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习题汇
初三化学九下反应方程式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

初三化学九下反应方程式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型练习题一、知识点总结1. 反应方程式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反应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反应箭头组成。
2. 反应方程式的平衡原则- 反应方程式中的原子数目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3.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 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用化学式或化学名来表示。
4. 反应方程式的平衡调整- 对不平衡的反应方程式,通过调整系数使得反应前后的原子数目平衡。
5.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表示-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通过电子的转移来表示反应过程。
二、常考题型练题1. 平衡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2Fe + 3O2 → 2Fe2O3(合成反应)2. 平衡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碘化钠与氯化银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碘:2NaI + AgCl → 2NaCl + I2(置换反应)3. 以下哪个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A. HCl + NaOH → NaCl + H2O- B.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C. Zn + HCl → ZnCl2 + H2- D. Fe2O3 + 3CO → 2Fe + 3CO2答案:B4. 平衡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硫化铁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铁:4FeS2 +11O2 → 8SO2 + 2Fe3O4(合成反应)5. 平衡下列反应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碳酸钙热分解生成氧气和碳酸钙:CaCO3 → CaO + CO2(分解反应)总结:初三化学九下反应方程式的知识点包括反应方程式的定义、组成部分、平衡原则、表示方法以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复过程中,常见的考题类型包括平衡反应方程式和识别反应类型。
通过不断练和巩固,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反应方程式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酸碱盐专题练习题(答案解析版)

初三化学酸碱盐专题练习1.某农用物资商店里的化肥有Ca 3(PO 3)2、K 2SO4、CO (NH 2)2,其中缺少的肥料品种是()A .氮肥B .磷肥C .钾肥D .复合肥(正确答案)答案解析:【解答】解:Ca 2(PO 4)2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K 2SO 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O (NH 2)2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用途完全对应的是()A .纯碱Na 2CO 3碱制玻璃B .生石灰CaO 氧化物作补钙剂C .小苏打NaHCO 3盐治疗胃酸过多(正确答案)D .大理石CaCO 3盐作建筑材料答案解析:【解答】解:A .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 2CO 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错误。
B .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但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用作补钙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 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D .大理石不是碳酸钙的俗称,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
3.下列关于酸碱中和的说法,合理的是()A .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 .被红火蚁咬了(毒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肥皂水(pH=10)(正确答案)C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恰好反应完全,溶液的pH 不改变D .氢氧化钠中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OH+H 2SO 4═Na 2SO 4+H 2O答案解析:【解答】解:A 、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就不是中和反应,故A 不合理;B 、毒液呈酸性,肥皂水呈碱性,肥皂水能中和毒液中的酸,故B 合理;C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滴加的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呈中性的氯化钠和水,溶液的PH 会变小,故C 不合理;D 、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应为:2NaOH+H 2SO 4═Na 2SO 4+2H 2O ,故D 不合理;故选:B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二十七章相似》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十七章《相似》单元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则△ADE是△ABC放大后的图形B.两位似图形的面积之比等于位似比C.位似多边形中对应对角线之比等于位似比D.位似图形的周长之比等于位似比的平方2.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缩小后得到△A′B′C′,已知OB=3OB′,则△A′B′C′与△ABC 的面积比为()A. 1∶3B. 1∶4C. 1∶8D. 1∶93.△ABC的三边之比为3∶4∶5,与其相似的△DEF的最短边是9 cm,则其最长边的长是() A. 5 cmB. 10 cmC. 15 cmD. 30 cm4.若矩形ABCD∽矩形EFGH,相似比为2∶3,已知AB=3 cm,BC=5 cm,则矩形EFGH的周长是()A. 16 cmB. 12 cmC. 24 cmD. 36 cm5.如图,∠ACB=∠ADC=90°,BC=a,AC=b,AB=c,要使△ABC∽△CAD,只要CD等于()A.B.C.D.6.如图,已知在正方形网格中的两个格点三角形是位似形,它们的位似中心是()A.点AB.点BC.点CD.点D7.“今有井径五尺,不知其深,立五尺木于井上,从木末望水岸,入径四寸,问井深几何?”这是我国古代数学《九章算术》中的“井深几何”问题,它的题意可以由图获得,则井深为()A. 1.25尺B. 57.5尺C. 6.25尺D. 56.5尺8.已知A、B两地的实际距离AB=5 km,画在图上的距离A′B′=2 cm,则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A. 2∶5B. 1∶2 500C. 250 000∶1D. 1∶250 000二、填空题9.如图,练习本中的横格线都平行,且相邻两条横格线间的距离都相等,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都在横格线上.若线段AB=2 cm,则线段BC=________ cm.10.已知:如图,A′B′∥AB,A′C′∥AC,AA′的延长线交于BC于点D,△ABC与△A′B′C′是__________图形,其中____________点是位似中心.11.已知△ABC∽△A′B′C′,且S△ABC∶S△A′B′C′=16∶9,若AB=4,则A′B′=__________.12.已知△ABC∽△DEF,=,且AD为BC边上的中线,DG为EF边上的中线,则AD∶DG =__________.13.如图,以O为位似中心,将边长为256的正方形OABC依次作位似变换,经第一次变化后得正方形OA1B1C1,其边长OA1缩小为OA的,经第二次变化后得正方形OA2B2C2,其边长OA2缩小为OA1的,经第三次变化后得正方形OA3B3C3,其边长OA3缩小为OA2的,…,依次规律,经第n次变化后,所得正方形OAnBnCn的边长为正方形OABC边长的倒数,则n=________.14.如图,在△ABC中,D、E分别为AB、AC上的点,若DE∥BC,=,则=__________.15.若a∶b∶c=1∶3∶2,且a+b+c=24,则a+b-c=________.16.如图,用放大镜将图形放大,应属于哪一种变换:______________(请选填: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相似变换).三、解答题17.有一个测量弹跳力的体育器材,如图所示,竖杆AC、BD的长度分别为200厘米、300厘米,CD=300厘米.现有一人站在斜杆AB下方的点E处,直立、单手上举时中指指尖(点F)到地面的高度为EF,屈膝尽力跳起时,中指指尖刚好触到斜杆AB上的点G处,此时,就将EG与EF的差值y(厘米)作为此人此次的弹跳成绩.(1)设CE=x(厘米),EF=a(厘米),求出由x和a表示y的计算公式;(2)现有一男生,站在某一位置尽力跳起时,刚好触到斜杆.已知该同学弹跳时站的位置为x=150厘米,且a=205厘米.若规定y≥50,弹跳成绩为优;40≤y<50时,弹跳成绩为良;30≤y<40时,弹跳成绩为及格,那么该生弹跳成绩处于什么水平?18.已知MN∥EF∥BC,点A、D为直线MN上的两动点,AD=a,BC=b,AE∶ED=m∶n;(1)当点A、D重合,即a=0时(如图1),试求EF.(用含m,n,b的代数式表示)(2)请直接应用(1)的结论解决下面问题:当A、D不重合,即a≠0,①如图2这种情况时,试求EF.(用含a,b,m,n的代数式表示)图1图2图3②如图3这种情况时,试猜想EF与a、b之间有何种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19.下框中是小明对一道题目的解答以及老师的批改.题目:某村计划建造如图所示的矩形蔬菜温室,要求长与宽的比为2∶1,在温室内,沿前侧内墙保留3 m的空地,其他三侧内墙各保留1 m的通道,当温室的长与宽各为多少时,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面积是288 m2?解:设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宽为x_m,则长为2x m,根据题意,得x·2x=288.解这个方程,得x1=-12(不合题意,舍去),x2=12,所以温室的长为2×12+3+1=28(m),宽为12+1+1=14(m)答:当温室的长为28 m,宽为14 m时,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面积是288 m2.我的结果也正确!小明发现他解答的结果是正确的,但是老师却在他的解答中画了一条横线,并打了一个?.结果为何正确呢?(1)请指出小明解答中存在的问题,并补充缺少的过程:变化一下会怎样?(2)如图,矩形A′B′C′D′在矩形ABCD的内部,AB∥A′B′,AD∥A′D′,且AD∶AB=2∶1,设AB与A′B′、BC与B′C′、CD与C′D′、DA与D′A′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c、d,要使矩形A′B′C′D′∽矩形ABCD,a、b、c、d应满足什么条件?请说明理由.20.如图⊙O的内接△ABC中,外角∠ACF的角平分线与⊙O相交于D点,DP⊥AC,垂足为P,DH⊥BF,垂足为H.问:(1)∠PDC与∠HDC是否相等,为什么?(2)图中有哪几组相等的线段?(3)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CPD∽△CBA,为什么?21.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与△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1)求证:△ABC∽A′B′C′;(2)A′B′C′与△ABC是位似图形吗?如果是,在图形上画出位似中心并求出位似比.第二十七章《相似》单元练习题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分别在△ABC的边AB,AC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D,E,使DE∥BC,则△ADE是△ABC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A错误.∵位似图形是特殊的相似形,满足相似形的性质,∴B,D错误,正确的是C.故选C.2.【答案】D【解析】由位似变换的性质可知,A′B′∥AB,A′C′∥AC,∴==,∴==,∴△A′B′C′与△ABC的相似比为1∶3,∴△A′B′C′与△ABC的面积的比1∶9,故选D.3.【答案】C【解析】∵△ABC和△DEF相似,∴△DEF的三边之比为3∶4∶5,∴△DEF的最短边和最长边的比为3∶5,设最长边为x,则3∶5=9∶x,解得x=15,∴△DEF的最长边为15 cm,故选C.4.【答案】C【解析】∵AB=3 cm,BC=5 cm,∴矩形ABCD的周长=2×(3+5)=16 cm,∵矩形ABCD∽矩形EFGH,相似比为2∶3,∴矩形ABCD与矩形EFGH的周长比2∶3,∴矩形EFGH的周长为24 cm,故选C.5.【答案】A【解析】假设△ABC∽△CAD,∴=,即CD==,∴要使△ABC∽△CAD,只要CD等于,故选A.6.【答案】A【解析】如图,位似中心为点A.故选A.7.【答案】B【解析】依题意有△ABF∽△ADE,∴AB∶AD=BF∶DE,即5∶AD=0.4∶5,解得AD=62.5,BD=AD-AB=62.5-5=57.5尺.故选B.8.【答案】D【解析】∵5千米=500 000厘米,∴比例尺=2∶500 000=1∶250 000;故选D.9.【答案】6【解析】如图,过点A作AE⊥CE于点E,交BD于点D,∵练习本中的横格线都平行,且相邻两条横格线间的距离都相等,∴=,即=,∴BC=6 cm.10.【答案】位似O【解析】∵A′B′∥AB,A′C′∥AC,∴∠A′B′C′=∠B,∠A′C′B′=∠C,∴△A′B′C′∽△ABC,∵AA′的延长线交于BC于点D,∴△ABC与△A′B′C′是位似图形,其中O点是位似中心.11.【答案】3【解析】∵△ABC∽△A′B′C′,且S△ABC∶S△A′B″C′=16∶9,∴AB∶A′B′=4∶3,∵AB=4,∴A′B′=3.12.【答案】【解析】∵△ABC∽△DEF,∴BC∶EF=AD∶DG,∵=,∴BC∶EF=3∶2,∴AD∶DG=3∶2.13.【答案】16【解析】由图形的变化规律可得×256=,解得n=16.14.【答案】【解析】∵DE∥BC,∴△ADE∽△ABC,∴==.故答案为.15.【答案】8【解析】∵a∶b∶c=1∶3∶2,∴设a=k,则b=3k,c=2k,又∵a+b+c=24,∴k+3k+2k=24,∴k=4,∴a+b-c=k+3k-2k=2k=2×4=8.16.【答案】相似变换【解析】由一个图形到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形状不变,大小产生变化,属于相似变化.17.【答案】解(1)过A作AM⊥BD于点M,交GE于N.∵AC⊥CD,GE⊥CD,∴四边形ACEN为矩形,∴NE=AC,又∵AC=200,EF=a,FG=y,∴GN=GE-NE=a+y-200,∵DM=AC=200,∴BM=BD-DM=300-200=100,又∵GN∥BD,∴△ANG∽△AMB,∴=,即=,∴y=x-a+200;(2)当x=150 cm,a=205 cm时,y=×150-205+200=45( cm),y=45>40.故该生弹跳成绩处于良好水平.【解析】(1)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ANG∽△AMB,进而得出=,即可得出答案;(2)当x=150 cm,a=205 cm时,直接代入(1)中所求得出即可.18.【答案】解(1)∵EF∥BC,∴△AEF∽△ABC,∴=,∵=,∴=,又BC=b,∴=,∴EF=;(2)①如图2,连接BD,与EF交于点H,由(1)知,HF=,EH=,∵EF=EH+HF,∴EF=;②猜想:EF=,证明:连接DE,并延长DE交BC于G,由已知,得BG=,EF=,∵GC=BC-BG,∴EF=(BC-BG)==.【解析】(1)由EF∥BC,即可证得△AEF∽△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证得=,根据比例变形,即可求得EF的值;(2)①连接BD,与EF交于点H,由(1)知,HF=,EH=,又由EF=EH+HF,即可求得EF的值;②连接DE,并延长DE交BC于G,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求得BG的长,又由EF=与GC=BC-BG,即可求得EF的值.19.【答案】解(1)小明没有说明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长与宽之比为2∶1的理由.在“设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宽为x m,则长为2x m.”前补充以下过程:设温室的宽为x m,则长为2x m.则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宽为(x-1-1)m,长为(2x-3-1)m.∵==2,∴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长与宽之比为2∶1;(2)要使矩形A′B′C′D′∽矩形ABCD,就要=,即=,即=,即2AB-2(b+d)=2AB-(a+c),∴a+c=2(b+d),即=2.【解析】(1)根据题意可得小明没有说明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长与宽之比为2∶1的理由,所以应设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宽为x m,则长为2x m,然后由题意得==2,矩形蔬菜种植区域的长与宽之比为2∶1,再利用小明的解法求解即可;(2)由使矩形A′B′C′D′∽矩形ABCD,利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可得=,即=,然后利用比例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20.【答案】解(1)相等.理由如下:∵CD为∠ACF的角平分线(已知),∴∠DCP=∠DCH,DP⊥AC,DH⊥BF.∴∠DPC=∠DHC=90°.∴∠PDC=∠HDC.(2)PC=HC,DP=DH,AP=BH,AD=BD.(3)∠ABC=90°且∠ACB=60°时,△CPD∽△CBA.∵∠CPD=90°,∴∠ABC=90°.∵CD为∠ACF的角平分线,∠PCD=∠DCF=∠ACB,∴∠ACB=60°.∴∠ABC=90°且∠ACB=60°时,△CPD∽△CBA.【解析】(1)根据角平分线与垂线的性质证明角相等;(2)发现全等三角形,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明出线段相等;(3)根据其中一个是直角三角形得到AC必须是直径.再根据另一对角对应相等,结合利用平角发现必须都是60°才可.21.【答案】(1)证明∵AB=,BC=,AC=2,A′B′=2,B′C′=2,A′C′=4,∴==,∴△ABC∽A′B′C′;(2)解如图所示:两三角形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故A′B′C′与△ABC是位似图形,O即为位似中心,位似比为2.【解析】(1)分别求出三角形各边长,进而得出答案;(2)利用位似图形的性质得出答案.。
初中化学 北京版九年级下册第9章溶液 第三节 溶解度习题

第三节溶解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1.如图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gM和bgN(两种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并充分搅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得到M的不饱和溶液B.t1℃时得到N的不饱和溶液C.温度升高到t2℃时,M、N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得到M、N的不饱和溶液D.温度升高到t2℃时,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饱和溶液2.实验室有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氯化钾溶液,李晓取出一部分溶液,向其中加入60g 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则李晓稀释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A.3g B.9g C.15g D.18g3.将一不饱和溶液进行恒温蒸发水20克,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3克;若向原溶液投入该晶体7克后,发现溶液中有2克晶体不能溶解,求该温度下该溶质的溶解度为()A.15克B.30克C.45克D.40克4.某温度下,将A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分成等质量的两份。
向第一份加入9gA 物质,充分搅拌,还有1g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g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无A析出)。
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A.40g B.20g C.8g D.无法计算5.已知某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若把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50℃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范围是()温度(℃)010203040溶解度(g)11.515.119.424.437.6 A.30℃-40℃ B.20℃-30℃ C.10℃-20℃ D.0℃-10℃6.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B.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C.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克数D.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克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7.A、B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2℃时,A的溶解度______B的溶解度(填”>”或”<”或﹦”)(2)t1℃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______(3)若B中含有少量A,应用______法提纯B;(4)若将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A.溶解度B.溶剂质量C.溶质质量D.溶质质量分数.8.t℃5%的硝酸钾溶液200克,若蒸发掉150克水,恢复到t℃恰好变成饱和溶液,则t℃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克,该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九下提练第6招垂径定理的四种应用技巧习题新版湘教版

又∵MN⊥CD,∴CN=DN=12CD=4.∴MH=4. 易知 OA=10,∴MO=MC=5. 在 Rt△ MNC 中,MN= CM2-CN2= 52-42=3. ∴CH=3. 又∵OH=OM-MH=5-4=1.∴点 C 的坐标为(1,3).
2 如图,AB,CD是半径为5的⊙O的两条弦,AB=8, CD=6,MN是直径,AB⊥MN于点E,CD⊥MN于点F, P为直线EF上的任意一点,求PA+PC的最小值.
分类训练
1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0,0),点B 的坐标是(8,0),点C,D在以OA为直径的半圆M上, 且四边形OCDB是平行四边形,求点C的坐标.
【解】如图,连接CM,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MN⊥CD于点N,CH⊥OA于点 H,易得CN=MH,CH=MN. ∵四边形OCDB是平行四边形,点B的坐标是(8,0), ∴CD=OB=8.
【点拨】 本题运用了转化思想,将分散的线段转化为同一
直线上的线段,然后运用勾股定理求出线段的长度.
3 [2023·金华]如图,点A在第一象限内,⊙A与x轴相切于 点B,与y轴相交于点C,D.连接AB,过点A作AH⊥CD 于点H.
(1)求证:四边形ABOH为矩形;
【证明】∵⊙A与x轴相切于点B,∴AB⊥x轴. ∵AH⊥CD,HO⊥OB, ∴∠AHO=∠HOB=∠OBA=90°, ∴四边形AHOB是矩形.
【解】如图,易知点C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为点D,连接 AD,交MN于点P,易知此时PA+PC的值最小且PA+PC= AD.过点D作DH⊥AB于点H,连接OA,OC.
易知 AE=4,CF=DF=3, 由勾股定理得 OE=3,OF=4,∴EF=3+4=7. 易知 EH=DF,DH=EF=7. ∴AH=AE+EH=AE+DF=4+3=7. ∴AD= AH2+DH2= 72+72=7 2. ∴PA+PC 的最小值为 7 2.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投影习题

《29.1投影》习题一、单选题1.如图,晚上小亮在路灯下散步,他从A处向着路灯灯柱方向径直走到B处,这一过程中他在该路灯灯光下的影子().A.逐渐变短B.逐渐变长C.先变短后变长D.先变长后变短2.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三视图是中心投影B.小华观察牡丹花,牡丹花就是视点C.球的三视图均是半径相等的圆D.阳光从矩形窗子里照射到地面上,得到的光区仍是矩形3.如图是小明一天上学.放学时看到的一根电线杆的影子的俯视图,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A.(1)(2)(3)(4)B.(4)(3)(1)(2)C.(4)(3)(2)(1)D.(2)(3)(4)(1)4.下列图形中,表示两棵小树在同一时刻阳光下的影子的图形可能是().5.如图,AB,CD是两根木杆,它们在同一平面内的同一直线MN上,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射线BN正上方有一盏路灯,则AB,CD的影子都在射线BN上;B.若线段BD正上方有一盏路灯,则AB的影子在射线BM上,CD的影子在射线DN上;C.若在射线DN正上方有一盏路灯,则AB,CD的影子都在射线BN上;D.若太阳处在线段BD的正上方,则AB,CD的影子位置与选项B中相同.6.小刚走路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走越长,这是因为().A.从路灯下走开,离路灯越来越远B.走到路灯下,离路灯越来越近C.人与路灯的距离与影子长短无关D.路灯的灯光越来越亮二、填空题7.已知小聪的身高为1.8米,在太阳光下的地面影长为2.4米,若此时测得一旗杆在同一地面的影长为20米,则旗杆高应为.8.矩形在光线下的投影,可能是_________或_________也可能是_________.9.太阳光线形成的投影是_________,灯光形成的投影是_________.10.如图,地面A处有一支燃烧的蜡烛(长度不计),一个人在A与墙BC之间运动,则他在墙上投影长度随着他离墙的距离变小而(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人无论在太阳光照射下,还是在路灯光照射下都会形成影子,那么影子的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是___ ___ ,影子的长短随人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是___12.如图,AB和DE是直立在地面上的两根立柱,AB=5米,某一时刻AB•在阳光下的投影BC=3米,在测量AB的投影时,同时测量出DE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米,则DE的长为_______.13.如图,甲、乙两盏路灯相距20米.一天晚上,当小明从路灯甲走到距路灯乙底部4米处时,发现自己的身影顶部[正好接触到路灯乙的底部.已知小明的身高为1.6米,那么路灯甲的高为米.14.小丽站在30米高的楼上远眺前方的广场,在离楼房15米处,有一个高为5米的障碍物,那么离楼房__________米的范围内小丽看不见三、解答题15.小明同学在教室透过窗户看外面的小树,他能看见小树的全部吗?请在(1)中画图说明.如果他想看清楚小树的全部,应该往(填前或后)走.在(2)中画出视点A(小明眼睛)的位置.(1)(2)16.如图所示,快下降到地面的某伞兵在灯光下的影子为AB.试确定灯源P的位置,并画出竖立在地面上木桩的影子EF.(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17.如图,阳光下,小亮的身高如图中线段AB所示,他在地面上的影子如图中线段BC所示,线段DE表示旗杆的高,线段FG表示一堵高墙.(1)请你在图中画出旗杆在同一时刻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2)如果小亮的身高AB=1.6m,他的影子BC=2.4m,旗杆的高DE=15m,旗杆与高墙的距离EG=16m,请求出旗杆的影子落在墙上的长度.18.如图,路灯(P点)距地面8米,身高1.6米的小明从距路灯的底部(O点)20米的A 点,沿OA所在的直线行走14米到B点时,身影的长度是变长了还是变短了?变长或变短了多少米?19.已知,如图,AB和DE是直立在地面上的两根立柱,AB=5m,某一时刻AB在阳光下的投影BC=3 m.(1)请你在图中画出此时DE在阳光下的投影;(2)在测量AB的投影时,同时测量出DE在阳光下的投影长为6m,请你计算DE的长.20.如下图,一墙墩(用线段AB表示)的影子是BC,小明(用线段DE表示)的影子是EF,在M处有一颗大树,它的影子是MN.(1)试判断是路灯还是太阳光产生的影子,如果是路灯产生的影子确定路灯的位置(用点P 表示).如果是太阳光请画出光线.(2)在图中画出表示大树高的线段21.如图为住宅区内的两幢楼,它们的高AB=CD=30m,两楼之间的距离AC=24m,现需了解甲楼对乙楼的采光的影响情况,当太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时,求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有多高?(精确到0.1m ,≈1.41,≈1.73)?22.如图,是两根柱子在同一灯光下的影子.(1)请在图中画出光源的位置(用点P表示光源);(2)在图中画出人物DE在此光源下的影子(用线段EF表示).答案与解析1.知识点:中心投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小亮离光源是由远到近的过程,根据中心投影的特点,即可得到身影的变化特点.小亮在路灯下由远及近向路灯靠近时,其影子应该逐渐变短,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了中心投影的特点点评:本题属于基础应用题,只需学生熟练掌握中心投影的特点,即可完成.2.知识点: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中心投影、平行投影的性质,三视图的知识依次分析个选项即可.A.三视图是平行投影,故本选项错误;B.牡丹花不能看作视点,故本选项错误;C.球的三视图均是半径相等的圆,本选项正确;D.阳光从矩形窗子里照射到地面上,得到的光区可能是平行四边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三视图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3.知识点:平行投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投影的规律:早晨到傍晚物体的指向是:西﹣西北﹣北﹣东北﹣东,影长由长变短,再变长可得顺序为(4)(3)(1)(2).故选B.考点:平行投影.4.知识点:平行投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投影特点: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影子同向,且不同物体的物高和影长成比例,依次分析各选项即得结果.A、影子平行,且较高的树的影子长度大于较低的树的影子,故本选项正确;B、影子的方向不相同,故本选项错误;C、影子的方向不相同,故本选项错误;D、相同树高与影子是成正比的,较高的树的影子长度小于较低的树的影子,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考点:本题考查了平行投影特点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投影的特点:在同一时刻,不同物体的影子同向,且不同物体的物高和影长成比例.5.知识点:中心投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两个影长在相反方向,连接两个物体与影长的对应顶点,可得交于一点,那么应为点光源的光线形成的影子.如图所示:它们是点光源的光线形成的影子,锐线段BD正上方有一盏路灯,则AB的影子在射线BM上,CD的影子在射线DN上,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中心投影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点光源的光线交于一点.6.知识点:中心投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中心投影的形成光源为灯光,根据中心投影的性质即可判断.小刚走路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走越长,这是因为从路灯下走开,离路灯越来越远,故选A.考点: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投影的性质点评:中心投影的特点是:①等高的物体垂直地面放置时,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近的物体它的影子短,离点光源远的物体它的影子长.②等长的物体平行于地面放置时,在灯光下,离点光源越近,影子越长;离点光源越远,影子越短,但不会比物体本身的长度还短.7.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投影答案:15m.解析:试题分析:设旗杆高为xm,根据同时同地物高与影长成正比列出比例式:,解得x=15m.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8.知识点:平行投影答案:平行四边形矩形线段9.知识点: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答案:平行投影中心投影10.知识点:中心投影答案:变小;解析:试题分析:易知投影为光线路程从蜡烛A点到人物头所连接的直线延伸到墙上,设为AD.当人离墙的距离变小时候(即往右边移动),易知其AD与AB的夹角会变小,AD长度变小,根据勾股定理易知,斜边变小,其中一条直角边固定不变,则另一条直角边肯定会长度变小.考点:勾股定理点评:本题难度中等,需要学生作图简单推理.应注意数形结合的培养并在考试中应用11.知识点: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答案:太阳光下形成的影子;灯光下形成的影子.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投影和中兴投影的性质分别分析得出答案即可.试题解析:根据太阳光照射角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得出影子的长短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人从路灯下走过的过程中,人与灯间位置变化,光线与地面的夹角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影子的长度发生变化.考点: 1.平行投影;2.中心投影.12.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投影答案:10m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已知连接AC,过点D作DF∥AC,即可得出EF就是DE的投影;利用三角形△ABC∽△DEF.得出比例式求出DE即可.作法:连接AC,过点D作DF∥AC,交直线BE于F,则EF就是DE的投影.∵太阳光线是平行的,∴AC∥DF.∴∠ACB=∠DFE.又∵∠ABC=∠DEF=90°,∴△ABC∽△DEF.∴,∵AB=5m,BC=3m,EF=6m,∴,∴DE=10(m).考点: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投影的画法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投影的性质,根据已知得出△ABC∽△DEF.13.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中心投影答案:解析: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易得△ABO∽△CDO,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可得路灯甲的高.解答:解:∵AB⊥OB,CD⊥OB,∴△ABO∽△CDO,∴=,=,解得AB=8,故答案为8.点评: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为: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14.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中心投影答案:15~1815.知识点:中心投影答案:小明同学在教室透过窗户看外面的小树,他不能看见小树的全部;如果他想看清楚小树的全部,应该往前走;点A(小明眼睛)的位置,图形见解析.解析:试题解析:小明同学在教室透过窗户看外面的小树,他不能看见小树的全部;如果他想看清楚小树的全部,应该往前走;点A(小明眼睛)的位置,如图:.考点:光的直线传播.16.知识点:中心投影答案:作图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先连接伞兵的头和脚与对应的影子的直线,两直线的交点即为点P,过点P 作过木桩顶端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即为F.试题解析:作图如下:考点:1.作图题;2.中心投影.17.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平行投影答案:(1)画图见解析;(2)米.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AC,过D点作AC的平行线即可;(2)过M作MN⊥DE于N,利用相似三角形列出比例式求出旗杆的高度即可.试题解析:(1)如图:线段MG和GE就表示旗杆在阳光下形成的影子.(2)过M作MN⊥DE于N,设旗杆的影子落在墙上的长度为x,由题意得:△DMN∽△ACB,∴又∵AB=1.6,BC=2.4,DN=DE-NE=15-xMN=EG=16∴解得:x=.答:旗杆的影子落在墙上的长度为米.考点: 1.相似三角形的应用;2.平行投影.18.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中心投影答案:变短3.5米.解析:试题分析:如图,由于AC∥BD∥OP,故有△MAC∽△MOP,△NBD∽△NOP即可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试题解析:∵∠MAC=∠MOP=90°,∠AMC=∠OMP,∴△MAC∽△MOP.∴,即,解得,MA=5米;同理,由△NBD∽△NOP,可求得NB=1.5米,∴小明的身影变短了5﹣1.5=3.5米.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应用.19.知识点:平行投影答案:解:(1)连接AC,过点D作,交直线BC于点F,线段EF即为DE的投影.(2)DE=10(m)说明:画图时,不要求学生做文字说明,只要画出两条平行线AC和DF,再连接EF即可.20.知识点:中心投影答案:图形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光线相交于一点得出确定路灯的位置;(2)利用AB,DE,确定大树的高.试题解析:(1)根据光线(图中虚线)相交于一点,即可得出路灯确定路灯的位置P;(2)如图所示:MQ表示大树高的线段.考点:平行投影.21.知识点:解直角三角形、平行投影答案:16.2m22.知识点:中心投影答案:如图,点P是影子的光源,EF就是人在光源P下的影子.解析: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分析:(1)连接A′与柱子A的顶点,B′与柱子B的顶点,相交于点P,则点P就是光源所在的位置;(2)连接PD并延长与底面相交于点F,即可得到影子EF.解答:(1)如图所示,点P是影子的光源;(2)如图所示,EF就是人在光源P下的影子.点评:本题考查了应用于设计作图,找出光源是解题的关键,是基础题,比较简单。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9.2溶解度 练习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9.2溶解度练习题一、单选题1.30o C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下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2中的a表示甲的溶解度B. 要使甲物质完全溶解可以采取升温的办法C. 30o C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乙D. 将乙溶液降温到10o C,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大C. 升高温度可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 t℃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3.固体物质W在水、乙醇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质W能溶解在水和乙醇中B. t1℃时,物质W在水中的溶解度为mgC. t2℃时,物质W在水中与在乙醇中的溶解度相同D. 将t1℃时物质W的饱和水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4.常温时打开汽水瓶,可以看到许多气泡从瓶口冒出,这是因为()A. 温度降低,溶解的二氧化碳外逸B. 温度升高,溶解的二氧化碳外逸C. 压强增大,溶解的二氧化碳外逸D. 压强减少,溶解的二氧化碳外逸5.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可获得的信息是()A.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t℃,相同质量的a、b溶解时放出热量相同C. 升高温度,可使a或b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将相同质量的a、b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6.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 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 乙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温度升降而变化D.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7.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B.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C. 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D.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8.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简 爱》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阅读《简爱》练习题1.(2023兰州)班级开展了“赏析简·爱形象之美”专题阅读。
你所在的小组准备以“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冲突”为话题,梳理作品中的关联情节。
请根据提示,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2分)话题: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的冲突人物引股的冲突里德舅妈简·爱童年时期成长中的冲突布罗克赫斯特(1)简·爱青年时期婚恋生活中的冲突(2)(备选人物:A.海伦 B.伯莎 C.坦普尔)结论:一个极度自尊又极度自卑的简·爱。
2.名著阅读,回答问题。
(5分)为什么我总是受苦,总是遭人白眼,总是让人告状,永远受到责备呢?为什么我永远不能讨人喜欢?为什么我尽力博取欢心,却依然无济于事呢?伊丽莎自私任性,却受到尊敬;乔治亚娜好使性子,心肠又毒,而且强词夺理目空一切,偏偏得到所有人的纵容。
她的美貌,她红润的面颊,金色的卷发,使得她人见人爱,一俊便可遮百丑。
至于约翰,没有人同他顶撞,更不用说教训他了,虽然他什么坏事都干……(1)选段是主人公被关进“”后的一段描写。
(2分)(2)罗切斯特先生的庄园桑菲尔德英文“Thornfield”,原意是“长有荆棘的地方”。
评论家一般认为,简•爱在盖茨海德府度过了不幸的童年,在洛伍德学校经历了艰苦的岁月,而在桑菲尔德期间却是幸福美满的。
请你结合小说原著和简•爱的经历发表看法。
(3分)3.小说中人物际遇往往会因为某个重要的节点而改变,比如遇到某一个人。
如《骆驼祥子》中,大兵突然出现,夺走了祥子的新车,让他长久的努力化为泡影;曹先生突然离开,祥子不得不回到人和车厂,继续以前的生活。
请结合《简•爱》的内容,列举两处因遇到某个人,人物际遇发生改变的节点。
(3分)4.阅读《简爱》中的语段,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分析所简爱的性格特点。
(2分)“你这男孩儿真是又恶毒又残酷!你像个杀人犯像个奴隶主!像罗马皇帝!”“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思想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5.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下册综合测试试卷(第一至三单元)History1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社会性质变化的是①法国大革命②俄国1861年改革③中国辛亥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民主政治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对以下史实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加强了王权巩固B、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扬起近代化的船帆C、俄国解放农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俄国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4、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是发生于1917年的A、巴黎公社B、德国十一月革命C、法国大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5、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
与此有关的是A、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D、戈尔巴乔夫改革6、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既存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探索是①走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②实行新经济政策③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政策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④7、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俄国访问,列宁特地接见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当时苏俄实行的政策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经济政策D、戈尔巴乔夫经济政策8、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是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实施产业复兴法9、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罗斯福新政10、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A、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1、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重点发展A、轻工业B、商业C、重工业D、交通运输业12、巴黎和会会议上讨论的中心问题是A、成立联合国B、武装干涉苏俄C、限制海军军备D、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13、一战后,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中国五四运动的会议是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慕尼黑会议D、德黑兰会议1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新秩序的主要条约是A、《五国条约》B、《凡尔赛和约》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15、《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16、历史探究方法灵活多样,实地考察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假如你要研究巴黎和会的相关历史,你考察的地点A、白宫B、东宫C、故宫D、凡尔赛宫17、五四运动促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对德和约”指的是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北大西洋公约》D、《华沙条约》18、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主导、遏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下列和约鲜明体现这些特征的是A、《凡尔赛和约》B、《四国条约》C、《五国条约》D、《九国公约》19、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警示昭告后人的历史文件包括:①《权利法案》②《南京条约》③《九国公约》④《慕尼黑协定》⑤《双十协定》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20、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的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A、美国和日本B、英国和德国C、德国和法国D、美国和德国2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瓜分,形成了以维护战胜国利益为主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虽然暂时维持了战后和平,但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下列哪个国家最痛恨这一体系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22、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短暂的经济繁荣,其主要原因是A、“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消除D、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23、71年前的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12 月,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标志是A、莫斯科保卫战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D、诺曼底登陆24、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懂得改变。
”下列事件中堪称“懂得改变” 的成功范例的是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抗衡B、罗斯福“新政”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D、越过联合国轰炸南联盟25、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是中国致力奋斗的目标,追求和谐必然在很多情况下力求相互妥协。
妥协是一种艺术,恰当的妥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维护了人类和平。
下列史实与该结论不符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B、《慕尼黑协定》的签署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万隆会议的成功举行二、材料分析题(第26题7分,第27题8分,第28题10分,共25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也不要花费。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1分)材料二: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2分)材料三: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3)面对材料三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4)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哪些启示?(2分)27、材料一:“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1831年的一天,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
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后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材料三:1929年10月下旬,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一个月内股票价格下跌40%。
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标志着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到来。
(1)材料一出自哪一文献?(1分)使美国“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的领导人是谁?(1分)(2)材料二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1分)他通过哪部文献使黑人奴隶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1分)(3)为了应对材料三中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1分)(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美国的崛起中我们能借鉴哪些经验?(2分)28、1929年10月24日,对于莱特和他的国家来说,那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四”。
那天莱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购买的股票正在急剧贬值。
接下来的几天更是雪上加霜,股票变成了废纸,自己又被老板解雇了……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一段历史,现在,我们就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1)请判断,这位莱特先生是哪国人?(1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929年,在莱特的国家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1分)(2)就在这个国家被突如其来的灾难稿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领导人民走出了困境。
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1分)(3)在国家走出困境的过程中,如果莱特想重新就业,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待业是什么?(1分)为什么呢?(2分)(4)请你说说那位杰出人物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1分)从他的成功经验中,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3分)[1974]九下综合测试麻城市龟山中心学校2011年春季学期九年级历史测试卷㈠第I卷(选择题共18分)一、选择题(下面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面相对应的答题栏中,每小题2分,共计18分)1.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休化D.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凡尔赛体系确立的帝国主义统治新秩序的地区在()①欧洲②远东及太平洋地区③西亚④非洲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3.下列宪法中,属于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是()①1787年美国宪法②1936年苏联新宪法③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4.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
罗斯福是“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1.64米;而邓小平却只有1.524米。
就是这些身材上“矮小”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
下面哪些叙述符合他们的“巨人形象”()①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④罗斯福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⑤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5.二十世纪3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这表现为()A.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B.德意日法西斯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世界和平C.美苏争霸,两大阵营严重对抗D.中东石油争夺战愈演愈烈6.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是在()A.英法对德宣战B.苏德战争爆发C.太平洋战争爆发D.北非战役爆发7.下列关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③发展新兴工业④推行非军事化政策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本土未遭战争破坏B.美国经济军事实力膨胀C.德、意、日被打垮D.英、法受到严重削弱9.二战后,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有()A.都受到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B.都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都得到了美国大量的经济援助D.都没有支付战争赔款第Ⅱ卷(综合题共25分)二、综合题(共22分)10.(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