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虎杖功效与作用

虎杖功效与作用

虎杖功效与作用虎杖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也被称为川拂子、泥拂子等。

它的学名为Acorus calamus L.,属于天南星科植物,是一种多年生湿地植物。

虎杖具有诸多功效与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学领域。

首先,虎杖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

虎杖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和酮类物质,经常食用虎杖有助于缓解焦虑、神经衰弱等情绪不稳的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头晕等症状。

其次,虎杖还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

虎杖中富含挥发油、芳香酮、鞣质等有效成分,可以有效舒缓肠胃炎症,帮助消化,缓解腹痛、胃痛等症状。

同时,虎杖还能够杀菌消炎,对于口腔溃疡、牙龈炎等口腔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虎杖还具有开胃健脾的作用。

它能够促进消化道蠕动,增加食欲,帮助胃肠吸收养分。

同时,虎杖还具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有利于胆固醇的代谢,降低血脂,起到降脂减肥的作用。

对于胃寒水肿、食欲不振、脾胃虚弱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此外,虎杖还具有理气消积的作用。

它可以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有助于消除肠胃积滞,缓解便秘等症状。

同时,虎杖还能够舒缓胸闷、腹胀、气短等症状,起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对于湿寒疼痛、胸腹积滞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虎杖功效独特、作用广泛,但也需要注意一些使用上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首先,孕妇和有出血倾向的人不宜食用虎杖。

其次,长期大量食用虎杖可能会导致中毒的副作用,因此需要适量使用。

最后,过敏体质的人群应慎重使用虎杖,以免出现过敏反应。

总之,虎杖作为一味中草药,具有多种功效与作用,在中医药学中拥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缓解焦虑、改善睡眠,具有消炎止痛、开胃健脾、理气消积等作用。

但在使用虎杖之前,还需咨询医生建议,根据个人情况合理使用,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虎杖及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

虎杖及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

虎杖及其提取物的研究进展李菁雯;陈祥龙;孟祥智【摘要】Polygonum Cuspidatum belongs to the perennial polygonaceae plant. It has a very high medicinal value. Emo-din and resveratrol are the most representatives of Polygonum cuspidatum ex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emical components of polygonum cuspidatum were analyzed. Moreover, we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such as chemical ingredients , pharmacology, extract techniques of emodin and resveratrol which were the effective ingredients of polygonum cuspidatum.%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极具价值的中药材。

其中,大黄素和白藜芦醇是虎杖提取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类有效成分。

本文主要分析虎杖的化学成分,并对其有效成分大黄素和白芦藜醇的化学性质、药理性质、提纯检测手段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1(039)003【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虎杖;大黄素;白藜芦醇;药理;提取分离【作者】李菁雯;陈祥龙;孟祥智【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系,江西南昌330031;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生物系,江西南昌330031;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R285虎杖,别名斑杖,是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味微苦微寒,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原料,虎杖被广泛用于治疗腹泻、发烧、关节痹痛、高血脂并具有镇咳平喘的作用[1,2]。

虎杖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虎杖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虎杖的作用和功能主治虎杖简介虎杖又名白蜡杆,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

它有着独特的形态特征,包括直立的茎干、长而尖锐的叶子和花序。

虎杖富含多种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虎杖的主要成分虎杖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包括β-谷甾醇、甲基蜡质、黄酮类化合物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虎杖多种药理作用,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中药材料。

虎杖的作用与功能主治以下是虎杖的主要作用和功能主治的介绍:1.强筋骨:虎杖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够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对于骨折、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有一定的功效。

2.消肿止痛:虎杖具有非常强大的消肿止痛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其有效成分能够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3.清热解毒:虎杖有一定的清热解毒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毒,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对于感冒、发烧、咽喉肿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增强免疫力:虎杖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和免疫调节因子,能够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抵抗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5.改善消化功能:虎杖具有一定的促进消化功能的作用,能够增加胃液分泌,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胃纳差、消化不良等问题。

6.抗炎抗过敏:虎杖有一定的抗炎和抗过敏作用,能够减少过敏反应和炎症反应,缓解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病症。

7.抑制肿瘤生长:虎杖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肿瘤的作用。

8.缓解痛经:虎杖具有一定的舒经止痛作用,能够缓解痛经和月经不调的症状。

9.改善睡眠质量:虎杖中的有效成分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和焦虑等问题。

10.抗衰老:虎杖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能够延缓细胞和组织老化过程,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泽。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虎杖可以制作药剂或者泡水饮用。

制作药剂时,可以将虎杖研磨成粉末,并加入适量的热水或酒中,每次服用10-15克。

•饮用虎杖泡水时,可以将虎杖切碎后放入瓶中,加入适量的开水,浸泡一段时间后饮用。

虎杖生药学研究共3篇

虎杖生药学研究共3篇

虎杖生药学研究共3篇虎杖生药学研究1虎杖生药学研究虎杖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

虎杖的根茎含有丰富的皂苷、生物碱、黄酮类、黄酮苷和多糖等化学成分。

这些成分在生药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虎杖具有多种药物作用,主要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化痰止咳等。

虎杖可用于治疗化脓性皮肤病、湿疹、痈疽、痢疾等疾病。

虎杖还可以抗病毒、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血糖、调节血脂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虎杖的生药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药材的来源和质量虎杖是一种野生植物,采摘和贮存时需要注意,否则会影响药材的质量。

目前市场上的虎杖多数是采自自然环境中的野生虎杖,种植虎杖需严格控制土壤、水质和温度等因素,以保证药材的品质。

虎杖应选择外观完整、色泽黄白、有弹性、无虫眼、无霉斑的材料为好。

二、药材的化学成分与药效虎杖能治疗多种疾病,其药效来自于其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成分。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虎杖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发现,虎杖中的葡萄糖、甘露糖和木糖等多糖类成分能够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毒能力。

虎杖中的皂苷类成分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等药效。

此外,还有黄酮类、黄酮苷、生物碱等多种成分有着独特的生物活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三、药材的药理作用虎杖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各种生物活性,对人体的多个系统、器官产生药理作用。

例如,虎杖中的皂苷类成分能够抑制致病菌和细胞分裂,具有抗细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

虎杖中的黄酮类和黄酮苷可以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脂、抗氧化、保护器官等。

虎杖中的多糖类成分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人体抗病毒能力。

四、药材的临床应用虎杖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消炎止痛、润肺化痰、抗病毒等。

虎杖的临床应用范围包括皮肤病、肝炎、流感、口腔炎症、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虎杖制剂多种多样,有口服、注射、外用等多种剂型,便于患者选择,提高了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虎杖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散瘀止痛,清热解读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散瘀止痛,清热解读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散瘀止痛,清热解读中医药里人们常说的中药虎杖是蓼科植物虎杖的根茎和根。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乘鲜切段或厚片,晒干。

名苦杖、斑杖、蛇总管。

味微苦,性微寒。

归肝、胆、肺经。

产地江苏、江西、山东、四川等地。

《本草纲目》说虎杖:研末酒服,治产后瘀血血痛,及坠扑昏闷有效。

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形状厚片。

外皮棕褐色。

切面皮部较薄,木部棕黄色,有射线呈放射状,根茎髓中有隔或空洞。

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

■功效主治: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

主治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经闭,癥瘕,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痈肿疮毒,咳嗽痰多■用量用法:9-15克。

水煎服。

外用煎水洗或制油膏涂敷。

■使用禁忌:孕妇忌服。

灵验药方①阴道炎:虎杖10克。

煎水洗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次。

②痈肿疮毒:虎杖、野菊花、千里光各15克。

水煎服③烧烫伤:虎杖粉1000克。

浸入5000毫升75%乙醇中,1~2日后取药液喷洒伤处。

④上消化道出血:虎杖适量。

研末口服,每次4克,每日2~3次。

⑤关节炎:虎杖适量。

切片,按1:3比例浸酒,15日后取汁饮服。

每次15毫升,每日2次。

老中医说虎杖近年来常被用于主治肝炎,如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慢性肝炎合并脂肪肝。

药理研究显示,虎杖所含白藜芦醇、大黄素等成分有保肝降酶的作用,可抑制肝脏内的脂肪氧化,促进肝细胞修复,继而使肝功能恢复正常,黄疸清除临床上,虎杖主治肝炎可单味煎水服,或与茵陈等药配伍。

中药虎杖的作用与功效

中药虎杖的作用与功效

中药虎杖的作用与功效中药虎杖的作用与功效中药虎杖,又名野藤、虫杖、葛杖等,是一种植物,其学名为Polygonum cuspidatum。

虎杖是常见的中草药之一,在中医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虎杖的作用与功效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活血消肿、抗菌抗病毒、止血止痛等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虎杖的作用与功效,以及其正确的使用方法。

一、清热解毒虎杖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有效消除体内的热毒。

中医认为,虎杖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热毒,治疗多种热性病症,如高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等。

虎杖还具有降火解毒的作用,能够治疗黄脓疮、疖子、湿疹等。

二、祛湿利尿虎杖还具有祛湿利尿的功效。

中医认为,湿气内侵会导致身体疲倦乏力、肢体浮肿、尿少而黄,这些都是湿气滞留所致。

虎杖具有燥湿行气的作用,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改善湿气滞留所引起的症状。

此外,虎杖还能够促进尿液排出,达到利尿的效果。

三、活血消肿虎杖具有活血消肿的功效。

中医认为,生活中常见的瘀血引起的疼痛、肿胀、淤血等情况都可以通过虎杖来改善。

虎杖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的流动性,从而加快瘀血的消散。

此外,虎杖还能够消肿,减轻肿胀的症状。

四、抗菌抗病毒虎杖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虎杖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病毒的活性,对多种病原体和细菌有抑制作用。

虎杖所含的活性成分具有广谱的抗菌性能,能够有效抵御内外源性病原体感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虎杖还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能够增强抵抗力,防止感染疾病。

五、止血止痛虎杖具有止血止痛的功效。

虎杖能够凉血止血,主要用于崩漏、吐血、衄血等出血疾病。

同时,虎杖还具有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牙痛、胃痛等。

虎杖的使用方法虎杖主要以根部入药,可以鲜用或晒干使用。

以下是常见的虎杖的使用方法:1. 虎杖煎剂:将虎杖根切碎,加水煮沸,然后慢慢煎煮,直至汤液变成黄色或棕色。

可以将虎杖煎剂分成若干次服用,每次口服15-30毫升。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虎杖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虎杖,学名为Houttuynia cordata Thunb.,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虎杖叶及全草都可以入药,其功效与作用主要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消肿止痛、抗菌抗病毒等多方面。

首先,虎杖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虎杖叶中富含挥发油、黄酮类和多种生物碱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能力,可以有效地清热解毒,对于感冒、咽炎、扁桃体炎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其次,虎杖具有利湿排脓的功效。

虎杖叶中的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利湿作用,可以促进体内的水分代谢,从而达到利湿排脓的效果。

在中医中,虎杖常被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脓疡肿痛等症状。

此外,虎杖还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虎杖叶中的挥发油和生物碱成分可以有效地舒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组织肿胀和疼痛,对于炎症性疾病、皮肤瘙痒等有良好的缓解作用。

虎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研究发现,虎杖叶中的挥发油以及其他一些成分能够抑制多种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对于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食用方法方面,虎杖通常作为药材使用,可以制成虎杖炒鸡蛋、虎杖汤等食品。

虎杖汤是一道常见的清热解毒食疗方,可用虎杖叶15克煎汤饮用,每日2-3次,对于咽炎、扁桃体炎等症状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虎杖炒鸡蛋则是一道家常菜,可用鸡蛋2-3个和虎杖适量炒制,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虎杖性寒凉,属于凉血药,所以体质较寒、脾胃虚寒、病后体虚等人不宜多食,孕妇和儿童也应避免过量食用。

另外,虎杖的药物性质较强,不宜随意使用。

于使用虎杖入药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正确使用和达到最佳效果。

总之,虎杖作为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排脓、消肿止痛和抗菌抗病毒等多方面的功效与作用。

在合适的情况下,正确使用虎杖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但是,在使用虎杖之前,建议咨询医生的建议,并严格控制用量,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中药虎杖主要功效解析:活血化瘀,提升血小板

中药虎杖主要功效解析:活血化瘀,提升血小板

中药虎杖主要功效解析:活血化瘀,提升血小板中药虎杖主要功效解析:活血化瘀,提升血小板
虎杖,中药名。

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分布于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

虎杖性微寒,味微苦,归肝、胆、肺经,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

主要用于湿热黄疸,淋浊,带下,风湿痹痛,痈肿疮毒,水火烫伤,经闭,症瘕,趺打损伤,肺热咳嗽。

目前,药理方面对其研究综述如下:虎杖含有虎杖苷(PD)、黄酮类、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白藜芦醇、多糖等多种化学分。

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菌,保肝护肝,抗氧化,抗凝血,抗肿瘤,改善微循环,以及显著的促进吞噬作用,尤其具有平衡周围血象之升降的药理作用。

虎杖作为活血化瘀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如用治白细胞减少、嗜酸粒细胞增多、血象明显左移,血小板减少等症,而造成血小板偏低的原因很多,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肝炎,急性感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及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等等,故结合虎杖的药理作用,用虎杖作为主药,参伍活血化瘀之品,如配伍没药和牛膝,多有疗效。

本品,煎服,9~15g。

外用适量,制成煎液或油膏涂敷。

注意:孕妇慎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杖的功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 虎杖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其主要有效成分白攀芦醇苷,具有扩血管、抗血栓 艟休克、降血脂厦抗氧化等作用;另外,虎杖还具有抗茵、抗病毒和保肝等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和各种病毒感染等疾病. 美键词 虎杖;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和茎。别名:花斑竹、酸筒杆、酸桶笋、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性状:本品多为圆柱形短段或不规则厚片,长1~7cm,直径0.5~ 2-5cm。外皮棕褐色,有纵皱纹及须根痕,切面皮部较薄,木部宽广,棕黄色,射线放射状,皮部与木部较易分离。根茎髓中有隔或呈空洞状。质坚硬。气微,味微苦、涩。性味与归经: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其主要成分为:游离蒽醌和葸醌苷、黄素、大黄索甲醚、犬黄酚、总苷A、慈苷B、芪类化合物(白黎芦醇苷、糖苷类 氪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祛风利湿、祛痰止咳 清热解毒、活血化癀等功效 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 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等。近年来,根据化学成分,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广,现综述如下。

1 种质资源 虎杖喜温暖湿润生长环境,耐寒,不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常生于山沟、河旁、溪边、林下阴湿处。主要分布于陕西、湖北、江西、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1]. RAPD[2]、ISSR[3]和SRAP[4]扩增结果表明,22个引物中l7个引物扩增产物具多态性。。22个引物共得到98条扩增DNA片段,平均每个引物可获得4.45个DNA片段,其中90.8% 的片段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3—8个DNA段,平均可扩增出5.24个多态性片段,表明虎杖种质资源多态性水平较高(90.8%)。说明虎杖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确实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2 栽培技术 2. 1繁殖育苗 在5~6月份虎杖开花前,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为母株,提前1 d浇足水,以确保植体内水分充足。翌日,剪取地上部粗壮主枝,去除叶片、叶柄、侧枝及顶部细弱枝条;将枝条在分枝处剪开,保留5~10节,作为繁殖用种条。 将准备好的种条,整齐横放,排列成行,行距10cm,覆沙5~8 cm,浇足水,并注意保持土壤表层湿润,直至萌芽齐全方可少浇水或不浇水。种条埋人沙中7~10 d后,自茎节处萌生新芽,萌芽率约60~70% ;15 d左右自节处生根,生根率达98% 以上。 2. 2 移栽定植 2. 2.1 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地块,施人腐熟的饼肥后深翻一次(25- 35cm),清除草根及杂物,耙细、整平。 2. 2.2 移栽与定植 种条埋人25 d左右,长出嫩芽、生根数量较多后,可挖出种条,并从芽点处剪断,每小节即一株小苗。按株行距30 cm×60 cm定植,每穴1~2株,芽点向上斜放,培上细土,浇足定根水。移栽苗的成活率可达98%以上。 2. 3 栽后管理 虎杖幼苗定植后,注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生长。幼苗期要结合除草,松土。当植株长高后,可转为粗放管理。 虎杖性喜湿润,在生长期内,应保证水分供应;多施农家肥,叶面可喷施钾肥1~2次以抑制茎叶徒长、促进根部膨大;秋季植株枯萎后,将其割下,并在畦面上加盖2 cm厚的腐熟厩肥。 种植2~3年后,即可采收。 2. 4 病虫害防治 虎杖的主要病害是斑枯病,此病对虎杖威胁最大,如控制不住,虎杖就不会高产。斑枯病主要发生在7~9月,从6月开始打药预防,代森锰锌和甲基托布津都可以。每7~1O天打1次,发病期间可3~5天打1次,打药时一定要把整株打到,药的倍数要略高于说明书所规定。虫害:主要是蝼蛄和蛴螬。蝼蛄用毒谷九号毒杀或敌百虫拌玉米面毒杀;作床时,还可施甲拌磷毒杀。

3 虎杖的化学成分 关于虎杖的化学成分,早年即有人进行过研究.因分离、提取的方法不同曾得出多种不同的成分。解放军173部队[5]用乙醇提取法和水提取法从中得出五个结晶,分别叫阴阳莲(虎杖)晶I号、晶Ⅱ号、晶Ⅲ 号、晶Ⅳ 号、晶V号。 3.1 晶I号 为大黄素(Emodin),是橙红色针晶(冰醋酸中重结晶),熔点255~257℃ 。不溶于水,略溶于乙醇,微溶于苯,能溶于碳酸钠溶液。具有蒽醌类的特性反应(Bomtraber反应),菲林反应阴性。结构为1,6,8-三羟基-3-甲基蒽醌。 3.2 晶Ⅱ号 为黄酮,是灰白色棱柱状结晶(水重结晶),熔点为245~248℃ 。不溶于苯,能溶于水、乙酸乙酯,易溶于丙酮。 3.3 晶Ⅲ 号 为大黄索葡萄糖忒,金黄色结晶(无水乙醇结晶),熔点191~ 194℃ 。不溶子苯,难溶于水、乙酸乙酯,能溶于乙醇。具有蒽醌类特性反应,水解后菲林反应阴性。结构为1,6,8-三羟基-3-甲基蒽酯-8-单-葡萄糖甙。 3.4 晶Ⅳ 号 为白黎芦醇葡萄糖甙(Polydatin)。为无色针晶(40%丙酮酸重结晶),熔点44—46℃ ,235—237℃ 。冷水难溶,能溶于乙酸、乙酸乙酯、丙酮。结构为3,4,5-三羟基-3-β -D-单-葡萄糖甙。 3.5 晶V号 为葡萄糖欧鼠李甙,其结构及理化性质未见报道。此外,村上高雄[6]从虎杖根中分离出一种多糖类,分子量为60O0。Kuznetsoua等从虎杖中得到22个多酚性化合物,三个为蒽醌,l9个黄酮类似物。Wal1-work从虎杖中分离出一种苯二酮类化合物Plastoquinonec。l983年木邑好之等[7]报告从虎杖根中分离出9个已知酚性成分和一个新萘醌:迷人醇(faUacino1)、岳羟基芦荟.大黄素(cit.rerosein),大黄素-8-单甲醚(questin)、6-羟基芦荟大黄素-8-单甲醚、原儿茶酸(pmlocate chno.cacid)、儿茶素(+)(catechin)、2,5-二甲基-7-羟色酮(2,5-二甲基-7-羟基.chromone)、7-羟基-4-甲基-5-甲基香豆素、决明松-8-O-D-葡萄糖萘甙(torachrysome-8-O-D-glucoside)。新萘醌为2-甲氧基-6-乙酚甲基胡桃醌(2-method--6.acetyImethy Ijuglom)。 虎杖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基本可分为四类:二苯乙稀类、酚类、萘醌类和多糖类。其中酚性化合物包括有蒽醌和黄酮类。目前,对药理作用仅作了初步的研究,而新萘醌和水溶性多糖类的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入。

4 虎杖的临床应用 4.1 内服 4.1.1病毒性肺炎(肺热咳嗽) 该病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症。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咳嗽、咯痰、头痛、咽痛、全身酸痛等。治疗可用虎杖60g,鱼腥草30g,瓜蒌仁20g,水煎分服,每日-N,一般3~6日即可取得明显疗效[8]. 4.1.2上消化道出血(血证) 以虎杖配三七等量研细末,冷盐水冲服10~20g,有确切的止血作用。 4.1。3湿热黄疸(肝炎、胆道感染) 用虎杖20~30g为主药,配茵陈、大黄、金钱草、苦参等以利湿退黄、清热解毒[9]。 4.1.4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热痹) 虎杖切片泡酒,药酒比为1:2,每次饮10~20ml,日服2~3次。配入其他抗风湿药,如乌梢蛇、桑寄生、狗脊,疗效肯定更好。 4.1.5带状疱疹(蛇串疮) 以虎杖、板蓝根、丹皮、赤芍、蝉蜕、紫草、白芷、甘草组方治疗有较好疗效。 4.1.6慢性前列腺炎(淋证) 证属湿热瘀阻,治宜清热利湿、通淋散结,以虎杖10~20g配蒲公英、白茅根、白花蛇舌草、萆薜、穿山甲、泽兰等煎汤分服。 4.1.7血瘀经闭、痛经 常与当归、丹参、益母草、凌霄花、乳香、没药同用。 4.1.8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下 生化汤中配入虎杖、益母草为主方治疗,以取活血祛瘀、散寒止痛之功。微寒之虎杖配入众多温热药中,存活血化瘀之功,遏微寒冰凉之性,不忘“产后宜温”之古训。 4.2 外用 4.2.1烧烫伤 用于I、II度烧伤。方法一:单用虎杖根煎浓汁过滤后涂搽创面。方法二:虎杖200g,黄柏20g,地榆20g,自芨lOg, 冰片5g共研为末,以70%的酒精500ml浸泡数日后过滤,用时将药液装入喷雾器内,均匀向创面喷洒,一日数次[10]。 4.2.2感染伤口 取虎杖100g,枯矾lOg,冰片5g,加蒸馏水1000ml煎煮,制成的液体过滤后备用。换药时先对伤口周围常规消毒,用生 理盐水洗净伤口分泌物后覆以备用虎杖混合液纱布2~3层,外层再用2~3层无菌敷料,胶布固定。每日1~2次,共7~1O天[11]o 4.2.3慢性盆腔炎(带下) 取虎杖30g,黄芩15g,黄柏15g,黄连15g,丹参15g水煎,煎至lOOml,药液冷却至38°C时保留灌肠,每日1次,10次为~疗程。不能接受灌肠治疗者,用虎杖lOOg,苦参lOOg煎汤熏洗会阴部及下腹部。 4.2.4阴道炎(阴痒) 虎杖200~300g,苦参50g,木槿皮50g,加水1500ml,煎取1000ml,待温先冲洗阴道,后坐浴10~20min,每日1次,7日为一疗程。 4.2.5外伤出血 虎杖研成极细粉,经灭菌处理后备用。用时以粉末喷涂在创口,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4.2.6疖、痈、丹毒等浅表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疮疡肿毒) 以虎杖50g,蒲公英10g,紫花地丁10g,冰片5g共研细末,灭菌处理后用凡士林调成软膏,用时涂软膏合剂于患处,每天换药2次, 直至痊愈。 4.2.7关节急性扭伤 早期冷敷、抬高患肢,24h后以虎杖200-300g煎汤热浴。 4.2.8毒蛇咬伤 立即肢体制动,伤口近心端绑扎,拔出毒牙后,在伤口周围挤压排毒或以拔火罐法吸出毒液,用虎杖粉以麻油调敷患处。

5 虎杖的炮制 从实验结果表明,虎杖不同炮制品中总蒽醌含量大小依次为盐炙虎杖>姜炙虎杖>生品炒黄>炒焦>炒炭>醋炙>蜜炙。这一结果提示,不同炮制方法。辅料、温度对虎杖中蒽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采用醇提工艺,有利于减少由于总蒽醌的分解、升华所致的损失。为了降低温度和减少加热时间,应注意在蒸馏蒸发、干燥等后处理工序的加热温度和时间。盐炙虎杖、姜炙虎杖的总蒽醌含量较高,而醋炙和蜜炙的总蒽醌含量较低。传统经验认为,食盐性味咸寒,有清热凉血、软坚散结、润燥的作用,虎杖经盐炙后可引药下行,增强疗效。生姜辛温,能温中止呕,虎杖性味苦寒,虎杖姜炙可制其苦寒之性,免伤脾阴。醋炙后的总蒽醌含量很低,可能是由于蒽醌甙在稀醋的作用下易水解成为游离蒽醌,降低了总蒽醌的含量。也增加了成分的复杂性。炼蜜粘而稠,蜜炙以后使药物的有效成分难以提取分离。 虎杖生用有腹痛或腹泻副作用,是因其所含虎杖苷水解后生成大黄素.能刺激大肠而致腹泻[12] 。选用酒炒虎杖的炮制方法,是因为酒甘辛大热,既能缓和其苦寒之性、又能破坏虎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