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数学书练习题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答案参考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答案参考第91页复习题1.解:除了第三个图形,其余的都是轴对称图形.找对称轴略.2.解:如图13-5-22所示.3.证明:连接BC,∵点D是AB的中点,CD⊥AB,∴AC= BC.同理,AB=BC,∴AC=AB.4.解:点A与点B关于x轴对称;点B与点E关于y轴对称;点C与点E不关于x轴对称,因为它们的纵坐标分别是3,-2,不互为相反数.5.解:∠D=25°,∠E=40°,∠DAE=115°.6.7.8.解: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六边形右6条对称轴,正八边形有8条对称轴,正n边形有n条对称轴.9.解:14是轴对称;23是平移. 1的对称轴是y轴;4的对称轴是x轴;2中图形I先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5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形Ⅱ;3中图形I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到图形Ⅱ.10.证明:因为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DF分别垂直于AB,AC于点E,F,所以DE= DF,∠DEA= ∠DFA= 90°.又因为DA=DA,所以Rt△ADE≌Rt△ADF,所以AE=AF,所以AD垂直平分EF.1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A=∠B=∠C=60°,又∵AD= BE=CF,∴BD=CE=AF.∴△ADF≌△BED≌△CFF,.∴DF=ED=FE.即△DEF是等边三角形.第98页练习第99页练习1. 1 15x⁵; 2 - 8xy³; 3 36x⁴;4-72a⁵.2.1不对,3a³•2a² =6a⁵;2对;3不对,3x²•4x² =12X⁴;4不对,5y³•3y⁵ =15y⁸.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八年级上数学练习册答案

八年级上数学练习册答案第一单元:数与式1. 数与式的认识1.数是基本概念,是代表事物数量的抽象概念,具有可比性、可加性、可乘性等特征。
2.式是数的关系的抽象表示,用符号表示数的关系,可以进行运算。
2. 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是将具有相同字母部分的项进行合并,合并时保留它们的公共系数。
例题:合并下列各项:3a + 2b - 5a + 4b解答:3a + 2b - 5a + 4b = (3a - 5a) + (2b + 4b) = -2a + 6b3. 展开与因式分解展开与因式分解是将一个式子通过去括号或者分解因式的方式进行转换。
例题1:展开表达式:(x + 2)(x - 3)解答:使用分配律进行展开,得到: (x + 2)(x - 3) = x(x - 3) + 2(x - 3) = x^2 - 3x + 2x - 6 = x^2 - x - 6例题2:因式分解表达式:3x^2 + 6xy + 3y^2解答:观察表达式可知,3是公因式,利用公因式分解得到: 3x^2 + 6xy +3y^2 = 3(x^2 + 2xy + y^2) = 3(x + y)^2第二单元:方程与不等式1.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其一般形式为ax + b = 0。
例题:解方程:2x - 4 = 10解答:将方程转化为标准形式,得到: 2x - 4 = 10 2x = 10 + 4 2x = 14 x = 72. 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其一般形式为ax + b > 0或ax + b < 0。
例题:求解不等式:3x + 5 > 10解答:将不等式转化为标准形式,得到: 3x + 5 > 10 3x > 10 - 5 3x > 5 x > 5/3 第三单元:平面图形的认识1. 基本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的几何图形。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精品解析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勾股定理课后练习题答案说明:因录入格式限制,“√”代表“根号”,根号下内用放在“()”里面;“⊙”,表示“森哥马”,§,¤,♀,∮,≒,均表示本章节内的类似符号。
§1.l探索勾股定理随堂练习1.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625;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44。
2.我们通常所说的29英寸或74cm的电视机,是指其荧屏对角线的长度,而不是其长或宽,同时,因为荧屏被边框遮盖了一部分,所以实际测量存在误差.1.1知识技能1.(1)x=l0;(2)x=12.2.面积为60cm:,(由勾股定理可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8cm).问题解决12cm2。
1.2知识技能1.8m(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m,一条直角边为6m,求另一边长).数学理解2.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一个梯形的面积:联系拓广3.可以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随堂练习12cm、16cm.习题1.3问题解决1.能通过。
.2.要能理解多边形ABCDEF’与多边形A’B’C’D’E’F’的面积是相等的.然后剪下△OBC和△OFE,并将它们分别放在图③中的△A’B’F’和△D’F’C’的位置上.学生通过量或其他方法说明B’E’F’C’是正方形,且它的面积等于图①中正方形ABOF和正方形CDEO的面积和。
即(B’C’)2=AB2+CD2:也就是BC2=a2+b2。
,这样就验证了勾股定理§l.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随堂练习l.(1) (2)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2.有4个直角三角影.(根据勾股定理判断)数学理解2.(1)仍然是直角三角形;(2)略;(3)略问题解决4.能.§1.3 蚂蚁怎样走最近13km提示:结合勾股定理,用代数办法设未知数列方程是解本题的技巧所在习题1.5知识技能1.5lcm.问题解决2.能.3.最短行程是20cm。
4.如图1~1,设水深为x尺,则芦苇长为(x+1)尺,由勾股定理解得x=12,则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长为13尺。
数学八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

数学八年级上册练习册答案【练习一:有理数的运算】1. 计算下列各题,并写出计算过程:- 题目:\(-3 + 4 - 5 + 6\)- 答案:\(-3 + 4 = 1\),\(1 - 5 = -4\),\(-4 + 6 = 2\)。
最终结果为2。
2. 判断下列各题的符号:- 题目:\(-7 + (-2)\)- 答案: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为负数。
\(-7 + (-2) = -9\)。
3. 计算下列各题,并写出计算过程:- 题目:\(\frac{3}{4} - \frac{1}{3}\)- 答案:先通分,\(\frac{3}{4} - \frac{1}{3} = \frac{9}{12} - \frac{4}{12} = \frac{5}{12}\)。
【练习二:代数式】1. 化简下列代数式:- 题目:\(3x + 2y - 5x + 3y\)- 答案:合并同类项,\(3x - 5x + 2y + 3y = -2x + 5y\)。
2. 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题目:\(4a^2 - 3a + 1\) 当 \(a = 2\)- 答案:代入 \(a = 2\),\(4(2)^2 - 3(2) + 1 = 16 - 6 + 1 = 11\)。
3. 根据题目条件,列出代数式:-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长是 \(2x\),宽是 \(3x\),求面积。
- 答案:面积 \(A = 长 \times 宽 = 2x \times 3x = 6x^2\)。
【练习三:几何初步】1. 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题目:一个正方形,边长为 \(4\) 厘米。
- 答案:正方形的周长 \(P = 4 \times 边长 = 4 \times 4 =16\) 厘米。
2.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题目:一个圆,半径为 \(3\) 厘米。
- 答案:圆的面积 \(A = πr^2 = π \times 3^2 = 9π\) 平方厘米。
3. 判断下列图形是否相似:- 题目:两个三角形,边长比例为 \(2:3\)。
【教材答案】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练习题答案()

第11章习题11.1第1题答案图中共6个三角形分别是:△ABD,△ADE,△AEC,△ABE,AADC,△ABC习题11.1第2题答案2种四根木条每三条组成一组可组成四组,分别为:10,7,5;10,7,3;10,5,3;7,5,3.其中7+5>10,7+3=10,5+3<10,5+3>7所以第二组、第三组不能构成三角形,只有第一组、第四组能构成三角形习题11.1第3题答案如下图所示,中线AD、高AE、角平分线AF习题11.1第4题答案(1)EC;BC(2)∠DAC;∠BAC(3)∠AFC(4)1/2BC·AF习题11.1第5题答案C习题11.1第6题答案(1)当长为6 cm的边为腰时,则另一腰长为6 cm,底边长为20-12=8(cm) 因为6+6>8所以此时另两边的长为6cm,8cm(2)当长为6 cm的边为底边时,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20-6)/2=7(cm)因为6+7>7所以北时另两边的长分别为7cm,7cm习题11.1第7题答案(1) 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5时,三角形的三边为5,5,6因为5+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5+5+6=16当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6时,三角形的三边为6,6,5 因为6+5>6所以三角形周长为6+6+5=17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2)22习题11.1第8题答案1:2习题11.1第9题答案解:∠1=∠2,理由如下:因为AD平分∠BAC所以∠BAD=∠DAC又DE//AC所以∠DAC=∠1又DF//AB所以∠DAB=∠2所以∠1=∠2习题11.1第10题答案四边形木架钉1根木条五边形木架钉2根木条六边形木架钉3根木条习题11.2第1题答案(1)x=33(2)x=60(3)x=54(4)x=60习题11.2第2题答案(1)一个直角,因为如果有两个直角,三个内角的和就大于180°了(2)一个钝角,如果有两个钝角,三个内角的和就大于180°了(3)不可以,如果外角是锐角,则它的邻补角为钝角,就是钝角三角形,而不是直角三角形了习题11.2第3题答案∠A=50°,∠B=60°,∠C=70°习题11.2第4题答案70°习题11.2第5题答案解:∵AB//CD,∠A=40°∴∠1=∠A=40°∵∠D=45°∴∠2=∠1+∠D=40°+45°=85°习题11.2第6题答案解:∵AB//CD,∠A=45°∴∠1=∠A=45°∵∠1=∠C+∠E∴∠C+∠E=45°又∵∠C=∠E∴∠C+∠C=45°∴∠C=22.5°习题11.2第7题答案解:依题意知:∠ABC=80°-45°-35°∠BAC= 45°+15°=60°,∠C =180°-35°-60°=85°,即∠ACB=85°习题11.2第8题答案解:∠BDC=∠A+∠ACD=62°+35°=97°,∠BFD=180°-∠BDC-∠ABE=180°-97°-20°=63°习题11.2第9题答案解:因为∠A+∠ABC+∠ACB=180°,∠A=100°所以∠ABC+∠ACB=180°-∠A=180°-100°=80°又因为∠1=∠2,∠3=∠4所以∠2=1/2∠ABC,∠4=1/2∠ACB所以∠2 +∠4=1/2(∠ABC+∠ACB)=1/2×80°=40°所以x=180°-(∠2+∠4) =180°-40°=140°所以x=140°习题11.2第10题答案180°;90°;90°习题11.2第11题答案证明:因为∠BAC是△ACE的一个外角所以∠BAC=∠ACE+∠E又因为CE平分∠ACD所以∠ACE= ∠DCE所以∠BAC=∠DCE+∠E又因为∠DCE是△BCE的一个外角所以∠DCE=∠B+∠E所以∠BAC=∠B+ ∠E+∠E=∠B+2∠E习题11.3第1题答案如下图所示,共9条习题11.3第2题答案(1)x=120(2)x=30(3)x=75习题11.3第3题答案多边形的边数 3 4 5 6 8 12 内角和180°360°540°720°1080°1800°外角和360°360°360°360°360°360°习题11.3第4题答案108°;144°习题11.3第5题答案这个多边形是九边形习题11.3第6题答案(1)三角形;(2)解:设这个多边形是n边形,由题意得:(n-2)×180=2×360解得n=6所以这个多边形为六边形习题11.3第7题答案AB//CD,BC//AD(理由略)提示:由四边形的内角和可求得同旁内角互补习题11.3第8题答案(1)是.理由如下:由已知BC⊥CD,可得∠BCD=90°又因为∠1=∠2=∠3所以有∠1=∠2=∠3=45°,即△CB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CO是∠DCB的平分线所以CO是△BCD的高。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参考答案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迅速做八年级数学课本习题吧。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的参考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参考答案(一)第117页练习1。
解:(1)(4)不能,因为它不满足平方差公式的特点.(2)(3)能,因为它满足平方差公式的特点.2.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参考答案(二)第119页练习1.解:(1)是,a²-4a+4= (a-2)²;(2)不是,缺少一次项;(3)不是,平方项符号不一致;(4)不是,ab项没有系数2.2.(1)(x+6)²;(2)-(x+y)²;(3)解:a²+2a+1=(a+1)²;(4)(2x-1)²;(5)a(x+a)²;(6)-3(x-y)².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习题参考答案(三)第124页复习题4.解:(1.3×10⁵)×(9.6×10^6) =1. 248×10^12 (t).∴在我国领土上,一年内从太阳得到的能量约相当于燃烧1. 248×10^12 t煤所产生的能量.5.解:27π(R+1)-2πR=2π≈6. 28(km).所以这条绳长比地球仪的赤道的周长多6. 28 m.在地球赤道表面同样做,其绳长比赤道周长也是多6. 28 m.∴4根立柱的总质量约为370.32t.10.解:(1)3X9-2×10=7.14×8-7×15=7可以发现符合这个规律.(2)是有同样规律.(3)设左上角数字为n,其后面数字为n+1,其下面数字为n+7,右下角数字为n+8,则(n+1)(n+7)-n(n+8)=n²+7n+n+7-n²-8n=7.11.证明:∵(2n+1)²-(2n-1)²=[(2n+1)+(2n-1)][(2n+1)-(2n-1)]=4nX2=8n,又∵n是整数,∴8n是8的倍数,∴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12.解:设原价为a,方案1提价后价格为n(1十p%)(1+q%)=(1+q%+p%+P%q%)a;方案2提价后价格为a(1+q%)(1+p%)=(1+p%+q%+p%q%)a;方案3提价后价格为。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人教版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 认真做⼋年级数学课本习题,就⼀定能成功!⼩编整理了关于⼈教版⼋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的答案,希望对⼤家有帮助!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 第41页练习 1.证明:∵ AB⊥BC,AD⊥DC,垂⾜分为B,D, ∴∠B=∠D=90°. 在△ABC和△ADC中, ∴△ABC≌△ADC(AAS). ∴AB=AD. 2.解:∵AB⊥BF ,DE⊥BF, ∴∠B=∠EDC=90°. 在△ABC和△EDC,中, ∴△ABC≌△EDC(ASA). ∴AB= DE.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 习题12.2 1.解:△ABC与△ADC全等.理由如下: 在△ABC与△ADC中, ∴△ABC≌△ADC(SSS). 2.证明:在△ABE和△ACD中, ∴△ABE≌△ACD(SAS). ∴∠B=∠C(全等三⾓形的对应⾓相等). 3.只要测量A'B'的长即可,因为△AOB≌△A′OB′. 4.证明:∵∠ABD+∠3=180°, ∠ABC+∠4=180°, ⼜∠3=∠4, ∴∠ABD=∠ABC(等⾓的补⾓相等). 在△ABD和△ABC中, ∴△ABD≌△ABC(ASA). ∴AC=AD. 5.证明:在△ABC和△CDA中, ∴△ABC≌△CDA(AAS). ∴AB=CD. 6.解:相等,理由:由题意知AC= BC,∠C=∠C,∠ADC=∠BEC=90°, 所以△ADC≌△BEC(AAS). 所以AD=BE. 7.证明:(1)在Rt△ABD和Rt△ACD中, ∴Rt△ABD≌Rt△ACD( HL). ∴BD=CD. (2)∵Rt△ABD≌ Rt△ACD, ∴∠BAD=∠CAD. 8.证明:∵AC⊥CB,DB⊥CB, ∴∠ACB=∠DBC=90°. ∴△ACB和△DBC是直⾓三⾓形. 在Rt△ACB和Rt△DBC中, ∴Rt△ACB≌Rt△DBC(HL). ∴∠ABC=∠DCB(全等三⾓形的对应⾓相等). ∴∠ABD=∠ACD(等⾓的余⾓相等). 9.证明:∵BE=CF, ∴BE+EC=CF+EC.∴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A=∠D. 10.证明:在△AOD和△COB中. ∴△AOD≌△COB(SAS).(6分) ∴∠A=∠C.(7分) 11.证明:∵AB//ED,AC//FD, ∴∠B=∠E,∠ACB=∠DFE. ⼜∵FB=CE,∴FB+FC=CE+FC, ∴BC= 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ASA). ∴AB=DE,AC=DF(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12.解:AE=CE. 证明如下:∵FC//AB, ∴∠F=∠ADE,∠FCE=∠A. 在△CEF和△AED中, ∴△CEF≌△AED(AAS). ∴ AE=CE(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13.解:△ABD≌△ACD,△ABE≌△ACE,△EBD≌△ECD. 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BAE= ∠CAE. 在△ABE和△ACE中, ∴△ABE≌△ACE(SAS). ∴BD=CD, 在△EBD和△ECD中, :.△EBD≌△ECD(SSS). ⼋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教版(三) 习题12.3 1.解:∵PM⊥OA,PN⊥OB,∴∠OMP=∠ONP=90°.在Rt△OPM和Rt△ONP中,∴Rt△OMP≌Rt△ONP(HL). ∴PM=PN(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OP是∠AOB的平分线. 2.证明:∵AD是∠BAC的平分线,且DE,DF分别垂直于AB ,AC,垂⾜分别为E,F,∴DE=DF.在Rt△BDE和Rt△CDF中,Rt△BDE≌Rt△CDF(HL). ∴EB=FC(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3.证明:∵CD⊥AB, BE⊥AC,∴∠BDO=∠CEO= 90°. ∵∠DOB=∠EOC,OB=OC, ∴△DOB≌△EOC ∴OD= OE. ∴AO是∠BAC的平分线. ∴∠1=∠2. 4.证明:如图12 -3-26所⽰,作DM⊥PE于M,DN⊥PF于N, ∵AD是∠BAC的平分线, ∴∠1=∠2. ⼜:PE//AB,PF∥AC, ∴∠1=∠3,∠2=∠4. ∴∠3 =∠4. ∴PD是∠EPF的平分线, ⼜∵DM⊥PE,DN⊥PF,∴DM=DN,即点D到PE和PF的距离相等. 5.证明:∵OC是∠ AOB的平分线,且PD⊥OA,PE⊥OB, ∴PD=PE,∠OPD=∠OPE. ∴∠DPF=∠EPF.在△DPF和△EPF中, ∴△DPF≌△EPF(SAS). ∴DF=EF(全等三⾓形的对应边相等). 6.解:AD与EF垂直. 证明:∵AD是△ABC的⾓平分线,DE⊥AB,DF⊥AC,∴DE=DF.在Rt△ADE和Rt△ADF中,∴Rt△ADE≌Rt△ADF(HL). ∴∠ADE=∠ADF.在△GDE和△GDF中, ∴△GDF≌△GDF(SAS). ∴∠DGE=∠DGF.⼜∵∠DGE+∠DGF=180°,∴∠DGE=∠DGF=90°,∴AD⊥EF. 7,证明:过点E作EF上AD于点F.如图12-3-27所⽰, ∵∠B=∠C= 90°, ∴EC⊥CD,EB⊥AB. ∵DE平分∠ADC, ∴EF=EC. ⼜∵E是BC的中点, ∴EC=EB. ∴EF=EB. ∵EF⊥AD,EB⊥AB, ∴AE是∠DAB的平分线,。
数学八上练习册答案沪教版

数学八上练习册答案沪教版【第一章:数的运算】1. 计算下列各题:(1) 56 + 38 = 94(2) 45 - 22 = 23(3) 34 × 21 = 714(4) 84 ÷ 12 = 72. 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1) √ 因为 48 + 36 = 84(2) × 因为 52 - 27 = 26,而不是 253. 填空题:(1) 一个数加上0,结果仍然是原数。
(2) 一个数减去0,结果仍然是原数。
【第二章:代数基础】1. 解下列方程:(1) x + 5 = 10 → x = 5(2) 2x - 3 = 7 → x = 5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列出代数式:(1) 面积 = 长× 宽(2) 周长= 2 × (长 + 宽)3.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判断下列代数式是否正确:(1) √ 因为 (a + b)² = a² + 2ab + b²(2) × 因为 a³ - b³ ≠ a³b³【第三章:几何初步】1.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和周长:(1) 正方形:边长为4cm,面积= 4 × 4 = 16cm²,周长= 4 × 4 = 16cm(2) 长方形:长为6cm,宽为3cm,面积= 6 × 3 = 18cm²,周长= 2 × (6 + 3) = 18cm2. 判断下列几何图形的性质:(1) √ 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2) × 因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最长【第四章:函数与方程】1.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解下列方程:(1) y = 2x + 3,当x = 2时,y = 2 × 2 + 3 = 7(2) 3x + 5 = 14,解得 x = (14 - 5) / 3 = 32.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列出函数关系式:(1) 速度 = 距离÷ 时间(2) 工作量 = 工作效率× 时间【结束语】本练习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同学们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数学书练习题答案第一章勾股定理课后练习题答案说明:因录入格式限制,“√”代表“根号”,根号下内用放在“”里面;“⊙”,表示“森哥马”,,¤,♀,∮,≒ ,均表示本章节内的类似符号。
1.l探索勾股定理随堂练习1.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625;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44。
2.我们通常所说的29英寸或74cm的电视机,是指其荧屏对角线的长度,而不是其长或宽,同时,因为荧屏被边框遮盖了一部分,所以实际测量存在误差.1.1知识技能1.x=l0;x=12.2.面积为60cm:,.问题解决12cm。
1.2知识技能1.8m.数学理解2.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一个梯形的面积:联系拓广3.可以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随堂练习12cm、16cm.习题1.3问题解决1.能通过。
.2.要能理解多边形ABCDEF’与多边形A’B’C’D’E’F’的面积是相等的.然后剪下△OBC和△OFE,并将它们分别放在图③中的△A’B’ F’和△D’F’C’的位置上.学生通过量或其他方法说明B’ E’F’C’是正方形,且它的面积等于图①中正方形ABOF和正方形CDEO的面积和。
即=AB+CD:也就是BC=a+b。
, 22222这样就验证了勾股定理l.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随堂练习l.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2.有4个直角三角影.数学理解2.仍然是直角三角形;略;略问题解决4.能.1.蚂蚁怎样走最近13km提示:结合勾股定理,用代数办法设未知数列方程是解本题的技巧所在习题 1.5知识技能1.5lcm.问题解决2.能.3.最短行程是20cm。
4.如图1~1,设水深为x尺,则芦苇长为尺,由勾股定理解得x=12,则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长为13尺。
复习题知识技能1.蚂蚁爬行路程为28cm.2.能;不能;不能;能.3.200km.4.169cm。
5.200m。
数学理解6.两直角边上的半圆面积之和等于斜边上半圆的面积.7.提示:拼成的正方形面积相等:8.能.9.18;能.10.略.问题解决11.24m;不是,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上滑动8m. 12.≈30.6。
联系拓广13.两次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得能放人电梯内的竹竿的最大长度约是3m,所以小明买的竹竿至少为3.1 m第二章实数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随堂练习1.h不可能是整数,不可能是分数。
2.略:结合勾股定理来说明问题是关键所在。
随堂练习1.0.4583, .7,一1/7, 18是有理数,一∏是无理数。
习题2.2知识技能1.一559/180,3.97,一234,10101010?是有理数,0.124568101 1 113?是无理数.2.X不是有理数;X≈3.2;X≈3.162.平方根随堂练习1.6,3/4,√17,0.9,102.√10 cm.习题2.3知识技能1.11,3/5,1.4,10问题解决2.设每块地砖的边长是xm,x3120=10.8解得x=0.3m-2联系拓广3.2倍,3倍,10倍,√n 倍。
随堂练习八年级上册数学书复习题答案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复习题1、如图1,菱形ABCD的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5,P 是对角线AC上任一点,且PE∥BC交AB于E,PF∥CD交AD 于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2、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如果将该矩形沿对角线BD折叠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3、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且AC⊥BD,AF是梯形的高,梯形面积是49cm2,则AF= ;4、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长和宽分别为2和1,以D为圆心,AD为半径作AE弧,再以AB的中点F为圆心,FB长为半径作BE弧,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5、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FGH 为菱形,并说明理由.解:添加的条件:理由:6、如图,一个长方形被划分成大小不等的6个正方形,已知中间的最小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7、如图,请写出等腰梯形∥ 特有而一般梯形不具有的三个特征: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如图,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若AD=5, BC=11,梯形的高是4,求梯形的周长.若AD=a, BC=b, 梯形的高是h,梯形的周长为c.则c= .9、已知: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AD=3cm,BC=7cm,则梯形的高是_______cm.10、已知梯形的中位线长为6㎝,高为4㎝,则此梯形的面积为㎝2.11、有一个直角梯形零件ABCD,AD∥BC,斜腰DC的长为10cm,∠D=120°,则该零件另一AB的长是 cm12、正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080°,那么这个正n边形的边数n=_____.13、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5倍,则这个多边形是边形;14、菱形的一个内角是60o,边长是5cm,则这个菱形的较短的对角线长是cm;15、顺次连接一个任意四边形四边的中点,得到一个四边形 .16、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D=5,AB=6,BC=8,且AB∥DE,△DEC的周长是A、3B、12C、15D、1917、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设有下列条件:①AB=AD;②∠ DAB=900;③AO=CO,BO=DO;④矩形ABCD;⑤菱形ABCD,⑥正方形ABCD,则在下列推理不成立的是A、①④ ⑥B、①③ ⑤C、①② ⑥D、②③ ④18、下列美丽的图案,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是1个个个个29、如图, ABCD中,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如果AC=12、BD=10、AB=m,那么m的取什范围是A.1<m<11 B.2<m<22C.10<m<12D.5<m<620、如图:矩形花园ABCD中,,,花园中建有一条矩形道路LMPQ 及一条平行四边形道路RSTK。
若,则花园中可绿化部分的面积为21、下列图形中只是轴对称图形,而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等腰梯形24、下列命题中,正确命题是A.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矩形;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D.两条对角线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22、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配..A.①B.②C.③D.①和②23、将一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图3,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24、如图,E、F、G、H分别是四边形ABCD四条边的中点,要使四边形EFGH为矩形,四边形ABCD应具备的条件是.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对角线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对角线互相平分2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是BA延长线上的一点,AF= AB.说明理由:△ABE≌△ADF. 2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写出图中每一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选择中的任意一对进行证明。
27、已知:如图1,点C为线段AB上的一点,△ACM 和△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CM交于点E,直线BM、CN 交于点F,求证:AN=BM;△CEF是等边三角形;28、现有树12棵,把它栽成三排,要求每排恰好为5棵,如右图所示就是一种符合条件的栽法.请你再给出三种不同的栽法.第3页习题答案1.010年为+108.7mm;009年为-81.mm;008年为+53.mm. 2.这个物体又移动了-1 m表示物体向左移动了1m 这时物体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第4页习题答案1.解:有5个三角形,分别是△ABE,△ABC,△BEC,△BDC,△EDC.2.解:不能;不能;能.理由略第5页习题答案:1.解:图中∠B为锐角,图中∠B为直角,图中∠B为钝角,图中AD在三角形内部,图中AD为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图中AD在三角形的外部.锐角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精品文档2.AF CD AC ∠∠ABC ∠4或∠ACF第7页习题答案:解:具有稳定性第8页习题11.1答案1.解:图中共6个三角形,分别是△ABD,△ADE,△AEC,△ABE,AADC,△ABC.2.解:2种.四根木条每三条组成一组可组成四组,分别为10,7,5;10,7,3;10,5,3;7,5,3.其中7+5>10,7+3=10,5+37,所以第二组、第三组不能构成三角形,只有第一组、第四组能构成三角形,3.解:如图11-1-27所示,中线AD、高AE、角平分线AF.4. ECBC ∠DAC∠BAC ∠AFC 1/2BC.AF5.C1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