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除小部分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外,大部分与现代汉语有异。

间:一会儿。“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晓:清晨。“晓驾炭车碾冰辙”(《卖炭翁》)

顷之:过一会儿。“顷之,客请与予对局”(《弈喻》)

久之:很久。“久之,目似瞑”(《狼》)

旦:早晨。“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暮:傍晚。“暮投石壕村”(《石壕吏》)

寻:不久。“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顷刻:一会儿。“顷刻两毙”(《狼》)

未几:没多久。“未几,夫鼾声起”(《口技》)

旋:立刻,马上。“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瞬息:一眨眼。“瞬息可就”(《活板》)

俄而:一会儿。“俄而百千人大呼”(《口技》)

少顷:一会儿。“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口技》)夜阑:夜深。“夜阑卧听风吹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既而:不久。“既而儿醒”(《口技》)

是时:这个时候。“当是时”(《口技》)

即:立刻。“即书诗四句”(《伤仲永》)

立:立刻。“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伤仲永》)

日:天天。“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

已而:不久。“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曩:从前。“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旦旦:天天。“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捕蛇者说》)

旦日:第二天。“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尔来:从那时以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素:一向,平素。“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既:已经。“既克,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秋:时候。“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俄:不久,顷刻。“俄见小虫跃起。”《促织》

食顷:吃了一顿饭的工夫。“食项,帘动,片纸抛落。”《促织》

顷之:一会儿,片刻。“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须臾:片刻,一会儿。“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儿醒大啼。”《口技》

已而:不久,过后。“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已乃:旋即,不久就。“已乃分城而夺。”《阎典史传》

瞬息:一转眼,一呼吸之间。“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活板》

未几:不多时(不多久)。“未几,夫鼾声起。”《口技》

翌日:明日,第二天。“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指南录后序》

朔:农历每月的初一。“朝菌不知晦朔。”《察变》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晦:农历每日的最后一天。“戊申晦,五鼓。”《登泰山记》

既望:农历每月的十六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前赤壁赋》

期年:一周年。“期年出之,抱以适市。”《工之侨献琴》

期月:一整月,满月。“简练揣摩,期月而谐莫生。”《柳毅传》

尔来:从那时以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向者:以往、以前。“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芋老人传》

向前:先前、以前。“凄凄不似向前声。”《琵琶行》

向时:先前。“向时云里诸峰。”《游黄山记》

竟日:终日,一整天。“君竟日不出门。”《谭嗣同》

襄:过去、从前。“囊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

朝:早晨。“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

暮:傍晚,日落的时候。“暮投石壕村。”《石壕吏》

旦:天亮。“号呼达旦。”《狱中杂记》

至日:指冬至、夏至。“淳熙丙中至日。”姜夔词《扬州慢·扬州慢》丙申年冬至日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也叫重九。“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末造:末年。“满清末造。”《黄花冈烈士事略序》

积年:好几年。“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明年:第二年。“明年复攻赵。《廉颇前相如列传》

越明年:到第二年。“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旬:十天。“旬乃还第。”《记王忠肃公翱事》

兼旬:二十天。“伤肤,兼旬愈。”《狱中杂记》

无日:没有多少日子。“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赤壁之战》

翼日:明天,第二天。“冀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促织》)

异日:将来。“欲以树艺佐其急,且各异日也

是时:这个时候;

一时:同一时候;

未几:不多久;

旦日:天亮时、第二天清晨。

夙:早晨。“夙夜忧叹。” (《出师表》)

曙:破晓,日出。“鸡鸣外欲曙。” (《孔雀东南飞》)

宵:晚上。“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

瞑:日落、夜晚。“迷花倚石忽已瞑。(《梦游天姥吟留别》)

寻:不久。“未果,寻病终。” (《桃花源记》)

适:刚才。“适为虞人逐。” (《中山狼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