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进展
主动脉夹层的诊治研究进展

血压,约有7%-9 %的AD 0 0 患者并存高血压 ; 其次为结缔组织 遗传缺陷性疾病:  ̄Mafn 综合征、 he s a ls r a E lr-D no综合征、 先
天 性 主 动 脉 缩 窄 、 叶 式 主动 脉 瓣 畸 形 及 二尖 瓣 脱 垂 等 , 者 常 二 患
颈部 、 咽部 、 背部 、 腹部、 下肢等。 7 %的患者具有疼痛 部位转 约 0
潘华福
主动脉夹层(otc iscin, ) a ri se t AD 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 d o 主动脉 内膜撕裂 V进入 主动脉壁 内, 主动脉壁 中层形成 夹层血 I 使
根据病程分类, 起病2 周以内为急性期 , 过2 超 周为慢性期。 还
有学者将急性期进一步分为急性早期( 4 时) <2 小 和急性晚期(4 , 2 4
时) 。
一
肿, 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 的一种不很常见 的但具 有潜在灾难性心
血管系统疾病 是由于主动脉壁 中层结构异常和/ 。 或非生理性的 血压作用于主动脉壁, 在此基础上 , 主动脉内膜撕裂, 血液从 主动 脉内膜撕裂 口进入 主动脉壁内, 或由于动脉壁滋养血管破裂导致 壁内血肿, 并沿主动脉纵轴逐渐扩展而形成。 国外报道 , 据 ’ AD 的发病 率约 为每年 每百万 人 中5 O , ~3 例 发病 率有 逐年增 长 的
弓或 以 远 ;Ⅱ 夹 层 仅 累 及升 主 动 脉 ; 型 Ⅲ型 夹 层 起 自降主 动 脉 , 并
热等_ I 】 o
4 诊断性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
4. X线胸 片 1
向远 端扩展 , 罕有逆 行累及主动脉弓。 2D i 等 提 出了更简单 () al y
当代医学
2 0 年3 0 9 月第1 卷第9 5 期总第1 4 c L“L I)I1 Me i ] .Ma .2 0 , o .j N . su u i4 6 { / ! I ̄ 5 j 【 U[ 4 O dc l ie 1 0 9 V 11 o 9 l c l .0 s \
外科主动脉夹层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临床诊疗精要

外科主动脉夹层腔内覆膜支架隔绝术临床诊疗精要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囊样变性的中层而形成夹层血肿,并沿着主动脉壁向周围延伸剥离的严重心血管急、危、重症。
主动脉夹层根据Stanford分型标准分为两型:无论夹层起源部位,只要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A型;夹层起源于降主动脉且未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B型。
由于传统开放手术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并发症多等较多缺点,近年来逐渐采用创伤小、恢复快、手术时间短的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
一、适应证1.StanfordB型夹层或夹层动脉瘤的腔内治疗,也可应用于第一破口位于降主动脉但夹层逆向撕裂至主动脉弓甚至升主动脉的夹层病变。
近端颈部血管长度应大于15mm,以使人工血管一内支撑近端能稳妥地固定在正常主动脉壁上。
2.主动脉与支架近端接合处无明显的主动脉扩张或动脉粥样硬化现象。
3.股动脉和髂动脉的直径和条件可满足支架置入等,要求至少一侧髂动脉不能有严重狭窄、扭曲,以利于21~24F 的导管顺利导入。
二、禁忌证1.第一破口位于升主动脉的夹层暂时不适合腔内修复术。
2.径路血管因严重迂曲、狭窄不能允许输送器通过者不适合腔内修复术。
三、术前准备1.原发破口位置全主动脉CTA常能清楚提供破口的准确位置。
更精确定位依赖术中DSA技术。
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附近的患者均行CTA脑血管成像,判断脑血管的代偿能力,只要患者Willis环完整并右侧椎动脉发育正常,即可代偿封堵左锁骨下动脉所致的左侧椎动脉血供不足。
2.分辨真假腔全主动脉CTA上真假腔特点是真腔小假腔大、真腔造影剂浓假腔造影剂淡、真腔无血栓假腔有部分血栓、真腔近端与正常主动脉延续假腔近端表现为逆向撕裂、真腔在内假腔在外、真腔呈直形假腔呈螺旋形等。
熟悉真假腔走行的立体形态及内径比例,能够帮助术者掌握真假腔的空间关系,避免导丝误入假腔。
3.评估径路血管条件股动脉、髂动脉、腹主动脉的通畅程度,有无严重扭曲和局限性狭窄,能否顺利通过21~24F 输送器。
主动脉夹层分型和介入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 副本

30
但该动脉的起源位臵不固定,发自左侧第六肋 间动脉至第十二肋间动脉的概率是75%,发自 上三个腰动脉之一的概率是15%,起源于胸六 以上肋间动脉的概率较小。实践也表明,腔内 隔绝术后的截瘫发生率远低于传统手术。这主 要是因为被隔绝的主裂口大多分布于B型N2区 近端,同时被保留的远端裂口通过其返流血供 也明显降低了脊髓缺血的风险。
2
1.2
3V3N分区
3
1.3
分类
Ⅰ类: 典型AD,即撕脱的内膜片将主动脉分为 真假两腔; Ⅱ类: 主动脉中膜变性,内膜下出血并继发壁 内血肿; Ⅲ类: 微夹层继发血栓形成; Ⅳ类: 主动脉斑块破裂形成的主动脉壁溃疡; Ⅴ类: 创伤性AD。
4
I类
Ⅱ类
Ⅲ类
Ⅳ类
Ⅴ类
5
1.4
分期
急性期:AD发病14d之内; 亚急性期:14d至2个月; 慢性期:2个月以上。
19
二是胸降主动脉至腹主动脉段扭曲,多发生在 主动脉穿过膈肌裂孔的部位,在扭曲大于90° 时,单纯依靠超硬导丝使移植物连续跨越降主 动脉和主动脉弓两个弯曲有时支撑力不够,即 使勉强将移植物输送到位释放也十分困难。这 时可采用牵张导丝技术,使用圈套器将导丝从 右肱动脉引出或经室间隔从股静脉引出,两端 牵张以增加导丝的支撑力可使移植物顺利到位 并释放。 从长远看,改进腔内移植物以缩小其导入系统 的口径,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途径。美、日、 韩均已有作者报道使用14F导入系统穿刺完成 腔内隔绝术。值得认真借鉴和深入研究。
20
2.9 AD多裂口的处理
多数AD病人不止一个夹层裂口,以B型为例, 近端的夹层裂口常常靠近主动脉峡部,是夹层 假腔的入口。假腔在向远端发展的过程中遇到 较大的分支动脉时常常使内膜从分支动脉开口 处撕裂,形成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夹层裂口。从 病理生理学上讲,远端的夹层裂口通常是夹层 假腔的出口。 在腔内隔绝术中,对远端的夹层裂口是否处理、 如何处理取决于其与近端裂口的距离,血流量 大小及其与重要脏器分支动脉的关系。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型进展

1.1手术适应证急诊手术的指征是:有心包填塞症状及 体征者;新近出现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有急性主动脉瓣 关闭不全、左心衰;心脏超声及影像学检查提示假腔明显大 于真腔,假腔血流量超过真腔;有急性脏器缺血表现,如心肌 缺血、脑缺血,尿少或无尿、腹膜炎、肢体缺血等;经积极内科 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满意,疼痛逐渐加重或疼痛范围扩大, 由胸背部向腹部延伸。 1.2手术方法急性DeBakey I、Ⅱ型夹层手术治疗的方 法主要是用人工血管替换有病变的主动脉血管,手术方式依 据近心端、弓部和弓远端病变程度而定,夹层累及弓部则根 据夹层破口位置、累及范围和主动脉直径决定弓部手术的范 围。原发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或左锁骨下动脉以远逆行剥 离而形成的急性DeBakey I型夹层,是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 加“象鼻”手术的最佳适应证,原则上在手术条件允许的情 况下,自左锁骨下动脉以远横断主动脉,远端植入支架型人 工血管后再与4分叉人工血管吻合。但在左锁骨下动脉位 置过深、暴露较为困难时,采取左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 之间横断主动脉,缝闭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在弓部假腔较大 或者内膜破裂入口在弓部、弓部直径超过5 CIIi时一定要进 行全弓置换。部分弓置换时尽量增加远端的置换范围。对 主动脉瓣环无明显扩大的轻中度主动脉瓣反流者尽可能不 做瓣膜置换,而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或夹层累及冠脉开口的主
瘤体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引起各器官相应的表现。当夹层剥
阜外医院孙立忠教授根据我国病例的特点,从便于临床
诊断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考虑,在Stanford分型基础上对主 动脉夹层进行了细化分型。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情 况,分为A1、A2、A3型。A1型:主动脉窦部正常型,窦管交 界和其近端正常或仅有一个主动脉瓣交界撕脱,元明显主动 脉瓣关闭不全;A2型:主动脉窦部轻度受累型,主动脉窦部 直径<3.5 cm。夹层累及右冠状动脉导致其开121处内膜部分
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进展

但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 , 影响手术进行 。 () 2 术中造影 : 笔者推荐经过左上肢路径送人标
测 导管 , 要优 点有 : 可 以 随时 造 影 ; 标测 导管 从 主 ① ② 左 锁 骨下 动 脉 进 入 升 主 动 脉 , 对 较 直 , 量 比较 准 相 测
临床 内科 杂 志 2 1 0 2年 1月 第 2 9卷 第 1期
JCi It nMe ,aur 0 2 V l2 , o 1 l ne dJn a 2 1 , o,9 N . n r y
・
l ・ 7
・
综述与讲座 ・
主 动 脉 夹层 的腔 内治 疗 进 展
张学 民
[ 中图分类号] 6 4 3 R 5 . [ 文献标识码 ] A [ O ]0 3 6 /. s.0 19 5 .0 2O .0 D I 1 .99 ji n 10 - 7 2 1 . 106 s 0
主动脉壁间血肿临床表现与经典主动脉夹层相似 , 但 流行病学和预后有所不同, 可以视为不 同的临床事件 或一 种 变异 的主 动脉夹 层 J这 种 观点被 20 年 欧洲 , 01
心 脏病 学 会 接 受 。笔 者 将 壁 问 血肿 分 为 原 发 性 和 继发 性 , 前者 没有 明确 的破 口, 者往往 在小 夹层 或溃 后 疡 的基 础上合 并 产生 。治疗 上小 夹层或 溃 疡可 以积极 行 腔 内治疗 。A型主 动脉壁 间血 肿 的保 守 治疗 效果 较
痛复发 ;2 出现主动脉快速的局 部扩张 ;3 存在 渗 () ()
支架释放前 , 一般需要降压 。降压方法 , 主要有药物降 压 和心室超 速起 搏 ¨ 。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危险的血管疾病,由于主动脉壁内层的撕裂,血液可以进入主动脉壁中的缝隙,导致血管内层和外层之间形成假腔,从而增加主动脉破裂的风险。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针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段有了很大的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本文将重点介绍主动脉夹层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1. 传统手术治疗:传统的主动脉夹层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胸手术和主动脉置换术。
通过开胸手术剔除主动脉夹层部分,然后用人工血管或主动脉瓣膜替代受损的主动脉,这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治疗手段。
传统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手术创伤大,而且术后康复时间长,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2. 内膜修复技术:内膜修复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治疗手段,通过内膜修复器件修复主动脉夹层,既可以保留患者的自身主动脉,又能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
内膜修复器件可以通过导管经血管插入体内,利用膨胀器件将夹层内壁压迫,形成新的真腔,从而达到修复的效果。
内膜修复技术适用范围广泛,适合于各种类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并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成为目前治疗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手段之一。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主要采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来控制血压,减少主动脉的压力,从而减缓主动脉夹层的扩张速度,预防夹层的进一步发展。
抗凝药物和抗栓剂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4.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常常用于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急性期,通过经皮血管插管技术将支架或血管腔内修复器件置入主动脉内,从而实现对主动脉夹层的修复。
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合于高龄患者和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
5. 综合治疗: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主动脉夹层的趋势,即将药物治疗、内膜修复技术、介入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相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问题与前景

主动脉夹 层 的腔 内治疗包 括三 种技术 :一 是腔 内夹层 远 端破 膜 术 以解 决假 腔 远端腔 内支 架成 型术 以解决 内脏 和肢体缺血问题 , 三是腔内修复术 ( noacl — edvs a r u re pi E a , VR) 力 于封堵 夹层 裂 口达 到 降低假 腔 内压 r 致 力和改善脏器肢体供血的 目的。前两种技术从原理 上 既不能解 决主 动脉夹 层 的主要 问题 ,又只 能在特 定 的病变 中才能 起到一 定 的治疗效 果 ,因此并 没有 在 临床 中广泛应 用 。 主动脉 夹层 的 E 而 VR从 理论 上 实 现 了封 闭夹层 裂 口的 目的 ,实 践 中也 已被 证实 其 良好 的安全性 。因此 一经 出现 , 主动 脉夹 层 的 E R V 便 得到广 泛认 同并在 近年来 取得 了快 速 的发 展 。 良 好 的 E R解 决 了两个 问题 : 是封 闭 了夹层第 一 裂 V 一
口, 二是改善了分支血管供血。 鉴于主动脉夹层致命 的形式 即是破 裂 和脏器及 肢体 缺血 , 因此 E R解 决 V 了主动 脉夹 层 的主 要 问题 。但 是 , 得 成功 的 E 取 VR 并不简单 , 仍存在很多问题与挑战。 E R适应证 的选 择仍 未形成 共识 V 对 解剖适 应证 认识 的差异 表现 在 :目前 主动脉 夹层 的 E R早 已超 出 了早 期 确定 的 “ V 第一 裂 口上 缘距左锁骨下动脉后缘长度应大于 1 m的 S n 5 m t— a fr 0dB型夹 层 ” 的标准 一些文 献 已经报 道应用 E R V 处理 弓部及 升 主动脉夹 层【 。应用 杂交 技术 或特殊 的腔 内器 材 能够 处 理一 些 上述 复 杂 的主 动 脉夹 层 , 但是 否可作 为常 规 的适 应证 选择仍 存在分 歧 ,中远 期结果 仍需 调查 。对病 理生 理学适 应证认 识 的差异 表现 在 :一 是 急性 Safr 夹层 是 否应 积 极进 tno B型 d 行 E R。一 些报 告认 为 对急 性期 夹 层进 行 E R有 V V 更 高的并 发症 与死亡 率 , 另一些 文献 报告认 为急 、 但 慢性夹层的 E R并发症 、 V 死亡率相似 ; 二是稳定 性 Safr tnodB型夹 层 是否 应 当积 极进 行 E R B型 V 。 与 A型夹 层较 大 的 区别在 于前 者 急性 期死 亡 率低 , 保 守治疗 远期 结果 较好 , 而带 来 的话题 是 E R能 从 V 否提高稳定性 S n r t fd a o B型夹层 的远期生存 。假如 E R对 提 高 生存 时 间有 限 , 同时手 术 又 增 加 了风 V 险 , 然不 如进行 保 守治疗 。 显 这需 要前 瞻 、 随机 、 照 对 临 床试 验 才 能 回答 这个 问题 。对 于 稳 定 Saf dB tno r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1. 引言1.1 概述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常见于40-60岁的中年人群,以男性居多。
该病病程急骤、危害巨大,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完善与创新。
针对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医生们针对病情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将系统地总结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探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其他新治疗方法在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推动主动脉夹层治疗的进步与创新。
1.2 研究背景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动脉疾病,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
该病病因复杂,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大。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研究背景指出,过去传统的手术治疗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手术风险高、创伤大、恢复周期长,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研究人员开始探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以及其他新的治疗方法,试图找到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本文将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促进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水平不断提升。
2. 正文2.1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是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重要环节,其选择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和生存。
目前,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和其他新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主动脉夹层治疗的首要手段,通过药物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减轻主动脉的压力,从而降低夹层继续膨出和扩展的风险。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降低主动脉的血压,减少血管内的剪切力,有利于夹层的愈合。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开胸手术和经皮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
开胸手术的优点是能够全面检查主动脉的情况,彻底解决夹层的问题,但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夹层裂 口的描述要求更 为准确。 因此 ,结合 国内
外 经 验 .并 根 据 夹 层 近 端 裂 口的 分 布 ,特 提 出一 套 夹 层 裂 口分 区 法 。该 法 主要 用 于从 升 主 动 脉 根 部 到髂 外 动 脉 的 9条 分 线将 主 动 脉及 髂 动 脉 分 为 8个 区 。该 分 区法 较 经 典 的分 型法 对 腔 内 隔 绝 术 具 有更 直 接 的现 实 指 导 意 义 。1 . I 类 即典 型 的 A .1 3 D。撕 脱 的 内 膜 片 将 主 动 脉分 为 真假 两 腔 .主 动 脉 内 中膜 撕 裂 通 常 起 于 中外 膜 之 间 .为 A D特 征 性 病 理 改 变 .所 形 成 的 隔膜 将 主动 脉 管 腔分 为真 假 两 个 腔 。假 腔 周 径 常 大 于 真腔 ,真 假 腔经 内膜 的破 裂 口相 交 通 。夹 层 病 变 可从 裂 口开始 向远 端 或 近 端 发 展 . 当病 变 累及 主动 脉 的分 支 时 ,可导 致 相 应并 发 症 。 132 1 类 主 动 脉 中膜 变 性 ,内膜 下 出血 并 .. 1 继 发 血 肿 。 主动 脉 内外 膜 弹 力 系 数 不 同 ,加 上 主 动 脉 中层 变 性 .易 造 成 主动 脉 壁 内滋 养 动 脉 破 裂 出血 ,并 继 发 壁 内血 肿 。影 像 学 检 查 中往 往 不 能
型 相 当于 D bkyI型 和 Ⅱ型 .Sa odB型相 当 e ae t r f n 于 D bky1 。Sa od分 型 更 为 简捷 实用 。 eae 1型 1 tn r f
12 分 . 区
1 1 万 。其最 主要 的易患 因素 为高 血压 ,是 高 /0
血 压 的 严 重 并 发 症 之 一 .约 有 7 %~ 0 0 9 %的 A D
可能要高得多 。我 国 A D的发病 率 目前 尚无统计 资料 ,但 由于人 口多 ,高血压 患病率高 ,仅阜外 心血管病 医院每年新增 的病例就 达百余例 ,故推 测全 国 A D患者 的绝对数很 大 .每年新 增 的病例 可能超过 1 0 余例 。 00 0
1 病 理 学
11 分 . 型
传统的 A D分 型 应 用 最 广 为 Safr 型 和 tnod分
D b k y分 型 。 e ae
Sa od分 型 :A型 ,无 论 夹 层 起 源 于 哪 一 t r f n
部 位 ,均 累及 升 主 动 脉 者 ;B型 ,夹层 起 源 于 胸
降主动脉且未累及 升主动脉者 。 D bk y 型 : I型 .A eae分 D起 源 于 升 主 动 脉 并
型 , D起源于胸降主动脉 ,向下未累及腹 主动脉 A 者称 为 Ⅲ , 累及 腹 主 动 脉 者称 为 1 tnodA 1 。Sa r 1 f
收稿 日期 :20 — 4 3 07 0— 0
作者 简介 :罗 建 方 ,男 ,主 任 医师 ,现 正攻 读 医 学博 士 学位 ; 研 究方 向 :心血 管各 种常 见 病及 疑难 病 的诊 治 ,专长 冠心 病 以
直 径 超 过 35c . m,主动 脉 壁 厚 平 均 约 1 m.约 -c 3 7 %的 该 类 病 人 可 在 超 声 检 查 中 发 现 低 回声 区 。 0
上述经典 的 A D分型是 为了适 应传统 的开胸
主 动 脉 置 换 手 术 而 提 出 的 .而 A D腔 内隔 绝 术 对
患者并存 高血压 …: 其它易 患因素包括 马方综 合 征 、埃勒斯一 当洛 ( h r D n s E l s al )综合征 、二叶 e o 主动 脉 瓣 、主 动 脉 狭 窄 、妊 娠 、主 动 脉 粥样 硬 化 及 创 伤 等 _。 由于 近 2 2 _ O年 来 心 血 管 影 像 诊 断技
维普资讯
・
18 ・ 5
S uh Chn o r a fCado a c lrD o t iaJ un lo r iv sua
主动脉夹层腔 内治疗进展
罗建 方 ,刘 媛 ( 东省人 民 医院 ,广 东省 心 血 管病 研 究 所 ,广 州 5 0 0 ) 广 1 10
累 及 腹 主 动 脉 ; 1型 ,A 1 D局 限 于 升 主 动 脉 ; 1 1 1
发 现其 内膜存在 破损或 裂 口。该类病 变 约 占 A D
的 1 O%~ O%。 3
Ⅱ类 夹 层 又 可 分 为 两 个 亚 类 : Ⅱ 表 现 为 主 动 脉 内 壁 光 滑 ,主 动 脉 直 径 不 超 过 3 m,主 动 5c 脉 壁 厚 不 超 过 O5c . m。在 超 声 检查 中 约 13的病 / 人 可发 现 主 动 脉 壁 内低 回声 区 .低 回声 区 内 无血
及 周 围血管 ( 动脉 、肾动 脉 、髂动 脉及 主 动脉 等 )的 内科诊 颈
流信号 .血肿的平均长度 约 1 c 1 m.该类常见 于 升 主动 脉 。 Ⅱ 多 发 生 于 主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病 人 , 主 动 脉 内壁 有 粗 糙 的粥 样 斑 块 及 钙 化 区 .主 动 脉
关键词 : 主 动脉夹层 ; 腔 内隔绝术 ; 内科治疗
中 图 分 类 号 : R 4 ." 5 31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0— 6820 )3 05 —6 0 7 9 8 ( 0 7 0 — 1 8 0
主 动 脉 夹 层 (ot i etn D) 系 主 动 arcds co ,A i s i 脉 内膜 撕 裂 后 循 环 中的 血 液 通 过 裂 口进 入 主 动 脉 壁 内 .导 致 血 管 壁 分 层 。A 的 年 自然 发 病 率 约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