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数学书习题答案
湘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 第2章 垂径定理

②当弦AB和CD在圆心异侧时,如图②, 作OE⊥AB,垂足为E,延长EO,交CD于F. 连接AO,CO. ∵AB∥CD,OE⊥AB,∴OF⊥CD. ∵AB=8 cm,CD=6 cm,∴AE=4 cm,CF=3 cm, ∵OA=OC=5 cm, ∴ ∴EF=OF+OE=7 cm. 答:AB和CD之间的距离为1 cm或7 cm.
A.2 B.3 C.4 D.5
【点拨】如图,连接AB,过点P作PE⊥BO于点E,并延长EP交⊙P于点D,连接
OD,此时点D到弦OB的距离最大.∵A(8,0),B(0,6),∴AO=8,BO=6.
∵∠BOA=90°,∴AB为⊙P的直径,且AB=
∴⊙P的半径为5.
∵PE⊥BO,∴BE=EO=3,∴PE=
湘教版九年级下
第2章 圆
*2.3 垂径定理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新知笔记 1 这条弦;两条弧 2
1B 2B 3A
4B
5 2 13
答案显示
6D 7C 85 9 见习题 10 B
11 C 12 见习题 13 见习题 14 见习题
答案显示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________,并这且条平弦分弦所对的
如图,设OC交MN于点H,连接OM.
∵OC⊥MN,MN=5 m,∴MH= MN=2.5 m.
在Rt△OMH中,OH=
1 =6 m,
∵OD=OC-CD=6.5-4=2.5(m).
2
∴ME=DH=OH-OD=6-2.5=3.5(m)<3.6 m,
∴货船不能顺利通过这座拱桥. OM2-MH2
∴ED=PE+PD=9,∴tan ∠BOD= =3.
九年级数学下第1章二次函数1.2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5课时二次函数y=a2+k的图象与性质习题湘教

解得 x=-65或 2, ∴B(2,0).
∵D(-1,1), ∴BD2=(2+1)2+(1-0)2=10, CD2=(0+1)2+(4-1)2=10, BC2=22+42=20, ∴BD2+CD2=BC2,且BD=CD, ∴△BD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求tan ∠ABC. 解:令 x=0,则 y=13(0-4)2-3=73,则 OC=73. ∵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为(4,-3),
∴点 B 与点 A 关于直线 x=4 对称.
∴B 点坐标为(7,0).∴OB=7. 7
∴tan ∠ABC=OOCB=37=13.
12.把二次函数 y=a(x-h)2+k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 2 个单位 长度,再向上平移 4 个单位长度,得到二次函数 y=12(x +1)2-1 的图象.
探究培优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2022年4月30日星期六2022/4/302022/4/302022/4/30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2022年4月2022/4/302022/4/302022/4/304/30/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302022/4/30April 30,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1)当m=5时,求n的值;
解:当 m=5 时,y=-12(x-5)2+4, 当 x=1 时,n=-12×42+4=-4.
(2)当n=2时,若点A在第一象限内,结合图象,求当y≥2 时,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解:当 n=2 时,将 C(1,2)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 y=-12(x-m)2+4,得 2=-12(1-m)2+4, 解得 m=3 或 m=-1(舍去), ∴此时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3,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当 y=2 时,x=1 或 x=5, ∴x 的取值范围为 1≤x≤5.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综合经典习题(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是()A.B.C.D.2.一张矩形纸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在地面上的投影不可能是()A.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D.等边三角形3.如图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个立体图形,其俯视图是()A.B.C.D.4.由m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一个立体图形,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正面和上面看它得到的平面图形,则m能取到的最大值是()A.6 B.5 C.4 D.35.如图所示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A.B.C.D.6.如图,把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每个面等分成9个小正方形,然后沿每个面正中心的一个正方形向里挖空(相当于挖去7个小正方体),所得到的几何体的表面积是()A.78 B.72 C.54 D.487.如图是小明一天看到的一根电线杆的影子的俯视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1)(2)(3)(4) B.(4)(3)(2)(1) C.(4)(3)(1)(2) D.(2)(3)(4)(1)8.下列四个几何体中,主视图是三角形的是()A.B.C.D.9.如图所示,所给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A.圆锥B.四棱锥C.三棱锥D.三棱柱10.如图,将一个小球摆放在圆柱上底面的正中间,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A.B.C.D.11.如图是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三种形状图,则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体的个数是( )A.7 B.8 C.9 D.1012.一个几何体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如图是它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那么组成该几何体所需小正方体的个数最少为()A.4 B.5C.6 D.713.如图,是一块带有圆形空洞和正方形空洞(圆面直径与正方形边长相等)的小木板,则下列物体中既可以堵住圆形空洞,又可以堵住方形空洞的可能是().A.B.C.D.14.如图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和左视图,则小立方体的个数不可能是()A.6个B.7个C.8个D.9个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参考答案二、填空题15.10个棱长为a cm的正方体摆放成如图的形状,这个图形的表面积是____________.16.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所示数据求得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是________(结果保留 ).17.已知一个圆锥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圆锥体的侧面积是__________.18.八中食堂厨房的桌子上整齐地摆放着若干相同规格的碟子,碟子的个数与碟子的高度的关系如表:碟子的个数碟子的高度(单位:cm)1222+1.532+342+4.5……现在分别从三个方向上看若干碟子,得到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厨房师傅想把它们整齐地叠成一摞,求叠成一摞后的高度为_____cm.19.在一快递仓库里堆放着若干个相同的正方体快递件,管理员从正面看和从左面看这堆快递如图所示,则这正方体快递件最多有_____件.20.如图,小明站在距离灯杆6m的点B处.若小明的身高AB=1.5m,灯杆CD=6m,则在灯C的照射下,小明的影长BE=______m.21.小明想测量一棵树的高度,他发现树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和一斜坡上;如图,此时测得地面上的影长为8米,坡面上的影长为4米.已知斜坡的坡角为30°,同一时刻,一根长为1米,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米,则树的高度为___.22.如图,身高1.6米的小丽在阳光下的影长为2米,在同一时刻,一棵大树的影长为8米,则这棵树的高度为_____米.23.如图,由五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中,若每个小正方体的棱长都是1,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面积之和是_____.24.一天,小青想利用影子测量校园内一根旗杆的高度,在同一时刻内,小青的影长为2米,旗杆的影长为20米,若小青的身高为1.60米,则旗杆的高度为__________米.25.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从上面看的视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26.张师傅按1:1的比例画出某直三棱柱零件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已知EFG中,==,4512,18EF cm EG cm∠=︒,则AB的长为_____cm.EFG参考答案三、解答题27.如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所堆成的几何俯视图,小下方形里的数学字表示该位置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主视图和左视图:28.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29.如图,王乐同学在晩上由路灯A走向路灯B.当他行到P处时发现,他往路灯B下的影长为2m,且恰好位于路灯A的正下方,接着他又走了6.5m到Q处,此时他在路灯A下的影孑恰好位于路灯B的正下方(已知王乐身高1.8m,路灯B高9m).(1)王乐站在P处时,在路灯B下的影子是哪条线段?(2)计算王乐站在Q处时,在路灯A下的影长;(3)计算路灯A的高度.30.如图,是由8块棱长都为1的小正方体组合成的简单几何体.(1)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并用阴影表示出来;(2)该几何体的表面积(含下底面)为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D3.C4.B5.C6.B7.C8.B9.D10.C11.C12.B13.B14.D二、填空题15.【分析】先画出这个图形的三视图从而可得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详解】由题意画出这个图形的三视图如下:则这个图形的表面积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几何体的16.24πcm²【分析】根据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是圆柱体再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详解】解:先由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是圆柱体底面半径是4÷2=2cm高是6cm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17.【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母线再根据圆锥侧面积公式S=r计算即可【详解】圆锥半径:r=8÷2=4S=r=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圆锥侧面积的求法理解并掌握圆锥侧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18.23【分析】根据三视图得出碟子的总数由(1)知每个碟子的高度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可以看出碟子数为x时碟子的高度为2+15(x﹣1);由三视图可知共有15个碟子∴叠成一摞的高度=15×15+05=2319.39【分析】由主视图可得组合几何体有4列由左视图可得组合几何体有4行可得最底层几何体最多正方体的个数为:4×4=16;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二层最多正方体的个数为:4×4=16;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20.2【分析】首先判定△ABE∽△CD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然后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AB⊥EDCD⊥ED∴AB∥DC∴△ABE∽△CDE∴∵AB=15mCD=6mBD=6m∴解得:EB21.6+【解析】【分析】延长AC交BF延长线于D点则BD即为AB的影长然后根据物长和影长的比值计算即可【详解】延长AC交BF延长线于D点则∠CFE=30°作CE⊥BD于E在Rt△CFE中∠CFE=30°22.64【分析】根据平行投影同一时刻物长与影长的比值固定即可解题【详解】解:由题可知:解得:树高=64米【点睛】本题考查了投影的实际应用属于简单题熟悉投影概念列比例式是解题关键23.7【解析】该几何体的主视图的面积为1×1×4=4左视图的面积是1×1×3=3所以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面积之和是3+4=7故答案为724.16【分析】易得△AOB∽△ECD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可得旗杆OA的长度【详解】解:∵OA⊥DACE⊥DA∴∠CED=∠OAB=90°∵CD∥OE∴∠CDA=∠OBA∴△AOB∽△ECD∴解25.【分析】先判断出几何体为正三棱柱求出三棱柱的底面积最后求表面积即可【详解】解:由三视图得几何体为正三棱柱上下底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侧面积为长为3宽为2的矩形如图等边三角形ABC中作AD⊥BC于D则26.【分析】作EH⊥FG于点H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H即可得出AB的长度【详解】解:如图所示作EH⊥FG于点H∵∠EHF=90°∠EFG=45°∴∠EFG=∠FEH=45°∴EH=HF=∵∴EH=根据三视图三、解答题27.28.29.30.【参考解析】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视图的定义,主视图是底层有两个正方形,左侧有三层,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题图可知,主视图为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视图的定义.2.D解析:D【分析】根据平行投影的性质求解可得.【详解】一张矩形纸片在太阳光线的照射下,形成影子不可能是等边三角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形成的投影是平行投影,如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就是平行投影.3.C解析:C【分析】根据立体图形三视图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可.【详解】根据立体图形三视图的性质,该立体图形的俯视图为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立体图形的三视图,掌握立体图形三视图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B【分析】根据主视图和俯视图分析每行每列小正方体最多的情况,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题中所给出的主视图知物体共两列,且左侧一列高两层,右侧一列最高一层;由俯视图可知左侧两行,右侧一行,于是,可确定右侧只有一个小正方体,而左侧可能是一行单层一行两层,可能两行都是两层.最多的情况如图所示,所以图中的小正方体最多5块.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根据三视图判断小正方体个数,需要一定空间想象力,熟练掌握主视图与俯视图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从上面看到3列正方形,找到相应列上的正方形的个数即可.【详解】从上面看得到从左往右3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2,1,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得到3列正方形具体数目.6.B解析:B【解析】【分析】如图所示,一、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每个面等分成9个小正方形,那么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所以每个小正方面的面积是1;二、正方体的一个面有9个小正方形,挖空后,这个面的表面积增加了4个小正方形,减少了1个小正方形,即:每个面有12个小正方形,6个面就是6×12=72个,那么几何体的表面积为72×1=72.【详解】如图所示,周边的六个挖空的正方体每个面增加4个正方形,减少了1个小正方形,则每个面的正方形个数为12个,则表面积为12×6×1=72.故选:B.【点睛】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想象出物体表面积的变化情况. 7.C解析:C【分析】根据平行投影的规律:早晨到傍晚物体的指向是:西-西北-北-东北-东,影长由长变短,再变长可得.【详解】根据平行投影的规律知:顺序为(4)(3)(1)(2).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行投影的特点和规律.在不同时刻,同一物体的影子的方向和大小可能不同,不同时刻物体在太阳光下的影子的大小在变,方向也在改变,就北半球而言,从早晨到傍晚物体的指向是:西-西北-北-东北-东,影长由长变短,再变长.8.B解析:B【解析】主视图是三角形的一定是一个锥体,只有B是锥体.故选B.9.D解析:D【解析】分析:由左视图和俯视图可得此几何体为柱体,根据主视图是三角形可判断出此几何体为正三棱柱.详解:∵左视图和俯视图都是长方形,∴此几何体为柱体,∵主视图是一个三角形,∴此几何体为三棱柱.故选D.点睛:考查了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用到的知识点为:由左视图和俯视图可得几何体是柱体,锥体还是球体,由主视图可确定几何体的具体形状.10.C解析:C【解析】分析:俯视图就是要从问题的正上方往下看,相当于把物体投影到平面.详解:圆柱体和球体投影到平面以后都是圆形,故排除A,因为圆形的轮廓线都是可以看到的,所以选C.点睛:三视图中,可以看到的轮廓线,要化成实线,看不到的轮廓线,要化成虚线. 11.C解析:C【分析】根据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进行判断.【详解】解:综合三视图,这个几何体的底层有3+2+1=6个小正方体,第二层有1+1=2个小正方体,第三层有1个,因此组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形有6+2+1=9个.故选C.【点睛】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如果掌握口诀“俯视图打地基,主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就容易得到答案了.12.B解析:B【分析】从俯视图中可以看出最底层小正方体的个数及形状,从左视图可以看出每一层小正方体的层数和个数,从而算出总的个数.【详解】由题中所给出的主视图知物体共三列,且左侧一列高两层,中间一列高1层,右侧一列最高两层;由左视图可知左侧两,右侧一层,所以图中的小正方体最少3+2=5块.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相关知识:主视图主要确定物体的长和高,左视图确定物体的宽和高,俯视图确定物体的长和宽.13.B解析:B【分析】根据题意,满足条件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中含有圆和正方形.然后分别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正方体的正视图为正方形,侧视图为正方形,俯视图也为正方形,不满足条件.B.圆柱的正视图和侧视图为相同的矩形,俯视图为圆,满足条件.C.圆锥的正视图为三角形,侧视图为三角形,俯视图为圆,不满足条件.D.球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相同的圆,不满足条件.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识别和判断,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常见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比较基础.14.D解析:D【解析】由俯视图可得得最底层有5个立方体,由左视图可得第二层最少有1个立方体,最多有3个立方体,所以小立方体的个数可能是6个或7个或8个,小立方体的个数不可能是9.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的应用,掌握口诀“俯视图打地基,主视图疯狂盖,左视图拆违章”就更容易得到答案.注意俯视图中有几个正方形,底层就有几个立方体.二、填空题15.【分析】先画出这个图形的三视图从而可得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详解】由题意画出这个图形的三视图如下:则这个图形的表面积是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几何体的解析:2236a cm【分析】先画出这个图形的三视图,从而可得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详解】由题意,画出这个图形的三视图如下:则这个图形的表面积是()()22226262636a a cm ⨯+⨯+⨯=, 故答案为:2236a cm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几何体的表面积,正确画出图形的三视图是解题关键.16.24πcm²【分析】根据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是圆柱体再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详解】解:先由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是圆柱体底面半径是4÷2=2cm 高是6cm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解析:24π cm²【分析】根据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是圆柱体,再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详解】解:先由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是圆柱体,底面半径是4÷2=2cm ,高是6cm ,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且底面周长为:2π×2=4π(cm),∴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4π×6=24π(cm²).故答案为:24π cm².【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三视图确定几何体和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关键是根据三视图确定该几何体是圆柱体.17.【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母线再根据圆锥侧面积公式S=r 计算即可【详解】圆锥半径:r=8÷2=4S=r=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圆锥侧面积的求法理解并掌握圆锥侧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解析:20π【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母线l ,再根据圆锥侧面积公式S=πr l 计算即可.【详解】圆锥半径:r=8÷2=422345l =+=S=πr l=20π故答案为:20π【点睛】本题考查圆锥侧面积的求法,理解并掌握圆锥侧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18.23【分析】根据三视图得出碟子的总数由(1)知每个碟子的高度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可以看出碟子数为x时碟子的高度为2+15(x﹣1);由三视图可知共有15个碟子∴叠成一摞的高度=15×15+05=23解析:23【分析】根据三视图得出碟子的总数,由(1)知每个碟子的高度,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可以看出碟子数为x时,碟子的高度为2+1.5(x﹣1);由三视图可知共有15个碟子,∴叠成一摞的高度=1.5×15+0.5=23(cm).故答案为:23cm.【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及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知识,找出碟子个数与碟子高度的之间的关系式是此题的关键.19.39【分析】由主视图可得组合几何体有4列由左视图可得组合几何体有4行可得最底层几何体最多正方体的个数为:4×4=16;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二层最多正方体的个数为:4×4=16;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解析:39【分析】由主视图可得组合几何体有4列,由左视图可得组合几何体有4行,可得最底层几何体最多正方体的个数为:4×4=16;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二层最多正方体的个数为:4×4=16;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3层最多正方体的个数为:3×2=6;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4层最多正方体的个数为:1;相加可得所求.【详解】由主视图可得组合几何体有4列,由左视图可得组合几何体有4行,最底层几何体最多正方体的个数为:4×4=16,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二层最多正方体的个数为:4×4=16;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3层最多正方体的个数为:3×2=6;由主视图和左视图可得第4层最多正方体的个数为:1;16+16+6+1=39(件).故这正方体快递件最多有39件.故答案为:39.【点睛】此题考查由视图判断几何体;得到最底层正方体的最多的个数是解决本题的突破点;用到的知识点为:最底层正方体的最多的个数=行数×列数.20.2【分析】首先判定△ABE∽△CD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然后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AB⊥EDCD⊥ED∴AB∥DC∴△ABE∽△CDE∴∵AB=15mCD=6mBD=6m∴解得:EB解析:2【分析】首先判定△ABE∽△CDE,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 EBCD ED=,然后代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详解】解:∵AB⊥ED,CD⊥ED,∴AB∥DC,∴△ABE∽△CDE,∴AB EB CD ED=∵AB=1.5m,CD=6m,BD=6m,∴1.566EBEB=+解得:EB=2,故答案为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属于简单题,关键是掌握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是解题关键.21.6+【解析】【分析】延长AC交BF延长线于D点则BD即为AB的影长然后根据物长和影长的比值计算即可【详解】延长AC交BF延长线于D点则∠CFE=30°作CE⊥BD于E在Rt△CFE中∠CFE=30°解析:6【解析】【分析】延长AC交BF延长线于D点,则BD即为AB的影长,然后根据物长和影长的比值计算即可.【详解】延长AC交BF延长线于D点,则∠CFE=30°,作CE⊥BD于E.在Rt△CFE中,∠CFE=30°,CF=4,∴CE=2,EF在Rt△CED中,∵同一时刻,一根长为1米、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2米,CE=2,CE:DE=1:2,∴DE=4,∴BD=BF+EF+ED在Rt△ABD中,AB12=BD12=(12+23)=6+3.故答案为(6+3)米.【点睛】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得到AB的影长.22.64【分析】根据平行投影同一时刻物长与影长的比值固定即可解题【详解】解:由题可知:解得:树高=64米【点睛】本题考查了投影的实际应用属于简单题熟悉投影概念列比例式是解题关键解析:6.4【分析】根据平行投影,同一时刻物长与影长的比值固定即可解题.【详解】解:由题可知:1.628=树高,解得:树高=6.4米.【点睛】本题考查了投影的实际应用,属于简单题,熟悉投影概念,列比例式是解题关键.23.7【解析】该几何体的主视图的面积为1×1×4=4左视图的面积是1×1×3=3所以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面积之和是3+4=7故答案为7解析:7【解析】该几何体的主视图的面积为1×1×4=4,左视图的面积是1×1×3=3,所以该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的面积之和是3+4=7,故答案为7.24.16【分析】易得△AOB∽△ECD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可得旗杆OA的长度【详解】解:∵OA⊥DACE⊥DA∴∠CED=∠OAB=90°∵CD∥OE∴∠CDA=∠OBA∴△AOB∽△EC D∴解解析:16【分析】易得△AOB∽△ECD,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可得旗杆OA的长度.【详解】解:∵OA ⊥DA ,CE ⊥DA ,∴∠CED=∠OAB=90°,∵CD ∥OE ,∴∠CDA=∠OBA ,∴△AOB ∽△ECD , ∴CE OA 16OA ,DE AB 220==, 解得OA=16.故答案为16. 25.【分析】先判断出几何体为正三棱柱求出三棱柱的底面积最后求表面积即可【详解】解:由三视图得几何体为正三棱柱上下底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侧面积为长为3宽为2的矩形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作AD ⊥BC 于D 则 解析:1823+【分析】先判断出几何体为正三棱柱,求出三棱柱的底面积,最后求表面积即可.【详解】解:由三视图得,几何体为正三棱柱,上下底为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侧面积为长为3,宽为2的矩形.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作AD ⊥BC 于D ,则BD=1BC=12, 在t ABD R △中,2222AD=AB -BD =21=3-;∴11=BC AD=23=322ABC S ⨯⨯⨯⨯△, ∴三棱柱的表面积为23323=18+23⨯⨯+⨯.故答案为: 183+【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等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根据三视图判断出几何体形状是解题关键.26.【分析】作EH ⊥FG 于点H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H 即可得出AB 的长度【详解】解:如图所示作EH ⊥FG 于点H ∵∠EHF=90°∠EFG=45°∴∠EFG=∠FEH=45°∴EH=HF=∵∴EH=根据三视图 解析:62 【分析】 作EH ⊥FG 于点H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H 即可得出AB 的长度.【详解】解:如图所示,作EH ⊥FG 于点H ,∵∠EHF=90°,∠EFG=45°,∴∠EFG=∠FEH=45°,∴EH=HF=22EF , ∵12EF cm ,∴EH=62,根据三视图的意义可知,AB=EH=62故答案为:6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解答题27.见解析【分析】利用俯视图即可得出几何体的形状,进而得出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详解】解:如图所示:.【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作三视图以及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的形状,正确得出几何体的形状是解题关键.28.见解析.【分析】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图形即可.看到的棱用实线表示,实际存在但是被挡住看不见的棱用虚线表示.【详解】【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作图.29.(1)线段CP为王乐在路灯B下的影子;(2)王乐站在Q处时,在路灯A下的影长为1.5m;(3)路灯A的高度为12m【分析】(1)影长为光线与物高相交得到的阴影部分;(2)易得Rt△CEP∽Rt△CBD,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可得QD长;(3)易得Rt△DFQ∽Rt△DAC,利用对应边成比例可得AC长,也就是路灯A的高度.【详解】解:(1)线段CP为王乐在路灯B下的影子.(2)由题意得Rt△CEP∽Rt△CBD,∴1.8292 6.5QD=++,解得:QD=1.5m.所以王乐站在Q处时,在路灯A下的影长为1.5m (3)由题意得Rt△QDF∽Rt△CDA,∴FQ QD=,AC DC∴1.8 1.5=,AC10解得:AC=12m.所以路灯A的高度为12m.【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投影及相似的判定和性质,利用两三角形相似,对应边成比例来求线段的长.30.(1)见解析;(2)34【分析】(1)从正面看得到从左往右4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1,3,1,2;从左面看得到从左往右2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3,1;从上面看得到从左往右,4列正方形的个数依次为2,1,,1,1,依此画出图形即可;(2)有顺序的计算上下面,左右面,前后面的面积之和,然后加上2个三视图中没看到的面,计算表面积之和,即可;【详解】解:(1)如下图:(2)(5×2+7×2+4×2+2)×(1×1)=(10+14+8+2)×1=34×1=34故答案为:34.【点睛】考查了作图-三视图,三视图分为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应有顺序的分为相对的面进行计算不易出差错.。
四川成都市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如图,在等边△ABC中,点O在边AB上,⊙O过点B且分别与边AB、BC相交于点D、E,F是AC上的点,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EF⊥AC,则EF是⊙O的切线B.若EF是⊙O的切线,则EF⊥ACC.若BE=EC,则AC是⊙O的切线D.若32BE EC=,则AC是⊙O的切线2.如图,已知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为120°、半径长为6,圆锥的高与母线的夹角为α,则()A.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 B.2 tan2α=C.该圆锥的主视图的面积为82D.圆锥的表面积为12π3.如图,为方便行人推车过天桥,市政府在10m高的天桥两端分别修建了50m长的斜道.用科学计算器计算这条斜道的倾斜角,下列按键顺序正确的是()A.sin0.2= B.2ndF sin0.2=C.tan0.2= D.2ndF tan0.2=4.如图,这是某市政道路的交通指示牌,BD的距离为5m,从D点测得指示牌顶端A点和底端C点的仰角分别是60°和45°,则指示牌的高度,即AC的长度是()A .53mB .52mC .()5352m -D .()535m - 5.如图,在正方形方格纸中,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A ,B ,C ,D 都在格点处,AB 与CD 相交于点O ,则sin ∠BOD 的值等于( )A .1010B .31010C .2105D .1056.小明想测量一棵树的高度,他发现树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和一斜坡上,如图,此时测得地面上的影长为8m ,坡面上的影长为4m .已知斜坡的坡角为30,同一时刻,一根长为2m 且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m ,则树的高度为( )A .10mB .12mC .(63m +D .(423m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①a 为锐角,则1sina cosa +>;②314172︒+︒=︒cos cos cos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只要已知除直角外的两个元素,就可以解这个三角形﹔④坡度越大,则坡角越大,坡越陡;⑤1302==︒sinA ; ⑥当Rt ABC ∆的三边长扩大为2倍时,则sinA 的值也相应扩大2倍. A .1 B .2 C .3 D .48.如图,以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与射线OA 交于点B ,再以B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 画射线OC ,则tan AOC ∠的值为( )A .12B .33C .32D .39.如图,在Rt △ABC 中,斜边AB 的长为m ,∠A=35°,则直角边AC 的长是( )A .m·sin35°B .cos35m ︒ C .sin 35m ︒D .m·cos35° 10.如图,半径为5的O 中, OA BC ⊥,30ADC ∠=︒,则BC 的长为( )A .52B .53C .522D .532 11.三角形在正方形网格纸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则cos α的值是( )A .34B .43C .35D .4512.如图,在Rt ABC ∆中,90ACB ∠=︒,22AC BC ==CD AB ⊥于点D .点P 从点A 出发,沿A D C →→的路径运动,运动到点C 停止,过点P 作PE AC ⊥于点E,作PF BC⊥于点F.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四边形CEPF的面积为y,则能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A.B.C.D.13.如图,为一幅重叠放置的三角板,其中∠ABC=∠EDF=90°,BC与DF共线,将△DEF沿CB方向平移,当EF经过AC的中点O时,直线EF交AB于点G,若BC=3,则此时OG的长度为()A 322B332C.32D3332214.如图,△ABC中,∠C=90°,BC=2AC,则cos A=()A .12B .52C .255D .55二、填空题15.如图,在边长为10的菱形ABCD 中,AC 为对角线,∠ABC =60°,M 、N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点,BM =CN ,连接MN 交AC 于P 点,当MN 最短时,PC 长度为_____.16.如果在某建筑物的A 处测得目标B 的俯角为37°,那么从目标B 可以测得这个建筑物的A 处的仰角为_____.17.如图ABC 的内接圆于O ,45C ∠=︒,4AB =,则O 的半径为______.18.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OH ⊥AB 于H .若菱形ABCD 的周长为16,∠BAD =60°,则OH =_____.19.如图,“人字梯”放在水平的地面上,AB AC =,当梯子的一边与地面所夹的锐角α为60︒时,两梯角之间的距离BC 的长为2m .周日亮亮帮助妈妈整理换季衣服,先使α为60︒,后又调整α为45︒,则梯子顶端A 离地面的高度下降了___________m .20.如图所示,菱形ABCD 的边长为8,且AE ⊥BC 于E ,AF ⊥CD 于F ,∠B=60°,则菱形的面积为____.21.如图,已知在Rt ABC 中,C 90,AC BC 2∠=︒==,点D 在边BC 上,将ABC 沿直线AD 翻折,使点C 落在点C '处,联结AC ',直线AC '与边CB 的廷长线相交于点F ,如果DAB BAF ∠∠=,那么BF =_________.22.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B=90°,D 、E 是边AB 上两点,且CE 所在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D ,CD 平分∠BCE ,BC=23,则AB=_____.23.如图,把n 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拼接成一排,求得1tan 1BA C ∠=,21tan 3BA C ∠=,31tan 7BA C ∠=,计算4tan BA C ∠=__________,……按此规律,写出tan n BA C ∠=__________(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24.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2,过点A 作AE ⊥AC,AE=1,连接BE ,则tanE= .25.乐乐同学的身高为166cm ,测得他站立在阳光下的影长为83cm ,紧接着他把手臂竖直举起,测得影长为103cm ,那么乐乐竖直举起的手臂超出头顶的长度约为___________cm .26.如图,已知2AB a =,P 为线段AB 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AP ,PB 为边在AB 的同侧作菱形APCD 和菱形PBFE .点P ,C ,E 在一条直线上,60DAP ∠=︒,M 、N 分别是对角线AC 、BE 的中点.当点P 在线段AB 上移动时,点M 、N 之间的距离最短为_______.三、解答题27.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D 为O 上两点,且C 为弧BD 的中点,过点C 作AD 的垂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F ,连结AC(1)求证:EF 是O 的切线;(2)当32,sin 5BF F ==时,求AE 的长.28.(1)计算: 2127-2cos 30132-⎛⎫+-- ⎪⎝⎭(2)解方程:2216124x x x --=+- 29.计算:25864sin 453+⨯-︒ 3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O 的边6,12AB BC ==,直线32y x m =-+与y 轴交于点P ,与边BC 交于点E ,与边OA 交于点D .(1)已知矩形ABCO 为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点F )为对角线AC OB ,的交点,若直线32y x m =-+恰好经过点F ,求点F 的坐标和m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过点P 的一条直线绕点P 顺时针旋转时,与直线BC 和x 轴分别交于点,N M 、试问是否存在ON 平分CNM ∠的情况.若存在,求线段AM 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将矩形ABCO 落在(1)条件下的直线32y x m =-+折叠,若点О落在边CB 上,求出该点坐标,若不在边CB 上,请你说明将(1)中的直线32y x m =-+沿y 轴进行怎样的平移,使矩形ABCO 沿平移后的直线折叠,点O 恰好落在边CB 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B4.D5.B6.C7.B8.D9.D10.B11.D12.A13.A14.D二、填空题15.【分析】连接AMAN证明△AMB≌△ANC推出△AMN为等边三角形当AM⊥BC时AM 最短即MN最短在Rt△ABM中求出AM的长在Rt△AMP中求出AP的长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连接AMAN∵ABC16.37°【分析】由俯角和仰角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目标B可以测得这个建筑物的A处的仰角为37°【详解】如图∵某建筑物的A处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7°∴目标B可以测得这个建筑物的A处的仰角为37°故17.【分析】连接OAOB根据圆周角定理易知:∠AOB=90°即△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了斜边AB的长可求出直角边即半径的长【详解】解:如图连接OAOB由圆周角定理知∠AOB=2∠C=90°;∵OA18.【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B=BC=CD=ADBO=DO可证△AB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D=4BO=2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解【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BO=DO∵菱形ABCD19.m【分析】根据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断出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得出BC=AB=AC=2米在Rt中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由AD=即可求出AD的长同理算出进而20.【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ABE可求出AE的长再由菱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计算即可【详解】∵菱形ABCD的边长为8∴AB=BC=8∵AE⊥BC于E∠B=60°∴sinB=即∴AE∴菱形的面积故答案21.【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可求出各角的度数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分别求出CDDFBD的长度最后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如图所示:∵△ADC是由△ACD翻折22.4【解析】分析:由CE所在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D可得出CE平分∠ACD进而可得出∠ACE=∠DCE由CD平分∠BCE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CE=∠DCB结合∠ACB=90°可求出∠ACE∠A的度23.【分析】作CH⊥BA4于H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CHA4H根据正切的概念求出tan∠BA4C总结规律解答【详解】试题24.【详解】如图延长CA使AF=AE连接BF过B点作BG⊥AC垂足为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AB=45°∴∠BAF=135°∵AE⊥AC∴∠BAE=135°∴∠BAF=∠BAE∵在△BAF和△B25.40【分析】如下图利用∠BCA=∠E可得对应的正切值相等转化为线段比可得BD长【详解】如下图AB为乐乐身高BD是乐乐手臂超出头顶部分AC是乐乐站立在阳光下的影长AE是乐乐举起手臂后的影长根据题意AC26.【分析】连接PMPN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CAP=30°∠MPC=∠CPA=60°∠EPN=∠BPN=∠EPB=30°从而求出∠MPN=90°设AP=x则PB=2a -x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PM和P三、解答题27.28.29.30.【参考解析】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A、连接OE,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得到OB=O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OE=∠BAC,求得OE∥AC,于是得到A选项正确;B、由于EF是⊙O的切线,得到OE⊥EF,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B选项正确;C、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圆的性质得到AO=OB,过O作OH⊥AC于H,根据三角函数得到OH=32AO≠OB,于是得到C选项错误;D、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等量代换即可得到D选项正确.【详解】A、如图,连接OE,则OB=OE,∵∠B=60°∴∠BOE=60°,∵∠BAC=60°,∴∠BOE=∠BAC,∴OE∥AC,∵EF⊥AC,∴OE⊥EF,∴EF是⊙O的切线∴A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B、∵EF是⊙O的切线,∴OE⊥EF,由A知:OE∥AC,∴AC⊥EF,∴B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B=60°,OB=OE,∴BE=OB,∵BE=CE,∴BC=AB=2BO,∴AO=OB,如图,过O作OH⊥AC于H,∵∠BAC=60°,∴OH3≠OB,∴C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D 、如C 中的图,∵BE =32EC , ∴CE 23, ∵AB =BC ,BO =BE ,∴AO =CE 23OB , ∴OH 3=OB , ∴AC 是⊙O 的切线,∴D 选项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为圆的综合题,掌握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可知2πr =180n l π,求出r 以及圆锥的母线l 和高h 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A 选项,由题意:2πr =1206180π⨯⨯,解得r =2,故错误; B 选项,h 226242-=,所以tanα2442=,故错误; C 选项,圆锥的主视图的面积=12×4×4282 D 选项,表面积=4π+2π×6=16π,故错误.故选:C .本题考查圆锥的有关知识,记住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即2πr =180n l π,圆锥的表面积=πr 2+πrl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3.B解析:B【分析】 先利用正弦的定义得到10sin 0.250A ==,然后利用计算器求锐角∠A . 【详解】∵ 10sin 0.250A ==, ∴ 用计算器求值的顺序为20.2ndFsin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及计算器的应用,掌握科学计算器的应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4.D解析:D【分析】由题意可得到BD=BC=5,根据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CDB=∠DCB=45°,∴BD=BC=5,设AC=x m ,则AB=(x +5)m ,在Rt △ABD 中,tan60°=AB BD ,则55x +=解得:5x =,即AC 的长度是()5m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正确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是解题关键. 5.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定义以及勾股定理,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可以求得sin ∠BOD 的值,本题得以解决.解:连接AE 、EF ,如图所示,则AE ∥CD ,∴∠FAE=∠BOD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则222222112,2425,3332,AE AF EF =+==+==+=∴△FAE 是直角三角形,∠FEA=90°, ∴32310sin ,1025EF FAE AF ∠=== ∴310sin ,10BOD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6.C解析:C【分析】延长AC 交BF 延长线于D 点,则BD 即为AB 的影长,然后根据物长和影长的比值计算即可.【详解】延长AC 交BF 延长线于D 点,作CE ⊥BD 于E ,则∠CFE=30°,在Rt △CFE 中,∠CFE=30°,CF=4m ,∴CE=2(m ),EF=4cos30°3m ),在Rt △CED 中,∵同一时刻,一根长为2m 、垂直于地面放置的标杆在地面上的影长为4m ,CE=2(m ),则CE :DE=2:4=1:2,AB :BD=1:2,∴DE=4(m ),∴m ),在Rt △ABD 中,AB=12BD=12m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以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作出辅助线得到AB 的影长. 7.B解析:B【分析】①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判断;②函数值不是简单度数相加;③至少已知一条边能解直角三角形;④根据坡度的性质即可判定④对;⑤只能说∠A=30°;⑥角度数不变,函数值就不变.【详解】①在Rt △ACB 中,设c 为斜边,∠α的对边、邻边分别为a ,b ,那么sinα+cosα=1a b c+>,所以①对; ②不对,函数值是角与边的关系,不是简单度数相加;③不对,只知道角不知道边也不能解直角三角形;④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即坡度所以④对;⑤也不对,sinA=1302=︒,是明显错误; ⑥不对,角度数不变,函数值就不变.综上,①④正确,共2个,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以及锐角三角函数.学生学这一部分知识时要细心去理解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关键是熟练掌握有关定义和性质.8.D解析:D【分析】由题意可以得到∠AOC 的度数,再根据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可以得解.【详解】解:如图,连结BC,则由题意可得OC=OB,CB=OB,∴OC=OB=BC,∴△BOC是等边三角形,∴∠AOC=60°,∴tan∠AOC=tan60°3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与三角形的综合应用,由尺规作图的作法得到所作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9.D解析:D【分析】根据Rt△ABC中cos35ACABACm︒==,即可得到AC的长.【详解】在Rt△ABC中, AB=m,∠A=35°,cos35ACABACm︒==,∴AC=cos35m⋅︒,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正确掌握各三角函数对应边的比值是解题的关键. 10.B解析:B【分析】连接OC,设BC与OA交于点E,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出∠AOC,然后根据垂径定理可得BC=2CE,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CE,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连接OC,设BC与OA交于点E∵30ADC ∠=︒∴∠AOC=2∠ADC=60°∵OA BC ⊥∴BC=2CE ,在Rt △OCE 中,CE=OC·sin ∠AOC=532∴BC=53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掌握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是解题关键. 11.D解析:D【分析】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得出cosα=BC AB进而求出即可. 【详解】解:如图所示:∵AC=3,BC=4,∴AB=5,∴cosα=45BC AB =.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以及勾股定理,正确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12.A解析:A【分析】分两段来分析:①点P 从点A 出发运动到点D 时,写出此段的函数解析式,则可排除C 和D ;②P 点过了D 点向C 点运动,作出图形,写出此阶段的函数解析式,根据图象的开口方向可得答案.【详解】解:∵90ACB ∠=︒,22AC BC ==, ∴45A ∠=︒,4AB =,又∵CD AB ⊥,∴2AD BD CD ===,45ACD BCD ∠=∠=︒,∵PE AC ⊥,PF BC ⊥,∴四边形CEPF 是矩形,I .当P 在线段AD 上时,即02x <≤时,如解图1∴2sin 2AE PE AP A x ===, ∴2222CE x =-, ∴四边形CEPF 的面积为2221222222y x x x x ⎛⎫=-=-+ ⎪ ⎪⎝⎭,此阶段函数图象是抛物线,开口方向向下,故选项CD 错误;II .当P 在线段CD 上时,即24x <≤时,如解图2:依题意得:4CP x =-,∵45ACD BCD ∠=∠=︒,PE AC ⊥,∴sin CE PE CP ECP ==⨯∠,∴())4sin 4542CE PE x x ==-︒=-,∴四边形CEPF 的面积为()22144822x x x y ⎤-=-+⎥⎣⎦=,此阶段函数图象是抛物线,开口方向向上,故选项B 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分段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并数形结合进行分析是解题的关键.13.A解析:A【分析】分别过O 作OH ⊥BC ,过G 作GI ⊥OH ,由O 是中点,根据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可得H为BC 的中点,则可得BH=32,再由三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可得GI=BH=32,在等腰直角三角形OGI 中,即可求解.【详解】解:过O 作OH ⊥BC 于H ,过G 作GI ⊥OH 于I ∵∠ABC=90°,∴AB ⊥BC ,∴OH ∥AB ,又O 为中点,∴H 为BC 的中点,∴BH=12BC=32∵GI ⊥OH ,∴四边形BHIG 为矩形,∴GI ∥BH ,GI=BH=32, 又∠F=45°,∴∠OGI=45°,∴在Rt △OGI 中,cos GI OG OGI ==∠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及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构造合适的辅助线是解题关键. 14.D解析:D【分析】此题根据已知可设AC =x ,则BC =2x ,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BC =2AC ,∴设AC =a ,则BC =2a ,∵∠C =90°,∴AB 225AC BC a +=, ∴cosA =555AC AB a==, 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勾股定理,关键是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二、填空题15.【分析】连接AMAN 证明△AMB ≌△ANC 推出△AMN 为等边三角形当AM ⊥BC 时AM 最短即MN 最短在Rt △ABM 中求出AM 的长在Rt △AMP 中求出AP 的长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连接AMAN ∵ABC 解析:52【分析】连接AM ,AN ,证明△AMB ≌△ANC ,推出△AMN 为等边三角形,当AM ⊥BC 时,AM 最短,即MN 最短,在Rt △ABM 中求出AM 的长,在Rt △AMP 中求出AP 的长,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连接AM ,AN ,∵ABCD 是菱形,∠ABC=60°,∴△ABC 为等边三角形,∴∠BAC=60°,AB=AC=10,同理可证∠ACN=60°,在△AMB 和△ANC 中,AB AC B ACN BM NC =⎧⎪∠=∠⎨⎪=⎩,∴△AMB ≌△ANC ,∴AM=AN ,∠BAM+∠MAC=∠MAC+∠NAC=60°,∴∠MAN=60°,∴△AMN 为等边三角形,∴MN=AM ,∠MAN=60°,当AM ⊥BC 时,AM 最短,即MN 最短,∵sinB=AM AB , ∴AM=sin60°×10=53.∵∠ABC=60°,∴∠BAM=30°,∴∠MAC=30°,∴∠NAC=30°,∴AP ⊥MN .∵sin ∠AMN=AP AM, ∴AP=sin60°×53=152, ∴CP=10-152=52. 故答案为:52.【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熟练掌握各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37°【分析】由俯角和仰角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目标B可以测得这个建筑物的A处的仰角为37°【详解】如图∵某建筑物的A处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7°∴目标B可以测得这个建筑物的A处的仰角为37°故解析:37°【分析】由俯角和仰角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目标B可以测得这个建筑物的A处的仰角为37°.【详解】如图,∵某建筑物的A处测得目标B的俯角为37°,∴目标B可以测得这个建筑物的A处的仰角为37°,故答案为:37°.【点睛】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解题关键是理解向下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俯角;向上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叫仰角.17.【分析】连接OAOB根据圆周角定理易知:∠AOB=90°即△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了斜边AB的长可求出直角边即半径的长【详解】解:如图连接OAOB由圆周角定理知∠AOB=2∠C=90°;∵OA解析:2【分析】连接OA、OB,根据圆周角定理,易知:∠AOB=90°,即△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了斜边AB的长,可求出直角边即半径的长.【详解】解:如图,连接OA、OB,由圆周角定理知,∠AOB=2∠C=90°;∵OA=OB,∴△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2sin454222OA AB=⋅=⨯=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18.【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B=BC=CD=ADBO=DO可证△AB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D=4BO=2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解【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BO=DO∵菱形ABCD3【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可得AB=BC=CD=AD,BO=DO,可证△AB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D=4,BO=2,解直角三角形即可求解.【详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AB=BC=CD=AD, BO=DO,∵菱形ABCD的周长为16,∴AB=AD=4,∵∠BAD=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4,∠ABD=60°,∴BO=DO=2,在Rt△OBH中,∠ABD=60°,BO =2,∴sin60OH︒=,OB∴OH=233=3【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求出BO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9.m【分析】根据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断出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得出BC=AB=AC=2米在Rt中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由AD=即可求出AD的长同理算出进而解析:32m.【分析】根据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断出ABC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得出BC=AB=AC=2米,在Rt ABD 中根据正弦函数的定义及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由AD=AB?sin60︒即可求出AD 的长,同理算出11A D ,进而根据AD-11A D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1,由题意可得:∵∠B=∠C=60︒,AB=AC∴ABC 是等边三角形BC=AB=AC=2米 在Rt ABD 中:23AD 2sin603=︒== 如图2,由题意可得:∵∠B 1=∠C 1=45︒,A 1B 1=A 1C 1=2m在111Rt A B D 中:11222sin4522A D =︒== ∴(1132AD A D -=m . 故答案为:(32m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锐角三角函数定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正确理解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是解题关键. 20.【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ABE 可求出AE 的长再由菱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计算即可【详解】∵菱形ABCD 的边长为8∴AB=BC=8∵AE ⊥BC 于E ∠B=60°∴sinB=即∴AE ∴菱形的面积故答案 解析:323【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解直角三角形ABE 可求出AE 的长,再由菱形的面积等于底×高计算即可.【详解】∵菱形ABCD 的边长为8,∴AB=BC=8,∵AE ⊥BC 于E ,∠B=60°,∴sinB=AE AB ,即328AE =, ∴AE 43=,∴菱形的面积843323=⨯=,故答案为:323.【点睛】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菱形面积公式的运用.关键是掌握菱形的性质.21.【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和可求出各角的度数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分别求出CDDFBD 的长度最后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如图所示:∵△ADC 是由△ACD 翻折解析:232-【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和DAB BAF ∠∠=,可求出各角的度数,再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分别求出CD ,DF ,BD 的长度,最后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如图所示:∵△ADC’是由△ACD 翻折得到,∴DAC 'DAC ∠∠=,∵DAB BAF ∠∠=,∴DAC 2DAB ∠∠=.∵AC 45B ∠=︒,∴DAB BAF=15∠∠=︒.∴30CAD ∠=︒.在Rt △ACD 中,AC=2∴tan 30CD AC =⋅︒=,cos30AC AD ==︒ . ∵'ADC F DAC ∠=∠+∠∴'30F DAC ∠=∠=︒ .∴3DF AD ==.22BF CD DF BC∴=+-=-=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翻折的性质和解 直角三角形的知识,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22.4【解析】分析:由CE 所在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D 可得出CE 平分∠ACD 进而可得出∠ACE=∠DCE 由CD 平分∠BCE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CE=∠DCB 结合∠ACB=90°可求出∠ACE ∠A 的度解析:4【解析】分析:由CE 所在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D 可得出CE 平分∠ACD ,进而可得出∠ACE=∠DCE ,由CD 平分∠BCE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出∠DCE=∠DCB ,结合∠ACB=90°可求出∠ACE 、∠A 的度数,再利用余弦的定义结合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求出AB 的长度. 详解:∵CE 所在直线垂直平分线段AD ,∴CE 平分∠ACD ,∴∠ACE=∠DCE .∵CD 平分∠BCE ,∴∠DCE=∠DCB .∵∠ACB=90°,∴∠ACE=13∠ACB=30°, ∴∠A=60°, ∴AB=602BC sin =︒=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通过角的计算找出∠A=60°是解题的关键.23.【分析】作CH ⊥BA4于H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CHA4H 根据正切的概念求出tan ∠BA4C 总结规律解答【详解】试题 解析:113, 211n n -+. 【分析】 作CH ⊥BA 4于H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CH 、A 4H ,根据正切的概念求出tan ∠BA 4C ,总结规律解答.【详解】试题 作CH ⊥BA 4于H ,由勾股定理得,BA 42241=17+A 410, △BA 4C 的面积=4-2-32=12, ∴121712, 解得,CH=1717, 则A 4223A C CH -1717, ∴tan ∠BA 4C=4CH A H =113, 1tan 1,BAC ∠= 1=12-1+1, 21tan 3BA C ∠=,3=22-2+1, 31tan 7BA C ∠=,7=32-3+1, ∴tan ∠BA n C=211n n -+. 故答案为: 113, 211n n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正切的概念,掌握正方形的性质、熟记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4.【详解】如图延长CA使AF=AE连接BF过B点作BG⊥AC垂足为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AB=45°∴∠BAF=135°∵AE⊥AC∴∠BAE=135°∴∠BAF=∠BAE∵在△BAF和△B解析:2 3【详解】如图,延长CA使AF=AE,连接BF,过B点作BG⊥AC,垂足为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CAB=45°.∴∠BAF=135°.∵AE⊥AC,∴∠BAE=135°.∴∠BAF=∠BAE.∵在△BAF和△BAE中,BA BA{BAF BAEAE AF∠∠===,∴△BAF≌△BAE(SAS).∴∠E=∠F.∵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BG⊥AC,∴G是AC的中点.∴BG=AG=2.在Rt△BGF中,BG2tanFFG3==,即tanE=23.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5.40【分析】如下图利用∠BCA=∠E可得对应的正切值相等转化为线段比可得BD长【详解】如下图AB为乐乐身高BD是乐乐手臂超出头顶部分AC是乐乐站立在阳光下的影长AE是乐乐举起手臂后的影长根据题意AC解析:40【分析】如下图,利用∠BCA=∠E,可得对应的正切值相等,转化为线段比可得BD长.【详解】如下图,AB 为乐乐身高,BD 是乐乐手臂超出头顶部分,AC 是乐乐站立在阳光下的影长,AE 是乐乐举起手臂后的影长根据题意,AC=83cm ,AB=166cm ,AE=103cm∵是阳光照射的影长,∴CB ∥ED∴∠BCA=∠E∴tan ∠BCA=tan ∠E ,即:166********BD += 解得:BD=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运用,解题关键是将题干抽象成数学模型,然后再利用三角函数的特点求解. 26.【分析】连接PMPN 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CAP=30°∠MPC=∠CPA=60°∠EPN=∠BPN=∠EPB=30°从而求出∠MPN=90°设AP=x 则PB=2a -x 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PM 和P 3 【分析】连接PM 、PN ,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CAP=12∠=DAP 30°,∠MPC=12∠CPA=60°,∠EPN=∠BPN=12∠EPB=30°,从而求出∠MPN=90°,设AP=x ,则PB=2a -x ,然后利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PM 和PN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MN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化为顶点式即可求出MN 2的最小值,从而求出结论.【详解】解:连接PM 、PN∵四边形APCD 和四边形PBFE 为菱形,60DAP ∠=︒∴∠CPA=180°-∠DAP=120°,∠EPB=∠DAP=60°,PM ⊥AC ,PN ⊥EB ,AC 平分∠DAP ,PM 平分∠APC ,PN 平分∠EPB∴∠CAP=12∠=DAP 30°,∠MPC=12∠CPA=60°,∠EPN=∠BPN=12∠EPB=30° ∴∠MPN=∠MPC +∠EPN=90°设AP=x ,则PB=2a -x ∴PM=AP·sin ∠CAP=12x ,PN=PB·cos ∠32a -x ) 在Rt △MON 中MN 2= PM 2+PN 2=214x +34(2a -x )2=(x -32a )2+34a 2 当x=32a 时,MN 2取最小值,最小为34a 2 ∴MN 的最小值为32a 3.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菱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和二次函数的应用,掌握菱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和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是解决此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7.245【分析】(1)连接OC ,如图,由弧BC=弧CD 得到∠BAC=∠DAC ,加上∠OCA=∠OAC .则∠OCA=∠DAC ,所以OC ∥AE ,从而得到OC ⊥FE ,然后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得到结论; (2)设半径OB=OC=3x ,则OF=5x=3x+2,列方程得到OC=3,OD=5,求得AF=8,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连接OC ,如图,∵点C 为弧BD 的中点,∴弧BC=弧CD .∴∠BAC=∠DAC ,∵OA=OC ,∴∠OCA=∠OAC .∴∠OCA=∠DAC ,∴OC ∥AE ,∵AE ⊥FE ,∴OC ⊥FE .∴FE 是⊙O 的切线;(2)∵3in 5OC s F OF==, ∴设OB=OC=3x ,OF=5x ,∵OF=OB+BF ,BF=2∴5x=3x+2,∴x=1,∴OC=3,OF=5,∴AF=8, ∵3in 58AE AE s F AF ===, ∴245AE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判定切线时“连圆心和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或“过圆心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有切线时,常常“遇到切点连圆心得半径”.28.(13+5;(2)原方程无解.【分析】(1)本题涉及绝对值、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开方运算四个知识点,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知识点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运算,最后求解即可.(2)观察方程可得最简公分母是:(x +2)(x−2),两边同时乘最简公分母可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来解答,并进行检验.【详解】解:(1)原式=+-+41, (2)去分母得(x−2)2−(x +2)(x−2)=16, 整理得:-4x =8,解得x =−2,检验:当x =−2时,(x +2)(x−2)=0,则x =−2为原方程的增根,所以原方程无解.【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及解分式方程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等知识点的运算;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转化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特别注意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29.【分析】先代入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和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再进行合并即可得到结果.【详解】4sin 45︒=42⨯==【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以及特殊角三角函数值,在进行此类运算时,一般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的形式再运算.30.(1)F (6,3),m=12;(2)存在,12+或12-3)不在,需将直线3122y x =-+沿y 轴向下平移94个单位长度. 【分析】(1)由题意得矩形的中心F 坐标为(6,3),代入32y x m =-+,得m=12; (2)分,M N 在y 轴左、右两侧两种情况,证明MON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3)假设沿直线3122y x =-+将矩形ABCO 折叠,点O 落在边AB 上O′处.连接PO′,OO′.则有PO′=OP ,由(1)得AB 垂直平分OP ,所以PO′=OO′,则△OPO′为等边三角。
九年级数学下第1章二次函数1.2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3课时二次函数y=a2的图象与性质习题湘教

(2)求出该抛物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解:由(1)可知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y=-(x-2)2. 当 y=0 时,-(x-2)2=0,解得 x1=x2=2, 所以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2,0). 当 x=0 时,y=-4,所以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坐标为(0,-4).
17.如图,已知直线 l 经过 A(4,0)和 B(0,4)两点,抛物线 y= a(x-h)2 的顶点为 P(1,0),直线 l 与抛物线的交点为 M,连 接 PM.
3.(1)当 a__>____0 时,抛物线 y=a(x-h)2 开口向上,若 x<h(对 称轴左侧),则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若 x>h(对称轴 右侧),则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2)当 a__<____0 时,抛物线 y=a(x-h)2 开口向下,若 x<h(对称 轴左侧),则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若 x>h(对称轴右 侧),则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点拨】A.y=ax+c 中,a>0,c>0,y=a(x+c)2 中,a<0,c <0,故 A 错误;B.y=ax+c 中,a<0,c>0,y=a(x+c)2 中, a<0,c>0,故 B 正确;C.y=ax+c 中,a>0,c<0,y=a(x +c)2 中,a>0,c>0,故 C 错误;D.y=ax+c 中,a<0,c> 0,y=a(x+c)2 中,a>0,c<0,故 D 错误.
(2)将抛物线 y=(x-3)2 向上平移 1 个单位,再向左平移 t(t>0) 个单位得到新抛物线,若新抛物线的顶点 E 在△DAC 内, 求 t 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可知:新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3-t,1), 设直线 AC 的表达式为 y=kx+b(k≠0). 将(1,4),(3,0)代入 y=kx+b 中, 得3kk++b= b=4, 0. 解得kb= =-6. 2,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九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答案

数学课堂同步练习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参考答案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一)一、 D C C 二、 1. ≠0,=0,≠0,=0,≠0 =0, 2. x x y 62+=3. )10(x x y -= ,二三、1. 23x y = 2.(1)1,0,1 (2)3,7,-12 (3)-2,2,0 3. 2161x y =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二)一、 D B A 二、1. 下,(0,0),y 轴,高 2. 略 3. 答案不唯一,如22x y -= 三、1.a 的符号是正号,对称轴是y 轴,顶点为(0,0) 2. 略3. (1) 22x y -= (2) 否 (3)()6-;(),6-§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三)一、 BDD 二、1.下, 3 2. 略 三、1. 共同点:都是开口向下,对称轴为y 轴.不同点:顶点分别为(0,0);(0,2);(0,-2) .2. 41=a 3. 532+-=x y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四)一、 DCB 二、1. 左,1, 2. 略 3. 向下,3-=x ,(-3,0) 三、1. 3,2a c ==- 2. 13a =3. ()2134y x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五)一、C D B 二、1. 1=x ,(1,1) 2. 左,1,下,2 3.略三、1.略2.(1)()212y x =+- (2)略 3. (1)3)2(63262--=-===x y k h a(2)直线2223x =>-小2.(1)()212y x =+- (2)略 §26.1 二次函数及其图象(六) 一、B B D D 二、1.23)27,23(=x 直线 2. 5;5;41<-3. < 三、1. ab ac a b x a y x y x y 44)2(32)31(36)4(2222-++=---=--= 略2. 解:(1)设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ax bx c =++.由已知,抛物线过(20)A -,,(10)B ,,(28)C ,三点,得4200428a b c a b c a b c -+=⎧⎪++=⎨⎪++=⎩,,.解这个方程组,得 224a b c =⎧⎪=⎨⎪=-⎩.∴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24y x x =+-.(2)222192242(2)222y x x x x x ⎛⎫=+-=+-=+- ⎪⎝⎭.∴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1922⎛⎫-- ⎪⎝⎭,. §26.2 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一、 C D D 二、1.(-1,0);(2,0) (0,-2) 2. 一 3. 312-或; 231<<-x ; 312x x <->或 三、1.(1)1x =-或3x = (2)x <-1或x >3(3)1-<x <3 2.(1)()21232y x =--+ (2)()20和()20 §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一)一、 A C D 二、1. 2- 大 18 2. 7 3. 400cm 2三、1.(1)当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40m 和10m 时,矩形场地的面积是400m 2(2)不能围成面积是800m 2的矩形场地.(3)当矩形的长为25m 、宽为25m 时,矩形场地的面积最大,是625m 22.m ,矩形的一边长为2x m .其相邻边长为((2041022xx -+=-+∴该金属框围成的面积(121022S x x ⎡⎤=⋅-++⎣⎦(2320x x =-++ (0<x<10-当30x ==-.此时矩形的一边长为)260x m =-,相邻边长为((()10210310m -+⋅-=.()21003300.S m =-=-最大26.3 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二)一、A B A 二、1. 2 2. 250(1)x + 3.252或12.5 三、1. 40元 当5.7=x 元时,625=最大W 元 2. 解:(1)降低x 元后,所销售的件数是(500+100x ),y=-100x 2+600x+5500 (0<x ≤11 )(2)y=-100x 2+600x+5500 (0<x ≤11 )配方得y=-100(x -3)2+6400 当x=3时,y 的最大值是6400元。
九年级数学下第2章二次函数5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习题北师大

第二章 二次函数
2.5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
间的关系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D 2A 3C 4B
5C 6D 7C 8A
答案显示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9 见习题 10 见习题 11 见习题 12 见习题
答案显示
1.【2020·成都】关于二次函数 y=x2+2x-8,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D ) A.图象的对称轴在 y 轴的右侧 B.图象与 y 轴的交点坐标为(0,8) C.图象与 x 轴的交点坐标为(-2,0)和(4,0) D.y 的最小值为-9
【答案】C
8.【中考·徐州】若函数 y=x2-2x+b 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三个交
点,则 b 的取值范围是( A )
A.b<1 且 b≠0 B.b>1
C.0<b<1
D.b<1
【点拨】根据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三个交点,可得(-2)2-4b
>0,解得 b<1.但本题易忽略与 x 轴的交点不能在原点上,即 b
【答案】D
7.【2020·遵义】抛物线 y=ax2+bx+c 的对称轴是直线 x=-2. 抛物线与 x 轴的一个交点在点(-4,0)和点(-3,0)之间,其 部分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4a-b=0;②c≤3a;③关于 x 的方程 ax2+bx+c=2 有两个 不相等的实数根;④b2+2b>4ac.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点拨】①∵对称轴在 y 轴右侧,∴a、b 异号,∴ab<0,
∵c<0,∴abc>0,故①正确; ②∵对称轴为直线 x=-2ba=1,∴2a+b=0,故②正确; ③∵2a+b=0,∴a=-12b,∵当 x=-1 时,y=a-b+c>0, ∴-12b-b+c>0,∴3b-2c<0,故③正确;
(完整版)人教九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十六章二次函数26.1二次函数(第一课时)一、课前小测1.已知函数y=(k+2)x+3是关于x的一次函数,则k_______.2.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ccm,面积为Scm2,则S与c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 ___. 3.填表:4.在边长为4m的正方形中间挖去一个长为xm的小正方形, 剩下的四方框形的面积为y,则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5.用一根长为8m的木条,做一个长方形的窗框,若宽为xm,则该窗户的面积y(m2)与x(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二、基础训练121.形如_______ ________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2.扇形周长为10,半径为x ,面积为y ,则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
3.下列函数中,不是二次函数的是( )x 2 B.y=2(x-1)2+4 C.y=12(x-1)(x+4) D.y=(x-2)2-x 2 4.在半径为4cm 的圆中, 挖去一个半径为xcm 的圆面, 剩下一个圆环的面积为ycm 2,则y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 )A.y=πx 2-4 B.y=π(2-x)2; C.y=-(x 2+4) D.y=-πx 2+16π 5.若y=(2-m)22m x -是二次函数,则m 等于( )A.±2 B.2 C.-2 D.不能确定三、综合训练1.已知y 与x 2成正比例,并且当x=1时,y=2,求函数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x=-3时,y的值.当y=8时,求x 的值.2.已知函数y =(m 2-m )x 2+(m -1)x +m +1.(1)若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求m 的值;(2)若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则m 的值应怎样?326.1二次函数(第二课时)一、课前小测1.函数y =ax 2+bx +c (a ,b ,c 是常数)是二次函数的条件是( )A.a ≠0,b ≠0,c ≠0B.a <0,b ≠0,c ≠0C.a >0,b ≠0,c ≠0D.a ≠02.下列函数中:①y =-x 2;②y =2x ;③y =22+x 2-x 3;④m =3-t -t 2是二次函数的是__ __(其中x 、t 为自变量).3.当k=__ ___时,27(3)k y k x -=+是二次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一填,我能行!(每题2分,共20分)
1.的倒数是(),和()的乘积等于1。
(检测倒数知识)
2.12是36的()%,()的是15。
(检测分数、百分数最基础知识)
3.一件衣服以原价的九五折出售,可以把()看作单位“1”,现价比原价降低()%。
(检测折扣的含义)
4.=()∶25=12%=12÷()=()填小数。
(检测分数、百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
5.小强4天看书80页,小强看书的页数和天数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检测化简比和求比值的不同)
6.把一支3米长的钢筋锯成若干相等的小段,一共锯了4次,平均每段钢筋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检测分数意义的掌握情况)
7.一只挂钟的分针长15厘米,经过1小时后,分针的尖端所走的路程是()厘米,分针所扫过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检测学生对半径的合理选择及周长、面积的基础计算)8.张帅把1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定期一年,年利率为4.14%,到期时,他可取回()元。
(利息税为5%)(检测利率的掌握情况)
9.如右图苹果的位置为(2,3),则梨的位置
可以表示为(,),西瓜的位置记为(,)。
(检测位置中数对知识的运用)
10.李刚家要栽种一批树苗,这种树苗的成活率一般为75%-80%,如果要栽活1000棵树苗,那么至少应栽()棵。
(百分数应用题的灵活应用)
整个板块的意图说明:本题共20分,以基础题为主(基础分为18分),主要针对本学期的教学重点设计的检测内容。
只是在第10题中设计了一道百分数的灵活应用,需要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作出合理选择。
二、辨一辨:(每题1分,共5分)
1.甲数的与乙数的50%一定相等(甲数和乙数都不等于0)。
()
2.如果a:b=9:4,那么a=9,b=4。
()
3.一个圆的半径是2分米,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4.在、0.67、66.7%中最大的数是66.7%。
()
5.今年的水泥,第一次提价5%,第二次又提价5%,现价比原价提高了10%。
()
整个板块的意图说明:本板块设计中的第1、5题是检测学生对单位“1”的掌握情况;而第2题是检测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第3题是检测周长和面积意义的理解;第4题是检测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和比较。
三、精挑细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10分)
1.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少的是()。
A、长方形
B、正方形
C、等腰三角形
D、圆
2.在1千克水中加入20克盐,这时盐占盐水的()。
A、150
B、151
C、5051
D、120
3.某数减少了它的后是75,这个数是( )。
A、100
B、200
C、300
D、93
4.小圆半径是大圆半径的 ,那么大圆面积就是小圆面积的( ).
A、 B、2倍 C、4倍D、
5.要剪3个半径为2分米的圆形纸片,至少要准备面积是()的长方形纸片。
A、12平方分米
B、24平方分米
C、48平方分米
D、37.68平方分米
整个板块的意图说明:这个板块除第1题比较直接表述外,后面几题都需要学生的认真审题,如第2题不但要算出盐水的重量,还要注意单位的不同;而第3题则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变式练习;第4题不但检测两个圆半径之间的倍比关系与面积之间的倍比关系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考验学生的审题能力;第5题是检测长方形内的圆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
四、神机妙算:(30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 ×7=×3=7.2÷0.4= 2 15 -145 =
6× ÷6× = ÷7= 1-0.92= 723 -0= 1.625÷1 58 =
2.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0分)
4.2÷1.5-1.5×0.6 64×3.75+3.75×36
(4 56 -3 34 )÷(314 +27 )
3.解下列方程(6分)
x+ x=15 1.5 x-0.6×15=18 8 x÷ =
4. 列式计算 (4分)
(1)一个数的25 是60,这个数的20%是多少?
(2) 25的 15 比 23 与 35 的积多多少?
5.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5分)
5分米
4分米
整个板块的意图说明:本板块主要检测学生对本学期计算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图形面积的计算。
五、解决问题,我最棒!(每题5分,共35分)
1.食品店有白糖和红糖共480千克,白糖和红糖质量的比是5:3。
白糖有多少千克?
2.某工程队投资20万元完成了一项工程,比计划节约了5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3.一个圆水池,周长为25﹒12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一名自行车运动员在训练时5分钟骑了2.5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他1小时能骑多少千米?
5.小丽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10%,以后每天读21页,又读了6天正好读完。
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6.光明小学生物小组的同学收集标本,收集到的蝴蝶是蜻蜒的,蜻蜓是甲壳虫的。
蝴蝶有12只,甲壳虫有多少只?
7.为构建节约型社会,加强公民节水意识,某城市制定了以下用水收费标准: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超过10吨时,每吨水费为0.8元;如果超过10吨,超出部分每吨水,水费在每吨0.8元的基础上要加价50%。
王大伯家上个月用水18吨,需交水费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