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填空题

高中地理必修1填空题
高中地理必修1填空题

高中地理必修1填空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填空

1、最基本的天体是________和_________, _______是距地球最近的恒星。

2、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 _________ 和相互 _________ ,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太阳是太阳系的 ______ 天体。太阳能量来自内部的 __________反应。太阳以

_______ 形式向外放热,称为太阳辐射,因其温度高,因此波长较 _______ ,故太阳辐射称为 _____ 波辐射。

4、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可依次分为 ______ 层、________ 层、 _____ 层,

5、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层的变化,光球层中的 _______ ,色球层中的 ______ ,其中, _____ 数量变化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影响地球磁场,产生_________现象,影响电离层,干扰___________通信。

6、八大行星按性质分类,可划分为 _______ 行星、 ______ 行星、 _______ 行星,小行星存在于 _______ 星和 _______ 星之间:与其他七大行星比较,地球运动具有

____ 性、_______ 性、 ________ 性。

7、地球是一颗特殊行星,表现在有 _______ 存在,存在条件分两大方面:一方面有安全的 ________环境,稳定的 _______ ;另一方面与自身条件有关: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 ______ 和 ______ (水),体积质量适中,可吸引住 _____ ,自转公转周期适宜,使气温 _____ 变化和 _______ 变化幅度不太大。

8、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向下俯视,呈_____ 时针,南极上空向下俯视,呈 ____ 时针,自传360°所需时间 _____ 时 _____ 分 _____ 秒,称为一个 ______ 日,自转角速度除_______ 外,其余处处 ______,为 _____ /小时,线速度从 _____ 向 _____ 递减,南北纬60°线速度约为赤道地区的 _______ ,极点线速度、角速度都为

_______ 。

9、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晨昏线是一个大圆,平分 ______ , 因此该区昼夜长短相等,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所在平面 ______ ,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圈度数与直射点关系密切,两者始终_____ 。昼夜交替的周期叫做一 ______ 日, ______ 小时。

10、因 ______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 ______ ,经度每差1°时间相差 ______ ,全球划分为 ___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___ ;每个时区的区时是该时区 _______ 的地方时,相邻两个时区相差 ____ 小时,每向东1个时区,时间 ______ 小时,向西1个时区,时间 _____小时;向东过日界线,日期要 _____ 天,向西过日界线,日期要 _____ 天,北京时间是 _____ 经线的地方时,也是 _____ 区的区时,但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11、在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要发生偏转,北半球向 _____ 偏,南半球向 ___

偏,赤道 _____ 。偏向是因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该力随纬度增高,力越来越

____ ,偏向越来越 _____ 。

12、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的 ____ ,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 _____ 上,因此,

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出现近日点和远日点,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时间是 _____ ,速度 ____ ;位于远日点时,时间 _____ ,速度 ______;公转360°所需时间称为1 _____ 年。

13、地球 ________ 平面和________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黄赤交角,度数为

_______ 。由于该角存在,影响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从12月22日到6月22日,向______ 移动。从6月22日到12月22日,向_____移动,从3月21日到9月23日,在____半球,从9月23日到3月21日,在______半球。

15.太阳高度是指_______线与_____之间的夹角,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______的太

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由_________向__________递减;春、秋分日,从_____向两侧递减;夏至日,从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______向南北两侧递减;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而变化:夏至日:______及其______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各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_____________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大值,________各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16.昼夜长短的变化:春、秋分日,各地________,北半球夏半年(时间从_______到

_______)北半球各地________,且纬度线高,昼越长,________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夏至日时,北半球昼长达一年中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出现极昼。北半球冬半年(时间从____到_____)北半球各地________,纬度越高昼______,______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昼最___,夜最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出现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17.四季产生的原因:一年中______和_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

________的多少不同。我国四季划分,以______作为四季的起点。

18.利用地图辨别方向:无指向标:上___下___,左_____右 _____:

经纬网法:经线指示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方向。

利用北极星辨别方向:根据____座寻找北极星:将___和____连线段向___方向延长约____倍,即为北极星;根据当地纬度寻找北极星:北极星的______近似于当地的______;据仙后座寻找北极星:顺仙后座___颗最亮星_____的一颗和它____的一颗小星连接,将连线延长约___倍,即为北极星。

19.岩石圈包括_____和 ____顶部,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

2

20.三大类岩石指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有两种,一种喷出地表,叫______岩,有气孔,一种侵入地下,叫______岩,是良好建材;沉积岩区别于其它岩石是有_____和____构造。常见沉积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质岩经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常见的大理岩由________岩变质成,页岩变质形成_____岩。

22.内力作用能量来源是来自于地球内部的____能,内力作用表现形式有______、

_______、_______等;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_________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_______,板块_________活动比较剧烈。板块张裂地区形成_____或_____,相撞地区可形成________、海沟、__________等。喜马拉雅山脉是________板块与_____板块相撞形成的。安第斯山是______板块与_____板块相撞形成的。

23.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岩层变形和变位,称为______构造。常见构造有两种:褶皱和断层,褶皱据其形态可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背斜在地貌上应成____,若形成谷地,一定是在___力作用下形成的。解析其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斜在地貌上应成____,若形成山,则形成过程解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背斜是良好的储______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___构造;若要修建隧道需经过背斜或向斜部位,选择在____部位要好,理由是该构造从结构看呈拱形,____;地下水不易____,且该部位岩石____,工程量小。24沿断层面岩块有明显位移,上升岩块在地貌上往往形成 ______ 山地,如我国

_____ 山、 ______ 山、 ________ 山等,下降岩块在地貌上往往形成 ______ ,如我国的_____ 和 ________ ,断层线(面)往往形成陡崖,如华山北坡陡崖,断层线部位由于岩石破碎,地下水容易渗涌,该部位易形成河流。

25、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 _____ 能,流水作用可分成 _____ 作用和

_____ 作用,V型谷、千沟万壑地表、溶洞等属 ______ 作用形成的地貌,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属 ______ 作用形成的地貌,干旱区,流水作用微弱,风力作用显著,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雅丹地貌属 ______ 作用形成的,沙丘、沙陇、黄土高原,属 _____ 作用形成。

26、低层大气由 _____ 空气、 ______ 和 ______ 三部分组成,二氧化碳含量少,却是 ___________的原料,调节 ______ ,若其含量增加,全球气温 _______ ,引起极冰 _____ ,海水膨胀,海平面 ______ ,淹没沿海低地, _____ 和 ______ 是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城市上空比郊区多雾,是因为城市上空比郊区多凝结核。臭氧存在于______ 层中,可吸收 _______ ,从而对地球生命起保护作用。

27、大气从地面到高空, ______ 和 ______ 越来越低,据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可

将大气分成三层,即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随高度升高温度逐渐

______ ,每升100米,气温 ______ 0.6℃,(因为该层热量主要来自 _____ ,离其越远,获得热量越少),大气以 ______ 运动为主(因为大气结构上 ______ 下

_____),天气现象_____(因为该层集中大气质量3/4和几乎全部水汽杂质,且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平流层随高度增加气温 ______ 。(因为该层 ______ 吸收紫外线缘故),大气 _____ 运动为主,因此天气现象 _______ ,适于高空_______ 。高层大气中,在80-500千米处存在电离层,可反射地面无线电波,影响通讯。

28、大气热量主要来自 ______ 辐射,臭氧、氧原子吸收 _______ ,水汽、二氧化碳

吸收 ______ , _____ 光被吸收得很少。

29、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地面增温(地面吸收 ________ );大气增温(大气吸

收 _____ ),大气保温(_______ 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用大气逆辐射强弱来解释一种现象:十雾九晴,秋冬季节霜冻出现在晴朗的夜里(解析形成原因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多云夜晚比晴朗夜晚温暖些,人造烟雾可以有效防霜冻(解析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由于地面 ________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 ______

形式, 其形成过程:地区间冷热不均→ ______ → ______ → ________ 。因此,需要掌握气温、气压、气流三者之间关系:气温高─气压 _____ ─气流 _____ ;气温低─气压 ______ ─气流 _______ ;所以在解释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时,只要知道______ ,就能推知 ________ ,推出气流运动方向。

31、高空的风受 _____ 个力作用,风与等压线 ______ ;近地面的风受 _____ 个力作

用,风与等压线 _____ ;在风所受几个力中,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

_________ ,它始终由_______气压指向 _______ 气压,且与等压线 _______ ,影响风速和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 _______ ,因此其只改变风的 ______ ,不改变风的 ______ ;摩擦力与风向 ______ ,改变风向,减小风速。

3

32、大气环流指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它调节海陆之间、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和水分分布,并对全球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全球性大气环流有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三圈环流有 ______ 个气压带和 _____ 个风带,在全球气压带中,属热力作用形成的有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属动力作用形成有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低气压盛行 ______ 气流,因此多形成 _______ 天气;高气压盛行_______ 气流,因此多形成 _____ 天气。在风带中,除 ______ 风带外,其余均由高纬吹向较低纬度,因此多 _____ 天气。所有气压带、风带均随 __________ 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当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北半球时,正值北半球 _____ 季。若考虑海陆分布,海陆的 ____________ 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1月份亚洲大陆形成 _______ ,破坏了 ____________ ,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七月份亚洲大陆形成___________,破坏了___________气压带,使其保留在海洋上,北太平洋形成________高压,由于大陆东部海陆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气压中心不断变化,因此风向不断变化,形成____________环流。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南亚季风气候的成因除_________________外, _______________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气候的重要原因。

33. 气团指性质均一的空气团,由于性质均一,因此气压差异很小,空气水平运动微弱,垂直方向对流运动亦弱,因此,一个气团控制下的天气是________的。只有当一个气团被另一个替代时,天气才发生剧烈变化而形成锋面。锋面是冷暖气团的交界面,锋面附近气温、气压差异较大,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可将锋面分成冷锋、 ________和 _________三种,____气团主动向 ____气团移动而形成的锋叫冷锋,该锋过境时,常出现 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现象,过境后,______气团占据该位置,使气压________,气温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冷锋常用符号

_________表示,雨区主要在________;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_______,该锋过境时,出现_________性降水,过境后气温_________,气压__________,天气

_____________;该锋面常用__________符号表示,雨区在_________。当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时,形成的锋面叫_______,我国常见的该锋有两个,一是6月份形成梅雨的

________________锋;一是造成贵阳“冬无三日晴”之说的__________________锋,后者形成与云贵高原阻挡有密切关系。

34. 若从气压状况而言,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称为_____气压,但从气流运动状

况而言,称其为________,该系统水平气流由________向_______流动,中心气流__________,因此形成__________天气;若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称为_____气压,从气流运动状况而言,称其为_______,该系统水平气流由_________向________流动,中心气流_________,因此形成_________天气。锋面与气旋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系统,称_____________,因其是两种上升气流叠加,因此产生强降水天气。

该系统锋面分布的位置只存在于___________(低压槽、高压脊)部位,且西部只能形成______锋,东侧只能形成_____锋。

35. 梅雨:夏初副热带高压中心西伸北进到20°N左右,雨带也北移到____________

地区,由于冷暖气团____________,锋面相对静止,形成__________,在其控制下,形成长达_____个月的连续性阴雨天气(大约从6月中旬到7月上旬)。

伏旱:7-8月,副热带高压进一步北进,雨带也随之移至____________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完全受______________控制,形成炎热少雨的伏旱。

36. 水循环类型有三种,海洋与陆地之间称_________循环,也叫______循环。陆地与

陆地上空之间的叫________循环,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的叫_______循环。水循环的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在海陆间循环中,人类能施加影响的环节是__________,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四大工程之一______________即属于这一方面例子,该环节对海洋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改变这一环节,可改变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

通过水循环,实现了四大圈层的有机联系,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_________,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调节____圈、_____圈和____圈之间的热量传输,进行势能和动能的转换,产生流水______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使地球表层各种__________发生迁移。

37. 海水沿稳定的方向做______规模运动的现象叫洋流。根据水温状况,可分为____

流和____流,按形成主导因素可分为_______流、________流和______流。洋流分布规律: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_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以________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的 __________;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夏季呈________时针,冬季呈_____时针流动。在中低纬大洋环流中,大洋西岸都形成______流,东岸都形成_____流。

4

洋流可调节全球水、热分布,对沿岸气候产生影响:暖流对沿岸气候起__________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__________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能形成世界性大渔场。北海渔场是_________暖流与_________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是_________暖流与

_________寒流交汇形成的,与上述渔场不同,秘鲁渔场是________形成的。洋流对海洋污染物有影响:________净化速度,但________了污染范围。我国沿岸洋流流向与季风有关,冬季盛行偏北风,海水向南流,夏季盛行偏南风,海水向北流,因此郑和下西洋,去时选在________季,回时选在________季。充分利用沿海洋流和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38.气候:气候是反映一个地区多年大气平均大气平均气温物理状况,一般用________和________来反映其特征。影响气候因子中,太阳辐射是最基本因子。它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来影响气候,其次是大气环流,主要通过影响________来影响气候。此外,地面状况也能影响气候,因此大气中的热量和水汽主要来自下垫面,下垫面不同,气候性质不同。例如:海洋性气候,气候日较差年较差________,降水季节分配________,而大陆性气候,气候日较差年较差________,降水季节分配________:因此,由沿海向内陆,气温日(年)较差越来越大,降水越来越________。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可影响气候。在南北纬10度之间,气候类型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在南北纬10度到23度26分之间大陆中西部,为______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成因________________,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北纬30度-到40度大陆西岸,为________气候类型,该气候类型成因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当南亚地区盛行东北季风时,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________时针流动,南亚此时气候特征________;当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时,正值该地区________季,此季风形成过程:随着________的移动,________半球的________风越过________,受________力影响偏转而成。

39. ________、地形、________、________和土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性,该性质体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________;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同区域之间有着相互________,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40.不同区域由于所处________和________不同,________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________和________,并呈________分布,这就是自然带。所以自然带与气候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自然带形成与气候有密切联系,自然带的出现,反映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但自然带分布有规律可循。在地带性规律中,存在________地域分异和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若自然带呈现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则自然带沿

________方向延伸,________方向更替,其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条件的差异,同时也是在一定的________条件基础上进行的;若自然带呈现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则自然带沿________方向延伸,________方向更替,其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条件的差异,在_____地区表现明显。在山区,_____和_____随着_____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_____,_____和_____组合,地表景观随_____发生有规律的_____现象,叫做垂直地域分异。若山地两坡自然带数目多少不同,向阳坡自然带数目_____;迎风坡自然带数目_____;若要出现垂直地域分异,山体海拔高度要达到一定要求,使在垂直方向上水热状况发生明显改变,因此,__________地区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由于海陆分布,南半球缺失两个自然带________和__________;由于地形起伏,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东西分别是_________带和_____带;由于受洋流影响,南美洲西部3°S—30°S之间平行于海岸分布的狭长_____带,都属受___________因素影响形成的。

41.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______的水对_______岩石的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

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淀积),岩石的______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岩石的___________性也影响喀斯特地貌发育。水中含有的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数量越多, 水的流动性越好,水的溶蚀作用越强。桂林山水成因分析:岩石条件:_________岩分布广、厚度大。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都很好。气候条件:该区为____________气候类型。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形条件:桂林地势西、北、东三部分较高,南部较低。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地表水的汇集。生物条件:由于生物生长旺盛,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多,导致土壤和流水中______酸的含量较高,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42.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_____从自然界中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_____和

_____,它们是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属性可分为_______资源和_______资源。受(水热)条件影响,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规律,这类自然资源属于

________资源;受(地质作用)影响,分布有地质规律的属于_____资源,总之,自然资源分布是有规律的,但规律是不相同。自然资源具有很多共性,在利用过程中能够给我们很多启迪,如:分布的_____性,要求我们利用时要_____;资源间的_____性,要求我们必须注意资源的_____和_____利用;数量的_____性,决定了我们在资源开发利用时,要合理_____,_____开发,_____利用;利用的_____性,要求我们要提高_____,挖掘生产_____。

5

在采猎文明阶段,土地的数量对人类影响_____,而质量影响_____,这时期人类在适应自然;在农业文明阶段,土地数量,质量对人类影响很大,在自然条件优越地区,形成古文明。解释某地古文明形成时,要从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自然方面,再加上交通,农业生产等人文方面解释。此时人们改造自然。工业文明阶段,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_____因素,人们试图征服自然,但却发现,违背自然规律,要受到自然界的惩罚,于是人们谋求人地关系协调,提出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途径强调_________,充分考虑_________的利益,重视对_____的保护,调动公众参与的_________和________性。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知识填空参考答案(科学C、人文B)

1、恒星、星云、太阳

2、吸引、绕转、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3、中心、核聚变、电磁波、短、短

4、光球、色球、日冕

5、黑子、耀斑、黑子、磁暴、极光、无线电

6、类地、巨、远日、火、木、同向、近圆、共面

7、生命、宇宙、太阳光照、温度、液态、大气、日、年(季节)

8、逆、顺、23 、56、4、恒星、极点、相等、15°、赤道、两极、一半、0

9、赤道、垂直、互余、太阳、24

10、经度、1小时、4分钟、24、15°、中央经线、1、早、晚、减、加、0、0、

180°120°E、

东八

11、右、左、不偏、大、明显

12、椭圆、焦点、1月初、快、7月初、慢、恒星

13、赤道、黄道、23°26′、北南、北、南

15、太阳光、地平面、最大、直射点、南北两侧、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回

归线、以北、南半球、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北半球

16、昼夜等长、3月21日、9月23日、昼夜等长、北极点、短、长、北极圈及其以

17、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

18、北、南、西、东、指向标、平行、垂、方向坐标、南北、东西、大熊、天璇、天

枢、5、地平高度、纬度、3、中间、前面、3

19、地壳、上地幔

20、玄武、花岗、化石、层理、砂岩、页岩、石灰岩、石灰岩、板

21、略

22、热、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岩石圈、稳定、交界处、裂谷、海洋、岛

弧、海岸山脉、亚欧、太平洋、南极洲、美洲、

23、地质、背斜、向斜、山、外、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被侵蚀而成、谷、向

斜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变得紧实,不易被侵蚀、油、水、背斜、坚固、下渗、疏松

24、断块、庐山、华山、泰山、谷地、汾河谷地、渭河谷地

25太阳、流水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26、干洁、水汽、固体杂质、植物光合作用、气温、升高、融化、上升、水汽、固体

杂质、平流、紫外线

27、密度、气压、降低、下降、地面、对流、冷、热、复杂多变、升高、臭氧、水

平、晴朗、飞行

28、地面、选择、紫外线、红外线、可见光

29、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晴朗的夜里,大气逆辐射作用弱,地面损失

热量多,温度低、大气逆辐射作用强,地面损失热量少

30、冷热不均、最简单、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水平运动、低、

上升、高、下沉、气温差异、气压差异

6

31、两、平行、三、成一夹角、原动力、高、低、垂直、垂直、方向、大小、相反

32、七、六、上升、阴雨、下沉、晴朗、西风、晴朗、太阳直射点、夏、热力性质差异、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夏威夷、季风、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

33、晴朗、冷锋、暖锋、静止、冷、暖、大风、阴雨、冷、上升、降低、转晴、、

锋后、暖、连续、升高、降低、转晴、、锋前、静止锋、江淮静止锋、昆明静止34、低、气旋、四周、中心、上升、阴雨、高、反气旋、中心、四周、下沉、晴朗、

锋面气旋、低压槽、冷、暖

35、长江中下游、势均力敌、静止锋、1、华北和东北、夏威夷高压

36、海陆间、大、陆上内、海上内;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下渗;地表径流、南水北调、向海洋输送营养物质、将污染物带到海洋、加剧污

染、更新、水、大气、生物、侵蚀、化学元素

37、大、暖、寒、风海、密度、补偿、副热带海区、副极地海区、西风漂流、顺、

逆、暖、寒、增温增湿、降温减湿、北大西洋、极地冷水流、日本、千岛、墨西哥湾、拉布拉多、上升流、加快、扩大、冬、夏

38、气温、降水、气温、降水、小、均匀、大、不均、少、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受赤

道低压控制、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有明显

的干湿季、地中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

热干燥、逆、温和少雨、夏、太阳直射点、南、东南信、赤道、地转偏向

39、气候、水文、植被、整体、相协调、联系

40、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水热、植被、土壤、带状、水分、热量、植被、土壤、水平、垂直、东西、南北、热量、水分、南北、东西、水分、中纬度、水分、热量、

海拔、植被、土壤、动物类型组合、高度、更替、多、多、低纬度高山、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热带荒漠、非地带性

41、二氧化碳、可溶性、溶蚀、淀积、CaCO3 + H2O + CO2 =Ca(HCO3)2 、Ca(HCO3)2 = CaCO3 + H2O + CO2 、可溶、透水、二氧化碳、无机酸、有机酸

42、直接、物质、能量、可再生、不可再生、水热、地域分异、可再生、地质作用、

不可再生、不均衡、因地制宜、联系、保护、综合开发、有限、规划、适度、循

环、发展、科技、潜力、小、大、制约、适度开发、子孙后代、生态环境、积极

性、主动

43、副热带高压、平原、不畅、夏季、大、流失、上升、水利、湖、

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