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本化管理
实践教学中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实践教学中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
一些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能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容易出现违纪现象。
2.学生自我约束意识不强。
一些学生缺乏自我约束的意识,往往无法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容易出现自我放纵的情况。
3.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在实践教学中,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些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的精神,容易出现个人主义和自私行为。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学生管理教育。
通过教育学生遵守规章制度、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
2.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监督。
3.加强团队合作教育。
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减少个人主义和自私行为。
4.提高学生思想教育。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 1 -。
人本主义教育

三.人本化教育思想强调构建相应的课程,要求课程 内容的安排由学科中心转向个体。它批评早期巴比 特和泰勒等人提出的“硬课程”模式,指责这种模 式只注意解释、预测和控制外部的行为,而忽略了 学生行为的主体意义,它提出“软课程”模式,主 张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包括 情感发展、认知满足、个人价值等内部需要,以及 在多元社会中必备的学术、技能、人际交往、经济 生活等各方面的外部需求,体现出思想、情感和行 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
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豆丁网友友情分享 26 26
贡献:
对健康人和人性积极面的研究极大地超越了精神
分析和行为主义 需要层次理论已获得广泛应用
不足:
经验概括和构想较多,实证不足
罗杰斯
生平介绍
理论简介
生平简介
卡尔· 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1987),出 R· 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农家,喜欢科学 进威斯康星大学先学农业,后学历史,1920年获得历史学学 士学位;1924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心理学,1931年获得临 床心理学博士学位 纽约的一家儿童指导中心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 邂逅小组、交会小组(Encounter Group) 农业-心理学-宗教-心理学 1956年,获得APA首次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人格动力
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人类是
由一系列具有生命意义的和满足内在需求所 驱动。 人格出现病态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基本需 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 提出了需要的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
需要层次理论
Hierarchy of needs
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校好的意见和建议(精选17篇)学校管理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11、关于安全教育、管理和校门口拥挤等交通安全方面:学校已经积极向上级反映,加强校门口及周边安全管理,并请专职保安维护学生安全出行,请家长教育学生按时上、放学,注意交通安全。
2、关于学生食堂方面:学校将进一步加强食堂管理,卫生监控,提高饭菜质量,尽可能改善营养和花样,让学生早餐能吃完、吃饱、吃好。
3、关于改善课桌椅方面:教育经费改革学校实施“一费制”后,我校所有的大型建设必须先申报,待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才能走采购和建设的步骤。
目前,学校课桌椅及教室设施陈旧的现状,已申报上级相关计划,积极争取资金解决。
4、关于班容量大的方面:云溪城区人口剧增,入学儿童不断增加。
学校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增加班级。
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不足、没有更多教室的制约,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班级容量过大的问题。
学校积极反映情况,督促县委、县政府加快城区学校布局,从根本上解决大班额问题。
5、关于门店方面:学校加强商店管理,杜绝三无食品进校园,监控物价与质量。
同时对校门外商店加强卫生监督。
请家长和学校一起教育学生不带零花钱、不吃零食。
6、师德师风方面:学校将继续加强师德教育,关爱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老师的爱。
学校领导利用例会和集合时间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要求每位教师给予学生爱心、信心和耐心,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歧视差生,不惩罚学生。
学生座位要定期换,不搞特殊化。
教育按时吃早餐并吃完它。
加强教师管理,禁止有偿家教。
欢迎家长向学校校长实名举报。
只要查实,将严格按照教师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7、关于学校卫生管理方面:一方面,学校会加大卫生管理力度,教育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不乱扔垃圾,上厕所在水池里大小便。
少先队大队会安排卫生监督员进行监督。
对于不讲卫生的同学,一是在学校红领巾广播室进行通报批评,二是扣除所在班级的班级评价分数。
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经营管理11-26 2330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实验中学总结[]一、新课程改革: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智慧,教育更在创造着智慧,教育的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它不是在制造应考的机器,教育和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此,只有注意了实施学生成长过程的优质教育,培养的人才才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过程才真正能让师生感受到是一种幸福。
课程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师生的大多数时间都与之紧密相连,抓住了新课程就是抓住了学校发展的关键。
**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高中新课程无疑是一件大事,所以务必做细做实。
为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我们出台了一系列课程改革的文件,从课堂教学、示范引领、教师培养、校本研训、教育科研等方面对推进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并通过新课程改革,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
二、人本化管理:构筑独特的文化风景学校管理有四种境界:人物管理、人际管理、人才管理和人格管理。
其中人格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理想境界。
它是建立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价值观念、生活情趣和生命意义等最高层面的共同追求之上的。
而这种共同追求除了需要学校文化的浸润之外,还需有着对被管理者的尊重、理解、帮助、鼓励等情感的关注。
我们通过用学校文化同化、用领导人格魅力感染、用学校广阔的前景吸引、用科学而严格的管理规范,围绕人的品德不断改善、人的个性积极张扬、人的能力有效提高、人的心理更加愉悦开展管理工作,不断充实学校发展的人文内涵,凝聚了师生的向心力,提升了师生的思想境界,创造了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令师生时时感受到**、平等、友善、亲情、鼓舞、感化和帮助,使学校真正成为了让学生兴奋、留恋的地方,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做人的尊严和从教的幸福。
为促进学校文化内涵的丰富和发展,使全体教职员工在共同的愿望下保持持久的动力,我们有层次、有梯度、最大限度的将学校文化融入到管理的各个环节,将学校教育理念以及校长的立校思想全方位地渗透到师生心灵深处。
从管理到服务——人本视域下高校教务管理的创新与转型

[摘要]人本理念强调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最终都应指向为人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
教学是学校的基本职能,教务管理是辅助学校更好履行教学职能的重要工作。
结合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部门,立足具体教务管理实践中所接触到的现实情况,遵循人本化的科学理论和客观规律以建构服务型教务管理模式,以重新理顺内外部关系,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进一步开创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高校教务管理;服务;策略[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27-0198-02从管理到服务———人本视域下高校教务管理的创新与转型施秋楠(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001)步入全球化、信息化的崭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有了重大调整,以“人本”理念为指引,更注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更倾向于实现人的最大价值。
基于此,高校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多轮动、多样态变革。
教学是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之一,教务管理则是辅助学校更好履行教学职能的核心工作,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1]。
基于人本理念的考量,教务管理虽冠以“管理”之称谓,却应强化其“服务”之内核,以便更好地为教学工作给予支持。
为促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向纵深化发展,笔者立足继续教育学院教务管理的现实情况,以点窥面、一隅探全局,遵循人本化的科学理论和客观规律建构服务型的教务管理模式,以重新理顺内外部关系,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探寻高校和谐稳定、高效发展的关键路径,为助力高等教育事业稳定发展提供持续助力。
一、建构“服务型”高校教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以人为本,是强调尊重人的生存权利、个性特征,以实现人的应有权益、促进人的未来发展为宗旨的科学理念。
教务管理是一个为实现教书育人目标,根据学校教学工作的实际特点和具体任务,遵循一定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务工作进行科学筹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复杂系统[2]。
教务管理所承担的内容杂、责任重,如编排教学计划、监控教学运行、监测教学质量等;教务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引导、评价、服务教学的重要功能,在凸显教书育人功能、促进师生双向互动、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等方面负有重大责任和使命,是高校履行教学职能的重要辅助和支持。
试论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

收稿 日期 :0 5— 8—1 20 0 0
“ 人本管理” 就是以人为本 的管理 , 指在管理
过程中 , 以人 为 中心 、 以全 面地充分地发展 为核 心, 创造相应环 境和条件 , 以个人 自我管理 为基 础 , 实 现组 织 的 共 同 目标 为 引导 的 管 理 方 以
式。 ¨ 具体来讲 ,人本管理” “ 有两层涵义 : 一是 以
潜能; 二是要把“ 当“ 去看待 , 人” 人” 以谋求人 的
全面与充分发展为终极 目的, 努力为满足人 的 自 我实现而创造条件和机会。在人本管理 中, 个人 的潜能得 到激 发, 织也 因此 能达 到最 大 的绩 组 效。 因此 , 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关心人 , 激励人 , 而是充分开发人的潜能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这是
式, 常常是只重管理而轻服务 , 留于“ 停 管好人, 管住人” 缺少规范而系统的激励考核机制 , , 这使 管理工作主观因素过强 , 助长 了管理者的“ 长官” 意识。从运行机制上看 , 管理功能越往上越分化 。 而到了基层就越集 中, 这种管 理机制不利于发挥 管理者的积极性 , 也难以提高管理效益。 传统 的学校管理往往是封 闭型的, 从管理 的
想、 、 方式 手段等,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 落实
广大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 中的重要地位。观 念是行动的先导 , 是行动 的指 南 , 没有 正确的观 念, 就没有正确的行动。 _ 4 1 传统的学校管理存在的弊端 . 传统的学校管理工作只是忙于事务 , 流于形
中学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5篇)

中学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及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的主要力量,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更关系到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
因此加强和改善班主任的工作至关重要。
二、班主任工作是十分辛苦细致和具有创造性的劳动,更是一种教育艺术,应受到全校师生的尊重、关心和理解。
学校应注意减轻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在安排教学工作时,应充分考虑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
三、担任班主任工作是全体教职员工特别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和职责。
学校的班主任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是教书育人的必然要求。
四、全体班主任应站在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度来理解班主任工作,把它看成是教师本职工作的重要内涵,认真履行班主任的职责和工作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积极主动地做好班主任工作。
五、班主任的工作应讲究质量,有关部门要对班主任工作加强指导、培训和考核,并成为评价其工作质量、教育水平和师德素养的必要组成部分。
第二章班主任队伍建设一、学校力求选拔忠于教育事业、勤奋工作、热爱学生,并具有一定教育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
凡是在本校工作的教师都必须接受学校聘任承担班主任工作,不接受聘任者按拒聘处理。
二、学校每两个月对班主任集中培训一次,组织班主任学习教育理论,交流班主任工作经验。
三、学校按计划、分批次派出班主任到各校参观、交流、学习,参加各种形式的工作研讨和进修,努力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班主任应接受学校德育处和年级部的双重管理,在其指导引领下,不断改进工作,追求实效。
第三章班主任的聘任一、按照择优任用的原则,由思想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热爱学生、为人正直、以身作则、作风扎实、具有一定教育管理能力和学识水平,且形象良好,受到广大师生尊重的教师担任。
二、班主任人选可以通过公开选聘,或由分管校长会同德育处、教导处,协助级部聘任,经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后,张榜公告。
人本化的概念

人本化的概念人本化的概念是指將人放在最優先的位置,將人的需求、利益和權益放在首位的理念與方法。
它強調尊重和重視人的尊嚴、價值和自由,並且強調人性的發展、情感交流和人際關係。
人本化的概念源於人文主義的思想,並在教育、醫療、社會服務、企業管理等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它提醒我們要將人的利益與價值置於任何其他因素之上,並根據人的需求和權益來制定政策和實施措施。
人本化的概念與人的尊嚴和平等相關聯。
它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被平等對待,無論他們的種族、性別、年齡、身體狀況或其他身份特徵。
這意味著我們應該創造一個平等和包容的社會環境,並提供平等的機會和權利給所有人。
人本化的概念還關注人的尊嚴和自主權。
它認為每個人應該被尊重和尊重他們的意見、價值觀和自主權。
這意味著人們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自己的興趣和目標,並參與影響他們生活的決策。
人本化的概念還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人際關係。
它認為人的幸福和滿足來自於與他人的連接和互動。
這意味著我們應該創造一個有利於人與人之間交流和合作的環境,並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團隊合作。
人本化的概念在教育領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它提醒我們要以學生的需求和權益為中心,將他們的個人發展和幸福置於首位。
這意味著教育不應該僅僅關注知識的傳授,還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價值觀和社會技能的發展。
它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自主學習,並提倡師生之間的平等和尊重。
在醫療領域中,人本化的概念提醒我們要將患者的需求和權益放在首位。
這意味著醫療應該關注患者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並提供尊重和個性化的護理和治療。
它強調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和共同決策,並尊重患者的自主權和知情同意。
在社會服務領域中,人本化的概念提醒我們要將服務對象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
這意味著社會服務應該帮助人们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提供积极的支持和资源,并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它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和关心,并鼓励建立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在企业管理领域中,人本化的概念提醒我们要将员工的需要和利益放在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本化管理
摘要:文章阐述了人本化管理的含义,分析了中学教育管理中人本化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中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本化管理途径,即:规范民主化管理制度;构建人本化课程体系;强化人本化教育管理制度。
关键词:中学教育;教育管理;人本化管理
人本化管理是人性化理念在管理领域中的实践及应用,中学教育管理与人本化管理的有效结合,不仅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也符合教育改革的核心要求。
本文通过阐述人本化管理的含义,结合中学教育管理中人本化管理的现状,探究了中学教育管理中正确进行人本化管理的途径。
一、人本化管理的含义
人本化管理是基于人的价值观和选择性,对外界力量进行控制的心理学定义,它是结合了现代管理方法后延伸出的新型管理理念。
人本化管理最初应用在企业管理中,从人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将人性和动因作为中心,按照人性的普遍状况进行整体管理,包含了管理人员、管理环境、价值观念和文化背景等部分。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本化管理也在教学管理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更有利于通过激励形式和课程资源开发,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中学教育管理中人本化管理的现状
(一)教师的人本化意识淡薄
教育管理与人本化管理理念的结合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由于许多教育管理者对人本化理念的认识不到位,导致教师的人本化意识淡薄。
教师的管理思维局限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不能充分发挥人本化管理的作用,甚至在教学管理过程中仍然将学生的成绩作为管理核心,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发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育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逐渐显露,在教学管理层面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只重视学生成绩的提升,不能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模式进行量化,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尊重学生感受的教育管理模式,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人本化管理方法不够完善
正确的人本化管理需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完善的制度,管理者对管理对象要有充分的了解[1]。
大多学校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管理者布置的工作任务,校领导不能充分了解学校实情。
教师对学生的量化要求,对成绩和言行举止的要求过于传统化。
人本化管理方法不够完善,教育管理人本化理念并没有深入人心,教育管理者也没有充分重视教育管理的人本化。
另外,学校缺少多样化的思想教育的管理方法,多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强制性要求或惩罚,不能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
三、中学教育管理中的人本化管理途径
(一)规范民主化管理制度
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学校的人本化管理制度。
在制度建设上,建立民主化的管理制度,教育者要时常与被教育者进行情感沟通,走进被管理者的内心世界,与其进行思想交流。
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上,要松弛有度,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但要用近乎人情的方式来执行。
只有严宽结合,打造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制度,不以成绩来衡量教师和学生的成果,才能形成一种轻松、融洽的学习和教育环境。
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透明管理制度,在期中期末评奖时,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予以表扬和鼓励。
(二)构建人本化课程体系
构建人本化的课程体系,学生的学习不是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简单行为,而是教师和学生自动自主地进行关于学习方法的研究,对知识的讨论和探索[2]。
因此,在人本化课程体系构建中,教师应放低姿态,走进学生的世界,和学生一起讨论和研究,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自行提高,使其确立奋斗目标,让其明白集体的奋斗目标。
人本化的课程体系构建要将教育与引导充分结合。
运用思想教育的方法,通过与学生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对学生表现出的不同道德行为进行引导,用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带动学生。
(三)强化人本化教育管理制度
强化制度是实现人本化管理的保证。
在制定教育管理制度时,要为学生讲解制度的作用和目的,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的执行制度;充分尊重,并参考学生、教师的意见,真正的做到人本化管理。
改革学习制度要充分尊重教师的教育意见和学生的学习意见,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教师的授课方式多元化,在增强教师创造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我国中学教育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人本化管理方法契合度不高,人本化管理实行手段乏力等弊病。
中学教育管理人员应当不断探索人本化管理方法,进而实现中学教育管理人本化的普及。
参考文献:
[1]刘丽.中学教育管理中对于人本化管理方法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4):23-26.
[2]夏铭,高阳.论实现中学教育管理人本化的途径与方法[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