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矿产资源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

世界海洋矿产资源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
世界海洋矿产资源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

世界海洋矿产资源研究现状与开发前景

2010-6-30

海洋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如铁锰结核、钴锰结壳、多金属硫化物等,是未来人类开发利用有价金属(铜、锰、镍、钴、稀土金属等)的重要原料来源。研究开发海底矿产资源意义深远,海洋矿产可弥补人类持续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

据从事矿产资源勘查与勘探研究的相关机构预测,在21世纪,各种类型的矿物原料消耗将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在2001-2050年,全球矿产资源消耗量将成倍增加,如石油增长2-2.2倍,天然气3-3.2倍,铁1.4-1.6倍,铝1.5-2倍,铜1.5-1.7倍,镍2.6-2.8倍,锌1.2-1.4倍,其它类型的矿物原料2-3.5倍。2025年之前,预计全球主要有色金属与贵金属产量的平均年增速为铜12.3%、镍1.5%、锌2.5%、金和银2.2%。

海洋“镜面”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倍多。世界海洋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是未来人类开发利用有价金属的重要原料来源。

世界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与航空航天技术、原子能、宇宙、激光、计算机等一样,正处于文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海洋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矿产资源,部分海底矿产资源的潜在资源量见表1。关于海洋的深度,是人类必须面对并克服的问题,如此才能实施海底采掘并将矿石提升输送至陆地。更何况,21世纪陆地上大量的矿产资源也将从深度约几千米的矿井和深度约500-600米的露天矿中采出。

目前,海底矿床有前景的地质工业类型有铁锰结核、钴锰结壳、多金属硫化物、气水合物(可燃冰)等。

由表1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钴在海底推测资源数量是钴在陆地推测资源数量的许多倍(55.2倍);镍和钼的数量也远超过其在陆地推测资源数量(分别达到6.5倍和2.6倍);而锰和银在海底与陆地的推测

资源数量大致相等(分别为1.2倍和0.9倍);海底中铜、铂和锌的推测资源量仅是其在陆地的二分之一左右(分别为0.56倍、0.47倍、0.40倍);铅约占陆地资源量的20%左右,而金的资源量更为有限(0.04倍)。

与陆地矿床(特指俄罗斯)相比,海底氧化矿石的特点是主要成分含量较高,而陆地矿床的金属品位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呈平稳下降的趋势(见表2)。

地质勘探工作

早在1872-1876年,英国王室一帮人乘坐小型护卫舰,经历了一次长达4年之久的海洋地理探险。在探险过程中采集到了铁锰结核、钴锰结壳和海洋磷块岩。然而,这些蕴藏在深海区域的矿产资源,人类对其真正认识却经历了长达80年的时间。1957年,在塔希提岛(太平洋)东部举办了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在编制提纲过程中,有人提到含Ni(1%)和Co(2%)的铁(钴)锰结核,真相也由此揭开,并立即引起了全球矿业界的高度关注,竞相展开对铁锰结核和钴锰结壳聚集物的研究。美国探险队先是从大西洋开始,之后在东太平洋克拉里昂断裂处发现(1974年)了第一个铁锰结核矿床,上报美国国务院,并向联合国提出了进一步研究与开发的申请。1970年下半年到1980年间,掀起了研究铁锰结核的热潮,法国、日本、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几乎每年都派出专门科考船探险,以查明并确定自己采掘的领海范围。

前苏联对深水矿产资源的研究始于1950年,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位于莫斯科)的专家们对人类认识海洋地质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俄罗斯(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正式从事铁锰结核的地质勘探工作始于1970年,在对位于大西洋(几内亚海盆、北亚美尼亚海盆和加纳利海盆)、印度洋(中印度洋海盆、西澳大利亚海盆和迪亚曼蒂纳海盆)、太平洋(中太平洋海盆、南及东太平洋海盆)等区域的勘查研究以后,最终将克拉里昂-克利珀顿结核区域作为进一步研究的目标区域。与此同时,结合海洋考察工作,编制出国际海洋法协定,并以此为框架制定出国际区域的地质勘探工作细则。1982年,协定全文获得通过,且得到多数国家(包括前苏联)的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没有在协定上签字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等,但这并没有妨碍文件的法律效率,因为它得到了世界共同体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支持。目前,有155个国家及其联盟(如欧盟)已成为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的成员,其中7个成员国(俄罗斯、法国、日本、中国、韩国、德国和东欧联合体)在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域(太平洋)拥有固定的申请区段。印度获得了中印度洋区域(印度洋)区段。美国依然没有加入成员国之列,但始终坚持拟定单独的“海底深水区域问题的临时性协议”的小协议。

如今,美国处于两难境地。因为海洋法协定不仅规定了海底深水区矿产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规则,而且还规定了大陆架国际线的规则,与此密切相关的是北极区域的大陆架外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社会政治方向与国家政策的改变没有影响俄罗斯对开发海洋矿产资源的立场。根据1994年11月22日俄联邦“关于俄罗斯自然人与法人在大陆架区域外从事勘探与开采海底矿产资源活动”的第3252号总统令,俄罗斯将保持前苏联时期从事海洋工作的连续性,当然也包括当时的争议性问题。

在1976-1982年间,在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域进行了针对15万平方公里海底区段勘探的前期筹备工作。在1982-1987年间,对该区段进行了普查勘探(评估),最终圈定出7.5万平方公里海域进行深入研究工作。

海底矿产资源

1.铁锰结核矿床

根据地质勘探工作进展情况,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向俄罗斯颁发了国际证书,授权俄罗斯在申请海域继续从事铁锰结核矿床的勘探与工业开发。在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域,铁锰结核研究的成果源于科学的研究方法。依据对铁锰结核形态形成类别的研究资料,可以按外部特征预判出结核体的化学成分、生产效能(矿层密度/米2)、形成条件和技术成因。有经验的海洋地质专家通过铁锰结核的外观,就可以判断出铁锰结核的地质化学类型、海洋分布区域、埋藏深度。还查明了海洋Fe-Mn矿体成因的纵向地质成带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铁锰结核和钴锰结壳的地质化学类别,并将Fe-Mn构成物划分为6种成因类型,它们都是在海洋深水区形成的。在Ni-Cu-Co结核体的形成过程中,基于水生沉积机理,Ni-Cu型和Ni-Mn型结核体的沉积存在有沉积变质作用,钴结壳的形成过程伴随有水生岩化作用。2Co结壳(注:地球化学专业术语,表示Co含量是铁锰结核中平均钴含量的2倍以上)主要是因水生机理形成的。Fe-Mn沉积物类型呈现为热液壳状,沉积在任何深度的有活性热水源附近。

依据当代地质经济评估观点,最具潜质的当属Ni-Cu结核(克拉里昂-克利珀顿类型)、Ni-Mn结核(秘鲁类型)和钴锰2Co结壳(夏威夷类型)。表3给出了Fe-Mn沉积物的成分及资源量。

最具潜力的是位于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域和中印度洋区域西北部的克拉里昂-克利珀顿类型。这里几乎全部的含矿面积已经查明,提出开采申请的有8个缔约国(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中国、东欧联盟组织、德国和印度)和4个国际性财团,其投资者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加

拿大和日本。在申请区域,根据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契约,从2001年起就开展勘探工作。勘探工作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每五年为一个阶段,计划于2016年结束。目前处于第二阶段(2007-2011年)。勘探结束后将进入开发阶段。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在此方面要求非常高,针对勘探进程,每年都要进行严格检查。如果某缔约国不能完成协议进度,将会受到行政与金融方面的制裁,直至失去申请区域的国际资格证。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的策略就是最大限度地推进地质勘探工作,力争在规定期限内实现人类对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

在俄罗斯和其它申请海域,目前的勘探工作还是令人满意的。在第一阶段完成并提交报告的有印度、日本、韩国、法国、中国、俄罗斯等。据报告数据,含矿面积内(含矿率约0.65%,基础深度4800米)的潜力资源量可能超过4亿吨(干矿量),其中的金属平均品位为Ni 1.42%、Cu 1.15%、Co 0.23%、Mn 30.17%。矿层平均密度为14.7千克/米2。如果将克拉里昂-克利珀顿区域俄罗斯申请区段的金属贮量换算成潜在指标,即按综合性大型矿床划分,那么可相当于两个大型陆地铜镍矿床(含镍量568万吨,含铜量460万吨)和两个独立的锰钴矿床(含钴量92万吨,含锰量1.2亿吨)。如果每年开采出300万吨结核体,那么可从中产出镍4.03万吨,铜2.88万吨,钴6350吨,锰80万吨。依据俄罗斯中央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矿山勘查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金属回收率为镍94.6%、铜83.6%、钴92.1%、锰91%。年产值可达到480亿美元。与目前俄罗斯金属生产量相比,相当于镍产量的约20%、铜产量的10%-15%,钴产量超出1倍多,锰产量可满足俄罗斯国内的年消费量。应强调指出,上述所有指标仅针对一种或几种综合性矿石而言,并不包括其中伴生的有价组分:钼、稀土元素+Y。在钼平均品位为0.04%-0.06%时,每年可从中回收金属钼1500吨。

在俄罗斯申请区域贮藏的4亿吨铁锰结核中,按2006-2007年平均价格计算,矿产中的金属估计价值达到9120-9550亿美元。

2.钴锰结壳

就研究深度、勘探程度及最终开发而言,钴锰结壳并不逊于铁锰结核,且在最近5-7年间难分伯仲。如果说铁锰结核蕴藏在深海凹地“软”海底沉积物的表层,那么,钴锰结壳则是沉积在水下海山的基岩表层,深度在1450-3200米之间。钴锰结壳为聚集的集合体,厚度约6-7厘米,矿层平均密度为60-100千克/米2。与铁锰结核一样,钴锰结壳也呈多层构造。最为常见的是三层钴锰结壳体,由上(褐煤层)、中(疏松层)、下(白煤层)三层构成,具体成分见表4。结壳的主要有价组分构成为Co0.51%-0.58%、Ni 0.44%-0.5%、Mn 20.75%-21.3%,伴生组分:Cu 0.12%、Mo 0.04%-0.06%、Fe 15.8%、稀土元素(轻质)+Y 1.5-2

千克/吨,贵金属Pt 0.21-0.5克/吨。就钴品位而言,结壳可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含钴0.4%-0.8%的普通型,分布在深度500-3500米的各类含矿物料中;另一种是含钴约1.6%的富矿型,常见于深度约2000米的上层区域。结核矿体通常沿海山周边赋存。在一座海山上可能会出现约8-10种矿体,每种矿体的平均面积为32-120平方公里。

相对于钴锰结壳而言,有针对性的地质勘探工作始于1986-1987年,由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在麦哲伦海山区域完成。在进行勘探的海山当中(2008年统计数据),最具价值的当属南部海山群,包括MA-15、MЛ-30、MЖ-35、MЖ-36、MЖ-37a与MЖ-37b、MЖ-39等海山。在申请区域范围内,毛矿储量大约为3.5-4亿吨,其平均品位为Co 0.56%、Mn 21%、Ni 0.45%,矿藏中钴锰镍的储量分别为190-220万吨、7400-8400万吨和150-180万吨。因此,可将钴锰结壳划分为综合性矿床,亦即富含钴特大型综合矿床、低含锰中型综合矿床和综合型镍矿床。若每年开采100万吨干式结壳毛矿,则产品价值在15亿美元以上,如果按2006-2007年全球市场价计算,钴锰结壳矿床潜在的金属总价值在4000亿美元以上。

目前,相关机构已准备就麦哲伦海山区域钴锰结壳区段勘探提出申请。不过,由于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还没有制定出正式的含钴结壳找矿与探矿规则而暂时搁置。

3.深水多金属硫化物

深水多金属硫化物于1978年在东太平洋隆起区域被发现,发现这种新的海洋矿产意义重大。1985年,俄罗斯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组织专家在东太平洋隆起区域专门针对深水多金属硫化物开展了勘探工作,此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东太平洋隆起的南部区域。

从1986年开始,针对深水多金属硫化物进行的地质勘探工作重点区域转向北大西洋海岭,如今世界各国地质工作者在该区域已发现超过15个硫化物聚集体,其中俄罗斯发现8个,美国3个,法国2个,美国与英国合作1个,美国与法国合作1个。在该区域,德国也表现积极,中国与日本的地质工作者也参与了专项勘查工作。由俄罗斯地质工作者发现的深水多金属硫化物的矿物特点如表5所示。

由俄罗斯地质工作者勘探出的深水多金属硫化物聚合体的总资源量可达7500万吨干矿。

深水多金属硫化物是世界各国非常关注的资源。有一些国家的地质工作者对北大西洋海岭区域进行了研究,但截至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向联合国海底国际组织提交研究结果。另外,还没有制定出国际海洋区域从事多金属硫化物找矿与探矿的规则。不过,在最近几年,人类对多金属硫化物的勘探热情特别高涨,这非常有利于围绕深水多金属硫化物在其它海域开展工作,例如,在西太平洋所属的巴市亚新几内亚国家经济区,在深水1600-1800米处发现丁帕克玛努斯深水多金属硫化物聚集体,其品位为铜5%、锌22%和金13.5克/吨。此次新发现大幅度提升了深水多金属硫化物在海洋矿产资源中的地位,拥有深水多金属硫化物勘探与开采权的一家国际矿业公司,计划在2009-2010年实施工业开采,并向国际市场供应此类矿

产品。无论此项计划进展如何,可以确定的是:第一,将开创开发海洋矿床的先例,第二,将为制订海洋矿山地质工作的国际法律奠定基础。不管怎样,开发资源(在国际区域或者在区域性经济区)应当有统一标准,并要征得至少三方的同意,所谓三方就是取得开采权的国家、计划开发海洋矿产的企业或公司和联合国海底国际共同体法人代表。总体而言,这样做将对开发深水多金属硫化物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加快在深水多金属硫化物区域申请探矿的法律制定,明确国际海域地质勘探工作的方向。

开发中央海岭(位于国际海域)深水多金属硫化物的不利因素是:陆路运输线路过长,而且产业结构配置不理想。前述的帕克玛努斯矿体在此方面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该矿体所在区域的采矿基础设施齐全,新几内亚海距新爱尔兰岛最近的货物港口不超过100公里。在利希尔岛偏东区域正在开采罕见的拉多拉姆矿床,在布干维尔岛南部(所罗门群岛)正在开发一个多金属含金矿床。另有几个大的矿山项目也在新几内亚岛开发。在珊瑚海南部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上,目前正在开发世界资源量排名第三的镍钴矿床。

就地理位置而言,日本南部的深水多金属硫化物工程项目前景较好。在该岛屿查明的硫化矿成分具有品位高的特点,其矿石品位为Cu 3.7%-5.5%、Zn 20.1%-21.9%、Pb 2.3%-9.3%、Au 4.8-20克/吨和Ag l213-1900克/吨。

4.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可燃水)是针对固体矿物的特殊叫法,它只是在一定条件(压力与温度)下稳定的类冰水合物,主要埋藏在大陆架深部和深度400-500米或更深的大陆斜坡处。世界各国对气水合物的研究非常重视,完成了一系列钻探工作,特别是在深度819-1111米沉积层发现了厚度110米的气水合物矿层,气水合物的体积浓度为70%-100%,生产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

在俄罗斯领海最具前景的工程项目位于杰吕根盆地(鄂霍茨克海)萨哈林岛边邦附近。为此,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参与了研究工作。在该区域的勘查总面积达到2000平方公里,查明气水合物(体积浓度70%-100%)矿体排放点187处,评估出鄂霍茨克海气水合物中气体资源量约4-4.5万亿立方米。据2008年有关资料介绍,俄罗斯边疆海域全部气水合物的资源量达到20万亿立方米。

结束语

人类对世界海底矿产资源的研究毋庸容质疑,因为海底矿产资源是未来开发的有形资源。问题的关键在于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合理进行经济、社会、市场方面的评估,并要考虑地质经济的合理性,这些是研究与开发海底矿产资源的基本观点。为此,全苏海洋地质科学研究所经过全面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观点。在俄罗斯,成立海洋矿业机构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因为开发工程项目(铁锰结核和钴锰结壳)涉及太平洋海域,从而为远东海岸地带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进而巩固远东地区的核心地位,最终达到稳固俄罗斯在远洋领域的地理政治地位。如果确认到2020年能够实现铁锰结核和钴锰结壳的工业开发,那么,尝试对其开采已经刻不容缓。实施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包括有:深水钻探,制造无人居住和有人居住的深水潜水装置,地质勘探、实验研究和工业采矿的航海安全保障,以及矿料的运输保障体系。当前,深水潜水装置的潜水深度可达6000-6500米,能够开展作业研究的有法国、美国、日本和俄罗斯等。为了扩充并培养新的海洋专业领域的专家,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在中学及高校增设海洋专业方面的新课程,适时培养海洋专业的地质学家和矿业工程师。

总之,世界海洋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世界一项长期战略。除了上述几种资源外,还有许多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也都等待着人类去开发利用。人类对深海的探索

和研究相对于探索陆地来说才刚刚起步,随着人类新需求的出现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对深海的不断探索,还会在深海底发现更多新的矿产资源。

来源:录入《世界有色金属》

D第五章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技术

D第五章海底矿产资源开 发技术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五章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技术 海洋不仅覆盖地球面积的71%,而且淹没着及其丰富的海底矿产资源。其种类之多、储量之大、品味之高,是陆地同类矿产无法比拟的。在地球上已发现的百余种元素中,有80余种在海洋中存在,其中可提取的有60余种。可以说,海水是巨大的“液体矿床”。此外,已经探明,海底还富集着大量固体矿床,包括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热液,估计贮量约有3万m3。目前已经开采的石油,有30%来自海洋。[1] 海洋石油的产值在海洋经济总产值中名列首位,而海滨与浅海矿砂是目前投入开发的第二大矿种。海洋矿砂品种繁多,已开采的有锡石、锆英石、钛铁矿、磁铁矿、金江石、金、独居石、磷、红柱石等。海底矿产资源中,更大量的是潜在资源,如大洋锰结核、海底热液矿、富钴结壳等。 海底矿产资源概述 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是指海底油气、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和海滨、浅海中的砂矿资源。 5.1.1 海底矿产的分类 (1)按性质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燃料矿产。 (2)按矿产的结构形态可分为沉积物矿(非固结矿)和基岩矿(固结矿)。 沉积矿包括海滩矿砂、大陆架沉积矿和深海沉积物矿;基岩矿主要是指海底松软沉积物以下硬岩中的矿藏,包括非固态的石油、天然气和固态的硫磺、岩盐、钾盐、煤、铁、铜、镍、锡和重晶石等。[2]

(3)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及人们的认识和勘探开发程度海洋矿产资源可划分为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尚待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3] 5.1.2 海洋矿产开采的特点 由于海洋是一个独立的自然地理单元,决定了海洋矿产开发具有与陆地资源开发所不同的特点。 (1)由于深海的极端环境。深海矿产资源都赋存于水深千米的深海底,多金属结核赋予水深5000~6000m的海底表面、富钴结壳生长在水深2000~4000水深的海山上,热液硫化物多赋存与2000~2500m水深的海床。极端环境的表现如下:海水腐蚀;海底无自然光;海洋环境的风、浪、六等构成复杂流场;深海大部分地方处于1℃的低温,而热液口的温度高达近400℃。这样一个复杂超长的极端环境,给深海作业及装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更换维修周期等提出许多极高的要求,工作设备要承受高达20~60MPa的巨大水压,海水中电磁波传播衰减严重,其技术开发难度毫不逊色于太空技术。 (2)由于海底矿产资源的特殊赋存状态。目前陆地上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金属矿产资源,不论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基本上都是采用钻孔爆破,有轨、无轨车辆或提升机、皮带输送等方法进行开采。然而,深海底的多金属结核以及直径仅数厘米的结核状赋存于极稀软的海底沉积物表面、富钴结壳以厚度仅数厘米的壳层黏附在地幸福在的海山基岩上、热液硫化物虽然已大块矿床形式存在,但矿床规模都相对较小,沿用陆地上的现有开采技术不具备经济开采价值。因此,深海矿场资源的开采原理、工艺和装备都不能直接移植陆地上已发展成熟的采矿技术。海洋采矿是涉及诸多行业和学科的高技术密集型的系

2019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doc

2019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学案无答案鲁教版选修2 【直击考点】 [学习过程 ] 一、滨海矿砂 1.分布于_______及__________中的矿藏。是河流和风把陆地上的___________带入海中,再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外力作用的搬运与分选,便在_______适宜地段富集成矿,属__________矿。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采方便和易于选矿等特点,开发投资相对较少。 3.应用: 类型 分布 应用 石英砂矿 金红石 独居石 锆英石 金刚石 锡砂矿 二、石油和天然气 1.分布:海底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我国近海。 2.储量:世界海底石油蕴藏量约________亿吨,目前探明储量约_______________;海底天然气储量约________亿立方米,目前探明储量约________________。 3.开发:目前,海底油气的产量已占全球油气总产量的____以上。随着新的油气田的不断发海洋开发 海底矿产资源 了解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 和现状

现,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将从__________,向水深在千米以下的_______、_______延伸。 三、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 1.多金属结核又称“_______”或“_________”。含有锰、铁、镍、钴、铜等几十种元素,主要分布在水深____________米的样底,一般为______,呈_______,直径几微米到几十厘米不等,重量最大的几十千克。 2.多金属结核总储量____亿吨。太平洋底约____亿吨。______________海区最为富集、最具开采价值。北太平洋东部50N—150N的区域是全球锰结核最具开发前景的区域之一。多金属结核属深海______矿产资源。一般以___________的速率自行增生。 3.海底热液矿多分布于___________中,有____和______两种,其中软泥状的被称为______。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其金属含量比普通海水高出5万倍。 4.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央裂谷带有数十处,环太平洋成矿构造带被成为“_______”或“_______”。 【典例解析】 读“海底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海底地形名称: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2)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________(填代号);目前海底丰富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______ (填代号) ,随着新的油气田不断发现,海底油气资源开发将从浅海________向水深在千米以下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延伸。 (3)海底丰富的矿产资源锰结核广泛分布在_______ (代号),世界上以太平洋中的 海区最为富集,最具开采价值;在①处分布着_______________矿,这种矿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巩固练习] 1.下列矿产分布在滨海地区的是 ( ) A.石英砂矿 B.多金属结核 C.海底热液矿床 D.天然气水合物 2.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工作基地 ( ) A.海岸 B.海洋人工岛 C.海上钻井平台 D.海洋船舶 3.开发利用海底“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是 ( ) A.无二氧化碳排放,减轻温室效应 B.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环境 C.部分取代煤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 D.它是一种洁净无污染的能源 4.有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洋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资源密集程度高 B.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主要受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制约 C.海洋开发成本高是因为海洋开发风险大

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 开发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知道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分布和开发特点 (2)了解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在海底的分布、开发利用的前景2、过程和方法 (1)、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特点(2)、运用图表,分析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正确的海洋观念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教学难点: 海洋油气资源、深海锰结核分布及开发利用前景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一、导航引领: 1.滨海砂矿特点; 石英砂矿作用 金红石作用 主要类型独居石作用 锆英石作用 主要分布地区 2石油和天然气 世界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路线 3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床多金属结核:矿物组成 分布 自身特点 海底热液矿床:种类 所含有的矿物 埋藏特点 二、精讲释疑:

(一)要点1 海底矿产资源类型及分布 知识点1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过程——自习课本、观察图片 海底地形海底矿产资源 海岸带滨海地区 大陆架 大陆隆 大洋盆地 大洋中脊 知识点2 滨海砂矿过程——自习课本 滨海砂矿分类分布应用 石英砂矿 金红石 独居石 锆英石 金刚石 知识点3 石油天然气分布过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 中东波斯湾沿岸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阅读“世界海洋油气田分布和海上石油运输路线”图回答: (1)、石油输出方式: (2)、主要输往国家和地区: (3)、主要输出路线:、、 引申:已探明的海上油气田集中在: 未探明的油气区主要集中在北极地区、南极洲、非洲、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周围海域。

鲁教版选修2《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word教案1

2. 3 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 3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教学重点 海洋生物资源的类型,世界渔场的分布及形成原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所食用过的海产品种类(既可以是动物类也可以是植物类),如海带、紫菜、鱿鱼、海蛰等,说明这些都是海洋生物资源,以此引入本节课题。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1?数量 2?类型: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 引导学生阅读本目教材,说出主要类型,并可谈一谈对各种海洋生物资源类型的了解。 知识窗“南极磷虾”:①分布②价值③开发利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承转:读图2-3-2,说出图中三条线之间的关系,根据其变化趋势预测开发利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而得出第二目的标题 二、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 1?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大陆架海域。 四大渔场:太平洋西北的北海道渔场、太平洋东南的秘鲁渔场、大西洋西北的纽芬兰渔场、大西洋东北的北海渔场。我国最大的渔场是舟山渔场。(在图2-3-3图中,找出以上渔场) 2?形成条件: a?海域较浅,阳光充足,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适宜海洋生物及鱼类的生活。 b.有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或大河注入,带来丰富营养盐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联系四大渔场 与洋流的关系加以说明) 3?存在问题:普遍存在过度捕捞现象,导致渔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出现明显衰退。 4 ?措施:一方面要限制渔船数量及捕捞量,采取休渔、禁渔制度,使鱼类得以休养生息;(阅读P50的 知识窗加以说明) 另一方面开发远洋渔场和深海渔业,并开发头足类和南极磷虾等新渔种。 再次,发展海水养殖,实行“耕海牧渔” 最后,还要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 完成P51的活动教学,分析世界渔场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我国近海休渔制度的意义。 三、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牧场 海洋农牧化:包括海水养殖、增殖技术及海洋牧场技术。 1 ?海水养殖:指在滩涂开挖池塘或在浅海设置网箱等,通过人工孵化、饲养及人工管理的方法,养殖 鱼、虾、贝、藻类。

中国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情况

中国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情况 海底矿产资源是指蕴藏在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气煤铁等固体矿产、海滨砂矿、多金属结核、富钴锰结核、热液矿藏和可燃冰等。中华大地,地大物博,当然,海洋资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世界海洋不管是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军事,资源发展都有着重大关系。海洋中几乎有陆地上有的各种资源,而且还有陆地上没有的一些资源。 我国近海矿物资源主要是两类,一是石油和天然气,二是滨海砂矿。在渤海,黄海,还有被称为“第二个中东”的东海,备受争议的南海都富含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等矿产资源。根据我国勘探成果预测,在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域,石油资源量就达到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到10.6万亿立方米。我国石油资源的平均探明率为38.9%,海洋仅为12.3%,远远低于世界平均73%的探明率;我国天然气平均探明率为23%,海洋为10.9%,而世界平均探明率在60.5%左右。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在勘探上整体处于早中期阶段。近年来近海大陆架上的渤海、北部湾、珠江口、莺琼、南黄海、东海等六大沉积盆地,都发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国外有人估计,中国近海石油储量约40亿吨,其中渤、黄海各为 7.47亿吨,东海为17亿吨,南海(包括台湾海峡)为11 亿吨。这一预测可能偏低。有的外国人则认为,仅渤海湾海底石油储量即达50~100亿吨,钓鱼岛周围东海大陆架一个地区约150亿吨。就按国外的估计数,中国近海的石油储量大约与中国陆上的石油储量相当,约40~150亿吨。

我国海洋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滨海砂矿的开发起步早,但规模有限;海洋油气开发已成重点,但主要局限在浅水区自60年代开始,我国已在近海发现了7个大型含油气盆地,估计石油资源总量约260亿吨,天然气资源量约14万亿立方米。海洋油气的开发价值主要由开发成本和油价等因素决定。海上油田的建设成本约为陆上的3—5倍,但由于海上油田储量一般比较大,单位成本并不算高;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正处于初期研究阶段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是柄“双刃剑”。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开采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从而增加温室效应,使地球升温更快;由于迄今尚没有非常稳妥而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方法,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导致海啸船翻。天然气水合物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天然气水合物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的作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仅有自然上的问题还有技术上的限制,当然还有政治等一系列因素。我国应以强硬的态度坚决保护我国的海洋合法权利,确保我国的资源不被掠夺,为今后海洋资源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子孙后代造福。

(最新整理)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试卷-参考答案

(完整)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试卷-参考答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试卷-参考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试卷-参考答案的全部内容。

03制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姓名:班级:学号: 得分:考前必读:① 考试时间为90分钟; 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 ②考试应以诚信为本,如果发现有交头接耳、偷看以及抄袭等违反考场纪律的情 况出现,一律按作弊论处,严惩不怠。 一、填空( 25 分,每空1分) 1.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70~71)%,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2.海洋动植物的可食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能为人类提供优质的海洋食品. 3.海洋生物资源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可(更新)和( 再生 )的特殊资源,具有其自身特有的属性和变化规律。概况起来,海洋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再生有限性)、(波动性)、(共享性)、(游动性)和(隐蔽性)等特点. 4.海洋食品加工的新技术有(再组织化技术)、(超高压技术)、(栅栏技术)、(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胶囊化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只要答对其中任意3项即可) 5.来自于海洋生物的活性物质,具有(种类繁多)、(含量低微)、(结构新颖独特)、(生物活性强)等特点,是陆生生物天然产物所无法比拟的。 6.我国常见的食用褐藻主要有(海带)、(昆布)、(裙带菜)、(羊栖菜)、(鹿角菜)、(海蕴)、(萱藻)、(铁钉菜)、(鹅肠菜)、(铜藻)、(海蒿子)、(马尾藻)等。(只要答对其中任意4项即可)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4分) 1.食品的超高压技术:是指将食品放入液体介质中,在100~1000MPa的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使食品中的酶、淀粉、蛋白质等生物高分子物质分别失去活性、糊化和变性,导致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化学反应、基因机制以及细胞壁膜发生多方面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原有

【D】第五章 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技术

第五章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技术 海洋不仅覆盖地球面积得71%,而且淹没着及其丰富得海底矿产资源。其种类之多、储量之大、品味之高,就就是陆地同类矿产无法比拟得。在地球上已发现得百余种元素中,有80余种在海洋中存在,其中可提取得有60余种。可以说,海水就就是巨大得“液体矿床”。此外,已经探明,海底还富集着大量固体矿床,包括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热液,估计贮量约有3万m3。目前已经开采得石油,有30%来自海洋。[1] 海洋石油得产值在海洋经济总产值中名列首位,而海滨与浅海矿砂就就是目前投入开发得第二大矿种。海洋矿砂品种繁多,已开采得有锡石、锆英石、钛铁矿、磁铁矿、金江石、金、独居石、磷、红柱石等。海底矿产资源中,更大量得就就是潜在资源,如大洋锰结核、海底热液矿、富钴结壳等。 5、1 海底矿产资源概述 海洋矿产资源主要就就是指海底油气、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与海滨、浅海中得砂矿资源。 5.1.1 海底矿产得分类 (1)按性质可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与燃料矿产。 (2)按矿产得结构形态可分为沉积物矿(非固结矿)与基岩矿(固结矿)。 沉积矿包括海滩矿砂、大陆架沉积矿与深海沉积物矿;基岩矿主要就就是指海底松软沉积物以下硬岩中得矿藏,包括非固态得石油、天然气与固态得硫磺、岩盐、钾盐、煤、铁、铜、镍、锡与重晶石等。[2] (3)按照可持续发展得战略思想及人们得认识与勘探开发程度海洋矿产资源可划分为已开发利用得矿产资源、尚待开发利用得矿产资源、具有潜在开发价值得矿产资源。[3] 5.1.2 海洋矿产开采得特点 由于海洋就就是一个独立得自然地理单元,决定了海洋矿产开发具有与陆地资源开发所不同得特点。 (1)由于深海得极端环境。深海矿产资源都赋存于水深千米得深海底,多金属结核赋予水深5000~6000m得海底表面、富钴结壳生长在水深2000~4000水深得海山上,热液硫化物多赋存与2000~2500m水深得海床。极端环境得表现如下:海水腐蚀;海底无自然光;海洋环境得风、浪、六等构成复杂流场;深海大部分地方处于1℃得低温,而热液口得温度高达近400℃。这样一个复杂超长得极端环境,给深海作业及装备得可靠性与维修更换维修周期等提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 2.了解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渔业生产状况;了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 3.了解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树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观点。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过程。教师利用课本插图《海上钻井平台》,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对生产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述。这里,也可以将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陆地油气资源的生产过程做一个对比,突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的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最后,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采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了解大陆架海域的范围和自然条件,讲解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在讲解渔场形成原因时,可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洋流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什么有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会形成大渔场。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并说明在温带海区由于饵料丰富,世界大渔场多在温带海区,使很多温带的沿海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要渔业国。如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对国民的食品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又大,海洋食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日本人喜欢吃的生鱼片、寿司等。如有条件,可向学生播放有关日本饮食文化的录像。 在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之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接下来,对海水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潜力进行讲述。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成长训练鲁教版选修2(含参考答案)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 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主动成长 夯基达标 1.海洋中的锰结核主要分布在() A.大陆架上 B.多数海盆中 C.近岸带海区 D.大陆坡海区 解析:本题考查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锰结核主要分布在深海的海盆中。 答案:B 2.下列关于自然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海洋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B.地面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C.能源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D.地下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自然资源按其性质可划分为非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按其利用类型可划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其中矿产资源外都属非可再生资源,海洋资源中的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所以A选项不对。能源资源中生物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属可再生资源,地下能源中地热能属可再生能源,所以C、D不正确。地面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地表水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它们都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一般埋藏在地表以下,不属于地面资源。 答案:B 3.目前,人们利用海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有() ①直接作为农业灌溉水源②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③直接作为水产养殖水源④提取化学工业原料⑤海水淡化处理,解决淡水资源不足⑥扩大海域面积,增加海水调节气候的功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③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目前利用海水资源的主要途径。海水因为盐度等不能直接作为农业灌溉水源。答案:B 4.海洋资源的开发范围广阔,目前初具规模的产量最多包括() ①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②深海矿产资源的开采③海水综合利用④海洋农牧渔业 ⑤海洋能源的开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对于深海资源以及海洋能源的开发由于受到自然条件及技术、资金等条件的影响,开发的规模不大。 答案:B 5.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地点与海洋资源分布组合正确的有() A.①—渔业资源 B.②—石油 C.③—天然气 D.④—锰结核 (2)若该剖面表示南纬15°的太平洋海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甲处有寒流②乙处洋流流向北方③甲处海水盐度小于乙处④乙处有大渔场

试析国际海底矿产资源之开发制度

试析国际海底矿产资源之开发制度 一、研究开发制度的意义 笔者认为,研究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制度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陆地资源日益紧缺,海底资源极其丰富 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陆地矿产资源日益短缺。根据相关学者对现代工业依赖度最高的铜、镍、钴、锰四种金属的供需形势分析,计算出陆地储量的可供年限大约只有30至40年。我国虽属拥有这四种金属的国家,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面临着匮乏的形势。根据梅洛和梅纳德的计算,就太平洋海域来说,各种矿产资源的蕴藏量达16000多亿吨,其中锰2000多亿吨,镍90多亿吨,铜50多亿吨,钴30多亿吨。整个世界洋底的矿产资源总储量在3万多亿吨,按现在世界年消耗量计算,这些矿产够人类消费数千甚至数万年。 (二)深海科技不断获得突破和发展,进行海底矿产资源开发的时机日益成熟 深海采矿主要由勘探、采矿、运输、港口转运和加工提炼五部分组成。在勘探方面,光波和声波的取样器械已充分发展并装备采矿船用以探测海底矿产;采矿领域,目前国内外研究的连续绳斗集统系统、空气水力提升系统和海底自行采矿系统,已分别在浅海、深海进行了探索性试采实验并在此基础上研发更为先进的采矿设备;运输和港口转运这两个领域涉及的技术要求不高;加工提炼方面,目前西方国家已经研究成功采用硫酸化焙烧、碳铵浸出和离析焙烧等方法来提炼海底矿产资源。 (三)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未雨绸缪,抢占先机 及早研究国际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制度,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和认识联合国的相关制度、原则和宗旨。因为,现行的联合国公约是对原来不合理的海洋法制度的修改、补充和完善,且它是从整体上调整和规范海域所有问题的公约。制定公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公正和公平的国际海洋法律新秩序,而制定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海底矿产资源开发制度则是实现公约目的的一个

海洋矿产资源及分布

海洋矿产资源及分布

————————————————————————————————作者:————————————————————————————————日期:

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解决人口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日益严峻挑战的对策之一就是充分合理利用可持续开发且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洋。世界各临海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调查研究和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节,采取措施、增加投入、优先发展海洋科学和开展海洋资源开发研究。 1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三大类;海洋资源的分布规律与海洋资源开发关系密切。 1.1海洋资源的分类 海洋资源是相对于陆地资源而言的,包括传统海洋生物、溶解在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水中所蕴藏的能量、海底的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表1)。 1.2海洋资源的分布 海洋资源的形成和分布受一定的自然规律支配,其分布受海底地貌的影响较大。在不同海底地貌区,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海洋物质资源、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表2)。 2海洋主要矿产资源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底和滨海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种类多,

按照海洋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从滨海浅海至深海大洋分布有:滨海砂矿、石油与天然气、磷钙土、多金属软泥、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热液硫化物以及未来的替代新能源——天然气水合物。海洋矿产资源丰富,未来的世界将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陆地上资源和能源因消耗剧增而日趋减少,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将越来越依赖于海洋。 2.1滨海砂矿资源 海洋砂矿资源分布与沿海大陆架地区,主要矿种有:金属矿物中的钛铁矿、金红石、锆石、磁铁矿(钛磁铁矿);稀有金属矿物中的锡石、铌钽铁矿;稀土矿物中的独居石、磷钇矿;贵金属矿物中的砂金、金刚石、银、铂;非金属矿物中的石英砂、贝壳、琥珀等。 2.2海底煤矿 海底煤矿是指埋藏于海底岩层中的煤矿,一般是陆地煤田向海底延伸的部分。海底煤矿作为一种潜在矿产资源已越来越被世界各国重视,尤其是陆地煤矿资源缺乏而工业技术先进的国家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英国、土耳其、加拿大、智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均有不同规模的海底煤矿开采、开发,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中国亦有海底煤田分布(表5)。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

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 1.舟山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2.舟山渔场资源面临枯竭成因分析。 3.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渔业资源。 ◆教学内容 渔业对于国民的食品健康以及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中,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概述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人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强可持续性发展),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弱可持续性发展)。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海洋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渔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海洋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舟山渔场作为中国最大的渔场,在发展渔业经济的同时又应怎样满足可持续发展呢? 二、舟山渔场 舟山渔场是中国最大的近海渔场,是浙江省、江苏省、福建省和上海市3省1市渔民的传统作业区域。舟山市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部,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素有“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之美誉。全市区域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海域处在机轮拖网禁渔区线以内,有1390个岛屿,海岸线2448公里,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是全国唯一的群岛型地级市。 渔民习惯按各作业海域,把舟山渔场划分为大戢渔场、嵊山渔场、浪岗渔场、黄泽渔场、岱衢渔场、中街山渔场、洋鞍渔场和金塘渔场,渔场的中心基地位于嵊山。舟山渔场自开发以来,一直为沿海渔民共同捕捞场所。是众多的经济鱼虾类的产卵、索饵场所,中国沿海冬季群众渔业规模最大、产量最多的带鱼渔场,是底拖网作业的良好区域,成为全国最著名的渔场。尤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墨鱼

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检测练习

新授课 海底矿产资源及其开发检测练习 一、综合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俄罗斯科考队于2007年8 月在北极点洋底插上俄罗斯国旗,周边 一些国家随即回应,纷纷派遣科考队、 宣布开发计划。 材料2:据专家估计,北极地区油 气资源储量占世界未开发油气资源的 四分之一。 材料3:北极略图(图1)。 (1)北冰洋海床主要位于板块 和板块之上。石油资源多分布 于上。 (2)全球气候变暖,北冰洋海冰面积缩小,由此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有:。 (3)近年来,有关北冰洋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其原因有 。 2.图2为东海以东海底地形图,图3为我国钓鱼岛照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 图3 (1) 从图 中可 以看 出钓鱼岛位于冲绳海槽以(东,西),属于的自然延伸 部分。 (2)海底大陆架的矿产资源除了滨海砂矿外,主要是 资源。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种类丰富,除上述的几种外,还 有。 (3)琉球群岛是东亚岛弧(包括我国台湾岛以及千岛群岛等)的一部分,它是 板块向板块俯冲、挤压造成的。 (4)南太平洋东部热带海区沿岸海水温度上升引起的气候异常现象称为 “”。这种现象对南太平洋东部海区沿岸产生什么影 响?。 3.读图4,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M群岛上有丰富的泥炭以及铅、煤、铁、银等矿藏资源,近海域有丰富渔业、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图4 (1)M群岛所在处的海底地形是,判断依据是。 (2)图中①②③洋流中,对秘鲁渔场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填代号),该渔场形成的原因是。 【检测练习】参考答案 1.(1)亚欧美洲大陆架(3分) (2)北冰洋面积扩大,沿岸低地被淹,岛屿面积减少;北冰洋水温升高,影响全球大气环流,进而影响周边及全球气候;水循环活跃;海洋灾害增多;北冰洋生物数量和种群数目减少甚至灭绝(3分) (3)北冰洋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资源丰富;可以拓展生存的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指海洋中蕴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的群体数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更新的海洋资源。其特点是通过生物个体种和种下群的繁殖、发育、生长和新老替代,使资源不断更新,种群不断补充,并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达到数量相对稳定。 自古以来,海洋生物资源就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近数十年来,人类对水产品的需求有了很大增长。在20世纪70年代,人类所利用的总动物蛋白质(包括饲料用的鱼粉)中,约有~20% (鲜品计算)来源于海洋生物资源。世界海洋水产品总产量,由1938年的1880万吨增加到1980年的6458万吨,增长倍。1978年世界海洋渔业总产值为283亿美元。 海洋生物资源还提供了重要的医药原料和工业原料。海龙、海马、石决明、珍珠粉、龙延香、鹧鸪菜、羊栖菜、昆布等,很早便是中国的名贵药材。当前,海洋生物药物已在提取蛋白质及氨基酸、维生素、麻醉剂、抗菌素等方面取得进展。以贝壳制造工艺品已在中国成为一种行业,一些珊瑚是很受欢迎的艺术品。海鸟粪含磷达20%,是极好的天然肥料。鲸油既可食用又是重要化工原料,抹香鲸头部的油是精密仪器的高级润滑油。海藻的提取物,特别是褐藻胶和琼胶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用途。 而我们生活的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亿平方公里,海洋中含有十三亿五千多万立方千米的水,约占地球上总水量的97%。海洋中有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其中蕴藏的资源量约×1010t,海洋植物×109t海洋生物每年可生产×1011t有机碳,并在生态平衡允许的情况下,每年可提供3×109t水产品。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海洋空间极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大的待开发领域。人类从海洋取得的食物只占1%,但它提供了人类动物蛋白的22%,海底石油占地球总储量的45%,天然气占地球总储量的50%。因此,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会成为新世纪的主要目标。 那么海洋生物资源有哪些可以开发利用的呢 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包括以下几类: 鱼类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为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左右。因此,海洋鱼类构成了我国海洋水产品的重要基础。从海域分布来看,太平洋是世界各大洋中渔获量最高的海域,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在世界各海洋中居第1位。这里有著名的秘鲁渔场,盛产秘鲁鳀鱼;日本北海道渔场,其盛产的鲑、带鱼、太平洋鲱、大黄鱼、小黄鱼等,产量非常丰富。大西洋的渔获量在世界各海洋中居第2位,主要有北海渔场和纽芬兰渔场等,盛产鳕鱼、鲱鱼、毛鳞鱼等,印度洋的渔获量较少仅占世界海洋渔获量的6%。 鱼肉中含蛋白质、氨基酸很高,对促进智力发育、降低胆固醇和血液黏稠度、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作用。因此,经常吃鱼对健康有好处。 海洋软体动物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很多种类分布广,数量大,肉味鲜美,又易捕捞和养殖,是人类的渔业对象。可供捕捞的主要种类是头足类的鱿鱼、乌贼等。还有很多种类既可采捕,又能进行人工养殖,如双壳类的牡蛎、贻贝、蛏、蚶。据统计世界海洋软体动物的产量每年约为560万吨,其中鲍、干贝(扇贝的闭壳肌)等都是珍贵的海产食品。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摘要:本文主要对对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和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活动在观念上、技术上、效益上以及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强海洋意识、树立海洋科学发展观、建立海洋综合管理机制、依法治海、科技兴海、进行海洋资源资产化管理等各项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开发海洋管理 1. 中国海洋资源及其开发现状 1.1 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 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已记录到了20 200 多种海洋生物,约占全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 /10 。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主要可以利用于食品、药物、新材料、能源、饲料等领域;(1)2007年,我国海洋渔业捕捞量为1400 多万t。(2)2007年,海洋生物医药业不断加强新药研制与成果转化,全年实现增加值40亿元。(3)加速研发利用海洋生物各种特性和能力,合成和生产其他新材料,如利用蓝藻生产天然橡胶等。(4)国外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水面的海藻每年可提取燃油150 L 以上,我国目前还没有投入开发。(5)我国用海洋植物作畜禽动物饲料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尚未形成相应的海洋植物饲料加工业。 1.2 珍贵的海洋矿产资源 中国深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发现的石油资源量估计有200 多亿

t ,天然气资源量估计约为8 万亿m3 。2007年,我国努力提高海洋油气开采能力,海洋油气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我国大陆架浅海区广泛分布有铜、煤、硫、磷、石灰石等矿,开发主要集中在山东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福建省,但总体来讲,开发程度不高。年经联合国批准我国1991在太平洋获得面积达15万km2的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我国在大洋调查中还发现了富含锌、金、铜、铁、铝、锰、银等元素的海底热液矿藏,但开发利用尚处于研究阶段。可燃冰在我国管辖海域里广泛存在,据测算,仅我国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就达700 亿t油当量,但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开采难度大,我国直到1990年才开始可燃冰的利用和开采技术研究。 1.3丰富的海水化学资源 我国有宜盐土地及滩涂84 万ha。20世纪90年代以来,海盐产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2007年,中国海盐产量为3 000多万t。海水中也含有80多种元素和多种溶解的矿物质。目前,我国直接提取钾、溴、镁等技术方面已经突破万吨。海水中还含有重水,其是核聚变原料和未来的能源,在我国开发程度不高。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建成运行的海水淡化水日产量已达12万多t,海水直流冷却水年利用量已近480亿m3。 1.4辽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多km,岛屿海岸线长约14000 km ,管辖海域300 多万km2相当于我国陆地面积的1 /3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生产、通信和电力输送、储藏及交通、娱乐设施等方面。截至2007年,全国亿吨级港口增至14个,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 年居世界首位。滨海旅游消费需求呈现逐年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保持稳健增长态势。2007年滨

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1、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 在自然界中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就是自然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中的生物圈资源,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可更新性,反映出这种资源有生命,有自然更新能力。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如果合理利用,便可以保持生物资源的生态平衡,不断更新繁衍,被人类持续利用。否则,则日趋衰退,崩溃灭绝。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根据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特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开发和利用。滥捕和捕捞过度,是引起许多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下降的原因。世界上许多传统性经济鱼类,都因过度捕捞而日趋衰竭。20多年来,中国近海渔业资源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特别是近海渔业资源从60年代后期起就开始衰退。带鱼从年产量一百多万吨降到50万吨左右,小黄鱼几乎不见,大黄鱼产量不足 3×104t。由于大规模搞底拖网,且网孔越来越小,把大量幼鱼都捕捞上来了。后果是渔获物中成鱼减少,幼鱼增多;优质鱼比例下降,劣质鱼比例大幅度上升。现在,黄海的带鱼和小黄鱼,已形不成渔汛。东海的大黄鱼和带鱼,产量大幅度下降。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使人类可持续利用。一方面,必须加强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尽量预防和消除海洋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就是做到合理捕捞,既要使人类捕捞的产量达到最大,又要使海洋生物资源有所增长。每一种海洋生物资源,每年都要因疾病死亡、被捕食或被捕捞而损失一部分,同时每年又因个体生长和幼体补充而增加一部分。补充量与损失量之差,就是每年适宜捕捞的数量。若捕捞量大于这个差,则超过该种海洋生物的补充能力,资源就要减少。当每年的最高捕捞数量可使该种海洋生物的资源量仍得以保持稳定时,这个量就叫最大持续产量,也就是合理的捕捞数量。要达到最大持续产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捕较大的鱼,不捕小鱼。为了保护渔业资源,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包括禁渔区,禁渔期,最小捕捞长度,禁止捕捞亲鱼和幼鱼,还规定最小网目、规格、捕捞工具,最适捕捞量等,并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2、 实现海洋农牧化 所谓海洋农牧化就是像陆地农业种植庄稼、放牧牲畜那样在海洋中开展海洋生物的养殖和增殖。这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一种新途径。 目前,全世界已养的贝类约有近100种,主要有牡蛎、贻贝、扇贝、蛤、鲍等。这也是中国当前的主要养殖品种,且中国可养殖的贝类资源更为丰富。在鱼类养殖方面,目前世界已养殖的鱼类约100种,但能形成规模化的仅20种左右。中国已具有多种经济鱼类人工繁育苗种和网箱养殖、人工增殖的经验和技术。虾类和藻类的养殖在世界上占较大的比重,也是中国的主要养殖品种。全世界目前有50个国家和地区在养殖虾类近30种,但形成商品仅10余种,世界虾类养殖产量80%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世界藻类养殖产量1991年为359.3×104t,主要品种有海

深海底矿产资源采矿业的前景

深海底矿产资源采矿业的前景 Nautilus Minerals 公司的战略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行深海底商业采矿公司,以取得深海底矿产资源商业开发”第一进入者”的地位与优势。公司目前的首要目标是于2009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专属经济区内水深约1,700米的海底进行多金属硫化物商业开采。为此目标,2006年Nautilus公司在筹资、勘探范围以及技术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Nautilus公司及在计划的时间内进入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商业开采作业的前景看好。 筹资活动 Nautilus 公司宣布,自2006年5月该公司在多伦多股票交易所上市发行股票以来,至2006年底,已筹资1.216亿美元。Nautilus集团目前股东的资金构成如下:Teck Cominco公司 9.2%;Anglo American公司 10.1%;Epion公司19.9%;Barrick Gold公司 5.8%1。其中Teck Cominco公司于2006年12月7日以每股3.3美元的价格直接购得Nautilus公司9,425,758股普通股股票。这一价格比11月2日Anglo American公司购得Nautilus公司股票的价格高出了10%(每股3.0美元),而Nautilus 公司上市股票的初始发行价为每股2加元。筹资过程折射出采矿工业界和投资商对Nautilus公司进行深海底商业采矿的信心。 勘探范围 自1997年巴布亚新几内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颁发海底热液矿床勘探执照的国家以来,Nautilus公司一直在该国海域勘探海底热液(火山)结构的多金属矿 1Teck Cominco公司国际上主要的锌、铜和煤产商;Anglo American公司国际上最大的采矿集团之一;Epion公司为俄罗斯人Alisher Usmanov 私人拥有,Alisher Usmanov是Metalloinvest集团的主要股东,该集团是俄罗斯最大的铁矿生产商和第五大钢产商; Barrick Gold公司,世界上主要的金矿生产商。

高中地理-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最新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课程标准要求】 【设计思路】 本课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到海洋生物资源的种类及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意义,重点分析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与形成的原因,以及人类在开发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问题及有关解决的措施,以有关的数据与图标说明海洋生物对人类发展的意义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未来人类如何在开发海洋的同时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生物可持续为人类提供资源。 【知识构建】 本课主要包含三大模块,一是介绍海洋生物资源的数量、用途与特点;二是保护传统渔场,开拓捕捞空间,介绍世界传统渔场的形成、分布规律、形成原因,指出在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三是海水养殖增殖与海洋药品与保健品的开发,及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不仅是初级产品,而且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其框架结构图如图1。

【教学目标】 1.掌握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2.了解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 3.运用资料,说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依据课程标准,可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海洋生物资源的类型,世界渔场的分布及形成原因,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教学难点 本课的知识内容比较抽象,难点在于运用有关资料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分析、表达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还要能将知识进行有效的迁移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尽量用书面语言简洁、完整地作出表达。 【课前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海洋生物资源的相关照片、文字介绍、视频等材料,用于

课前交流。 课前做好学习小组的组建与分工工作。建议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室中的座位邻近,可以随时集中起来围坐在一起。每个小组确定1名小组长,1名记录员,1名发言人,1名纪检员。提前为每个小组打印好“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2所示),以便在讨论过程中及时记录学习情况。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 【课堂活动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