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十点要求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十点要求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十点要求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十点要求

要使学校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功能作用,避免其成为一纸空文或墙上摆设的形式主义东西,就需要持续增强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教育的发展,对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提出了挑战。要适合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根本变革,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应具有效力、张力和活力三个最基本特征,使学校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出规范教育行为、提升教育质量、促动学校发展的作用。具体来说,应具有以下十点要求:

合法性

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属社会团体组织内部“立法”,是“小法”“,小法”要依据国家大法。学校管理制度建设要具有明确的法律、政策依据。1.学校管理制度要符合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在思想内容、精神实质等方面要和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具有一致性。2.要符国家制定的相关的法律,如相关教工聘任、考核、奖惩、人事管理等规章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在《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相关的法律框架内。3.要符合上级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文件,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要在上级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法规文件精神的指导下。学校管理规章制度要体现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精神,体现国家法律意志。学校管理制度只有合法,才会有效力。

合理性

所谓合理性,是指学校管理制度要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和制定程序。

1.在内容上要适合学校教育、教学及后勤管理工作的具体实际情况,要符合学校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管理规律,特别是聘任、考评、奖惩等方面的制度更应注意合理性。

2.要符合学校师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适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适合校情,实事求是,避免唱高调,以利于维护师生的身心健康。

3.要符合现代社会常规伦理道德规范要求。

4.学校管理制度制定的程序要合理,要经过教职员工民主讨论并真正得到认同,而不能

凭学校少数领导主观臆想而定。学校管理制度具有合理性,才能发挥学校管理制度的功能作用,才会有价值意义。

教育性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教育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行为的选择实施具有决定意义。在我们国家,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是一致性的。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目的是为了教育人、发展人,是为了“醒人”而不是“整人”。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教育与管理具有一致性。所以,学校管理制度既要有一定的刚性,更要体现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特别是相关对人处理的校规校纪、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要具有思想教育性,体现以德治校,渗透人文精神,蕴涵对生命的尊重。具体来说,学校管理制度一是要有利于师生人格的提升,二是要有利于人的智力的发展,三是要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发展。那些带有“罚”字的诸如“罚款”、“罚站”、“罚劳动”、“罚抄作业”等歧视“后进生”的规定和做法都

是要不得的。学校管理制度具有教育性,才能发挥管理育人的作用。

指导性

学校管理制度不但要具有控制约束功能,还应具有引领、指导的功能。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的建设,要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文化特征,要以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和现代管理思想为指导,具有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性。总的来说,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要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民主管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要有利于师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使学生学会学习;校规校纪要有利于学生的自律和做人;后勤管理制度要体现勤俭办学和为教学服务的理念。有的规章制度,不一定“卡”得过死,尤其是相关教师教学教研和学生学习方面的制度规定,不能如一根绳索似的把人束缚得紧紧的,要体现一定的指导性和激励性,具有一定的弹性。特别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中相关教师备课写教案、上课选择教法的要求规定,要给教师留有创造的空间。如规定备课选择教法,贯彻启发式、讨论式从实际出发,以求效果;规定教师所留作业要有选择性、典型性、精确性、指导性。这样的规定,看来没有什么确定性,但这是一种导向和激励,能启发指导教师实行创造性地工作。学校管理制度具有指导性,会有利于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促动教育教学工作的良性展开。

明确性

明确性有两方面意义:1.在内容规定上要明确具体,语义上明晰不含混,语言表述上不笼统,执行起来不可前后矛盾。如师德规范规定对学生不冷漠、不挖苦讽刺、不体罚、不漫骂侮辱,校规规定男生不留怪发,女生不穿高跟鞋。这样的规定,内容明确具体,不模棱两可,文字上表述简明扼要,易记易行易掌握,便于执行、检查和考评。2.在行为规范要求上注重细节。简明不等于粗放,简约不等于简单、口号化。如:后勤、总务、校园环境方面的管理制度精细,才有利于管理质量的提升;教师写字批改等教学基本功方面要求有细节标准,才能保证教学工作质量的提升;岗位职责、工作制度、校规校纪等方面的要求有细节规定,才能彰显出管理文化特点。学校管理制度笼统粗放,难免出现管理的随意性,或导致无效管理。学校管理制度具有明确性,才有利于贯彻和落实。

整体性

学校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实践活动的逻辑起点,又是学校组织的“上层建筑”,具有统一的思想灵魂,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主要有三方面意义:1.统一性。学校管理制度有核心思想价值取向,与学校办学思想、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培育精神一脉相承,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并渗透到管理制度的具体内涵中。各子项管理制度也要与办学理念、学校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相匹配,体现教育思想上的一致性。2.全局性。学校是一部运行的机器,各部门的工作要服从于学校发展的整体工作目标,作为保障学校工作目标实施的各项管理制度也要指向于整体工作目标。无论是德育工作、教学工作,还是后勤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都必须服从和指向学校全局工作目标。3.联系性。学校管理制度的子体既有特定的管理作用,又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密不可分,相互联系和影响,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如学校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考评制度、奖惩制度等项管理规章制度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和谐统一关系,不能割裂或矛盾。学校管理制度具有整体性,只有形成一个促动学

校和谐发展的管理机制,才能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学校管理文化,发挥管理制度的整体功能。

完善性

这里所说的完善,主要有两方面意义:

1.学校管理制度要健全,具有完整性,要有头脑有神经,有骨架有支撑力,有脚跟有立足点,不缺“胳膊”很多“腿”,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一是从整体上说不能有缺口有漏洞,制度上的缺失会导致管理上的失误。学校管理制度要完整,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管理制度要健全,每项不可或缺。凡具一定规模学校的管理应该是职责明确,纪律严明,工作有序,考评合理,奖惩严明,管理有效。所以,要健全相关人员岗位职责、会议制度、工作学习制度、校规校纪等行为规范方面制度;要健全德育、教学、后勤、实验、图书等项常规管理制度;要健全相关人员聘任、考核评价、奖惩等方面的管理规章制度。二是具体到每一项规章制度本身也应有其内在的完整性。特别是各项考评制度更应如此,如奖励制度要由奖励的目的、条件、标准、办法、程序等方面组成,相关内容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具有可操作性。

2.管理制度要配套,具有封闭性。一个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不能光凭条目文字的多少来评价,要依学校的性质、规模、人员队伍的实际而定,关键是要有效、严密、配套。不但要有明文规定的“制度”,还要有检查落实制度的“制度”。没有实施和落实方面的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再好的明文规定都是形同虚设,等于束之高阁。这好比车轮子,很多“轴承”和“辐条”,向前转动才灵活。学校管理制度具有完善性,才有利于实施,才能提升管理效率。

规范性

规范性,就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本体来说,要求在合法、合理的大前提下,要具有是、象、好三点要求:

1.所谓“是”,就学校管理制度本体属性来说是管理制度,而不是别的。无论是就管理制度整体还是个体的特性来说,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组织内的“法规”,在其核心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应该有圆有方,有条有块,有楞有角,有直有度。具体来说:有方有圆,就是学校管理制度适用对象、范围要明确;有条有块,就是学校管理制度适用条件、标准严明,区分度强;有楞有角,就是学校管理制度有刚性,对教职员工行为有规范作用,有约束力;有直有度,就是学校管理制度要弘扬正义,奖赏分明,宽容有度,富有人文性。

2.所谓“象”,就学校管理制度编著体例来说,从内容到格式,要有条有式,而不象别

的。简单地说:作为规章,结构严谨,条款分明;作为条例,条目简明,条理性强;作为实施方案,操作图样清晰;作为纪律,严明有条。

3.所谓“好”,主要指语言风格文字来说,讲究文从字顺。在语言风格上,要与管理制度本体具有一致性、审美性。在语言文字上要规范,简明扼要,不枝不蔓,繁杂的叙述性议论性的语言都是多余的,使人看了有眉清目秀之感。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规范性,才能彰显出特有的学校管理文化,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稳定性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属学校组织内的“立法”,是学校管理活动中慎重而严肃的大事。学校管理制度是在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指导下建立的,并融入了校长的办学思想理念,应具有一定超前性。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一经公布,就应对学校的各项工作发挥效应,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它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立后便废,使人无所适从。特别是奖惩、校规校纪、总务后勤等项管理规章制度要有相对的稳定性。有些规章制度不但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而且还可作为评价的尺度,考核的标准,渗透出一定的学校管理文化色彩。学校管理制度具有稳定性,才有利于保持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才有利于学校管理文化的积淀形成,使学校办得有特色。

创新性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只有创新,事物发展才有活力。管理制度相对稳定并不是绝对不变,没有不变的万古教条。如有的学校至今还规定小学生在课堂上“不准交头接耳”,这样的明文规定也许为了增强课堂纪律,但是不是束缚了小学生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学习?随着学校教育的改革发展变化,管理制度需要持续加以修订和完善,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为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措施保证。实施创新教育,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素质教育的新发展,这需要从学校管理制度变革入手。制度创新是基础,是事物发展的生长点。不实行教育制度创新,不创新适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教育管理模式,推动教育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素质教育已推行多年,在一些地方学校成效不大,这与学校教育管理评价等制度滞后有重要关系。把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而又缺乏适合教学改革发展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保证,缺失有效的教学过程管理,到头来学生考试分数又总提升不上去,这

就是不能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的症结。审视一些学校的管理制度,包括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已失去了生命力,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甚至成了教育创新的羁绊,需要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使学校教育富有生机和活力,才能促动学校的发展。

学校管理是一门科学,要建立起一套适合学校发展的学校管理制度,需要校长和学校管理者具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具有睿智的战略慧眼。要使学校管理制度真正发挥提升教育质量、促动学校发展的功能作用,更需要校长有挑战的勇气,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并发挥表率作用,照章办事,发挥制度文化作用。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需要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作保障,要实现教育培养人才规格模式的变革,需要持续增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建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