬ可以鼓励学生上网查询相关知识和相关事件ꎬ了解现在生存环境的现状ꎬ找到解决的方法.目前ꎬ社会上需要的也是创新型的人才ꎬ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ꎬ自主创造ꎬ不依赖课本ꎬ不依赖教师.总之ꎬ在高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ꎬ为今后的大学生活提供最有力的帮助.㊀㊀参考文献:[1]黄俊峰.微课与高中化学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ꎬ2017(02):56-57.[2]王亮.浅析高中化学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ꎬ2017(04):40-41.[3]夏福秀.培养学生化学自主学习能力的 五注重 教学策略初探[J].农家参谋ꎬ2017(14):36-37.[4]顾纯洁ꎬ沈理明.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J].化学教与学ꎬ2011(03):50-51.[5]张甜甜.高中化学教师处理教科书中科学素养内容的方法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ꎬ2015.[责任编辑:季春阳]09。
谈高中化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曼 _
谈 高 中 化 学 的 “ 有 效 " 教 学 策 略
侯 宁 宁
( 河 北 冀 州 中学 , 河北 冀州 摘 要: 搞好课 堂教学 , 实现 高效 课 堂 , 必须关注学生 学 习积 极性 的调 动和 学 生 学 习 兴趣 的培 养 。教 师 在 教 学 中要 充 分 利 用 化 学 实验 , 将 化 学教 学 生 活 化 , 探 究新的教 学策略 , 在 教 学 中逐 步提 高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关键 词 :高 中化 学 教 学 有 效教 学 教 学策 略 不 断 追 求 课 堂 教 学 效 益 的最 大 化 , 是 众 多 高 中化 学 教 师 授 课 的 理 想 和 目标 。高 中化 学 课 程 的学 习是 一 个 主 动 学 习 知 0 5 3 2 0 0 )
( 1 ) 转 变教 学 观 念 , 树 立新 型 学 生观 。 实 施探 究性 教学 , 首 先 我们 要 改 变 教 学 观 念 。以往 的 化 学 利 于知 识
作用 不 容 忽 视 。 我 们 在 教 学 中应 通 过 不 断 改进 实 验 方 法 , 使 实 验 现 象 鲜 明生 动 .把 一 些 形 象 性 较 差 但 方 法 简 单 的 实验 改 为 演示 实 验 ; 有 些 化学 概念 学 生 不 易 理 解 和 掌 握 , 也可 以设 计 成 个 实验 , 让学生观察 、 分析 , 便 于 学 生 理 解 和 掌 握 知 识 。 例 如. 学 习氢 氧 化 钠 和 碳 酸 钠 的性 质 时 , 可 以做 下 面 的 实 验 : 向
一
盛有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的试 管 中先 滴 入 酚 酞 试 液 .变成 红 色 后 再 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 红 色 褪去 后 再 滴 加 盐 酸 。 有 气 泡 产生 。 通 过实验 . 不 仅 提 高 了学 生 课 堂 学 习 化学 的 兴 趣 . 对 实 验 原 理也 更容 易 掌 握 和 接 收 。 当然 , 教学 中还 可 以通 过 巧 设 疑 问 激 发 学 生 的学习兴趣 . 经过探讨分析 , 明白道理 , 从 而 提 高 学 生 的认 知能力 。 设 置 一 些 问 题 可 以激 发 学 生 了解 化 学 、 学 习 化 学 的兴 趣, 激 发 学 生探 究 的 动力 , 实 现有 效 教 学 。
化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

化学课堂教学创新策略刍议摘要:如何在化学课堂中有效地实施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联系实际,应用信息反馈原理调整教学,设计好化学教学方案,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加大创新改革力度。
关键词:中学化学;课堂艺术;教学策略在化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探索精神,这是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关键。
一、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反馈调整思路由于化学知识新奇与生活贴近,课堂教学既可以上的妙趣横生,激情昂扬,也可能由于教师把握不好课堂节奏,无法合理调控学生的情绪,导致课堂气氛的呆板沉闷。
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对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控制,而不漏任何痕迹,到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最佳氛围,学生热情高涨,教师教得顺利,学生学得轻松。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控制课堂,教师必须要关注课堂上学生情绪和状态的反映,准确把握学生的信息反馈结果,及时改变和调整课堂教学思路,有效控制学生的情绪使其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有了信息反馈的意识,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及时捕捉各种来自于学生的反映,采取多种对策,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二、在课程导入时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化学是初三刚刚开设的一门学科,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充满好奇心。
设疑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导向,在化学课程导入时必须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
每日一题是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板块,内容主要是与化学有关的话题,通过每日一题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
解决每日一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前后4~6位学生为一个小组,课前由小组成员收集和加工信息,课时由小组的代表上讲台交流发言,发言时间一般不超过3分钟。
在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他们不仅仅会从书本去获取知识,还会通过课外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媒体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尤其是课外书籍。
学生的兴趣面比较广泛,但也有差别。
人气最旺的是趣味化学故事,而选择环境保护的学生相对来说人数不多,说明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中学化学课堂导入优化谈
摘 要: 化学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是化学
教师设计精彩教案的第一亮点。那么如何巧妙设计课堂导入
紧抓学生的注意力呢?作者结合平时的实践和积累,谈谈化
学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艺术和策略,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 中学化学 课堂优化 导入方法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指出:好
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聚拢起来;好的导语是
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予学生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
极性。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新颖巧妙,可以在
较短时间内集中学生的思维与注意力,使学生专注于对新知
的学习。可以说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决定学生兴趣与教学效
率的高低。因此,优化导入环节,成为教学成功的前提与重
要基础。教学中,我们要摆脱以往开门见山的单一导入方式,
根据学生特点与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导入方式,激发
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
主体性、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迈出教学成功的第一步。现
笔者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化学课堂教学导入。
一、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
种积极的认知倾向,是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动力。学生对学
习是否有兴趣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与学习热情的
高低。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大脑皮质就会处于兴奋状态,自
然会以高昂的情绪、昂扬的斗志参与到教学中。相反如果学
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点,会对学习
产生消极怠慢情绪,学习积极性大为降低。一个精彩巧妙的
导入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力转为
有意注意力,使学生调动积极的情感与思维投入到学习中,
为教学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2.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师生间无
时不在进行微妙的情感交流,学生的情感自始至终都伴随教
学的各个阶段。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情感
沟通与心灵互动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才能不断
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整节课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
力与愉悦的心情,会将学生的思维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情
感互动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一上课就形成的,而是需要教
师的营造。好的导入可以在上课前十分钟学生最散漫、思维
最不集中的时间激发学生兴趣,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灵活多
样的形式使学生对教师、对学习产生积极情感,从而为教学
的成功奠定情感基调。
二、中学化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1.生活导入法。一切知识源于生活,生活是各学科的
源头,只有将教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具
有活力,才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知识,更好地用于实践。我
们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导入化学新知的学习,这样
既可以提高教学的熟悉度,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又可以让学
生从熟悉的生活中获取直观感知,将经验与生活结合起来,
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深刻
感受到化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可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让学生学以致用。如用吃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可以治愈胃酸
引入中和反应的学习。用这些学生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导入
新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利用所学解释生活现
象,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这对于帮助学生形
成持久稳定的学习动力具有重要作用。
2.设置悬念法。课前准备一到两个具有启发性的问
题,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但不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达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更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
认真思考,开拓思维,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导入方法。但是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几点:第一,把握好问题的难易
程度。问题不可太难,也不能太简单,太难学生答不出,太
简单缺乏启示性。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普遍学情,设置难以
得当的问题。第二,问题最好环环相扣,呈递进状。一般是
两个问题:一个回顾前面的学习知识,另一个预示将要学习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的内容。第三,问题周密。设置的问题最好有个范围,不可
漫无目的地进行。
3.魔术导入法。春节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让观众震惊,
给人带来疑问。同样化学课堂上运用魔术,能大大激发学生
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酸碱盐性质”时,老师表演《白纸
变鲜花》魔术,在滤纸上用稀盐酸画上花,用稀氢氧化钠画
上叶和枝,然后向滤纸上喷洒石蕊试液,滤纸“长出”红花、
蓝叶。学生在兴奋、惊奇和不解中产生疑问,为什么石蕊试
液遇到盐酸变红色,遇到氢氧化钠溶液变蓝色?由此魔术引
导学生探求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
极性。化学中这样的魔术还有很多,如清水变牛奶(澄清石
灰水中加入二氧化碳)、魔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
在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
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燃了)。烧不
坏的手帕(手帕上浸湿酒精点燃)等。通过魔术激发学生的
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通过解习题引入新课。许多课型可以由解习题引入
新课,尤其是复习课,习题课,练习课或讲评作业,等等。
例如:在复习“铝”一节时,可做下列习题:有两瓶无色透
明的溶液,不用任何其他试剂,你将怎样鉴别哪一瓶是氯化
铝溶液?哪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这道题主要用氢氧化铝
的两性回答,但学生叙述能力差,说不清楚。必要时教师还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可以借助实验解决这一问题:在甲瓶取出约2毫升溶液置于
洁净的试管中,然后用胶头滴管吸取乙瓶中的溶液几滴滴入
试管中。看到先有白色沉淀,振荡之,沉淀消失。再用同法
把甲液滴入乙液中,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振荡之,沉淀不消
失。再做一次同样的实验,不用滴管滴加溶液,改用倾注法
加入溶液。二者均无沉淀现象消失,可让学生回答原因。通
过以上实验操作,使学生看到,掌握所加溶液用量有很大关
系,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结论。这种教课方法,一方面纠正了
学生叙述不清的毛病,另一方面教给了学生深入系统的复习
方法。
总之,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还可以用绘图、列表格、
介绍科学家小传等引入新课。随地点、时间、学生学习情况
不同,教师灵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入新课,均会达到较
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旭泾.谈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新课导入.甘肃教
育学院学报,1991.2.
[2]王文倩.浅谈初中化学课堂的导入.中国校外教
育,2012.4.
[3]赵立国.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入环节的优化.学
周刊,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