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关系理论名词解释
国际关系理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意指国家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维护本国和本民族免受外来侵害的一些基本原则。

2权力:在国际关系领域,权力即指一国在国际舞台上控制他国的影响,国际事件的综合能力

3冲突(论):冲突与利益的追求和权力有关。由于各国追求的利益不同,所产生的“权力冲突各异”,因而导致频繁的国际冲突。

4均势(论):??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别国,从而能够实现共存。均势理论假定,在这种格局下,国家反对其他国家的权力优势。

5霸权:?指国际关系中一种支配性的领导地位和状态,也可指霸权国强行推行其意志的政策。霸权国是指具有足够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它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行为,操纵国际体系运作的国家。

6 博弈论:博弈论是科学行为主义极为推崇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包含研究“合理行为”的策略和方法,是游戏规则和策略选择的统一。

7 合作:?为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在政策和行动上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行为及其结果。合作并不是国家间关系的和谐状态(没有利益冲突),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是利益冲突和利益趋同并存,虽然国家之间有着利益冲突,但调整各自政策之后,相互的实际或预期效用相吻合,从而克服利益冲突,达到实现共同

利益的结果。

8体系:“部分或分体系的集合体”,任何体系均能“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个状态”,任何体系都呈现一种结构,其组成部分处于互动关系之中。体系论则是一种“抽象的,描述的和理论的概念。”它提供一种广泛的分析观点。

9相互依存:基欧汉和奈把相互依存定义为:彼此之间的依赖。并认为相互依存意旨敏感性和脆弱性。他俩认为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10国际政治经济学(IPE):国际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际关系行为者追求财富和追求权力的互动作用。IPE已发展成一个国际关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11国际机制:是指在某一特定问题领域里组织和协调国际关系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12集体安全:是国际社会设想的以集体力量威慑或制止其内部可能出现的侵略者和侵略行为的办法来保护每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的一种安全保障体系。

13安全困境: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增强自我安全的行动必然会削弱其他国家的安全感。国家往往通过增强军备减弱自我的不安全感。但是,这样做只能是其他国家以同样的方式加强自己的均被。结果就会出现国家之间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最后的结果是所有国家都因为增强了均被而感到更不安全。安全困境出现的条件:无政府状态;国家希望生存。缓解安全困境的条件:国家在增强防御的时候,将进攻型战略和防御性战略清楚区别开来。

14软权力:一般被界定为包括三方面因素:1价值标准,尤其指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权。2市场经济,特别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体制。3西方文明,指文化,宗教等影响。

15地缘经济学:是冷战结束后出现的颇有新意的国际关系理论,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前美国华盛顿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地缘政治学项目主任爱德华·卢特沃克,他强调,地缘经济学是一种战略,对军事对抗起“缓冲作用”。

16 俩支世界政治论:国家为中心世界里的行为之与中心世界的对等行为者(各种各样的跨国公司和次国家行为者)发生竞争,合作,互动或共存的关系。为这俩种政治的世界为俩支全球体系。

17文明冲突:亨廷顿不仅把文化和文明看作是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变量和国际事务中国家行为的重要基础,而且看作事国际冲突的首要原因,这就是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的核心标志。

18 国际安全研究(ISS):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而是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在国家安全,集体安全和国际安全中,国际安全为最高阶段和最高形式,它研究的对象是国际社会生产,稳定,和平与发展的安全环境,条件和保障机制。19民主和平论:指的是西方国家中在评价一个国家好坏的观点与标准上,认为非民主的国家比民主的国家更容易进行战争,因为后者的决策是基于民众的同意,而民众将构成对战争的制约力量。这成为美国采取新干涉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有的学者指出,没人能够提供完全确定的证据,证明民主国家更爱好和平。同时,民主国家可能进行的是更具破坏力的战争,因为他们倾向于进行十字军似的道德征伐。

20世界新秩序:就是生活在国际社会的成员国相互共存的最低条件。

21全球化:是民族国家的世界体系的最后形成,是世界新格局的战略体现。是指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融合。

22沟通理论:卡尔·多伊奇认为,沟通理论与控制论和信心论密切有关,是关于事物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23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个总的特点是反对实证和经验的方法论和认识论。反对关于理性是决定因素的说法,反对现代性和启蒙传统。

24:结构理论的三原则:体系组成排列的原则;不同体系的功能;单位之间实力的分配。

25 卡普兰6模式 1均势体系2松散的俩极体系3紧张的俩极体系4环球体系5等级体系6单位否决体系。

26 国际冲突

国际冲突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为实现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而进行的对抗性或敌对性遭遇或相互作用,是由于所追求的利益和目标不同而处于自觉的对立之中的相互活动。从冲突的内容上区分分为政治冲突、经济冲突、军事冲突;从冲突的性质上区分分为暴力冲突和非暴力冲突、局部冲突和全面冲突、根本性冲突和非根本性冲突;从冲突的烈度上分分为国际战争、国际危机、一般性冲突和语言象征性冲突。

27新自由主义

20世纪70年代,在传统现实主义陷入危机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兴起。1977年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德《权力与相互依赖:转变中的世界政治》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兴起。其中国际机制是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新自由主义认为,虽然体系结构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但仅仅强调结构是不够的,进程与结构一样都是国际体系的重要特征。

28新现实主义

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第三世界异军突起。在这种背景下,西方一批学者将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进行修正和补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现实主义学派。肯尼思·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巅峰之作。其中结构是新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其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修正主要集中在:1、国际冲突的根本原因不是人性,而是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2、在重要关头,国家关心的不是权力,而是安全。3、研究国际体系的变化,既要注重单位层次,又要注意结构层次。

29建构主义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际关系领域活跃着一种称为“建构主义”的新型研究取向。建构主义批评新现实主义的理性原则,主张应用社会学视角看待世界政治,注重国际关系中所存在的社会规范结构而不是经济物质结构,强调机构、规则和认同在国家行为及利益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指出行为体与体系结构之间存在互动依赖关系。

重要的书:第二大题:

1EH卡尔《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P51

2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P67

3罗伯特·利伯《理论与世界政治》P148

4约瑟夫·奈和罗伯特·基欧汉《权力与相互依存》P154

5压力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P230

6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新秩序的重建》1993年夏,美国哈弗大学塞缪尔·亨廷顿教授在《外交季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首次阐述了他的文明冲突论。3年后,亨廷顿又将这篇文章扩展成为一本专着。取名为《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对其文明冲突论作了更详细,更系统的阐述和论证。认为文明之间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以文明为基础重建国际秩序则是防止战争的最佳安全保障。

7肯尼思·华尔兹《人、国家与战争》P110

8肯尼思·华尔兹《国际政治理论》P121

名词解释

宗法制:概念:宗法制是由父权家长制演变而来,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制系统,与国家制度相结合,家国一体化的宝塔 式的政治组织世袭制度。原则:分封制,嫡长继承制。目的:通过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划分来确定政治权利与财产再分配,避免内讧,稳定奴隶主统治。宗法制与嫡长继承制:宗法制是嫡长继承制的基础和核心,整个宗法制是由嫡长继承制原则,按照血缘关系来决定政治等级的高低,来形成以父系,父权,父治的特征的世袭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宗法制是分封制原则,促进分封制的巩固与发展,分封制是宗法制在国家政权组织上的体现,两者相结合,形成等级特权制度。 同姓不婚:西周时期的婚姻原则之一,提倡族外婚,反对族内婚。 七出三不去:西周时期婚姻解除,七出:不顺父母、无(儿)子、淫、妒、恶疾、多言、盗窃。三不出:有所娶而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前贫贱后富贵。 五听:西周时期证据制度之一,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公室告与非公室告:秦律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 须受理。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子女强行告诉的,还要给予处罚。 亲亲得相首匿:汉宣帝时期确立。主张亲属间首谋藏匿犯罪可以不负刑事责任。来源于儒家“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的理论,反映出汉律的儒家化,并且一直影响后世封建立法。 春秋决狱:汉代司法制度之一, 特点是依据儒家经典《春秋》等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 秋冬行刑:根据“天人感应”理论,规定春、夏不得执行死刑,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 以后、冬至以前执行,因为这时“天地始肃”,杀气已至,便可“申严百刑”,以示所谓“顺天行诛”。登闻鼓: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许多政权实体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权的控制,他们除频繁地直接参与或干预司法审判活动外,还建立了直诉制度.从晋武帝时起,开始在朝堂外悬置登闻鼓,允许百姓击鼓鸣冤,直接向中央申诉。 唐六典: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行政法典,对后世封建王朝行政法典的制定产生了重大影响。保辜制度:唐代时期对伤人罪的后果不是立即显露的,规定加害方在一定期限内对被害方伤情变化负责的特别制度。唐代确定保辜期限,用以判明伤人者的刑事责任,尽管不够科学,但较之以往却是一个进步。 流刑:唐代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手段,即把犯人同他家属流放到边远地区去服役。 折杖法:宋太祖颁行“折杖法”制度,除死刑外,其他笞、杖、徒、流四种刑罚减轻刑量或折抵为杖刑的制度。是统治者在慎刑制度上的体现,对于缓和谁会矛盾有一定作用。 刺配:宋代时期刑罚种类之一。刺是刺字,即古代黥刑的复活;配指流刑的配役。是对罪行严重的流刑罪犯的处罚。鞫谳分司:宋代独特的刑事司法制度。鞫谳分司就是将审与判二者分离,由不同官员分别执掌。鞫,指审理犯罪事实。谳,指 检法议刑。 大明律:30卷7篇。它一改传统刑律体例,更为名例、吏、户、礼、兵、刑、工七篇格局,其律文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成为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 大诰:集中体现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滥用法外之刑,“重典治吏”。明太 祖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 教民榜文:教民榜文和大诰一样,也是明朝初期朱元璋所颁布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包含了很多教育百姓遵纪守法的说教内容, 所以又称“教民榜文”。 理藩院: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的最高权力机构。 地丁合一:又称摊丁入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具体名词解释 第八章 22日,身为美国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了一封长达8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上的敌手,采取强硬政策,这为遏制对象奠定了理论基础。1947年3月,美国总 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 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 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遏制战略的目标:阻止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揭穿苏联意图的虚伪;敦促克里姆林宫收缩其控制和影响;在苏联内部培育破坏性种子,使克里姆林宫至少改变其行为以符合普遍接受的国际准则。 杜鲁门主义(Trumen Doctrine):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拉开了序幕。1946年9月24日克利福德报告全面勾画了美国在以后一个时期将推行的以军事抑制为主的遏制战略。西南河土耳其危机为杜鲁门主义的出来提供了机会。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美国会参众两院特别会议上发表了后来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的国情咨文。 杜鲁门把世界所有国家分为两类,一类国家的生活方式是“自由的”;

另一类国家的生活方式是“不自由的”,是“少数人强加于多数人的”。他说所有国家面临两种生活方式的选择,美国必须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威胁。 杜鲁门主义实质上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主义,它是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的正式终结和美国对苏遏制战略的正式实施与美苏全面冷战的正式开始。美国对外战略正式进入冷战时代。 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和动因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控制西欧的需要◎输出商品与资本◎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的提出(1947.6.5),Marshall Plan 官方名字“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 (ERP)马歇尔计划的运作方式—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 历史作用:◎西欧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政局趋向稳定◎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马歇尔获得1953年诺贝尔和平奖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布鲁塞尔条约》:签署(英、法、荷、比、卢五国)生效主要内容及其性质:以军事同盟为核心的多边军事条约,是在美国操纵下,建立欧洲军事集团的第一步。始创成员国:美、加、英、法、意、荷、比、卢、丹、挪、冰、葡12国 1949.4.4签署 <<北大西洋公约>>生效北约成立的宗旨是:通过集体防御,维护北大西洋地区的和平、安全、稳定和利益。当时12个缔约国签订的北约文件包括1个序言和14项条款,其核心是第5项条款,即“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的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将被视为对全体缔约国的进攻。”北约是一个联合抗苏的重要军事联盟,有权组织进攻或进行“自卫”。北约是在美国的倡议和组织下成立的。美国极力主张成立北约的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一、填空 1、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五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四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四要素的提出者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文艺学 2、文学理论 三、思考题 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一、填空 1、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是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社会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是毛泽东在______________中提出的。 三、思考题 建设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应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三章文学作为活动 一、填空 1、提出艺术是“摹仿的摹仿”的是古希腊哲学家______________。 2、《尚书》中提出的______________命题被朱自清先生称为是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 3、文学艺术起源的主要学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发展的终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生活活动 2、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三、思考题 1、简述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2、简述文学起源的几种学说。 3、简述物质生产与文学生产发展上的不平衡关系。 4、为什么说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 一、填空 1、提出“诗缘情”的是______________。 2、话语的五个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学的双重性质是指它既是______________的,又是______________的。 二、名词解释

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包括:1,国政社会形成发展的物质前提,国政社会的一般特征,各构成要素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国政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等。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政社会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包括国家行为主体和非国家行为主体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最主要对象。3,主要研究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它主要涉及:各国对外政策及其发展演变,国家间的冲突与合作、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发展变化,国家集团的形成。分化和改组,世界秩序的形成。发展与变革,等。4国社各构成要素之间政治关系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既抽象又具体的范畴,必须把握不同历史时期及其不同发展阶段的时代特点,全面分析国政主体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各种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揭示国政的发展规律。其主要流派有理、现、新现等。 国际政治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是资本主义和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行为主体包括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另外,还有许多虽不具行为主体资格,但是能于国际舞台发挥作用和影响的行为者,其中国际政治力量以及由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决定的国际政治格局对国际政治发展演化其重要的作用。 国际关系指国际社会中一切成员跨越国界的互动关系。包括三个不同范围的领域。第一是国际关系,指任何成员的即任何跨国界关系,包括国家、国际组织、乃至个人之间的跨国界互动关系。第二是国际政治,主要是权威国际成员之间的关系,核心是国家间关系。第三是对外政策,指一个国家对于其他国家或组织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三者构成同心圆:国际关系范围最大,国际政治次之,仅包括国际关系中官方关系部分,三要考虑国家间关系,对外政策的范围最小。 国际政治环境即国际政治的基本环境状态,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这些因素对国际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国际政治环境的理论分析出现于20世纪初,60年代以来,日益得到重视。环境分析对指导国家对外战略和外交政策有重要作用。 国际行为者指那些没有国际行为资格,却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进行活动的群体和个人。主要有个人、部分国际组织和大部分跨国公司。战后,国际行为主体多样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条件下,国际行为者作用日益加强。 国际行为能力国际行为主体参与国际事务,发挥影响的作用力。它是国际行为主体的必备要素之一。是国际行为主体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依据。与其相近的概念有“作用力”、“影响力”等。 世界经济格局世界范围内各种经济力量的对比状态,它和国际政治格局一起构成国际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国际政治格局的基础,并且影响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和变化。国际政治格局也反作用于经济格局,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国际政治力量在国际社会中能独立发挥作用的,并对国际政治运行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实体。主要指一些强大的主权国家,国家联盟,国际组织等。根据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划分国家格局,国际体系。 国际系统即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国际社会看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和结构功能,处在不断变化中的整体,可以从中探索国际社会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它又可以分为一般政治系统和国际政治系统两个层次。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2.动脉血压:血液在动脉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3.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4.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min)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125ml/min)5.潮气量:是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6.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肺的气量,又称心输出量。 7.肺活量:在作一次最深吸气后,尽力呼气,呼出的最大气量。 8.肺泡无效腔:在肺泡内的气体无法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这部分气量称为肺泡无效腔。 9.脊休克:与脑断离的脊髓暂时丧失一切反射活动的能力,进入无反应状态称为脊休克。 10、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 11、深吸气量: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重要指标。 12、肺泡通气量:每分钟吸入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13、余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仍保留不能呼出的气量。 14、补呼气量: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15、补吸气量: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 16、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可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 17、屈反射:肢体皮肤受到伤害刺激时,常引起受刺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使肢体屈曲,称为屈反射。 18、去大脑僵直:在中脑上、下丘之间横断脑干的去大脑动物,会立即出现全身肌紧张,特别是伸肌肌紧张过度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的角弓反张,称为去大脑僵直。 19、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0、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状态变为不流动状态。 21、内环境:细胞外液就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称为内环境。

最新近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近代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 波兰-萨克森问题是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会议上俄、奥、普争夺波兰萨克森这一地区所引发的问题,维也纳会议的核心问题拿破仑所建立的华沙大公国原为普鲁士瓜分波兰时所获得,维也纳会议上普鲁士要求按“正统原则”恢复原占领地,而沙皇企图独占整个波兰,便希望用萨克森和普鲁士进行交换。奥地利不希望普在德意志中的实力加强,同时也担心俄国的实力强大后会在本国内部导致民族问题尖锐化,因此坚决反对普俄两国就此协议。英国则希望维持欧洲力量的均势而支持奥地利反对普俄的行动。经过激烈的争吵,俄普奥达成协议,瓜分了波兰。关于萨克森问题,普鲁士获得了其部分领土并得到瑞典的波美拉尼亚,莱茵河左岸地区和威斯特伐里亚作为补偿。 《比利牛斯条约》;继《威约》签订后,法西战争并未结束,一直到1659年,法国最终击败西班牙,双方签订《比利牛斯条约》。主要内容:⑴法国波旁王室与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联姻;⑵西班牙放弃对阿尔萨斯的要求。该条约的一些条款对法西两国以后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欧洲的国际关系。 三国干涉还辽是指《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共同干涉,迫使日本归还中国辽东半岛一事。1895年4月,三国照会日本,要求其无条件放弃对辽东半岛的要求。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元气大伤,无力武力抗拒三国。1895年5月同意放弃辽东半岛,但要求中国增加3000万两白银的赔款。三国干涉还辽后,一场瓜分中国的狂潮正在酝酿之中。 大陆封锁体系大陆封锁体系是指拿破论为了在经济上击垮英国而建立的一个战略体系。它由两次“柏林敕令”和“枫丹白露敕令”组成。这一体系在最初有效地打击了英国,但随着英国拓展海外贸易,并实行反封锁政策,体系的物质基础受到了动摇,后来在欧洲大陆矛盾的斗争中,大陆封锁体系土崩瓦解了。 遗产战争是指法王路易十四以继承西班牙遗产为名发动的战争,实质为法国霸权政策的产物。法国霸权政策的重点是夺取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削弱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1665年,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去世,法王路易十四以王后为腓力四世长女的名义,西班牙索要西属尼德兰作为菲利普四世的遗产。这一要求被西班牙拒绝。法国于1667年向西班牙发动战争,史称“遗产战争”。1668年,在英、荷、瑞的介入下,签订亚琛条约,战争结束。 普法战争指1870—1871年普鲁士与法国之间的一场重大战争,是普完成德意志统一的三场王朝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战后法德签订《法兰克福和约》,规定(1)法国赔款50亿法郎(2)法国割阿尔萨斯和洛林的一部分给德国(3)赔款付清前部分德军留驻巴黎。普法战争加深了法德的矛盾,为一战埋下祸根。 《航海条例》是英国政府旨在奖励和保护本国航运业和海外贸易的一系列法令的总称,目的是打击荷兰的海上优势。英荷就此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但荷兰拒不接受《航海条例》,谈判破裂,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荷兰战败,于1654年与英国签订《威斯敏斯特和约》,规定荷兰不得与欧洲以外的英国岛屿和殖民地通商,英国也不得与欧洲以外的荷兰岛屿和殖民地通商。该条约几乎是《航海条例》的翻版。由此,荷兰作为海上大国的地位受到削弱,英国开始踏上了争夺海上霸权的殖民帝国之路。 近代国际关系史简答题 简述19世纪后期欧洲主要大国的对外扩张政策:1.英国在亚非扩张的重点是阿富汗、伊朗、中国、缅甸、埃及和南非,在非洲企图实现从开罗到开普敦的“两C计划”,控制自北到南的非洲大陆。2.法国扩张重点也是在亚洲和非洲,它们主要要是埃及、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越南和中国。3.德国在非洲强占了多哥等地,还企图把德属东非和西南非洲连成一片,建立一个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德属殖民帝国,德国在亚洲将中国视为扩张的主要目标。 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三次战争及结果:1)1898美西战争,西班牙战败,1898年12月签订《巴黎和约》2)1899英布战争结果英国外交作出重大调整,由光辉孤立转向结盟3)1904日俄战争1905年9,日俄两国在美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主要内容: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优越权利”;东三省的行政权归还中国;俄国将旅顺大连的租借权移交日本;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 试评述俾斯麦的外交:1.现实主义外交:俾斯麦对外国政府的态度取决于该政策可能对普鲁士带来的损害或益处。在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从本国实力出发,利用灵活的外交手段以谋取利益最大化,在军事行动中也充分考虑到外交的因素,比如联奥攻丹,利用地理上的关系吞并了石勒苏伊格与赫尔斯

大二文学理论教程试卷及答案

-- 文学概论试卷: 1.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指————————,——————————。 2.象征型文学的特点是——————和————————。 3.文学意境的特征是————————,————————,——————————。 4.文学接受从总体上说,发生于读者对本文的阅读。但这种发生,又是读者在特定——————的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支配下,在特定————————的影响下展开的。 5.文本一般可分三个层面,即————————,————————,—————————。 6.叙事的构成有:————————,————————,———————。 7.文学批评的形态有:————————、————————‘————————‘——————。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小说 2.理想型文学 3.叙事 4.文学典型 5.文学风格 三、辩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文学类型就是文学体裁 2.文学消费等同于一般的商品消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 1、什么是角色?什么是行动元?二者的关系? 2、诗歌的主要特征? 3、风格的特性? 五、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举例论述现实型文学的特征。 2、举例论述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 一、填空补缺(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指————————,——————————。

-- 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文学类型、文学体裁。 2暗示性、朦胧性。 3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4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 5话语层,形象层,意蕴层。 6、叙事内容,叙事话语,叙事动作。 7、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小说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1分),叙述故事情节(1分)的文学样式(1分)。2理想型文学是一种侧重以直接抒情的方式(1分)表现主观理想(1分)的文学样式(1分)。 3.叙事用话语(1分)虚构(1分)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1分)。 4.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1分)、富于魅力(1分)的性格(1分)。 5.文学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1分)和具体话语情景相结合造成的(1分)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1分)。 三.辨析(每题5分,共10分) 1.错(2分)内容不同1分,定义2分, 2.错(2分),原因:文学消费具有双重性,不同于一般商品消费。一般物质商品消费严格按等价交换原则进行,而作家的创造性劳动无法估价(1分);一般的物质商品消费有有形或无形的价值损耗,有一个必然被淘汰的过程,但文学产品则不同,各个时代的优秀产品具有永久价值(1分);文学产品的消费不只是简单的商品消费,更是一种文化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往往具有再创造性质,它要求消费者本人的积极参与(1分)。 四.简答(每题5分,共20分) 1.答:角色定义(2分);行动元定义(2分);两者关系(1分)。 2.定义: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样式。是语言的加强形式,艺术中的艺术。特点:3分。 3.独特性(1分),稳定性(1分),多样性(1分)。综合阐述(2分)。 五.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 1.再现性(5分)、逼真性(5分)、综合阐述并举例(10分)。 2、特征性(5分)、艺术魅力(5分)、举例并阐述(10分)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生物所具有的携带遗传信息的遗传物质总和称为基因组。 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生命体全部遗传信息的一门科学。基因组学研究的对象涉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不同的种属,其所研究的内容触及到生命学科的各个领域,对生命科学的未来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模式生物---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此时,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由于进化的原因,许多生命活动的基本方式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物种中是保守的,这是模式生物研究策略能够成功的基本基础。豌豆、果蝇、线虫、果蝇、非洲爪蟾、蝾螈、小鼠等基因组等容线(等值区)---大部分真核基因组表现出一种称为等值区(isochore)的组织形式。定义为“具有一致碱基组成的长区域”或“连续分布的具有相似碱基组成的DNA区段”,它们在基因组中成片相嵌排列。 CpG岛---基因组中富含GC碱基(60-70%)的DNA区段,一般长度为1-2 kb。CpG 岛总是与基因相连,可作为寻找基因的依据。 染色体组---染色体组(chromosome set):不同真核生物核基因组均由一定数目的染色体组成,单倍体细胞所含有的全套染色体。 序列复杂性---基因组中单拷贝的DNA序列称为单一序列,多拷贝的DNA序列称为重复序列,不同序列的DNA总长称为复杂性。 C值---一个物种单倍体基因组的DNA含量是相对恒定的,它通常称为该物种DNA的C 值。&C值悖理:生物的复杂性与基因组的大小并不完全成比例增加,也就是说,物种的C 值和它进化复杂性之间没有严格的对应关系。这一反常的现象即c值悖理,也是复杂生物的特性之一。 支架附着区(SAR)---与染色体骨架附着区结合的DNA顺序称为SAR 。与核基质结合的DNA 顺序称为MAR(基质附着区)。 遗传图谱---是以遗传距离表示基因组内基因座位相对位置的图谱 遗传作图---采用遗传学分析方法将基因或其它DNA顺序标定在染色体上构建连锁图。这一方法包括杂交实验,家系分析。 DNA标记---:一段DNA顺序,具有2个或多个不同的可以区分的版本;不同的生物,同一种生物不同的个体,DNA核苷酸排列顺序存在差异,这样DNA本身可以成为遗传标记。如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等 重组热点---染色体的某些位点之间比其它位点之间有更高的交换频率, 共分离---在有性繁殖的后代,这种分子标记与连锁的基因有最大的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体中的现象 物理图谱---表示DNA序列上DNA标记之间实际距离的图。通常由DNA的限制酶片段或克隆的DNA片段有序排列而成 物理作图---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将DNA分子标记、基因或克隆标定在基因组实际位置 重叠群,---相互重叠的DNA片段组成的物理图 稀有切点限制酶,---该酶识别的碱基顺序在基因组中只有很少数量,可产生较大的DNA片段。 染色体步移,---从第一个重组克隆插入片段的一端分离出一个片段作为探针从文库中筛选第二个重组克隆,该克隆插入片段含有与探针重叠顺序

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

名词解释 绪论 文学理论:广义来说,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通常是关于文学的学问。由于:“文学学”一词出现了两个“学”重叠,不大符合汉语表达习惯,所以,习惯上称为“文艺学”,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界得到广泛传播,取代了“文艺学”而流行而来。文学理论是从文学活动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从有文学活动开始就有说明这些活动的言论。而且随着文学活动的深入发展,这些言论也变得愈加系统,形成文学理论。 第一章 唯物史观:P 社会结构:P 意识形态:P 艺术掌握:P20 艺术生产:P22 人对世界的审美活动,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 受的基础上,以审美情感去体验、发现和反映世界的美,并创造出美的精神世界,让人不仅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而且认识世界、弘扬人的价值,在各种精神生产中,艺术生产是一种最富于创造个性的“真正自由的劳动”。 马克思主义人论:P24 美的规律:P28 美的规律反映的是客观存在的美的事物的内在关系,具有客观性。美 的规律的表现形式又是变化的、相对的,因时间、空间和事物性质以及创作主体、评价主体的不同而变现为不同的形式。正确认识和把握美的规律,是成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基本要求。 现实主义创作原则:P2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原则,既是唯物史 观和“美的规律”思想的体现,又是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学实践经验的总结。马克思恩格斯所强调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规律的思想在叙事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它要求作家真实描写现实的社会关系,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美学的、历史的批判标准:P30 文学价值观:P 第二章

名词解释

像素:衣服CT图像是有许多矩阵排列的小单元组成,这些组成图像的基本单元成为。。 体素:CT图像是假定将人体某一部位一定厚度的层面分成按矩阵排列的若干个小的立方体,即基本单元,以一个CT值综合代表每个单元内的物质密度,这些小单元。。。 MRI:通过对静磁场中的人体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质子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当终止射频脉冲后,质子在驰豫过程中感应出MR信号,经过对MR信号的接受接受,空间编码和图像重组等处理过程,产生MR图像。 CT值:体素的相对X线衰减度,表现为相应像素的CT值,单位为亨氏单位。 T1:纵向驰豫有0恢复到原来63%时所需的时间。 T2:横向驰豫有最大衰减到原来值的37%所需的时间。 CR:X线平片数字化比较成熟的技术,不以X线胶片作为记录和显示信息的载体,而是使用可记录并由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成像板作为载体,经X线曝光及信息读出处理,形成数字式平片影像。 DR: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数字化处理,使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和模数转换后直接进入计算机形成数字化矩阵图像。 PACS:以高速计算机设备及海量存储介质为基础,以高速传输网络连接各种影像设备和终端,管理并提供、传输、显示原始的数字化图像和相关信息,具有查找快速准确、图像质量无失真、影像资料可共享等特点 DAS:以影像增强技术,电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与常规的X线血管造影相结合,是数字X线成像技术之一。 螺旋CT:螺旋CT扫描是,检查床沿纵轴方向匀速移动,同时X线球管连续旋转曝光,采集的扫描数据分布在一个连续的螺旋型空间中。 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学导引或监视下利用导管等技术取得组织学等资料以明确诊断 Mass effec t常因肿瘤,出血所致的中线结构移位,脑室及脑池移位,变形,脑池扩大,脑沟狭窄,闭塞,脑体积增大。 脑膜尾征:肿瘤与硬脑膜广基相连,增强扫描肿块临近的增厚硬脑膜呈狭窄状强化,随着远离肿瘤而逐渐变细,即。。 .Definition-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 .Lung Markings肺纹理: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在充满气体的肺野,见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立位时下肺野纹理较粗。 Lung Hilar肺门:主要由PA、肺叶、段动脉、伴行B、及PV构成,正位位于两肺中野内带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可分上下两部。 肺门角:上下两部相交形成的一钝角 lobulation分叶征:肺部的恶性结节和肿块在X和CT上显示结节边缘成细小深分叶或锯齿状,状如桑葚。病理基础为肿瘤自身生长速度不均等,肿瘤生长遇到的阻力不同,小叶间隔纤维性增生限制肿瘤生长。 .spiculation毛刺征:X和CT显示结节边缘呈浓密的细短毛刺,坚硬,状如毛球。病理基础为肿瘤的恶性生长方式,肿瘤周围间质反应。 pleural indentation胸膜凹陷征:病灶与胸膜间致密影,呈V字形或索条状。病理基础为肿瘤内瘢痕收缩致胸膜凹陷,多见于肺癌和支气管肺癌。 空泡征: air bronchogram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时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部分可见含气的支气管分支阴影即支气管充气征 反S征:X胸片上,右肺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相连构成。。见于右上叶支气管肺癌。 垂位心:`见于瘦长体型者,其胸廓狭长,横膈低位,心影狭长,呈垂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大,心膈面小,心胸比率常小于0.5,甚至可达0.3左右。 横位心:发生于矮胖型体格,胸廓短而宽,横膈高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小,心膈面大,心胸比率常大于0.5 斜位心:中间型心脏,常见于体格适中或健壮者,胸廓宽高适中,心呈斜位,心纵轴与水平面的夹角约45度,心胸比率0.5左右。 心膈角:右心缘与横膈的交角为心膈角,有时此处可见略向右倾斜的三角形下腔静脉影。 心胸比率:心脏横径与胸廓横径之比 二尖瓣型:肺动脉凸出及心尖上翘,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状如立卵或梨型。通常反映右心负荷或以其为主的心腔变化,常见于二尖瓣疾患,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等。

《国际关系史》名词解释(1)

第一编近代国际关系(十七世纪中叶——一八七一年) 第一章十七世纪中叶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欧洲国际关系 1.1欧洲国际关系体系的形成 三十年战争(1618——1648)前的欧洲形势(P4)君主专制成为国家形态的主流。 南特赦令:亨利四世宣布天主教为国教,颁布南特赦令,承认新教合法地位。亨利四世针对长期被哈布斯堡家族三面包围的状态,追求两个目的:削弱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并维持欧洲列强之间业已形成的有利于法国的均势。 黎塞留:1624——1642年,红衣主教黎塞留任路易十三的宰相,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王朝,信奉“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将国王与国家视为一体;将加强绝对君主专制和把法国建设成欧洲最强国家视为两项基本国策,用高压手段治理国家。 1555年9月,《奥格斯堡宗教条约》签订后,新教与天主教势均力敌。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诸侯与新教诸侯之间,中央集权实力与诸侯割据势力之间的斗争在德意志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1608年,“新教同盟”成立,巴拉丁选侯为领袖;1609年,“天主教同盟”,巴伐利亚公爵为领袖。教皇、皇帝、西班牙支持天主教同盟;法国、荷兰、英国支持新教同盟。德意志问题复杂化,内部矛盾扩大为国际冲突,宗教矛盾演变为各国开疆拓土的斗争。 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三十年战争: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利与财富的集中体现。战争的爆发是由宗教问题引起的,但宗教因素在战争中很快不是主要因素。战争彻底打破了罗马神权下的世界主权,建立了欧洲世俗专制王权国家间的秩序。 ·战争直接原因:皇帝马提亚(1612-1619)对捷克新教徒实行镇压政策。1618年5月23日,“掷出窗外事件”,捷克人民起义——导火线。 ·战争进程:波西米亚阶段:1618-1625;丹麦阶段:1625-1629;瑞典阶段:1630-1635;法国、瑞典阶段:1635-1648 ·谈判:1643年起就开始了和谈。在奥斯那布吕克参叫谈判的是皇帝、瑞典,德意志新教诸侯和城市的代表。在闵斯特谈判的是皇帝、法国、西班牙和德意志天主教诸侯的代表。和约1648年10月24日才签订,两个和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主要内容 特劳特曼斯道夫:皇帝的首席代表,在和会中极端不利的形势下,为哈布斯堡王朝得到了最佳的处理,把一个较为完整的奥地利保存下来,就是保持了其在中欧的地位。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英国革命未引起欧陆国家的充分重视,他们忙于相互间的冲突,对英国革命基本采取静观其变的政策。 ·共和国和护国主期间英国的对外关系(1649-1658) 内战期间,议会的对外政策目标是保持与欧洲国家的良好关系,组织大陆国家对国王的支持,避免它们干涉英国内部事务,也避免卷入欧陆的战争。革命后,英国对外政策的重点是海外扩张,争取殖民地,针对西、荷两国,加强海军建设。 克伦威尔(Cromwell):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参加反封建王权斗争,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1649年镇压平等派运动之后,就开始历时三年的侵略爱尔兰的战争。任护国主后,其海洋政策是建立世界殖民霸权,大陆政策是组成英国为首的新教同盟。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克伦威尔1650年制定《航海条例》并于1651年颁布。规定:(P11)。英荷间未经宣战,便开始了军事行动。英国海军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荷兰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

文学理论教程 一、名词解释 文学四要素说:当代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指世界、作家、作品、和读者。 文学活动的发生:1、巫术发生说2、宗教发生说3、游戏发生说4、劳动说 文学风格:是指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通过言语结构所显示出来的,能够引起读者持久审美享受的艺术独创性。 抒情叙述里的手法:陌生化、典型、意境、意象 陌生化:指在文学创作中,创作者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异于常规的表现手法。它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打破形式逻辑却又合乎情感逻辑,使读者不但不觉得别扭,反而感到新颖别致,于不经意中把人引入一个奇美的艺术之境。 文学典型: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具有特征性和艺术魅力的美学特征。 意境: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意象:,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文本: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二、简答 1、什么是文学叙事? 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 2、什么是文学创造(过程,文学构思,创作动机,艺术发现)? 文学创造,是一种旨在创造新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艺术生产活动,其过程十分复杂和细微。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分为材料储存、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作家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连,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创作动机就是驱使作价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善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3、文学活动的构成? 文学活动由四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世界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在这里主要指文学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在文学活动中,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他的感情和情感,并试图以此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和感情。读者之于作品:再创造、只有经过读者阅读鉴赏,作者创作的文本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读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交往结构。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真题1999-2010

外交学院 历年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试题 (1999年~2010年) 说明: 1、从2003年起,每门专业课总分从100分调整到150分 2、从2004年起,《国际关系史》考查的时间范围调整为1945-2000年 3、从2004年起,专业课二调整为综合科目,包括世界经济概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两部分 4.08年起,专业课二调整为综合科目,包括政治学和国际关系理论两部分 2010年国际关系史(1945—2002)(150分) 一、名词解释(30分):中导条约、伊朗门事件、勃兰特委员会、日美安全条约、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二、简答(40分):1、评析欧洲一体化过程中的成果、2、评析普京的“务实外交 三、论述(80分): 1、论述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演变的原因内容和影响(论述冷战时期美国各位总统的均势战略以影响) 2、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原因和结果。 政治学部分(90分) 一、名词解释(30分): 1.民族主义 2.非政府组织 3.政治决策 4.政治信念 5.政治沟通 二、简答题(30分)1.简述政府与政党、政府与国家、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区别 2.简述政治冲突发生的原因。 三、论述题(30分)从政治发展的内容上,论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的成果和不足。 国际关系理论部分(60分)| 一、名词解释(20分): 1. 托马斯.阿奎那 2. 国际社会说3. 霍布斯文化4. 无政府性 二、简答题(15分): 简述多边主义的定义与含义。 三、论述题(25分): 试论摩根索与沃尔兹的权力政治观的异同。 ---------------------------------------------------------------------------- 2009年国际关系史(1945—2002) (一)、名词解释(8分/个)--40分 1、诺维科夫报告 2、哈尔斯坦主义 3、《洛美协定》 4、中东“六五”战争 5、东盟 (二)、简答(20分/个)--40分 1、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背景、原因及意义 2、战后国际核裁军的重大成果 (三)、论述(40分+30分/个)--70分 1、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演变 2、戴高乐主义的表现及其意义 2009政治学部分(90分) 一、名词解释(30分) 1.政治关系 2.政治沟通 3.政治参与

名词解释

二、名词解释 蒙太奇:蒙太奇(Mont age)原是法国建筑学上的一个名词,后来被借用到电影中来,含有组接、构成的意思,并成为世界上电影的通用术语。夏衍说:“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一个明确、生动的印象或感觉,从而使他们正确地了解一件事情发展的一种技巧。”物件细节:艺术中的物件细节,既不同于生活中的物件,也不同于戏剧中的道具。它必须参与戏剧行为,通过它引发矛盾,激化冲突,发生事件,让人物卷进到戏剧纠葛中去,以致影响人物的生活状况,改变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物的命运和前途。这既是物件细节在艺术作品中应起的作用,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它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因此,对物件细节的定位,就需要从它所具有的艺术属性的功能上加以界定。看它能否超越物件本身的一般的物质属性,进入艺术的境界和范畴,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品格,并以此来检验它的作用和价值。 悬念:所谓悬念,主要是指编剧和导演利用观众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前景的关切与期待心理,在剧中设臵悬而未决的矛盾现象,从而引起观众的关注,并急切期待解决的后果,以便吸引和集中观众的注意力与观赏兴趣,诱导观众迅速进入剧情,以达到饱和状态的欣赏效果,在接受中获得审美的享受。 1.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在萤幕上造成活动影像和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2.电影艺术: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音响为媒介,在萦幕上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出来,再现和反映生活的一门艺术。 3.电影史:电影自身发展的历史。 4.电影思维:艺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为创作影片所进行的与未来萦幕形象有直接关联的思维活动。 5.商业电影: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所有影片的统称。 6.艺术电影:指趣味高雅,注重艺术技巧,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电影。 7.场景:展开电影剧情单元场次的特定空间环境。 8.电影空间:由萦幕体现的空间世界。 9.景别:被摄主题在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 10.多景别:同一镜头中,不间断变化的画面景别。 11.特写:表现成年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部分的电影画面。 12.全景:表现成年人体的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13.中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电影画面。 14.近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15.电影画面:即电影镜头。 16.电影学:即一般电影研究,包括电影理论,电影批评,电影史等等。 17.电影时空的特殊性:即电影既是一种时间艺术,又是一种空间艺术。 18.段落:电影剧本中的一段相对完整的情节。 19.场面:构成一部电影剧作情节发展过程的基本单位。 20.客观镜头:镜头特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而是采用普通人看事物的观点。 21.主观镜头:所表现的内容明显的带有导演的主观评论观点的镜头。 22.电影构思:电影剧作者考虑和酝酿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 23.电影文本:是对当代一般哲学解释学和结构主义符号学的基本概念狭义文本作广泛使用的一种形式。 24.电影剧作:按照对生活的理解,体验,评价,运用电影思维所进行的电影创作工作。 25.电影导演:是影片艺术创作的领导人物和总指导。 26.电影制片人:指在电影生产,制作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资金,人员,物质材料等所进行经营管理工作的人。 27.电影摄影艺术:以剧作为基础,以客观实体为对象,运用光学镜头,摄影机等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光学,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的处理,在萦幕上创作出可出现的,运动着的造型艺术形象。 28.肖像构图:指人物特写或近景画面形式所构成的。 29.电影美术:指为电影造型而进行的设计和制作的艺术创作。 30.造型语言:艺术家用来构成视觉形象,体现创作构思的手段和技巧。 31.电影音乐:专门为特定影片而创作而编配的音乐。 32.声画对位:声音和画面形象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从不同方面说明同一涵义。 33.声音蒙太奇:在时空动态中,声画匹配的声音构成方法。 34.类型电影:按照外部形式和内在观念构成的模式进行摄制和观赏的影片。 35.意识流电影:以意识流理解世界为宗旨,以意识流为人思维的经常模式,并以意识流的创作方法创作的电影。 36.主流电影:反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及观念,具有稳定的票房保证,因而投资者肯投资的一类影片。 37.宽银幕电影:是指比普通标准银幕更宽的电影统称。 38.数字电影:是指电影摄影,放映和剪辑过程全部用数字格式统一起来的电影。 39.电影院线:由电影发行者建立的电影院组织。 40.艺术:被广泛认同,专业化水平发展很高的媒介表现手段。 41.艺术风格: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在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艺术个性。 42.艺术形式:指作品得以表现的内部结构和表现形式。 43.文艺批评: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运用一定的观点,对文艺作家,文艺作品等所做的探讨,分析和评价。 44.艺术典型:指以鲜明独特和丰富多彩的个别性,深刻的显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并达到较高艺术成就的艺术形象。 45.艺术欣赏:是读者或观众主动接受艺术作品的一种再创造的审美活动。 46.艺术流派: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流派。47.艺术冲动:指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心理需要或动机,是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愿望。 48.艺术技巧:是艺术家提炼素材,揭示题材意义,安排作品结构,运用语言,线条,色彩等材料塑造形象,进行艺术传达的手段和能力。 49.艺术手法:指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50.艺术思潮:指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所出现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种潮流。 1、写实主义传统:写实主义传统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运用纪实和纪录的电影手法和技巧,追求生活的真实性,质朴、淳厚,给观众以贴近生活的逼真感见长。 2、技术主义传统:技术主义传统和写实主义传统恰好相反,它重视技术上精美完整,高成本,大制作,包装华丽,侧重娱乐性和观赏性,让观众陶醉在梦幻的生活中。 3、默片:初始时期的电影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声音,也没有色彩,只有黑白两色和影像动作组合,所以被称为“默片”。 1、电视空间:指电视观众通过电视屏幕而认知,有别于现实的、虚构的视觉空间。 2、景别:指画面选取被摄体范围大小及主体在画面中占有面积大小。 3、摇镜头:指机位不动,摄像机借助云台、或身体,水平或垂直移动有摄像方式。 4、主观镜头:以画面中某一人物视线,去“目睹”事件进程。 5、组合编辑:编辑过程中,图像、声音和控制磁迹同时记录,形成一个完整节目。 6、运动摄像:指摄像机位臵变化、距离变化或镜头光轴发生变化所采用拍摄方式称运动摄像。 7、推镜头:摄像机向主体推近或变焦使画框由远而近拍摄电视画面。 8、画面编辑:画面编辑是节目制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镜头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对电视画面和声音进行有选择的转录。就是有机地、艺术地处理那些尚待加工的一个个片断镜头,把独立的镜头组成段落,再把段落汇集成完整的片子的过程。另一种表述:将镜头素材进行挑选、整理、加工和组接,最终以声画形式表达内容的创作环节和操作过程。 9、全景:表现成年人全身或场景全貌的景别 10、镜头:指一段影片或录象带其上所记录的景物在空间或时间或时间上没有切断的痕迹。又指按动录制开关到关闭开关之间所拍摄的一段连续不断的画面。 11、电视节奏:指电视内容和形式的长短、起伏、轻重、缓急、张弛、动静等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与情节、形体动作、言语、运动、造型、长度、音响等有关。 12、造型性节奏:由画面造型中一切主体的运动以及镜头转换的速度而产生的节奏。 13、色温:当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与绝对黑体在某一温度时的光谱成分一致时,就用绝对黑体这时的温度来表示实际光源的光谱成分。 14、间歇摇:在表现三个以上物体或事物间的联系时,镜头摇过每一点时速度减慢或者有一个短暂的停顿,在一个镜头中形成若干段落和间歇,构成一种间歇摇。 15、穿帮:指拍摄中与画面造型有关的各部门工作漏出破绽的现象。 16、非线性编辑:声画可进行任意组合,而无需从头开始按顺序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 17、电视时间:电视观众认可的.虚构的.有别与现实的时间。(1) 电视放映时间(画面长度);(2) 画面表现事物的时间;(3)观众感受的时间. 18、无技巧组接:指只用切换的方式完成画面编辑的方法。 19、轴线:在镜头转换中,制约视觉变换范围的界线。人物的行动方向、视线方向或人物之间相互交流的位臵关系构成的一条无形的线。 又:被拍摄对象的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对象之间关系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的直线。 <1>、动作轴线:被摄主体运动的方向、路线或轨迹;“动作轴线”或“运动轴线”。 <2>、方向轴线:是由静止的单一主体到它对面支点间的直线。 <3>、关系轴线:是指两个以上静止主体,每两者之间的连接线,它涉及的是静态屏幕方向。 20、空镜头:指画面内没有主体事物的镜头,也称为景物镜头。 21、拉镜头:指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变动镜头焦距(从长焦调至广角)使画框由近而远与主体脱离的一种拍摄方法。用这种方法拍摄的镜头叫拉镜头。 22、分镜头:是将文字稿本上描述的画面意义分成若干个镜头,并将它们组成镜头组表现文字稿本的内容。 23、稿本:是指摄制人员将要表现的内容,根据视觉原理,运用摄录技巧和艺术手法进行综合处理的形象化的文字材料。是一种用文字、图形、符号等阐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书面材料。 24、分镜头稿本:以文字稿本为依据,以镜头为基础,用更加形象、具体的语言写成的未来电视片的文字描述材料。它是电视片的摄录和后期制作的依据。也可以理解为它是幻象中的影片、虚拟的节目。 25、电视特技:利用特殊的方法,人为的改变和处理电视画面,使其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叫做电视特技。 企业宣传片:企业宣传片、招商宣传片、医院学校教育机构宣传片、多媒体D VD。 企业广告片:电视直销片、电视购物片、电视广告策划、拍摄、制作、推广宣传。 企业专题片:企业专题片、企业人物专题片、产品服务专题推广、展销会演示光盘。 企业纪录片:庆典、会议、讲座、晚会、旅游、赛事、活动外拍、摄影摄像服务。 企业形象片:企业形象片、形象宣传片、展会形象宣传片、企业MTV专业制作。 动画制作的全过程:1、通读剧本2、绘制分镜头3、统一精神4、具体制作过程(原动画及上色)5、摄影合成 导演的素质要求:1、丰富的知识素养2、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尽心尽力的工作作风、不懈的追求和独创精神3、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导演的职责范围: 影视常识(一) 出画入画: 出画入画是电影艺术处理镜头结构的一种手法。镜头画面中的中心人物或运动物体离开画面,称为出画;人物或运动物体进入画面,称为入画。当一个动作贯串在两个以上的镜头中时,为了使动作流程继续下去而不使观众感到混乱,相连镜头间的人物或运动物体的出画和入画方向应当基本上一致,否则必须插入中性镜头作为过渡。 传记片 传记片是以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生平业绩为题材的影片。主要情节受历史人物本身事迹的制约,不能凭空虚构,但允许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作合情合理的添加和润色。优秀的传记片具有史学和文学价值,如中国影片《林则徐》、《聂耳》、《董存瑞》和《孙中山》等。大特写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把拍摄对象的某个细部拍得占满整个画面的镜头。取景范围比特写更小,因此所表现的对象也被放得更大。这种明显的强调作用和突出作用,使大特写和特写一样,成为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具有极其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在一部影片中这类镜头如果太长、太多,也会减弱其独特的感染作用。 淡入淡出 淡入淡出也称“渐显渐隐”。电影中表现时间、空间转换的技巧之一。后一个画面逐渐显现,最后完全清晰,这个镜头的开端称“淡入”,表示一个段落的开始;前一个画面渐渐隐去直至完全消失,称“淡出”,表示一个段落的结束。淡入、淡出节奏舒缓,具有抒情意味,并能给观众以视觉上的间歇,产生一种完整的段落感。随着电影节奏的加快,今已较少采用。 导演,导演的工作都是什么 导演是电影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把电影文学剧本搬上银幕的总负责人。作为电影创作中各种艺术元素的综合者,导演组织和团结摄制组内所有的创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发挥他们的才能,使摄制组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溶为一体。导演的再创作以电影文学剧本为基础,运用蒙太奇思维进行艺术构思,编写分镜头剧本和“导演阐述”,包括对未来影片主题意念的把握,人物的描写,场面的调度,以及时空结构、声画造型和艺术样式的确定等。然后物色和确定演员,并根据总体构思,对摄影、演员、美术设计、录音、作曲等创作部门提出要求,组织主要创作人员研究有关资料,分析剧本,集中和统一创作意图,确定影片总的创作计划。导演还要按照制片部门安排的摄制计划,领导现场拍摄和各项后期工作,直到影片全部摄制完成为止。一部影片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片的风格,也往往体现了导演的艺术风格。 导演中心 导演中心指导演在一部影片的摄制过程中所处的核心地位。导演中心为电影创作与生产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电影是综合艺术,只有经过导演的集中和再创作,使各门艺术成为创造银幕形象的基本元素,才能充分调动各创作部门的创造性,运用各种艺术要素,拍摄出一部完整的影片。 电影歌曲 电影歌曲指作曲家专为电影创作的歌曲。根据歌曲对影片内容概括范围的大小、和在影片艺术结构中所起的整体作用或局部作用,电影歌曲分为主题歌和插曲。由于电影的题材、体裁、风格、样式不同,电影歌曲有群众歌曲、民歌、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风格。 电影节电影节如何分类 电影节是电影展映、观摩、交流活动的一种形式。多由国家、地方、社团或个人定期举办,并常同时组织评奖、学术讨论和营业交流等。具有一定的政治宣传和商业宣传作用。国际性电影节一般邀请各国电影界著名人士参加,有竞赛性和非竞赛性两种。 自1932年意大利举办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起,至今世界上已举办各种名目的国际电影节三百余个,大致有三种类型: (1)综合性国际电影节,规模较大,世界各地各种类型的影片一般都能参加展映或竞赛,如戛纳国际电影节、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 (2)地区性国际电影节,只限于某个地区或某些国家摄制的影片参加展映竞赛,如亚洲国际电影节; (3)专业性国际电影节,规模较小,一般只展映某一专业题材或某一片种的影片,如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