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考早读材料

2020年高考早读阅读、背诵材料

(第四期)

周二早读

模块一、高频成语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1.空穴来风无稽之谈

此二词意思本来完全相反,“空穴来风”指事情并非完全没有根据,而“无稽之谈”指完全没有根据。但由于“空穴来风”容易被一些人因“空穴”二字而望文生义地误解为没有根据,此二词便容易被混淆了。

2.每时每刻无时无刻

由于此二词都有“时刻”二字,一些粗心的人便容易混淆它们。其实,它们意思完全相反:“每时每刻”讲“时刻”都有,多用于肯定句;“无时无刻”讲“时刻”都无,多用于否定句。

3.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此二词虽都有表示东西过多之意,但只是在形容眼前景物太多、看不过来时才可以通用;“目不暇接”着重指眼睛“看”,看的事物或人是静止的;而“应接不暇”着重指眼睛“应付”不过来,看的事物或人是迎着看者来的。

4.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此二词都可以用来形容建筑的精美,但“鬼斧神工”还可用来形容天然景物,“巧夺天工”则只能形容人工制作的东西。模块二、经典名言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易经》名言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

7、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地的品格是坤,君子见坤卦就要消法大地的包容,厚德载物

8、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两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1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模块三、时评文选读(积累素材、启迪思路)

秦平:民俗文化扮靓美美中国年

来源:陕西传媒网作者:秦平责任编辑:孙智英

2019-01-19 17:10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历经千百年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也已形成了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年味”需要民俗文化支撑,春节就是各种民俗活动最丰富的节日。不管信与不信,“年味”都从未走远,就在你我身边,在那一项项民俗文化里。

传承精神命脉,民俗文化更有味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历经5000多年而不衰,就在于我们没有抛弃传统,没有割断精神命脉。民俗文化经历了中华儿女的代代传承,也早已融入到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比如秧歌拜年,其俗称“沿门子”,春节期间陕北几乎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借助这些民俗载体,春节更有喜庆味、家国味。

融入时代气息,民俗文化更显生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民俗文化一旦没有传承和展现的有效载体,就会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比如华阴老腔、皮影戏、西安鼓乐等表演,就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身边。经过改造、精简,川剧变脸更是走进了更多的普通民众。这也足以表明,让传统文化涌起新时代的浪花,必须寻找到转化发展的表达方式,注重发掘当代价值。

植根群众沃土,民俗文化更具张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见证者;是剧中人,也是剧作者。也只有根植于群众沃土,民俗文化在新时代才会更具张力。比如手捏的面人、糖画,唢呐吹出的曲子等等,其在浓郁了“年味”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们认识民俗文化、接触民俗文化,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注入了强大力量和不竭动能。

文化铸魂,中国春节成为“世界节日”。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脉,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大街小巷红红的灯笼、中国结,家家户户红红的窗花、对联、福字,都让“年味”香飘万里。尤其是腊八、祭灶、守岁、拜年、祭财神、逛庙会等民俗活动,也让春节越来越有吸引力。承载着扎根神州大地的“中国价值”、立足千年传统的“东方智慧”,中国春节正在跨越国界,成为“世界节日”。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尽管各地民俗文化不尽相同,但守岁、吃团圆饭、创作生肖纪念品等却一代代传承至今,越来越成为春节的“标配”,展现出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继承好、弘扬好、延续好传统文化,既是文化进步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民俗文化扮靓美美中国年,就激励着近14亿中华儿女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新时代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时文点评:

模块四、文言文阅读积累

乌有先生历险记翻译与注释

张孝纯

10、【原文】薄莫,先生酒释,而公犹僵卧,气息惙然,呼之不省,大惊,延

邻医脉之。

【翻译】

【注释】

①薄莫(傍晚。“薄”,动词,“迫近”之意;“莫”通“暮”,晚上。),先生酒释(酒意消除),而(转折连词,可是)公犹(还)僵卧,气息惙然(气息微弱的样子),呼之不醒,大惊,②延(延请)邻医脉之(为他把脉诊断。“脉”,名词作动词,把脉;“脉之”这是名词的“为动用法”)。

11、【原文】医曰:“殆矣!微司命,孰能生之?愚无所用其计矣。”

【翻译】

【注释】

①医曰:“殆矣(危险啦!“殆”,危险)!微(无,有假设意味,可译为“如果没有”)司命(古人称冥间掌管人生死大权的神),孰能生之(使之生,即救活他。“生”,动词的使动用法)?

②愚(谦称,可译为“我”)无所(固定结构,可译为“没有……的[地方]”)用其(代词,代医生自己)技(医术)矣。”

12、【原文】先生靡计不施,迄无效,益恐。

【翻译】

【注释】

①先生靡(指示代词中的“无指代词”:作主语时,通常译为“没有谁”;这里作定语,译为“没有什么”)计(办法)不施(用),

②迄(最终)无效,益(越发,更加)恐。

周四早读

模块一、高频成语积累(早上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1.视而不见熟视无睹

“视而不见”偏重于不注意、不用心或装作没看见,并不强调经常见到;“熟视无睹”则偏重于漫不经心,不重视,有“经常见到”之意。

2.昙花一现稍纵即逝

此二词都有表示时间短的意思,但“昙花一现”强调“出现”的时间短,且往往有贬义;“稍纵即逝”强调“纵”的时间短,强调不能“纵”。

3.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它们都有“什么地方什么细节都照顾到了”之意,但“无微不至”是褒义词,表示照

顾周到,体贴入微,强调的是关心的细小;而“无所不至”则表示什么地方都去过,强调的是足迹所到的地方,且稍含贬义。

4.信口雌黄信口开河

它们都有“随口乱说”之意,但“信口雌黄”多指随便批评、诬蔑,变异程度较深;“信口开河”多指随便乱说,漫无边际,贬抑程度较浅,有时甚至是中性词。

模块二、经典名言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1、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2、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译文: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3、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4、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译文:处在尊贵的位置上不要骄傲,处在地下的位置上也不要忧虑。

5、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却不到处炫耀。而是看准时机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模块三、文化常识(知识点必掌握)

《优美的汉字》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隶书是两汉时通行的主要字体,笔画平直,略有波浪起伏,书写简便。

草书形成于汉代,是辅助隶书的简便字体,主要用于起草文书和通信,使用连笔,书写快捷,但难于辨认。

行书出现在东汉晚期,楷书产生后,逐渐演变成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易书写,比草书易辨认。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汉魏之际形成,南北朝时期逐渐成为主要字体,一直使用到现在。“楷”有“规则”之意,字形方正严整,笔画平易圆转,更便于书写。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和合体之分。独体主要是以图形为基础发展变化而来的“象形字”“指事字”;合体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包括“会意字”“形声字”。

关于汉字的形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现代学者认为:六书前四种是构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书法与篆刻为汉字插上了艺术的翅膀,使一个个平实的方块字灵动起来。

模块四、时代人物积累

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王丹

2019年01月18日08:11 来源:光明日报

“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2019年1月16日,著名核物理学家、我国核武器事业重要奠基人于敏院士去世,享年93岁。

先生的离去,早已跨越了学科的界限,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被视作舆论声量重要参照指标的两微(微博和微信)数据即是明证。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16日首发的于敏院士去世消息,阅读量已经超过10万;光明日报法人微博该消息的阅读量约2300万,点赞量近10万。

每一次点击,都是一份关注、一份致敬和缅怀。人们在怀念和致敬中,回顾先生惊人的事业和沉默的人生,重温那段艰辛的岁月和不屈的探索,脑补他在黄沙大漠中大声吟诵“不破楼兰终不还”和《后出师表》的场景。有网友留言说:“这才是我们应该追的星。”

追于敏院士这样的星,当然是出于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中不可撼动的地位和所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似乎又不止于此。他在时代的漩涡中如何张弛,在功名和真理之间如何选择,又在时间的巨大馈赠面前如何淡然处之,都让每一个走近他的人着迷不已。

风骨坚韧、不失本真,有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家国情怀,也不乏“为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的人生气魄,这几乎就是于敏院士所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的共同特质。他们将个人命运和民族兴亡紧紧相连,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成就人生,在实现自我中造福大众。梁思礼、华罗庚、朱光亚、王希季、钱学森、师昌绪、郭永怀、南仁东、黄大年、程开甲……如果列下去,这个名单还可以拉得更长。

如果科学家也有所谓“人设”的话,大抵也就是上文描摹出的样子吧。而且选择“追这样的星”的人,似乎也不必担心可能出现的“人设崩塌”。回望历史风云,他们的价值坐标不曾迁移,他们的信仰始终在场。也许有人觉得谈“责任”“使命”“信仰”这样的大词有点空洞和矫情,但面对社会的喧嚣浮躁,恰是于敏们的故事,让我们得以暂时停下来,重新审视精神上的困惑和价值观上的迷茫。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于敏们的离世何以引发多个行业各个代际的集体悼念。于个体而言,这些人类星空的璀璨之星似一座座灯塔,照亮了通往“意义”的道路,而在更宏观的层面上,他们维护并构筑了一个社会的精神价值,照亮了通往“梦想”的前路。

一直以来,“对明星演员的关注多过科学家”的声音总会不时出现,而且每一次出现都能成功挑动大众的敏感神经。暂且对这种论调按下不表,现在,事情已不同以往。一个例子是,在中央的关怀下,光明日报成立了专门的知识分子关怀机构;2019年,光明日报法人微博新开设“光明追思”栏目,第一时间刊发了多位大家追思稿件,目前阅读量已超6000万。功勋卓著,青史不泯。即使在社交媒体时代,这些别样的“偶像”也是最大的流量,最有含金量的流量。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5年前,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于敏的颁奖词。如今,他换了种方式,和国人一起奔跑在时代前列。

模块五、古典诗歌积累

《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请用富有文采的语言翻译这首诗歌

【赏析】

赏析上阕从“春愁”落笔,写了潇潇风雨中作者以酒浇愁的情景。“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作者胸中一怀愁绪无法排遣,渴望借酒浇愁,江上泛舟,见酒楼挑出了大字酒招,似乎招呼作者前往一醉解愁。“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在那“秋娘渡”和“泰娘桥”令人流连忘返的美丽多情之地,作者本应能开怀畅饮,愁绪顿消。然而,恍惚中只感觉风雨飘摇,不知其所,使原先的“春愁”更加浓重,难以释怀。

下阕点明上阕所叙之愁乃有家难归带来的痛苦,并发出了时光易逝,好景难久的感慨。“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作者以设问句式点出“春愁”的由来,原来是思乡心切,他回忆起在家的情景:他的妻子吹奏着银字笙,屋内香炉里燃烧着象征男女爱情的心字香,笙管悠悠,青烟袅袅,令人神往。写到这里,词的笔锋一转,感叹“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岁月无情,眼见得时光已催红了樱桃,染绿了芭蕉,更是把韶华人生抛在后头,使人怅惘不已,心头泛起更浓的忧愁,以此有个性的感伤语气结尾,余韵缭绕,让人回味无穷。联系到该词的写作背景,我们不难体味到作者所抒的“春愁”、“思乡”实际是道出了对国家的忧患之情。

这首词的锻句炼字尤值一提,四字叠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及“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具有鲜明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文字优美、色彩清丽,词中见画,别有韵味。

周六早读

模块一、高频成语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1.休戚与共患难与共

“休戚与共”词义范围较宽,包括祸、福两方面;“患难与共”则只指患难。

2.相提并论并驾齐驱

此二词的区别在于:“相提并论”用在“论”,即谈论或看待;“并驾齐驱”用在“驱”,即指前进或排名。

3.一发而不可收一发而不可收拾

一字之差使这两个词意思产生不同:“一发而不可收”指行为动作开始之后便控制不了,停不下来;“一发而不可收拾”则专指结局更加无法整理。

4.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此二词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的意思。但前者指经常耳听目视而受到影响;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或他人的感染、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模块二、经典名言积累(早读必背、上课必提问、作文必运用)

(一)热爱祖国

1. [原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先秦)《太公六韬》

[译文]国家不是一个人的国家,而是所有民众的国家。

2. [原文]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译文] 祖国河山秀美如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寸土寸金。

3. [原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译文] 国家的兴衰存亡,每个老百姓都是有责任的.

4. [原文]位卑未敢忘忧国。——(南宋)陆游《病起怀书》

[译文]虽然我地位卑微,也始终不敢忘记为国分忧。

5.[原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转》

[译文]男子汉大丈夫应当为国家戍守四方,死于边境,并以马革裹尸为荣耀。

模块三、文言文知识积累

5、本

【本义】字体下面的一横指示植物的根部——草木的根

【成语举例】本末倒置:本:树根;末:树梢;置:放。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经典文言】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柳宗元《种树郭

橐驼传》)

【引申义】(一)

(1)草木的根部对植物非常重要——根本、基础的东西

【成语举例】正本清源: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源头上清理。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

【经典文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2)在古代社会中,农业是国家的根本——特指农桑业。

【成语举例】背本趋末(解释见“倍”)

【经典文言】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天论》)

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贾谊《论积贮疏》)

【引申义】(二)

(1)草木的根部是植物的最初部分——原来,本来。

【成语例释】变本加厉: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原原本本: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经典文言】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龚自珍《病梅馆记》)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孔雀东南飞》)

(2)生意人发财最初要依靠——本钱。

【成语例释】一本万利:本钱小,利润大。

小本经营:小本:资金不多。指小商贩或小手工业者所经营的买卖。也指买卖做得小。

(3)古人读书学习要抄录——书本、底本、版本、本(量词)。

【成语例释】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照本宣科:照,按照;本,书本;宣,宣读;科,科条,条文。照着本子念条文。形容讲课、发言等死板地按照课文、讲稿,没有发挥,不生动。

【经典文言】予在患难中,问以诗记所遭,今存其本不忍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引申义】(三)草木的根部紧紧相连的是——草木的茎、干。

【经典文言】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庄子·逍遥游》)

模块四、主题阅读

改革开放40年主题阅读(三)

★时评选辑(一)

人民日报评论:向我们共同的四十年致敬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亿万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本版今起推出“写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系列评论,回顾这一段风雷激荡的历程,总结这一路沉淀积累的经验,思考改革开放这“关键一招”,何以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又何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编者“江河是向海的路”“每一步都是追逐”……近日,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热播,伴随着这样的主题曲,改革开放的画卷被徐徐打开,人们在“光阴的故事”里,感受到时代前行的澎湃潮声。

曙光升腾,万物生长。从1978年开始,40年来,中国实现了GDP年均增长9.5%的发展奇迹,创造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保体系的民生奇迹,书写了贫困人口减少7.4亿的减贫奇迹……风雨中驰而不息,奋斗中砥砺前行,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以更大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把历史性的变革和成就写在广袤的大地上,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这个40年,改革让中国活力奔涌、万马奔腾。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到进入城市追逐梦想;从力求端上“铁饭碗”、吃上“商品粮”,到“互联网+”激荡创业潮,40年改革走过的每一步,都不断打开着新的可能性。补齐民生短板、改善法治环境、支持创新创业、提升公共服务……新时代改革开放,为每个人奋斗提供了更宽广的舞台、最有力的支撑。改革开放这股40年不息的热潮席卷神州大地,催开无数梦想的花朵,凝聚起亿万人民共同奔向美好生活的磅礴之力。

这个40年,开放让中国打开大门、拥抱世界。1988年,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广东调研时,看到遍地开花的“三来一补”加工厂,形象地说它和香港密切相联构成前店后厂的新形式。40年来,中国从“微笑曲线”的底端起步,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中,把握住了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势一起浩荡前行。今天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带一路”蓝图铺展开来,“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世界共识……大门越开越大的中国,不仅给世界以增长贡献、减贫贡献,更显示出中国发展的全球影响,以经验贡献、制度贡献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致敬这个40年,是致敬一个国家步履坚定的前行。40年风雨兼程,从排除万难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到历经长达15年的谈判加入WTO;从迎击1997年、2008年的金融风暴,到2018年应对中美经贸摩擦,我们呛过水,遇到过漩涡和风浪,但是在游泳中学会了游泳。改革开放40年,我们以坚定的改革决心、开放姿态,把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带上现代化轨道;把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带到世界面前;把一个饱经沧桑的民族,定格在复兴图景上。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这是我们时代的伟大故事。

致敬这个40年,是致敬一条道路艰辛探索的成功。中国的“伟大故事”,背后究竟潜藏着怎样的成功密码?坚持党的领导,以强大的领导力量确保改革开放在正确的

轨道前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相得益彰;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破解发展的“环境魔咒”……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成功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证明这条道路是一条胜利之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

改革开放激情永在,改革开放境界常新。邓小平同志曾期许,“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40年来,我们也曾遭遇挑战,面对“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改不改”“怎么改”的困惑一度出现,“改革无望”“改也没用”的言论一度流布。但推开新时代的大门,大刀阔斧的改革智慧、斩钉截铁的改革决心、念兹在兹的改革情怀,点燃了亿万人民奋斗的激情。我们有“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信心,有“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的壮志!新时代改革开放扬帆起航,正是要“将改革进行到底”,用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更大发展空间。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从2012到2018,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到“得风气之先”的广东考察,向世界宣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念。向这一个40年致敬,向下一个40年进发,中国一定会有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1日05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