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组织滴虫病课件
浅析鸡的组织滴虫病

432 P S染 色 组 织 滴 虫 被 染 ( .. A 下转 第 4 3页)
33
维普资讯
Pou t  ̄ 5ct e lr nc e
井庆 川 , 祥法 , 辉 , 勇 魏 刘 史
文献 标识 : C
文章编 号 :6 3 18 (06 1-0 3 0 17— 0 520 ) 10 3— 2 盲 肠 的病变 多发生 于两 侧 , 时 为一侧 , 有 盲肠壁 增厚 和充血 ,从 粘膜渗 出的浆液 性和 出血性 分泌物 充满
鸡组 织滴 虫病 又 叫传染性 盲肠 炎 ,俗称 “ 头 黑 病 ”是 由组织 滴虫 属 的火鸡组 织滴 虫寄 生 于鸡 的盲 , 肠 和肝 脏引起 的一 种原 虫病 。本 病 以肝 脏坏 死和 盲 肠 溃疡 为特征 。主要传 播方 式是 以异刺 线虫 为媒 介 通 过 消化道 感 染发 病 ,主要 感染 火 鸡 ,家鸡 3 ~ 0 0 6
日龄 时最 为容 易感 染 : 有时也 感染 成年鸡 , 症状不 但
盲肠腔 , 使盲肠增粗 , 随着病程 的延长 , 渗出物发生 干 酪化 , 肠壁 增 厚变 硬 , 去 弹性 , 肠 内充 满 大量 失 盲
干燥 、 坚硬 的凝 固物 。如果横 切盲 肠 , 可见干 酪样 凝
固物 的横切 面呈 同心 圆呈状 结构 ,中心为 暗红 色的
绝 ; 毛松乱 无 光泽 , 羽 双翅 下垂 、 嗜睡 、 畏寒 , 下痢 , 粪 便 淡 黄色或 浅绿 色 , 时粪 便带 有血 丝 , 重时排 出 有 严 大量便 血 。有 的病鸡 临死 前面部 皮肤 和冠 髯呈 紫色 或 暗黑 色 , 消瘦 贫 血直 至死 亡 , 因此 又 称 “ 头病 ” 黑 。 有 的病鸡 发生 呼吸 困难 ,倒提 时从 口腔 中流 出淡绿 色液 体食 糜 , 些 病鸡 则 出 现伏 地不 起 、 有 似瘫 症状 , 病理 也 不一 , 的症状 出现 12 亡 , 的可 能要 有 ~ d死 有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病的易发季节, 应在饲料中添加甲硝唑、 苯胺硫脲等
药物 , 同时也应定期在饲料 中添加 “ 驱虫净 ”( 主要 成分为丙硫咪唑 ) 、 “ 虫克星”( 主要成分 为阿维菌 素) 等药物 , 驱除鸡盲肠 内的异刺线虫 , 使组织滴虫 无法生存 。改善饲养环境条件 , 鸡舍注意通风 , 保持 干燥 , 及时清除粪便 和潮湿 的垫料 , 更换 卫生 、 干爽 的垫料 。将粪便堆积于固定 的地方 , 进行生物热发酵
酮药物 , 按0 . 0 2 %比例拌料喂服, 连喂 7 天。 在每千克 饲料 中加入琥珀酸盐 1 2 0毫克 , 连用 1 星期 , 以消除 病鸡应激反应 , 提高其抗病力 , 促进病鸡康复 。在本
2 剖检 变化
患组织滴虫病 的病鸡 ,其特征性病变主要在盲 肠和肝脏 , 其他脏器无明显病变。肝脏稍肿 大 , 表面 有灰红色、 淡黄色圆形或不规则性的坏死灶 , 坏死灶 中央 凹陷 ,周边稍隆起 ,病灶的直径有 时可达 1 厘 米 。一侧 或二侧盲肠肿大 、 增粗 , 肠腔 内充满干燥坚 硬 的干酪样坏死物 , 坏死物的横断面呈轮层状 , 中心
率较低 , 一般不超过 3 %。 病鸡精神沉郁 , 食欲减退 , 羽毛松乱 , 两翅下垂 ,
闭 目嗜睡 , 下痢 , 排淡黄或深绿色稀粪 , 严重者粪便 带血 , 甚至排出大量血液。后期 由于鸡只出现血液循 环障碍 , 冠髯暗红 , 而被称为黑头病。
千克体重混入饲料中 , 连喂 5 天为 1 个疗程 , 停药 3 天, 再用下 1 个疗程 , 连续 3 ~ 5 个疗程。应用呋喃唑
一 般不 形 成栓塞 , 肝 脏一 般见 不到溃 疡病 变 。
家禽寄生虫病课件

6
7
8
9
10
11
毒害艾美耳球虫病
l毒害艾美耳球虫裂殖生殖阶段主要寄生于小 肠中1/3段,尤其是卵黄蒂前后,严重者扩展 到整个小肠。在盲肠的上皮细胞内进行配子 生殖。
l症状和病变:发生于2月龄以上的中雏鸡,羽 毛松乱、弓腰、下痢和脱水。小肠中部高度 肿胀或气肿,有时可达正常时的2倍以上,是 本病的重要特征。肠壁充血、出血和坏死, 黏膜肿胀增厚,肠内容物中含有多量的血液、 血凝块和坏死上皮组织。感染后第5天死亡, 第7天达高峰。
第四章 家禽寄生虫 病
1
家禽寄生虫病的类型
l 1.鸡 l2.鸭球虫病 l3.组织滴虫病 l4.赖利绦虫病 l5.禽蛔虫病 l6.禽胃线虫病 l7.住白细胞虫病 l8.禽外寄生虫病
2
一、鸡 球 虫 病
l病原: 7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的肠道引 起的,多危害15~70日龄的雏鸡。发病 率高达50%~70%,死亡率为20%~30 %,严重者高达80%。美国每年因球虫 病造成的损失高达20~30亿美元。
l流行特点:虫卵抵抗力很强;不需要中间宿 主;蚯蚓可作为保虫宿主;雏鸡易遭受侵害, 病情较重。成年鸡多为带虫者。
l症状与病变:肠道出血、炎症,肠壁上形成 颗粒状化脓灶或形成结节。肠阻塞、破裂和 腹膜炎。常表现发育不良,鸡冠苍白、贫血、 消化不良。
55
诊断:查粪中虫卵或剖检小肠内虫体即可确诊。 治疗和预防:参考猪蛔虫病。但鸡对敌百虫敏
25
26
27
28
29
三、隐孢子虫病
l病原: 家禽寄生的是火鸡隐孢子虫和贝氏隐 孢子虫。前者寄生于禽类的肠道,后者寄生 于禽类的法氏囊、泄殖腔和呼吸道。
l流行特点:宿主特异性不明显;宿主经消化 道和呼吸道感染。
一例山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一例山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主要感染火鸡、珍珠鸡和山鸡等禽类。
1 发病情况本市东山区磐东镇一黄姓养鸡专业户,肉鸡存栏近5000只,山鸡800只,2005年12月5日饲养的45日龄山鸡出现零星死亡现象,笔者7日接电后前往现场调查。
800只山鸡饲养在约300平方米的丝网内,地面平养,3天来已死山鸡17只,发病115只。
2 临床症状发病山鸡精神委靡,两翅下垂,打蔫,不愿行走,排白色、黄绿色带有血丝状的稀便。
采食、饮水减少,鸡冠萎缩,眼窝下陷,羽毛蓬松以至瘦弱死亡。
3 剖检变化取2只死亡不久的山鸡尸体进行剖检,发现眼窝下陷,鸡冠、脸部和垂紫红色,鸡体消瘦,皮干燥,肌肉干巴红紫色;小肠干细,黏膜出血,剪开盲肠肠管,盲肠内充满了大量干燥、坚硬的干酪物,如腊肠状;肝面有轮状黄褐色病变坏死区,直径3~4mm不等,但没形成碟形凹陷坏死,肾稍肿大出血。
笔者经到现场调查,尸体剖检,检查粪便情况,初步诊断为组织滴虫病,确诊需实验室诊断。
4 实验室诊断取死亡山鸡内脏回本所实验室作诊断。
无菌操作下取少量盲肠内渗物,放到试管内,用少量40℃左右的0.9%生理盐水稀释。
用吸管吸取1~2滴放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在6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可看到左右游摆、运动的活虫体;再换高倍油镜检查,可看到摆动的鞭毛。
为此确诊为组织滴虫病。
5 防治措施5.1 全群防治用甲硝唑原粉饲喂,按每千克体重25mg的剂量拌入饲料中一次性内服,并用硫酸卡那霉素饮水3天,防止继发感染。
5.2 对发病鸡全部隔离,用甲硝唑注射液(250ml含甲硝唑500mg),每千克体重20ml,胸部肌肉注射,每天2次。
5.3 疗效观察用药后除11只重症山鸡第2天死亡外,第3天没出现死亡,第4天全部治愈。
证明诊断确切。
6 小结6.1 因地面平养,地面上有蚯蚓,被山鸡吞食后感染此病,建议网上平养,可预防疫病。
6.2 定期用左旋咪唑驱虫,每千克体重25mg,可驱除体内异刺线虫,对预防此病极为有利。
鸡组织滴虫病的病原与综合防治

3 症 状及病理 变化
病鸡精神沉郁 , 饮欲 、 食欲减少或废绝 , 羽毛松 散, 双 翅下 垂 , 嗜 睡恶 寒 , 排 灰 黄 色稀 便 或 血性 下 痢 。 机 体 逐 渐 消瘦 , 鸡冠 、 喙、 皮 肤 等部 位 发 生 黄染 , 若 无
有效治疗 , 常于 7 ~ l 0天 后 衰竭 、 死 亡 。剖 解病 死 鸡 , 可见盲肠 、 肝脏发生特征性病变 , 盲 肠 极 度肿 大 、 变 粗, 肠壁增厚 、 变硬 , 状 如 腊 肠 。病 鸡 肠 壁散 布溃 疡 、
成循环感染 。组织滴虫卵需借助线虫卵壳保护及环 境 中有机 物 的保 护 , 方 可在 环 境 中长 期 存 活 , 遇 适 宜
条 件 发育 成 为 具 有感 染 性 的 虫卵 ,经 消 化道 入 侵 鸡 的盲 肠 段 定 居 、 繁殖 , 而后 释 放 虫 体 , 经 血 液 循 环 进
人肝脏 , 最终引发典型的盲肠炎和肝病变。
鉴 于本 病对 鸡 胃肠 黏 膜损 伤 较 严 重 ,会 继 发 肠 道 炎 症 和盲 肠 出血 等 。 因此 ,在 采 用 药物 预 防治 同 时, 宜 采 取适 当的支 持 疗法 , 如补 充 维生 素 K 防止 盲
肠 出血 , 补充维生素 A促进盲肠 和肝脏的组织恢复 , 补 充维 生 素 C促 进 肠 道 内铁 的吸 收 ,补 喂 电解 多 维 调节机体电解质代谢平衡 , 提高综合 防治效果 。
5 预 防
‘
加 强饲 养 管理 , 重视 环 境 卫 生 治理 和 防疫 消毒 , 散 养 方 式 特别 要 注 意 消灭 养 殖环 境 中的蚯 蚓 、 蚊蝇 、 蚱 蜢 等 中间传播 媒 介 。定期 驱 除鸡肠 道寄 生虫 , 特 别 是 盲肠 异 次线虫 , 是较 有效 的预 防方 法 。可对 易感 对 象 进行 驱 虫 1 ~ 2次 ,用左 旋 咪唑 或丙 硫 咪唑 ,按 2 5 毫克 / 千 克拌 料 口服 , 驱 除 盲肠 异 次线 虫等 肠道 寄 生
火鸡组织滴虫病诊断与防治

侧性 , 也有 两侧 同时增 大 , 手触 之有 坚硬感 , 同 用 如
[ 收稿 日期 ] 20  ̄ —8 0 9 81 [ 作者简介 ] 李建新 (9 6 )男 , 肃武威人 , 16 - , 甘 本科 , 高级兽 医
师, 主要 从 事 动物 卫 生 监督 和动 物 疫病 防控 工作 。
膜下层 和 肌层 有多 量 淋 巴细 胞 、 核 细 胞 和 炎性 细 单 胞浸 润 , 坏死 灶周 围有 大 量 圆形 虫 体和 巨噬 细胞 , 在
严重病 例 肌层 肌纤 维崩 解发 生坏 死 ( 2 。 图 )
10 1
J un l fA i o r a o nma ce c n eeiay Me iie
极大 。
香肠 。有的肠 壁增 厚 , 也有 的肠 壁变 薄 如纸 , 开增 剪 大 的肠 壁可见 灰黄 色 凝 固 的栓 子 物 , 栓 子 物 横 断 把
切开 , 面呈 同心 层 状 , 切 中心 为 黑 紫 色凝 固 的血 块 ,
外层 为坏 死 的肠 粘 膜 , 是 本 病 特 征 性 病 理 变 化 。 这
畜牧 兽 医杂 志
第2 9卷
第 4期
21 00年
19 0
火 鸡 组 织 滴 虫 病 诊 断 与 防 治
李建新 , 张文光
( 威市 畜牧 兽 医局 , 武 甘肃 武 威 7 3 0 ) 300
[ 中图分 类 号 ] ¥5 . 1 [ 献标识 码 ] B [ 88 3 文 文章编 号 ] 10 .74 2 1 )40 0 -2 0460 (00 0 -190
组织 滴 虫病又 称盲 肠肝 炎 , 是一 种急 性原 虫病 。
火 鸡 、 、 珠鸡 、 雀 等 都 能感 染 。 主要 特 征 是盲 鸡 珍 孔 肠 发炎 和肝脏 有扣 状 坏 死 性 溃 疡 病 灶 , 病后 期 或死 亡前 头部 皮肤 呈 暗 紫 色 或 紫黑 色 , 又称 黑 头 病 。此 病 在 雏 鸡 阶 段 感 染 快 , 亡 率 高 , 养 禽 业 危 害 死 对
禽组织滴虫病概述.doc

禽组织滴虫病概述概述:一、概述组织滴虫病又叫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火鸡和鸡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对其他禽类如野鸡、孔雀、珠鸡和鹌鹑等有时也能感染。
在中国亦发现家鸭发生组织滴虫病。
病原体是动鞭毛纲、单鞭毛科的火鸡组织滴虫。
本病主要特征是盲肠发炎、溃疡和肝表面具有特征性的坏死病灶。
是严重危害养鸡业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二、病因火鸡组织滴虫可在盲肠和肝的病灶组织中或盲肠内容物中找到,随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同它们的形态变化很大。
在肠腔中找到的虫体呈变形虫样,直径为5~30微米。
虫体细胞外质透明,内质呈颗粒状并含有吞食细菌、淀粉颗粒等的空胞。
虫体核呈泡状,邻近有一小的生毛体,由此长出一根很细的不易见到的鞭毛,偶尔也可见到两根鞭毛。
虫体能作节律性的钟摆状运动。
组织中的虫体单个或成堆存在,呈圆形或变形虫样,大小为4~21微米,无鞭毛。
三、症状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以至废绝,羽毛粗乱无光泽,身体蜷缩,怕冷嗜睡。
排黄白或黄绿色稀粪,甚至粪中带血。
四、流行病学本病通过消化道而感染。
在急性暴发流行时,病鸡粪中含有大量病原,沾污了饲料、饮水和用具及土壤,健康鸡食后便可以感染。
病鸡也是重要的传染源,火鸡组织滴虫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不强,不能长期存活;但当患有本病的病鸡同时有异刺线虫寄生时,此种原虫可侵入鸡异刺线虫体内,并转入其卵内随异刺线虫卵被排到外界环境,由于得到虫卵的保护,能生存较长时间,成为本病的感染源。
此外,当蚯蚓吞食土壤中的异刺线虫卵时,火鸡组织滴虫可随虫卵生存于蚯蚓体内,当鸡吞食了这种蚯蚓后便被感染。
因此,蚯蚓在传播本病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在自然感染的几种禽中,最易感的为火鸡,尤其是3~12周龄的雏火鸡;雏鸡以4~6周龄最易感染。
刘贵滨(1980)及王耀邦(1991)先后报道我国家鸭发生组织滴虫病。
雏鸭对本病易感性最强,患病后死亡率也最高,成年鸭感染后症状不明显,成为散布病原的带虫者。
五、病理学本病的病变主要局限在盲肠和肝脏。
禽组织滴虫病概述.doc

禽组织滴虫病概述.doc 禽组织滴虫病概括 概括:一、概括 组织滴虫病又叫盲肠肝炎或黑头病,是火鸡和鸡的一种常有急性传得病,对其余禽类如野鸡、孔雀、珠鸡和鹌鹑等有时也能感染。在中国亦发现家鸭发生组织滴虫病。 病原体是动鞭毛纲、 单鞭毛科的火鸡组织滴虫。 本病主要特点是盲肠发炎、 溃疡和肝表面拥有特点性的坏死病灶。是严重危害养鸡业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二、病因 火鸡组织滴虫可在盲肠和肝的病灶组织中或盲肠内容物中找到,随 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一样它们的形态变化很大。 在肠腔中找到的虫体 呈变形虫样,直径为 5~30 微米。虫体细胞外质透明,内质呈颗粒状 并含有吞食细菌、淀粉颗粒等的空胞。虫体核呈泡状,周边有一小的 生毛体,由此长出一根很细的不易见到的鞭毛, 有时也可见到两根鞭
毛。虫体能作节律性的钟摆状运动。组织中的虫体单个或成堆存在, 呈圆形或变形虫样,大小为 4~21 微米,无鞭毛。
三、症状
精神委顿,食欲不振以致废绝,羽毛粗乱无光彩,身体蜷曲,怕冷 禽组织滴虫病概述.doc 嗜睡。排黄白或黄绿色稀粪,甚至粪中带血。 四、流行病学 本病经过消化道而感染。在急性暴发流行时,病鸡粪中含有大批 病原,沾污了饲料、饮水和器具及土壤,健康鸡食后便能够感染。病 鸡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火鸡组织滴虫对外界环境的抵挡力不强, 不可以
长久存活;但当患有本病的病鸡同时有异刺线虫寄生时, 此种原虫可
侵入鸡异刺线虫体内,并转入其卵内随异刺线虫卵被排到外界环境, 因为获得虫卵的保护,能生计较长时间,成为本病的感染源。别的, 当蚯蚓吞食土壤中的异刺线虫卵时, 火鸡组织滴虫可随虫卵生计于蚯
蚓体内,当鸡吞食了这类蚯蚓后便被感染。所以,蚯蚓在流传本病方 面也拥有重要作用。
在自然感染的几种禽中,最易感的为火鸡,特别是 3~12 周龄的雏 火鸡;雏鸡以 4~6 周龄最易感染。刘贵滨( 1980)及王耀邦 (1991)先后报导我国家鸭发生组织滴虫病。 雏鸭对本病易感性最强, 生病后死亡率也最高,成年鸭感染后症状不显然,成为分布病原的带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