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 建设基础

学院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规范,形成了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本院特色的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工作流程,做到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学院设有完善的教学质量督导机制,设置教学督导委员会,加强教学的宏观检查、指导,教务与科研处设有教学督导室,强化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各系、部成立教学检查督导组,通过随机听课、教学运行环节督查、教学文件落实执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等各种方式,对教学过程实行全程监控,形成了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评教机制。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院、系、学生三级教学评估制度,完善了毕业生追踪调查体系。通过对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的调查及对学校教学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需求。学院建有贫困生助学中心、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就业指导中心,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活跃社团活动,进行团队教育;以每年的科技文化艺术节为抓手,开展创新教育;在课内外广泛渗透企业文化,进行养成教育,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2 建设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006] 4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要求,建设期内在现有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建设,保证以真实(企业)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模式的落实;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完善“三为主”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教学质量信息平台,凸显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3 建设内容

1.工学结合管理制度

工学结合的课程标准建设。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专业所属技术领域

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修订完善《制订课程标准原则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有利于做到教学内容职业化。

完善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探索弹性学制,建立与不同形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分管理制度,以利于教学过程开放化。

完善基于证据的多方参与的学业评价体系。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过程开放化、实训条件生产化的需要,改革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模式和考核管理制度,将理论知识考核与生产实践技能考核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完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推行学生顶岗实习制度,明确院、系、实习单位、校内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管理职责,制订管理工作规范,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完善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制度、运行管理制度、考核鉴定制度。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施全程跟踪监控,确保顶岗实习安全,达到实习效果,实现“生产育人”的目标。

2.完善“三为主”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建立衡量办学质量以外部评价为主、对教学环节的监控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对教师的评价以学生为主的“三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校内外质量评价信息互通机制,形成有利于工学结合、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制。

(1)完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以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为内涵,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与有关行业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完善与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质量标准体系。重点建设工学结合特色专业建设及评价标准、工学结合课程质量标准和考核标准、实训教师及专业带头人资质标准、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标准等。

(2)完善以外部参与为主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建立校外质量督导员队伍,每个专业群在行业协会、企业、教育主管部门、媒体、学生家长中聘任7-9名校外督导员,全面参与每年一次的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教学工作评估、专业建设工作评估、课程建设工作评估、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工作评估、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评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评估、在校学生学习状态评估、学生管理育人工作评估等各类重点专项评估。

(3)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质量预警和预案制度。对各个教学环节,特别是实践性教学方案的可行性进行预评估,及时收集、发布影响质量的各种信息,对不利因素进行预警;对常见的质量事故进行归类,根据事故的性质不同提供可行的替代方案。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把教育教学质量考核作为教学部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的主要依据,把对教学部门的贡献率和满意度作为对非教学部门干部年度考核任用的主要依据。

(4)建设质量信息平台,完善信息发布机制

利用教学管理系统的现代信息管理功能,进一步实现网上教学信息发布、网上评教、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科学、高效,确保教学工作高质量运行。设立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网,开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互评、院长信箱等专栏,为教学质量监控信息提供畅通的渠道,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实效性。建立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发布制度。按照内外结合、及时有效的原则,利用办公网、院刊院报、教学监督通报等不同渠道发布教育教学质量信息,主要包括:学院按学年度向社会发布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报告、各教学系部按学期向学院提交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师资建设自评报告以及外部质量监控报告。

4 建设进度与资金预算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费共计50万元,其中2008年度为25万元,2009年度25万元,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安排见表1。

表1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度及资金预算单位: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