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表层沉积物有机碳、氮、磷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巢湖表层沉积物氮、磷、有机质的分布及污染评价

巢湖表层沉积物氮、磷、有机质的分布及污染评价苗慧;沈峥;蒋豫;石惠娴;张亚雷;蔡永久【摘要】Chaohu Lake, the fifth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 has been undergoing serious eutrophication in recent years. As well known,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organic matter in sediments is important sources of lake eutrophication. Hence, characterizing th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phosphorus and organic matter in sediments in Chaohu Lake is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pollution status and remediation of eutrophi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surface sediments (0~10 cm) were sampled at 33 sampling sites over the whole lake. Potassium dichromate sulfuric acid nitration method, Perchlorate-sulfuric acid melting-molybdenum antimony colorimetric method and Ignition loss method (550 ℃, bake d for 5 h) were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TN, TP and OM, respectively. Spatial patterns of TN, TP and OM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ere examined, meanwhile,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and organic pollution index were employed to evaluate pollution statu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nge of TN, TP and OM contents were 64~3005 mg?kg-1, 333~2122 mg?kg-1, 1.79%~10.38%, respectively, which presented similar spatial patterns with the western region had relatively higher contents than the eastern part.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M (r=0.75, P<0.01) and TP (r=0.66, P<0.01), similarly, OM also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P(r=0.63, P<0.01). Ranges of 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 and organicpollution index were 0.69~4.24 and 0.01~1.42, with the average values of 1.83 and 0.63, respectively. The two indices indicated serious pollution of TN, TP and OM in Chaohu Lake, and there was more serious pollution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an that of the eastern region.%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近年来富营养化问题严重,氮、磷、有机质增加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驱动因素,而沉积物是湖泊氮、磷、有机质的主要归宿地.因此,了解巢湖沉积物氮、磷、有机质的含量及分布特征,对探明巢湖沉积物营养物质的污染状况及其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在全湖布设了33个样点,对表层(0~10 cm)沉积物进行采样,分别采用重铬酸钾-硫酸硝化法、高氯酸-硫酸酸熔-钼锑抗比色法和烧失量法(550℃,焙烧5 h)测定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以及有机质(OM)含量,分析了TN、TP和OM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关性,并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有机污染指数法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TN、TP和OM的含量范围(以下均称为范围)分别为64~3005 mg?kg-1、333~2122 mg?kg-1、1.79%~10.38%,均值分别为1737 mg?kg-1、691 mg?kg-1、5.86%;空间上均表现为西湖区高于东湖区.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表层沉积物OM与TN(r=0.75,P<0.01),OM与TP(r=0.63,P<0.01),TN与TP(r=0.66,P<0.01)均呈显著正相关.综合污染指数范围为0.69~4.24,全湖平均值为1.83,有机污染指数范围为0.01~1.42,全湖平均值为0.63,两种指数法均显示巢湖表层沉积物TN、TP和OM污染严重,且西湖区污染较东湖区严重.【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7(026)012【总页数】6页(P2120-2125)【关键词】巢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物质;分布特征;污染评价【作者】苗慧;沈峥;蒋豫;石惠娴;张亚雷;蔡永久【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江苏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江苏南京 210036;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8;同济大学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0092;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X824沉积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王佩等,2012),是湖泊水中污染物质(包括氮磷)沉积后的归宿地。
毕业设计(论文)-大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氮、磷分布特征及释放规律分析

学院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论文题目大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氮、磷分布特征及释放规律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
专业环境工程年级12级
指导教职称实验师、教授
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2016年6月
摘要
本文以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境内的沙源区水库-大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采样,室内实验分析的方法对大河口水库表层沉积物氮、磷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同期上覆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讨了当环境因子(pH值、DO、温度)变化时内源营养盐释放对上覆水体水质的影响。
研究的意义
大河口水库是国内高原干旱区比较典型的蓄水抗洪型水库,也是当地生活、工业污废水的排放渠道,其下游滦河更是天津地区的生活饮用水来源之一。并且也是国家级4A旅游景区。当下,大河口水库因为人为污染被取消了4A级景区,环境日渐恶化,水库水体不堪承受整个地区的污水接纳工作,富营养化情况日益严重,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整治与修复工作。水库中底泥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盐的重要载体,就算是鱼塘养鱼,也要定期挖取塘泥方可持续进行水产养殖,可想而知其重要性。国内已经有很多学者对太湖,东湖等湖泊的沉积物污染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而对于我国北方的寒旱区湖泊研究寥寥无几。
The results show:(1) large estuarine reservoir surface sediment types and sandy loam, followed by a silty loam, loamy sand; overlying water body overall national Grade III standards; and slight overall reservoir lakes (reservoirs) rich eutrophication.(2) of TN and TP in surface sediments seasonal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presented low winter spring, summer and autumn higher level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reservoir is higher than the concentration in the northwest southeast of spati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atio of 1: 1.53, the ratio is small, indicating a lower degree of rich reservoir of the camp.(3)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 of the reservoir sediment, pH value, the more significant the higher the weak acid and dissolved oxygen content, its N, P release strength is stronger.The study of governance, restoration,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future large estuary reservoir provides data support, but also for the community to provide a surface sediments Cold and Arid Regions Research highland lakes and reservoirs to some data and experience.
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易文利【摘要】以渭河宝鸡市区段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沉积物中总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的分布特征,分析了沉积物碳-氮-磷两两间的耦合关系,并对渭河宝鸡段沉积物中营养盐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OM浓度为0.378%~1.702%,TN浓度为0.031%~0.335%,TP浓度为0.053%~0.100%,沉积物TOC与TN和TP两两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且主要来源于藻类和水生生物;通过对营养盐污染评价发现,该河段沉积物有机污染较轻(有机指数均值为0.129),处于较清洁状态,N、P污染相对严重,具有造成较小生态风险的可能性,应注意控制外源氮磷的输入.%The distributions and inter relationship of organic matter,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surface sediments of Weihe River in Baoji City were analyzed,and the pollution level were also apprai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OM,TN and TP in the sediment ranged from0.378% to 1.702%,from 0.031% to 0.335%, and from 0.053%to0.1%,respectively. The contents of TOC,TN and TP,in sedi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ion with each other.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nutrients predominantly originated from algaes and aquatic organisms. Through nutrient contamination evaluating the sediment,it showed that Weihe River in Baoji City was lightly polluted by organic matter (the average organic index was 0.129),but N and P pollution was serious relatively and had the possibility to cause small threat to the ecological system,so we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ntrol of exogenous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put.【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616-619)【关键词】沉积物;有机碳;氮;磷;污染评价【作者】易文利【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陕西宝鸡721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沉积物是氮、磷等生源要素的重要储存库[1-3],它在净化上覆水环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营养源的作用,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重要的贡献.虽然截流、加强污水深度处理等措施减少了污染物进入水体的外源输入,但是河流受污染沉积物的内源释放却在很大程度上延缓和限制了污染水体的修复速度和修复效果,有报道指出营养物的内源释放量甚至与外部进入总量相当[4].在我国,河流绝大多数为浅水河流,而浅水河流单位水体具有更大的沉积物-水接触面积比例,具有更高的透光层深度/水深比例,更强烈和频繁的水土界面物质交换,更复杂的生态类型[5].众多研究表明,在外源逐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蓄积在沉积物中的碳、氮、磷在一定条件下仍能通过形态变化、界面特性改变而释放,严重影响上覆水水质,因此沉积物能间接反映出水体污染情况[6].研究河流沉积物中氮、磷和有机质的含量及风险评价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和生态系统修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渭河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宝鸡地处关中西部,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保护渭河水源尤显重要.渭河宝鸡市区段西起林家村宝鸡峡大坝,东至虢镇渭河大桥下游溪河入渭口,流经陈仓区、渭滨区、金台区、岐山、眉县,至扶风法禧村出境,全长34 km,是宝鸡市内地表水系的主动脉,既是农灌水源,也是川道地下水补充水源,同时,负担着泄洪、排污,保持生态平衡的重任.近年虽经政府大量投资治理,水质污染有所改善,但仍存在一定的有机污染和氮磷污染物超标.因此本研究以渭河宝鸡段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分析营养盐分布的基础上,探讨碳-氮-磷两两间的相互耦合关系及其污染特征,评价其潜在危害,为渭河宝鸡段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渭河宝鸡市区段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在清姜河电厂下游到蔡家坡监测断面选择10个样点进行样品的采集,采集表层0~10 cm的沉积物样品,混合均匀后置于封口塑料袋中,在冰盒中存放,带回实验室,风干后研磨、过筛,保存在磨口玻璃瓶中备用.从上游到下游渭河宝鸡段干流监测断面依次为:清姜河电厂入渭口、金陵河入渭口、金渭湖、卧龙寺大桥、千河入渭口、凤凰桥、虢镇桥、天王镇、法士特大桥、蔡家坡,样品编号由西向东依次为W1~W10.沉积物样品经浓H2SO4-CuSO4-Se催化消煮后,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总氮含量(TN)[7];SMT法测定总磷含量(TP)[8];经典的重铬酸钾容量法-外加热法测定有机质总量(OM)[7].为了保证数据准确,对每个样品做3个重复试验,数据取平均值,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总磷浓度分布规律相似(图1).其中,所有采样点沉积物中OM浓度为 0.378%~1.702%,平均值为 1.458%;TN 浓度为 0.031%~0.335%,平均值为 0.164%;TP 浓度为 0.053%~0.100%,平均值为0.074%.表明渭河宝鸡市区段沉积物中有机质和营养盐浓度已经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由图1可见,沉积物中OM、TN和TP浓度最大值在卧龙寺大桥,其次是金陵河入渭口、凤凰桥、金渭湖、虢镇桥和法士特大桥,最低点位于天王镇区域.说明沉积物污染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卧龙寺大桥、凤凰桥、虢镇桥等区域沉积物污染物浓度严重,这正好与沿岸分布的化工、机械、食品加工等工业、企业分布相关,说明工业废水排放量和排放达标不仅对水质好坏起着作用,如谢恒星[9]关于这几个监测断面水环境质量较其他断面严重,也对河道沉积物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陵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由于金陵湖长期蓄水,致使金陵河入渭口水流较缓,每年春季、初夏及夏末河流大量绿藻繁殖,再加上周边大量居民区生活污水及部分大型企业工业废水的排放,导致金陵河入渭口沉积物污染严重.金渭湖自2004年建成后,为封闭半封闭性缓流水体,水质易腐败发臭,再加上长期蓄水,底泥淤积较厚,沉积物污染也较严重.天王镇位于宝鸡陈仓区东南部,监测点据市区较远,污染相对最低.已有研究表明,营养元素比值的不同可反映营养来源的特点,其中总有机碳TOC 与TN比值(TOC/TN)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有机质来源及生物种类的差别[6],一般高等植物为14~23,水生生物为2.8~3.4,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为6~13,藻类为5~14[10].由图2可知,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TOC/TN比值在2.95~7.08之间变化,平均值为4.88,数据多集中在3~6之间,反映该河流有机物来源以藻类和水生生物为主.对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中TN和TOC相关性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R=0.907,P<0.01),这是由于碳、氮都是生物体的有机组成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为恒定,具有同源性,其来源均为有机物.由图2可知,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TOC/TP比值在3.55~11.49之间变化,平均值为9.05,最高值在法士特大桥区域,最低点在天王镇点.生物死亡后,磷快速地分解释放,而碳的释放则较慢,因此表层沉积物中TOC/TP比值相对较高.由于渭河宝鸡段沉积物中TN含量高于TP,TOC/TP比值高于TOC/TN,而且TOC的含量远高于TP的含量,故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主导着TOC/TP比值的变化趋势.对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中TP和TOC相关性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R=0.858,P<0.01),说明二者具有“同源”的特点,同源的总磷和有机质在水环境条件改变易出现由于有机质的变化而引起沉积物磷的循环迁移,对于城市河流沉积物总磷和有机质的共源可能就是居民生活污水.沉积物中N、P含量及比值通常为水中N、P聚积、沉积及沉积物溶出、释放两种动态过程的综合反映[11].N/P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河流湖泊的富营养化状态.由图2可知,渭河宝鸡段沉积物TN/TP比值在0.50~3.33之间变化,平均值为2.06.对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中TP和TN相关性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关系(R=0.950,P<0.01),表明伴随着底泥富营养化程度的变化N、P在底泥累积过程中有较高的同步性.目前国内外对沉积物中有机质以及N、P等营养元素没有比较标准的评价方法,为了评价渭河宝鸡市区段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的污染水平,本研究根据相关文献采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1992年)制定的沉积物环境质量评价指南[12-13]等方法进行污染状况评价.有机指数通常被用作水域沉积物环境状况的指标:有机指数=w(OC)×w(ON). 其中,w(OC)为有机碳质量分数,%;w(ON)为有机氮质量分数,%;w(ON)=0.95w(TN).w(ON)也是衡量河湖表层沉积物是否遭受氮污染的重要指标.参照国内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的评价标准见表1.表层沉积物与底栖生物关系密切,其沉积物质量对底栖生物生境有重要影响,若污染物超过某一水平将对底栖生物产生毒性效应,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根据沉积物中污染物对底栖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1992年)制定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分为三级(见表2).采用有机指数法对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有机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如图3所示.根据图3对宝鸡渭河流域表层沉积物各采样点的有机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全流域有机指数均值在0.129,处于较清洁状态,w(ON)的均值在0.156%,属于有机氮污染状态.针对单个采样点而言,W5和W8采样点有机指数低,属于标准Ⅰ,处于清洁状态,w(ON)均属于标准Ⅱ,较清洁状态.其他采样点有机指数在0.065~0.314,属于标准Ⅱ和Ⅲ,处于尚清洁或较清洁状态,而有机氮的污染程度较有机质严重,w(ON)都高于0.050%,且50%采样点w (ON)都大于0.133%属于标准Ⅳ,有机氮污染严重.由此可见,目前宝鸡渭河段沉积物的有机氮污染严重,尽管有机质污染状况还不突出,但如果不有效控制外来污染,尤其是氮的输入,其污染程度必然逐渐加重,从而对上覆水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予以重视.根据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制定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表2)和图1中OM、TN和TP数据判断:①所有采样点OM值均低于最低级,表明渭河宝鸡市区段河道底泥没有受到有机污染,但有3个监测点接近最低级标准,有可能造成较小的生态风险,应引起注意;②TN处于安全级的采样点1个,处于最低级和严重级之间的采样点有9个,占90%,评价表明,渭河宝鸡市区段大部分河段的沉积物已受到N污染,底栖生物群落已遭受到一定损害,与OM相比,TN污染更严重;③TP值处于安全级的采样点有1个,处于最低级和严重级之间的采样点也有9个,占90%,渭河宝鸡市区段大部分河段的沉积物已受到P污染,底栖生物群落已遭受到一定损害,TP污染与OM相比较严重,但低于TN.说明研究区内,绝大多数位点TN和TP含量具有造成较小生态风险的可能性,这与采用有机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相一致.1)通过对渭河宝鸡段沉积物各采样点中营养盐含量进行分析,OM浓度为0.378%~1.702%,TN浓度为0.031%~0.335%,TP浓度为0.053%~0.100%,沉积物TOC与 TN和 TP两两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表明该流域TOC与TN和TP的环境行为近似,且主要来源于藻类和水生生物.2)根据沉积物有机污染指数法及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和能源部制定的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法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的有机指数不高(均值为0.129),处于较清洁状态,N、P污染相对严重,底栖生物群落已遭受一定的损害.因此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源氮磷的输入.致谢:在实验过程中2008级环境工程专业的李楠、王飞等同学帮助完成部分工作,在此表示感谢!【相关文献】[1] Kaiserli A,Voutsa D,Samara C.Phosphorus fractionation in lake sediments-lakes Volvi and Koronia,N.Greece[J].Chemosphere,2002,46(8):1147-1155.[2] Heyden C J A,New M G.Sediment chemistry a history of mine contaminant remediation and an assessment of processes and pollution potential[J].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2004,82:35-57.[3]李学刚,宋金明,李宁,等.胶州湾沉积物中氮与磷的来源及其生物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与湖沼,2005,36(6):562-571.[4] Jeppesen S E,Jensen J P.Hypolimnetic nitrate treatment to reduce internal phosphorus loading in a stratified lake[J].Journal of Lake and Reservoir Management,2000,16(3):195-204.[5]Nixdorf B,Deneke R.Why very shallow lakes are more successful opposing reduced nutrient loads[J].Hydrobiologia,1997(342-343):269-284.[6]余辉,张文斌,卢少勇,等.洪泽湖表层底质营养盐的形态分布特征与评价[J].环境科学,2010,31(4):961-968.[7]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农化分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34-158.[8] Ruban J V,Lopez-Sanehez P F,Pardo G,et al.Quevauviller harmonized protocol and certified reference material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xtractable contents of phosphorus in freshwater sediments:a synthesis of recent works[J].Fresenius Journalof Analytical Chemistry,2001,370:224-228.[9]谢恒星.渭河宝鸡段水环境质量的BP人工神经网络分析[J].河南科学,2013,31(4):509-512.[10]蔡金傍,李文奇,刘娜,等.洋河水库底泥污染特性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3):892-893.[11]杨丽原,王晓军,刘恩峰.南四湖表层沉积物营养元素分布特征[J].海洋湖沼通报,2007(2):40-44.[12]郭掌珍,张渊,李维宏,等.汾河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的含量、来源和生态风险[J].水土保持学报,2013,27(3):95-99.[13]叶华香,臧淑英,消海丰,等.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营养盐空间分布特征及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1966-1976.。
土壤碳氮磷分布特征

土壤碳氮磷分布特征
《土壤碳氮磷分布特征》
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不仅支撑着植物生长,还承载着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
其中碳、氮、磷是土壤中重要的元素,它们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对土壤的质量和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在土壤中,碳的分布特征主要体现在有机质中。
有机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碳源,它来源于植物残体和微生物的降解产物。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可以反映土壤的肥力和生物活性水平。
一般来说,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更适合植物生长,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结构。
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它主要存在于有机质和无机氮的形式。
土壤中的氮含量通常取决于有机质的分解速度和土壤中微生物的活性。
在一般情况下,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通常也含有较高的氮,这对植物的生长十分有利。
磷是植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它的分布特征主要影响着土壤的磷素供应能力。
土壤中的磷主要来自于岩石和有机物的磷酸盐,它对植物的生长和开花结果都十分重要。
一般来说,磷含量高的土壤更适合植物的生长,而磷含量低的土壤则需要通过施肥等手段来提高土壤的磷素供应能力。
总的来说,土壤中的碳、氮、磷分布特征对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生长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土壤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并且更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
海洋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与分布

海洋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与分布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活动的增加,海洋环境正面临着严重的有机污染问题。
有机污染物是指由碳、氢和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包括石油类、农药、工业废水和塑料等。
一、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1. 石油类污染:石油在海洋中的来源主要是石油勘探、开采、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事故和渗漏,如油轮泄漏、炼油厂事故等。
2. 农药和化肥: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使得大量的有机污染物通过农田的径流进入海洋,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3. 工业废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溶剂、重金属离子、卤素化合物等。
4. 塑料污染:塑料制品广泛使用,而且难以降解,经常成为海洋生物的误食和缠绕源。
二、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点:1. 区域性分布:有机污染物在海洋中呈现明显的区域性分布,主要受到陆源污染的影响。
如近岸海域受到农田和城市的污染较为严重,而深海远离陆地的海域受到污染相对较轻。
2. 生物富集:有机污染物具有生物蓄积性,会在食物链中逐级富集。
海洋中的有机污染物会通过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逐渐富集到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等高级消费者身上,造成食物链传递。
3. 垂直分布:有机污染物在海洋中也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
表层海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较多,而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机污染物的浓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有机污染物主要通过陆源输入和大气降解进入海洋,不易混溶到较深的海域。
4. 溶解态与悬浮态:有机污染物在海洋中同时以溶解态和悬浮态存在。
有机物质溶解态容易被生物吸收,而悬浮态则容易附着在海洋底质上,对底栖生物造成威胁。
三、对海洋环境的影响:1. 毒性效应: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物具有毒性作用,可能导致生物的死亡、生殖受损、行为异常等。
特别是一些有机溶剂和农药,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
2. 生物蓄积:有机污染物在食物链中逐渐富集,容易造成生物蓄积,进而影响人类的食物安全。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污染评价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污染评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污染评价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特征、来源以及潜在的污染评价。
通过采集青浦区不同河流和湖泊的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分析技术手段对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组成和污染物含量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较高,主要以有机碳形式存在。
有机质来源主要包括水生生物残体、植物残体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1.引言近年来,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持续发展,青浦区的水环境污染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水体的表层沉积物作为污染物的重要载体,对水体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质是表层沉积物中的一个重要组分,其含量和来源对沉积物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有机质的分布特征、来源解析以及潜在的污染评价,对于深入了解水环境质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区域选取本研究选取青浦区的几个代表性河流和湖泊作为研究区域,包括A河、B湖、C河和D湖。
2.2 样品采集在研究区域的不同采样点,采集表层沉积物样品,并将其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处理和分析。
2.3 有机质含量分析采用重铬酸钾外加热法对样品中的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以有机碳的形式表示。
2.4 有机质组成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样品中的有机质组成进行分析,包括脂肪酸、酚类化合物和腐殖酸等。
2.5 污染物含量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样品中的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进行分析。
3.结果与讨论3.1 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含量在不同采样点存在差异。
在A河和C河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分别为X和Y mg/g;而B湖和D湖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较低,分别为Z和W mg/g。
3.2 有机质组成及来源解析有机质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青浦区水体表层沉积物的有机质主要由脂肪酸、酚类化合物和腐殖酸等组成。
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来源与表征——以滇池为例

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来源与表征——以滇池为例高原湖泊沉积物有机碳、氮来源与表征——以滇池为例摘要:高原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是研究湖泊生态系统演化和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
本文以滇池为例,系统地探讨了高原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的来源和表征,揭示了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的演化过程及其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对滇池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来源和表征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原湖泊的环境变化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1. 引言高原湖泊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可以为了解湖泊的演化和环境变化提供重要信息。
滇池作为中国第八大淡水湖,是农田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之一,研究其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的来源和表征对于湖泊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 滇池有机碳和氮的来源滇池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有多种来源,主要包括湖泊生产力和外源输入。
湖泊生产力是滇池沉积物有机碳和氮的重要来源,其中包括湖水中的浮游植物、湖底藻类和浮游动物。
这些有机碳和氮通过生物的死亡和泥沙的沉积逐渐富集在沉积物中。
外源输入是指农田和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碳和氮通过径流等途径输入湖泊,造成湖泊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含量的增加。
3. 滇池沉积物有机碳和氮的表征滇池沉积物中的有机碳和氮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表征。
其中,有机碳可以通过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同位素比值、光解和热解等方法进行表征。
有机碳含量是最常用的表征方法之一,其可以反映沉积物中有机碳的总体积,但不能确定有机碳的来源。
有机碳同位素比值可以通过测量沉积物中有机碳同位素的比例,进一步确定有机碳的来源和演化过程。
氮的表征方法与有机碳类似,主要包括氮含量、氮同位素比值和氮同位素分馏等方法。
4. 滇池沉积物有机碳和氮的演化过程滇池沉积物中有机碳和氮的演化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湖泊生产力、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在湖水生产力较高的情况下,有机碳和氮通过湖泊生物的生长和死亡逐渐富集在沉积物中。
气候变化会影响湖泊的水温、水位和水文特征,从而影响湖泊中有机碳和氮的形成和储量变化。
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分布来源及污染风险评价

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氮和磷的分布来源及污染风险评价段丽琴;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摘要】【目的】为探讨北黄海獐子岛附近海域氮、磷的来源及其污染风险状况,对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氮、磷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 K2 S2 O 8氧化法和 HCl 浸取法对獐子岛附近海域13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总磷(TP)及其无机和有机态的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对氮、磷的污染水平进行评价。
【结果】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 TN 和 TP 的含量分别为0.192~1.357 mg/g 和0.302~0.489 mg/g,有机氮(ON)和无机磷(IP)是表层沉积物中氮和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分别占 TN 与 TP 的90.93%和82.84%。
沉积物中TN 和 TP 在研究区域南部含量较高,这与沉积物粒度密切相关;而 ON、有机磷(OP)两者都与有机碳(TOC)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它们具有相似的来源。
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分析表明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 TP 含量较低,标准指数均小于1;而 TN 含量相对较高,其标准指数为0.35~2.47。
【结论】獐子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氮为陆源和自生混合来源,而磷主要是陆源输入;海域沉积物环境受到氮的污染。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source and pollution risk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the Zhangzi Island area,the North yellow sea,their speciation and distribution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surface sediments were analyzed.[Methods]The contents of total nitrogen (TN)and total phosphorus (TN)with their speciation in 13 surface sediments of the Zhang-zi Island were studied by K2 S2 O 8 oxidation and HCl extraction.[Results]Results suggested that TN and TP contents ranged from 0.1 92 to 1.357 mg/g and 0.302 to 0.489 mg/g,anic nitrogen (ON)and inorganic phosphorus (IP)were the main forms,ac-dexesof total P (S p )were below 1 whereas single standard indexes of total N (S N )ranged from 0.35~2.47.[Conclusion]Nitrogen source in sediments of the Zhangzi Island was from the mixture of terrigenous and marine autogenic sources,whereas phosphorus was mainly from terrigenous sources.The sediments of Zhangzi Island was polluted by nitrogen.【期刊名称】《广西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6页(P173-178)【关键词】氮;磷;形态;沉积物;獐子岛海域【作者】段丽琴;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4【研究意义】氮(N)和磷(P)作为重要的生源要素之一,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全球变化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贵州大学 , 贵阳
要 : 本文以浅水型湖泊草海为研 究对 象, 系统地研 究 了营养盐在草 海湿地 沉积 物 中的分布规 律和 来源 , 并采用单 因子
指数 法对沉积物 中 T C T O 、 N和 T P的污染程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 了评价 。结果表明 : 海表层沉积物 的T C、 N含量普遍较 高, 草 O T 且具有显著 的同源相 关性 ;P含量相对较低 , T 且与 T N不 同源。E区及近 岸 区域沉积物 中 T C T O 、 N和 T P的 陆源污染相对较重。草海沉积 物 T C和 T O N含量足 以造成严 重的生态毒性效应 ; T 而 P对环境产生的危 害较 小。草海各 采样 区表层 沉积物 T C和 1 污 O I N的
Ca h iL k r n y e o a a e we e a a z d.Th i ge fc o n e t o su e o a p a s h lu in o l e sn l a tri d x me h d wa s d t p r ie t e pol to fTOC.TN nd T a P i h u f c e i n s n t e s ra e s d me t.Th e u t h we ha h e r s lss o d t tt e TOC n a d TN o e t n t e s ra e s dme t fCa ha k c ntn si l u f c e i n so o iLa e 1 we e h g r i h,a d ha in fc n o lg or l to n d a sg i a th mo o y c rea in,whi e T c n e twa ea iey lw nd ha ifr n i l t P o tn sr l t l o a d a d fe e t eh v s u c r m o r e fo TN.T e e tilp lu in o he tr sra ol to fTOC.TN n P n te s d me t fEa tz ne a d n a b h r r a a d r i e i n s o s o n e r y s o e a e h wa n a s ro s iu t n. T o tn s o si ei u st a i o he c n e t f TOC a d T c na ne n s dme t f Ca h iLa e we e e o g t n N o ti d i e i n s o o a k r n u h o c u e s ro s l v lo c lg c ltxc efc s Ho v r a g o t e e io me tc u e s s l.Th a s e iu e e fe oo i a o i fe t. we e ,d ma e t nvr n n a s d by TP wa ma1 h e p lu in d g e fTOC n N s S>N >E n h ol to e e fT wa >S >N. ol t e r e o o a d T wa a d t e p l in d g e o P sE u r
染 程 度 为 S区 >N 区 > 区 , P的 污 染 程 度 为 E 区 >S区 >N 区。 E T
关键词 : 草海 , 积物 , 机碳 , , 沉 有 氮 磷 中图分 类号 X3 5 文献 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B 66 (020 - 2-6 1 - 321 )1 070 X 5 0
5 0 0 , hn ; u h uR s r et P yi l e n hm cl n l i, u a g G i o 00 , hn ) 5 0 1 C ia G i o e ac Cne o hs a s a dC e i ay s G i n , u hu5 0 2 C ia z e h r f c Tt aA s y z
GUO a LI Ch n — u , HE n — ig Li S a -i Z Yu n N a g h Te g b n N h o xa HANG n — a Qig h i
(G i o nvr t,G i n ,G i o 5 0 5 hn ; G i o cdm f Si c ,G i n u h u U i sy uy g u h u 5 0 2 ,C ia u h u A a e y o c ne z ei a z z e s u ag,G i o y uhu z
Ab ta t s r c : T e d s i u in n o r e fo g n c c r o h it b t sa d s u c so r a i a b n,n t g n a d p o p o u n t e s ra e s d me t o r o i o e n h s h r s i h u fc e i n s f r
贵 州 科 学 3 ( ) 2 -3 ,0 2 0 1 :7- 2 2 1
G i o ce c uz u S in e h
草 海 表 层 沉 积 物 有 机 碳 、 、 分 布 特 征 及 污 染 评 价 氮 磷
郭
摘
媛 林 昌虎 何腾 兵 林 绍 霞 张 清 海。 ’
502 ; 50 5 贵州科学 院, 贵阳 5 0 0 ; 5 0 1 贵州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 , 贵阳 5 00 ) 5 0 2
The Dit i i n Cha a trsis a l i n Ev l to f O r a c Ca bo srbuto r ce itc nd Pol o aua in o g ni r n. ut Nir g n nd Pho p t n S f c d m e s o o iLa to e a s ha e i ura e Se i nt fCa ha 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