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重金属污染项目环境研究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情况分析及建议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情况分析及建议摘要:在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情况下,随着污染物治理情况,土壤污染现象也越来越严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且重金属在我国农业地区土壤中的含量也不同,有些植物可以有效的抵抗一些重金属在植物体内激存,所以在特定类型的土壤下选用适合的种子也相当重要,在几种类型土地种植植物的选取进行分析。
以及农业土壤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提供的养分,土地中重金属的含量也会影响到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在新闻媒体上也有许多报道危害,为了减轻之后植物中积累的重金属会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所以对于土壤的修复也相对重要,在此提出了一些简单的土壤修复建议。
关键词:现状;土壤污染;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土壤治理建议引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致力于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策略,农用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也随之增加。
然而,这个情况就造成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污染程度正在不断加剧,污染面积亦在逐年扩大[1]。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工业持续壮大,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2],而目前对于废水的排放与治理仍存在诸多挑战,现有的环境管理方案尚不完善,治理污水的力度尚且不足,加之废水中含有丰富的重金属,若将这些污水未经妥善处理便随意排放至水域,对我国的土壤土质中重金属含量持续积累。
此外,若使用这些污水进行灌溉,农业农田的污染状况将会更加严峻。
在农业生产活动期间,过于依赖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一些重金属物质在土壤环境中富集,从而引发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农业土壤污染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3]。
1 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分析1.1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金属为可能带来危害的化学污染物,主要通过污水灌溉、农药及肥料使用、污泥与垃圾种植以及大气沉降等方式进入农业生态系统,导致土壤质量恶化。
常见重金属包括汞、镉、铅、铜、铬、砷、镍、铁、锰、锌在内,其中以锌最常出现,这些有毒物质加入泥土中后,会与泥土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法在土壤中进一步分解并逐渐累积,从而改变土壤性质。
关于水体重金属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课题设计

关于水体重金属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课题设计摘要:水体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着居民健康,是中毒及致癌的主要因素,所以需要对居民饮用水实现定期检测,以保证饮用水安全。
本文就如何设计方案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以便实现科学、有效、安全的水体检测并形成规范的报告形式。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调查目的:水域存在鱼群中毒,沿岸居民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现象,并且周边存在重金属污染隐患的工厂,因此有必要开展水体重金属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课题研究。
拟采用环境卫生学及环境流行病学的调查和研究方法,通过测定水体中重金属含量、健康人群体内重金属含量、出现不同重金属中毒症状的人群的体内重金属含量,定量重金属含量对定性中毒症状进行对比分析,重金属含量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的耐受差异分析,力求获得健康人群体内的重金属负荷水平,不同中毒症状人群的重金属负荷范围,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对重金属的耐受程度。
其意义在于为河流治理部门提供人体健康的重金属效应指标,为预防治疗部门提供相应中毒症状的重金属含量水平,尽快制定治理措施与治疗方案,以期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其调查研究课题设计、方案实施、统计分析方法等可为其他类似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二、环境污染调查内容课题设计中的环境污染主要调查两部分内容,污染源的调查以及环境污染状况的监测。
在污染源的调查方面,由于湖泊、水库等水体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大气重金属的沉降和河流的输入,其他水体中的重金属源还可能包括沉积物的重金属释放和地下水的输入等。
由资料可知,水域上游化工厂存在排放工业废水的情况,所以本次调查应选择沿河流分布的化工厂排污口、居民区供水的水库以及大气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
在确定了需要调查的污染源之后,需要对污染源区域环境污染状况进行监测。
将沿河流分布的居民区按照面积等分为五份作为采样点,其中共包括四个采样点和一个对照点。
按照《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等标准要求完成样品的采集。
螳螂川河流重金属污染与防治对策分析研究

从 螳 螂 川 河流 水 体 沿程 汞 超 标 空 间分 布 分 析 : 从 温 泉大桥 段 面开始 就 检 出汞 超标 ,一 直延 伸 到青 龙峡 、富民大 桥 ,直 到 赤 鹫 大桥 未 检 出超 标 为 止 ; 汞污 染超标 总体 表现 为 中下游 高 ,与涉 汞企 业 分布
V类 ,主要 超标 污 染 物 在 上 游 主要 为 化 学 需 氧量 ; 进 入安 宁市 后 主要 超 标 污 染 物 为 汞 、化 学 需 氧量 、 生 化需 氧量 、氨氮 、总磷 、氟 化物 ;出富 民时水 质
主要超 标污 染物 为化 学需 氧量 、氨氮 、总磷 、氟 化
收稿 日期 : 0 2—0 21 3—1 7
及 多 年河 流 沉 积 特 征 有 一 定 相 关 … 。虽 然 河 流 汞
含量 超标倍 数 小 ,但 具 有潜在 的危害性 j 。 从检 出 的污染元 素 汞朔 源分 析 ,螳 螂川 河 流水 体所 受污 染 影 响 与 流 域 氯 碱 盐 化 工 、电器 仪 表 制 造 、冶金及 火 电等企 业排 污密 切相 关 。
化 学 需 氧 量 ,生 化 需 氧 量 ,氨 川 青龙峡 劣 V类
氮 ,总磷 (.3 53 ),氟化 物 ,汞
63 O .
性 废水 排 口。其 中 涉 及 排 有 毒 有 害 金 属 企 业 有 多 家 ,涉 汞行 业 主要 为冶金 、氯 碱化 工 、电器 仪表 制
造 及火 电等 。
黄 俊
( 明市环 境监 测 中心 ,云南 昆明 60 2 ) 昆 52 8
摘
对策。
要 :通过 对螳螂 川 河流 沿程相 关污染 源 、河流 水体 、河流底 质金 属 汞元 素 的含 量 、污 染水 平 、分
大气PM_(2.5)载带重金属的区域污染特征研究

Vol.34,No.4Apr.,2021第 34 卷 第 4 期2021 年 4 月环 境 科 学 研 究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大气PM 2.5载带重金属的区域污染特征研究王橹玺1,李 慧1,张文杰1**,齐剑英2,田贺忠3,黄 侃4,陈东升5,郭敬华3收稿日期: 2020-06-09 修订日期: 2020-12-16作者简介:王橹玺(1995-),女,甘肃兰州人,wangluxi999@ sina. com.*责任作者,张文杰(1979-),女,山东青州人,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大气颗粒物污染研究,zhangwj@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19YFC0214204);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No.201409022)Supported by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No.2019YFC0214204) ;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 Welfare Scientific-Research Project , China ( No.201409022)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2.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53.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4.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4335. 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100124摘要:PM 2.5载带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明确PM 2.5中重金属的污染水平以及区域性污染特征,收集并总结近30年中国不同地区大气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成果,对PM 2 ,载带的As 、Zn 、Cr(^)、Pb 、Cd 、Mn 以及Ni 等7种重金属元素的区域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①我国对部分重金属〔Pb 、Cd 、Hg 、As 、Cr(^)〕的质量浓度增设限值规定,但未涉及Ni 和Mn 等有毒重金属.②全国范围来看,不同背景点PM-中重金属质量浓度相差较大,自然背景点重金属质量浓度低于乡村背景点和近 城市背景点的40. 7%-97. 6%.大气PM 2 ,重金属区域污染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大气污染防治 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实施使PM 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明显下降,2013年前(1980—2013年)与2013年后(2013—2018年)相比,全 国大气PM 2.5中p 〔Cr(^)〕、p (Ni)、p (Pb)、p (Mn)和p (As)均有所下降,但p (Zn)、p (Cd)略有上升.③典型城市PM-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各不相同.北京市需考虑Cd 、As 排放情况,强化对燃煤源的管控;上海市和广州市应关注Cr(M)和Ni 的排放,加严工 业污染治理,加强对港口的排放管控.研究显示,对于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治理,建议进一步关注对As 、Cr (可)排放的控制,同时对不同区域的大气重金属污染需要选择差异化的污染控制措施.关键词:大气PM 2.5;区域重金属污染;背景点浓度中图分类号:X513文章编号:1001-6929(2021)04-0849-14文献标志码:A DOI : 10. 13198/j. issn. 1001-6929. 2021. 01. 03Region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in PM^WANG Luxi 1 , LI Hui 1 , ZHANG Wenjie 1 * , QI Jianying 2, TIAN Hezhong 3, HUANG Kan 4, CHEN Dongsheng 5,GUO Jinghua 3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riteria and Risk Assessment,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100012, China2. South Chin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Guangzhou 510655, China3.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4.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5.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 Energy Engineering ,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24, ChinaAbstract : The heavy metal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have important effects on human health.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ollution levels and the regional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s, this study collects and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tmospheric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in the past 30 years. Seven heavy metals including As , Zn, Cr( M ) , Pb , Cd, Mn and Ni in PM 2 5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 (1) The national standard concentration limits for some heavy metals (Pb , Cd, Hg, As , Cr( M)) have been set, but Ni and Mn are involved. (2) The background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PM 2 5 ofChina varies greatly from site to site. The concentrations of natural background sites are 40. 7%-97. 6% lower than those of rural and near city background sites. The regions with high levels of heavy metals in PM ? 5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 such850环境科学研究第34卷as North China,East China,and South China.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Air PoZZ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Z Action PZan in 2013h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PM25.The pollution levels of heavy metals before and after2013are compared.p(Cr(M)),p(Ni),p(Pb),p(Mn)and p(As)in PM25all decrease,but p(Zn),p(Cd)slightly increase.(3)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PM25in typical cities are different.1n Beijing,the emission sources of Cd and As should be controlled.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control of Cr(M)and Ni in Shanghai and Guangzhou.The study shows that to control heavy metals i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s,it is recommend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emission control of As and Cr(M).Different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to be considered for difference regions of atmospheric heavy metals.Keywords:PM5;regional heavy metals pollution;background site concentration近年来,以PM2,为首要污染物的区域大气污染事件不断发生[1].重金属作为大气颗粒物载带的重要组分,主要来自于土壤、扬尘、地壳沉积等自然源,以及工业、燃煤、交通等人为源.研究[2]表明,70%~ 80%的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PM2.5上,并具有生物富集性、生物毒性和不可降解性.有毒重金属如Pb、Cd、Ni和Mn等,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易吸附或沉积在肺部表面,并通过相互混合作用加速对人体细胞的毒害[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1ARC)按毒性对重金属进行了分类,其中确定致癌的重金属元素为Ni、As、Cd、Cr(M)等[4].国内学者对大气中的有害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研究.谭吉华等[5-6]对我国2013年以前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控制建议;WANG 等[7]分析了郑州市大气颗粒物,发现重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超细颗粒或亚微米颗粒中,并且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限值.为了控制重金属污染形势,我国相继颁布相关防治措施及标准,如GB17930—1999(车用无铅汽油》(2000年)、(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1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简称“《大气十条》”)等•但我国大气PM Z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仍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冈,因此大气重金属的污染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该研究收集中国近30年来大气PM2,载带重金属的相关资料,总结分析PM2.5载带重金属的区域污染特征,明确大气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变化,重点对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等典型城市重金属污染特征与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区域大气重金属的污染防控和管理提供基础支撑.1数据筛选及分析该研究数据主要来自实际采样及相关文献资料.笔者所在项目团队选择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重点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省会城市(济南市、长沙市)、工业城市(包头市、株洲市、湘潭市)和典型矿区(岳阳市铅锌矿、包头市白云鄂博铁矿)作为研究对象.采样点的设置根据《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中环境监测点位要求设计,采集大气PM2.5所用的大气颗粒物采样器主要包括美国URG公司的URG-3000ABC型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的TH-150A型智能中流量采样器等;采样膜为特氟龙膜(聚四氟乙烯膜)或有机膜(聚乙烯膜);重金属样品的主要分析方法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Nex1ON350型)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德国斯派克分析仪器公司,SPECTROARCOS EOP型).文献资料来自Science Direct、Google Scholar、CNK1、万方、维普等检索,并按照以下标准筛选:①研究中包含大气PM2.5中重金属质量浓度;②采样点分布在城区,避免工业区;③采样时间在1980—2018年,且至少有2个季节的采样数据,样品采集量大于20个;④颗粒物中重金属质量浓度的分析方法为1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1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荧光光谱,以上3种分析方法均为目前在重金属元素分析中广泛使用的分析方法.1CP-AES及1CP-MS具有检出范围广、准确度高、工作效率高以及检出能力强等多种优势;荧光光谱具有操作过程简单且耗时短的优点,但该方法检出限较高[9].Saitoh等[10]研究发现,使用以上3种方法测量大气颗粒物标准样品中As、Pb、Ni、Mn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差异性较小.共收集187篇文献,符合筛选标准的文献共60篇.对筛选后的文献进行数据整合,计算采样数据的算数平均值、中位数及标准偏差.P〔Cr(M)〕用p(Cr)乘以0.13估算得出[5].经统计,该研究文献资料和采样数据中使用荧光光谱法分析大气中重金属元素的数据占15.7%,其余数据均为使用1CP-MS和1CP-AES测得.对以上数据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方差齐性检验值P为0.279,大于0.05,可见数据差异性较小,结果可靠.2大气重金属污染主要研究进展2.1国内外大气颗粒物重金属监测标准第4期王橹玺等:大气pm2.5载带重金属的区域污染特征研究851表1为中国、欧盟、WHO等国家、地区或组织发布的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的监测标准["-16],其中,2000年WHO发布的《欧洲空气质量准则》中对As、Cr(W)、Ni分别给出了在万分之一、十万分之一和百万分之一终生风险下的限值,表1中仅列出了As、Cr(M)、Ni在十万分之一终生风险下的限值[11].表1各国家、地区或组织对环境空气中大气重金属标准限值的规定Table1Standard limits of atmospheric heavy metals in the ambient air of various countries or organizations项目浓度限值/(ng/m3)数据来源Hg As Pb Cd Cr(M)Ni Mn VWHO1000 6.61)50050.25。
河南省涉重金属行业土壤污染防治现状与对策措施

摘 要:河南省是工业大省,涉重金属企业数量多,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格 执 行了涉重行业环境准入 政 策、深 入开展了重点区域综合整治、实施了对历史遗留涉重金属废渣的排查和安全
处置,取得积极成效,但重金属污染防控总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目前存在着部分涉重行业工艺技术落后、涉重产业发
科 技资讯 2019 NO.06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DOI:10.16661/ki.1672-3791.2019.06.096
农业与生态环境
河南省涉重金属行业土壤污染防治现状 与对策措施①
化勇鹏 马勇光 易军 (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河南郑州 450004)
(3)深化重点区域综合防治。为响应国家对重金属污 染 重 点防 控区的工作要求,济 源市、三门峡 灵 宝 市、义马 市、洛阳栾川县、安阳市龙安区、焦作孟州市、周口项城市 等重 点区域,制定了重 金 属污染 综 合防 控 规 划。针对矿产 开发活动造成的重金属污染,洛阳栾川县、洛宁县、嵩县、 汝阳县、三门峡卢氏县、灵宝市、南阳桐柏县、南召县等矿 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区域,实施了铅锌冶炼行业重金属污 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要求企业开展污染防治措施改造。
实 施,依 据 环 境 统 计企 业信息,以重 有色 金 属 矿(含伴 生 矿)采选业、重有色金属冶炼业、铅蓄电池制造业、皮革及 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镀(含设置电镀 车间)行业 为重 点,河 南省开展了涉 重 金 属重 点行业 全面 排 查 统 计,共 排 查涉 重 在 产企 业6 6 0 家,初步 建 立了建 立 全口径企业清单。
贵州遵义农业区域土壤中重金属环境化学背景研究

145
环境保护前沿
任丹 等
布图中,分布曲线拐点处元素的浓度值就是该元素背景与异常的分界线。在小于分界点的元素浓度数据 的平均值加 2 倍标准差的控制线,通常是元素的背景值范围[8]。
2) 相对累积频率分析方法 该方法采用十进制坐标,而累积频率与元素浓度的分布曲线则有两个拐点。含量较低的拐点(称拐点 1)代表元素浓度的上限(基线范围),小于样品元素浓度的平均值或中值即可以作为基线值。含量较高的拐 点(称为拐点 2)则代表异常的下限(人类活动影响的部分)。这二者之间的部分可能与人类活动有关,也可 能无关。若分布曲线近似呈直线,则所测样品的浓度本身就代表了背景范围(基线) [9] [10] [11] [12] [13]。
摘要
应用环境化地球学基线研究方法,识别区域尺度自然作用过程与人类活动影响,通过889个样品分析, 表明该区域基线值分别为Hg:0.090;Cd:0.147;Pb:20.39;Cr:42.78;As:6.54 (mg/kg)。地质 累积指数分析结果显示:1) Hg 24.07%为1级,60.74%为2级;2) Cd 13.84%为1级,80.54%为2级; 3) Pb 46.42%为1级,43.97%为2级;4) Cr74.58%为1级,24.41%为2级;5) As 40.16%为1级,47.13% 为2级。应用潜在生态危险分析,Hg大约有85%,Cd有70%,Pb、Cr、As三种元素有90%为1级和2级。 应用地质累积频率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法估算,二者污染的趋势和污染程度结果一致。
Open Access
1. 引言
贵州遵义地区,是贵州省农业生产重要基地,针对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现状的评价,需建立土壤 环境背景值的调查,这是研究保护指导土地利用的重要指标。在无公害农业产地评价如何掌握、确立土 壤重金属环境背景值的计算[1],要涉及到土壤环境背景值[2]的计算。我国碳酸盐岩地区自然过程是造就 镉等元素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不一致,如表层镉含量范围值(0.015~2.977 mg/kg) [3]。贵州主要农业耕作集中区,需要应用土壤环境背景值的方法对产地进行评价,因而提出应用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environmental geochemical baseline),能描述地球表层物质中化学物质(元素)浓度的自 然变化[4],可以用于该地区土壤基线与背景范围,为农业无公害环境评价提供一个重要参考依据[5]。环 境地球化学基线是建立在当前地球表层环境的状态档案,并提供监测环境变化的数据库,研究矿物及化 学元素的自然变化,因此用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既能反映当前农业生产区背景,又能提供监测变化的数 据库和自然空间变异情况[6]。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分析

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危害及治理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探讨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
我们将对镉污染的来源、分布及其在土壤中的行为进行详细解析,以揭示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影响。
接着,我们将对现有的土壤镉污染治理技术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方法,评估其优缺点及适用性。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土壤镉污染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技术创新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土壤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人类健康的保护。
二、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镉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镉在土壤中的积累会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镉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元素,进入食物链后会对农作物造成污染,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长期摄入镉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肾脏损伤、骨质疏松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致癌。
镉污染的另一个重要危害是对水资源的污染。
镉可以通过土壤渗滤进入地下水,污染饮用水源,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镉污染还可能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性,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因此,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不仅会对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
为了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土壤重金属镉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和控制。
三、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来源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主要源于人类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城市生活以及交通运输等。
工业生产过程中,特别是那些涉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电池制造、化工和涂料生产等行业的工厂,常常会产生含镉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如果这些废弃物处理不当,镉便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造成土壤污染。
农业活动也是镉污染土壤的重要途径。
农药、化肥和有机肥的不合理使用,尤其是磷肥的大量使用,可能导致土壤镉含量上升。
磷肥生产时,原料中的镉元素可能会残留在肥料中,长期大量使用这样的磷肥,就会导致土壤中镉的积累。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

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重金属因其具有毒性、持久性和积累性,被认为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污染物。
它们会被大气、水体、土壤等载体传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其中生态毒理效应尤其引人关注。
本文主要讨论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毒理效应,包括对生物多样性、生物生长和生殖能力、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等方面的影响。
一、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重金属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研究表明,重金属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减少植物数量和物种多样性。
例如,铅和镉等重金属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氮代谢,导致植物生长缓慢、矮化、叶面积减小等生长异常。
同时,重金属也会影响植物的营养吸收和分配,使得植物体内营养失衡,引起疾病的发生和扩散。
这些因素导致植物减少,物种多样性下降。
此外,重金属污染还会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微生物是土壤中最小的生物之一,它们在碳、氮、磷等元素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微生物丰度和多样性减少,增强土壤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抵抗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微生物对其他有机污染物的腐解能力,从而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二、对生物生长和生殖能力的影响重金属的毒性特性使其可以通过口、鳃、皮肤等途径进入水生生物体内,对生物的生长和生殖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镉在水中的存在会阻碍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导致身体形态畸形、生长缓慢等症状。
铅和汞等重金属也会影响鱼类的生殖能力,使其繁殖的数量、质量和孵化率下降。
类似的现象也有可能出现在陆地生物中。
重金属污染会阻碍动物的生长发育,导致生物体内代谢功能紊乱和生理结构损伤。
这种情况下,如果大量的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积聚,必定会引起范围更广泛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对生物化学物质代谢的影响生物体内的一些代谢过程是受到内源性蛋白如酶和其他分子的调节。
重金属污染通过干扰内源性酶和其他分子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代谢,并导致細胞壁破裂或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从而给生物体带来危害。
如,镉可以干扰Ca2+的生理代谢,降低细胞免疫力;铅会干扰DNA的合成,引发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铜等重金属剂量增加会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失衡,对生物体产生毒性影响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涉重金属污染项目环境管理制度研究 涉及铅、镉、汞、铬和类金属砷行业主要为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及表面处理业、含铅蓄电池业、金属废料回收利用业、皮革及其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
涉重金属污染项目排放污染物中的重金属具有累积效应,排入环境进入生物链社会危害大,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制度,从把好环评关和验收关着手,以保障各类项目的重金属污染环境安全,落实我省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总体目标,从源头上减少重金属环境影响,加强涉重金属污染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建设。
9.1按行业类别细化涉重金属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 9.1.1有色金属矿(含伴生矿)采选业应注重生态保护、强化尾矿和废水治理 1、贯彻落实产业政策、环境保护规划 矿产资源开发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选址、布局应符合所在地的区域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各地区实际,制定矿山环境保护规划,规划内容应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水土保持、废弃地复垦等。
2、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法规制度 新建、扩建、改建矿山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按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广东省环境保护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相关要求,严禁在禁止采矿区域内进行有色金属矿采选;禁止在铁路、国道、省道两侧的直观可视范围内进行露天开采;禁止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矿产资源;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利用的、产生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禁止土法采、选冶金矿和土法冶炼汞、砷、铅、锌、焦、硫、钒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 3、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及污染治理措施 有色金属矿山开采应以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为原则。优先选择废物产生量少、水重复利用率高,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小的采、选矿生产工艺与技术。采用先进的高效处理工艺与技术处理酸性矿坑废水、高矿化度矿坑废水和含氟、锰等特殊污染物矿坑水。鼓励将矿坑水优先利用为生产用水,作为辅助水源加以利用。
推广选矿废水深度处理技术和坚持选矿废水循利用原则。开发推广高效无(低)毒的浮选新药剂产品,推广共、伴生矿产资源中有价元素的分离回收技术,研究推广含氰、含重金属选矿废水的高效处理工艺与技术。选矿废水(含尾矿库溢流水)应循环利用,力求实现闭路循环。未循环利用的部分应进行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提高水重复利用率,新、扩、改建有色金属系统选矿的水重复利用率应达到75%以上。
推广选矿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防止污染矿山下游水体,确保环境和人民群众用水安全。通过对尾矿再选和共伴生矿物及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尾矿加工生产建筑材料及制品、利用尾矿、废石作充填料、充填采空区或塌陷地等对选矿废物进行综合利用。有色金属矿山建设项目须建造专用的尾矿库,并采取措施防止尾矿库的二次环境污染及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采用防渗、集排水措施,防止尾矿库溢流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尾矿库坝面、坝坡应采取种植植物和覆盖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尾矿库服务期满后,及时封场和复垦,防止水土流失及风蚀扬尘等。
9.1.2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严格执行分级审批制度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部分级审批规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 第5号)和《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规定的通知》(粤府〔2009〕104号)要求,电解铝、氧化铝项目,新建和扩建铜、铅、锌冶炼项目由环境保护部审批,省、市环保行政主管部门配合进行初审。
9.1.3金属制品业及表面处理业,贯彻实施统一规划统一定点政策 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电镀行业和化学纸浆行业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实施意见的通知》(粤环[2004]149号)、《关于印发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粤环[2007]8号)、《关于印发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基地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补充规定(试行)>的通知》(粤环[2007]83号)的要求,以整治电镀类企业(包括电镀生产企业和企业内电镀车间)环境污染和整合社会资源为目标,以解决区域性、结构性、行业性污染,消除环境安全隐患为重点,根据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展要求和环境管理的需要,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布点。凡新、扩、改、迁建的专业电镀项目全部进入统一定点的电镀工业基地建设、生产和经营。现有专业电镀企业和必须配套建设电镀工艺生产线的新建企业,必须符合国家和省的产业政策以及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具有一定规模,选址合理,并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实现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现有专业电镀企业,逐步清理、调整进入定点电镀工业基地。
电镀基地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省环保部门审批,进入电镀基地的电镀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由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审批,并报省环保部门备案。
鼓励研究、引进、推广无毒、低排放新电镀技术,积极推进企业进行电镀生产工艺和废水处理工艺改革,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实现全行业节能、降耗、减污。积极推广无氰电镀工艺,鼓励研究、开发和使用电镀废水处理新工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须达60%以上。基地实施集中供热、集中治污、集中控制。基地内必须建设集中式废水处理厂,第一类污染物须在车间内达标排放后送到基地废水处理厂统一进行深度处理。
加强电镀行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管理,电镀行业的废水处理污泥和所有电镀中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必须送有资质的定点单位进行处理,危险废物临时堆放场地须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9.1.4 皮革及其制品业,做好鞣革项目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工作 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粤环[2008]88号)的要求,新、扩建以原皮和蓝湿皮等为原料、需要鞣制工序的制革项目原则上须进入定点基地。厂址位于基地外的现有鞣革项目符合条件并经地级以上市环保部门审核后方可保留,但不得扩建。 制革(仅限鞣制工艺)行业基地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省环保部门审批,入基地单个项目应按照国家和省建设项目环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其中在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市属省环保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委托所属市环保部门审批。
根据《关于发布的通知》(环发[2006]38号)的相关要求,制革业应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鼓励研究、开发新技术。推广“低盐保存、循环用盐”,“冷冻贮藏、直接加工”,“低硫脱毛、保毛脱毛”,“高效浸灰、低氨氮脱灰”,“无盐浸酸、高PH鞣制”,“低铬高吸收、无铬鞣制”,“高效加脂、减少排放”等生产技术和工艺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 加强浸灰、铬鞣工序的废液循环利用,尽量用经二级生化处理的水替代新鲜水,用于生产、厂区环境保洁及其他对用水水质要求不高的生产环节,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按“总量控制、集中处理、统一监管”的要求,对地基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布局。基地内必须建设集中式废水处理厂,第一类污染物须在车间内达标排放后送到基地废水处理厂统一进行深度处理。推广先进的废水治理工艺,提倡制革废水分类处理,含铬废水在进行综合废水处理之前必须先进行预处理除铬。
制革固体废物应立足于综合利用,确实不能综合利用的须妥善处理处置,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未回收综合利用的蓝湿皮边角料和氢氧化铬渣(铬泥)属于危险废物,需按危险废物处置。综合废水处理产生的含铬污泥经鉴别为危险废物的需按危险废物处置,经鉴别为一般固体废物的按一般固体废物处置。
9.1.5含铅蓄电池业,落实无组织排放监管制度 根据《印发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管理规定的通知》(粤府〔2009〕104号)规定,含铅蓄电池工业建设项目属于地级以上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范围。
根据《清洁生产标准 铅蓄电池工业》(HJ447-2008)要求,须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开发和推广高容量密封性免维护铅蓄电池、卷绕电池、水平电池等,限制开口式铅蓄电池;推广自动化正负极活性物料搅拌,采用连铸辊式和网式板栅等先进技术和重力浇注式板栅等技术。铅熔化炉采取温控措施,配置吸风装置,使操作在负压状态下进行。采用硫酸雾物理捕捉器,逆流方式洗涤,碱液吸收等方法处理硫酸雾,处理效率应不低于95%。配置高效除尘器,除尘(铅尘)效率须达到98%以上。根据《铅蓄电池厂卫生防护距离标》(GB 11659-1989)规定,铅蓄电池厂的卫生防护距离,按其所在地区近五年的平均风速规定为:
卫生防护距离内应严禁建设居民居住区、学校、医院等敏感点,现有环境敏感点必须搬迁。 鼓励研究、开发和使用废水处理新工艺,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须达60%以上。加强含铅蓄电池业产生的危险废物管理,废水处理污泥和所有铅尘等危险废物必须送有资质的定点单位进行处理,危险废物临时堆放场地须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并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企业应严格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要求布置厂房和设置相应的措施保护工人职业安全和身体健康。
9.1.6 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业,强化危险废物持证单位项目“三同时”监管 重点是涉重金属的危险废物持证经营单位,涉及到的行业有电镀污泥回收、废旧家电拆解涉重金属企业、废旧电池拆解回收等。
根据《关于印发的通知》(粤环[2008]88号)的要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处理,由各地级以上市根据有关规定及本市实际情况,按照“入园管理、集中治污”的原则组织实施。
从事危险废物收集、贮存、利用、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申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处理危险固体废物。根据《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和《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的要求,以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产业化为原则,全面系统分析我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