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基本资料

合集下载

苏州校信通介绍资料

苏州校信通介绍资料

丰富的教育资源
家长学校吸收到来自各相关领域的优秀教育资源,包括来自教育、医务、心理卫生等专业的 资深专家、来自中小学第一线的德育主任和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省市特级教师、各学科 带头人等。
25
项目中主要创新点
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
六一国际儿童节,中共苏州市委书记王荣莅临苏 州市网上家长学校指导慰问,对苏州市网上家长学 校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对网校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作出重要指示,还为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校题写了
20
人员
校务委员会
顾问 名誉校长 鲍寅初 李杰 钱 玲 名誉副校长 黄丛伟 邱俊杰 周春良 校务委员会 李凤祥 斯慧力 赵 庆 林 岗 冯 黎 金 陵 校长 陆杲旦 中共苏州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苏州市教育局局长 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苏州市妇联副主席 江苏移动苏州分公司副总经理 苏州东大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州市第一中学校长 苏州市教育局政宣处处长 苏州市妇联儿童部副部长 江苏移动苏州分公司集团(数据)业务部经理 苏州东大智能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 州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 苏州市电教馆馆长、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 苏州市第三中学正校级调研员
教师市场
活动内容:
家长市场
活动期间,苏州移动用户当天累计充值满 200元及以上,并于8月1日以后新开通 “家校通”短信业务,即可在次月获赠 “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超值大礼包。 超值大礼包分两种: 小学生礼包:小学生书包、一本书 中学生礼包:中学生背包、一本书 说明: 当月活动用户获赠的礼包在次月发放。礼 包以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的名义统一发放 到各学校,再由学校发放到学生手中。 活动期间,每个移动号码只能获赠一个礼 包。
以公益形象树立“校信通”品牌 以网上家长学校推动“校信通”业 务 以特色业务促进地市SP发展

苏州鸟类资料

苏州鸟类资料

苏州鸟类资料东方大苇莺雀形目莺科苇莺属描述:体型略大(19厘米)的褐色苇莺。

具显著的皮黄色眉纹。

野外与噪大苇莺的区别为嘴较钝较短且粗,尾较短且尾端色浅,下体色重且胸具深色纵纹;拿在手上时其区别为外侧初级飞羽(第九枚)比第六枚长,嘴裂偏粉色而非黄色。

与异域分布的大苇莺的区别在体型较小,初级飞羽的凸出较短而胸侧多纵纹。

虹膜-褐色;嘴-上嘴褐色,下嘴偏粉;脚-灰色。

叫声:冬季仅间歇性地发出沙哑似喘息的单音chack。

分布范围:繁殖于东亚;冬季迁徙至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偶尔远及新几内亚及澳大利亚。

分布状况:繁殖于由新疆北部和东部至华中、华东及东南。

迁徙时见于华南省份及台湾。

习性:喜芦苇地、稻田、沼泽及低地次生灌丛。

丝光椋鸟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描述:体型略大(24厘米)的灰色及黑白色椋鸟。

嘴红色,两翼及尾辉黑,飞行时初级飞羽的白斑明显,头具近白色丝状羽,上体余部灰色。

虹膜-黑色;嘴-红色,嘴端黑色;脚-暗橘黄。

分布范围:中国、越南、菲律宾。

分布状况:留鸟于中国华南及东南的大部地区包括台湾及海南岛,冬季分散至越南北部及菲律宾。

于农田及果园并不罕见,高可至海拔800米。

习性:迁徙时成大群。

俗名:丝毛椋鸟乌鸫雀形目鹟科鸫属描述:体型略大(29厘米)的全深色鸫。

雄鸟全黑色,嘴橘黄,眼圈略浅,脚黑。

雌鸟上体黑褐,下体深褐,嘴暗绿黄色至黑色。

此鸟与所熟悉的乌鸫为同一种类。

与灰翅鸫的区别在翼全深色。

虹膜-褐色;嘴-雄鸟黄色,雌鸟黑色;脚-褐色。

叫声:鸣声甜美,但不如欧洲亚种悦耳,告警时的嘟叫声也大致相仿。

飞行时发出dzeeb的叫声。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北非、印度至中国;越冬至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大部林地、公园及园林,高可至海拔4000米。

亚种maximus为西藏南部及东南部的留鸟;sowerbyi于四川中部;intermedia 于西北部(天山、喀什、罗布泊及柴达木盆地);mandarinus为留鸟于华中、华东、华南、西南及东南等地,部分鸟在海南岛越冬。

苏州桃园林的历史背景资料

苏州桃园林的历史背景资料

苏州桃园林,又称“桃花村”,是中国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处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明代,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苏州桃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

当时的苏州地区民风淳朴,人们喜好自然景致与田园生活,因此园林艺术在这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桃园林最初是一处常住地,后来被一位名叫谢林的富商置办并修建园林,便形成了桃林园。

由于谢林家族多代人不断进行扩建和改建,桃园林逐渐形成规模,成为一处集住宅、园林和农田于一体的优雅园林。

桃园林的建筑风格强调自然和谐,注重景致的形象和氛围的统一。

它有着复杂的水系,水面宽阔,流水潺潺,岸边种有各种名贵花草树木,使整个园林景色独特优美。

历史上,苏州桃园林曾多次易主。

明代末年,曾是著名藏书家土豪袁洪的住宅;清代乾隆年间,被一位姓赵的富商购得并进行修复;20世纪50年代初,苏州市政府接管这片园林并予以修缮。

在这个过程中,园林的原有建筑得到保护与恢复,并注入了大量新的设计和元素。

苏州桃园林的特点在于它的巧妙布局和精美细致的设计。

整个园林依水布局,水面分散,湖泊、水渠等形成一个个小岛。

各个景点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衔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

除了水系之外,苏州桃园林还有多处独特建筑,如石山、假山、廊桥、亭台楼阁等,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魅力。

苏州桃园林作为古代园林的经典代表,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它不仅保留了明代园林的特点,还融入了清代的设计理念和元素。

这使得苏州桃园林成为了一片汇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园林文化的瑰宝。

如今,苏州桃园林已成为苏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

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园林的独特魅力,欣赏到古老而又典雅的园林景观,领略到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与魅力。

苏州桃园林的历史背景以及独特的园林风格,使得它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成为了世界遗产中的一颗明珠。

苏州园林介绍资料及历史

苏州园林介绍资料及历史

苏州园林介绍资料及历史哎,聊起苏州园林,那可真是一绝啊!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些古典园林的美丽与故事,让你仿佛亲自漫步在那片诗画之中。

首先说说苏州园林的“根”,那可是深得很呢。

你知道吗?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就在姑苏城搞起了园林,那可是最早的园林雏形。

到了五代时期,园林开始成形,到了宋代,就更是讲究了。

明清两代,那更是不得了,苏州园林简直成了全国园林的标杆,被誉为“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咱们先说说拙政园,这可是苏州园林里的“老大哥”。

它始建于明正德初年,算算年头,都五百多年了。

拙政园啊,那真是又大又美,占地78亩,水景、山石、花木,样样俱全。

你走进园子,就像走进了一幅水墨画,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精致典雅,西花园则小巧玲珑。

还有啊,园南还建了个苏州园林博物馆,里面藏着园林的秘密,等你一探究竟。

再来说说狮子林,这名字听起来就霸气。

它建于元代,至今也有六百多年了。

狮子林里最有名的就是那些怪石,形状像极了狮子,据说还有禅宗的理法在里面。

园子虽不大,但一步一景,转个弯就是新天地,让人忍不住想探险。

留园也是苏州园林的瑰宝,它以建筑和奇石闻名。

留园的建筑布局那叫一个精巧,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变化多端。

园里的太湖石,特别是那块冠云峰,简直是石头中的“高富帅”,让人看了就挪不开眼。

留园还分了好几个景区,每个区都有独特的风景,逛上一天都逛不完。

沧浪亭,这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文化气息。

它始建于北宋,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

沧浪亭的特色是“以水环园”,园内的廊桥、亭台、水榭,都倒映在水中,美得像一幅画。

园里还有很多文人墨客的题字,让你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除了这些大名鼎鼎的园林,苏州还有很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园林,比如耦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等。

每个园林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故事,等着你去发现。

说到苏州园林的历史,那可真是源远流长。

从春秋到明清,一代代园林大师们用心血和智慧,打造出了这些人间仙境。

他们不仅讲究山水布局、花木配置,还融入了诗词歌赋、书画艺术等多种元素,让园林不仅仅是一个游玩的地方,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研究性学习资料:苏州地名研究

研究性学习资料:苏州地名研究

研究性学习资料:苏州地名研究一、苏州地名的人文内涵是故事,文脉,也是遗产有这样的感受:在一条改造后连接了几十条老街巷的巨长马路上找目的地,相比从前每一小段路就会出现一个相应的名称来指代,要难找得多,因此,为了指代清楚,老苏州们往往会这样补充说:“从前干将坊那一段”,或“从前松鹤板场那里”……就像一个新地名不会很快就被人们熟记一样,苏州的老地名,因为曾经很多老故事的载体,是苏州古城文化的记忆库,也不会随着老街巷的一旦消解,就很快淡出记忆但,这种隽永的人文现象,毕竟在随着老地名的越来越少,而渐渐模糊;毕竟因为从前的老街巷已淡出人们的生活,而渐行渐远如果我们珍惜,请尽量让这些老地名,成为我们的新住宅区名好吗;如果我们喜爱,请尽量让这些老地名,成为我们周围的绿地名称好吗因为,苏州的老地名,连接着一座千年古城的文脉,是另一种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编辑人们越来越多地在关注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扇文化、服饰文化、烟具文化,似乎什么都可以挂上“文化”两字,其实苏州很多的老地名、历史地名,倒是最应归入“地名文化”之列的,因为它有内涵、有底蕴,与苏州的地方历史文化直接相关,蕴涵着浓厚的人文气息。

与苏州历史人物掌故有关的地名,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

阊门内至德庙桥,系因筑于泰伯庙前而得名,泰伯乃奔吴始祖。

孔子曾说过:“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三以天下让……”苏州人当然也要纪念这位先贤,纪念性建筑尚有阊胥路南泰让桥、乐桥东让王庙。

锦帆路乃吴宫子城围城河“锦帆泾”遗址,因吴王曾在此泛锦以游而得名;干将坊则因其正东有干将墓、干将门(即相门)而得名;胥门内伍子胥弄则因伍员居宅而名;阊门内专诸巷则系巷内原有刺杀王僚的勇士专诸墓之故而命名;城西木渎则因吴王建造姑苏台时运木,木塞于渎而得名;灵岩山下直达胥口的河流,俗称箭泾,亦称采香泾,乃因吴王种香于香山,令美女往来采香而得名;横塘境内的越来溪,分明在告知后人,经过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的越王勾践,是从这里进攻吴国,最后复仇灭吴。

苏州古典园林的介绍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介绍资料

苏州古典园林的介绍资料苏州园林啊,那可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瑰宝,简直就是让人一见倾心的地方。

说到苏州园林,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那些有着精致小桥流水的美景,或者那些像画一样的景致。

要知道,苏州的园林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每一寸土地、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藏着故事。

这些园林可不是随便哪个人能建出来的,它们的每个角落都是经过巧妙设计和精心雕琢的,简直让人怀疑建造它们的人是不是某个艺术大师转世呢?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这些园林的设计。

你看啊,它们的每个角落都透着“自然之道”,不像是那种刻意做出来的东西,反倒更像是大自然的杰作。

走在园林里,感觉每一棵树、每一株花都是情不自禁地长在那里的,就像是给你一首自然的诗,没啥修饰,纯粹而美好。

有时,你甚至能听到那风吹过柳枝的声音,轻轻地、柔柔地,像是在和你窃窃私语呢!如果说现代城市的花园是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那苏州园林就像是一幅活生生的水墨画,朴素却又充满魅力。

再说说这园林的布局吧,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它们通常不是那种大而空旷的园子,而是小巧玲珑的“迷宫”,让你走一步看一步,每个角落都有不同的风景。

有时候你拐个弯,突然就看到一池清水,池里倒映着蓝天白云、摇曳的树影,那感觉,简直像是走进了仙境一样。

而这些池水的布局也并不是随便安置的,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就像是给园林找个合适的“镜子”,让景色更加有层次感。

你走在其中,简直可以感受到“山水有相逢”的美妙,感觉自己也成了画中的一部分。

在苏州园林里,最不可或缺的莫过于那一块块形态各异的假山了。

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这些假山没啥特别的,但越看越是觉得它们好像带着魔力。

那些错综复杂的石洞,奇形怪状的石头,居然能把一块普通的石头玩得如此高深。

站在假山旁边,你会忍不住想,这些石头是怎么一块块堆起来的?是要多精妙的技艺,才能让它们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呢?你甚至能看到假山间有小小的溪流从石缝中流出,溪水潺潺,声声入耳,仿佛大自然的神奇手笔。

就这假山,简直就是把“自然”这两个字给演绎得淋漓尽致,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苏州名胜古迹资料

苏州名胜古迹资料

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全晋会馆内。博物馆
有清代的礼仪建筑吹鼓楼,主体建筑是
一座古典舞台,台顶雕花穹窿藻井设计。
东西两庑包厢和后部大殿组成具有东方
古典美的剧场。西路有楠木厅、鸳鸯厅
以及亭、 廊、 院、舍,清池假山等。吹
鼓楼按传统格局陈列彩塑乐队,配以礼
乐昆剧、
“吴门桥”傍近“盘门”,始建于北宋。今桥为清同治 十一年(公元1872年)重建,因此处水陆要冲,有吴中门户 之意,而为桥名。桥横亘于波滚滚的大运河上,桥洞高大, 木船可扬帆而过,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大型单 拱石桥。,由盘门水城门而出的一支水流经“水关桥”进入 宽 的阔 大运河,此处北面城墙 高耸,下临深渊,水流湍 急,形势险要,古名“石 家汇”,是古代舟师出没 之所。在东面不远处,扼 运河与大龙江交汇的岔道 口上,有“兴龙桥”飞架, 轻盈飘逸,举目水环水, 桥接桥,河道纵横,水流 盘缠,绿浪环抱,如置身 “船在波上游,人在画中
无忧E书网推荐
苏州名胜古迹
到北京看奥运 到苏州观名胜
位于苏州西北角的虎丘 山景区,已有2500多年悠 久历史,素有“吴中第一名 胜”的美誉,宋诗人苏东坡 留下了“到苏州不游虎丘乃 憾事也!”的千古名言。
虎 丘
虎丘,原名海涌山,据 《史记》载吴王阖闾葬于此, 传说葬后三日有“白虎蹲其 上”故名。虎丘占地仅三百 余亩,山高仅三十多米,却 有“江左丘壑之表”
北寺塔
北寺塔位于人民路652。北寺塔是报 恩寺的俗称, 是中国楼阁式佛塔,号称“吴 中第一古刹”,始建于三国,相传是孙权为 报母恩所建,因而得名抱恩寺塔。
北寺塔为九级八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每 层挑出平座、腰檐, 塔高76米,重檐覆宇, 朱栏萦绕,金盘耸立,峻拨雄奇为吴中诸塔 之冠,登塔远眺,可俯瞰苏州全景。

2024苏州园林简介导游词(34篇)

2024苏州园林简介导游词(34篇)

2024苏州园林简介导游词(34篇)2024苏州园林简介导游词(精选34篇)2024苏州园林简介导游词篇1大家好!苏州园林,在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并称苏州四大园林,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20_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汗水的结晶!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

狮子林、沧浪亭、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狮子林位于苏州市市城东北园林路,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

狮子林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园林路,毗邻太平天国忠王府和拙政园,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

狮子林长久以来一直以假山闻名,被称之为“假山王国”。

狮子林的假山大致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边的被称之为旱假山,西边的被称之为水假山。

太湖石被独具匠心地塑造成各种山峰、峭壁、山谷、洞穴等景观。

园中有9条假山山脉、21处洞穴,数不清的怪石。

还有各种姿势的猊狻石,包括舞狮、吼狮、斗狮、嬉狮等。

假山中有迷宫似的小径蜿蜒上下,进出洞穴。

游人往往能看见听见对方,却要走很长的路才能见到对方,而且能发现令人出乎意料的小径。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

江苏省苏州市城区东北角的园林路23号,占地1.1公顷,开放面积0.88公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性质:苏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发展目标:在规划期内苏州全市域基本实现农业、工业、科技、教育现代化,经济繁荣、文教科技发达、人民生活富裕、道德风尚良好,城镇体系与城市布局合理,职能完善。

苏州中心城城市设施水平达到基本现代化,古城风貌得到进一步保护与发扬,成为与国际经济接轨,高度开放,经济发达,国际上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3.城市规划区范围:面积2014.7平方公里(包括吴县市的市区、太湖度假区、及东山、西山、镇湖、太湖、渡村、望亭、通安、东渚、光福、胥口、浦庄、横泾、东桥、黄埭、渭塘、湘城、木渎、越溪、藏书、郭巷、车坊、甪直、黄桥、蠡口、陆慕、北桥、太平、阳澄湖28个镇;吴江市的同里、屯村2个镇;昆山市的周庄、锦溪、巴城、正仪、南港5个镇)。

4.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近期为128.1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2.0万人。

2005年149.1万,其中吴县市区13.5人。

远期为185万人,其中吴县市区15.0万人。

用地规模:近期为134.4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2平方公里。

2005年为150.2平方公里,其中吴县新区13.5平方公里。

远期为186.9平方公里,其中吴县市区15平方公里。

5.总体布局:城市布局结构形态采用“组团式”布局,由城市组团,山脉、河湖、大块绿地组成完整的自然空间。

各组团相对独立、集中发展,相互间以干道相串联,形成整体的组团分明、多中心、开敞的布局形态。

6、城市道路网规划道路系统的主骨架是井字形快速路加三环的道路系统。

古城内保持原有路、河格局,严格限制道路拓宽。

7、自然环境:经纬:市中心位于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2′气候: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1月均温2.5℃。

7月均温28℃。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雨量充沛,平野稻香,碧波鱼跃,农副物产十分丰富,人们传诵的“近炊香稻识红莲”、“桃花流水鳜鱼肥”、“夜市买菱藉,春船载绮罗”的诗句,就是历代诗人对苏州物产富足的赞美和讴歌。

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地形: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

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山脉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0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2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1米)、虞山(262米)、潭山(252米)等。

水系: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

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

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8、气象资料: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第一个气象站于1954年建成——震泽县东洞庭山气象站,为国家气象发报站。

1958年11月11日,苏州专员公署发出《关于成立苏州专区气象台的通知》(专水黄(58)字第311号),苏州专区气象台正式成立,受苏州专员公署领导,地点位于苏州古城内公园路11号。

至1958年底,苏州下辖各县都建立了气象站,并于1959年1月1日正式开始气象业务工作。

1 959年12月,成立苏州专员公署气象局,受苏州专员公署、江苏省气象局领导。

1960年6月1日,苏州专区气象台改称苏州专区气象服务台,撤消苏州专员公署气象局。

1963年1月迁至苏州古城外相门桥东南堍,1965年1月又迁至古城娄门郊外(现:平江区三星路99号)。

1971年5月1日,苏州专区气象服务台改称苏州地区气象台,受苏州军分区和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双重领导,以苏州军分区为主。

1973年3月,受苏州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

1980年11月26日,成立苏州地区行署气象局,受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为主,并明确局台合一。

下辖常熟、吴县、吴江、昆山、太仓、沙洲、无锡、江阴等8个县级气象站。

1981年7月1日增加下辖东山气象站。

198 3年3月,苏州地区行署气象局改称为苏州市气象局,苏州地区气象台改称苏州市气象台。

下辖常熟、沙洲、太仓、昆山、吴县、吴江、东山等7个县级气象站。

1999年2月苏州市气象局迁至平江区莫邪路1288号(曾用名:三星路188号、气象路108号)。

2001年12月,苏州市气象局直属3个事业单位:苏州市气象台、苏州市专业气象台、苏州市防雷中心;下辖常熟市气象局、张家港市气象局、昆山市气象局、太仓市气象局、吴江市气象局、苏州市吴中区气象局等6个县级气象局(站)和苏州市吴中区东山气象站。

2004年增加下辖苏州市相城区气象局。

2007年11月5日苏州市气象局迁至相城区嘉元路8号。

9、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行“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

保护整个古城以及与古城有密切历史、文化、景观联系的地段和风景名胜区。

保护内容为:控制古城容量,优化环境;保护古城风貌;完善职能,改善、改造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公共服务设施,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求。

保护范围:一城、二线、三片。

一城:外城河以内的整个古城。

二线:山塘线:包括山塘河、山塘街两侧地区,从阊门至虎丘西山庙桥,长约3.5公里。

山塘街北侧约100米,山塘河南侧约50米;上塘线:包括上塘河、上塘街、枫桥路两侧地区从阊门至京杭大运河,长约3.3公里,路河两侧各约50米。

三片:虎丘片:东至十字洋河,南至沪宁铁路,西、北至以虎丘塔为中心半径1公里范围;留园片:包括留园、西园。

东至开关厂西围墙,南至上塘河,北至仁安场、西园路,西至一药厂西小河。

寒山寺片:包括寒山寺、枫桥古镇。

东至西环路,南至金门路,西至京杭大运河,北至上塘河。

10、经济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后又发展为江苏、华东乃至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

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2011年经济总量(GDP)为10716.99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位于中国大陆经济城市排名第六,经济总量位列全国普通地级市之首。

按2010年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8.81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

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超过广州市),比上年增长20.9%。

2008年7月,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08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表明,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排名榜全国前100强中苏州市有6家市场上榜;在江苏省前30强市场中苏州市有9家市场上榜。

工业苏州工业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800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0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2%和22.3%,新兴产业实现产值7101亿元,增长29%。

外资工业产值13270.28亿元,增长7.1%。

重工业产值14617.46亿元,轻工业产值5618.4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3.2%。

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预计达到105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

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

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优势产业稳定支撑,新兴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3319.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21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17.7%。

民营经济苏州民营经济实力相当强,各项指标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

2009年末私营企业累计达15.73万家,累计注册资本4205.53亿元,个体工商户年末累计达到32.55万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45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9%。

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922.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1.1%。

对外贸易苏州2009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014.5亿美元,仅次于深圳、上海;其中出口1140.9亿美元,全市出口总额占全省、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7.3%,9.5%。

外资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仅次于上海,增长1 %。

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21%。

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70家落户苏州。

苏州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11、交通运输业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4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运量271.8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

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

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186.9万辆,其中汽车101.6万辆。

国内贸易苏州200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99.16亿元,增长20.0%;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46.44亿元,增长12.9%。

金融业2011年7月11日,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开业,这是国开行设立的全国第一家非计划单列市城市分行。

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交行、招行、浦发银行等国内大型银行都在苏州开设了直属总行的一级分行(与江苏省分行或管理江苏省其他十二个省辖市金融业务的南京分行平级),这些一级分行的开设表明苏州在金融业方面享受部分计划单列市待遇。

2009年末苏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450.54亿元和9032.28亿元,比年初增加2650.53亿元和2451.71亿元,居江苏第一。

年末保险机构总数达到51家。

苏州正在打造环金鸡湖金融高地,已有相当规模。

旅游业苏州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2009年旅游业围绕古城文化深度游、新城浪漫时尚游、太湖生态休闲游三大品牌,强化规划引导,整合旅游资源,大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