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精品解析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勾股定理课后练习题答案说明:因录入格式限制,“√”代表“根号”,根号下内用放在“()”里面;“⊙”,表示“森哥马”,§,¤,♀,∮,≒,均表示本章节内的类似符号。
§1.l探索勾股定理随堂练习1.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625;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44。
2.我们通常所说的29英寸或74cm的电视机,是指其荧屏对角线的长度,而不是其长或宽,同时,因为荧屏被边框遮盖了一部分,所以实际测量存在误差.1.1知识技能1.(1)x=l0;(2)x=12.2.面积为60cm:,(由勾股定理可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8cm).问题解决12cm2。
1.2知识技能1.8m(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m,一条直角边为6m,求另一边长).数学理解2.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一个梯形的面积:联系拓广3.可以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随堂练习12cm、16cm.习题1.3问题解决1.能通过。
.2.要能理解多边形ABCDEF’与多边形A’B’C’D’E’F’的面积是相等的.然后剪下△OBC和△OFE,并将它们分别放在图③中的△A’B’F’和△D’F’C’的位置上.学生通过量或其他方法说明B’E’F’C’是正方形,且它的面积等于图①中正方形ABOF和正方形CDEO的面积和。
即(B’C’)2=AB2+CD2:也就是BC2=a2+b2。
,这样就验证了勾股定理§l.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随堂练习l.(1) (2)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2.有4个直角三角影.(根据勾股定理判断)数学理解2.(1)仍然是直角三角形;(2)略;(3)略问题解决4.能.§1.3 蚂蚁怎样走最近13km提示:结合勾股定理,用代数办法设未知数列方程是解本题的技巧所在习题1.5知识技能1.5lcm.问题解决2.能.3.最短行程是20cm。
4.如图1~1,设水深为x尺,则芦苇长为(x+1)尺,由勾股定理解得x=12,则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长为13尺。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3一次函数的图象》练习题(附带参考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4.3一次函数的图象》练习题(附带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次函数y =3x +1的图象不经过( )A .第一象限B .第二象限C .第三象限D .第四象限2.如图为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则一次函数y =x +k 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 .3.已知点P(1,4)在直线y =kx −2k 上,则k 的值为( )A .43B .−43C .4D .-44.如图,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12x 的图象交于点A ,则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A .y=2x+2B .y=-12x+2C .y=-2x+2D .y=12x+25.将一次函数y =2x +5的图象沿y 轴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所得直线的解析式为( )A .y =2x −5B .y =x +5C .y =2x +1D .y =x +16.如图所示,点A (﹣1,m ),B (3,n )在一次函数y =kx+b 的图象上,则( )A .m =nB .m >nC.m<n D.m、n的大小关系不确定7.已知一次函数y=kx−k过点(−1,4),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y随x增大而增大B.k=2C.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0)D.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0),B(1,3)在y轴上有一动点C,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A.(0,0)B.(0,−2)C.(0,2)D.(−2,0)二、填空题9.直线y=2x+m−3经过点(2,3),则m=;10.已知y与x−2成正比例,且当x=1时y=1,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11.如果正比例函数y=(3k+1)x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12.若点P(m,n)在直线y=−2x+3上,则2m+n−3=.13.如果不论k为何值,一次函数y= 2k−1k+3x−k−11k+3的图象都经过一定点,则该定点的坐标是.三、解答题14.直线y=kx+1沿着y轴向上平移b个单位后,经过点A(−2,0)和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B,若△ABO(O为坐标原点)的面积为4,求b的值.15.已知y−2与x−3成正比例,且x=4时y=8.(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y=−6时,求x的值.16.已知y与3x−2成正比例,且当x=2时y=8.(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2)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3)当x>0时, y的取值范围是.17.在直角坐标系内,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经过三点A(4,0),B(0,2)C(m,−3). (1)求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2)求m的值.(3)若点P在直线y=kx+b上且到y轴的距离是3,求点P的坐标.参考答案1.D2.B3.D4.B5.C6.C7.C8.C9.210.y=-x+211.k<−1312.013.(2,3)14.解:直线y=kx+1沿着y轴向上平移b个单位后,得到y=kx+b+1 ∵直线y=kx+b+1经过点A(-2,0)和y轴正半轴上的一点B∴B(0,b+1)∵△ABO的面积是:1×2×(b+1)=42解得b=3.15.(1)解:∵y−2与x−3成正比例∴设y−2=k(x−3)∵x=4时∴8−2=k(4−3)∴k=6∴y=6x−16;(2)解:把y=−6代入y=6x−16,可得:−6=6x−16解得:x=5.316.(1)解:设y=k(3x−2)∵当x=2时x=2∴8=k(3×2−2)解得:k=2∴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6x−4(2)解:令x =0,则y =−4,令x =1 过点(0,−4),(1,2)作直线如图所示:(3)y >-417.(1)解:∵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三点A(4,0) B(0,2)则:{4k +b =0b =2,解得:{k =−12b =2∴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12x +2(2)解:把C(m ,−3)代入:y =−12x +2中得:−3=−12m +2,解得:m =10(3)解:设P(x ,y)∵点P 在直线y =−12x +2上且到y 轴的距离是3 ∴x =±3当x =3时y =−12×3+2=12当x =−3时y =−12×(−3)+2=72∴点P 的坐标是(3,12)或(−3,72)。
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最新教育文档

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很重要,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是什么呢?下面是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跟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对过后您做的对吗?八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勾股定理课后练习题答案说明:因录入格式限制,“√”代表“根号”,根号下内用放在“()”里面;“⊙”,表示“森哥马”,§,¤,♀,∮,≒ ,均表示本章节内的类似符号。
§1.l探索勾股定理随堂练习1.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625;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44。
2.我们通常所说的29英寸或74cm的电视机,是指其荧屏对角线的长度,而不是其长或宽,同时,因为荧屏被边框遮盖了一部分,所以实际测量存在误差.1.1知识技能1.(1)x=l0;(2)x=12.2.面积为60cm:,(由勾股定理可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8cm). 问题解决12cm2。
1.2知识技能1.8m(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m,一条直角边为6m,求另一边长).数学理解2.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一个梯形的面积:联系拓广3.可以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随堂练习12cm、16cm.习题1.3问题解决1.能通过。
.2.要能理解多边形ABCDEF’与多边形A’B’C’D’E’F’的面积是相等的.然后剪下△OBC和△OFE,并将它们分别放在图③中的△A’B’ F’和△D’F’C’的位置上.学生通过量或其他方法说明B’ E’F’C’是正方形,且它的面积等于图①中正方形ABOF和正方形CDEO的面积和。
即(B’C’)2=AB2+CD2:也就是BC2=a2+b2。
,这样就验证了勾股定理§l.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随堂练习l.(1) (2)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2.有4个直角三角影.(根据勾股定理判断)数学理解2.(1)仍然是直角三角形;(2)略;(3)略问题解决4.能.§1.3 蚂蚁怎样走最近13km提示:结合勾股定理,用代数办法设未知数列方程是解本题的技巧所在习题 1.5知识技能1.5lcm.问题解决2.能.3.最短行程是20cm。
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习题答案北师大

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习题答案北师大做八年级数学课本习题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习题答案北师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习题答案北师大(一)复习题第16页1.解:由勾股定理分别求得AB,BC,CD,的长为5cm,13cm,10cm,所以折线的长为5+13+10=28(cm).2.解:(1)因为8²+15²=17²,所以8,15,17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2)因为7²+12²≠15²,所以7,12,15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3)因为12²+15²≠〖20〗^2,所以12,15,20不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4)因为7²+24²=25²,所以7,24,25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3.解:如图1-4-11所示,设帆船的始点为A先向东方向航行了160km到点B,再向正北方向航行了120km到点C.在Rt△ABC中,∠B=90°,AB=160,BC=120,由勾股定理,得A C²=BC²+A=120²+160²=200²,所以AC200.因此,这艘船此时离出发点200km.4.解:在Rt△ABC中,∠B=90°,所以AC²=AB²+BC²=4²+3²=25,所以AC=5(cm).在Rt△FAC中,∠FAC=90°,所以FC²=FA²+AC²=12²+5²=169.所以S_正方形CDEF=FC²=169(cm^2 ).5.解:如图1-4-12所以,设小明家位于点C,先向正北方向走了150m到点A,再向正东方向走了250m到点B,在Rt△ABC中,∠A=90°,由勾股定理,得A B²=BC²-AC²=250²-150²=40 000(m²).所以AB=200m.故小明向正东方向走了200m远.6.解:一两直角边为直径的两个半圆面积之和等于以斜边为直径的半圆的面积.7.解:两图的面积相等,前者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边长为C 的正方形组成,后者由4个全等直角三角形和边长分别为a,b的两个正方形组成,因此边长分别为a,b的两个正方形组成,因此边长为c 的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为a,b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即c²=a²+b².8.解这样做实际上得到了一个边长分别为3,4,5的三角形,因为3²+4²=5²,所以由直角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可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9.解:(1)面积为53个平方单位,可以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斜边为AB,直角边长分别为2个单位和7个单位.由勾股定理,得AB²=2²+7²=53,即正方形的面积.(2)可利用5=2²+1²,10=3²+1²,13=2²+3²构造正方形(图略).10.解:(1)如图1-4-13所示.(2)所有正方形的面积和为4cm².(3)如果一直画下去,可以想象出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图形,如果取出图形的任意部分放大后与原图形形状相同.(4)若原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11.解:(1)设梯子的顶端距底面xm(x>0),根据勾股定理,得x²+7²=25²,解得x=24,所以梯子的顶端距地面24m.(2)不是,设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ym(y>0),此时梯子顶端距地面24-4=20(m).由勾股定理,得20²+(7+y)²=25²,解得y=8.所以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8m,而不是4m.12.解:将长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所求的爬行距离就是线段AB的长度,线段AB的长度有3种可能,示意图如图1-4-14①②③所示,在图1-4-14①中,由勾股定理,得AB²=20²+15²=625=25²,所以AB=25;在图1-4-14②中,由勾股定理,得AB²=25²+10²=725;在图1-4-14③中,由勾股定理,得AB²=30²+5²=925.因为925>725>625,所以图1-4-14①中线段AB 的长度最短,为25,即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为25.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习题答案北师大(二)第27页练习1.解:因为6²=36,所以36的算术平方根是6,即√36=6;因为(3/4)^2=9/16,所以9/16 的算术平方根是 3/4 即√(9/16)=3/4;因为(√17)^2=17所以17的算术水平根是√17,因为0.9²=0.81,所以0.81的算术平方根是0.9,即√0.81=0.9;因为(10-²)=10-⁴,所以10-⁴的算术平方根是10-²,即√(10-⁴)=10-².2.解:在Rt△ABC中,∠C=90°,由勾股定理,得AB²=AC²+BC²=5²+3²=34,所以AB=√34.3.解:在Rt△ABC中,∠B=90°,由勾股定理,得AB²=AC²-BC²=8²-6.4²=23.04,所以AB=√23.04=4.8(m).所以.帐篷支撑杆的高是4.8m.八年级数学上册课本习题答案北师大(三)第29页练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这篇关于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答案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3.1.1轴对称答案基础知识1~4:A;B;B;A5、①;不是轴对称图形6、王;中;田;甲;本、垂直平分线8、②①④③⑤能力提升9、10:2110、略探索研究11、∵AD=BD=CD,∴∠B=∠BAD,∠C=∠CAD,∵∠B+∠BAD+∠CAD+∠C=180°,∴∠B+∠C=90°,由翻折的性质得,∠C=∠ADC,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DC=∠B+∠BAD=2∠B,∴∠B+2∠B=90°,解得∠B=30°13.1.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答案基础知识1~2:A;B3、垂直平分4、B’C;AB’;∠AB’C;60°5、△ABC全等于△ADC∠DCA=∠BCA∠DAC=∠BACDB垂直AC6、30°;60°15、证明:连结PA、PB、PC,∵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与点P∴PA=PB,PB=PC∴PA=PC∴P点也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能力提升8~9:C;D探索研究10、∵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B,ED⊥OA,∴DE=CE,OE=OE,在Rt△ODE与Rt△OCE中,DE=CE;OE=OE;∴Rt△ODE≌Rt△OCE,∴OD=OC,∵OD=OC,∴△DOC是等腰三角形,∵OE是∠AOB的平分线,∴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13.2画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答案基础知识1、D2、52°3、14、略直线MN是线段AA’,CC’,DD’的垂直平分线5、y=3,x=115°6、略、略能力提升8、略探索研究9、平移;旋转13.2画轴对称图形第2课时答案基础知识1~3:C;A;C4、-5或55、;6、1;2、2;3;-2;-38、;;;;长方形9、或10、;;;能力提升11、ABCD正方形12、略A²;B²;C²;D²探索研究13、可以找到对称点,A1,B1,C1,D1,顺次连接可得所求图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

北师⼤版⼋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
志⼠惜⽇短,愁⼈知夜长。
惜取⽇短。
认真努⼒做⼋年级数学课本的习题吧。
店铺为⼤家整理了北师⼤版⼋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答案,欢迎⼤家阅读!
北师⼤版⼋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
习题2.3
1:解(1)√49=7;(2) √(25/196)=5/14;(3) √0.09=0.3;(4)-√64=-8.
2.解:因为11²=121,所以121的算术平⽅根是11,即√121=11;因为(3/5)²=9/25,所以9/25 的算术平⽅根是3/5,即√(9/25)=3/5;因为1.4²=1.96,所以1.96的算术平⽅根是3/5,即√(9/25)=3/5;1.4²=1.96,所以1.96的算术平⽅根是1.4,即√1.96=1.4;因为(10³)²=10^6,所以√(〖10〗^6 )=10³.
3.解:设正⽅形的边长为x⾯积为a,由正⽅形的⾯积公式得x²=a.当正⽅形的⾯积变为原来的4倍时,则4a=4x²=(2x)²,所以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2倍.同理,当⾯积变为原来的9倍时,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3被;当⾯积变为原来的100倍时,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10倍;当⾯积为原来的n倍时,它的边长变为原来的√n 倍.
北师⼤版⼋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
习题2.5
北师⼤版⼋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答案(三)
习题2.7。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练习册(附答案)最新版

研发合作:313802968
北师大版八年级ㆍ 上册◇精品讲义
数 学
(精排打印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精品讲义ㆍ精排打印版(含答案)
前言
行无私分享和上传的资 料。
声明:1.本文经过个人用心加工,版权所有,请勿另行上传;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精品讲义第一章 勾股定理.................................................................................................................................... 1 1.1 探索勾股定理(1)................................................................................................................ 1 1.1 探索勾股定理(2)................................................................................................................ 4 1.1 探索勾股定理(3)................................................................................................................ 7 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10 1.3 蚂蚁怎样走最近.................................................................................................................... 13 单元综合评价...................................................................................................................是我下载了好几个付费文档,认 真排版整理而成的。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练习题-含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轴对称与坐标变化》练习题-含答案(北师大版)一、选择题1.在直角坐标系中,将点P(﹣3,2)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6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2.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是(-1,4),(1,1),(-4,-1),现将这三个点先向右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2,2),(3,4),(1,7)B.(-2,2),(4,3),(1,7)C.(2,2),(3,4),(1,7)D.(2,-2),(3,3),(1,7)3.将点A(﹣2,3)平移到点B(1,﹣2)处,正确的移法是()A.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B.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5个单位长度D.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5个单位长度4.点M(1,2)关于x轴对称点的坐标为()A.(-1,-2)B.(-1,2)C.(1,-2)D.(2,-1)5.已知点P(1,﹣2),Q(﹣1,2), R (﹣1,﹣2),H(1,2),则下面选项中关于y轴对称的是( )A.P和QB.P和HC.Q和RD.P和R6.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a,3)与点B(﹣4,b)关于y轴对称,则a+b的值是( )A.﹣7B.﹣1C.1D.77.已知点P(1,a)与Q(b,2)关于x轴成轴对称,则a﹣b的值为()A.﹣1B.1C.﹣3D.38.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由四个格点A,B,C,D,以其中一点为原点,网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网格线所在直线为坐标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其余三个点中存在两个点关于一条坐标轴对称,则原点是( )A.A点B.B点C.C点D.D点二、填空题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把点A(2,3)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__.10.已知点M(3,﹣2),将它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4个单位后得到点N,则点N的坐标是.11.点E(a,-5)与点F(-2,b)关于y轴对称,则a= ,b= .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2),作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得到点A′,再将点A′向下平移4个单位,得到点A″,则点A″的坐标是________.13.点A(a,b)和B关于x轴对称,而点B与点C(2,3)关于y轴对称,那么,ab=.14.如图,把平面内一条数轴x绕原点O逆时针旋转角θ(0°<θ<90°)得到另一条数轴y,x轴和y轴构成一个平面斜坐标系.规定:过点P作y轴的平行线,交x轴于点A,过点P作x 轴的平行线,交y轴于点B.若点A在x轴上对应的实数为a,点B在y轴上对应的实数为b,则称有序实数对(a,b)为点P的斜坐标.在某平面斜坐标系中,已知θ=60°,点M的斜坐标为(3,2),点N与点M关于y轴对称,则点N的斜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1,-2),B(-2,-4),C(-4,-1).把三角形ABC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后得到三角形A1B1C1,请画出三角形A1B1C1,并写出点B1的坐标.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5)、B(﹣1,0)、C(﹣4,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很重要,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是什么呢?下面是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跟初二(八年级)下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对过后您做的对吗?八年级上册数学课后练习题答案(北师大版)第一章勾股定理课后练习题答案说明:因录入格式限制,“√”代表“根号”,根号下内用放在“()”里面;“⊙”,表示“森哥马”,§,¤,♀,∮,≒,均表示本章节内的类似符号。
§1.l探索勾股定理随堂练习1.A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625;B所代表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44。
2.我们通常所说的29英寸或74cm的电视机,是指其荧屏对角线的长度,而不是其长或宽,同时,因为荧屏被边框遮盖了一部分,所以实际测量存在误差.1.1知识技能1.(1)x=l0;(2)x=12.2.面积为60cm:,(由勾股定理可知另一条直角边长为8cm). 问题解决12cm2。
1.2知识技能1.8m(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0m,一条直角边为6m,求另一边长).数学理解2.提示: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和等于一个梯形的面积:联系拓广3.可以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随堂练习12cm、16cm.习题1.3问题解决1.能通过。
.2.要能理解多边形ABCDEF’与多边形A’B’C’D’E’F’的面积是相等的.然后剪下△OBC和△OFE,并将它们分别放在图③中的△A’B’ F’和△D’F’C’的位置上.学生通过量或其他方法说明B’ E’F’C’是正方形,且它的面积等于图①中正方形ABOF和正方形CDEO的面积和。
即(B’C’)2=AB2+CD2:也就是BC2=a2+b2。
,这样就验证了勾股定理§l.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随堂练习l.(1) (2)可以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2.有4个直角三角影.(根据勾股定理判断)数学理解2.(1)仍然是直角三角形;(2)略;(3)略问题解决4.能.§1.3 蚂蚁怎样走最近13km提示:结合勾股定理,用代数办法设未知数列方程是解本题的技巧所在习题1.5知识技能1.5lcm.问题解决2.能.3.最短行程是20cm。
4.如图1~1,设水深为x尺,则芦苇长为(x+1)尺,由勾股定理解得x=12,则水池的深度为12尺,芦苇长为13尺。
复习题知识技能1.蚂蚁爬行路程为28cm.2.(1)能;(2)不能;(3)不能;(4)能.3.200km.4.169cm。
5.200m。
数学理解6.两直角边上的半圆面积之和等于斜边上半圆的面积.7.提示:拼成的正方形面积相等:8.能.9.(1)18;(2)能.10.略.问题解决11.(1)24m;(2)不是,梯子底部在水平方向上滑动8m.12.≈30.6。
联系拓广13.两次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得能放人电梯内的竹竿的最大长度约是3m,所以小明买的竹竿至少为3.1 m第二章实数§2.1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随堂练习1.h不可能是整数,不可能是分数。
2.略:结合勾股定理来说明问题是关键所在。
随堂练习1.0.4583,3.7,一1/7,18是有理数,一∏是无理数。
习题2.2知识技能1.一559/180,3.97,一234,10101010…是有理数,0.123 456 789 101 1 12 13…是无理数.2.(1)X不是有理数(理由略);(1)X≈3.2;(3)X≈3.16§2.2 平方根随堂练习1.6,3/4,√17,0.9,10-22.√10 cm.习题2.3知识技能1.11,3/5,1.4,103问题解决2.设每块地砖的边长是xm,x2×120=10.8 解得x=0.3m 联系拓广3.2倍,3倍,10倍,√n 倍。
随堂练习1.±1.2, 0,±√18,±10/7,±√21,±√14,±10-22.(1)±5;(2)5;(3)5.习题2.4知识技能1.±13,±10-3,±4/7,±3/2,±√182.(1)19;(2) —11;(3)±14。
3.(1)x=±7;(2)x=±5/94.(1)4;(2)4;(3)0.8联系拓广5.不一定.§2.3 立方根1.0.5,一4.5,16.2. 6cm.习题2.5知识技能1.0.1,一1,一1/6,20,2/3,一82. 2,1/4,一3, 125,一33.a1827641252163435127291 0003√a12345678910数学理解4.(1)不是,是;(2)都随着正数k值的增大而增大;(3)增大问题解决5.5cm联系拓广6.2倍,3倍,10倍,3√n倍.§2.4 公园有多宽随堂练习1.(1)3.6或3.7;(2)9或102.√6 2.5习题2.6知识技能1.(I)6或7;(2)5.0或5.12.(1)( √3—1)/21/2 (2) √153.853.(√5—1)/25/8数学理解4.(1)错,因为(√8955)显然大于10;(2)错,因为(√12345)显然小于100.问题解决5.4m,这里只是能取过剩近似值4m,不能取3m.6.≈5m.§2.5 用计算器开方(1) (3√11) √5.(2)5/8(√5—1)/2。
习题2.7知识技能1.(1)49;(2) 一2.704;(3)1.828;(4)8.2162.(1) √8(2)8/13(√5—1)/2。
数学理解3.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结果越来越趋向于1或一l。
4.(1)结果越来越小,趋向于0;(2)结果越来越大,但也趋向于0.§2.6 实数随堂练习1.(1)错(无限小数不都是无理数);(2)x4(无理数部是无限不循环小数);(3)错(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2.(1)一√7,1/√7,√7;(2)2,一1/2,2 (3)一7,1/7,73.略习题2.8(1){ 一7.5,4,2/3,一3√27,0.31,0.15…);(2) { √15,√(9/17),—∏…);(3){ √15,4,√(9/17),2/3,0.31,0.15) (4){—7.5,一3√27,—∏}2.(1) –3.8,5/19,3.8.(2) √21,一√21/21,√21;(3) ∏,一1/∏,∏;(4)一3,√3/3,√3;(5)一3/10,10/3,3/10 3.略随堂练习1.(1)3/2;(2)3;(3) √3一1;(4)13—4√3习题2.9知识技能1. 解:(1)原式=1;(2)原式=1/2解得x=16 y=14 答:略.40.解:设甲商品原价x元,乙商品原价y元,则有方程组{ x+ y=100 (1—10%) x+(1+40%)y=(1+20%)×100 },解得x=40 y=60 答:略·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4l.小明和他妈妈现在的年龄分别是15岁和40岁.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42.一般17:30—19:00期间汽车车流量较大.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