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翻译汇总 (2)

桃花源记翻译汇总 (2)
桃花源记翻译汇总 (2)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孝武帝太远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划着船沿着小溪往前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远近:偏义复词,仅指远。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芳香的青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

芳草:芳香的青草。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异,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之:指见到的景象。

穷其林: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形容词用做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若:好象

5.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渔人就离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洞口起初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便:副词,就。舍:舍弃,抛开,这里是“离开”的意思才:仅仅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由狭隘幽暗而变为开阔明亮。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只见那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幽美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

旷:空阔、宽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鸡犬相闻: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往来:代来往的人。种作:代耕种劳作的人悉:全,都。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人。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怡然:快乐的样子。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中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一一做了回答。

具:同“俱”,完全,详尽。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人们就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作饭,殷情款待。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赶来打听消息。

要:同“邀”,邀请。咸:副词,都,全。问讯:打听,探问。

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

这与外界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妻子:妻子和儿女。邑人:同乡,乡邻。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间隔:隔绝,不通音信。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他们问渔人,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个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地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们听了都很惊叹。乃:副词,竟。无论:更不必说。为具言:为(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说出。叹惋:惊叹。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去,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

延:邀请。

16.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渔人逗留了几天,告辞回去。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儿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边的人说啊。”

语云:告诉(他说。“语”后省略了代渔人的“之”字。为:对,向。

1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渔人出了山洞以后,找到了他的船,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

号。

既:副词,已经,以后。便:就扶:沿着。向:原来的,先前的。志:用符号做标记,动词。

1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进出桃花源的情况作了禀告。

及:到。诣:晋谒,拜见。

1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渔人他们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了路,再

也找不到原来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即:副词,立即,马上。志:标记。

2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

欣然:高兴的样子。规:打算。

2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从此以后,就不再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未果:没有实现。寻:不久。问津:探询渡口,这里是探访、访求的意思。

桃花源记句子翻译考试版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译文: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文: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文: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译文:

5.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译文:

6.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译文: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文:

10.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文: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译文: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译文: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文:

16.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1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1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译文:

1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

2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译文:

2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桃花源记重点字词考试版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缤纷

芳草:。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

异:。之:。

穷其林:。穷:。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若:。

5.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便:。舍:。才:。

6.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

豁然:。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旷:。俨然:。属:。

8.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阡陌交通:。阡陌:。

鸡犬相闻:。

9.其中往来种作

..。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往来:。种作:。

悉:。外人:。

10.黄发垂髫

..自乐。

....,并怡然

黄发垂髫:。怡然:。

1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具: 。

1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要: 。咸: 。问讯: 。

13.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妻子: 。邑人: 。

绝境: 。间隔: 。

1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乃: 。无论: 。

为具言: 。叹惋: 。

15.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延: 。

16.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

外人道也。语云: 。为: 。

1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

之。既: 。便: 。扶: 。向: 。志: 。

18.及.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及: 。诣: 。

19.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即: 。志: 。

2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欣然: 。规: 。

21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未果: 。寻: 。

问津: 。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第一部分(1段:层意:

第二部分(2、3段:层意:

2段:段意:

3段:段意:

第三部分(4、5段:层意:

4段:段意:

5段:段意:

相关中考题汇编(仅供参看题型

(03北京中考题11、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通风换气 B. 政通人和 C. 通宵达旦 D. 博古通今

12. 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缘:。 <2>俨然:。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1>渔人甚异之:_________________ <2>林尽水源:____________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07北京中考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

..的一项是

..不同

( A.良田无论 B.绝境问津 C.问讯间隔 D.交通妻子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要:(2欣然规.往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翻译:(2便扶向路翻译: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答:

(门头沟区2007年统练一1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

..交通:;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12.加点字与“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中的“咸”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 皆.若空游无所依

C.百废具.兴

D. 前人之述备.矣

13.翻译划线的句子。(3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

14.选出对《桃花源记》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种说法(。(2分

A.本文最后写南阳刘子骥“欣然规往”,但“未果”,更增强了这个虚幻故事的真实感。

B.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人人平等、自由、自食其力的社会。

C.本文反映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D.作者写到太守、南阳名士,说明作者并不存在逃避现实的思想倾向。

(06长春1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朝代着名诗人。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芳草鲜美( ②屋舍俨然(

③便扶向路( ④寻病终(

13.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14.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2分

15.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分

(06苏州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答: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全文结构分析(源自教参,仅供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3段:写桃花源中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

2段:描写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图景。 3段:写桃花源中的社会风尚。第三部分(4、5段:写渔人出山以后的事,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4段:太守派人随渔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可得。

5段:桃花源无法寻找。

(03北京中考题

11.答案:A12.答案:①顺(沿②整齐的样子

13.答案: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③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14.答案要点:①活动②穿戴③心情(照抄原句扣1分。

(07北京中考

10.答案:D 11.答案:(1邀请(2计划;打算

12.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2就顺原路回去。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共3分。共四项内容。答出三项即可,每项1分

(门头沟区2007年11.(2分①交错相通②与世隔绝的地方

12.(2分D. 13.(3分老人和小孩,都安适悠闲,自得其乐。 14. D (06年长春11.晋代(东晋.陶渊明

12.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

13.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14.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象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示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内容文中都没有具体体现,但读者结合文章可以想象到“具言”和“叹惋”的是桃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15.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晰流畅即可。示例:寄寓了作者对美好的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理想无法实现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文中的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源并不存在,这样的理想无法实现。

(06苏州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

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11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