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治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治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治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述

院(系)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学生姓名王猛

指导教师(职称)王军

目录

摘要 (1)

1引言 (2)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3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2)

4绿色防控基本措施 (3)

4.1农业防治 (3)

4.1.1选择适应性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3)

4.1.2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 (3)

4.1.3隔绝和清除病原 (4)

4.1.4合理施用肥料,增强抗病虫能力 (4)

4.1.5调节设施环境、减少发病机会 (4)

4.1.6深翻晒土 (5)

4.1.7配方施肥与科学施肥 (6)

4.1.8大力推广滴灌[3] (6)

4.2物理防治 (6)

4.2.1利用趋性诱杀害虫 (6)

4.2.2趋避隔离 (6)

4.2.3嫁接防病 (6)

4.2.4种子处理 (7)

4.2.5高温闷棚防治病虫 (7)

施肥技术[4] (7)

4.2.6采用CO

2

灭菌杀虫 (8)

4.2.7 O

3

4.2.8套袋防治 (8)

4.3生物及生物制剂防治 (8)

4.3.1以虫治虫 (8)

4.3.2以抗生素治虫 (8)

4.3.3以抗生素治病 (8)

4.3.4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9)

4.3.4以病毒制剂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病 (9)

4.4药剂防治 (9)

4.4.1搞好测报 (9)

4.4.2慎重选药 (9)

4.4.3科学用药 (9)

4.4.4严格控制施药安全间隔期 (9)

5前景展望 (10)

6相关地区病虫害发生特点 (10)

6.1西安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7] (10)

6.2陕西省岐山县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6] (10)

6.3拉萨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8] (11)

6.3.1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11)

6.3.2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危害态势 (11)

6.4江淮地区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9] (12)

6.5小结 (12)

7讨论 (12)

参考文献 (13)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综述

王猛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安康,725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安全问题。本文的写作初衷便是以解决人们最关心的作物栽培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从源头上解决作物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易导致危害的因素,最终实现蔬菜瓜果的无公害。本文通过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总结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及生物制剂防治和药剂防治分析了相关防控技术,最终将这些方法汇集成一定的大方向供研究人员借鉴。在文章的最后,列举了江淮地区、西安市、陕西岐山县和拉萨市四个地区的病虫害发生特点,通过分析各个地区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可以看出,虽然各个地区在区位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上仍存在较多的相似性,这对应对病虫害防治上通过借鉴技术成为可能。

关键词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

1引言

设施蔬菜绿色防治技术,是基于对环境和蔬菜无污染的生产栽培技术。本文是基于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膳食结构进一步改善,人们对于鲜食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加[18],以无公害、绿色为主的蔬菜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对绿色蔬菜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设定的方向。通过总结研究相关技术,分析病虫害发生中的特点并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希望在以后大规模实行设施蔬菜种植时能为人们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设施蔬菜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成功典范,是科技和经济的结合点,是我国农业生产中最有活力的产业之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实施农业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13]。因此,研究设施蔬菜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所谓绿色防治技术,是指对环境和作物无任何副作用且符合绿色食品蔬菜生产要求的病虫防治技术,突出体现安全、有效、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病虫绿色防治是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是从源头解决蔬菜的污染问题,是病虫防治技术发展的崭新阶段和必然趋势。[10]

通过研究相关技术,对于解决设施蔬菜的病虫害具有指导意义;为将来实现农业现代化做好相关的技术支撑;为人民的食品安全从源头上把好关;对于我国实现农业强国做好基础。

3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随着高效农业的迅速发展,近年来设施蔬菜生产面积不断扩大,对解决居民蔬菜的周年供应、淡季补缺、丰富市民的菜蓝子、繁荣市场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广阔的致富渠道。由于塑料大中棚、温室等保护地设施栽培的特殊生态环境,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蔬菜病虫害发生的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明显增加,且日益猖獗,成为设施蔬菜增产增收的重要障碍,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品质,也给菜农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和总结,初步了解了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的特点,现总结如下[2]: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且病害多余虫害。由于保护地设施属人为控

制的环境,其生态环境相对封闭,明显有别于田间自然条件。因此,棚室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有其明显的自身特点。

(1)棚室温度明显高于露地,病虫害可周年繁殖或安全越冬,危害也重于露地,并为露地提供了病虫源。

(2)棚室内相对湿度高,光照不足,植株生长纤弱,降低了植株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喜湿性的霜霉病、叶霉病等病害发生严重。

(3)保护地设施投资较高,一经建成则较少移动,而保护地蔬菜种植的主要品种相对较少,造成重茬连作频繁,使青枯病、枯萎病、黄萎病、线虫病等多种土传病害明显重于露地。

(4)由于反季节栽培,生产上还不能提供完全满足蔬菜在非自然条件下所需的充足条件,因此保护地蔬菜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缺素病症等也逐年增加。

4绿色防控基本措施

通过研究相关病虫害防治措施,总结相关设施蔬菜防控技术,通过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等措施入手,对农业病虫害进行相应的分析。现将各具体措施列举如下:

4.1农业防治

4.1.1选择适应性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

针对各地环境状况和病虫发生特点,因地制宜地选用抗逆性、抗病虫能力强的蔬菜品种,是减轻病虫为害,获得绿色蔬菜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如在日光温室周年生产的番茄品种,应选择叶片疏、节间短、不易徒长,耐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的品种。在品种类型上应以中晚熟品种为主,适当配以早熟品种[1]。

4.1.2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技术

老菜区和土壤条件较差的蔬菜产区,为了解决土传病虫害为害严重和土壤问题,可开发利用当地废弃资源,进行有机基质无土栽培。有机基质配方有:炉渣6份、碎刨花4份、炉渣6份、蛭石4份;炉渣4份、蛭石4份、碎刨花2份。废菇渣4份、炉渣6份。这种栽培生产方式,操作简单、节肥、省工、省力;比土壤栽培节124%以上;利用当地的废弃资源作为栽培基质,用有机固态肥取代传统的营养液,可有效地控制土传性病害,生产的蔬菜产品达到了绿色食品的

标准;设施系统的一次性投资比营养液栽培降低成本80%以上;上述基质配方比用草炭土成本降低60% 以上。

4.1.3隔绝和清除病原

(一)合理轮作换茬[17]

轮作换茬的好处很多,它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充分地利用土壤中的营养等,尤其对一些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明显。如瓜类的枯萎病,茄子的黄萎病,辣椒、番茄的青枯病等。从技术上看,实现轮作并不难,而作为一种栽培制度固定下来,必须要有大规模生产的基地,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蔬菜种类,有计划地作好轮作安排。每年调换种植不同科和管理性质不同的蔬菜,就会使病虫失去寄主或改变生活条件,达到减轻病虫害的目的。

(二)清理病残体,预防土传病害

在进行植株调整时,将摘除的老叶、病叶、生长点及残病果等随时带出深埋。田间发现病害时,及时清除发病中心,将病叶、病果或病株带出,进行处理,可防止病残体上的病菌再次传播危害,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4.1.4合理施用肥料,增强抗病虫能力

合理施用肥料是生产绿色蔬菜的重要一环,施用肥料必须限制在不对环境和作物产生不良后果,不使产品中有害物质残留积累到影响人体健康的程度,并使足够数量的有机物返回土壤中,增加生物体系的生物循环,以保持和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及生物活性,从而达到减少污染,提高土壤供肥能力,为蔬菜作物的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根际环境,增强蔬菜作物的抗病虫能力。生产中经常施用的有机肥有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杆、饼肥、泥肥和鱼渣、骨粉、蘑菇渣等。

4.1.5调节设施环境、减少发病机会

调节控制好设施内的环境条件对于培育健壮的植物群体,增强蔬菜作物本身的抗病虫能力,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是极为重要的。

(一)设施内温度条件调节

根据不同蔬菜作物种类、生育期、光照条件、设施类型及昼夜的不同进行设施内温度条件调节。同时不可忽视土壤温度的调节控制。对设施生产来说土壤温度的调节比空气温度的调节更为重要。尤其是晚秋、冬季和早春满足蔬菜作物对

土壤温度的要求,否则植株生长不良,易得病。

(二)设施内光照条件调节

选择适宜的透明覆盖物:从价格、效果看,以聚乙烯为最好,大棚、温室以0.08~0.12mm、小棚以0.06mm 的新无滴、长寿、抗污染老化的膜为好。

(三)调整栽培方式

(1)不同季节采用不同畦向和不同密度。如日光温室秋冬季栽培的黄瓜以东西向延长,单行栽植采光量和产量都比南北延长,双行栽植的高;而春季栽培以南北延长,双行种植为好,密度也可稍大些。在植株调整时如果能人为地使植株生长点在温室的南部低、北部高,形成一个南低北高的倾斜平面,会使全温室的植株采光均匀,长势强壮一致,发病轻。(2)高畦栽培:秋冬茬、冬季应采取东西向、高畦栽培,并且使各畦从南到北逐渐增高10cm。这样可使北边畦的采光量比平畦栽培多50%~70%。(3)及时揭盖草苫:晴天时应在保证设施内温度的前提下尽量早揭、晚盖草苫。阴天或雪天也要进行短时间的揭苫通风,使秧苗接受部分散射光,同时也可放出设施内的有毒气体和湿气,减少植株感病机会。(四)空气湿度调节

保护设施内在密闭、低温条件下作物蒸腾引起相对湿度增高;作物沾湿后也会使相对湿度增高。为了抑制病害,如能减少2~3h的作物沾湿,就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害;降低空气湿度,促进蒸发蒸腾,控制徒长,防止裂果,改善植株生长势,防止病害发生。

控制方法:(1)地面覆盖。采用地膜覆盖、垄沟内铺草,抑制土壤表面蒸发;(2)适当控制灌水,抑制土壤蒸发,作物蒸腾;(3)用不透湿材料使壁面断热,抑制壁面结露;(4)用透湿、吸湿性的保温幕等材料,使其断热,防止在保温幕内结露水落在作物上;(5)加大日射量,使室温上升。有利于通风,使湿度下降;(6)自然吸湿,用固体自然吸附水蒸汽或雾,可用稻草、聚乙烯乙醇系列材料;(7)低温时进行短时间从顶风口放湿,高温时适当加大风口,延长排湿时间;浇水在晴天近中午时进行,午后及时排湿等措施。

4.1.6深翻晒土

深翻可将地下害虫、土壤中病原菌翻至地表,通过阳光照射或冻融交替,达到消灭土壤中病原菌和虫卵目的,减轻土传病虫害发生;同时,深翻也可促进病残体在土壤腐烂,还可以使土层疏松,有利于根系发育。腐熟有机肥可改善土壤结构,避免沤根,增强根际微生物的拮抗作用,减少枯萎病的发生[12]。

4.1.7配方施肥与科学施肥

采取配方施肥措施,依据各类蔬菜需肥规律及土壤供肥特点进行合理科学施肥,有效选择追肥、叶面喷肥种类,增强植株生长势和对病害的抵抗能力,减轻病害发生。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合理施用磷肥,增施腐熟的有机肥,作物生长后期施用硝态氮抑制剂双氰胺,防止蔬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和污染[11]。以有机肥为主,其他肥料为辅的施肥方式,保持氮、磷、钾肥适当比例,控氮、稳磷、增钾;钾肥能提高蔬菜的抗逆性,也能提高蔬菜的品质[12]。

4.1.8大力推广滴灌[3]

通过实施滴灌技术,可以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4.2物理防治

4.2.1利用趋性诱杀害虫

大面积的基地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频振式杀虫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波、色、味特性,引诱害虫扑灯,并通过高压电网杀死害虫的灯具,既可杀虫,又可进行虫情测报。对菜田的甜菜夜蛾、棉铃虫、金龟子等主要害虫有较好的诱杀效果。

在棚室内用黄色粘板诱杀蚜虫、白粉虱、斑潜蝇等小型害虫。

4.2.2趋避隔离

(1)隔离措施:设施栽培蔬菜,在通风口设置防虫网阻隔害虫入内为害,并可防止虫媒病害传入棚室为害。

(2)趋避措施:可采用田间铺银灰膜及温室通风口处挂银灰膜条的办法,驱避迁飞传毒的蚜虫,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同时再加强种苗和工作人员进入的管理,设施内不会发生中型以上的害虫为害,从而不需用药防治。

4.2.3嫁接防病

嫁接育苗可有效地防止瓜类、茄果类土传性病害的发生,增强根系抗低温能力和植株长势,改善产品质量。目前瓜类常用的嫁接方式有两种即靠接和插接。

嫁接苗在定植时,应避免嫁接口及接穗上产生的不定根与土壤接触,以免失去嫁接的意义感染枯萎病等土传性病害。

4.2.4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要求能够同时达到消毒,出苗整齐、迅速、增强种子幼胚和幼苗抗性的目的。在气候条件不适合时,如严冬、早春、炎夏等季节,多于播前进行种子处理。

(一)种子干热处理消毒

对于含水量低于10% 的种子,在70℃下处理72h,可以防治蔬菜种传的霜霉、枯萎、菌核、疫病、灰霉病、黑星病、炭疽病等多种病害。

(二)温汤浸种消毒

温汤浸种所用水温是病菌的致死温度55℃,用水量为种子量的5~6倍。具体方法是,将55℃的水倒入容器内,然后放入种子,接着用木棍或玻璃棒快速搅拌,并随时补充温水保持55℃水温。经15min后,使水温自然降低,以后可进行一般浸种或直接播种。温汤浸种可杀死果菜类种子表面附着的病菌。(三)热水烫种

一般对难于吸水或厚皮种子(番茄、茄子、辣椒、黄瓜、西瓜、南瓜、冬瓜等)进行热水烫种。热水烫种所用水温是72~85℃。水量是种子量的5倍左右,处理的种子应充分干燥,因种子含水量越少越能忍受高温刺激。

4.2.5高温闷棚防治病虫

高温闷棚是一种廉价、安全、简单实用的防病控虫方法。在棚室蔬菜作物定植或播种前20d左右,将棚室内前茬蔬菜的病株,残体彻底清除干净,施足基肥,深翻25~30cm,浇一遍透水,用上茬旧膜封闭棚室升温,连续高温闷棚室20d 左右。

4.2.6采用CO

施肥技术[4]

2

施肥CO2,可以促进蔬菜植株生长,增加产量的同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有抑制和减轻病害发生的作用。可通过选择在棚室周围建造一举多得的沼气池。通过棚内点燃沼气灯产生CO2或采取棚内行间、过道、水沟边栽培食用菌排放CO2,吸收O2的互惠互利的做法。

4.2.7 O

灭菌杀虫

3

用倍压电路产生高电压,经针状或杆状电极电晕放电,激化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转变为臭氧,产生带有负电荷的氧离子,有臭氧及负氧离子的空气,被高压不对称电极加速,形成具有强烈氧化和杀菌的灭菌气流,在空间扩散时,迅速穿透病菌及虫卵的细胞壁,使其蛋白变性,破坏酶系统,生物体的代谢过程中止而被杀。O3具有安全、有效、方便及无二次污染等特点,不留死角,且有效解决了硫磺等药物熏蒸消毒所造成棚内一些设施的破坏及对生态环境污染的难题[12-15]。

4.2.8套袋防治

每层果蘸花后7~10天套袋,以穗套袋为主,也可进行单果套袋。套袋时可抹去残余花瓣和柱头,使果实在袋内生长,阻隔病虫直接危害及喷药对果实的污染[14]。例如黄瓜在套袋的保护下生长,病虫害少,且瓜条顺直美观,粗细均匀一致,商品性好,生长速度快,可比不套袋的黄瓜提早1~2天上市[16]。

4.3生物及生物制剂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昆虫致病菌防治害虫,用农用抗生素、细菌、病毒等生防制剂控制蔬菜病虫害。现将应用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4.3.1以虫治虫

利用瓢虫、草蛉、捕食螨、小花蝽等捕食性天敌和丽蚜小峰、赤眼小峰等寄性天敌防治蚜虫、白粉虱等害虫[5],起到即防治害虫又不影响作物生长的作用。

4.3.2以抗生素治虫

用10% 浏阳霉素乳油对螨类触杀作用较强,残效期7d,对天敌安全。用1000 倍液在叶螨发生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d 喷一次连续防治2 ~3 次。利用苏云金杆菌(Bt)制剂防治各科蔬菜害虫;应用阿维菌素防治菜蛾、斑潜蝇、白粉虱、根结线虫等虫害。

4.3.3以抗生素治病

武夷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可防治白菜软腐病、角斑病等;应用多抗霉素、抗霉菌素防治霜霉病、白粉病等。

4.3.4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通过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干扰害虫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使害虫缓慢而死。此类农药对人畜毒性低,对天敌影响小,对环境无污染。如除虫脲、抑太保、卡死克等。

4.3.4以病毒制剂防治茄果类蔬菜病毒病

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弱毒疫苗N14可以防治由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的番茄、甜椒病毒病,同时有刺激生长、促进果实早熟增产作用。

4.4药剂防治

4.4.1搞好测报

通过田间调查,结合历年资料和经验,分析、掌握主要病虫发生规律和动态,指导防治,坚决杜绝盲目用药。避免田间见到害虫就治,治虫就用药的观念,树立伦理观,善待有害生物。

4.4.2慎重选药

当不利的气候因子等引起某一病虫严重发生,必须用化学农药时,要选择绿色蔬菜生产允许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并选用适宜的剂型,如棚室栽培蔬菜,可选用烟雾剂,既不会增加棚室内的湿度,又省时省工,提高药效。

4.4.3科学用药

改进施药技术和方式,如防治蚜虫等,可用内吸性农药涂茎,改全株施药为局部用药,可减少用药量,避免伤害天敌。坚持按计量要求用药,克服长期单一用药;坚持交替用药,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多种病虫害同时发生时,采取混合用药,达到一次用药防治多种病虫害的目的;根据天气变化灵活选用农药剂型和施药方法[5]。

4.4.4严格控制施药安全间隔期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中规定的用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规范使用化学药剂,严格控制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严禁在安全间隔内采收蔬菜产品。

5前景展望

设施蔬菜绿色防治措施的出现,将解决以往蔬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盲目使用化学防治造成的植物农药残留超标、农作物口味变坏等一些问题。对于提升作物质量,保证作物品质指明了一条方向。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治是未来实现大规模设施蔬菜种植时必须要学习和研究的。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在食物的品质上,对于无公害、绿色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可以说,在种植蔬菜的过程中掌握绿色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将更多的提升自身产品质量和价值。

6相关地区病虫害发生特点

6.1西安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7]

(1)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

虫害种类:蚜虫、白粉虱、蚧壳虫、螨类、烟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烟粉虱、美洲斑潜蝇、蓟马、蛴螬等。

病害种类:灰霉病、早、晚疫病、叶斑病、霜霉病、黑斑病、白粉病、褐斑病、细菌性叶斑病、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叶霉病、菌核病、根腐病、病毒病等。

(2)新的病虫害不断发生

(3)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如温室白粉虱、瓜类菌核病、黄瓜角斑病、番茄疫病等,以前是蔬菜生产中的次要病害,因设施内温度、湿度、光照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上升为主要病害。如黄瓜、番茄灰霉病在露地栽培中不发生或发生危害较轻,而在温室栽培中发生危害重,防治技术难度大,严重影响设施蔬菜生产安全。

(4)土传病害日趋加重,病毒病呈逐年加重态势

(5)生理性病害呈明显加重趋势

6.2陕西省岐山县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6]

(1)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多,危害面积逐年扩大

病害种类:病害主要是灰霉病、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萎病、黄萎病、

疫病、根结线虫病、黑星病等。

虫害种类:虫害主要是白粉虱、蚜虫、斑潜蝇等。

(2)病害发生严重

设施蔬菜生产过程中,病害往往重于虫害,危害重、控制难,容易快速流行成灾。

(3)病虫发生早、时间长、损失大

设施蔬菜病虫的发生危害时间,较露地栽培明显提前。如番茄灰霉病在1月份就发生;番茄叶霉病、早疫病从苗期就开始,至中后期都可流行危害,危害期明显延长;温室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甜菜夜蛾等害虫在棚室内世代增加且重叠,由常规种植下的季节性发生变为周年发生,发生危害期长达7~9个月。(4)生理性病害普遍发生

由于温室小气候异常、管理不善、施肥不当、倒茬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常引起生理性病害。

6.3拉萨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8]

6.3.1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

由于棚室调控、优化环境能力有限,冬季和早春处于低温、高湿和寡日照状态,昼夜和季节间小气候变化大,无土栽培面积小,连作障碍加剧,更有利于多种病害的滋生、传播、蔓延和周年发生,危害程度明显加剧,具有病虫种类多样性、发生演替规律复杂性、危害损失严重性、化学防治高风险性等特点。

6.3.2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危害态势

(1)小虫类猖獗

发生原因主要因为在棚室中没有露天中常遇到的刮风下雨,尤其是大风和暴风,因而有利于这种小虫类的滋生。

(2)苗期病虫害轻,结果期虫害重

(3)土传根病积年流行

(4)生理性病害普遍发生

(5)多种病害混合发生态势呈上升趋势

6.4江淮地区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9]

(1)主要病虫害发生严重,蔬菜品种布局不具有多样性

(2)高湿病害发生趋重

霜霉病、灰霉病、叶霉病、蔓枯病等高湿病害的发生都呈逐年加重的趋势,这些病害都需要相对湿度大于90%的环境条件。

(3)病害程度超过虫害,土传病害发展迅速

(4)生理病害普遍发生

(5)细菌性病害呈上升态势

(6)偶发性病虫害主次更替加快

(7)常发性害虫继续大发生

菜蚜、菜青虫、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继续大发生,危害仍然严重,平均减产20%~30%,严重的达50%。

6.5小结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分析,可以看出,在病虫害的发生中各个地区存在部分相同的发生特点。因此,可以总结相同的经验来防治病虫害,这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可以减轻工作的负担。但是,对于由于特定地区的环境情况不同而造成的特殊的病虫害发生特点,则需通过研究总结采取相应的措施。

7讨论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总结相应的共性及区别可以看出,在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控过程中存在一些相同的病虫害发生特点,这种特点的存在也为人们借鉴和学习提供方便。但是,可以看出在共性存在的条件下更多的是由于地区的差异而导致的不同性,这种不同的病虫害特点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随着我国设施蔬菜种植的扩大,不同地区,不同的环境条件,将产生更多具有地区性病虫害发生特点,那时将需要研究新的措施和方法,实现设施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治。除了列举的相应方法外,现在市场上应用的还有穴盘轻基质育苗[19]、信息技术[20]等一些预防和防治病虫害的方法措施,这些措施的实现将为农业病虫害防治提供科技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光武,袁灵恩,隋秀奇等.设施绿色蔬菜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6(4).

[2]武琴.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上海蔬菜·植物保护,2010(5):53-54.

[3]马剑波.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西北园艺,2011.11.

[4]关凤伟,杨春鹏.设施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中国农业信息(上半月),2012(4).

[5]辛学.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山东蔬菜,2011年(4).

[6]武龙刚.陕西省岐山县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植保土肥,2011.05.

[7]冯渊博,徐进,张涛等.西安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现代农业科技·植物保护学,2011(16).

[8]陈俐,吕克非.拉萨市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情况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西藏科技(科技兴农),2011(11).

[9]顾江涛,丁建成,高同春等.江淮地区设施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措施.安徽农业科学,2004,32(3):500—501,508.

[10]陈志杰,张淑莲.浅谈设施蔬菜病虫绿色防治技术.西北园艺(病虫防治),2002(2).

[11]陈蓉,王钊,张冬梅.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绿色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现代农业科技(植物保护学),2013(2).

[12]任艳华.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中国园艺文摘,2012(10).

[13]王新茹.陕西省设施大棚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无公害防治技术.现代农业科学,2006(3).

[14]张淑莲,陈志杰,陈秀峰等.日光温室番茄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西北园艺,2009.03:53-54.

[15]许月.锦州地区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科技传播》2012.12(下).

[16]赵唯,谢媛,赵晓苗.泾阳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及其效果.西北园艺(病虫防治),2012.03:47-48.

[17]徐秀芳.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农业科技(植物保护学),2011(24).

[18]殷长本,闫存权.设施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中国园艺文摘,2011(9).

[19]傅西秀,钱勤英. 穴盘轻基质育苗在设施蔬菜栽培上的应用.上海蔬菜(栽培技术),2013(4):55-56.

[20]陈军. 信息技术在设施蔬菜栽培智能管理上的应用研究.北方园艺,2013(19):197-200.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虫害我国已知的水稻虫害有350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有20余种,常见的水稻虫害有以下几种: (1)水稻螟虫危害水稻的螟虫种类很多,主要有三化螟和二化螟,部分地区还有大螟等。三化螟和.二化螟都是以幼虫钻蛀茎秆危害水稻,水稻受害后出现的症状是枯心和白穗,二化螟还取食叶鞘,造成枯鞘。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杀螟松乳油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用药1~2次;②每亩用杀虫双大粒剂1千克拌细土30千克制成毒土撒施;③每亩用40%的水胺硫磷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粘由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又称”行军虫”,一般每小时飞行速度为20~40公里。以幼虫取食水稻叶片,危害轻时叶片被吃成缺刻,严重时大部分叶片被吃光,水稻减产10%—20%,大发生时,其幼虫不仅吃光叶片:还咬断穗茎,造成颗粒无收,所以有些地方称它为“剃枝虫”。 防治方法:①每亩用50%辛硫磷O.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80%敌敌畏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③每亩用2.5%的敌杀死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3)稻飞虱和稻叶蝉这两种害虫每年发生代数较多,繁殖量大,以吸食水稻汁液造成危害,导致稻株枯死,倒伏落塘。它们都具有暴发性,还传播病毒病,是对水稻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防治方法:①每亩用30%甲胺磷0.15- 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②每亩用40%的叶蝉散0.15~0.2千克对水喷洒:③每亩用50%的杀螟松0.1-0.15千克对水喷洒。(4)负泥虫负泥虫又称“背屎虫”,负泥虫的成虫、幼虫都可以危害水稻,但以幼虫为,主,取食水稻叶片的叶肉,留下透明的表皮,形成纵行的白色条纹,叶尖逐渐枯萎,危害严重时,全叶发白焦枯或全株死亡,一旦发生,常减产10%左右。 防治方法:用90%敌百虫结晶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接近傍晚时用药为好。 2、水稻病害 (1)稻瘟病稻瘟病又叫稻热病,群众称它为”火风”、烂颈瘟。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分别称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几种主要稻瘟病的识别如下。 苗瘟:一般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病苗基部变成灰黑色,叶片变成淡红褐色,使整株秧苗枯死。 叶瘟:从秧田期至抽穗期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也有少数发生在叶鞘上,其病斑有好几种类型,但主要是慢性型奉。急性型两种。慢性型病斑在田间最常见,其形状有点像织布的梭子,两头尖中间大,病班的最外层为深褐色,中间为灰白色。急性型病斑呈灰绿色或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圆形、椭圆性或不规则形。 穗颈瘟:发生在穗颈部,使穗颈变成黑褐色,最后干枯腐烂。发病早的使水稻变成白穗,发病迟的使谷粒不饱满 防治措施:①选用抗病高产良种;②播种前搞好种子处理,一般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2天;③药剂防治,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40%富士1号乳油0.1~0.15?千克对水50~60千克,或30%稻瘟灵0,15~0.2千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 (2)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分为叶枯型和凋枯型两种。其中叶枯型占65%左右,凋枯型占35%左右。叶枯型病害大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出现黄绿色斑点,斑点迅速扩展成条斑,受害严重时条斑可延伸至叶片基部,宽达叶片两侧。凋枯型病害大多在秧苗移栽后15~30天出现一次发病高峰,病株心叶首先发病,出现失水青枯,随后其它叶片相继青萎,最后出现死苗、缺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解释名词 1. 侵染性病害: 由致病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叫做侵染性病害,该类病害具有传染性,又称为传染性病害。 2. 症状: -植物感病后,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不正常的变化。 3. 子实体: 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 4. 非专性寄生: 病原物既能营寄生生活,又能营腐生生活。 5. 单循环病害: 只有初侵染没有再侵染的植物病害。 6. 致死温度: 又称为钝化温度,把病毒汁液放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分钟,在10分钟内使病毒失去侵染力的最低温度。 7. 半寄生种子植物: 寄生性种子植物有叶绿素,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但缺少根,靠吸盘与植物的导管相连,从寄主上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8. 系统侵染: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其扩展范围较大,可沿着维管束蔓延到整个植株,形成系统症状。 9. 病程: 病原物侵入寄主引起发病的过程。 10. 病害流行: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病害在植物群体中大量而严重的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11.初侵染: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传到新生长的植株体上,所引起的第一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12.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株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又产生大量的病原繁殖体,经再次传播、侵染、发病,称为再侵染。 13. 孤雌生殖:雌虫所产生的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

14.植物检疫: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害、杂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15.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及其代谢物质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称为生物防治。 16.性二型:昆虫雌雄两性在形态上明显差异的现象称为性二型或雌雄异性。 17. 趋化性: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趋化性。 18世代重叠: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长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在一个地区可同时出现同一种昆虫的不同虫态,造成上下世代间重叠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二、填空题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真菌、病毒和类病毒、原核生物、线虫、寄生性植物) 2.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____ 。(病鳞茎,蚜虫和汁液传播) 4. 植物病毒的核酸主要作用是____,蛋白质衣壳的作用是____ (遗传物质,识别和保护) 5.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 茎___部位。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e3647498.html,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点 作者:毛蕊张锦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8期 摘要现如今,阻碍农业生产向优质高产目标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农作物的病虫害,怎样才可以正确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预防控制,是我国植保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将针对西安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农作物病虫害预防控制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技术要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农作物;?预防控制;病虫害 我国当前对于农作物病虫害的预防控制工作,属于植保工作以及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工作,同时,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也是保证农业增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一项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尤其是西安市在最近的几年里,通过政府的有效管理,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采用科学的植保方法,并且积极开展各项病虫害的监测,大大提高了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效率,为全市的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 农作物预防控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1对预防控制过于重视,忽略了对病虫害的监测 由于对病虫害的监测工作属于是植保工作的基础,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出具准确的监测预报,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合理部署将会造成重大的影响。各级的植保部门在近几年担任的都是行政职能,同时,专业的检测技术管理人员相对来说也比较少,资金投入不到位,所以一些区县就出现了“断层”的情况。不仅如此,一些地方的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并不强,对于病虫害的测报工作还不是很熟练,对于当地所发生的病虫害也不够了解,所以,这些技术人员所发布出来的监测预报有时候并不准确。此外,政府所投入到植保工作的资金,更多的被用到统防统治等项目当中,对于病虫害监测资金的投入并不及时,这也使得植保部门病虫害监测职能显得十分弱化。 1.2种植的模式、结构过于单一,病虫害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西安市农作物的种植模式基本上都是“小麦—玉米”两茬轮作,这样的种植模式、结构显得过于单一,而且很容易出现病虫,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西安市蔬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一直重茬种植,导致一些传统的根结线虫和白粉病等病虫害也转变为主要的病虫害,并且出现范围加大、种类增加、程度加重以及周期延长等特点。不仅如此,由于受到了天气的变化、栽培技术的改进、品种间抗病虫性的差异等的影响,新型的病虫害正在不断的涌现,旧的病虫害也在不断加剧,这些都会使病虫害的预防控制工作难度增加。

(完整版)《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及答案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期末试题 一、解释名词(20分,每题2分) 1. 侵染性病害 2. 症状 3. 子实体 4. 专性寄生 5. 单循环病害 6. 生活史 7. 全寄生种子植物 8. 系统侵染 9. 病程 10. 趋光性 二、填空题(15分,每空0.5分) 1.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2.翠菊黄化病的病原是____ 。主要通过____ 、____ 、和____传播。 3.郁金香碎色病毒在____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田间的主要传播方式为 ____ 。 4. 桑寄生和菟丝子一般寄生在植物的____部位,它以____伸入寄主茎干内与其 ____ 和____连接,吸取全部养分。 5. 牡丹(芍药)炭疽病发病部位有____ 、____ 、____和____ 。 6.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病原有____ 、____ 、____ 和____ 。 7.唐菖蒲干腐病主要危害球茎,球茎受害后有3种症状类型,即____ 、____ 和 ____ 。 8. 草坪草害虫按照其危害习性与部位的不同分为____ 、____ 、____ 和____ 。 9.扁刺蛾成虫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____ 条明显的暗褐色线。 三、判断题(15分,每题1.5分) 1. 园林植物主要叶部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锈病、炭疽病、叶斑病等。() 2. 兰花炭疽病只发生在我国的广东地区。() 3. 柑橘溃疡病的病原是柑橘极毛杆菌。() 4. 柑橘溃疡病的病菌潜伏在土壤中越冬。() 5. 翠菊黄化病引起植株矮小萎缩、花小、边色等症状。() 6. 菟丝子为全寄生种子植物。() 7. 预防根癌病可对病土进行热力或药剂处理。() 8. 杨树溃疡病菌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病残体。() 9. 草地螟老熟幼虫体长为9~12mm。() 10. 黄刺娥成虫体在翅尖上汇合于一点,呈倒“U”字形。() 四、简答题(20分,每题5分) 1. 何谓无性繁殖?无性孢子有几种? 2. 仙人掌类茎腐病的症状如何? 3. 园林植物主要食叶害虫的危害特点是什么? 4. 桃缩叶病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 五、问答题(30分,每题15分) 1.蛴螬的识别特征和分布、危害怎样?其防治措施有哪些? 2. 根据郁金香碎色病的发病规律制定病害防治措施。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方案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方案 一、目标任务 1、建立核心示范区 ①示范作物为连片种植的露地栽培单一蔬菜,其环境条件,田间栽培管理等措施均一致。 ②面积200 亩以上。 ③减少农药使用次数3—5 次,亩增收效益8%以上。 2、设立常规防治对照区 ①除防治病虫害措施不同外,示范作物种类,环境条件,田间栽培管理等措施同核心示范区。 ②面积50 亩以上。 3、带动辐射推广 ①作物种类、品种不限,要求连片种植的露地栽培蔬菜。 ②辐射推广面积 1 万亩以上。 ③减少农药使用次数1—3 次,亩增收效益5%以上。 二、实施内容 1、核心示范区设立标示牌 在核心示范区显著位置设立“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标志牌,注明示范内容和关键技术要点,技术依托单位及实施单位。 牌子大小:3.0米(长)X1.8米(宽)。 2、实施绿色控害技术 ①频振式杀虫灯防治蛾类等具飞翔能力害虫应用技术。 ②黄板诱杀蚜虫、粉虱、斑潜蝇等害虫技术。 ③篮板诱杀蓟马、种蝇等害虫技术。 ④性诱剂诱杀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姜螟等害虫技术。 ⑤天然除虫菊素防治蚜虫、菜青虫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 3、建立示范档案 在核心示范区、辐射推广区、常规防治区分别建立田间病虫防治档案,详细记载各项病虫草害防治措施和投入情况,并注意积累有关图片资料,对示范工作的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和关键场面进行拍照、录像。 三、调查内容 1 、记载主要病虫发生种类、发生规律、发生特点,主要天敌发生动态,并拍摄鉴别图片。 2、核心示范区、辐射推广区、常规防治区分别建立田间病虫防治档案,详细记载各项病虫草害防治措施和投入情 况,分别记入附表1,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均要记载。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一)、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措施 苏州近年来,重阳木锦斑蛾发生次数频繁,且对树木危害大,危害时对市民的生活影响大,=对此周边居民也经常会向绿化部门反映,此类事件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因此对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要加以重视,要熟悉其发生规律,了解其生态习性,及时防治。 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以老熟幼虫在树裂缝、树皮及粘结重叠的叶片中越冬。浙江地区一年发生三代。4月下旬可见越冬代成虫。三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成虫白天在重阳木树冠或其他植物丛上飞舞,吸食补充营养。卵产于叶背。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脉。低龄幼虫群集为害,高龄后分散为害。老熟幼虫部分吐丝坠地做茧,也有在叶片上结薄茧。 防治方法 1、对幼虫在树皮越冬的,涂白树干。结合修剪,剪除有卵枝梢和有虫枝叶。冬季清除园内枯枝落叶以消灭越冬虫茧。 2、利用草把诱杀幼虫,并清除枯枝落叶及石块下的越冬虫蛹。 3、保护天敌,如捕食竹小斑蛾幼虫的钩红螯蛛,寄生蛹的驼姬蜂等。 4、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用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或1%杀虫素乳油2000-2500倍液喷治,防治效果好。一般在发现该虫为害较重时,即可喷施菊酯类药或10%吡虫啉乳油1 000~1 500倍液,也可用生物制剂森得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防治适期在幼虫2龄前,防治3龄后害虫可适当提高用药浓度。 注意事项 1、由于重阳木锦斑蛾群集为害大,并且发育进度在不同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加强对虫情的调查监测工作,准确抓住适期,及时组织防治,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2、严禁使用高(剧)毒违禁农药,确保环境安全。 3、做好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4、高温季节,用药时应切实做好人身防护工作,并避开中午高温时用药。

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汇总)讲义

番茄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病害及防治 1.番茄灰霉病 防治措施主要是采用以药剂防治为主,结合生态防治的综合防治。在配好的蘸花药液里加入保果宁或50%利得(异菌.福)可湿性粉剂进行蘸花或喷花。加强通风换气,调节温、湿度,避免结露。苗期对床土表面进行灭菌,收获后和种植前彻底清除温室内病残体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对棚室进行消毒处理。 2.番茄菌核病 防治措施主要采用栽培措施和药剂防治相结合。深翻地,将菌核翻至10厘米以下,使其不能萌发;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换茬时用稻草、生石灰或马粪等混合耕地,做起垄小畦,灌满水后铺上地膜,密闭大棚,使土温升高,保持20天。可杀死病菌;加强管理,及时摘除老叶、病叶,清除田间杂草,注意通风排湿,采取滴灌、暗灌;药剂防治在发病初可喷洒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等。棚室采用烟雾法或粉尘法施药,亩用10%速克灵(腐霉利)烟剂250~300克,也可于傍晚喷撒6.5%甲霉灵粉尘、百菌清粉尘剂或10%灭克粉尘剂,每亩次1公斤。 3.番茄晚疫病 防治措施主要通过选用耐病品种,结合药剂进行综合防治措施。植株茎、叶茸毛多的品种较耐晚疫病。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在发现中心病株后,要立即全面喷药,集中消灭发病中心,发病中心地块要反复3~4次喷药封锁,并将病叶、病枝、病果和重病株带出田外烧毁。药剂可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65%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4.番茄叶霉病 防治措施要以抗病品种为主,结合栽培措施,辅以药剂控制的综合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佳粉18号、硬粉8号、仙克1号,金棚1号,中杂105,京丹4、6号,京丹绿宝石和京丹黄玉等对叶霉病菌1.2.3和1.2.3.4生理小种群高抗;栽培措施上,前期作好保温,后期加强通风,降低湿度,防止叶面结露。及时整枝打杈,去掉老病叶;在发病初期可用45%百菌清烟剂每亩250~300克,熏一夜或于傍晚喷撒7%叶霉净粉尘剂,或5%百菌清粉尘剂或10%敌托粉尘剂,每亩1公斤,隔8~10天1次,连续或交替轮换施用。 5.番茄溃疡病 防治措施要采取严格的种子检疫措施,加强栽培管理,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种子进行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催芽播种;采用高垄栽培。及时清除病株并销毁,病穴要进行生石灰消毒。避免偏施氮肥,禁止大水漫灌,整枝打杈时避免带露水操作;发病时,全田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等。 6.番茄花叶病毒 防治措施上采取以抗病品种为主,结合栽培措施的综合防治。目前国内推广的番茄品种多数具有抗番茄花叶病毒的能力。避蚜防病,大棚采用网纱覆盖风口或利用银灰膜反光,减少室外蚜虫进入,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拔除病苗,田间整枝打杈时要病、健株分开操作,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 一、目标 示范区总体防控效果达8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二、防控策略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方针,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将防控关口迁移,空出预防性。优先采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措施,养活病虫害发生基数,突出种子处理、带药移栽、破口抽穗期保护等预防性措施,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防治技术。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主要技术措施 (一)防控重点 重点预防稻瘟病、稻曲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注意防治粘虫。 (二)非药剂预防技术 1、农艺措施。(1)选用抗(耐)病虫的水稻品种,避免种植高(易)感品种。(2)健身栽培。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晒田,避免重施、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水稻抗逆性。(3)清洁田园。在秧田期以前彻

底处理田间及周边的病稻草,不能用病稻草做盖种、催芽、保温的覆盖物,养活病原菌。 2、生态调控。采用生态调控和农艺措施提高稻田的生物多样性,发挥自然控制作用。(1)示范区田边和田埂不使用除草剂,也不进行人工除草,保留禾本科杂草和显花植物,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和栖息地,可以显著提高寄生蜂等天敌的控害能力。(2)示范区田埂种植万寿菊、凤仙花、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3)示范区田边种植诱集植物香根草,间隔3-4米种植1丛,诱集二化螟和大螟产卵,在香根草上的卵可以孵化,但不能完成幼虫历期,这样可逐步减少螟虫的种群基数。 3、生物防治。因地制宜。选择稻蛙共生、稻鸭共育、稻鱼共生、人工释放天敌等生物防治技术。 (1)稻蛙共生。建立稻蛙共生生态系统,稻田为蛙提供生存场所,蛙通过捕食水稻害虫减少虫口基数,通过活动实现抑草控草,改善稻田小气候,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形成食物链的良性循环。①蛙苗投放时间及数量:选择在插秧结束秧苗返青成活后进行。放养密度10000只/亩左右;②蛙池建设:蛙池根据稻田的形状来建设,宽80-100厘米,深20-50厘米,安好围网、天网、进出水管,注意防范蛇、鼠、鸟的攻击,勤换水,保持蛙池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当前,我国蔬菜种植业高度重视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随着人们对于蔬菜的无公害要求越来越高,就要求蔬菜在栽培的过程中,一定要实现对于病虫害的全面控制,使得其处于最小的范围内,且能控制成本的投入,以此来提高经济效益以及蔬菜的品质,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1 “三诱一生”绿色防控技术 1.1 黄板诱杀技术采用此种绿色防控技术是利用蔬菜中的蚜虫以及粉虱等对黄色趋向性的特点,在蚜虫发生时便防止诱虫黄板,并将其以棋盘式的布局状况插置在田间。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黄板的底部比植株的顶端高出20 cm左右,在黄板上沾满了蔬菜虫害后及时地进行更换。 1.2 灯光诱杀害虫多数情况下存在驱光、波、色和性的特点。简单来讲,其在接受光波色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度,可以利用这样的特点,实现对于害虫的捕杀。具体来讲,主要采用以下的几种方式:近距离的使用光;远距离的使用波;或者引诱害虫去扑灯。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不仅仅可以实现对于害虫的扑杀,还可以在降低害虫数量,保证健康的蔬菜成长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1.3 利用性外激素诱杀采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或者将活雌虫作为诱饵,实现对于雌活体的捕杀。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简单易操作,不需要消耗太多的成本,可以在蔬菜害虫数量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往往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具体来讲,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使用防

虫网制造一个圆形的笼子;其次,在每个笼子里面放置1~2头没有交配的雌虫;接着笼子掉在水盆上,水盆中最好加入适量的煤油,在每天黄昏的时候放到菜地中去,可以有效地诱杀众多雄蛾。 1.4 生物农药预防蔬菜病虫害的发生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在施加有机肥的时候,应该充分考量不同素材养分多样化的特点,坚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实现蔬菜抵抗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对于增加蔬菜的数量和质量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更能减少对蔬菜施药次数和剂量,实现无公害蔬菜的目标。 2 生物防治技术 2.1 利用虫害天敌在预防蔬菜虫害上,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去保护瓢虫的成长环境,借助瓢虫捕杀害虫的自然规律,实现对于蔬菜病虫害的控制和管理。这种方式最大的优势在于:高效,经济。从理论上来讲,会对于害虫进行扑杀的主要有瓢虫,蜘蛛,扑食螨等,他们的扑杀对象都是捕食性害虫;而对于寄生性天敌主要会对于菜青虫、棉铃虫以及小菜蛾幼虫等展开捕杀,由此实现良好蔬菜生长环境的营造。 2.2 利用细菌、病毒以及抗生素 2.2.1 死虫治活虫在菜地中找到感染白僵菌死亡的菜青虫,拾取110 g,将其进行捣碎,加入260 mg的水,60 g的洗衣粉,在此基础上再次加入50 kg的水液中去,形成菜青虫体液。以喷雾的方式,将其喷洒到菜地中去,这可以规避菜青虫的再生,效果明显。可放置虫害在90%以上。 2.2.2 以菌治虫培养繁殖的座壳孢菌剂可以有效地防治温室的白粉

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受不良环境重要条件和病源的不断刺激,其新陈代谢受到持续的干扰,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因而在组织解剖上和外部形态上表现“反常”的状态(即是病态),并在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重要特点就是植物和病源相互作用的持续性,即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伤害是特发的,没有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不能称之为病害。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不能传染的,其发生主要是二方面的因素:即不利的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对这些因素的反映。 侵染性病害:是可以传染的,主要是由其他生物寄主引起的,也可称之为寄主性病害,引起该病害的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寄生种子植物等。其中真菌引致的病害约点整个植物病害的80%以上,而真菌中,半知菌这类的高等真菌又占整个真菌病害的80%以上。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一)、症状 变色:植物感病后,局部或整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常见的有:褪绿和黄化、红叶、花叶和斑驳。 坏死:植物细胞和组织感病死亡,形成各样的病斑,是局部的。 常见的有:叶斑和叶枯、疮痂和溃疡、立枯和猝倒。

腐烂: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成。植物任何部分都可发生。常见的有:软腐和干腐、流胶和流汁。 (腐烂和坏死区别是:腐烂是整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轮廓) 萎蔫植物的叶片因缺水而下垂的现象。 畸形常见的有:簇生和丛生、矮缩和皱缩、卷叶和缩叶、瘤肿和徒长、叶变。 (叶变是指植物花器各部分转化为绿色叶状结构的症状)(二)类型 1、植物病原真菌 在真菌分类中,很多学者认为真菌是属于菌物界真菌门,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五个亚门。较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鞭毛菌亚门属低等真菌,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属高等真菌。 原核类—原核界(细菌等) 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孢子为卵孢子,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主要以水传播。 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有性孢子是接合孢子,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主要是以气流传播。 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主要以气流传播。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1章农业害虫的识别 1. 农业害虫的概念: 农业害虫指害农作物生长、发育、影响产品和品质的一类昆虫。 2. 害虫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对产量的影响 (2)对品质的影响 3. 农业害虫有哪些危害? (1)对植物根部的危害 (2)对植物茎部的危害 (3)对植物叶和花的危害 (4)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的危害 4. 导致农业害虫发生的主要要素 (1)虫原因素 (2)气象因素 (3)土壤因素 (4)生物因素 (5)人为因素 5. 农业害虫的生活习性 (1)活动的昼夜节律 (2)取食行为 (3)趋性 (4)群集、扩散与迁飞 (5)自卫能力 6. 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 ﹙1﹚分类 按照农业害虫的为害对象 按照农业害虫的特点 按照农业害虫的生物特性 (3)农业害虫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直翅目昆虫鞘翅目昆虫鳞翅目昆虫同翅目昆虫半翅目昆虫双翅目昆虫 膜翅目昆虫 第2章农作物病害的诊断 1、 植物病虫害的类型 1. 按照病原类型划分

2. 按照发病植物类别划分 3. 按照病害传播方式划分 4. 按照发病器官类别划分 2、 真菌 1. 植物病原真菌 (1) 鞭毛菌亚门 (2) 接合菌亚门 (3) 子囊菌亚门 (4) 担子菌亚门 (5) 半知菌亚门 2. 植物病原病毒 3.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4. 植物病原线虫 5. 寄生虫种子植物 3、 环境因素与植物病害 (1)温度 (2) 湿度 (3) 光照 (4) 土壤 四、病虫害的传播方式 1.气流传播 2.水流传播 3.人为传播 4.昆虫和其他介质传播 五、植物病虫害有哪些病状类型? 1.病状观察 变色 坏死 腐烂 萎蔫 畸形 2.五大类 霉状物 粉状物 颗粒状物 伞状物 线状物 脓状物 六、植物病害表现在哪几方面/ 1.异病同症 2.同病异症 3.症状潜隐 七、病原物鉴定 1镜检病原 2.诱发培养 八、非浸染性病害 1.营养失调 2.水分失调 3.高温和低温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常见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汇总 (一)、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措施 苏州近年来,重阳木锦斑蛾发生次数频繁,且对树木危害大,危害时对市民的生活影响大,=对此周边居民也经常会向绿化部门反映,此类事件媒体也曾多次报道过,因此对重阳木锦斑蛾的防治要加以重视,要熟悉其发生规律,了解其生态习性,及时防治。 发生规律 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以老熟幼虫在树裂缝、树皮及粘结重叠的叶片中越冬。浙江地区一年发生三代。4月下旬可见越冬代成虫。三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6月下旬、7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成虫白天在重阳木树冠或其他植物丛上飞舞,吸食补充营养。卵产于叶背。幼虫取食叶片,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残留叶脉。低龄幼虫群集为害,高龄后分散为害。老熟幼虫部分吐丝坠地做茧,也有在叶片上结薄茧。 防治方法 1、对幼虫在树皮越冬的,涂白树干。结合修剪,剪除有卵枝梢和有虫枝叶。冬季清除园内枯枝落叶以消灭越冬虫茧。 2、利用草把诱杀幼虫,并清除枯枝落叶及石块下的越冬虫蛹。 3、保护天敌,如捕食竹小斑蛾幼虫的钩红螯蛛,寄生蛹的驼姬蜂等。 4、药剂防治:幼虫发生期用1.2%烟参碱乳油800-1000倍液,或1%杀虫素乳油2000-2500倍液喷治,防治效果好。一般在发现该虫为害较重时,即可喷施菊酯类药或10%吡虫啉乳油1 000~1 500倍液,也可用生物制剂森得宝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进行防治。防治适期在幼虫2龄前,防治3龄后害虫可适当提高用药浓度。 注意事项 1、由于重阳木锦斑蛾群集为害大,并且发育进度在不同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加强对虫情的调查监测工作,准确抓住适期,及时组织防治,确保防治工作取得成效。 2、严禁使用高(剧)毒违禁农药,确保环境安全。 3、做好药剂的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 4、高温季节,用药时应切实做好人身防护工作,并避开中午高温时用药。 5、对于居民住宅小区的绿化地段,在开展药剂防治前,应做好告知工作,确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途径和措施 一、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原理 在自然界中,农业有害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害虫等)是在综合环境条件下 生存和发展的。在这种综合环境条件下,生物与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联系,结成一 个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农田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农业有害生物本身既是一 个组成成员,又受这个生态系统的制约,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 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发生变动,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而导致有害生物种类及其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程度的变动。 农田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应用任何单一的防治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有害生物病虫为害的问题,尤其是单纯依靠化学防治的措施,往往只能收到暂时效果,而终将导致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引起病虫害的再猖獗,造成环境污染等。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防 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其道理也就在这里。 综合防治,就是利用自然控制,协调运用一切适当的技术,把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控制和维持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只有在预测到有害生密度超过规定的受害允许水

平界限时,为了暂时减少它们的密度,才谋求化学药剂的防治措施。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途径 (一)改变生物群落的组成。 目的在于使群落中的有害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天敌和有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从而有效的控制病虫的发生。具体办法有两条,一是实行植物检疫,防止新有害生物的传入,限制危险性病虫有害生物的蔓延;二是引进、驯化、防治和保护天敌。 (二)恶化害虫发生为害的环境条件。 目的在于减少其发生量,提高其死亡率,从而把有害生物的发生量降低到不致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实现这个任务的主要办法是采取一系列的农业栽培技术措施。 (三)提高农作物的抗性。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增强作物本身抵抗或忍受有害生物侵害的能力,二是使作物的危险生育期与病虫害的盛发期错开,从而达到减轻或避免受害的目的,主要采取抗性育种和改进栽培技术的农业防治措施。

第11章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试题.

第11 章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填空 1、十字花科蔬菜三大病害、、 2、油菜三大病害是指、、 3、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的蚜虫有、 、三种,均属目科。 4 、菜蚜主要以在菜心叶上越冬,桃蚜还可在桃、李、杏等果树上产卵。 5、菜粉蝶属目,科。其幼虫称,以幼虫食叶成、,甚至将全叶吃光,仅留叶脉,同时排出粪便污染菜叶,因而造成减产和影响质量。此外,幼主为害造成伤口,有利的侵人,常引起的发生。 6 、菜粉蝶各地均以在菜地附近屋墙、篱笆、树皮裂缝及枯落叶等处越冬。成虫喜在晴朗的白天飞翔,取食。成虫有趋向 产卵的习性,因此类植物含有而诱导产卵。甘蓝类的 含量较高,故产卵量最多,为害最重,卵散产。 7 、菜蛾又称,属目科。是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受害最重。菜蛾尤喜在幼苗为害,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甚至不能结球和包心。 8、小菜蛾自北向南每年发生代。世代重叠。成虫卵多产 凹陷处,卵散产。 9、甘蓝夜蛾又称,属目科。是食性害虫。一年发生世代数自北向南发生代,均以在土壤中越冬,有明显现象。成虫有性,对

也有趋性,卵多产在,单层成块。 10 、猿叶虫有和两种,均属目 科。 11 、十字花科霜霉病病原物属亚门,属。病组织上长出的霜霉状物为霜霉菌的业鬓病组织上长出的霜霉状物为霜霉菌的 和 12 、在北方地区,十字花科霜霉病病原菌主要以随病残体散落土中、种子中越冬,次年春天随雨水飞溅到叶片引起发病,在病斑上产生 借风雨传播再侵染。病菌也能以在病组织内越冬。在南方地区,冬季田间有十字花科蔬菜、油菜,病菌以在寄主体内越冬,而以在病残体、土壤和种子表面越夏,以后侵染秋菜。广东等地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病菌可整年在各种寄主作物上辗转传播为害,不存在越冬越夏问题。 13 、病毒病的病原为几种病毒,其中以芜芳花叶病毒为最多,其次有 、、粒体为杆状,可通过汁液、蚜虫传播。 14 、十字花科菌核病病原属亚门,属。菌核表面色,内部色,鼠粪状,种荚内的菌核较小,似菜籽。15 、白菜软腐病病菌为病菌为属细菌,菌体为状,革兰氏染色为性。病原菌不耐干躁和日光,脱离寄主存在于土壤中,只能存活15 天左右。病菌在、、 、等均能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初侵来源。病原菌通 、、传播,由和侵入引致软腐症状16 、黄守瓜属目科。是南方瓜类苗期的毁灭性害虫,其食性,主要以科植物为主。 17 、黄守瓜以在背风向阳的落叶、杂草、土缝间、草堆下、群集越冬。

最新整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docx

最新整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一、概述 近年来,由于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抛秧和旱育秧等新型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优质但抗病虫性差的品种大量种植,以及气候变暖等有利于病虫发生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发生面积大、为害重,偏重年份发生频率高,单是稻纵卷叶螟年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35~50左右,虽经大力防治仍造成较 大的粮食损失,对粮食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同时,由于在水稻螟虫等病虫害防治中,过度依靠化学防治和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稻田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田间天敌种群数量减少,自然控害能力弱,且致使病虫害对部分药剂产生严重抗药性,还造成稻米农药残留超标和环境污染,影响广大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为了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结合我县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发生和为害特点,在全县开展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示范推广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全县综合防治技术的普及应用,有效地遏制水稻病虫害对粮食生产的为害,确保粮食增产丰收。同时,通过推广应用综防先进适用技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选用对口、安全的农药制剂,保障农产品优质安全高效。为组织好综合防治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任务 下半年全县实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3万亩,辐射面积15万亩。~每年全县实施水稻螟虫等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面积10万亩,辐射面积60万亩;示范区内病虫为害总损

失率控制在5以下,螟害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20以上;通过推广应用综防适用先进技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增加田间天敌种群数量,稻谷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为我县建立一批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创建无公害稻米品牌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开展综防示范,使农民更快地掌握植保适用新技术。(各乡镇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县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刘次邻局长任组长,庞惠广副局长和县测报站何元密站长任副组长,成员:杨廷策、李益超、韦德明、张逸宁、朱韵辉、钟祖梅、李祥生。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何元密兼任。示范区的日常工作由杨廷策和李益超负责。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组织领导机构,并报县农业局备案。 2、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综防工作展开。乡镇农技部门在抓好病虫害田间调查和防治指导的同时,都要建立综防示范片,确定专人负责,真正落实好此项工作。 3、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应用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技术水平。各乡镇农技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举办有关选用良种、肥水管理、病虫害发生规律、农药安全使用、综合防治技术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工作,让农民掌握和丰富科技知识。 4、印发技术资料,将综合防治技术资料编印分发到各农户,且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在示范区内,做到每户一份“明白纸”。同时,通过电视预报、大字报、墙报等形式将综合防治技术告知农民。

广东省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新

广东省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花卉苗木类 (一)、虫害类: 1.蚧壳虫: (1)危害性状:刺吸式口器,虫体表面有蜡质层,一般药剂难以接触到虫体本身。 (2)防治方法:每年的五一前及十月份左右重点用药预防。建议使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乐圃”1瓶兑水120公斤喷雾。对一些大树可以使用国光“甲刻”(1kg)兑水600公斤根部浇灌,防治时间长达40多天。 2.蚜虫、粉虱、木虱、网蝽: (1)危害性状:种类繁多,繁殖超快,要缩短用药期。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攻尔(200ml)1瓶+国光“甲刻”(1kg)1/4袋兑水120公斤后喷施植株,连用2-3次,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防治蚜虫间隔期就3到4天一次。 3.秋枫叶蝉: (1)危害性状:刺吸式口器,成虫白色,迁徙传播速度快,危害后,新叶蜷缩畸形,老叶失绿黄化。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甲刻”(1 kg)1/4袋兑水280斤后喷施叶面,并可以使用国光“甲刻”(1kg)兑水800公斤根部浇灌,可避免1-2个月内被叶蝉危害。

2.蓟马: (1)危害性状:成虫黑色,叶面卷曲叠合,需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崇刻”(10g)5袋兑水120公斤后喷施植株,连续用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 5.红蜘蛛: (1)危害性状:群集于叶背和嫩芽上吸食汁液,叶片失绿无光泽,后期大部分焦枯脱落。(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乐圃”1瓶+国光“攻尔”(200ml)1瓶兑水300斤后喷施叶片,重点是反面,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6.食叶害虫(毛毛虫,青虫、苏铁曲纹紫灰蝶等): (1)危害性状:咀嚼式口器,大量啃食叶片,可选胃毒性药剂。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金美泰”(500ml)1瓶+国光“攻尔”(200ml)3瓶兑水1000斤后喷施植株,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注:水生植物虫害的防治可以国光金美泰1瓶+国光乐圃3瓶兑水1000斤防治,对水生生物(鱼、虾等)无影响 7.卷叶、潜叶害虫: (1)危害性状:大多寄生于叶片或吐丝结茧,造成叶面凸变或卷曲,可选渗透性强的药剂。(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1瓶+国光“乐圃”1瓶兑水300斤喷施植株,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第11章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试题

第 11 章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填空 1、十字花科蔬菜三大病害、、 2、油菜三大病害是指、、 3、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和油菜的蚜虫有、 、三种,均属目科。 4 、菜蚜主要以在菜心叶上越冬,桃蚜还可在桃、李、杏等果树上产卵。 5、菜粉蝶属目,科。其幼虫称,以幼虫食叶成、,甚至将全叶吃光,仅留叶脉,同时排出粪便污染菜叶,因而造成减产和影响质量。此外,幼主为害造成伤口,有利的侵人,常引起的发生。 6 、菜粉蝶各地均以在菜地附近屋墙、篱笆、树皮裂缝及枯落叶等处越冬。成虫喜在晴朗的白天飞翔,取食。成虫有趋向 产卵的习性,因此类植物含有而诱导产卵。甘蓝类的 含量较高,故产卵量最多,为害最重,卵散产。 7 、菜蛾又称,属目科。是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受害最重。菜蛾尤喜在幼苗为害,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甚至不能结球和包心。 8、小菜蛾自北向南每年发生代。世代重叠。成虫卵多产 凹陷处,卵散产。 9、甘蓝夜蛾又称,属目科。是食性害虫。一年发生世代数自北向南发生代,均以在土壤中越冬,有明显现象。成虫有性,对 也有趋性,卵多产在,单层成块。 10 、猿叶虫有和两种,均属目 科。 11 、十字花科霜霉病病原物属亚门,属。病组织上长出的霜霉状物为霜霉菌的业鬓病组织上长出的霜霉状物为霜霉菌的 和 12 、在北方地区,十字花科霜霉病病原菌主要以随病残体散落土中、种子中越冬,次年春天随雨水飞溅到叶片引起发病,在病斑上产生 借风雨传播再侵染。病菌也能以在病组织内越冬。在南方地区,冬季田间有十字花科蔬菜、油菜,病菌以在寄主体内越冬,而以在病残体、土壤和种子表面越夏,以后侵染秋菜。广东等地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病菌可整年在各种寄主作物上辗转传播为害,不存在越冬越夏问题。 13 、病毒病的病原为几种病毒,其中以芜芳花叶病毒为最多,其次有 、、粒体为杆状,可通过汁液、蚜虫传播。 14 、十字花科菌核病病原属亚门,属。菌核表面色,内部色,鼠粪状,种荚内的菌核较小,似菜籽。 15 、白菜软腐病病菌为病菌为属细菌,菌体为状,革兰氏染色为性。病原菌不耐干躁和日光,脱离寄主存在于土壤中,只能存活 15 天左右。病菌在、、

2018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

2018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 一、认清形势,加强领导。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是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大障碍,一旦发生,损失很大,甚至颗粒无收,所有的投入和付出毁于一旦。目前由于气候给农作物病虫害提供了适宜的发生、繁育、生长的条件。根据预测预报和实地调查来看,发生的时间早、种类多、范围广。在苗床地常年没有出现的病虫今年也发生了,给农业生产提出严峻的挑战。为确保今年农业生产稳中有增,实现农民增收,抓好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切实搞好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镇上成立城北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涉农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农技站长任办公室主任、农技站职工为具体工作人员,负责加强对全镇农作物重大病虫防治工作的测报调查、技术指导、协调和督查。各村(居)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加强此项工作,确保本地无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二、措施到位,责任明确。 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和防治预案,加强对村(居)及相关部门的督查、检查、考核和协调,对出现重大病虫害的地方,立即组织专业队指导,加强统一防治。镇农技站负责全镇农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调查、防治技术指导,向镇政府及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病虫害情况,印发技术资料。村

(居)负责本区域内的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加强宣传,督促农民加强防范,及时报告病虫害发展情况;如有重大病虫害发生,要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消灭病虫。镇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村(居)要切实做到每三天一查、一报。农技站工作人员要分片包干,进村入户抓好田间调查,做好预测预报;镇上领导按平时工作分工驻片包村,驻村干部及村干部包社,使工作层层有人抓、一级对一级负责,推动防治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强督查,严格考核。 为确保我镇农作物无重大病虫害发生,促进农业生产健康发展,镇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督查考核,督查分片领导是否到村,驻村干部、农技人员是否到户、田边地角开展工作;督查村干部开会、宣传开展工作。凡是因不在岗、由于工作不力出现了重大病虫害造成损失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年终工作考核确定不合格,取消评先进的资格;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