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梳理(理)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梳理(理)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梳理(理)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归类——献给20XX 年高三(理科)考生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注意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lg }x y x =—函数的定义域;{|lg }y y x =—函数的值域; {(,)|l g }x y y x =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A 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注意:条件为A B ?,在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A =?的情况 如:}012|{2

=--=x ax x A ,如果A R +

=?,求a 的取值.(答:0a ≤)

④()U U U C A B C A C B =,()U U U C A

B C A C B =;

A B C A B C =()();

A B C A B C =()().

⑤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U A C B ?=?U C A

B R ?=.

⑥A

B 元素的个数:()()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⑦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3.补集思想常运用于解决否定型或正面较复杂的有关问题。

如:已知函数12)2(24)(2

2

+----=p p x p x x f 在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个实数c ,使 0)(>c f ,求实数p 的取值范围.(答:3

2(3,)-)

4.原命题: p q ?;逆命题: q p ?;否命题: p q ???;逆否命题: q p ???;互为逆否的两 个命题是等价的.如:“βαsin sin ≠”是“βα≠”的 条件.(答:充分非必要条件)

5.若p q ?且q p ≠>,则p 是q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或q 是p 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6.注意命题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 命题p q ?的否定是p q ??;否命题是p q ???. 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 ?”;“p 且q ”的否定是“p ?或q ?”.

如:“若a 和b 都是偶数,则b a +是偶数”的否命题是“若a 和b 不都是偶数,则b a +是奇数” 否定是“若a 和b 都是偶数,则b a +是奇数”. 7.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

二.函数 1.①映射

f :A B →是:⑴ “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对应;⑵集合A 中的元素必有象且A 中不

同元素在B 中可以有相同的象;集合B 中的元素不一定有原象(即象集B ?).

②一一映射f :A B →: ⑴“一对一”的对应;⑵A 中不同元素的象必不同,B 中元素都有原象. 2.函数f : A B →是特殊的映射.特殊在定义域A 和值域B 都是非空数集!据此可知函数图像与x 轴 的垂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但与y 轴垂线的公共点可能没有,也可能有任意个. 3.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4.求定义域: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如:分母0≠;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对数真数0>,底数0> 且1≠;零指数幂的底数0≠);实际问题有意义;若()f x 定义域为[,]a b ,复合函数[()]f g x 定义 域由()a g x b ≤≤解出;若[()]f g x 定义域为[,]a b ,则()f x 定义域相当于[,]x a b ∈时()g x 的值域. 5.求值域常用方法: ①配方法(二次函数类);②逆求法(反函数法);③换元法(特别注意新元的范围). ④三角有界法:转化为只含正弦、余弦的函数,运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求值域;

⑤不等式法⑥单调性法;⑦数形结合:根据函数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求值域; ⑧判别式法(慎用):⑨导数法(一般适用于高次多项式函数).

6.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⑴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函数的类型); ⑵代换(配凑)法; ⑶方程的思想----对已知等式进行赋值,从而得到关于()f x 及另外一个函数的方程组。

7.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

⑴函数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其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确定奇偶性方法有定义法、图像法等; ⑵若()f x 是偶函数,那么()()(||)f x f x f x =-=;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必过原点((0)0f =); ⑶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0f x f x ±-=或()()

1(()0)f x f x f x -=±≠;

⑷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注意:若判断较为复杂解析式函数的奇偶性,应先化简再判断;既奇又偶的函数有无数个 (如()0f x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即可).

⑸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⑹确定函数单调性的方法有定义法、导数法、图像法和特值法(用于小题)等. ⑺复合函数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提醒:求单调区间时注意定义域) 如:函数12

2log (2)y x x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_______.(答:(1,2))

8.函数图象的几种常见变换⑴平移变换:左右平移---------“左加右减”(注意是针对x 而言);

上下平移----“上加下减”(注意是针对()f x 而言).⑵翻折变换:()|()|f x f x →;()(||)f x f x →. ⑶对称变换:①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②证明图像1C 与2C 的对称性,即证1C 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轴)的对称点仍在2C 上,反之亦然. ③函数()y f x =与()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0x =(y 轴)对称;函数()y f x =与函数 ()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0y =(x 轴)对称;

④若函数()y f x =对x R ∈时,()()f a x f a x +=-或()(2)f x f a x =-恒成立,则()y f x =图像关 于直线x a =对称;

⑤若()y f x =对x R ∈时,()()f a x f b x +=-恒成立,则()y f x =图像关于直线2

a b x +=对称;

⑥函数()y f a x =+,()y f b x =-的图像关于直线2

b a x -=

对称(由a x b x +=-确定);

原结论 否定 原结论 否定 是 不是 至少有一个 一个也没有 都是

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两个 大于 不大于 至少有n 个 至多有1n -个 小于 不小于

至多有n 个

至少有1n +个

对所有x ,成立 存在某x ,不成立 p 或q p ?且q ? 对任何x ,不成立 存在某x ,成立

p 且q

p ?或q ?

⑦函数()y f x a =-与()y f b x =-的图像关于直线2

a b x +=对称;

⑧函数()y f x =,()y A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2

A y =

对称(由()()

2

f x A f x y +-=

确定);

⑨函数()y f x =与()y f x =--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函数()y f x =,()y n f m x =-- 的图像关于点22(,)m n

对称;

⑩函数()y f x =与函数1

()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y x =对称;曲线1C :(,)0f x y =,关于 y x a =+,y x a =-+的对称曲线2C 的方程为(,)0f y a x a -+=(或(,)0f y a x a -+-+=; 曲线1C :(,)0f x y =关于点(,)a b 的对称曲线2C 方程为:(2,2)0f a x b y --=. 9.函数的周期性:⑴若()y f x =对x R ∈时()()f x a f x a +=-恒成立,则 ()f x 的周期为2||a ; ⑵若()y f x =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 a =对称,则()f x 的周期为2||a ; ⑶若()y f x =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 a =对称,则()f x 的周期为4||a ; ⑷若()y f x =关于点(,0)a ,(,0)b 对称,则()f x 的周期为2||a b -;

⑸()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x b a b =≠对称,则函数()y f x =的周期为2||a b -; ⑹()y f x =对x R ∈时,()()f x a f x +=-或1()

()f x f x a +=-

,则()y f x =的周期为2||a ;

10.对数:⑴log log n n a a b b =(0,1,0,)a a b n R +>≠>∈;⑵对数恒等式log (0,1,0)a N a N a a N =>≠>; ⑶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n a a a a

a a a a M N

M N M N M N M n M ?=+=-=;

1log log n a a M n

M =;⑷对数换底公式log log log b b a N a

N =

(0,1,0,1)a a b b >≠>≠;

推论:121123log log log 1log log log log n a b c a a a n a n b c a a a a a -??=????=.

(以上120,0,0,1,0,1,0,1,,,0n M N a a b b c c a a a >>>≠>≠>≠>且12,,

n a a a 均不等于1)

11.方程()k f x =有解k D ?∈(D 为()f x 的值域);()a f x ≥恒成立[()]a f x ?≥最大值, ()a f x ≤恒成立[()]a f x ?≤最小值.

12.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⑴分离参数法(最值法); ⑵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问题; 13.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 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4.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②顶点式:

2

()()(0)f x a x h k a =-+≠; ③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15.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先画图再研究0?>、轴与区间关系、区间端点函数值符号;

16.复合函数:⑴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f x 的定义域为[,]a b ,其复合函数[()]f g x 的定义域可由 不等式()a g x ≤b ≤解出;若[()]f g x 的定义域为[,]a b ,求()f x 的定义域,相当于[,]x a b ∈时,求 ()g x 的值域;⑵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17.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⑴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⑵奇函数的反函数 也是奇函数;⑶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⑷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⑸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的定义域具有相同的单调性;⑹()y f x =与1()y f x -=互为

反函数,设()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B ,则有1[()]()f f x x x B -=∈,1[()]()f f x x x A -=∈. 18.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0f u g x u

h x =+≥(或0≤)()a u b ≤≤()0()0f a f b ≥???≥?(或()0

()0

f a f b ≤??≤?);

19.函数(0,)ax b cx d

y c ad bc ++=≠≠的图像是双曲线:①两渐近线分别直线d c

x =-(由分母为零确定)和 直线a c

y =(由分子、分母中x 的系数确定);②对称中心是点(,)d a c c

-;③反函数为b dx cx a

y --=;

20.函数(0,0)b x

y ax a b =+>>:增区间为(,],[

,)b b a

a

-∞-

+∞,减区间为,

,

[,0),(0]b b a

a

-.

如:已知函数12

()ax x f x ++=在区间(2,)-+∞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答:1

2

(,)+∞).

三.数列

1.由n S 求n a ,1*

1(1)

(2,)

n n n S n a S S n n N -=??=?-≥∈?? 注意验证1a 是否包含在后面n a 的公式中,若不符合要 单独列出.如:数列{}n a 满足11153

4,n n n a S S a ++=+=,求n a (答:{

14(1)

34(2)n n n a n -==?≥).

2.等差数列1{}n n n a a a d -?-=(d 为常数)112(2,*)n n n a a a n n N +-?=+≥∈ 2112

2

(,)(,)n n d

d

a an

b a d b a d S An Bn A B a ?=+==-?=+==-;

3.等差数列的性质: ①()n m a a n m d =+-,m n a a m n

d --=

②m n l k m n l k a a a a +=+?+=+(反之不一定成立);特别地,当2m n p +=时,有2m n p a a a +=; ③若{}n a 、{}n b 是等差数列,则{}n n ka tb +(k 、t 是非零常数)是等差数列; ④等差数列的“间隔相等的连续等长片断和序列”即 232,,,m m m m m S S S S S --仍是等差数列;

⑤等差数列{}n a ,当项数为2n 时,S S nd -=偶奇,1

n n S a S a +=奇偶

;项数为21n -时,

(*)n S S a a n N -==∈偶中奇,21(21)n n S n a -=-,且1

S n S n =-奇偶

;()(21)n n n

n

A a

B b f n f n =?=-.

⑥首项为正(或为负)的递减(或递增)的等差数列前n 项和的最大(或最小)问题,转化为解不等式

100n n a a +≥??≤?(或10

n n a a +≤??≥?).也可用2n S An Bn =+的二次函数关系来分析.

⑦若,()n m a m a n m n ==≠,则0m n a +=;若,()n m S m S n m n ==≠,则()m n S m n +=-+; 若()m n S S m n =≠,则S m+n =0;S 3m =3(S 2m -S m );m n m n S S S mnd +=++. 4.等比数列12

1111{}(0)(2,*)n n

n n n n n n a a a q q a a a n n N a a q +--+?=≠?=≥∈?=.

5.等比数列的性质 ①n m

n m a a q

-=,n n m m

a q a -=;②若{}n a 、{}n

b 是等比数列,则{}n ka 、{}n n a b 等也是等比数列;

③11

11

11(1)1111(1)(1)

(1)

(1)n n n n q q a a a a a q q q q na q na q S q q q ------==????==??-+≠=≠????

;④m n l k m n l k a a a a +=+?=(反之不一定成

1

-2

2

-00

1

1

-1

sin cos αα

-1

-2

2

-00

11

-1

sin cos αα+ 立);m n m n m n n m S S q S S q S +=+=+. ⑤等比数列中232,,,m m m m m S S S S S --(注:各项均不为0)

仍是等比数列. ⑥等比数列{}n a 当项数为2n 时,

S S q =偶奇

;项数为21n -时,1S a S q -=奇偶

.

6.①如果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n

a A (n

a A 总有意义)是等比数列;如果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 则数列{log ||}(0,1)a n a a a >≠是等差数列;

②若{}n a 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n a 是非零常数数列;

③如果两个等差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数列也是等差数列,且新数列的公差 是原两个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等差数列和一个等比数列有公共项,那么由他们的 公共项顺次组成的数列是等比数列,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探求其通项;

④三个数成等差的设法:,,a d a a d -+;四个数成等差的设法:3,,,3a d a d a d a d --++; 三个数成等比的设法:,,a

q a aq ;四个数成等比的错误设法:

33

,,,a a

q

q

aq aq (为什么?)

7.数列的通项的求法:⑴公式法:①等差数列通项公式;②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⑵已知n S (即12()n a a a f n ++

+=)求n a 用作差法:11,(1)

,(2)n n

n S n a S S n -=?=?-≥?.

⑶已知12()n a a a f n ???=求n a 用作商法:()

(1)(1),(1)

,(2)n f n f n f n a n -=??=?≥??.

⑷若1()n n a a f n +-=求n a 用迭加法. ⑸已知1()n n

a a

f n +=,求n a 用迭乘法.

⑹已知数列递推式求n a ,用构造法(构造等差、等比数列):①形如1n n a ka b -=+,1n n n a ka b -=+, 1n n a ka a n b -=+?+(,k b 为常数)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转化为公比为k 的等比数列后, 再求n a .②形如11n n n a ka b

a --+=

的递推数列都可以用 “取倒数法”求通项.

8.数列求和的方法:①公式法: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求和公式;②分组求和法;③倒序相加;④错位 相减;⑤分裂通项法.公式:1

2

123(1)n n n ++++=+;22221

6

123(1)(21)n n n n +++

+=++;

3

3

3

3

2

(1)2

123[

]n n n +++++=;2

135n n +++

+=;常见裂项公式

1

11(1)

1

n n n

n ++=

-

11

1

1()

()n n k k n

n k

++=-

1

1

1

1(1)(1)2(1)

(1)(2)

[

]n n n n n n n -++++=-

11

(1)!

!

(1)!

n n n n ++=-

常见放缩公式:2121111

2()2()n n n n n n

n

n n +-+++--=<

<

=-.

9.“分期付款”、“森林木材”型应用问题

⑴这类应用题一般可转化为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但在求解过程中,务必“卡手指”,细心计算 “年限”.对于“森林木材”既增长又砍伐的问题,则常选用“统一法”统一到“最后”解决.

⑵利率问题:①单利问题:如零存整取储蓄(单利)本利和计算模型:若每期存入本金p 元,每期利 率为r ,则n 期后本利和为:(1)2

(1)(12)(1)()n n n S p r p r p nr p n r +=++++

+=+(等差数列问

题);②复利问题:按揭贷款的分期等额还款(复利)模型:若贷款(向银行借款)p 元,采用分期等

额还款方式,从借款日算起,一期(如一年)后为第一次还款日,如此下去,分n 期还清.如果每期利 率为r (按复利),那么每期等额还款x 元应满足: 12(1)(1)(1)(1)n n n p r x r x r x r x --+=+++++++(等比数列问题).

四.三角函数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2()k k Z αθπ?=+∈;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k k Z αθπ?=+∈;α终边 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k k Z αθπ?=-+∈;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

2()k k Z απθπ?=-+∈;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Z απθπ?=++∈;

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角β终边对称22()k k Z αβθπ?=-+∈.

2.弧长公式:||l r θ=;扇形面积公式:2112

2

||S lr r θ==扇形;1弧度(1rad )≈57.3?. 3.三角函数符号(“正号”)规律记忆口诀:“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注意: 3tan15cot 752?=?=-;3tan75cot152?=?=+; 4.三角函数同角关系中(八块图):注意“正、余弦三兄妹 s i n c o s x x ±、sin cos x x ?”的关系.

如2(sin cos )12sin cos x x x x ±=±等.

5.对于诱导公式,可用“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概括; (注意:公式中始终视...α.为锐角...).

6.角的变换:已知角与特殊角、已知角与目标角、已知角 与其倍角或半角、两角与其和差角等变换.

如:()ααββ=+-;2()()ααβαβ=++-;2()()αβαβα=+--;2

2αβ

αβ++=?

2

2

2

()()αββααβ+=---等;“1”的变换:221sin cos tan cot 2sin30tan 45x x x x =+=?=?=?;

7.重要结论:22sin cos sin()a b a x b x x ?++=+其中tan b

a

?=);重要公式2

2cos 1sin 2αα-=;2cos α=

1c o s 2

2

α+;1cos sin 1cos 2

1cos 1cos sin tan

α

αααα

α

α

--++=±

=

=

;21sin 2

2

2

2

(cos sin )|cos sin |θθθθ

θ±=±=±.

万能公式:2

2tan 1tan sin 2αα

α+=

;22

1tan 1tan cos 2αα

α-+=

;2

2tan 1tan tan 2αα

α-=

.

8.正弦型曲线sin()y A x ω?=+的对称轴2

()k x k Z π

π?

ω

+

-=

∈;对称中心(

,0)()k k Z π?

ω

-∈;

余弦型曲线cos()y A x ω?=+的对称轴()k x k Z π?

ω

-=

∈;对称中心2

(

,0)()k k Z π

π?

ω

+-∈;

9.熟知正弦、余弦、正切的和、差、倍公式,正、余弦定理,处理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勿忘三 内角和等于180?,一般用正、余弦定理实施边角互化;正弦定理:sin sin sin 2a b c A

B

C

R ==

=;

余弦定理:222

22

2

2

2

()222cos ,cos 1b c a

b c a

bc

bc

a b c bc A A +-+-=+-=

=

-;

正弦平方差公式:22sin sin sin()sin()A B A B A B -=+-;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2ABC S a b c

r ?++=

?

k

面积公式:12

4sin abc R

S ab C ?==

;射影定理:cos cos a b C c B =+. 10.ABC ?中,易得:A B C π++=,①sin sin()A B C =+,cos cos()A B C =-+,tan tan()A B C =-+. ②2

2

sin

cos

A B C +=,2

2

cos

sin

A B C +=,2

2

tan

cot

A B C +=. ③sin sin a b A B A B >?>?>

④锐角ABC ?中,2

A B π

+>

,sin cos ,cos cos A B A B ><,222a b c +>,类比得钝角ABC ?结论.

⑤tan tan tan tan tan tan A B C A B C ++=.

11.角的范围:异面直线所成角2

(0,]π;直线与平面所成角2

[0,]π

;二面角和两向量的夹角[0,]π;直线

的倾斜角[0,)π;1l 到2l 的角[0,)π;1l 与2l 的夹角2

(0,]π

.注意术语:坡度、仰角、俯角、方位角等.

五.平面向量

1.设11(,)a x y =,22(,)b x y =. (1)1221//0a b x y x y ?-=;(2)121200a b a b x x y y ⊥??=?+=.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e 和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 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1122a e e λλ=+.

3.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cos a b a b x x y y θ?==+;其几何意义是a b ?等于a 的长度 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a 在b 的方向上的投影1212

22

22

||cos ||x x y y a b a b x y θ+?==

+. 4.三点A 、B 、C 共线AB ?与AC 共线;与AB 共线的单位向量||

AB

AB ±

.

5.平面向量数量积性质:设11(,)a x y =,22(,)b x y =,则12122222

1122

cos ||||x x y y a b

a b x y x y θ+?==

++;注意: ,a b ??为锐角0a b ??>,,a b 不同向;,a b ??为直角0a b ??=;,a b ??为钝角0a b ??<,,a b 不反向. 6.a b ?同向或有0||||||||||||a b a b a b a b ?+=+≥-=-;a b ?反向或有0

||||||||||||a b a b a b a b ?-=+≥-=+;

a b ?不共线||||||||||a b a b a b ?-<±<+. 7.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⑴若11(,)a x y =,22(,)b x y =,则1212a b x x y y ?=+; 221212||()()AB x x y y =-+-; ⑵若(,)a x y =,则2

22a a a x y =?=+.

8.熟记平移公式和定比分点公式. ①当点P 在线段21P P 上时,0λ>;当点P 在线段21P P (或12P P )

延长线上时,1λ<-或10λ-<<.②分点坐标公式:若12PP PP λ=;且111(,)P x y ,(,)P x y 222(,)P x y ; 则121211(1)x x y y x y λλλλλ++++?=??≠-??=??

, 中点坐标公式:

1212

2

2(1)x x y y x y λ++?

=??=??=??. ③1P ,P ,2P 三点共线?存在实数λ、μ使得12OP OP OP λμ=+且1λμ+=.

9.三角形中向量性质:①AB AC +过BC 边的中点:||

||

||

||

(

)(

)AB AC AB AC AB AC AB AC +

⊥-

②1

3

()0PG PA PB PC GA GB GC G =++?++=?为ABC ?的重心;

③PA PB PB PC PA PC P ?=?=??为ABC ?的垂心; ④||||||0BC PA CA PB AB PC P ++=?为 ABC ?的内心;||

||

()(0)AB AC AB AC λλ+

≠所在直线过ABC ?内心. ⑤设1122(,),(,)A x y B x y ,

12

AOB A B B A S x y x y ?=

-. 22212

1

||||sin ||||()2

ABC S AB AC A AB AC AB AC ?==-?.

⑥O 为ABC ?内一点,则0BOC AOC AOB S OA S OB S OC ???++=.

10.(,)(,)(,)a h k P x y P x y ='''?????→按平移,有x x h y y k

'=+??

'=+?(PP a '=);(,)()()a h k y f x y k f x h ==?????→-=-按平移

. 六.不等式

1.掌握课本上的几个不等式性质,注意使用条件,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0ab >,b a >,则

11

a

b

>.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2.掌握几类不等式(一元一次、二次、绝对值不等式、简单的指数、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尤其注意 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含参数的不等式;勿忘数轴标根法,零点分区间法. 3.掌握重要不等式,(1)均值不等式:若0,>b

a ,则2

2

22

2

11a b

a b ab a b

+++≥≥≥

(当且仅当b a =时

取等号)使用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等;(2),,a b c R ∈,

222

a b c a b b c c a ++≥++(当且仅当

a b c ==时,取等号);(3)公式注意变形如:22

22

2

(

)a b a b ++≥,

22

(

)a b ab +≤;(4)若0,0a b m >>>,则b b m a

a m

++<

(真分数的性质);

4.含绝对值不等式:,a b 同号或有0||||||||||||a b a b a b a b ?+=+≥-=-;,a b 异号或有0 ||||||||||||

a b a b a b a b ?-=+≥-=+

. 5.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⑴比较法:作差比较:0A B A B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 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⑵综合法:由因导果;⑶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 需证…,只需证…; ⑷反证法:正难则反;⑸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放缩法的方法有:①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21||a a +>;(1)n n n +>.②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③利用基本不等式,如:(1)

(1)2

n n n n +++<.④利用常用结论:01 11121k k k

k k

+++-=

<

02

2

1111111

1

(1)(1)1

k

k k k

k

k k

k k

++---

=

<

<

=

-(程度大);0

3

2

2

1111

11

21

1

(

)k

k k k --+<

=-

(程度小);

⑹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 代数换元.如:知222x y a +=,可设cos ,sin x a y a θθ==;知221x y +≤,可设cos x r θ=,sin y r θ= (01r ≤≤);知

222

2

1x y a

b

+

=,可设cos ,sin x a y b θθ==;已知

222

2

1x y a

b

-

=,可设sec ,tan x a y b θθ==.

⑺最值法,如:()a f x >最大值,则()a f x >恒成立.()a f x <最小值,则()a f x <恒成立.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α的范围是[0,π);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变化关系2

tan ()k π

αα=≠(如右图):

3.直线方程五种形式:⑴点斜式:已知直线过点00(,)x y 斜率为k ,则直线

方程为00()y y k x x -=-,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⑵斜截式:已知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和斜率k ,则直线方程为y kx b =+,它不包括垂直于x 轴的直线. ⑶两点式:已知直线经过 111(,)P x y 、222(,)P x y 两点,则直线方程为

1121

21

y y x x y y x x ----=,它不包括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⑷截距式:已知直线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为,a b ,则直线方程为1x

y a

b

+

=,它不包括垂直于坐标

轴的直线和过原点的直线.⑸一般式:任何直线均可写成0Ax By C ++=(,A B 不同时为0)的形式. 提醒:⑴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都有局限性.(如点斜式不适用于斜率不存在的直线,还有截距式呢?) ⑵直线在坐标轴上的截距可正、可负、也可为0.直线两截距相等?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 原点;直线两截距互为相反数?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直线两截距绝对值相等? 直线的斜率为1±或直线过原点.

⑶截距不是距离,截距相等时不要忘了过原点的特殊情形. 4.直线1111:0l A x B y C ++=与直线2222:0l A x B y C ++=的位置关系: ⑴平行?12210A B A B -=(斜率)且12210B C B C -≠(在y 轴上截距); ⑵相交?12210A B A B -≠;(3)重合?12210A B A B -=且12210B C B C -=.

5.直线系方程:①过两直线1l :1110A x B y C ++=,2l :2220A x B y C ++=.交点的直线系方程可设 为111222()0A x B y C A x B y C λ+++++=;②与直线:0l Ax By C ++=平行的直线系方程可设为

0()A x B y m m c ++=≠;③与直线

:0l Ax By C ++=垂直的直线系方程可设为0Bx Ay n -+=. 6.到角和夹角公式:⑴1l 到2l 的角是指直线1l 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2l 重合所转的角θ, (0,)θπ∈且2112

121tan (1)k k k k k k θ-+=

≠-;

⑵1l 与2l 的夹角是指不大于直角的角2

,(0,]π

θθ∈且2112

121tan |

|(1)k k k k k k θ-+=≠-.

7.点00(,)P x y 到直线0Ax By C ++=的距离公式002

2

Ax By C

d A B

++=

+;

两条平行线10Ax By C ++=与20Ax By C ++=的距离是12

2

2

C C d A B

-=

+.

8.设三角形ABC ?三顶点11(,)A x y ,22(,)B x y ,33(,)C x y ,则重心123123

(,)33

x x x y y y G ++++;

9.有关对称的一些结论

⑴点(,)a b 关于x 轴、y 轴、原点、直线y x =的对称点分别是(,)a b -,(,)a b -,(,)a b --,(,)b a . ⑵曲线(,)0f x y =关于下列点和直线对称的曲线方程为:①点(,)a b :(2,2)0f a x b y --=; ②x 轴:(,)0f x y -=;③y 轴:(,)0f x y -=;④原点:(,)0f x y --=;⑤直线y x =:

(,)0f y x =;⑥直线y x =-:(,)0f y x --=;⑦直线x a =:(2,)0f a x y -=.

10.⑴圆的标准方程:222()()x a y b r -+-=. ⑵圆的一般方程:

222

20(

40)

x y D x E y F D E F ++++=+->.特别提醒:只有当2240D E F +->时,方程 220x y Dx Ey F ++++=才表示圆心为2

2

(,)D E --,半径为

22

142

D E F +-的圆(二元二次方程

220Ax Bxy Cy Dx Ey F +++++=表示圆0A C ?=≠,且220,40B D E AF =+->).

⑶圆的参数方程:cos sin x a r y b r θ

θ=+??=+?

(θ为参数),其中圆心为(,)a b ,半径为r .圆的参数方程主要应用是

三角换元:222cos ,sin x y r x r y r θθ+=→==; 222cos ,sin (0)x y t x r y r r t θθ+=→==≤≤. ⑷以11(,)A x y 、22(,)B x y 为直径的圆的方程1212()()()()0x x x x y y y y --+--=; 1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通常用几何法(计算圆心到直线距离).点00(,)P x y 及圆的方程 222()()x a y b r -+-=.①22200()()x a y b r -+->?点P 在圆外;

②22200()()x a y b r -+-

12.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点00(,)P x y 在圆222x y r +=上,则过点P 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 过圆222()()x a y b r -+-=上一点00(,)P x y 切线方程为200()()()()x a x a y b y b r --+--=. 13.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x 轴垂直的直线. 1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 决弦长问题.①d r >?相离 ②d r =?相切 ③d r

1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经常转化为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设两圆的圆心距为d ,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R :d R r >+?两圆相离;d R r =+?两圆相外切; ||R r d R r -<<+?两 圆相交;||d R r =-?两圆相内切; ||d R r <-?两圆内含;0d =?两圆同心.

16.过圆1C :221110x y D x E y F ++++=,2C :222220x y D x E y F ++++=交点的圆(相交弦)系方程 为2222111222()()0x y D x E y F x y D x E y F λ+++++++++=.1λ=-时为两圆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 17.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 直角三角形,切线长定理、割线定理、弦切角定理等等).

18.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步骤是:(1)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列出不等式;(2)作出可行域,写出目标

函数(判断几何意义);(3)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

八.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焦半径公式:设00(,)P x y 为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任一点,焦点为1(,0)F c -,2(,0)F c ,

则1020,PF a ex PF a ex =+=-(“左加右减”);

2.双曲线焦半径:设00(,)P x y 为双曲线22

221(0,0)x y a b a b

-=>>上任一点,焦点为1(,0)F c -,2(,0)F c ,

则:⑴当P 点在右支上时,1020||,||PF a ex PF a ex =+=-+;⑵当P 点在左支上时,10||PF a ex =--, 20||PF a ex =-;(e 为离心率).另: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渐近线方程为22

220x y a b

-=.

3.抛物线焦半径公式:设00(,)P x y 为抛物线22(0)y px p =>上任意一点,F 为焦点,则

02

||p PF x =+

;22(0)y px p =->上任意一点,F 为焦点,则02

||p PF x =-+

.

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整理全面《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师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 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 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 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 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线性规划、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高三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1 高中数学总复习 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 I. 基础知识要点 1. 集合中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2.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 [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 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 ? ??=-=+1323 y x y x 解的集合{(2,1)}. 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A ={(x ,y )| y =x +1} B={y |y =x 2+1} 则A ∩B =?) 4.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 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①若325≠≠≠+b a b a 或,则应是真命题.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 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弧度:一周的弧度数为2πr/r=2π,360°角=2π弧度,因此,1弧度约为57.3°,即57°17'44.806'', 1°为π/180弧度,近似值为0.01745弧度,周角为2π弧度,平角(即180°角)为π弧度, 直角为π/2弧度。(答:25-;5 36 π- ) (2)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直线上) ?()k k αθπ=+∈Z . (3)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2()k k αθπ=-+∈Z . (4)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απθπ=-+∈Z . (5)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απθπ=++∈Z . (6)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 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 k k Z π α=∈. 如α的终边与 6 π 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 (答:Z k k ∈+ ,3 2π π) 4、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如若α是第 二象限角,则2 α 是第_____象限角 (答:一、三) 5.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 S lR R α==,1弧度 (1rad)57.3≈. 如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答:22cm )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0r x y =+>,那么 s i n ,c o s y x r r αα==,()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 x α=()0x ≠, ()csc 0r y y α=≠。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 或 ,整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实数集合: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记作 .

2、如果集合 ,但存在元素 ,且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则集合A有 个子集,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记作: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 . 3、全集、补集? §1.2.1、函数的概念

1、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 ,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 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

高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师版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安徽·合肥郭建德老师整理 引言 1.课程内容: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 必修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指、对、幂函数) 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必修3:算法初步、统计、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数(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必修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个高中学生所必须学习的。 上述内容覆盖了高中阶段传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证打好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了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而不在技巧与难度上做过高的要求。 此外,基础内容还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统计等内容。 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 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 选修1—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导数及其应用。 选修1—2:统计案例、推理与证明、数系的扩 充与复数、框图 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 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推理与证明、数系 的扩充与复数 选修2—3:计数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统计案例。 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 选修3—1:数学史选讲。 选修3—2:信息安全与密码。 选修3—3:球面上的几何。 选修3—4:对称与群。 选修3—5:欧拉公式与闭曲面分类。 选修3—6: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 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选修4—2:矩阵与变换。 选修4—3:数列与差分。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选修4—5:不等式选讲。选修4—6:初等数论初步。 选修4—7:优选法与试验设计初步。 选修4—8: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选修4—9:风险与决策。 选修4—10: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 2.重难点及考点: 重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圆锥曲线,立体几何,导数 难点:函数、圆锥曲线 高考相关考点: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 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 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 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 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 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 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 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 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平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 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 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 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 置关系、线性规划、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 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⑼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空间直线、直线 与平面、平面与平面、棱柱、 棱锥、球、空间向量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 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 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必修1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 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 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2020最新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精选

2020最新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5篇精选高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数学知识点(一) 第一章:集合和函数的基本概念,错误基本都集中在空集这一概念上,而每次考试基本都会在选填题上涉及这一概念,一个不小心就是五分没了。次一级的知识点就是集合的韦恩图,会画图,集合的“并、补、交、非”也就解决了,还有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的单调性、增减性的概念,这些都是函数的基础而且不难理解。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反复去记这些概念,的方法是写在笔记本上,每天至少看上一遍。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三大函数的运算性质及图像。函数的几大要素和相关考点基本都在函数图像上有所体现,单调性、增减性、极值、零点等等。关于这三大函数的运算公式,多记多用,多做一点练习基本就没多大问题。函数图像是这一章的重难点,而且图像问题是不能靠记忆的,必须要理解,要会熟练的画出函数图像,定义域、值域、零点等等。对于幂函数还要搞清楚当指数幂大于一和小于一时图像的不同及函数值的大小关系,这也是常考常错点。另外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对立关系及其相互之间要怎样转化问题也要了解清楚。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主要就是函数与方程的结合。其实就是的实根,即函

数的零点,也就是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这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是这一章的重点,要学会在这三者之间的灵活转化,以求能最简单的解决问题。关于证明零点的方法,直接计算加得必有零点,连续函数在x轴上方下方有定义则有零点等等,这是这一章的难点,这几种证明方法都要记得,多练习强化。这二次函数的零点的Δ判别法,这个倒不算难。 高二数学知识点(二) 第一章:三角函数。考试必考题。诱导公式和基本三角函数图像的一些性质只要记住会画图就行,难度在于三角函数形函数的振幅、频率、周期、相位、初相,及根据最值计算A、B的值和周期,及等变化时图像及性质的变化,这一知识点内容较多,需要多花时间,首先要记忆,其次要多做题强化练习,只要能踏踏实实去做,也不难掌握,毕竟不存在理解上的难度。 第二章:平面向量。个人觉得这一章难度较大,这也是我掌握最差的一章。向量的运算性质及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难度都不大,只要在计算的时候记住要同起点的向量。向量共线和垂直的数学表达,这是计算当中经常要用的公式。向量的共线定理、基本定理、数量积公式。难点在于分点坐标公式,首先要准确记忆。向量在考试过程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常常是作为解题要用的工具出现,用向量时要首先找出合适的向量,个人认为这个比较难,常常找不对。有同样情况的同学建议多看有关题的图形。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这一章公式特别多。和差倍半角公式都是会用到的公式,所以必须要记牢。由于量比较大,记忆难度大,所以建议用纸写之后贴在桌子上,天天都要看。而且的三角函数变换都有一定的规律,记忆的时候可以结合起来去记。除此之外,就是多练习。要从多练习中找到变换的规律,比如一般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复习整理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概念 把某些特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叫做集合. (2)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N 表示自然数集,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 (3)集合与元素间的关系 对象a 与集合M 的关系是a M ∈,或者a M ?,两者必居其一.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简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 描述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 x-3>2}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 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B? A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让我再看你一眼(高中数学知识点回顾)

让我 再看你一眼 高中数学知识点回顾 姓名:

答题技巧 一、技术矫正: 考试中时间分配及处理技巧非常重要,有几点需要必须提醒同学们注意: ⑴、按序答题,先易后难:一定要选择熟题先做、有把握的题目先做; ⑵、不能纠缠在某一题、某一细节上,该跳过去就先跳过去,千万不能感觉自己被卡住,这样会心慌,影响下面做题的情绪; ⑶、避免“回头想”现象。一定要争取一步到位,不要先做一下,等回过头来再想再检查,高考时间较紧张,也许待会儿根本顾不上再来思考; ⑷、做某一选择题时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初步答案或猜估的答案必须先在卷子上做好标记,有时间再推敲,不要空答案,否则要是时间来不及瞎写答案只能增加错误的概率。 二、规范化提醒: 这是取得高分的基本保证,规范化包括:①解题过程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或叙述;②注意解完后再看一下题目,看你的解答是否符合题意,谨防因解题不全或失误,答题或书写不规范而失分,总之,要吃透题“情”;③合理分配时间,做到一准、二快、三规范,特别是要注意解题结果的规范化。 例如: ⑴、解与解集:方程的结果一般用解表示(除非强调求解集);不

3 等式、三角方程的结果一般用解集(集合或区间)表示.三角方程的通解中必须加k Z ∈.在写区间或集合时,要正确地书写圆括号、方括号或大括号,区间的两端点之间、集合的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⑵、解题结束后一定要写上符合题意的“答”,如利用法向量求出的空间角的余弦,应用题等都要作答; ⑶、分类讨论题,最后一定要写综合性结论; ⑷、任何结果要最简.如2 , 2 211 4 22 == 等. ⑸、排列组合题,无特别声明,要求出数值. ⑹、函数解析式后面一般要注明定义域; ⑺、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要考虑消参数过程中最后的限制范围; ⑻、注意轨迹与轨迹方程的区别:轨迹方程一般用普通方程表示,轨迹则需要说明图形形状,且有条件限制的轨迹方程必须注明x 或y 的范围. 三、考前寄语: ①、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②、一慢一快:审题要慢,做题要快; ③、不能小题难做,小题大做,而要小题小做,小题巧做; ④、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难人难我不畏难; ⑤、考试不怕题不会,就怕会题做不对; ⑥、基础题拿满分,中档题拿足分,难题力争多得分,似曾相识题力争不失分; ⑦、对数学解题有困难的考生的建议: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上水平,有时“放弃”是一种策略。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如:集合,A x x x B x ax =--===||22301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若,;2A B A B A A B B ??==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 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1539252 ∈--

高中数学秘籍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对于集合,一定要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及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如:集合,,,、、A x y x B y y x C x y y x A B C ======|lg |lg (,)|lg 中元素各表示什么? A 表示函数y=lgx 的定义域, B 表示的是值域,而 C 表示的却是函数上的点的轨迹 2 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记集合本身和空集的特殊情况 注重借助于数轴和文氏图解集合问题。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1|032|2===--=ax x B x x x A ,如:集合 若,则实数的值构成的集合为 B A a ? (答:,,)-? ?? ???1013 显然,这里很容易解出A={-1,3}.而B 最多只有一个元素。故B 只能是-1或者3。根据条件,可以得到a=-1,a=1/3. 但是, 这里千万小心,还有一个B 为空集的情况,也就是a=0,不要把它搞忘记了。 3. 注意下列性质: {}()集合,,……,的所有子集的个数是;1212a a a n n 要知道它的来历:若B 为A 的子集,则对于元素a 1来说,有2种选择(在或者不在)。同样,对于元素a 2, a 3,……a n ,都有2种选择,所以,总共有2n

种选择, 即集合A 有2n 个子集。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到,这2n 种情况之中,包含了这n 个元素全部在何全部不在的情况,故真子集个数为21n -,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若,;2A B A B A A B B ??==I Y (3)德摩根定律: ()()()()()()C C C C C C U U U U U U A B A B A B A B Y I I Y ==, 有些版本可能是这种写法,遇到后要能够看懂 ,A B A B A B A B ==U I I U 4. 你会用补集思想解决问题吗?(排除法、间接法) 如: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若且,求实数x ax x a M M M a --<∈?5 0352 的取值范围。 ()(∵,∴ ·∵,∴ ·,,)335 30555 50 1539252 2∈--0) 在(,1)-∞上单调递减,在(1,)+∞上单调递增,就应该马上知道函数对称轴是x=1.或者,我说在上 ,也应该马上可以想到m ,n 实际上就是方程 的2个根 5、熟悉命题的几种形式、 ()()().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逻辑连接词有“或”,“且”和“非” 若为真,当且仅当、均为真p q p q ∧

(完整)高中数学学考复习知识点,推荐文档

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常用公式及结论 一、集合与函数: 集合 1、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集合相等:若:,A B B A ??,则 A B =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 不属于:? 空集:φ 4.集合12{,,,}n a a a L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5.常用数集: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函数的奇偶性 1、定义: 奇函数 <=> f (– x ) = – f ( x ) ,偶函数 <=> f (–x ) = f ( x )(注意定义域) 2、性质:(1)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成轴对称图形; (3)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4)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对于定义域为D 的函数f ( x ),若任意的x 1, x 2∈D ,且x 1 < x 2 ①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增函数 ② f ( x 1 ) > f ( x 2 ) <=> f ( x 1 ) – f ( x 2 ) > 0 <=> f ( x )是减函数 二次函数y = ax 2 +bx + c (0a ≠)的性质 1、顶点坐标公式:??? ? ??--a b ac a b 44,22, 对称轴:a b x 2-=,最大(小)值:a b ac 442- 2.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两根式12()()()(0)f x a x x x x a =--≠. 指数与指数函数 1、幂的运算法则: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高中数学知识点汇总(最新版)

高中数学资料汇总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零点式.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 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 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 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 § 函数 1、若,则函数的图象关于点对称; 若,则函数为周期为的周期函数. 2、函数的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

(2)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 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1)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即轴)对称. (2)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 (3)函数和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4、若将函数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若将曲线的图象右移、上移个单位,得到曲线的图象.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6、若函数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并不是 ,而函数是的反函数. 7、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 (1)正比例函数,. (2)指数函数,. (3)对数函数,.

(4)幂函数,. (5)余弦函数,正弦函数,,§ 数列 1、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 数列的前n项的和为).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和公式为 .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 或. 4、等比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其前n项和公式为 . § 三角函数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3、和角与差角公式 ; ; . (平方正弦公式); .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 定, ). 4、二倍角公式 .

高三数学总复习知识点.doc

高三数学总复习知识点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总结 (1)集合:集合的运算; (2)复数:复数的运算或几何意义; (3)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化直角坐标; (4)算法: (5)解三角形: (6)数列:等差(比)数列的概念及运算,问法会有创新; (7)几何证明选讲: (8)三视图:综合考察多面体或旋转体的基本性质、空间几何元素的位置关系、表面积或体积的计算; (9)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概念及运算或小综合,或与思维方法有关; (10)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有关的问题:小综合、问法上会有创新; (11)直线与圆:综合在几何证明选讲或极坐标、参数方程中考察。 (12)圆锥曲线:考察定义、几何性质或标准方程; (13)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主要考察利用两个原理或两个计数模型计数。 (14)函数:综合、创新。

另外,定积分、几何概型在近四年的高考中都出现了一次,也属于容易题,在今年的备考中也要加以注意。 高考数学考点一:导数 一、综述 导数是微积分的初步知识,是研究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阶段对于导数的学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导数的常规问题: (1)刻画函数(比初等方法精确细微);(2)同几何中切线联系(导数方法可用于研究平面曲线的切线);(3)应用问题(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较高,而导数方法显得简便)等关于次多项式的导数问题属于较难类型。 2.关于函数特征,最值问题较多,所以有必要专项讨论,导数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简便。 3.导数与解析几何或函数图象的混合问题是一种重要类型,也是高考中考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向,应引起注意。 二、知识整合 1.导数概念的理解。 2.利用导数判别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实际问题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是微积分中的重点与难点内容。课本中先通过实例,引出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接下来对法则进行了证明。 3.要能正确求导,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1)熟练掌握各基本初等函数的求导公式以及和、差、积、商的求导法

(完整版)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区间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 上一页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导数 导数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运动的平均速度曲线的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的区别 与0x f x f ' '0 t t t v a S v ==,() 0' x f k =导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ln 1ln ln 1 log sin cos cos sin 01x x x x a n n e e a a a x x a x x x x x x nx x c c ==== -====-;;;;;;; 为常数()()()()[]()() ()()[]()()()()()()()()()()()[]2)3()2()1(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是可导的,则有:,设()()[]()() x u u f x g f ' ' ' ?=1.极值点的导数为0,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2.闭区间一定有最值,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导数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切线变速运动的速度生活中最优化问题 ()()()(). 00''在该区间递减在该区间递增,x f x f x f x f ?1.曲线上某点处切线,只有一条;2.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不一定只一条,要设切点坐标。 一般步骤:1.建模,列关系式;2.求导数,解导数方程;3.比较区间端点函数值与极值,找到最大(最小)值。 定 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概念 定理应用 性质定理含意微积分基本 定理 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所做的功 ()的极限 和式i n i i x f ?∑-=1 1 ξ定义及几何意义 1.用定义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用公式。 ()()()()[]()()()()()()()()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dx x f k dx x kf c b b a c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莱布尼兹公式牛顿则若--==?a F b F dx x f x f x F b a ,'1.求平面图形面积;2.在物理中的应用(1)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2)求变力所作的功; ()?=b a dx x F W ()dt t v s a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