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2章 第2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合集下载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
自主测试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 / 荒漠化的含义
西北地区严重的草场退化 目录 面 板开关 知识点导航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防治
自主测试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 /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防治
自主测试
“红色荒漠” 目录 面 板开关 知识点导航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 / 荒漠化的含义
(二)防治的内容
1.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目录 面 板开关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防治
自主测试
知识点导航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 / 荒漠化的防治
我国的“三北”防护林简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
A
目录 面 板开关
荒漠化的含义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的防治
自主测试
知识点导航
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 / 自主测试 上图所示的地区是我国荒漠化扩大较快的地区之一,读图完成下题。 目录 面 板开关 知识点导航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课件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课件

西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风景区
景区放养了3万只鸭子,供游客捕捉和捡鸭蛋
松嫩 平原
辽河 平原
六、三江平原 的湿地开发
三江 平原
沼泽地
松花江、黑龙 江、乌苏里江 冲积形成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
三江平原湿地景观
丹顶鹤
丹顶鹤
东方白鹳
白尾海雕
洞庭湖素称鱼米之乡,滨
湖盛产稻谷,湖中盛产鱼虾。
洞庭湖水域开阔,物种丰富,
被喻为天然生物基因库。具有
极高的旅游和科研价值。
思考: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
的商品粮基地,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 乡”的有利条件?
1.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2.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无霜期长; 3.河湖众多,灌溉便利; 4.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5.种植历史悠久; 6.国家政策支持……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探究洞庭湖面积变化情况, 并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
思考洞庭湖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 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 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 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 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 田生态系统的160倍。其生态价值远远高 于其产出价值,湿地对于人类生活生产 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有重要的价值, 人类在生产过程中赋予了湿地很多的美 称。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1)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2)影响航运 (3)破坏生物多样性
综合治理和保护措施
退耕还林、封山育林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退田还湖,退田还塘: 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农民变渔民; 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的环境效益,又使原来的居民有 稳定的经济收入。

第一轮复习 必修3 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课时)

第一轮复习  必修3 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课时)

知识拓展:
一类水质:水质良好。地下水只需消毒处理,地表水经简 易净化处理(如过滤)、消毒后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二类水质:水质受轻度污染。经常规净化处理(如絮凝、沉 淀、过滤、消毒等),其水质即可供生活饮用者。 三类水质: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 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 四类水质:适用于一般工业保护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 乐用水区。 五类水质: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超过五类水质标准的水体基本上已无使用功能。
12.武汉市夹“二江三岸”,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 C( ) 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发展城市观光农业 D.兴建防洪设施
(2017· 山东济宁一模)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 m×2 m×1 m)、土 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 ( 如右图所示 ) 。 读图回答(1)~(2)题。
2.“地球之肾” 生物多 (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_______
样性 。 _____ (2)湿地的生态效益
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 “地球之肾” 调蓄洪水 涵养水源、__________ “生命的摇篮” 污染物质 美化环境、净化水中__________ “鸟类的乐园” 生物多样性 保护____________
2016年2月2日是第20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关乎我 们的未来:可持续的生计”,这一主题考虑到湿地对人类未来的 重要作用,特别是湿地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据此 回答1~2题。 2.河北省衡水市确立了“以人为本,以水为魂,以河为脉, 以湖为韵,以绿色生态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为内涵”的保护和利 用湿地的路子。下列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A.充分利用湿地保护区的资源,扩大耕地面积,增加捕捞 船只数量 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湖区渔民粗放经营的理念,发 展观光农业、休闲渔业 C.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古冀州文化多 样性保护相结合 D.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注入,吸引大批的环保志愿者来保 护湿地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湿地的概念及分类。

2.让学生分析世界和我国湿地的分布及特点。

3.让学生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4.湿地的开发和保护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地理知识应用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大美湿地的画面,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培养学生的环境观、资源观。

二、教学重点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

2.湿地的重要价值。

3.湿地的开发和保护三、教学难点湿地的价值、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四、教学过程【导入】视频:西溪湿地2012年1月10日,西溪湿地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一、湿地含义找出湿地:教师问:看下图,图中哪些是湿地,哪些不是湿地?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总结出湿地的概念。

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教案地理卢珊第1页(共4页)1.概念:湿地既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教材P41)问:下雨后我们操场的积水小洼地算不算湿地?(不算。

引导学生熟练概念:湿地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

)图片:大美湿地,身边的风景——长兴湖2.分类根据湿地的形成原因,分为两类:人工湿地;天然湿地__________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浅海区等;__________湿地:水库、水稻田、人工灌渠等。

3.湿地的特点(地表常年或者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冰川、海洋不具备这些特点,所以不是湿地。

)4. 湿地分布:世界湿地分布:分布广泛,分布不均衡我国湿地分布:东部多,西部少,分布不均衡方法与思路——答题建模:空间分布规律类型大题的答法(承转:我们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可见湿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那么,湿地到底有些什么作用呢?引导学生说说长兴湖湿地重要价值: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二、地球之肾1.湿地的作用归纳与讨论: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2,归纳湿地的作用: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2.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3.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思路,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湿地概述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两大类型(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两大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2)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二、“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1)较高的生产力。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重要作用3.洞庭湖湿地的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和旅游观光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洞庭湖的萎缩(1)原因错误!(2)影响: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四、保护湿地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及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

4.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问题探究]根据教材P41图2—7,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我国湿地的东西分布有何差异?提示:东多西少。

探究2海南岛红树林湿地是淡水湿地吗?其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红树林湿地是咸水湿地。

分布在沿海地区,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 1.识记湿地资源的含义及其生态功能。

2.了解并学会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

微专题一 湿地及其生态功能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提醒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

举例如下: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三江源湿地)东北三江平原湿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考向湿地的生态功能(2011·天津文综)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以洞庭湖区为例 学习目标:1.知道湿地的概念和我国的分布状况。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掌握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重点)3.理解湿地的综合治理和保护的措施。(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湿地的概况 (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的浅海区、河流、湖泊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等 (3)特点: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在我国的分布: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2.“地球之肾” (1)湿地的价值 (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特别提醒]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3.湿地资源问题 (1)问题的产生 (2)洞庭湖

萎缩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十分严重,大规模地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问题增多 第 2 页

4.保护湿地 (1)保护湿地资源的必要性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湿地保护措施 我国开始在长江流域实行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为内容的治理措施。 [自主诊断] 正误判断 (1)湿地就是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 ) (2)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湖滩面积大,水浅。 (3)我国东部地区多咸水湖和盐湖湿地。 ( ) (4)西藏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 ) 【提示】 (1)×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滩涂、沼泽、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等。 (2)√ 鄱阳湖在冬季湖滩面积大,湖水浅,成为迁徙鸟类重要栖息地。 (3)× 我国东部地区多淡水湖湿地;东北地区多沼泽湿地;海南岛和福建北部沿海多红树林湿地。 (4)× 湿地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而不是大气中的有毒气体和生产、生活的废弃物。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第 3 页

“地球之肾” 材料 2017年2月2日是第21个世界湿地日,湿地日主题为“湿地,我们的未来”。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由于兼具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特点,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特殊生态类型,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联合国环境署2019年的权威研究数据显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湿地的美称包括“资源的宝库”“生命的摇篮”“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鸟类的乐园”等。 【思考交流】 1.什么是湿地? 【提示】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 2.湿地有哪些作用? 【提示】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涵养水源、净化水体、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 [归纳总结] 第 4 页

1.湿地 2.湿地的作用 3.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重要价值 维持生物多样性 洞庭湖湿地水域与陆地交替,气候适宜,水草丰茂,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

旅游观光 洞庭湖碧波荡漾,湿地风光秀美,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调蓄洪水 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大,丰水期蓄洪,枯水期补给长江,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航运 洞庭湖南连湘江、沅江、澧水等河流,北通长江。长期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水运通道 提供农副产品 洞庭湖区是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农产品为轻工业提供原料

[方法技巧] “三看法”判断一地是否为湿地 一看水位,湿地水位应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如海洋不属于湿地,但滩涂

等属于湿地。 二看水体,湿地水体应为液态水,属水陆之间的过渡带,如青藏高原上的冰川不属于湿地。 三看成因,湿地可以人工形成,如三峡水库、长江中下游的稻田。 [题组对练] 1.阅读下列图片,完成(1)~(3)题。 (1)这四处景观中,不属于湿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作为湿地,图中三种湿地共同具有的价值有(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 ②调节气候 ③调蓄洪水 ④观光旅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图中湿地,最能体现“地球之肾”功能的是( ) 第 5 页

A.① B.② C.③ D.④ (1)A (2)D (3)B [第(1)题,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才是湿地。第(2)题,河流不具备调蓄洪水的功能,它是行洪的通道。第(3)题,“地球之肾”体现的是湿地的净化水中污染物的功能,三处湿地中,净化水中污染物最强的是滩涂。] 2.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米×2米×1米)、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 【导学号:50682038】 (1)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貌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若用无植物的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 ) 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 B.山水口流速明显减慢 C.山水口的含沙量增加 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1)B (2)C [第(1)题,湿地不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该系统也没有塑造地貌的功能,但湿地能涵养水源,净化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即净化水质。第(2)题,若没有植被,则出水口的排水量有所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将减少;由于土壤缺少植被保护,则水土流失加重,出水口的含沙量将增加,C正确。] 第 6 页

湿地资源问题及保护 材料 《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经安徽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强调,在重要湿地保护范围内禁止开垦、围垦、填埋等改变湿地用途或占用湿地和擅自采砂、取土等10种行为。 【思考交流】 1.安徽省为什么要颁布《安徽省湿地保护条例》? 【提示】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资源遭到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下降。 2.保护湿地资源,除建立法规外,其他具体措施有哪些? 【提示】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治水污染、保护野生动物、禁止滥捕滥猎等。 [归纳总结] 1.湿地减少的原因 2.洞庭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3.湿地的保护 (1)保护湿地的措施有:①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伐;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等。 第 7 页

(2)洞庭湖“变”大的措施与其带来的效益 [方法技巧]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分析思路 首先,需要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其次,从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以及工农业等经济活动,分析该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 再次,根据区域的地理背景分析区域存在环境问题的潜在因素,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最后,针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题组对练] 3.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地区沙化面积近60万亩,并以每年3至5米的速度向外蔓延。结合下图,完成(1)~(2)题。 【导学号:50682039】 (1)造成该区域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 ③人口迁出 ④全球气候变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土地沙化给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有( ) ①湿地减少 ②降水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湖泊蓄洪能力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A (2)C [第(1)题,由于人们在鄱阳湖地区围湖造田,使湖泊面积减小;周围植被被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表层土壤流失,造成土地的沙化。第(2)题,湖泊旁边土地沙化,会导致湿地、湖泊淤积加剧,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蓄洪能力降低。鄱阳湖流域降水主要是夏季风带来的降水,土地沙第 8 页

化对降水的影响很轻微。] 4.读我国两大淡水湖示意图,完成(1)~(2)题。 (1)甲湖湖面比20世纪缩小了近一半,其主要原因是( ) ①湘江等河流的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淤塞湖泊 ②围湖造田 ③气候异常,降水减少 ④湖滨土地沙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治理乙湖污染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①该湖流域内限制使用含磷洗涤剂 ②建设污水处理厂,实施污水达标排放 ③减少网箱养殖面积 ④引水入湖,使湖水能不断循环和流动 ⑤节约用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②③⑤ (1)A (2)A [第(1)题,甲湖为洞庭湖,位于长江沿岸,比20世纪缩小近一半主要是上游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水土流失,江水挟带大量泥沙入湖,湖泊迅速淤塞萎缩,以及围湖造田造成的。第(2)题,治理乙湖的水体富营养化,主要通过减少营养物质的注入和加快净化等方面进行分析。故A项正确。] [图 表 解 读·悟 技 巧] [图表探讨] 读“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探讨以下问题。

探讨1:东北三江平原的湿地是哪一种类型?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 沼泽地。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下有冻土存在,水不易下渗;位于季风区,降水较多;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探讨2:鄱阳湖湿地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形成原因是什么? 【提示】 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地势低洼,有赣江等众多河流水注入,水量充沛。 探讨3:海南岛的红树林湿地分布在哪些地区?形成原因是什么?其作用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