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主动脉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吸情况,发现呼吸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4.3 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遵医嘱使用阿托品,在静滴解毒剂的同时适量输液,以补充水分和丢失的电解质,注意输液的速度、成分,防止肺水肿、脑水肿。
4.4 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避免合并症的发生。
密切观察病情,每10min 检查、记录生命体征1次,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瞳孔大小及皮肤、口腔流涎、神志、尿量、有无眼泪等情况。
4.5 阿托品应早期、足量、反复给药,直至阿托品化,在用阿托品过程中,注意达到“化量”指标,当瞳孔散大,不再缩小,面色转红,皮肤干燥、心率增快、肺水肿好转时,开始减少阿托品用量。
(收稿日期:2008205228)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张楠(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044)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覆膜支架 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16,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6975(2008)1721583202 作者简介张楠(),女,北京,大专,护师,研究方向血管外科 腹主动脉瘤是由于动脉壁破裂变性后形成永久性异常膨胀、扩张、屈曲延长,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
临床上把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上的腹主动脉瘤称为胸腹主动脉瘤,而将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称为腹主动脉瘤[1]2622307。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唯一有效手段。
由于腔内隔绝术治疗创伤小、恢复快、愈后效果满意,目前成为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我院2005~2006年对23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34~83岁。
临床表现腹痛并伴有腹部搏动性包块13例;表现为腹部不适、饱满感、食欲下降者5例;其中15例合并高血压病史;无症状5例。
术前破裂死亡2例,保守治疗1例,其余20例全部治愈出院。
本组患者均经过C T 、腹部B 超明确诊断,动脉瘤直径在4.5~8cm 。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知情同意书

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知情同意书知情同意书性别:年龄:患者姓名:病历号:疾病介绍和治疗建议医生已告知我患有主动脉夹层,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术。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严重者导致主动脉破裂。
为了降低主动脉夹层破裂、大出血、休克、死亡的风险,医生建议采用腔内介入技术,以覆膜支架封堵夹层破口。
其他手术潜在风险和对策医生告知我如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可能发生的一些风险,具体的手术术式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有所不同,医生告诉我可与我的医生讨论有关我手术的具体内容,如果我有特殊的问题可与我的医生讨论。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在风险。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和医生的对策:介入诊疗共同部分: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心律失常,有生命危险;围手术期各种感染,包括穿刺伤口感染、置入支架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X射线相关损害。
在介入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多种并发症。
其中,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形成、入路血管或操作靶血管破裂、胸腹腔或后腹膜出血等。
严重者可能休克甚至死亡。
此外,介入治疗还可能导致损伤,如穿刺导致动静脉瘘、周围神经损伤、导管、导丝损伤血管等。
栓塞也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全身各脏器或肢体血管栓塞,进而导致相应缺血症状、功能障碍或丧失。
介入治疗中使用的造影剂或栓塞剂,以及术中使用的药物也可能导致毒副反应,如肾功能衰竭、过敏性休克等。
同时,导丝、导管等器械也可能发生打结、成角、断裂等情况,导致栓塞等并发症。
此外,介入治疗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导致意外情况,甚至需要同期或二期开放手术。
对于本次手术,根据具体情况可能需要改变术式,选择不同的入路血管。
在围手术期,可能会出现动脉瘤破裂、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等情况,导致死亡。
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日臻完善——301医院“主动脉腔内修复技术”高级课程新闻发布会

分支血管 内和近端主动 脉之间应用裸
支架或覆膜 支架来保证被 覆盖分支血
管的血流 。 “ 囱”技术 一方面希望 烟
通 过 主 动 脉锚 定 区的 延伸 来 防止 内 漏 ,但另一方面 “ 囱”又增 加了 内 烟 漏 的可 能 。 因此 ,应 用 “ 囱” 技 烟
在腔 内重建 冠状动脉 以腔 内修复 升主
推广 的范 围仍 很有 限。在复杂病变 的 腔 内器材设计上将 更趋 合理 ,技术 操
作将 更趋安全简单。
是 “ 囱” ( h m e )技术 。这种 烟 C i ny 技术 是利用普通 支架 型血管先将 重要
分支血管覆 盖 ,然后通过 在被覆盖 的
解剖弯 曲 ,使完全腔 内重建头臂动 脉 技 术更加复杂 。这也是主动 脉腔 内修
注于医疗教育、医疗 政策
研 讨和医疗 管理培训的企 业大学。作为全球医疗 科 技研 发和应用 的领航者 ,
秉承 “ 减轻病痛 ,恢复健
康 ,延 长寿命” 的使命 , 长期致力于为慢性疾病状 态 管理 提供 治疗 方 案 。 美敦力 公司在进入 中国l 年 以来 ,在 4 主动脉修复 技术方面做 出了大量推广
动脉瘤 的病 变上 ,这将 需要更 长的科 研 过程 。尽 管腔 内重 建内脏动脉 技术 已经 出现 ,但基 于技术 的复杂性和潜 在 的风险 , 目前 能解决 的病 变和可 以
道 远的工作 。解放军总 医院血管外科 在 主动脉腔 内修复 技术上积累 了丰富 的经验 ,以此结合美敦力 大学的模式 ,通过高级培 训班的方式来培 训熟练应 用腔 内修复 技术 的医师成
中国6 年之 后 ,于2 1 年将最 新一 代 00
设 计对病变 解剖有严格 的要 求 。带侧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逆行性A型夹层

( 5 lsa d 3 e ls 1 7 mae n 2 fmae )wi y tmai tp iscin T e a eae a eo ep t nswa 512± t smpo t y eB dse t . h v rg g f h ai t h c o t e s( .
t ,Z A ew i IK n D p r eto nevni a Tea yC ne ,Hea rvnil epeS a d H NG K — e,L u . eat n m fIt et n l hr e t r o p r nnPo i a P ol’ c
H opia ,Zhe g h u 4 00 s t l n z o 50 3,Chi na Co r s repon n a ho :ZHAISh —i g,E- al has tn 20 dig ut r uitn m i :z i huiig 08@ 1 3.o 6 c n
发生 逆 行性 A 型夹 层 的重 要原 因。其 中 , 对 血管 壁 的 直接 作用 而 诱发 的 A型 夹层 , 其值 得 我们 关 注 。 支架 尤
【 键 词 】 逆 行 性 A 型夹 层 ;覆 膜 支 架血 管腔 内修 复术 ;严 重 并发 症 关
中图 分 类 号 : 5 31 文 献 标 志 码 : R 4 .6 A 文章 编 号 :0 87 4 2 1 ) 20 4 —4 1H —9 X( 0 1 一 — 9 0 0 D 1
o c re c o er g a e y e c u n e f r t r d tp A d s e t n f r T o is c i a t EVAR o e wa ac l td n h p s i l c u e w r s c l u ae a d t e o sbe a s s e e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

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并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术~~~安贞医院黄连军随着腔内技术的发展,人工覆膜支架置入腔内血管隔绝术已成为治疗主动脉疾病的常用方案[1]。
但在腔内技术修复主动脉弓部病变时,由于近端锚定区不足很难达到完全隔绝目标病变的目的,此时往往会放弃腔内手段,改用开放性手术或杂交手术治疗[2-4]。
部分文献报道对于右侧椎动脉优势的患者,可封闭左锁骨下动脉已达到延长锚定区的目的,但仍有一部分颅内症状发生,且在左侧椎动脉优势的患者应用受限,对原有脑梗塞、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等影响脑供血疾病的患者封堵左锁骨下动脉更加危险。
针对临床上的这种困境,自2009年12月—2011年4月间,我院采用一种单纯利用腔内手段,在主动脉覆膜支架隔绝病变同时采用左锁骨下动脉支架植入术,即“烟囱”技术,治疗15例主动脉疾病患者,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4例,女1例;平均年龄( 64. 5±16. 2 )岁。
其中, 6例B型夹层,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1例外伤致主动脉弓降部假性动脉瘤;4例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4例主动脉弓降部穿透性溃疡。
14例有高血压病病史3~20年;7例有肺部渗出、少量胸腔积液征象。
11例有吸烟史5~25年,10~40根/日。
本组病变13例距左锁骨下动脉锚定区小于15mm,2例大于15mm。
15例患者均为左侧椎动脉优势(图1-2)。
1.2操作方法局麻+强化,取右侧腹股沟区切口,暴露右股动脉并套带,选用5F穿刺针穿刺插入5F导管鞘,左桡动脉置入6F导管鞘。
以5F猪尾管和超滑泥鳅导丝自股动脉导管鞘插入,6F金标猪尾管和超滑泥鳅导丝自桡动脉导管鞘插入,均上行至升主动脉,造影后测量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主动脉血管腔直径、病变距左锁骨下动脉距离,金标猪尾导管作为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的标记物予以保留。
于右股动脉送入主动脉支架系统,采用常规方法以隔绝夹层破口、动脉瘤或穿透性溃疡,再经桡动脉鞘向左锁骨下动脉导入“烟囱”支架释放于主动脉支架与主动脉壁之间,靠小支架的支撑力“挤”出一条流向左锁骨下动脉的通道,近端超出主动脉支架覆膜范围约1 cm,远端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内,再次经左桡动脉导管造影了解病变是否完全隔绝,有无内漏,及左锁骨下“烟囱”支架形态是否良好和显影情况。
覆膜支架封闭左锁骨下动脉治疗胸主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不 良预后有预测价值,有助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二级预防
策略的调整。 本研 究不足 :由于样本量较小 ,随访时间较短 ,无法对 同
一
组患者进行 首发 A MI 和再发 A MI 的观察;检 出 AS R例数较
板药物 的敏感性 下降。血 小板计数是 A MI 患者 发生 AR的主要 影响因素 ,高浓度血 小板 是血栓 形成 的基础状态 ,上调 的 P选
危 险性更高 ,A R对 A MI 预后的影响更显著 。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 ,A R 分别是 C H D 和 AMI 患者发生心肌梗死 的独 立危 险 因素,A R 与高血压、糖 尿病 同为 C H D 发生 A MI的独立危 险
因素,但 A R 的危险性最大,A R对 A MI 再发心肌梗死的影响 作用 更为显著 。C H D和 A MI 患者 存在 A R,削弱 了阿司匹林 抗
临床 医学 中心 第 二军 医大 学上 海长 海医 院胸 心外科 ( 徐志云 ) 通讯 作者 :王 学 宁,E m a i l : w a n g x u e n i n g2 0 0 4 @1 2 6 . t o m
_
中华 临床 医 师杂志 r 电子 版) 2 0 1 3年 9月 第 7 卷第 1 7期
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使 心血 管事件的二级预 防效果相对 于 AS
是C HD 患 者 发 生 A R 的主 要 影 响 因 素 , 结 果 与 以往 研 究 不 同 的 的 患 者 降低 ,提 示 对 A R 的 早 期 判 断对 C H D 患者和 A MI 患 者
原因可能是样 本选择标准和样本量较 小有 关,也提 示 C H D 与 A R可能有 多种共 同的相关 因素 ; 对 比A MI 患者 AR和 NA R组 资料 ,糖尿病 、血小板计 数与 A MI 患者 A R有关 ,胰岛素抵 抗 的存在可 上调 P 2 Y。 :受体功能,增加血小板活动度,对 抗血 小
腔内修复术治疗6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体会

腔内修复术治疗6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临床体会作者:戚光祖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16期摘要:目的探讨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的效果。
方法术前对患者行CT主动脉造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获得主动脉夹层的解剖学资料;术中在DSA监视下对6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术后观察手术疗效以及有无并发症。
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未出现并发症。
结论在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行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关键词: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硬膜外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腔内修复术近年来主动脉夹层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病情凶险,行覆膜支架置入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渐成为标准治疗方式,我科自2006r年3月~2010年12月采用经股动脉行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6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62~78岁,ASAII~III级,合并有高血压病史51例,9例合并糖尿病,3例有脑梗塞病史并合并有肢体偏瘫,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6例,合并冠心病31例。
全部患者术前均行CT主动脉造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明确夹层范围、内膜破口位置、主动脉瓣膜有无病变及左室射血分数等情况。
1.2术前准备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其次根据病情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
高血压患者术前均口服降压药及?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药,并静脉微量泵泵入硝酸甘油或硝普钠;冠心病患者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静脉微量泵泵入硝酸甘油。
术前所有患者均予口服镇静剂,绝对卧床休息,并教会患者深吸气及憋气,术前30min肌注东莨菪碱0.3mg,杜冷丁100mg,准备气管插管全麻物品、器械备用,并在局麻下行右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IBP),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接微量泵泵入药物,常规心电监护及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
微创腔内修复联合动颈动脉转流治疗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微创腔内修复联合动颈动脉转流治疗复杂B 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作者:李志学李正茂王颖李虹吕克言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9期摘要:目的对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体会以及总结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选择患者18例,术前均明确诊断为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在全身麻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全组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治疗,术后给予治疗。
结果采用微创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达到了扩展范围。
1 例于肠系膜上动脉有一夹层,3 个月后给予弹簧圈封闭。
夹层真腔全部恢复正常直径,假腔内血栓形成。
结论血管腔内覆膜支架可有效修复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主动脉夹层破裂口,具有简捷、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关键词:腹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病死率高,手术风险大,是一种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
传统上仍然以外科手术作为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但是急性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死亡率高达29. 3%。
随着介入产品及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治疗效果不断提高[1]。
本研究采用颈动脉转流手术,再进行微创腔内隔绝封堵破口,这样既不影响脑部供血又治疗主动脉夹层,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2月~2013年10月齐齐哈尔第一医院收治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8 例,男13例,女 5例;年龄44~81岁,平均 56.2岁;均有胸痛及高血压病史。
明确诊断后给予心电监护及降压等对症治疗。
术前均行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以明确夹层累及范围、破口位置和手术治疗路径。
患者均术前明确诊断为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
1.2方法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系指主动脉夹层未累及升主动脉者,其发病率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60%。
但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有30%因主动脉破口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又称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单纯腔内封堵破口会影响锁骨下动脉供血,出现脑部供血不全,因而无法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