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合集下载

最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精品

最新-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精品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探究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124例进行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

探究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

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焦虑及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操作及抢救治疗的场所,是医院组成中较为重要的部门[1]。

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手术室的硬件水平、医师的技术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不同的护理质量对手术的好坏与预后情况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

手术患者一般存在较为严重的负面心理情绪,如对手术的恐惧、紧张、抑郁、焦躁等,需要通过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消除。

现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124例患者,其中62例结合护理干预,详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124例患者,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2例。

对照组男33例,女29例,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402±59岁。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0例,中学28例,大学及以上14例。

研究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06±61岁。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1例,中学27例,大学及以上1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做好术前准备血液、补液的准备,清点手术器械,协助医师穿手术衣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术前行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上的疏导,通过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信息及手术的原理及步骤等,交流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始终保持热情且沉稳的态度,并注意言辞的确切,对患者存在的疑惑进行相对应的解答。

②术中进入手术室时,首先应对患者进行环境的介绍,帮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在传递器械过程中,应做到及时、准确,并保持病室的安静,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温度、失血情况等,做好应对准备,防止意外的发生,降低手术的风险。

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一、综合护理干预的概念综合护理干预是指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措施和方法,以及综合性的评估、规划、实施和评价,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干预,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综合护理干预更加注重对孕妇和产妇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不同阶段的全面护理,以及对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综合性评估和干预。

二、综合护理干预的原则1. 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

2. 系统性原则:护理干预要系统、全面,不仅关注手术本身,还要关注患者的整体情况。

3. 可行性原则:护理干预要符合实际可行,能够真正对患者起到积极的影响。

4. 灵活性原则:护理干预要灵活、及时地根据患者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1. 健康教育:通过为患者以及其家属提供健康教育,使其了解手术的相关知识,以及手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2. 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其手术前的焦虑和手术后的恢复压力。

3. 疼痛管理: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的术后疼痛进行有效管理。

4.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保障其手术后的营养需求。

5. 并发症预防:对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提高其手术后的安全性。

四、综合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 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中,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如术后感染、出血等,并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康复效果。

2. 缩短康复时间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效益。

3. 提升患者满意度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满足患者个性化的护理需求,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有利于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4. 降低医疗风险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40例剖宫产产妇手术室护理中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方法研究

40例剖宫产产妇手术室护理中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方法研究

40例剖宫产产妇手术室护理中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方法研究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常见的产科手术,针对一些产妇因各种原因无法顺利分娩而需要通过手术来诞下宝宝。

对于剖宫产产妇来说,手术室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风险,加快康复速度,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在剖宫产产妇手术室护理中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方法,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一、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剖宫产产妇手术室护理中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手术室护理质量,促进产妇术后的康复。

在手术室内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史询问、皮肤情况观察等,有助于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规范手术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感染风险。

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有效的消毒和清洁,确保手术室内的卫生安全。

术后对产妇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监测产妇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保证产妇的安全和健康。

综合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能够明显减少产妇手术室期间和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产妇的康复和健康。

良好的手术室护理也能够减轻产妇的术后疼痛,降低感染风险,为产妇提供更舒适和安全的手术体验。

1. 术前准备在产妇进入手术室前,应对产妇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产妇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过敏史等。

对于高危产妇,应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输血预备、麻醉评估、急救设备准备等。

对手术室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确保手术室内的无菌状态。

2. 规范手术操作流程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在手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手术风险。

在手术时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出现的异常情况。

对产妇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保证产妇在手术中的舒适度。

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术后的生命体征指标,如呼吸、心率、血压等,以及产妇的术后疼痛情况。

对于产妇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有所准备,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

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首先介绍了后颅窝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需求,然后详细阐述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内容和方法。

研究发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该干预在术后并发症预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评价了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效果,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得到了肯定,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后颅窝肿瘤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恢复、生活质量、效果评价、未来研究、结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后颅窝肿瘤是一种生长在颅后窝的肿瘤,通常包括脑干肿瘤、小脑肿瘤和第四脑室肿瘤等。

由于后颅窝肿瘤位置深处,手术切除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给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影响。

传统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疼痛管理等,虽然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但对于后颅窝肿瘤患者而言,单一的护理手段并不能完全满足其复杂的护理需求。

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多层面干预内容和方法,通过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够对后颅窝肿瘤患者进行更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并评价其对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方法和策略。

1.2 研究目的后颅窝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而综合护理干预在这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综合护理干预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在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作用,为后颅窝肿瘤患者的术后护理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创伤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也愈发增加。

在日常生活中,四肢骨折是常见的外伤之一,其治疗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剧烈的疼痛。

针对四肢骨折术后疼痛,综合护理干预已经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就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一、四肢骨折术后疼痛的原因四肢骨折术后疼痛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创口疼痛:术后创口疼痛是四肢骨折患者最为常见的疼痛之一,因为手术创口需要时间愈合,术后感染或渗血导致的疼痛也是一大困扰。

2.肌肉和软组织损伤:四肢骨折术后,肌肉和软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常常会导致术后疼痛。

3.神经受压:由于骨折部位的肿胀和炎症,神经常常会受到压迫,引起剧烈疼痛。

4.术后情绪压力:术后患者常常会因情绪压力过大而出现疼痛加剧的情况。

二、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在术后疼痛护理中,护士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干预,以达到预防和减轻疼痛的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身心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等多种手段。

1. 身心护理:包括对患者术后创口的定期更换敷料和做好伤口的护理工作,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及时处理伤口感染,防止创口感染引起的疼痛。

合理的营养和饮食也是身心护理中的一部分,合理的营养有助于伤口的愈合,调整患者的饮食结构也可以减缓术后的疼痛。

2. 药物治疗:对于四肢骨折术后的疼痛,药物治疗是最为常见的干预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护士会合理地给予止痛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护士还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的药物治疗,确保药物治疗的效果最大化。

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四肢骨折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一大亮点。

通过热敷、冷敷、按摩等方法,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加快伤口愈合的速度。

物理治疗还可以促进患者肌肉的恢复,减少软组织的损伤,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

4. 心理护理:在四肢骨折术后,患者的情绪常常处于低落状态,情绪的波动会直接影响疼痛的感受。

综合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之对 整个 手 术有 一个 整体 的感性 认 识 , 患 者所 提 出 的关 于 对
疗 的患 者 1 8例 , 8 5 男 6例 , 7 女 2例 , 龄 为 2 8 年 1 7岁 。 均 平 ( 56 + .6 岁 , 中 , 外科 手术 6 3. _ 1) 其 94 普 4例 , 骨科 手 术 3 4例 , 妇 科 手术 2 5例 , 泌尿 科 手 术 1 8例 , 科 手 术 1 胸 3例 , 整形 外 科 手术 4例 。所 有患 者均 无 听力 障碍 、 言语 障碍 、 神病 史 或家 精 族 精 神 病 史 , 征 得 所 有 患 者 同 意 的 前 提 下 , 据 患 者 人 在 根 院先 后 次 序进 行 数 字编 号 , 用 随 机数 字 表 法 进行 分组 . 采 对 照组 和 观 察 组 各 7 9例 , 中 , 照 组 男 4 其 对 5例 , 3 女 4例 , 平 均 年 龄 (42 + .1 岁 , 察组 男 4 3 .9 39 ) 观 _ 2例 , 3 女 7例 , 均 年 龄 平
CHI NA EDl M CAL HERAL D 中国 瞑茹 量 榴 1 1

护理 研 究 ・
21 0 2年 3月第 9卷第 7期
1 .. 术 室 内 护理 当患 者 与家 属 分开 进 入 手术 室 后 。 . 22手 2 护
理 人 员在 进行 相关 术 前准 备 的同 时 . 向患 者 进行 手 术室 的 可
术 后生 活质 量 , 得推 广 。 值
『 键 词 】 合 护 理 ; 术 室 ; 果 关 综 手 效
【 图分类 号】 4 36 中 R 7.
【 标 识码】 文献 C
[ 编号 】 6 3 7 1 (0 2 0 ( )O 3 一 3 文章 1 7 — 2 0 2 1 )3 a 一 1 1 O

综合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观察1. 引言1.1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重要性直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即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整个过程,是直肠癌治疗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患者的患病情况、手术风险、术后恢复等方面都需得到重点关注和护理。

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手术是直肠癌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手术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在围手术期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围手术期是患者身体状况最为脆弱的时期,患者需要得到全面的护理和照顾,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恢复。

围手术期是患者和医护人员密切沟通和合作的最佳时机,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疾病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综合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围手术期的重要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1.2 综合护理干预的作用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通过多方面干预措施综合使用,以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预后的一种护理方式。

它包括术前教育指导、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感染控制等多方面内容,旨在全面保障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身心健康。

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手术前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和耐受力,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在手术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控制术中患者的生理指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而在术后,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手术期间的痛苦,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对于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

2. 正文2.1 综合护理干预在术前的应用效果观察在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术前的综合护理干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1. 引言1.1 背景后颅窝肿瘤是指生长在颅后窝区域的一种良性或恶性肿瘤。

由于该区域临近脑干、小脑、桥脑和第四脑室等重要结构,手术治疗后颅窝肿瘤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为了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综合护理干预成为一种重要的措施。

综合护理干预是指通过团队合作,综合运用医学、护理、心理等多学科知识和技能,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

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手术后的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有效管理术后疼痛、恢复体力、预防感染、促进康复等。

通过对后颅窝肿瘤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价值的护理模式。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是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康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的最佳实践和影响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并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综合护理干预对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作用,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促进患者的康复与健康。

通过对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后颅窝肿瘤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术后需要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康复。

而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在后颅窝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后颅窝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恢复体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康复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4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各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入室前与麻醉前的心率、血压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

结果:麻醉前观察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76.2±4.1)次/min、(111.5±6.0)mm Hg、(81.2±3.4)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1±5.0)次/min、(139.7±6.9)mm Hg、(92.2±6.0)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拆线时间更早,HAMD评分更优,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ursing work in operation room.Method:From April 2014 to June 2015,100 cases with various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 operation room,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arried out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Changes of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before entering operation room and before anesthesi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the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heart rate,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esthes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76.2±4.1)times per minute,(111.5±6.0)mm Hg,(81.2±3.4)mm Hg,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94.1±5.0)times per minute,(139.7±6.9)mm Hg,(92.2±6.0)mm Hg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postoperative ambulation time,time of taking out wound stitches,HAMD score,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reduce the stress response and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in operation room,and it is worth using.

[Key words] Operation room nursing;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HAMD

手术室是临床通过手术方式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手术室内安静、清洁及无菌环境为医师抢救患者提供了有效保障。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能否开展高效、细致的护理对于手术效果以及患者预后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1]。本文就此观察研究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各科手术患者纳入本次研究;纳入标准:(1)无精神病史以及家族精神病史;(2)无听力障碍以及言语障碍;(3)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不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者;(2)不理解本次研究目的且缺乏依从性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1~54岁,平均(36.4±5.1)岁,其中胸外科手术患者3例,泌尿外科患者8例,普外科手术患者20例,骨科手术患者5例,妇科手术患者14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23~60岁,平均(35.5±6.4)岁;其中胸外科手术患者5例,泌尿外科患者1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18例,骨科手术患者4例,妇科手术患者13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手术室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术前访视。术前1 d由巡回护士负责开展术前访视,掌握患者身体状况、既往病史、手术方式以及手术部位,并针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术前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告知手术流程、手术仪器设备、麻醉方案、手术环境以及术中护理等内容,讲解术前应准备事项以及术中应注意事项,帮助患者从整体上认识手术流程,并就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出耐心、详细的解答,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3]。(2)手术室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室后应做好手术前各项准备,并将手术室布局以及各类用物简单介绍给患者,注意心理和语言层面的沟通交流,利用转移话题、聊家常等不同方式来转移患者注意力,以免其进入手术室这一陌生环境而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手术开始后应注意尊重患者隐私,尽量避免非必要性暴露。术中若患者因牵拉、手术刺激以及组织切割而出现不适感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予以抚慰,告知这是正常手术操作,无需忧虑和恐惧[4-5]。(3)术后回访。手术完成后3 d应开展术后回访,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身体恢复情况,并指导患者掌握术后恢复要点及应注意事项,解释术后躯体产生的不适感,帮助患者认识术后恢复的过程,从而缓解不良情绪,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术后康复进程。此外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术后复健指导,降低手术并发症,并鼓励患者开展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和下床活动,以增强患者体质,促进术后康复。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入室前和麻醉前记录两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变化,并对比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HAMD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情绪改善并作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入室前与麻醉前的心率、血压变化对比 入室前两组患者的心率和血压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拆线时间更早,HAMD评分更优,住院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管理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病情恢复及近远期预后也有重要意义[6-7]。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入室前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麻醉前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76.2±4.1)次/min、(111.5±6.0)mm Hg、

(81.2±3.4)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1±5.0)次/min、(139.7±6.9)mm Hg、(92.2±6.0)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提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下患者术前情绪与心理状态得到改善,降低因紧张、担忧、恐惧等不良情绪所引发的心理应激反应,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也增强了患者的手术耐受度。

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不仅有利于改善患者情绪表现,为手术顺利进行与治疗效果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还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于患者病情预后有较大帮助[8]。从表2数据分析来看,术后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伤口拆线时间更早,HAMD评分更优,住院时间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别逢桂等[9-10]报道相符,提示在综合护理模式下患者能够早期下床活动锻炼,情绪有明显改善,伤口愈合以及康复进程明显加快,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洪小美,陈丽锋.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19-20.

[2]周金秋.手术室全期护理对老年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满意度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12):3308-3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