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一)突现论

似动现象实验是韦特默建立完形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实验根据,也是完形主义心理学派的开端和标志。所谓似动现象,是指先后出现的两个静止刺激,被个体知觉为刺激从前面一个刺激的位置向后面一个刺激位置运动的现象。韦特海默用速示器通过两条细长的裂缝,先后在幕布上投射出两条光线,一条是垂直线,另一条则同这条垂直线成20或30度角。如果先后投射这两条线间隔时间很长(如出200毫秒),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先后出现的光线。如果两条线出现的时距很短(如30毫秒)这时被试者看到的是两条同时出现的光线。可是,如果在两条线出现之间有一最适应的时间间隔(例如60毫秒),这时被试者实际看到的光线则是从一处向另一处移动。这种原来是静止的两条光线,能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被称为似动现象(或φ现象)。

似动现象的实验是格式塔心理学起家的重要实验,也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创建的重要基础,这一实验是由惠特海默主持的。惠特海默用舒曼所制的速示器来呈现先后出现的两条线段A和B(如图6-2),先呈现线段A,后呈现线段B,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30毫秒时,则两条线段会被看作是同时出现,并构成一个90о的角。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是200毫秒时,则出现了静止的两条线段一前一后出现;如果呈现两条线段之间的时间差正好是60毫秒时,则会引起最佳的运动现象,即我们可以看到线段A向线段B的移动。惠特海默把这种原本是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称为似动现象,他又称ф现象或PHI现象。

惠特海默在解释这种现象时认为,似动现象不可能是眼球运动所致,实验已经证明,眼球的运动需要130毫秒的时间,实验的60毫秒时间之内是不可能产生眼球的运动。同样这也不是主体推理的结果。因此,惠特海默认为似动现象是一个依附在一定心理物理场中的崭新现象,也就是说是一个格式塔,是一种突现的现象。这种现象依附于一定的情景,是一个整体现象,它不可以分析为元素。实际上格式塔在这里突出地说明了一条最基本的完形原理:

在现象场中,整体不同于其各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整体决定着各部分的性质。这一看似简单的发现其实是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最有力的反叛。

(二)同型论

知觉理论的一种。格式塔心理学派解释知觉组织作用和心理格式塔来源的理论。认为知觉经验的空间秩序在结构或形式上与大脑生理过程分布的机能秩序是同一的,具有对应的整体性(格式塔性)。如人知觉灰色背景上的白色圆形,是由于人脑中也存在一个具有圆形的相应区域,一些强有力的电荷沿着这个圆形的轮廓不断运动,与灰色的背景相适应的是环绕这个轮廓区域的一个电荷较弱的场。心理格式塔、生理格式塔核物理格式塔是一一对应、彼此“同型”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在研究直接经验和行为的同时,也重视探讨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在这方面,格式塔心理学家们试图证实一个总的假设:

即大脑皮质区也是按照类似于完形原理而进行活动的,也就是说,人的每一个知觉过程中,人脑内都会产生一种与物理刺激构造精确对应的皮质“图画”,这就是同型论。绝大部分格式塔心理学家都信奉“同型论”,他们认为人的生理历程与人的心理历程在结构的形式方面是完全等同的。因此,同型论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二元论,它实际上和构造主义的身心平行论如出一辙。

(三)知觉的组织原则

知觉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格式塔知觉理论的最大特点在于强调主体的知觉具有主动性和组织性,并总是用尽可能的简单的方式从整体上去认识外界事物。在这方面,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知觉的组织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八条:

1、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2、接近或邻近原则。

3、相似原则。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方面比较相似时,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整体。

4、封闭的原则,有时也称闭合的原则。有些图形是一个没有闭合的残缺的图形,但主体有一种使其闭合的倾向,即主体能自行填补缺口而把其知觉为一个整体。

5、好图形的原则。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个好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6、共方向原则,也有称共同命运原则。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

7、简单性原则。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8、连续性原则。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尽管以上这些原则中的许多不是格式塔首创,但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将这些原则有效地组织了起来,并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从而使其成为了格式塔知觉理论中最有特色的一块。

(四)学习理论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对知觉的研究,但任何心理学书在谈到学习理论时一定会提到苛勒的顿悟说(格式塔派心理学家苛勒以黑猩猩摘取香蕉的经典实验为基础,提出了问题解决的顿悟说。顿悟说认为人遇到问题时,会重组问题情景的当前结构,以弥补问题的缺口,达到新的完形,从而联想起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的突出特点是顿悟,即对问题情景的突然领悟。苛勒的顿悟说主要的两个基本观点是:

⑴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所谓完形,亦称“格式塔”,指的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一切学习,其实质均在于通过对情境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构造完形,学习并非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⑵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顿悟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学习的顿悟说,又称完形说,它与桑代克的联结说针锋相对。顿悟说

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强调二者以意识为中介),顿悟说主要是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而提出的。《人猿的智慧》于1917年以专著的形式进行了发表。在这本著作里,苛勒描述了他在测验黑猩猩解决复杂问题时所采用的四类课题:

即第一,迂回的课题。第二,利用现成工具的课题,这一课题包括对现成工具的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两种。

第三,必须利用已有条件创造一种新工具才能解决的课题。第四,建筑课题。

通过这些实验,苛勒认为,人和类人猿的学习不是对个别刺激做出个别反应,是对一定情境中的各事物的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是一种顿悟形式的智慧行为。当学习者理解了情境之后,会产生突然的、迅速的领悟。学习不是盲目的“试误”,是“参照场的整个形势,一种完善解决的出

现。”(W. Kohler,1925,p.190)这就是苛勒关于学习的顿悟说。顿悟说的最大特点是用顿悟来反对桑代克的试误,因此顿悟说是一种和试误说完全相对立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从苛勒的理论中抽取出顿悟的四个特点:

第一,顿悟严重依赖情境条件,只有当学习者能够理解课题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会出现。

第二,顿悟是跟随着一个阶段的尝试和错误之后产生的。但苛勒指出,这种尝试的行为是一种近似于行为假定的尝试程序,并不断累积经验,从而最终出现顿悟。

第三,顿悟是一种质变,它无需量的积累。顿悟的这一特点也和桑代克的试误有很大的区别,因为试误说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量变过程。

第四,顿悟是可以迁移的,特别是在类似课题中顿悟可以高度迁移。迁移理论也是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创造性思维

惠特海默对思维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特别是研究了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在研究中,他把顿悟学习原理运用到人类的创造性思维的探讨上。惠特海默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