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宝宝拍嗝的正确姿势(图解)

帮宝宝拍嗝的正确姿势(图解)
帮宝宝拍嗝的正确姿势(图解)

1 、直立抱在肩上不论是站还是坐,妈妈都要将宝宝尽量直立抱在肩膀上,以手部及身体的力量将宝宝轻轻扣住,再以手掌轻拍在宝宝的上背部即可。

专家叮咛:

1)妈妈在自己肩上放置小毛巾,以防宝宝溢奶、吐奶。

2)在拍打嗝时,以一定的力量将宝宝固定抱住非常关注,但是要注意不能遮住宝宝的口鼻。

3)拍打和按摩可以交叉使用,在试过几次之后,如果宝宝还是没有打嗝,可将宝宝换到另一侧肩膀再继续拍。

2 、端坐在大腿上

妈妈坐着,让宝宝朝向自己坐在大腿上,一只手撑在宝宝的头、下颚及家浜之间,另一只手轻拍宝宝的上背部即可。

专家叮咛:

1)准备好小毛巾,随时防止宝宝溢奶、吐奶。

2)拍打和按摩可以交叉使用,在试过几次之后,如果宝宝还是没有打嗝,可将宝宝换到另一条腿上继续拍。

3、侧趴在大腿上

妈妈坐好,双腿合拢,将宝宝横放,让其侧趴在腿上,宝宝头部略朝下。妈妈以一只手扶住宝宝下半身,另一只手轻拍宝宝上背部即可。

专家叮咛:

1)在妈妈大腿上放置小毛巾,以防宝宝溢奶、吐奶。

2)此姿势更适合年龄较小的宝宝,为了防止宝宝滑落,要适当用力把宝宝身体固定在妈妈大腿上。

奶粉的冲调方法

配方奶粉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1、为什么配方奶粉有时好像有“结块”的现象,看起来很潮湿呢? 一、真正的“结块”是奶粉聚集成团,不能用力拨开的块状物。开罐后若不及时盖紧,奶粉吸收空气中的水份,易引起奶粉潮湿、或结块。 二、奶粉开罐后有时看到一小簇,看起来类似潮湿或结块的,但用勺子一拨就散开了其实不是结块。主要是奶粉运输中挤压、摩擦,所引起奶粉粘性及流动性的变化,使奶粉形成一小簇属正常现象,不是奶粉质量问题。 2、为什么冲调配方奶粉时,速溶性不好,有时挂壁、奶瓶底有时不溶解的白点? 一、高温冲调奶粉可能引起奶粉蛋白变性沉淀等,引起速溶性差、挂壁、瓶底白点;过低的温度冲调奶粉也易引起速溶性差。其次,水质硬度大等都可能引起奶粉溶解性的变化。 二、有些厂家生产的配方奶粉添加了含量较高的活性物质,如:牛初乳、酪蛋白磷酸肽(CPP)、α-乳清蛋白、乳铁蛋白等,因为要保证其营养活性,是干法混合到奶粉里的,也会出现溶解慢,瓶壁瓶底有白点,是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奶粉质量。 三、部分生产商为了增加奶粉的速溶性,添加助溶物质,这样看起来速溶性特别好,又不挂壁、奶瓶底没有不溶物,但速溶剂的添加对宝宝来讲是不安全的。 解决办法: 注意奶粉冲调温度及冲调方法,延长摇晃时间,奶瓶冲调时水量不要过多,保留一定的空间。 3、为什么有些奶粉口味比较淡,不是很甜、不是特别的香? 一、配方奶粉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是按母乳中的比例添加乳清蛋白等调配而成,并非全部是鲜奶,口味淡是正常的,没有添加蔗糖的配方奶粉不是很甜。 二、部分生产商在奶粉中添加增稠剂、植脂末、香精及糖精等添加剂,使得奶粉口味好、特别甜、特别香。但这些物质对宝宝的身体健康是没有帮助的,增加了宝宝身体的负担。 能恩奶粉冲调为什么会挂壁?有质量问题吗? 其实,这不是质量问题的,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 1.雀巢能恩的乳清蛋白含量高,达到蛋白总量的70%,而一般的配方奶粉通常在60%左右。乳清蛋白在奶粉的加工过程中易影响产品的溶解度 2.为了调整能恩的脂肪酸,使其更接近母乳和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能恩中添加了优质植物油,如玉米油等,植物油的添加会影响产品的溶解性。

育儿注意事项

育儿注意事项: 一、夜晚开灯睡觉降低孩子免疫力。 二、10月内的孩子禁止摇晃,伤害大脑,最重可致颅内出血和轻微脑震荡。 三、太阳直晒脚心、妈妈的微笑提高孩子免疫力。 四、孩子六岁前用很热的水烫脚,会造成偏平足。 五、孩子如果内八字,反穿左右鞋几个月后能扳过来。 六、看电视多的孩子脾气暴燥。 第1个月:黄疸。 第2个月:哭。 第3个月:抬头。 第4个月:添辅食。 第5个月:长乳牙。 第6个月:背奶。 第7个月:坐。 第8个月:爬。 第9个月:睡整夜觉。 第10个月:叫妈妈。 第11个月:站、走。 第12个月:断奶。 【小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的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婴幼儿在一岁半前是脑发育高峰,而且出生后

额叶未完全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慢于颅骨的发育,因此颅内空腔较大,剧烈的活动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北大医院儿科) 【12种宝宝禁食食物】 一.3个月内不要盐二.1岁之内不要蜜三.3岁以内不要茶四.5岁以内不要补五.10岁以内不要腌六.婴儿不要吃大豆食品七.三岁以下幼儿不宜吃巧克力 八.2岁以内婴儿不宜喂鲜牛奶九.少儿不宜多吃笋十.功能饮料 【辅食添加】 4个月前纯母乳;4-6个月:米糊(粉)、蛋黄,6个月前不能吃蛋清;6个月后可以添加菜泥和青菜粥、水果泥、混合果汁、豆浆和鱼肝油等(鲜榨果汁要1:1兑水稀释);7-9个月:可以加肉泥、肝泥、豆腐、面片、菜粥(勿添加任何佐料,包括盐和糖);9月后慢慢过渡到成人食品,要清淡且循序渐进。 【中医育儿歌】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一点肉;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少喝饮料多喝水,煎炸熏烤伤脾胃;缺锌缺铁儿常见,调料脾胃是优先;有病没病吃小药,正当病时失疗效。春捂秋冻,穿衣五法:背暖肚暖 足要暖,头和心胸却须凉 【宝宝鼻塞小药方】 把生姜剁碎,烧热锅,随后把姜末倒进去炒,炒热之后,拿两条柔软的布把姜末包在宝宝的脚底,如果宝宝不配合的话,可以在宝宝睡着的时候包上去,再拿个

正确的走路姿势完整版本

正确的走路姿势 A 看鞋底知自己的步态 如何知道自己的步态情况?张国兴介绍说,可以通过对比两边鞋底的磨损情况来获知。 如果两边的磨损程度不一致,说明脚的受力是有问题的。正常来讲外侧的受力会比较多,如果两边鞋子磨损的情况不一样,这样的步态肯定有问题。如果是足内侧磨损得比较多,说明受力主要集中在足内侧,可能是由于扁平足或小腿内旋,容易引起髋部或膝盖甚至是足部疼痛。排除扁平足或高弓足的因素,一般来说如果两边磨损的情况比较对称,没有症状的,一般没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可以到专门的机构去做专门的足底压力测试,配置鞋垫。有的人鞋子刚买不久就磨损得很厉害,也有可能跟其本人拖地走路有关系,但这样可能会使脚与鞋的摩擦较大,也会导致足部疼痛。 B 不良步态提示身体问题 从专业角度来讲是没有完美的走路姿势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走路时都会有很细微的差距,这种差距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走路的时候步姿不正确可能提示有某些疾病或身体的缺陷。张国兴举例说,比如走路的时候动作很夸张,有可能步子非常大或非常小;或者是走不了直线多与小脑有关,小脑控制不好会平衡不好,协调也不好。如走路时是鸭步,即走路的时候上半身在左右摇晃,很多时候是由于臀中肌力量不足导致的;排除肌肉的问题,有可能是两边脚的长度不对等。 C 不正确步态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不正确的走路姿势还可能给身体带来损伤,比如:低头,或者头抬得过高、弓背导致身体后仰。这两种姿势都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背部下方肌肉受到过大压力,从而可能拉伤和疼痛。经常穿高跟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走路的时候重心和正常的力线会改变。站的时候非常高,身体会往前倾,重心落在更前方。穿高跟鞋的人可能会造成膝关节、脚趾和腰部疼痛。 步态不正提示你的健康问题: ●走路时手臂不摇 预警:后背下方存在问题

冲泡奶粉的方法和转奶,注意事项

对宝宝的喂养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 推荐母乳喂养,因为这样对宝妈,宝宝,社会都有益处,母乳分子小,易吸收。当妈妈身体不好,或母乳不足时,建议人工喂养,人工喂养对奶量的控制更精准。人工喂养就是用兽奶代替母乳,一般是牛奶,羊奶等配方奶粉。奶粉选择的几个参考是:配方,奶源,工艺,安全性,宝宝吸收和适应度,价格等。 人工喂养不可避免的需要奶粉冲泡,奶粉冲泡不好,会导致宝宝便秘,细菌感染,肠胃不适等。 在奶粉冲泡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奶具要全部高温消毒,冲泡奶粉前要洗手 2、注意看奶粉罐上的说明,看不懂可以问我(503098188) 3、先加水,再加奶粉 4、左右摇匀,不能上下猛晃,易产生气泡导致宝宝胀气 5、一天奶量(ml)=宝宝体重(kg)x140,这是粗算公式,供参考 6、水温一般是40度左右,看罐体说明 7、一般一勺,指的是平勺奶粉 推荐的说法五花八门,奶源安全无污染是前提! 喂养时应该注意,选择合适大小的奶嘴,奶嘴中挤出空气再放入宝宝嘴里,最后一口奶不要喂给宝宝喝,易进空气。奶粉主要包括普通奶粉,适度水解奶粉,深度水解奶粉,氨基酸奶粉等,若宝宝不喝牛、羊奶粉,还有豆奶粉可以考虑。

澳洲雀巢能恩就是适度水解奶粉,爱他美有深度水解奶粉,对蛋白质过敏的宝宝可以考虑。 转奶,就是喝不同品牌和不同段数的奶粉。一般是新奶粉1/3,1/2,2/3,最后全部喝新奶粉。每个比例观察三天。宝宝不舒服期建议不转奶,另外,不要频繁换奶粉品牌。两种奶粉分开冲泡。 宝宝的便秘,发烧,腹泻,吐奶厌奶等症状,原因很多,比如细菌、病毒感染,环境不适,冲泡奶粉方法不当,潜在疾病等等,不可简单归为奶粉原因。采购澳洲奶粉可以考虑小明家,品质放心。如果宝宝确实对某款奶粉不适应,可以考虑更换奶粉。母乳喂养不需要喂水,喝配方奶粉需要在两次喂奶之间喂水,喂水不超过奶量。

学生正确的写作坐姿和握笔姿势

学生正确的写作坐姿和握笔姿势 传统观点认为,正确的握笔姿势的要点在于眼睛距离书本1市尺,胸口距离桌沿1拳宽,握笔处距离笔尖2~3cm,但这种标准姿势的推广并未能真正遏止近视发病的不断增长。他们调查了300名正视学生和300名近视学生的握笔姿势,发现正视儿童较多采取拇指与食指不相碰的姿势,而近视学生喜欢拇指与食指对捏或交叉,度数越深,采取错误姿势的比率越高。近视等屈光不正疾病的青少年每年都在迅速增加,据中华眼科学会上海分会日前公布的一项数据则显示,上海市的青少年近视眼患者占1/3,中学生占60%,重点中学高三学生高达80%,这一发病率目前还在不断上升中。 正确的握笔方式: 笔杆放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三个指梢之间,食指在前,拇指在左后,中指在右下,食指应较拇指低些,手指尖应距笔尖约3厘米。笔杆与纸面保持六十度的倾斜,掌心虚圆,指关节略弯曲。 正确的写字姿势: 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要给孩子配备高矮合适的桌椅。当孩子要写字时,

首先提醒他注意姿势,然后再帮助他纠正错误姿势。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由于学生课程、作业多,每天十几小时都在看书写字,如果不合理用眼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近视,所以在看书写字时要做到:三要、三不要、三个一。 三要: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要向远眺望;要坚持做眼保健操。 三不要: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过弱下看书,不要走路做车看书,不要躺下看书。 三个一:一尺、一拳、一寸。眼睛看书一尺,胸部离桌一拳,距离笔尖一寸。 错误的握笔姿势,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大拇指包扣式。这种握笔姿势大多以拇指用力,从笔杆的上方将笔包扣在虎口处,大拇指与笔的接触处在大拇指的第二个指节根上,由拇指与中指,一扣一抵夹笔。 2、拇指内侧贴夹式。这种姿势主要以拇指的内侧用力,贴紧笔杆往下压,笔杆的前端抵在中指上,后端靠在虎口处。 3、拇指尖、食指尖轻捏式。该种握笔方法主要靠食指尖和拇指尖用力,由于贴靠笔杆的面小,指尖又用不上力,往往会出现握久手有痛感,而且笔杆根本就捏不紧。 正确的握笔姿势编成口诀如下:

牛奶转羊奶正确方法是什么

牛奶转羊奶正确方法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对于小宝宝来说母乳是最好的食物,但是由于很多的原因会导致宝妈不能一直给小宝宝喂母乳,所以就会选择给小宝宝喂奶粉来替代母乳。在给小宝宝喝奶粉的时候,小宝宝对一种奶粉不喜欢喝,需要换成另外一种奶粉的时候都是有些事情需要注意的,现在就说说牛奶转羊奶正确方法是什么。 ★注意事项

好多妈妈给宝宝换了新的奶粉后,宝宝都出现不适应的状况,其实那基本是因为妈妈们转奶的方法不对,有的是马上换新奶粉,有的是新旧一起掺,那更是错误的,两种奶粉配方比例都不一样,这个一勺,那个一勺的,更加容易引起宝宝肠胃的不适应。 ★转奶原则 1、转奶应在宝宝健康情况正常时进行。 2、要循时渐进,整个过程可历时1-2个星期。 3、要逐步把羊奶粉加入宝宝的正餐,避免在早上第一餐或 晚上睡觉前转奶。 4、转奶应在宝宝健康情况正常进行,没有腹泻、发烧、感 冒等、接种疫苗期间也最好不要转奶。

★转奶方法 ★1.转奶的方法——“新旧混合”

父母要将预备替换的羊奶粉和宝宝先前饮用的牛奶粉在转 奶时掺和饮用,尽可能在原先使用的牛奶粉中适当添加新的羊奶粉,开始可以量少一点,慢慢适当增加比例,直到完全更换。比如:先在牛奶粉里添加1/3的羊奶粉,这样吃了两三天没什么不适后,再牛奶粉、羊奶粉各1/2吃两三天,接着牛奶粉、羊奶粉的2/3吃两三天,最后过渡到完全用羊奶粉取代牛奶粉。 2.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肠胃消化系统功能较弱的宝宝,过敏性体质的宝宝以及口味比较敏感的宝宝,建议为了更好地让宝宝适应新的奶粉,可以采用以下的转奶方式:

★转奶方法——按餐数 第一天最中间那餐吃羊奶粉,其他吃原牛奶粉 第二天最中间两餐吃羊奶粉,其他吃原牛奶粉 第三天最中间三餐吃新奶粉,其他吃原奶粉,以此类推,直到都转成新奶粉。妈妈要根据宝宝的成长需要给宝宝进行换奶,转奶是要循序渐进的不可过于急速。另外喝奶粉的宝宝一定要多给他喝水,大家可以按年龄来参考.

给宝宝拍奶嗝方法大全

宝宝喂奶后拍嗝切莫忘(网搜汇编,超实用) 事件:喂奶后不拍嗝致宝宝患吸入性肺炎 婴儿喂奶后要竖起来拍嗝,于女士从育儿书上早就了解到了,而儿子奶奶和姥姥却认为,她们年轻时带孩子根本没这个程序,孩子们不也都健健康康长大了吗。因此,两位老人给孩子喂奶后要么不拍嗝,要么敷衍了事。于女士也就没再坚持。结果孩子有一天吃奶后,奶水从鼻子和嘴里同时喷出来,紧接着小脸几分钟内就变成青紫色,急忙赶到医院,被告知孩子患了吸入性肺炎。于女士也没想到婴儿喂奶后不拍嗝会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小编提醒:要重视宝宝喝奶后拍嗝 未满3个月的宝宝,在喂奶的过程中最常发生的就是吐奶现象了。因对宝宝喂奶后拍嗝不够重视引起宝宝患吸入性肺炎而住院治疗的婴幼儿病例日渐增多。小编在此提醒年轻父母,提醒年轻妈妈们,喂奶时一定要注意姿势和方式,每次喂完奶以后一定要抱起宝宝拍嗝。那么为什么要为何要帮宝宝拍嗝?应该怎么帮宝宝拍嗝?您会正确地拍打嗝吗?希望你看完本期的育儿百宝箱能正确认识宝宝拍嗝这件事。 为何要帮宝宝拍嗝? 宝宝在3~4个月大以前,贲门的收缩功能还未发育成熟,也没有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如果吃得太饱,或喝奶时吞入空气又没有打出嗝来,就会发生吐奶现象。这个时期宝宝吐奶是很常见的现象,新手爸妈们不必过于担心。防止宝宝吐奶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宝宝拍嗝了。 给宝宝拍嗝要掌握时机 1.新生儿每喝30-40ml的奶,就要拍嗝一次。 2.3-6个月大的宝宝,应15-20分钟拍嗝一次。拍时的力气要适中,力气太小没有作用,而力气太大则会让宝宝不舒服; 3、给宝宝拍嗝需要掌握正确的时间,如果宝宝吃奶吃得正高兴,你最好不要为拍嗝而打断他。不然,可能会把宝宝弄哭起来,并让他吞入更多的空气。 4、你应尽量利用喂奶过程中的自然停顿时间来给宝宝拍嗝,比如宝宝放开奶嘴或换吸另一只乳房时。喂奶结束后,也要再次给宝宝拍嗝。 给宝宝拍嗝要学会的方式 关于力气:拍时的力气要适中,力气太小没有作用,而力气太大则会让宝宝不舒服;轻拍或抚摸宝宝的背部是让他排出吞入气体的最好方式。由于宝宝吐出空气时,可能会同时吐出一点儿喝下去的奶,所以,你要在手边随时准备一块布或毛巾,保护你的衣服。

电访常见问题

一:宝宝刚换奶粉后,出现腹泻情况,是否与奶粉质量有关系?答:嗯,由于宝宝小,抵抗力弱,还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宝宝腹泻,不一定是奶粉的质量问题。1请问宝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用咱们人之初奶粉的?可能是转奶的方式不当,在宝宝刚开始转奶的时候,因为宝宝喝惯了原来的口味,一开始不太接受新的口味,要逐渐的换奶,要先把原来食用的奶粉和咱们人之初的奶粉按照2比1的比例给宝宝冲剂,看宝宝的精神和大便时候正常,让宝宝食用两天后,再按照1比2的比例,在观察两三天,如果没什么问题,就可以给宝宝全部换成咱们人之初的奶粉了。 ?(1)转奶时间把握:要在宝宝身体完全健康的状态下进行。不要在换牙、感冒或打免疫苗时7天内转奶。 ?( 2 ) 转奶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整个转奶的过程要历经一到两周的时间。? (3) 避免让宝宝在早上空腹的第一餐或晚上临睡觉前最后一餐给宝宝转奶。 如果说宝宝原来使用的奶粉没有了您可以让宝宝适应一段时间,把奶粉冲的淡一些,按照宝宝年龄每天食用的奶粉量,少食多餐,可以让宝宝好吸收。 如果是因为宝宝受凉的话,要带宝宝去看一下医生。 二:宝宝便秘是食用奶粉造成的吗? 答:造成宝宝便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奶粉量太浓,这样会使宝宝容易上火。咱们正确的冲调方式应该是水温在40到60度,只要水滴在咱们大人手腕上不烫就行(如果水太烫,让它自然凉却),然后先加水再加奶粉,(因为先加奶粉的话会使奶粉冲的太浓,导致宝宝上火便秘)先加水后加奶粉每30毫升温开水,加入一平勺奶粉,搅拌或轻摇使奶粉溶解。 ?宝宝吃完奶后,不要急着让宝宝躺下,应该把宝宝的身体慢慢竖起,放到自己的肩头,然后用手轻轻拍拍宝宝的后背,一直到宝宝打嗝位置,这样可以防止宝宝吐奶。 根据宝宝的年龄适当的给宝宝添加一些辅食,(宝宝现在多大了?)宝宝三个月的时候,您可以给宝宝添加绿叶菜汁或稀释的橙子汁,番茄汁等,按照一勺果汁两勺白开水的方式冲调。在宝宝4~6个月补充南瓜泥,南瓜粥,红薯粥,香蕉、猕猴桃等,7~9个月,增加碎菜,粗粮细作,如玉米南瓜粥,玉米面鸡蛋饼等。10个月~周岁以上,可喂素馅馄饨、饺子、碎菜等。总之,对较大的孩子,保证质量的膳食纤维切不可忽视。经常便秘最常见原因就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过高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缺乏所致。另外培养定时排便习惯也非常重要。最后提醒,周岁内宝宝,不可用蜂蜜通便。您也可以用我们人之初的清清宝对消化不好、上火体质宝宝可长期适量饮用。人之初清清宝口感好,不影响奶制品的原有风味三:为什么宝宝不爱喝你家奶粉或者喝着喝着就不喝了? 答:1请问宝宝喝咱们人之初的奶粉多长时间了,在宝宝刚开始转奶的时候,因为宝宝喝惯了原来的口味,一开始不太接受新的口味,要逐渐的换奶,要先把原来食用的奶粉和咱们人之初的奶粉按照2比1的比例给宝宝冲剂,看宝宝的精神和大便时候正常,让宝宝食用两天后,再按照1比2的比例,在观察两三天,如果没什么问题,就可以给宝宝全部换成咱们人之初的奶粉了。如果说宝宝原来使用的奶粉没有了您可以让宝宝适应一段时间,把奶粉冲的淡一些,按照宝宝年龄每天食用的奶粉量,少食多餐,可以让宝宝好吸收。 2宝宝现在多大了?在宝宝4 5 个月的时候是厌奶期,这样的话您可以给宝宝适当的增加些辅食。宝宝现在正是对什么东西都好奇的时候,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你选择在安静的地方给宝宝喂奶还有在宝宝饿的时候,尽量不要给宝宝喂母乳,要让他用奶瓶喝奶,习惯一段时间就好了。. 四:为什么宝宝喝完奶粉出现拉绿便的情况?

宝宝一岁内注意事项

一、夜晚开灯睡觉降低孩子免疫力。 二、10月内的孩子禁止摇晃,伤害大脑,最重可致颅内出血和轻微脑震荡。 三、太阳直晒脚心、妈妈的微笑,提高孩子免疫力。 四、孩子六岁前用很热的水烫脚,会造成偏平足。 五、孩子如果内八字,反穿左右鞋几个月后能扳过来。 六、看电视多的孩子脾气暴燥。 第1个月:黄疸。第2个月:哭。第3个月:抬头。第4个月:添辅食。第5个月:长乳牙。第6个月:背奶。第7个月:坐。第8个月:爬。第9个月:睡整夜觉。第10个月:叫妈妈。第11个月:站、走。第12个月:断奶。 【小婴儿不要再摇了】抱着孩子不断抖动,哭得越凶,抖的越厉害,直到孩子睡去,实际上孩子是被抖晕过去了。婴幼儿在一岁半前是脑发育高峰,而且出生后额叶未完全发育,脑组织的发育慢于颅骨的发育,因此颅内空腔较大,剧烈的活动头部会导致“摇拨浪鼓效应”,而最常见的是硬膜下积液。(北大医院儿科) 【12种宝宝禁食食物】 一.3个月内不要盐二.1岁之内不要蜜三.3岁以内不要茶四.5岁以内不要补五.10岁以内不要腌六.婴儿不要吃大豆食品七.三岁以下幼儿不宜吃巧克力八.2岁以内婴儿不宜喂鲜牛奶九.少儿不宜多吃笋十.功能饮料 【辅食添加】 4个月前纯母乳;4-6个月:米糊(粉)、蛋黄,6个月前不能吃蛋清;6个月后可以添加菜泥和青菜粥、水果泥、混合果汁、豆浆和鱼肝油等(鲜榨果汁要1:1兑水稀释);7-9个月:可以加肉泥、肝泥、豆腐、面片、菜粥(勿添加任何佐料,包括盐和糖);9月后慢慢过渡到成人食品,要清淡且循序渐进。 【中医育儿歌】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一点肉;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少喝饮料多喝水,煎炸熏烤伤脾胃;缺锌缺铁儿常见,调料脾胃是优先;有病没病吃小药,正当病时失疗效。春捂秋冻,穿衣五法:背暖肚暖足要暖,头和心胸却须凉 【宝宝鼻塞小药方】 把生姜剁碎,烧热锅,随后把姜末倒进去炒,炒热之后,拿两条柔软的布把姜末包在宝宝的脚底,如果宝宝不配合的话,可以在宝宝睡着的时候包上去,再拿个

正确的走路姿势分析

一、正确地走路,上体伸直,身体的任何部位都不过于用力,心情舒畅,步伐轻松,飒爽英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下面将正确走法归纳为五个要点。重要的是五个方面的动作要协调成一个动作。五个动作作为一个整体,形成走这个动作。最基本的是腰要伸展,腰若弯,就不能恰当地支撑体重,上体也不能直立。其他五个要点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二、上体伸展 上体笔直,下巴前伸,高抬头,两肩向后舒展。这样,脊柱伸直,轻微呼吸时,腹部稍有起伏。用这种姿势走,你会觉得是用胸走、用腰走。因为走的时候,胸和腰稍向前突出。这种姿势与那种直通通像个棍似的直立姿势不同,它要求上体稍向前倾,走起来飒飒有声。这样走,不但看起来看,还有一定道理。首先,下巴突出、抬高头,气力充实。这时就像头顶有根绳吊着上体似的,而且好像线头有几米长。这样专心致志,思想集中在一点上,精力自然旺盛。其次,两肩向后拉,肺部可以吸入更多的空气。由此点出发,可以看出走是一项可持续时间长的运动,这么说毫无勉强,由于两肩向后拉,两手才可大幅度摆动。需要指出,即使说两肩向后拉,也不要有意用力向后拉,而是自然向后。脊柱伸直后,就可调整全身的姿势,并使身体维持平稳。无论用多大劲走,都要采用这种姿势。轻微呼吸时,腹部略有起伏。这说明腹部处于轻度紧张状态。这样可减轻腹腔内的脏器对腰的负担。最后一点,在走时胸和腰感到位置稍微提向前方。这样有利于迈大步,而且腿部有从后面反弹过来的感觉。这种姿势走起来很帅,易于坚持。

三、伸直膝盖 展开膝盖,并非僵硬、不灵活,而是使伸直的膝盖在不受力的情况下行走。膝关节伸直了,步伐变大。大步走必须伸直膝盖。至于步幅到底多大,应使你觉得舒服为好。伸直膝盖有个窍门。伸直膝盖走时,上体稍向前倾,好像要倒下来似的。后腿蹬,这样前腿膝盖自然伸直,步子也迈得大了。此外前脚向前迈出时,同一侧腰也好像向前运动,腰与腿要有效配合。走的时候要大腿带动小腿,膝伸直,步幅也就大了。膝盖伸展开,上体自然保持端正,速度也出得来。这就是伸直膝盖的理由。如果走的时候膝盖是弯曲的,腿只有一部分肌肉起作用,这样易觉疲劳,腿部很快会没劲儿。 脚跟先着地,再将身体重心移到脚尖前脚着地时,脚跟先着地,身体重心落在脚跟上。然后,身体重心由脚跟通过脚掌向脚尖方向“滚转”,最后到达脚尖。实际上,有人走路时,身体重心是由脚跟马上移到脚尖。也有人用脚尖着地,这么走,属芭蕾舞等特殊情况。关于身体重心从脚跟到脚尖的滚转有几点值得注意。首先脚跟着地,不等于脚跟承受全部体重,也不意味着脚跟使劲儿踏地,使劲踏

正确的坐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

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坐姿和握笔姿势的“三个一”:身体离桌子一拳,眼睛离书本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铅笔握好后要靠在虎口上,不能向上竖起。 就要上小学了,我们大班的小朋友们在练习握笔了,并且练习写字了。最近发现部分小朋友写字的时候喜欢趴着或者歪着身子写,反正姿势不规范。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乘着我们现在还是刚刚起步,我们老师和家长朋友要严格规范孩子们写字的坐姿及握笔姿势。 一、坐姿 头正:书写时头摆正,不能向左或向右偏,并略向前倾,眼睛距书本一尺(大约30厘米)左右。 身直:胸挺起,背撑直,胸口里桌沿一拳(大约10厘米)左右。 肩平:两肩齐平,不能一边高,一边低。 臂开:两臂自然张开,左手五指伸开按纸,右手书写。 足安:双脚自然平放在地上,两脚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脚尖和脚跟同时着地。

二、握笔姿势 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均采用三指执笔法。具体要求是: 1、大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弯曲,分别从三个方向捏笔,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依次靠在中指下方; 2、大拇指在笔杆左下侧,食指在笔杆右上侧,中指在笔杆下方; 3、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 4、拇指和食指用第一指节前端捏笔,中指用第一指节侧上部顶住笔; 5、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关节处,笔杆和纸面成50度左右; 6、捏笔处离笔尖一寸(大约3厘米)左右; 7、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小指不能碰手心; 8、手腕伸直,不能勾手腕或向上翻手腕。 执笔写字,一点一画都应尽心尽力。写字姿势得体,人才感到舒适、灵便。姿势正确,松肩振臂,凝神静气,还有益于身体健康。坐着写字要做到“头正、身直、两臂撑开、两脚平稳”。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与写字姿势同样重要。 执笔方法是:捏、托、垫、靠

正确转奶方法及转奶注意事项

宝宝肠胃即能较弱,对初次接触的奶制品有依赖性,换奶粉时无论是不同品牌之间的更换,还是同一品牌不同阶段的更换,有的宝宝就会出现上火,便秘,过敏,腹泻等不适症状,所以转奶过程更要循序渐进,使用正确的方法。 正确转奶方法 无论是同一种牌子不同阶段奶粉的转换还是从一种奶粉转换到另外一种奶粉,都需要一个转奶的过程,大约需要1-2周的时间。 贝欧莱温馨提醒:因不同奶粉及宝宝体质不同,建议根据自己宝宝实际情况参考以下两种转奶方法选择最适合自己宝宝的! 隔次转奶 例如:宝宝每天喝5次奶。 第1~3天,5次中插1次喝新的奶粉; 第4~6天,插2次喝新的奶粉; 第7~9天,插3次喝新的奶粉;按次下去正式转为喝新的奶粉。 混合转奶 以冲调180ml的奶量为例: 第1-3天,两种奶粉各自冲调(注意各种奶粉的冲调方法),原来的奶粉120ml(三分之二),新的奶粉60ml(三分之一),混着吃上2~3天左右。如果宝宝适应的话就开始增加新奶粉的奶粉量。 第4-6天,原来的奶粉,新的奶粉各冲调一半,混着吃2~3天左右。 第7-9天,原来的奶粉60ml,新的奶粉120ml,混着吃上2~3天左右。 第10-12天,原来的奶粉60ml,新的奶粉120ml,混着吃上2~3天左右。

当宝宝遇到什么情况时,妈妈应该考虑转奶? 一:腹泻 腹泻是很多宝宝都会遇到的问题之一,尽管是正在使用人工喂养的妈妈,宝宝出现腹泻的状况都不会联想到是奶粉的问题。如果你的宝宝使用牛奶或奶粉喂养后,宝宝出现腹泻具有难治性、非感染性,时长超过两周,而且吃什么药,宝宝大便都呈稀水、呈粥样状,就证明你的奶粉不适合宝宝喝了,需要转奶。 二:便秘 宝宝排便困难,一般妈妈都会猜测是奶粉调得稠了,直接就在原来奶粉的基础上,加水兑稀,认为宝宝喝上这些稀奶粉就会好转。但你会发现,无论奶粉多稀,宝宝还是会2-3天以上才排便,而且他排便的时候显得十分困难,他的大便呈颗粒状并带有血丝,心疼的妈妈就要注意了,这是你挑的奶粉不合宝宝食用,要换奶啦! 三:胀气 放屁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宝宝的屁屁是健康问题的一个征兆。但是在放屁与胀气之间,妈妈有时候也很难搞清楚,到底宝宝有没有健康问题。如果宝宝出现不消化、腹胀、排气频繁,肚子豉豉的,那就说明这种放屁是宝宝胀气了,奶粉不适合,需要更换。 四:吐奶和奶瓣 观察宝宝吃下去的反应以及拉出来的便便也可以告诉你宝宝的奶粉适不适合他。当妈妈给宝宝喂牛奶或奶粉后出现吐奶频繁的情况,而且宝宝的大便中还有有白色颗粒或类蛋花状的瓣状物时,妈妈就应该考虑给宝宝换奶了。 转奶时候需要注意事项,常见问答!

走路的正确姿势

走路的正确姿势 “邯郸学步”想必大家都知道,为了学习别人的步伐而忘记自己的步伐,到最后的结果连路都不会走。如今,我们没有人会学习“邯郸学步”这种精神,但好多人的步伐也是千姿百态,更有人属于凌波微步。 A 不良步态提示身体问题 从专业角度来讲是没有完美的走路姿势的,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走路时都会有很细微的差距,这种差距也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走路的时候步姿不正确可能提示有某些疾病或身体的缺陷。比如走路的时候动作很夸张,有可能步子非常大或非常小;或者是走不了直线多与小脑有关,小脑控制不好会平衡不好,协调也不好。如走路时是鸭步,即走路的时候上半身在左右摇晃,很多时候是由于臀中肌力量不足导致的;排除肌肉的问题,有可能是两边脚的长度不对等。 B 看鞋底知自己的步态 如何知道自己的步态情况?可以通过对比两边鞋底的磨损情况来获知。 如果两边的磨损程度不一致,说明脚的受力是有问题的。正常来讲外侧的受力会比较多,如果两边鞋子磨损的情况不一样,这样的步态肯定有问题。如果是足内侧磨损得比较多,说明受力主要集中在足内侧,可能是由于扁平足或小腿内旋,容易引起髋部或膝盖甚至是足部疼痛。排除扁平足或高弓足的因素,一般来说如果两边磨损的情况比较对称,没有症状的,一般没什么问题;如果有问题可以到专门的机构去做专门的足底压力测试,配置鞋垫。有的人鞋子刚买不久就磨损得很厉害,也有可能跟其本人拖地走路有关系,但这样可能会使脚与鞋的摩擦较大,也会导致足部疼痛。 C 不正确步态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不正确的走路姿势还可能给身体带来损伤,比如:低头,或者头抬得过高、弓背导致身体后仰。这两种姿势都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背部下方肌肉受到过大压力,从而可能拉伤和疼痛。经常穿高跟鞋,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走路的时候重心和正常的力线会改变。站的时候非常高,身体会往前倾,重心落在更前方。穿高跟鞋的人可能会造成膝关节、脚趾和腰部疼痛。 步态不正提示你的健康问题: ●走路时手臂不摇

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

正确的握笔和写字姿势 青少年的写字姿势不正确,容易导致驼背、近视等等,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如:是否坐端正,是否趴桌子,是否歪头。一些同学认为,坐姿会对自己的视力有影响,其实近视眼的最大成因是错误的握笔姿势造成的。因为错误的握笔姿势直接导致书写时视力范围变小,为了扩大视野范围,我们只好趴近了看,歪着头看,读写距离就会不断拉近,久之,就容易近视了。 一写字姿势 头摆正。头部端正,自然前倾,眼睛离桌面约一尺。 肩放平。双臂自然下垂,左右撑开,保持一定距离。左手按纸,右手握笔。 腰挺直。身子坐稳,双肩放平,上身保持正直,略微前倾,胸离桌子一拳头,全身放松、自然。 脚踏实。两脚放平,左右分开,自然踏稳,以与肩等宽为宜。 写字姿势儿歌 学写字,要牢记, 头正肩平脚着地, 三个“一”字要牢记。 眼离书本一尺远, 胸离桌边有一拳, 手离笔尖要一寸。

大指二指对齐捏,三指在下来托起,四指五指往里卷,笔杆离开虎口处,拳心要空腕用力,提笔就是来练字写字姿势图

二握笔方法 正确的执笔方法,应采用三指执笔法。即“捏”、“托”、“垫”、“靠”,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如空心拳,这样书写起来才能灵活运笔。 捏:右手执笔,大拇指、食指、分别从二个方向捏住笔杆下端,大拇指在笔杆的左侧,比食指稍靠后(离笔尖稍远)。食指在笔杆的右侧,在大拇指前(离笔尖稍近)。 托:用中指第一关节外侧(中指指甲盖的根部)托住笔杆。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笔杆后,前端形成的垂直面在中指前面,中指在食指下部。 垫:无名指和小指在中指后自然叠起弯向掌心(形如空心拳)。 靠:笔杆向右后方倾斜和纸面呈45度,紧贴在食指的第三关节与虎口之间。

育儿知识问答集

育儿专题知识库一、各阶段宝宝的生理特征和护理事项 1: 新生儿的各项生理数据 2: 1个月宝宝身体特征;护理注意事项3: 2个月宝宝生理特征;护理注意事项4: 3个月宝宝生理特征;护理注意事项5: 4个月宝宝生理特征;护理注意事项6: 5个月宝宝生理特征;护理注意事项7: 6个月宝宝生理特征;注意事项 8: 7个月宝宝生理特征;护理注意事项:9: 8个月宝宝身体特征;护理注意事项10: 9个月宝宝身体特征;护理注意事项11: 10个月宝宝生理特征;护理注意事项12: 11个月宝宝身体特征;护理注意事项13: 12个月宝宝身体特征;护理注意事项14: 1-3岁宝宝身体特征;注意事项 15: 3-6岁宝宝生理特征;注意事项 二、新生儿相关的知识 16: 新生儿易发哪些疾病 17: 新生儿期应做的特殊护理18: 如何鉴别新生儿呕吐 19: 新生儿的睡眠姿势忌固定不变20: 新生儿神经精神发育 21: 新生儿正确的睡姿是什么22: 新生儿身体,生理发育特点 23: 新生儿如何保暖;如何穿着和包裹新生儿 24: 新生儿的居室条件 25: 新生儿如何清洁皮肤;脐带的护理 26: 新生儿特殊的生理现象 27: 新生儿眼屎多的4种原因 28: 新生儿惊跳的原因 29: 新生儿常见的一些生理现象溢乳 三、宝宝打嗝吐奶的处理 29:宝宝的改善措施 30:宝宝溢奶、吐奶的原因和改善措施 31:吐奶处理方式 四、宝宝腹泻 1

32:轮状病毒的症状、感染和预防途径33:宝宝拉肚子的原因 34 :肠炎的病因及防治35: 婴儿腹泻时的饮食安排 36:乳糖不耐受: 37: 乳糖不耐症和牛奶过敏的区别牛奶过敏 五、宝宝的大便 38:大便奶油状(奶瓣) 39:宝宝的大便有时黄,时绿的原因40: 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大便颜色41: 小儿不正常的大便42:宝宝断奶转喝奶粉,最近发现宝宝的大便干硬,是否与奶粉有关,应该如何处理 43: 宝宝大便干硬怎么办 44: 便秘的原因和改善措施 六、宝宝湿疹及奶癣问题 45:宝宝对牛奶过敏的原因 46:宝宝湿疹的护理 47: 婴儿患奶癣还能吃奶吗 48: 湿疹与痱子的区别 49: 宝宝尿布疹的表现和护理七、关于宝宝钙的问题 50: 母乳可以喂到什么时候如何正确的给宝宝补充维生素 51:宝宝如何补钙 52: 儿童补钙过量危害大53: 含钙量较多的辅食有哪些54: 佝偻病的防治 55: 骨头汤能补钙吗? 56: 鱼肝油中毒 八、关于宝宝牙的问题 57: 婴儿出牙表现及护理 58:宝宝几时开始出牙,出牙的注意事项59: 乳牙(牙齿)的保健60: 出牙晚不一定是钙“出错 61: 宝宝夜间磨牙的原因 2

最全走姿礼仪教案

教案 学科现代礼仪学课题走姿礼仪 授课地点授课 时间 年月日,第周,第~节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走姿是展现人的动态美的重要形式,并能够正确规范的行走。体会标准走姿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地、主动地用所学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践。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规范自己的行走。 教学难点:走路时的摆臂、步位步幅、稳定性和协调性。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走姿要求: (1)双目平视前方,收颌,表情自然。 (2)两肩平而不摇,上身挺直,立腰收 腹,身体重心稍前倾。精神饱满,面带微笑。 (3)两臂自然摆动。以肩关节为轴, 双臂前后自然摆动,掌心向内,两手自然弯 曲,摆幅以30度~35度为宜。 (4)男士双臂向前。 (5)女士双臂内收。 (6)两腿直而不僵,脚尖略开,脚跟先 接触地面,依靠后腿将身体重心送到前脚掌, 使身体前移。(女士)两脚的内侧落地的轨迹要在一条直线上,男士两脚的内侧落地的轨迹应为平行线。男士常见的走姿是“平行步”。其要领是双脚各踏出一条直线,使之平行,步伐快而不乱, (7)重心放稳前移,走路时腰部用力,要有韵律感。如果走路时腰部松懈,会很不美观。如果拖着脚走路,更显得没有朝气,十分难看。 (8)步幅一脚之距,一般应是前脚的脚跟与后脚的脚尖相距为一脚长,但因性别和身高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着装不同时,步幅也会有所不同。 (9)步速相对稳定,行进中的速度应保持均匀、平稳,不要忽快忽慢,女性步速每分钟在80~100步,男士的步幅一般在50厘米左右,每分钟108~118步。与女士通行时,男士步子应与女士保持一致。

(二)按照行走的方向,走姿可分为以下几种: (1)前行式走姿:直立前行。 (2)后退式走姿:与他人告别时,应先后退两三步,再转身离去。 (3)侧行式走姿:引导他人前行或在较窄的地方与他人相遇时,要采用侧行式走姿。 二、礼宾活动走姿 (一)变向行姿 变向行姿是指在行走中需要向他人告别、祝愿、提醒、寒暄等时的行走姿态。这时需要转身改变方向,要注意身体先转,头随后转向。 1、与人告别时 与人告别时,不能扭头就走,应先向后退三步, 再转身离去。退步时脚轻擦地面,不要高抬小腿, 后退步幅要小。转身时,要身体先转,头稍后转。 2、引导宾客时 引领宾客时,要尽量走在宾客的左侧前方,整 个身体半 转向宾客 方向,左肩稍前,右肩稍后,保持米 左右的距离,要根据被引导者得步速 来调整自己的速度。遇到上下楼梯、 拐弯、进门时,要伸出左手示意,提示客人先行。

正确的握笔方法_正确的握笔姿势口诀

正确的握笔方法_正确的握笔姿势口诀 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很多小孩从小就近视,究其原因,有人说是遗传;有人说是经常性的玩电脑游戏、近距离看电视;有人说是用眼时间过长、不良阅读习惯所致;还有人说是在教室里面长期坐在前排,眼睛的不到调节所致;是,这些确实是一些最常见的原因,但是有没有想过跟握笔姿势有关系呢?千万不要小看握笔姿势,因为它关乎我们的眼睛是否健康、不近视。根据最近一次浙江大学附属耳鼻喉医科的最新研究发现,错误的握笔姿势也是导致近视的一大原因。在我们常见的写字姿势不正确的情况中,手指与笔尖距离太近、拇指与食指指尖交叉,这些错误的握笔姿势就是导致近视的又一因素。 那么为什么握笔姿势不正确会导致近视呢?北京大学儿童 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续美如教授经采访时说道:错误的握笔姿势,直接导致书写的人视线、视力范围变小,进而会遮住书本上的部分字体,这时他为了扩大视野范围,只好趴近了看、歪着头看,读写的距离越近,眼睛用的调节越强,时间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近视。 那么正确的握笔姿势是什么呢? 笔杆放在拇指、中指和食指中间,食指在前,拇指在侧后,食指据笔尖3cm,笔杆与直面成60度斜角。总结成了以下

更为详细的8点: 1、大拇指、食指、中指自然弯曲,分别从三个方向捏笔,无名指和小指自然弯曲依次靠在中指下方; 2、大拇指在笔杆左下侧,食指在笔杆右上侧,中指在笔杆下方; 3、食指稍前,大拇指稍后; 4、拇指和食指用第一指节前端捏笔,中指用第一指节侧上部顶住笔; 5、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的最高关节处,笔杆和纸面成50度左右; 6、捏笔处离笔尖一寸(大约3厘米)左右; 7、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小指不能碰手心; 8、手腕伸直,不能勾手腕或向上翻手腕。 那么为什么孩子不容易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呢?官方解释是:小孩子的小肌肉群发育并不是很完善,是需要伴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完善的;又因为正确的握笔姿势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力气的,小孩子正确握笔的时间久了,会感觉累,懒惰是人的通性,所以不自觉的小孩会转向不用费多大力气的拇指与食指交叉、拇指食指靠近笔尖即握住比干的细处,这样的错误的握笔姿势,以达到省力的效果,因而不易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也容易形成近视。

羊奶粉的推销技巧

羊奶粉的推销技巧 奶粉的销售方法,在进店第一步就是要学习的必修课,不同产品的销售方法又不尽相同。学习的内容会比较系统。比如婴童店里的奶粉主要分为牛奶粉和羊奶粉,牛奶粉是顾客比较熟知的品类,价格可能也没有羊奶粉贵。因此顾客在选择奶粉时,可能会第一想到牛奶粉,那么,店里的羊奶粉要怎么推荐给顾客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羊奶粉的推销技巧,希望对大家有用。技巧1:我们把羊奶粉卖给谁(找对人) ①、对羊奶有好感 曾经尝试过羊奶粉或者曾经在渠道了解过羊奶粉优点(包括网络或其他门店介绍) ②、新生儿宝宝 (宝宝不容易上火便秘,消化吸收利用率高;羊奶是弱碱性,可以更好的保护宝宝娇嫩的肠胃;口感上更母乳,清淡,不容易影响宝宝的口感) ③、便秘上火的宝宝

(羊奶的蛋白质和脂肪颗粒只有牛奶三分之一,宝宝更容易消化吸收,蛋白质结构更加合理) ④、光吃不长胖、体质偏瘦、脾胃虚弱的宝宝 (羊奶的吸收率可以达到94%,对于有吸收障碍或者吸收不好的宝宝来讲非常适宜) ⑤虚胖的宝宝 (牛奶以长链脂肪酸为主,羊奶的脂肪以中链脂肪酸为主,脂肪更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产生脂肪堆积,常饮不发胖) ⑥、容易过敏的宝宝 (羊奶中的过敏蛋白相对较少,仅有1%-3%左右,可以大大缓解宝宝的牛奶蛋白过敏,是世界上公认的低敏乳品) ⑦、轻度乳糖不耐受的宝宝 (羊奶中乳糖分子较小,需要耗费宝宝体内乳糖酶较少,可以缓解宝宝乳糖不耐受) ⑧、免疫力差,呼吸道系统疾病反复多发的宝宝 (含有母乳中独有的上皮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宝宝呼吸道组织粘膜,预防呼吸道感染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G,促进宝宝身体抵抗力的提高)

⑨、皮肤粗糙,暗沉的宝宝 (含有丰富的SOD,可以修复皮肤,提高光泽度,同时上皮细胞生长因对皮肤组织也有较好作用,羊奶中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对皮肤都有一定好处,被称为“美容乳品”,《魏书》中曾记载“常饮羊奶,色如处子”。) ⑩、缺钙的宝宝 (羊奶中钙含量以及消化吸收利用率也都较高) 技巧2:我们怎么把羊奶粉卖出去(怎么卖) 卖奶粉其实并不简单,单纯的卖奶粉1件事情应该是由以下7个步骤组成。 ①迎接顾客, ②了解需求, ③介绍产品, ④处理异议, ⑤介绍促销, ⑥缔结成交, ⑦售后服务。

走路的正确姿势

走路的正确姿势 很多人的鞋跟都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这些都能提示你平时走路的着力点正确与否。 鞋底两边外侧磨损快,多内八字。如果你的鞋存在这种情况,那你可能是内八字。常以这种姿势走路,易使压力过多集中在脚外侧,增加其与地面的接触,使踝、膝关节压力增大,时间长了,腿部骨骼容易变形,形成“O型”腿。 鞋底内侧磨损快,常是外八字。走路时经常迈外八字步,鞋跟内侧着地重,外侧用力较轻。同时,脚趾向外翻的角度过大,久而久之会让膝盖外移,双腿形成“X型”,甚至导致膝关节疼痛,加速其退化。 1.要想走出风度和气质,先站好 要想走得好,一定要先站得好。站都没站好,往前伸脖子,扣肩驼背,塌腰挺肚子,腿没劲整个身子往下坠,是怎么走都不好看的!正确的方法是:双脚平行打开,距离十公分 左右,双手枕于小腹前,视线水平微高,气度安详稳定,表现出自信的态度. 找准身体五个关键部位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拉起脖子、挺胸、收腹、提臀,这样的体态会增加你女性的魅力,让你拥有更多的回头率! 2.注意脚的摆放: 错误: 内八字:双脚脚尖朝内,膝盖分开。内八字站立和行走都会让臀部下垂,所以一定要注意哦! 外八字:双脚脚尖像芭蕾舞演员一样太向外打开,走起路来活像只企鹅。 正确:脚跟并拢,双脚脚尖略为分开,中间大概是一个拳头的距离,双脚成“V”字形状 3.走在一根线上,让你更修长 我们记住两个大的原则:形体纵向要拉长,横向要收紧,这样看起来人会比较修长。 走的时候,脚跟先着地。 两脚脚跟落在一根线上显得人瘦,走路的时候,腿与腿之间是没有缝隙的,这种步态会让人显得修长(上图左)。如果两脚脚跟落在两根线上,腿之间有缝隙,人就显得胖一些了。如果踩两条线走路的话,臀部就不能自然而然地摆动,腰部也会显得僵硬。留意一下,袅袅婷婷的步态,必然是两脚踩着一条线走的。 平时走路看不到镜子的时候如何知道自己是走一字步呢?行进中,后面的腿经过前面那条腿的时候,膝关节内侧互相摩擦,可以知道自己基本是走在一条线上(上图)。 4.注意腿和膝关节的力度,让你更挺拔

正确握笔姿势详解(via练字吧)

正确握笔姿势详解 正确的握笔姿势如图: 细节问题: 首先上食指的 【一根小食指,一篇大道理!】 本篇文章重点,主要在说明并强调:食指的位置微调与写字时食指施力的掌握重要技巧。 在谈到写字的出力之前,就一定要先提到正确的握姿!为什么我们要一再强调也不厌其烦的反复教导、矫正孩子们的正确握姿?也一直有人问:有些人握姿不正确,还不是照样能写出漂亮的字?只要写漂亮或是习惯自己的现有姿势就行了呀? 在这里我们先提出一个重要的观念:写字是一种精细协调的「运动」!这个动作的因素需要同时具备两项因素来同时配合:一是正确的握姿,另一是正确的出力。如果只是单一的光只强调握笔三指的姿势正确,那是不够完整的!良好的握姿是为了能适当的出力。正确握姿乃形于外之条件,而正确的出力、使力,则是形于内的动力,必须这两者相辅相成才行! 如果您的动作看来是正确的,但是却又用错了力量,或不知道该用哪里的力量,那么良好的姿势,也只是变成空耍花枪而已罢了。 讲了这么多,还是希望能说服一些对错误握姿习惯仍很顽固不改的年轻学子或大人朋友们,希望大家能接受这个观念,进而能让自己的写字更上一层楼!

好了,那么现在就把主题拉回到我们写字的基本动作~正确握姿与食指的姿势微调与施力要点上吧!如何才是正确的握姿?早已放在相簿中,大家应该都已经看过也明白了,就不再重复赘述!以下有几张握姿照片,请大家看过后并选出哪些是正确的?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答案揭晓~~~ 答案是:以上都不正确!! 【图一】:大家都能简单看出来,食指被拇指压住了。 (这也是最多人所犯的握笔错误姿势,中指也最易长茧和疼痛)【图二】:食指过度用力紧压到变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