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教育测量理论试题质量评价指标述评

经典教育测量理论试题质量评价指标述评
经典教育测量理论试题质量评价指标述评

教育理论研究

经典教育测量理论试题质量评价指标述评

仲红

(青岛大学图书馆,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考试试题质量评价是教育测量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改革教学和考试制度的重要工具。经典教育测量理论的试题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等。研究表明,这些评价指标虽是试题质量评价的基础,但却难以较为准确地评判试题的质量。科学的评价试题质量的方法离不开专家的逻辑判断,应当是主、客观评价方法的有机结合,即不仅要知其数量多少,更要了解其发展变化过程。

关键词:试题质量;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中图分类号:G40一0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2008)09一0007—03

一、引言

考试试题质量综合评估是教育测量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改革教学、实行科学化教育管理的重要工具,教育过程中的各项教育问题,离开对考试试题质量的评价都无从谈起。经典教育测量理论有一整套评价试题质量的方法,常用的数量化指标就有信度、效度、区分度和难度等,然而,从这些评价方法或评价指标本身来看,它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其一是现行的试题质量评价方法重在数量的测定,即着重以数量化的标准客观地表示考试的特质,评价结果过分依赖考试的质量以及学生的考试成绩。只有考试成绩真实,考试组织得当,对几个数量化指标的测算才是可靠的;否则是不可信的。毋庸讳言,因考试组织及评分标准不一致等方面的原因,考试成绩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误差,有时这些误差会超出可容许的范围。如著名教育家斯太奇就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同一份试卷复印142份,请142位教师评分,结果评分为35种,从50分到98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依据学生考分来评估试题质量,难免会有失偏颇。其二是现行评价方法所依赖的几个数量化指标的测算方法,还可以做进一步改进,如试题内容效度评价指标作为一个数量化指标目前尚无一种科学的测算方法:因此,无论是教育管理者还是教师都有必要重新认识和评价经典教育测量理论中的试题质量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包括:测验的信度、效度、难度以及区分度。

二、对测验信度的评价

教育测验虽有不同类型,但无论哪一种教育测验,首先要求测验的结果可靠,在教育测量学中称为测验的信度。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或可信程度。信度是反映测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表明信度大小的统计量叫做信度系数,其最大值是1。.一般是以两次测验结果间的相关程度作为信度指标,它表明一个测验在反映受试者实际水平时的可靠程度。

估计信度的传统方法很多,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是信度系数的测定完全依据于考试所取得的分数信息,考试的实施顺利,评分标准客观,所计算出的信度系数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常见的方法主要有:

1.再测信度:即用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前后两次施测,两次测验分数之间的相关程度就是再测信度。再测信度的计算所要求的条件比较苛刻,其一要求所测量的特性必须是稳定的且遗忘与练习的

作者简介:仲红(1969一),女,山东青岛人,大学本科,助理政工师,主要科研工t乍方向:教育管理

经典教育测量理论试题质量评价指标述评

作者:仲红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图书馆,山东,青岛,266071

刊名:

教育实践与研究

英文刊名:EDUCATIONAL PRACTICE & RESEARCH

年,卷(期):2008(18)

参考文献(4条)

1.Michell,J An Introduction to the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1990

2.王汉澜教育测量学 1987

3.薛理银教育信息处理原理 1996

4.宋岭梅教育测量学 199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刘拓.鞠颂东.屈波.陈秀平.周亚俊用教育测量原理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期刊论文]-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2.柳国杰.陈军教育测量中难度与区分度的计算方法[期刊论文]-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6(3)

3.赵雪云.ZHAO Xue-yun高职教育测量课教学改革的探讨[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5,31(5)

4.胡中锋.莫雷.HU Zhong-feng.MO Lei心理与教育测量中效度理论的重建[期刊论文]-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5.潘恋《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实践环节设计研究[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9(30)

6.肖洪寿中小学教育测量概要[期刊论文]-江西教育科研2003(3)

7.周西柳.ZHOU Xi-liu教育测量理论在网络考试系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新余高专学报2006,11(6)

8.于艳梅.李秀君.李黎辉医学教育测量的几个误区与修正[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1)

9.田彦伟.TIAN Yan-wei相关性在教育测量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2)

10.孔德利中学教育测量中的标准分数和科学评价[期刊论文]-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7(2)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f2525467.html,/Periodical_jysjyyj200818003.aspx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教育测量与评价》习题(一)填空题 1. _桑代克_的论着《精神与社会测量导论》一书标志着教育测量理论的诞生,泰勒领导了着名的八年研究并提出“行为目标评价模式”,最早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被称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2. 按照测量的精确程度,教育测量量表从低级到高级分为称名量表、顺序量表、区间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 3. 某道论述题满分12分,所有考生在这道题上的平均得分为分,则此题的难度为。 4.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5. 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命题考试等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评价。 (二)判断题 (√)1. 测验的信度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讲,增加测验的长度,可以提高试题取样的代表性,因而有助于提高测验的信度。 (√)2. 标准分数本身是关于原始分数的一种线性变换,因此,标准分数不改变原始分数的分布形态。 (×)3. 假如某学生在期中语文统考中卷面分数为85分,又知该学生所在年级中有60%的学生成绩低于85分,则该学生的百分等级为51。 (×)4. 等距变量具有等级变量的特征,要求连续数量之间的差距相等,亦即具有相等的单位。因此,等距变量可以作加减乘除运算。

(×)5. 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就是甄别和选拔,通过各个层次的教育评价可以监督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6. 测验试题的难度影响着测验分数的分布。 (×)7. 现代测量理论是在经典测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修正了经典测量理论的不足,所以现代测量理论可以完全代替经典测量理论。 (√)8. 发展性教学评价认为面面俱到的课不是好课,只是“教教材”,没有“用教材教”的课也不是好课。 (三)简答题 1. 常见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法有哪几种 【答题要点】:常见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法包括:(1)关键特征调查法;(2)两两比较法;(3)专家评判平均法;(4)倍数比较法;(5)Q分类法。答题时一是要阐述清楚这五种方法各自的内涵是什么,二是简单说明这五种方法的操作步骤。 相关内容可参考第七章“制定教育评价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中第二节“教育评价表的构成及编制”。 2. 衡量测验质量的四个指标分别是什么 【答题要点】:(1)衡量测量质量的四个指标分别是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2)在答案中需阐述清楚这四个指标分别的定义是什么。(3)一个良好的测验应该具备恰当的难度和区分度,具备较高的信度和效度。(4)指出这四个指标对于测量质量的意义,即前两个指标主要是对整个测验而言,后来两个指标主要是对测量的项目而言。 相关内容可参考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 3. 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具有哪些特征

大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库及答案

瑞文测验中哪一项是适用于高智力成人的() 收藏 A. B 瑞文彩图推理测验 B. A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C. D联合瑞文推理测验 D. C 瑞文高级推理测验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对人的智力进行的一种客观、标准化的度量,叫做()收藏 A. D 智力测验 B. B 情商 C. C 智力 D. A 能力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WAIS 的计分是() 收藏 A. A 先计算标准分 B. B 先计算智商 C. D答对1题得1分 D. C原始分转化为标准二十分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测验所要达到的某种具体的目的,叫做() 收藏 A. B测验目标 B. D 行为目标 C. C 教学目标

A 教育目标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在评价对象的集合内选择一个或若干基准,各个评价对象和基准进行比较,叫做() 收藏 A. A 绝对评价法 B. C 教育评价方法 C. D 定量分析法 D. B 相对评价法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在编制试题时,题型的分类中填空题、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都属于()收藏 A. B 选择型 B. D 常用题型 C. A 提供型 D. C 开放式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 WISC主要测验的年龄范围是() 收藏 A. B 6-16岁 B. D 4-75 C. A 4-6.5岁 D. C 16岁以上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忧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动缓慢,分数太高可能会自杀。是哪种临床表现() 收藏

A 疑病 B. B 抑郁 C. D 精神病态 D. C 癔症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 由反映评价对象内涵的指标集、评价标准和量化符号构成的是()收藏 A. B 模型 B. A 框架 C. D 体系 D. C 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 以班级的平均成绩为标准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为() 收藏 A. B 相对评价 B. D 需要性的评价 C. C 比较性评价 D. A 绝对评价 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 我国教育工作者创造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法是() 收藏 A. C 五分法和四分法 B. B 三分法 C. A 六分法 D. D 二分法

自学测验考试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网络课堂答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一、教育测量的含义(33分) 本节测验题:智力测量属于 A. 物理测量 B. 心理测量 C. 生理测量 D. 社会测量 二、教育测量的特点、教育评价的含义(35分) 提出“凡物之存在必有其数量”命题的是谁? A. 麦柯尔 B. 孟子 C. 桑戴克 D. 孔子 三、教育评价的特点、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35分) 现代教育评价产生的标志是 A. 《比纳.西蒙量表》 B. 科举考试 C. T.B.C.F制 D. “八年研究” 四、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30分) 第四代教育评价”的创立者是 A. 枯巴和林肯 B. 比纳和西蒙 C. 桑代克和麦柯尔 D. 泰勒与布鲁姆 五、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30分) 我国教育法规定的两项基本教育制度:一是教育督导制度,二是 A. 教育评价制度 B. 教育考试制度 C. 教育测量制度 D. 教育评估制度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信度 一、信度概述(31分) 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越接近,说明测验的信度 A. 越低 B. 无法判断 C. 越高 D. 需要验证 二、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同质性信度(一)(35分) 用同一个量表对同一组被试先后施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是A. 等值性信度

B. 等值稳定性信度 C. 分半信度 D. 重测信度 三、同质性信度(二)、评分者的信度(一)(31分) 若2个评分者评阅N份试卷,计算评分者的信度可用 A.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公式 B. 斯皮尔曼-布朗公式 C. 积差相关系数公式 D. 肯德尔和谐系数公式 四、评分者的信度(二)、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33分) 估计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需要预先确定 A. 淘汰的人数 B. 达标的比例 C. 通过的人数 D. 决断的分数 第三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效度 一、效度概述、内容效度的含义(30分) 下列适合于内容效度的测验是 A. 能力倾向测验 B. 成就测验 C. 人格测验 D. 性格测验 二、内容效度的估计方法、结构效度(38分) 下面哪种测验的效度不属于结构效度? A. 智力测验 B. 焦虑测验 C. 动机测验 D. 学科测验 三、效标关联效度(44分) 效标关联效度也称为 A. 实证效度 B. 预测效度 C. 同时效度 D. 逻辑效度 第四章教育测量与评价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一、难度及其计算、区分度及其计算(一)(40分) 最适宜的难度系数是 A. 0.50 B. 0.00 C. 1.00 D. -1.00 二、区分度的计算(二)、区分度与信度和难度的关系(31分)难度系数越接近何值,题目的区分度越大? A. 0.50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 [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 [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 [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试题【A】卷 阅卷须知:阅卷需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得分用阿拉伯数字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在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相对应的分数框内;统一命题的课程应当进行集体阅卷,流水作业;阅卷后需要进行复核,发现漏评漏记或总分统计错误应及时更正;对评定分数或统分记录进行修改时,修改人必须签名。 特别提醒:考生必须遵守课程考核纪律,违者将受到严肃处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2分×15=30分) 1、考试制度的发源地是(),其中一个制度的建立对世界文化发展和考试制度的建立起过重要的影响 A、中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2、20世纪初,美国的教育测量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美国的()是教育评价的催 生剂。 A、五年研究 B、六年研究 C、七年研究 D、八年研究 3、下面哪种教育测量与评价属于按测量与评价被试行为表现的性质分类的() A、智力测量与评价 B、典型行为测量与评价 C、能力倾向测量与评价 D、成就测量与评价 4、根据资料获得的时间不同及测验使用的目的不同,效标关联效度可以分为:() A、同时效度和结构效度 B、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

C、同时效度和预测效度 D、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 5、李秉德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的三维结构模型”,下面()不属于三个维度之一。 A、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 B、学生的个性心理因素 C、学生的健康程度 D、各类组成的发展水平 6、以下关于测验常模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代表性的样组 B、针对某种人群 C、根据整理统计来获得资料 D、是已知的、规定的数据 7、标准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测验成绩与平均分数之间的距离,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标准分数在我国高考中的试点应用 A、建立标准分数制度是高考标准化的重要环节 B、在高考中使用原始分数不具局限性 C、高考标准分数制度由常模量表分数、等值量表分数组成 D、高考标准分数有单科标准分数转换方法及高考综合分的转换方法 8、在以下标准参照测验的定性标准-测验内容领域规范模式中,()包括说明、实例指导与题目样本、内容范围、答案范围 A、汉布莱顿模式 B、美国IOX模式 C、英国GCSE模式 D、我国高中毕业会考标准的建立模式 9、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的可用性可以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A、科学性、公平性、稳定性、针对性、区分性、简洁性 B、科学性、公平性、可行性、针对性、区分性、简洁性 C、经济性、公平性、稳定性、针对性、区分性、简洁性 D、经济性、公平性、稳定性、针对性、区分性、简洁性 10、确定测验目标应该注意() A、大概分析课程目标 B、正确选择目标

品质管理品质知识教育统计与测量测量质量分析

此处是大标题样稿字样十五 字以内

?为了使测验得到的分数准确可靠,我们要求使用的测验是高质量的,因此必须对分析测验的质量,而测验又是由一个个题目或者说测试项目所组成,整个测验质量要高,必然要求各个题目的质量要高。 ?因此分析一个测验的质量,一般就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考察整

测验项目的难度 ?测验项目的难度,就是被试完成项目作答任务时所遇到的困难程度。 ?有的项目很容易,几乎所有初试都能正确完成作答任务;有的 项目却很难,只有少数高水平被试能正确完成任务。 ?困难的项目,被试在其上得分的可能性就小,失分的可能性就 大;容易的项目,被试在其上得分的可能性就大,失分的可能 性就小。 ?总之,每一个测验项目都有自己的难度;不同项目间其难度常 常是不同的。 ?定量刻画一个测验项目的被试作答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项目的难度指数或难度系数。

难度系数的求法 最通用的项目难度系数的求法就是计算被试在项目上的得分率或者说通过率。 1.像选择题这种测验项目,评分采取“ 全或无”的方式,答对给满分,答错 给零分,难度指数就可以求通过人数 比例或称通过率。 2.对于不采用“全或无”的方式给分的 测验项目,难度系数的求取方法是先 求所有被试在该项目上的平均得分值,可记为;再用它去对测验项目总分 (满分),可记为K,求比值,这个比 值就是全体被试在该测验项目上的得 分率即难度指数p了。R通过人数 n 接受测试的总人数P难度指数

?例如,有一满分值K=5的试题,测试10名被试,实得成绩为5,3,4.5,2,5, 0, 3.5, 1,3, 4 要求其难度指数p。 ?先求平均得分 ?然后用平均得分值对满分值求比

最新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试卷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考试分数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2*13) 1、下列哪类题型不属于客观题() A填空题B判断题C选择题D论述题 2、同一量表,同一被试群体,在不同时间,两次施测,求其相关。这样得出的信度是()A复本信度B分半信度C重测信度D同质性信度 3、名称量表上的数字具有什么特性() A等比性B等距性C等级性D区别性 4、用测验来寻找被试某种能力上的特殊优点或缺点,这种测验是() A普通测验B诊断测验C预测测验D成绩测验 5、把总体中各个个体按照一定标志分为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个体,从而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叫做() A整群抽样 B 机械抽样 C 分层抽样 D 单纯随机抽样 6、下列关于分半信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计算分半信度先要对测验分半 B要注意使那些性质不相同、联系不紧密的项目分在相同的一半 C测验越长、项目越多,两半分数的相关就越可能高 D不同的分半法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信度值 7、下列关于区分度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区分度是测验对被试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B取值范围为0到1 C区分度越高时,试题的质量越好 D区分度是作为评价项目质量、筛选项目的主要指标与依据 8、区分度与难度之间的关系是() A 题目越难,区分度越高B题目越难,区分度越低 C 难度为1时,区分度为0 D难度为0时,区分度为1 9、测验工具是否测到了要测的东西,即测到了被试的某种心理特性、特质、结构,这就是测验的 ( ) A 信度 B 效度 C 难度 D 区分度 10、通常是以问卷的形式,提出一系列题目的人格测验的方法是( ) A 评定量表法 B 情境测验法 C 自陈量表法 D 投射测验法 11、标准分数值具有 ( ) A 可比性 B 可加性 C 可比性而无可加性 D A、B都对 12、发展常模就是某类个体正常发展进程各特定阶段的( ) A 高等水平 B 一般水平 C 低等水平 D 特定水平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一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发展历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及对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要求,认识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对教师职业专业化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难点:数学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讲授2课时,课堂讨论、学生自主学习1课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第一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问题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含义 二、教育评价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评价相关概念辨析 第二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史 一、中国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 二、中国科举制度的世界地位 三、数学教育测量学科的诞生 四、数学教育测量运动的蓬勃开展 五、美国的“八年研究”是教育评价的催生剂 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一、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二、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呼唤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课堂训练、作业思考题] [1]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教育评价与教育评估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在学科专业分类中,“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放在哪一个类别中比较合适? [4]试分析一下,狭义、中义与广义的教育评价概念有何区别? [5]怎样使用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这个概念? [6]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中有重要的作用? [7]为什么说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修养? [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提出哪些要求? 第二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不同标准的分类,了解形成性、诊断性和总结性测验(评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了解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

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教育测量与评价 一.教育测量 1、测量: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史蒂文斯) 测量:客观事物及其属性;所依据的规则或方法;数量化的结果。 2、教育测量: 广义:对于教育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作缜密地考核,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将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的描述。 狭义:是指对学生某些学科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的测量。又称成就测量、学业成绩测量或学科测量。 3、教育测量的特点: 1.间接性和推断性 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3.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4.测量目的的针对性 二.教育评价 评价:评:评定;价:价值——教育价值 教育评价:注重效果:美国的泰勒;注重资料的获得:美国的克龙巴赫、斯塔弗尔比姆; 注重评价方法、手段:中国的张秀理、日本的长谷川容 1、教育评价的概念: 教育评价是评价者对教育活动或行为主客体价值关系、价值实现过程、结果及其意义的一种认识活动过程,其核心内容是揭示教育活动或行为中的客体对主体的需要、目标的价值意义。 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联系: 教育测量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规则,运用一定的测量工具对教育现象进行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教育评价是对教育现象状态和价值的判断,这一判断是以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为前提的,没有对评价对象的客观描述,就不会有对评价对象价值的客观判断 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教育评价要在教育测量所获得的客观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同时,教育测量的结果要通过评价才能获得实际意义.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区别: 第一,测量是对事物数量特征的获得。而教育评价则是对教育现象客体的价值进行判断。 第二,教育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其突出特点是客观性。而教育评价则具有两种属性,即客观性和主观性 第三,测量的任务是对事物的量的认识,而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是人的意识对实践活动及其结果的综合反映,它反映的是活动的过程和终点,又是新的实践活动的起点。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一.教育测量的产生 1904年以前(教育测量的萌芽期) 中国的科举制(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 科举制的特征:逐级考核、制度完备、考场严格、命题规范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与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根据某些法则与程序,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这一概念是(A ) A. 测量 B. 评价 C. 测验 D. 统计 2、衡量、判断人物或事物的价值,这一概念是( B ) A. 测量 B. 评价 C. 测验 D. 统计 3、被称为教育评价的催生剂的是美国的一项著名研究,它是(D ) A. 教育研究 B. 教育测量理论研究 C. 心理测验研究 D. 八年研究 4、于1975年成立的在开展教育评价的国际交流与协作过程中,最有影响力的协会是(B ) A. 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 B. 国际教育评估协会 C. 国际教育评价协会 D. 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 5、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指( C ) A. 效度 B. 稳定性 C. 信度 D. 可信度 6、用同一个量表(测验或评价表)对同一组被试测两次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其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次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相关系数,这一概念 是(B ) A.复本信度 B. 重测信度 C. 同质性信度 D. 分半信度 7、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性的程度,这一概念 是(A ) A. 效度 B. 稳定性 C. 信度 D. 可信度 8、一个测验对于处于特定情境中的个体行为进行预测时的有效性,这一概念是( C ) A.同质性信度 B.复本信度

C.效标关联效度 D.重测信度 9、衡量测量题目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D ) A.信度与区分度 B.效度与信度 C.难度与效度 D.难度与区分度 10、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一概念是(D ) A.评价指标 B.评价标准 C.指标权数 D.指标权重 11、在评价指标拟定过程中,经常会将评价指标按照评价对象本身的逻辑结构逐级进行分解,把分解出来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的方法,这种方法 是(C ) A.头脑风暴法 B.理论推演法 C.因素分解法 D.典型研究法 12、一个与被试同类的团体在相同测验上得分的分布状况与结构模式,这一概念是(B ) A. 模型 B. 常模 C. 量规 D. 参照物 13、我国高考标准分数采用了一种方案,这种方案是(A ) A. 正态化转换方案 B. 对比参照方案 C. 百分等级方案 D. 常模参照方案

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填空 用数字对事物在量上的规定性予以确定,就需要有一个测量或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参照点。 量表,指的是确定了测量单位和参照点并具有取值系统的测量工具。 泰勒指出 英国剑桥大学直到1720年才开始使用笔试。20世纪初,在桑代克的影响下 名词解释 教育测量:就是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基础上,作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 简答题 教育测量的特点 ①间接性和推断性 ②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③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八年研究”的基本原则 ①应当帮助学生学习什么,即在教育计划中,应当帮助学生发展哪些思维、感觉和行动 的方式。 ②为了帮助学生达到教育目标,应当提供什么学习经验,即怎样帮助学生学习预期的东 西。 ③怎样组织学习经验,以使这些经验的累计效果最大,即怎样的学习顺序和学习经验的 整体计划会有助于学生内化他们所学之物,并将其应用于适当的环境。 ④怎样评价方案效果,即随后采取什么步骤,以不断检查期望的学习活动所发生的变化。美国的“八年研究”对传统的教育测验提出的一些批评 ①传统测验是片断的,不能全部了解知识之过程和人格之发展。 ②测验只是关注客观的信度,但对于质的妥当性已不足以说明。 ③测验是教科书主义,测验内容关注记诵教材中的知识,是片面的,不能反映学生的全 面发展。 ④对测量或考试的过分依赖必然养成个人主义与被动式的学习态度等等。 第二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填空 教育测量评价可大致分成常模参照、标准参照和潜力参照。 教育测量与评价所指向的被试的行为表现,按其性质分成最佳行为和典型行为。 名词解释 1、形成性测量与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的,在性质上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小学单元测验。形成性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对教育而言是藉此获得教学过程中连续性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历程、学习特点、学习困难等信息,作为随时修正自己教学的参考。 2、常模参照测量与评价:是将被试水平与测验常模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一种测量与评价类型。也就是说,常模参照评价对学生学习成就的解释,是采用了相对的观点。 3、标准化测验:是指由测量专家严格按照测验编制程序而编成的一种测验,通常标准化测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题目汇总

测量题目汇总 一、单选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将答案填入下表) 1.与物理测量相比,以下属于教育测量特点的是( )。 A.它一般是间接测量 B.它的度量单位是绝对的 C.它的目的是特为测量服务的 D.它的作用是单一的 2. 下列量尺中,属于最高水平测度的是()。 A.类别量表 B.等级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3. 一个主试在同一时间,只测量一个被试的测验称为()。 A.难度测验 B.速度测验 C.预测测验 D.个别测验 4.区分度指数D的取值围为()。 A.[-1,0] B.[0,1] C.[-1,1] D.[-2,2] 5.提出“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的测验学者是()。 A.桑代克 B.麦柯尔 C.王书林 D.萨蒂 6.测验难度系数P值在0.8—1.0为( D )。 A、难题 B、较难题 C、中等题 D、易题 7.测题基本上分为选择题和()。 A.是非题 B.供答题 C.论述题 D.客观题 8.原则上区分度水平()以下的题必须淘汰。 A.0.19 B.0.4 C.0.30—0.39 D. 0.20—0.29 9.下列教育测量类型属于按照测量的功能分类的是()。 A.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B.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 C.难度测验和速度测验 D.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10.下列有关信度解释正确的是()。 A.信度是有关测量结果的可信程度 B.信度越高,测验结果越是真实的 C.信度追求测量中的系统误差的最佳控制程度的估计 D.测验的项目少,测验的信度高 11.测量项目的难度为0.5时,项目的区分度值最大为()。 A.0.8 B.1.5 C.1 D.-1 12.通常所用的时限是使大约()%的被试在规定时间完成全部测验。 A.90 B.80 C.95 D.100 13.人的身高与学业成就、相貌与人的行为等现象的关系都属于()。 A.积差相关 B.零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14.下列估计测验信度的方法中,对信度最严格的检验方法是()。 A.再测信度 B.在一致性信度 C.复本信度 D.评分者信度 15.项目分析时一般将总分最高和最低的()的被试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 A.7% B.17% C.27% D.37%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题2分,共16分。将答案填入下表)

(完整版)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期末复习题 一、简答 1.简述教育测量的基本要素及四种水平包括哪些? 答:(1)教育测量的基本要素包括:参照点和单位。 参照点:计算事物数量的起点,也叫零点。 绝对参照点: 绝对零点, ,如长度, , 重量。 相对参照点: 相对零点, ,如海拔高度、温度。 单位:计量事物标准量的名称。 理想的单位要符合两个条件: 同一个单位意义相同, 即确定的意义;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差别相等。 (2)教育测量的四种水平 四、教育测量的水平(第二章25页未找到准确答案) 从所使用的参照点来说,教育和心理测量的参照点均为相对参照点。 从所使用的单位来说,教育和心理测量所使用的单位意义不太明确, 单位常常不等值。 从本质上讲,教育和心理测量的量表属于等级量表。无论是对智力,还是对能力倾向或人格的测量,都只具有等级量表的特征。 由于多数心理特征具有常态分布的特征,无绝对零点,所以我们也可把测量后直接得到的原始分数转化为常态分布下的标准分数,把这些量表当作等距量表来处理。

2.简述教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 一、确定编制测验的目标 二、制定编题计划 三、设计测验项目 四、预测与项目分析 五、合成测验 六、测验的标准化 七、搜集信度、效度资料 八、编写测验手册 3.简述实施教育测验应注意的问题。 答:第三节、测验的实施(第4章92页未找到准确答案) (一)测试开始前的准备 主试方面: ?首先,主试在测试前要熟悉测验的结构和内容以及使用方法。 ?其次,测验实施者要熟练测验指导语并能口语清楚而流利地说出来。 ?有时还要对施测者进行必要的训练。 训练的内容包括: 1 、熟悉测验内容; 2 、掌握施测步骤; 3 、掌握记分方法;

教育测量与评价总结

学 后 心 得 学校: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电信0902

《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后心得 进入大学后学了很多有关教育的课程,今天的《教育测量与评价》让我对教育有的新的认识,了解到了许多新的方法。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树立科学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念,初步具备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该课程内容可以分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具体应用两大部分,具体包括: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目标、类型、原则等一般理论;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案设计、实施以及教育测量与评价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与方法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评价等教育测量与评价实践中的应用;国内外最新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与应用。 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还能完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不了解实验设计的思想、不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学模型和使用条件、亦步亦趋地死套公式。我们应该有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数学思维方式,吸收其严密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使科研和管理的思维更趋完善。 另外,我们学习到利用教育测量与评价,可以全面地掌握教育的各种情况,及时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育教学任务完成的数量与质量进行控制,为促进,提高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该课还激励了我们的学习动机,帮助了我们的记忆和促进迁移,促进我们的自我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实现了教育判断的功能,包括:测量评定的功能、事实判断的功能、价值判断的功能、问题诊断的功能、区分选拔的功能。这使教育又迈向了新的一步,教学质量得以改善。 总之,《教育教育测量与评价》不仅让我们在学习上,能力上有所提高,而且在其他方面让我们得以改善。《教育测量与评价》作为教育学的一部分,发展了教育,《教育测量与评价》作为测量学的一部分,扩

教育测量与评价考试试卷

教育测量与统计测试试题(A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测验手段反映真识情况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程度是() A.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2、把总体中各个个体按照一定标志分为不同类型或层次,然后从各 类型中随机抽取若干个个体,从而构成样本的抽样方法叫做() A.整群抽样 B. 机械抽样 C. 分层抽样 D. 单纯随机抽样 3、一个小组有10个学生,从中选一个组长,若每个人被选到的机会 是相等的,则明或华被选中的概率是(),如果进行两次选举,那么两次都选到明的概率是() A.1/5,1/5 B. 1/5,1/100 C. 1/10,1/100 D. 1/5,1/10 4、某班36个学生,英语测验分数地标准差为9.6,则其离差平方和是() A. 3317.6 B. 3217.0 C. 3320.5 D. 3500.1 5、一位老师对8个学生的作业成绩进行猜测。如果教师猜对的可能 性为1/3,且规定教师只有猜对95%才算这个教师有一定的评判能力。那么,这个教师至少要猜对学生成绩的个数为() A.4 B. 5 C. 6 D. 7 6、下列两组数据①14、2、1 7、9、22、13、1、7、11②1、26、11、 9、14、13、7、17、22、2的中位数分别是()

A.11、12 B. 14、9 C. 13、9 D、14、12 7、某年初中入学考试时语文、数学、英语的计分比例为4:3:3, 一个学生的考试成绩语文为72分,数学为94分,英语为79分,那么该生(假设各科难度相近)总平均分数为() A.82 B. 82.8 C. 80 D. 80.7 8、下列数据:23、36、20、25、33、31、27、29的四分位距是() A. 4 B. 6 C. 3 D. 8 9、某区拟对参加数学竞赛的2000人中前500名予以奖励,考试的平 均分数为75,标准差为9,那么,获奖的分数线是() A.81.03 B. 83.15 C. 84.56 D81.15 10、某区3600个学生数学测验成绩接近正态分布,其平均分为80 分,标准差为11.5分,则在70——90分之间应当有()人。 A.2216.52 B. 2218.05 C. 2235.32 D. 2650.85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1、在教育统计过程中,抽样调查的种类有() A.单纯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机械抽样 D、整群抽样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差异量的有() A.全距 B. 中位数 C. 平均差 D. 标准差 13、在教育实验中,常用的教育实验有( ) A. 单组实验 B. 等组实验 C. 轮组实验 D. 田野考察 14、积差相关使用的条件有() A. 两个变量都是连续性数据

教育测量与评价

教育测量与评价(简答题部分) 什么是表现性评价:一种性质的评定方法新型的更加直接的考察学生综合运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学方面有显着作用 表现性评价 1优点:有助于测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尽可能得到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终身学习打基础注重知识技能的整合与综合运用复杂的任务表现教学性评价与教学活动有密切的联系2缺点:信度问题效度问题实用性问题耗时过多不能评价所有类型的学习目标高利害评使用表现性评价就要十分谨慎品德测试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思想上的自我教育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激励先进和鞭策后进有利于学生德育管理德育和行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手 段 品德测评的类型: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 品德测评的基本要求:外显行为测评和道德认识测评相结合单项测评和整体测评相结合定向性测评和定量测评相结合 测评指标体系确立的依据:社会的需要德育大纲德育结构学生年龄特征测评基本要求:重视指标体系的开放性教育性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稳定性和发展性的关系统一性的灵活性的关系 品德测评的方法、运用:定时考核(学生成绩测量)问卷测评(问卷或量表测试)项目评分(设置一些测试的项目,给予一定的分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表现进行测量)情景测验(设计情景,展开活动)社会关系测量(通过学生回答,来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意向测评法(Q技术、和语义分析)行为观测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学生思想行为) 教师评价的特点:是一个活动过程,一个特殊的连续活动,包括一系列的方法和步骤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根本目的在于形成价值判断,进而做出选择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同一的 教师评价的主体: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参评(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对教育人力支援进行管理对教师的考核人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信度与效度)学生参评(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直接承受着教师教学效能的影响)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试题

教育测量与评价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某种规则把所观察的对象予以数量化的过程,这一概念是() A.测量 B.评价 C.统计 D.测验 2.衡量测验题目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是( ) A.信度与区分度 B.效度与信度 C.难度与效度 D.难度与区分度 3.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是() A.效度 B.稳定性 C.信度 D.可信度 4.我国高考标准分数采用了一种方案,这种方案是() A.对比参照方案 B.常模参照方案 C.正态化转换方案 D.百级等级方案 5.测量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再认、比较与辨别的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推断力的题型是() A.填空题 B.选择题 C.是非题 D.计算题 6.下列不属于教育评价的原则的是() A.方向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指导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7.下列哪种效应的弊端为“以偏概全”() A.晕轮效应 B.参照效应 C.首因效应 D.成见效应 8.在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的评价法是() A.定性分析评价法 B.临床督导评价法 C.绝对评价法 D.相对评价法

9.评价者在评价中坚持反映自己“大我”价值观的心理现象是指() A.本位心理 B.逆反心理 C.“趋”中心理 D.从众心理 10.体育运动会中各个项目的名次为“第1名,第2名,第3名……”,这一变量属于() A.比率变量 B.称名变量 C.顺序变量 D.等距变量 11.评价者的心理现象中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A.期望效应 B. 时尚效应 C.理想效应 D.近因效应 1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所指的测量的特点是() A.间接性 B. 相对性 C.可测性 D.准确性 13.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价误差的大小,可把测验题目分为() A.选择题和填空题 B. 论述题和操作题 C.选择题和简答题 D.客观题和主观题 14.在一36名学生数学考试分数的频数分布表中,最高分数为97,最低分数为50,并将其分为8组,则组距为() A. 5 B. 6 C. 5.6 D.7 15.用来表示两个平行测验测量同一批被试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且大小等于同一组被试在两个复本测验上所得分数的积差相关系数的信度是() A. 同质性信度 B.重测信度 C. 复合信度 D.评分者信度16.下列为评价信息收集标准的是() A.可靠性和准确性 B.时限性和客观性 C.准确性和一致性 D.可靠性和有效性

教育测量与评价重点

1、教育测量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 含义:针对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教育测量学是一门发展较早、应用较多、内容较丰富的教育科学分支。 特点:(1)间接性和推断性 (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 (3)量表具有多样性,结果具有相对抽象性 2、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有哪些作用? (1)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在教育系统中,学生、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当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答道教育目的。(2)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2)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27、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①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②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③教育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④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功能:①实现教育判断的功能;②改进教师教学的功能;③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④行驶教育管理的功能 5.试述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之间的关系 测量与评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句法意义上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和程序,对事物或现象在量上的规定性加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教育测量则是对教育效果或者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予以测量和描述的过程,旨在获得有一定说服力的数量事实,是一种以量化为主要特征的事实判断。而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教育事物或现象的价值进行系统的调查,在获取足够多的资料事实(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基础上,作出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因此,教育测量可以为教育评价提供价值判断的基本数量事实,教育测量是教育评价的基础;而教育评价往往是教育测量过程的延续,是对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应用,并朝着价值判断与释放教育功能的方向拓展。 6.简述教育评价表的构成要素。 教育评价表在结构上是由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及评价标准三部分组成的。评价指标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由评价指标的设计者分解出来的,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行为化的主要因素,它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所谓指标权重,就是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就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也叫权重。评价标准是是针对每个评价指标的分类做出具体的规定,提出具体要

测量误差和仪表的质量指标

测量误差和仪表的质量指标 1.什么是真值? 真值是一个变量本身所具有的真实值 2.什么叫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和引用误差? 绝对误差是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即 绝对误差=测量值—真值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与被测量值之比,常用绝对误差与仪表示值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即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仪表示值×100% 引用误差是绝对误差与量程之比,以百分数表示,即 引用误差=绝对误差/量程×100% 3.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疏忽误差各有什么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系统误差又称规律误差,因其大小和符号均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容易消除或修正。产生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仪表本身的缺陷,使用仪表的方法不正确,观测者的习惯或偏向,单因素环境条件的变化等。 偶然误差又称随机误差,因它的出现完全是随机的,其主要特点是不易发觉,不好分析,难于修正,但它服从于统计规律,产生偶然误差的原因很复杂,它是许多复杂因素微小变化的共同作用所致。 疏忽误差又叫粗差,其主要特点是无规律可循,且明显地与事实不符合,产生这类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观察者的失误或外界的偶然误差。 4.什么叫准确度和准确度等级? 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和实际值的一致程度,准确度等级高意味着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都很小。 准确度等级是仪表按准确度高低分成的等级,它决定仪表在标准条件下的误差限,也就是仪表基本误差的最大允许值,如果某台仪表的最大基本允许引用误差为±1.5%,则该仪表的准确度等级为1.5级。

5.什么是仪表死区和回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死区是输入量的变化不致引起输出量有任何可察觉的变化的有限区间,死区用输量程的百分数表示。 回差(也叫变差)是当输入量上升和下降时,同一输入的两相应输出值间的最大差值。 6.什么叫校准?校准的基本要求? 校准一般是用比被校计量器具精度高的计量器具(称为标准器具)与被校计量器具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校计量器具的示值误差。 校准的基本要求:1.环境条件 2.仪器 3.人员 7.什么叫仪表的灵敏度、分辨率? 灵敏度是表达仪表对被测参数变化的灵敏程度,它是指仪表在达到稳定状态以后,仪表输出信号变化△а与引起此输出信号变化的被测参数(输入信号)变化量△X之比,即 分辨率反映仪表对输入量微小变化的反应能力。 8.仪表主要由那几部分组成? 传感器、变换器、显示装置、传输通道四部分组成 9.误差的来源有几个方面? 仪器装置误差、环境误差、方法误差、人员误差 10.测量过程的三要素? 一是测量单位、二是测量方法、三是测量工具。 11.仪表调校的主要内容? 调零点、调量程、调线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