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技术适应症与基本技术

合集下载

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指征和治疗时机选择

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指征和治疗时机选择

·1784·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指征和治疗时机选择蒋俊豪季瀛豪郭大乔陈斌杨珏董智慧石赘王玉琦符伟国【摘要】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指征和治疗时机的选择。

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st帅fb耐B型主动脉夹层464例进行分析。

男性391例,女性73例;年龄26—88岁,平均56.6岁。

分析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危险因素并评价急性组(n=298)和慢性组(n=166)的腔内治疗效果。

结果夹层破裂组中反复或持续性胸背痛和胸腔渗f}{的发生率(83.3%和94.4%)高于非破裂组(10.4%和14.1%,P<0.01)。

破裂组降主动脉平均最大径(49.4mm)大于非破裂组(35.1into,P<0.01)。

合并内脏和下肢动脉缺血的病例在腔内修复术后症状体征和相关指标都得剑明幔改善。

急性组近端假腔消失率51.7%高于慢性组的19.5%,而远端假腔开放率59.2%低于慢性组的79.3%(P<0.01)。

24例壁问血肿或假腔完全血枪形成病例中有4例出现夹层复发。

结论近端假腔持续JF放的急性夹层应行腔内修复术,而壁间血肿或假腔完全血栓化的急性病例可暂予密切随访。

对于有反复或持续性胸背痛、胸腔渗出和降主动脉直径>4.5cm等破裂先兆的病例或短时间内无法好转的主动脉分支血管缺血者,应立即行腔内修复术。

【关键词】主动脉瘤;假体和植入物;适应证Theindicationandtimeoftreatmentof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inacuteStanfordBdissectionl|ANGJun—hao.JlYing-hao,GUODa—qiao,CHENBin,leANGJue,DONGZhi—hui。

SHIYun,黝^rG地一班,FuWei-gtw.InstituteofVascularSurgery,ZhongshanHospital,FudanUnivers以,Shanghai200032,ChinaCorrespondinga砒r:FU耽i—guo.Email:fu.weiguo@zs—hospital.sk【Abstract】0bjectiveTostudytheindicationofthoracicendovascularaorticrepair(TEVAR)inacuteStanfordBdissection.MethodsFromFebruary2004toJune2008.464ofStanfordBdissection(391malesand73females。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什么是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主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

那么你对主动脉夹层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什么是主动脉夹层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正常的人体动脉血管由3层结构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结构紧密贴合,共同承载血流的通过。

而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

从而导致一些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

根据破口部位,所在的动脉的部位,夹层可累及全身各个部分,最为常见的和最为凶险的是主动脉夹层,其他的还有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颈动脉夹层等等,由于供血部位的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夹层发病的原因主动脉夹层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患有主动脉夹层呢?也就是说主动脉夹层的病因或者原因是什么呢?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流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主动脉结构异常是,自然容易发生主动脉的裂开,常见的因素包括:马凡综合症、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特发性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化、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等等。

我们熟知的美国女排运动员海曼和男排运动员朱刚都是这些原因,而倒在运动场上的。

血流动力学改变时,也容易造成动脉壁的损伤。

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几乎所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都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现象。

换句话所,高血压的控制对于主动脉夹层的预防、治疗、预后有着全面的影响,是最基本和最不能忽视的治疗和预防手段。

妊娠是另外一个高发因素,与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

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发生于孕期。

主动脉夹层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常见的发病年龄在45~70岁,目前报道最年轻的病人只有13岁。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在实际情况中可以表现为不同的情况,也称之为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以下一些:1、典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往往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的、胸背部、撕裂样疼痛。

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护理进展

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护理进展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米
理 学杂 志,2017,32(7):110—112.
[J].国 际神 经 病 学神 经 外科 学杂 志 ,2009,36(2):98一
[3]李雪 阳,张莉 萍.预 防术后 深静 脉血 栓 的物理 方 法研 究进
101.
展 [J].护士进修杂志 ,2017,32(21):1938—1941.
[8]李春 霞 ,谢春 雷 ,李爱 文 ,等.早期 活动 对预 防脑 出血 患者
[4] 田丰.下肢 深静 脉血栓形成的预 防及 护理进展 [J].当代护
中图分 类号 :R473.6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 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06—6411(2018)31—0083—03
主动 脉 夹 层 (aortic dissect ion,AD)指 主 动 脉 腔 内 的 血 液 通 过 主动脉 内膜撕 裂 口进入主动脉中膜形成 的壁 内血肿 ,随血流压力 驱动 ,沿着主动脉长轴 扩展 ,使 中膜分离 ,造成主 动脉真 、假两腔 分离 ,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相关调 查显示 ,主动脉 夹层多 见于 45—70岁 人群 ,年发病率 为(5~10)/10万 ,病死 率为 1.5/10 万 ;男女发病率约为 2.5:1 。一般起病突然 、发展快 、死亡率高 , 如不予 以治疗 ,早期病死率高 ,及时进行适当的药 物和手术治疗 , 生存率则可显著提高。腔 内修复术被称为 主动脉夹层 治疗史上 的一场革命。近年来 ,国内外相继报道经皮血管内覆膜支架置入 治疗Ⅱ型主动脉夹层有 良好效果 ,围手术期死亡率明显下降 ,已成 为治疗Ⅱ型 主动脉夹 层 的首选方 法 。本 院 2013年 10月-2017 年 12月共收治 2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 ,行带膜支架腔 内修复术 治 疗后 ,疗 效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 资料 本组患者 25例 ,其 中男 性 17例 ,女性 8例 ;年 龄 38—84岁 ,平 均 70.5岁 ;有 原发性 高血压 病史 23例 ,外 伤病 史 2例 ,合并 肾功能不全 3例 。发病 的症状体征 :突发剧 烈胸背 痛 l4例 ,胸腹痛 11例 ,主诉 疼痛性质多为撕裂样 、刀刺样 、压 榨 样剧痛 。经 CTA检查 ,均确诊 为 Stanford B型 ,行带 膜支架腔 内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术中及远期临床效果评价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术中及远期临床效果评价

DOI:10.3969/j.issn.l007-5062.2021.04.011•临床论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动脉腔内修复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术中及远期临床效果评价李昊锟姜维良李宪伟陈哲[摘要]目的:研究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远端限制性支架(RS)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中、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8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接受TEVAR或TEVAR+RS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239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85例,女性54例,年龄24-80岁,平均年龄(54.2±10.7)岁。

TEVAR组111例,TEVAR+RBS组128例。

手术成功率100%。

TEVAR+RS组较TEVAR组支架远端新发破口(dSINE)发生率明显降低[14/111(12.6%)"s.2/128(1.6%),P=0.0007],同时主动脉假腔重构也明显优于TEVAR组。

结论:应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RS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dSINE发生,并且有利于主动脉夹层假腔重构,具有良好的中-长期疗效。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支架源性新发破口;限制性支架[中图分类号]R5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5062(2021)04-354-07prevention of distal stent graft-induced new entry after endovascular repair for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plus restrictive stent LI Haokun,JIANG Weiliang CHEN Zhe,LlXian-wEI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arbin150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with a distal restric­tive stent(RS)in the treatment of B type aortic dissection in Medium and long-term clinical effects.Methods:The data of patients with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who received TEVAR or TEVAR+RS treatment in the VascularSurgery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June2010to December2018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A total of239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including185males(185/239,77.4%)and54females(54/239,22.6%),aged from24to80years old,with an averageage of(54.2±10.7).There were111cases in the TEVAR group and128cases in the TEVAR+RBS group.Technical success rate100%.The incidence of distal induced New entry(dSINE)of TEVAR+R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EVAR group[14/111(12.6%)vs.2/128(1.6%),P=0.0007],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false aortic cavity was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TEVAR group.Conclusions:Theapplication of thoracic aortic endovascular repair combined with restrictive stent(RS)in the treatment of B-typeaortic dissection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reduce dSINE occurrence,but also be beneficial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the false cavity of aortic dissection,with good median-long-term efficacy.[Keywords]Aortic dissection;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Distal stent graft-induced newentry;Restrictive stent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极为凶险的致死性疾病。

经皮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经皮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

经皮胸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胸主动脉腔内高速高压血流从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中膜与外膜分离,外膜继而扩张膨出而形成夹层动脉瘤[1]。

临床上常以胸部或背部剧烈撕裂样疼痛为典型症状,是发病急剧、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一种疾病。

主动脉腔内带膜支架的植入术,以其安全、创伤小、成功率高、死亡率低,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被临床医务人员和患者所接受。

2005年9月~2011年4月共开展此项手术199例,除1例死亡,1例血管畸形未放成支架外,其余均获得成功。

现将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99例患者,男148例,女51例,年龄32~71岁,平均49岁,均以突发胸背部疼痛入院。

术前均行常规CTA、超声、血常规、生化全套等一系列术前检查,CTA检查确诊为DeBakeyⅢ型胸主动脉夹层。

行DSA检查及介入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手术在DSA室进行,大多数患者采取局麻。

常规消毒左上肢和双侧腹股沟区皮肤,铺无菌单。

穿刺肱动脉、股动脉(或股动脉切开置管法),并放置动脉鞘,进入导丝,猪尾导管置于主动脉弓,造影判别夹层真假腔。

测量主动脉直径和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至夹层内膜破口两者间距离,并与术前CTA结果对照,选择适当口径和长度的移植物(支架),通过超硬导丝,将移植物送至适当的部位(根据血压调整硝普钠泵入量使收缩压降到60~80mmHg,近端固定于左锁骨下动脉开口远端的正常胸主动脉处,远端固定于夹层内膜破口以下),释放支架,封闭内膜破口,使主动脉血流全部经移植物流入夹层真腔,手术成功。

护理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主动脉夹层瘤的患者病情重、来势凶险、疼痛剧烈具有濒死感,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及悲观情绪。

护理人员应及时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安慰、解释和疏导患者,减轻恐惧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使手术顺利进行。

②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及情绪稳定。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是主动脉内膜的撕裂,血液延中膜层顺行或逆行蔓延,导致内膜片形成,将主动脉壁分割成真腔和假腔。

目前国内外认为对于急性复杂型StanfordB型AD(包括夹层累及内脏动脉及腹主动脉远端造成脊髓、重要内脏器官及肢体缺血、难以控制的高血压、难以控制的疼痛及夹层濒临破裂等)均应外科干预;而对于非复杂型急性StanfordB型AD(临床症状通过降压、止痛治疗后可以控制及无重要脏器及脊髓的缺血表现)可以内科保守治疗。

对于慢性期的StanfordB型AD,当夹层动脉瘤直径大于50mm或每年夹层动脉瘤直径增加>5mm以及伴有腰背痛等临床症状的患者均需要外科治疗。

DakeMD等和NienaberCA 等于1999年首次应用血管腔内隔尽术治疗主动脉夹层(thoracicendovascularaneurysmrepair,TEVAR)并进行了报道。

TEVAR治疗StanfordB型AD的解剖学适应证要求近端锚定区的长度在15mm以上。

对于StanfordB型AD,第一破口距离左侧锁骨下动脉(Leftsubclavianartery,LSA)的距离超过15mm,而且无逆撕的夹层或血肿,被视为健康锚定区。

假如伴有逆撕的夹层或血肿,则被视为不健康锚定区。

TEVAR按照选择锚定区的先后顺序应该是健康主动脉、伴有逆撕血肿的主动脉及伴有逆撕夹层的主动脉。

锚定区的健康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TEVAR造成夹层逆撕的风险程度。

传统的TEVAR是将覆膜支架近端位于LSA远端,当StanfordB 型AD锚定区长度小于15mm或为了得到健康锚定区时,则需要拓展近端锚定区,即将覆膜支架近端跨过LSA。

对于累及主动脉弓的夹层,覆膜支架的近端则需要超越左颈总动脉或无名动脉。

拓展锚定区的方法包括杂交手术,即外科手术重建弓上重要分支血管联合TEVAR治疗,开窗支架及分支支架。

Chimney技术在主动脉腔内修复的研究现状

Chimney技术在主动脉腔内修复的研究现状

1 7 8・
《 转化医学杂志) 2 0 1 3年 6月 第 2卷 第 3期
பைடு நூலகம்
T r a n s l a t i o n a l Me d i c i n e J o u ma l , V o 1 . 2 N o . 3 , J u n 2 0 1 3
C h i mn e y技 术在 主动 脉 腔 内修 复 的研 究现 状
b e r g l 8 提 出, 是指 主动 脉腔 内修 复 同 时 , 小 型 的裸 支 架 或覆 膜支 架与 支架 型移 植物并 列 放置 于主 动脉 腔 内并延 伸 至血管 分 支 内 , 以提 高安 全 锚 定 区长 度 和
严重 扭 曲成 角等 不 良解 剖 条 件 , 髂 动 脉 破 裂 风 险 明 显 降低 , 此点对 国人 高龄 女 性 尤 其 重 要 。而 瘤 颈 的 不 良解 剖 因素 已经 成 为 E R应 用 的主 要 限 制 条件 , 通 常合适 的瘤 颈距 离 分支 血管 开 口至少 应具 备 1 5 ~
2 0 m m 的长度 , 以提供 良好 稳定 的 远近 端 锚定 区 , 减
保 障重 要脏 器 的血 流灌 注 。其 特 点 在 于 技 术 简单 , 可 充分 利 用 现有 器 材 ( 即外 周 血 管 支 架 ) 和 适 用 破 裂 性 主动 脉瘤 的急诊 救治 。最 初用 于腔 内术 中腔 内 移植 物释 放位 置过 高时 不慎覆 盖 分支 血管 开 L ] 意外
C h i mn e y技术 , 又称 为 S n o r k e l 技术或 D o u b l e .
b a r r e l 技术 , 国 人译 为 “ 烟囱” 技术 , 最早 由 G r e e n 。

【科普】主动脉夹层是怎么回事?

【科普】主动脉夹层是怎么回事?

【科普】主动脉夹层是怎么回事?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从而导致一些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

主动脉是身体的主干血管,承受直接来自心脏跳动的压力,血流量巨大,出现内膜层撕裂,如果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机会非常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疾病概述正常的人体动脉血管由3层结构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结构紧密贴合,共同承载血流的通过。

而动脉夹层是指由于内膜局部撕裂,受到强有力的血液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

从而导致一些列包括撕裂样疼痛的表现。

根据破口部位,所在的动脉的部位,夹层可累及全身各个部分,最为常见的和最为凶险的是主动脉夹层,其他的还有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颈动脉夹层等等,由于供血部位的不同,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主动脉夹层。

发病原因主动脉夹层指血液通过主动脉内膜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并造成正常动脉壁的分离,是最常见的主动脉疾病之一。

那么什么样的人容易患有主动脉夹层呢?也就是说主动脉夹层的病因或者原因是什么呢?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异常中膜结构和异常血流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

当主动脉结构异常是,自然容易发生主动脉的裂开,常见的因素包括:马凡综合症、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特发性主动脉中膜退行性变化、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炎性疾病等等。

我们熟知的美国女排运动员海曼和男排运动员朱刚都是这些原因,而倒在运动场上的。

血流动力学改变时,也容易造成动脉壁的损伤。

最为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几乎所有的主动脉夹层患者都存在控制不良的高血压现象。

换句话所,高血压的控制对于主动脉夹层的预防、治疗、预后有着全面的影响,是最基本和最不能忽视的治疗和预防手段。

妊娠是另外一个高发因素,与妊娠期间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

在40岁前发病的女性中,50%发生于孕期。

主动脉夹层的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5∶1;常见的发病年龄在45~70岁,目前报道最年轻的病人只有13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腔内时代的夹层治疗适应症
绝对适应症 (1)急性不稳定性B型夹层 (2)慢性有破裂可能的夹层动脉瘤
相对适应症 (1)稳定性B型夹层 (2)少数A型夹层
适合的解剖条件
15
TEVAR治疗TAD的基本技术
• 术前评估 病变评估 脏器功能评估
• 术中注意 建立轨道 重要血管的定位 移植物的释放
• 术后管理
29
TAD TEVAR技术的成功秘籍
• 良好的解剖学评估 • 良好的器官功能评估 • 良好的适应症把握 • 良好的手术方案设计 • 良好的技术实施 • 良好的术后管理
30
谢谢
pla301dmlvip.sina vasc
31
Am J Cardiol 2001 Jun 15;87(12):1378-82
5
传统外科治疗规则
急性Stanford A型夹层:立即外科治疗 急性Stanford B型夹层:
药物治疗:降血压,降心率
选择性外科治疗不稳定性夹层:
破裂或破裂倾向 内脏/肢体缺血
6
不稳定性夹层
破裂或破裂倾向的夹层, Bp : 80/50 mmHg
16
对第一裂口的了解
17
对内脏动脉形态的调查
18
对弓部、夹层、通路的全术前评估 病变评估 脏器功能评估
• 术中注意 建立轨道 重要血管的定位 移植物的释放
• 术后管理
20
TEVAR治疗TAD的扩展技术
适合的解剖条件
21
Chimney技术保留 LCCA ( Zone 1 )
22
LCCA覆膜支架
封堵颈总动脉穿刺点
23
Chimney技术保留无名动脉 ( Zone 0 )
24
杂交与Chimney技术
25
颈--胸杂交技术
( Zone 1 )
26
IA的Scallop技术
( Zone 0 )
CTA F/U
27
“开窗”技术处理 IA ( Zone 0 )
28
分叉支架型血管重建主动脉弓 ( Zone 0 )
10 days later
7
缺血并发症:肾与下肢缺血
夹层造成肾脏和下肢缺血
8
缺血并发症:肝、胆、胰、脾、胃肠缺血
9
缺血并发症:肝、胆、胰、脾、肾、胃肠、下肢缺血
10
腔内修复之前的截肢术
11
腔内修复之后的肠道改变
12
缺血并发症:脊髓和内脏/下肢缺血
13
稳定性夹层的发展趋势
• 演变成夹层动脉瘤 • 5年生存率 50-60% • 10年生存率 10-20%
1
←1st entry site 2nd/3rd/4th entry site
病理生理学
2
应用TEE对血液动力的理解
3
夹层的危害
急性期(<14天) 夹层破裂 脏器与肢体缺血
慢性期(>14天) 夹层动脉瘤
4
Stanford A型夹层: 3天死亡率70% Stanford B型约75%可以度过急性期 5年生存率 50-60% 10年生存率 1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