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关于生命科学主题演讲

英国关于生命科学主题演讲
英国关于生命科学主题演讲

英国关于生命科学主题演讲

篇一:浅谈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浅谈对生命科学的认识

对于生命科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

生命科学是研究

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

生物科学主要涵盖了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神经学、生理学、组织学、解剖学等

生物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内容

信息进行存储、检索和分析的学

因组学、蛋白学和系统生物学等方面而我自身比较感兴趣的是微生物学与植物学的交叉学科

下面先以微生物学与植物学的交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提到生命科学部一处由微生物学学科与植物学学科组成,主要受理针对微生物和植物开展的生物多样性、形态与结构、系统与进化、生理与代谢、遗传与发育等科学问题的综合研究。微生物学学科主要受理范围微生

病毒学基于微生物学的交

包括次生代谢、

植物化学和天然

物学植物等。可见微生物学的研究与植物学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其也是生命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其应用实例有鏈霉菌在植物保護方面的應用。生物防治法是农业生态系中植物病原、昆虫与益菌或天敌等族群间维持均衡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植物病害而

下透过一种或多种拮

而达到防治植物病害的效果。

链霉菌拮抗植物病原菌的原生物

的效果。

链霉菌拮抗植物病原菌的原理可分为抗生、竞争和超寄生作用。

抗生作用是指拮抗菌所分泌

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竞争作用是拮抗菌与植物病原菌竞争养分、

制病原菌的生长及存活间接保护作物免于被病原危害。超寄生作

受破坏甚至死亡。例如利迪链霉菌

WYEC108

腐霉菌菌丝的细胞壁。如果把豌豆种子粉衣以WYEC108

菌株

灰绿链霉菌可产生

霉菌

链霉菌还可产生多种可分解蛋白质、木质素、

几丁质及纤维素的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

程方面、发酵工程以及医学上的应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方

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起了革命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遗传物质DNA 生命活

动的新纪元。此后遗传信息由DNA 通过RNA传向蛋白质这一“中

大部分的酶的化

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调节控制的主要承担者。从而揭示了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为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和活动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

11

60多种

2

DNA分子做探针

DNA

DNA

种快速简便方法。

成果。

3

疗疾病的目的。

212

级小鼠、超级绵羊、

3

31

DNA探针可检测饮水中病毒的含量

DNA

DNA

2

汞和降解土壤中

DDT

当今最火最热的一个基因工程方面的计划当属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启动的。美国、英国、篇二:英国留学生物

英国在生命科学方面拿到超过20座的诺贝尔奖,从过去发现DNA的结构,到近代细胞培养技术的发展,英国科学家在这个领域已有许多重大的突破。英国拥有大约500家生物科技工业应用公司,比

欧洲任何家都多。想要去英国留学,申请生物专业的学生们,毕业后可去的工作地方想必也是不少的。

下面360教育集团就来介绍一下英国生物专业都有哪些研究方向,以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申请专业。

专业方向

1.生物科学专业

生物科学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生物学专门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统计、环境保护、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2.生物工程专业

相近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艺专业

生物工程也叫生物工艺、生物技术,是生物科学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而兴起的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也就是说,它是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例如,基因重组技术、DNA和蛋白质序列分析技术、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染色体工程等工程的诞生和发展,已在工业、农业和医疗卫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

主要专业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化工程、生物工程学等。

3.生物信息学专业

相近专业:基因信息学专业

生物信息学是近年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热门交叉学科,最初常被称为基因组信息学。生物学是生物信息学的核心

和灵魂,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则是它的基本工具。广义地说,生物信息学是用数理和信息科学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生命现象、组织和分析呈现指数增长的生物学数据的一门学科。

主要专业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数据库、计算机软件基础、生物信息学、基因芯片技术、生命系统建模等。

4.生物食品专业

相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生物食品专业是培养具有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的学科。

主要专业课程: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统计学、数据库、计算机软件基础、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基因芯片技术、生命系统建模等。

5.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相近专业:医学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是综合生物学、医学和工程技术学的交叉学科。也是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与揭示人体的生命现象,并从工程角度解决人体医疗问题的一门综合性高技术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目前国际上发展极为迅速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旨在利用现代工程技术的手段解决生物医学上的检测、诊断、治疗、管理等问题以及进一步探索生命系统的各种运动形式及其规律性,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重要支柱。

主要专业课程: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数字信号与处理、工程生理学、医学成像与图象处理、生物传感技术、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分子生物学等。

6.海洋生物技术专业

相近专业: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水产养殖专业等

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现代海洋生

物科学和现代生物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海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训练,能在科研、生产及教学等部门从事海洋生物基础理论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生物制品开发及相关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专业课程: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数字信号与处理、工程生理学、定量生理学、医学成像与图象处理、生物传感技术、现代医学仪器、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分子生物学等。主要专业课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技术大实验、生物信息学、发育生物学、发酵工程设备等。

与生物学进行交叉研究的专业还有:生物环境学专业、畜牧生物学等。随着生物科学本身的新进展不断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新的交叉专业将会持续不断地诞生。就业前景

毕业生可在生物医药、生物化工、轻工、食品、能源、环保等行业的高新

技术企业从事相关产品、工艺及装备的研究、开发、设计、管理及市场营销等工作,也可在环保、商检、药检、海关、工商、税务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现在也可以去高科技生物医药类的公司,或者自己创业。

以上就是英国生物专业的介绍情况,生物专业共有6个研究方向,申请去英国留学,学习生物专业的学子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方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物专业研究方向。

篇三:浅谈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浅谈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2310432 王正化学学院12级环境科学

摘要回顾了生命科学的主要发展历程,对20世纪中叶以来生命科学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介绍。20世纪70年代诞

生的基因工程及PCR技术、克隆技术和干细胞研究等现代生物技术,使生命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及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

一。通过探寻生命本质及生长发育、疾病、衰老等奥秘,揭示生命现象的内在规律。随着生物技术在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环保以及能源、采矿等工业部门中的广泛应用,它正在对人类经济及社会生活和社会进步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人类生活影响

1 生命科学的概念

简单来说生命科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又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命科学原理和技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应用。它是由多个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及交叉学科协同发展构成的综

合学科群。

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生命是高度组织化的物质结构,其分子基础是蛋白质和具有自我复制和负载遗传信息功能的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生命具有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和对刺激反应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生命活动的具体反映。生命科学就是研究生命运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 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

生命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在人类文明的初期,人们就注意到了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并对生物进行观察、描述,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材料。l7世纪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桎梏,古老的生物学始终停留在观察和描述阶段。到l8世纪,伴随工业革命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成为主要课题,林奈总结了前人的成果,建立了系统分类学。l9世纪,物理学和化学进一步发展,新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生物研究,使生物学

由描述性的学科发展为实验性的学科。1838—1839年,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分别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一切生物的基本构造单位是细胞。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在1859年出版的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进化的进化论学说,他认为生物的变异和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1865年,遗传学的奠基人奥地利的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遗传的2个基本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遗憾的是,他的发现在当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o0年,荷兰的德·弗里斯、德国的科伦斯和奥地利的切尔马克首次提出“基因”这一名词,用以表达孟德尔的遗传因子概念。20世纪初,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f1r.H.Morgan)进一步提出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和基因学说,从而使生物学跃入了近代科学的行列。基因是染色体上携带遗传信息的DNA 片段,

然而得出这个结论决非易事。早在1869年,瑞士科学家米歇尔在用蛋白酶水解病人的脓细胞的裂解物时分离出了细胞核,在细胞核中发现了一种含磷量很高的酸性化合物,他称之为“核素”。1889年生物化学家奥尔特曼将米歇尔的“核素”改称为核酸,并将对核酸的研究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费斯等人利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发现即使具有致病力的S型肺炎双球菌被灭活,它仍能使不具致病力的R型肺炎双球获得致病力。格里费斯认为,S 型死细菌中有一种活性因子——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获得了致病力,并把这种改变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细菌转化。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为弄清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通过化学分馏法,把提取物逐步分离并纯化后,最终通过实验证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艾弗里是世界上第1个用实验方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科学家,但当时更多的人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艾弗

里的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强烈争论。

生命科学又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都是随着20世纪以来物理学、化学等有关学科的迅速发展而建立起来的。1945年,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锷在《生命是什么》一书中预告,一个生物学研究的新纪元即将开始。他说:“目前的物理学和化学显然还缺乏说明在生物体中所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能力,然而,丝毫没有理由去怀疑它们是

不能用这两门科学来说明的”。随着电子显微镜、X一射线晶体衍射、同位素等先进技术在生物学中的应用,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51年,美国科学家鲍林用x一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发现由氨基酸构成的肽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螺旋结构。20世纪50年代初,有3个小组在进行DNA生物大分子的分析研究,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派别,竞争非常激烈。一是以英国伦敦皇家学院的威尔金斯和富兰

克林为代表的结构学派;一是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鲍林为代表的生物化学学派;一是以剑桥大学的沃森和克里克fF.H.Crick)为代表的信息学派。1952年,富兰克林通过x一射线衍射方法成功地拍摄到一张举世闻名的B型DNA 的x一射线衍射照片。沃森和克里克通过对富兰克林的DNA X一射线衍射照片进行分析,并综合多方面研究结果,搭建起了完整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1953年4月25日,由沃森、克里克、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共同撰写的一篇只有900字的文章,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向、世界宣布揭开了生命信息储存和传递的最大秘密,提出了遗传信息就是以核苷酸排列的顺序储存于DNA分子之中。至此,有关对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的争论方告结束,同时也宣告了分子生物学诞生。1962年,沃森、克里克及威尔金斯因其划时代的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虽然最早认定DNA为双螺旋结构的卓越女科学家

富兰克林,因英年早逝而未能分享荣获诺贝尔奖的荣耀,但其高尚的科学道德倍受后人的赞扬。随后尼伦伯格

等科学家们又破译了全部遗传密码,指出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以DNA分子中核苷酸排列为模板翻译的,每3种核苷酸为1种氨基酸密码。不久,克里克提出了遗传的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表达,是以DNA为模板转录为mR.NA,再以mRNA为模板,按遗传密码翻译为蛋白质。这样,构成生命的两大类最基本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达到了统一,从本质上解释了生命现象。

20世纪后半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生命科学的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速度。一方面传统生物学的学科分支进一步深化、细化,另一方面学科间的交叉进一步加强,具体表现在:1)从量子水平、原子分子水平、亚细胞和细胞水平、组织器官水平、个体水平、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等不同层次

上研究生命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相应出现了量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

学和生理学、微生物学和动植物学、群体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这些学科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水平上,对生命科学的内在规律进行精细地研究。2)多学科相互渗透,使生物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如研究基因及其表达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生物化学.以及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生物力学、生物光学、生物医学、农业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等。3)应用生物学的形成。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生物工程、克隆技术、PCR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工程技术这项以创造或改变生物类型或生物机能为目标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新技术革命的三大支柱之一.现代生物技术已经直接影响着并将进一步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

和社会生活。

3 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1 现代生物技术揭示生命之谜造福人类

1973年以美国科学家科恩为首的研究小组,应用前人大量的研究成果,在试管中将大肠杆菌里的2种不同质粒重组到一起,然后将此质粒引进到大肠杆菌中去,结果发现它在那里复制并表现出双亲质粒的遗传信息。这是人类进行的第1次DNA重组实验,也称为基因工程技术的开端。重组DNA技术的诞生,对生命体的遗传物质构成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手段。但是,由于通过重组DNA技术得到的重组DNA的数量有限,其筛选难度较大,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1971年卡若那率先提出了核酸体外扩增的设想:经过DNA变性,与合适的引物杂交.用DNA聚合酶延伸引物,并不断重复该过程便可克隆基因。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人类遗传研究室的Mullis等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

高中生物-生物学史知识总结知识讲解

高中生物-生物学史知 识总结

高中生物学史总结 (涵盖必修一至必修三书上出现的所有生物学史内容,包括正文和资料分析。) 细胞学说: 维萨里比利时揭示了人体在器官水平的结构。 比夏法国指出器官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 虎克英国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细胞的发现者、命名者。 虎克荷兰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马尔比基意大利用显微镜广泛观察了动植物微细结构。 施莱登德国通过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首先提出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 的基本单位。 施旺德国《关于动植物的结构和一致性的显微研究》

耐格里不祥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 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魏尔肖德国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学说的意义: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细胞世界探微三例: 克劳德美国采用不同的转速对破碎的细胞进行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内 的不同组分分开。 德迪夫比利时发现某种酶被包在完整的膜内,当膜破裂后,酶得以释 放。这层膜经其他科学家证实存在,并命名此细胞 器为“溶酶体”。 帕拉德罗马尼亚发现了核糖体、线粒体的结构,形象地揭示出分泌蛋白 的合成、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 上述事例说明: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欧文顿国籍不祥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其中脂溶性物 质比非脂溶性物质更易进入细胞膜。由此提出 膜是脂质组成的。 两位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中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罗伯特森国籍不祥提出所有生物膜均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 构成,描述生物膜为“静态统一结构”。 桑格、尼克森国籍不祥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酶的本质: 巴斯德法国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 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李比希德国提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只有在酵 母菌死亡并被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命科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全部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填空题和简答题等题型。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同学从花鸟市场买了一盆幸福树,养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老叶的叶脉缺绿。他上网查阅 资料得知这是因为叶绿素合成受影响导致的,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给幸福树施加的营养液中应富含 A. Na+ B. Mg2+ C. Ca2+ D. Cl-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的细胞结构是 A. 核膜 B. 核糖体 C. 线粒体 D. 内质网 3.下列化合物中,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完全相同的是 A. 纤维素 B. 蛋白质 C. 核酸 D. 磷脂 4.安装于目镜(16X)中的测微尺在低倍物镜(10X)和高倍物镜(40X)视野中每小格 代表的长度分别为6.71 μm和1.68 μm。在高倍物镜下测量到某细胞长度为10小格,则该细胞实际长度为 A. 67.1 μm B. 16.8 μm C. 0.671 μm D. 0.168 μm 5.图1是烟草花叶病毒的示意图,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 DNA B. RNA C. 蛋白质 D. 氨基酸 6.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冻土层发现保存完好的猛犸象肌肉组织,为―复活‖猛犸象,科学家构 想将其肌肉细胞的细胞核注入亚洲象的无核卵细胞中,在体外培养成胚胎后植入代孕母象,这一构想所使用的技术属于

(完整版)生命科学导论课后习题

第一章 一、生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生长。生长是生物普遍具有的一种特征。 2.繁殖和遗传。生命靠繁殖得以延续,上代特征在下代的重现,通常称为遗传。 3.细胞。生物体都以细胞为其基本结构单位和基本功能单位。生长发育的基础就在于细胞 的分裂与分化。 4.新陈代谢。生物体内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化学变化的总称,包括同化和异化。 5.应激性。能对由环境变化引起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6.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命。 二、孟德尔在生物学研究方法上有什么创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相较于前人有下面显著特点: 1.他把许多遗传性状分别开来独立研究。 2.他进行了连续多代的定量统计分析。 3.他应用了假设---推理---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 三、有人说机械论和活力论是互补关系,你的看法如何? 个人观点觉得机械论和活力论是相对立的关系。“活力论”观点认识生命,认为生物体具有与物理化学过程不同的生命力,即活力。与活力论相对立的是“机械论”观点,认为生命问题说到底是物理和化学问题,一切生命现象都可以用物理和化学定律做出解释,生物体内没有什么与物理化学不同的生命力。其实个人觉得生物体是不同于物理化学系统,是高级的、非常复杂的生命系统,当把它还原为简单的物理化学系统以后,它所具有的一些特别的性质和功能就会失去。 四、你是否认为21世纪时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下半叶,生物学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研究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从分子水平上阐述生命现象。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生命科学文献在科学文献中所占的比例、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家中所占的比例都在迅速增长,这就是这种趋势的反应。生命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物质系统,是从非生命系统经过几十亿年进化的结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命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生命科学的发展对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生命科学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粮食短缺,基因工程将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应用基因工程可以改善粮食和畜牧产品品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克服农业化学化的恶果,必须生物防治,降低对农药的依赖等。 生命科学与能源问题的可持续发展:解决能源问题,对生物技术给予厚望。生命科学与人的健康长寿:研制更有效的药物、在基因组的基础上认识人体,理解疾病。生命科学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五、举例说明生命科学技术引发了哪些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生物,人类社会有特定的伦理道德,生命科学技术的在人类社会的应用时会引起伦理道德的问题。例如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技术,可能使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若供卵者与怀孕的不是一个人,则生母也成了问题。例如克隆技术可以实现人的无性繁殖,那么,人类自身的生产也会批量化吗?例如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人类本身,一些人成就了改造活动的客体,而另一些人是主体,一些认识按照另一些人的

大数据的概念、技术及应用

大数据的概念、技术及应用1 概述 1.1 大数据的概念和特点 1.1.1 大数据的基础 1.1.2 大数据如何“与时俱进”? 1.1.3 大数据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 物联网结合 各个行业的深入 1.2 大数据的技术基础 1.2.1 从数据仓库开始 1.2.2 HADOOP 生态圈 1.2.3 与云计算的关系 1.2.4 数据运维能力提升 1.3 大数据的应用举例 1.3.1 大数据提升客户分析能力 1.3.2 大数据提升产品分析能力 1.3.3 大数据提升管理水平 1.3.4 大数据提升各行业“智慧” 1.4 大数据下的人工智能(AI) 1.4.1 什么是人工智能

1.4.2 人工智能改变哪些行业? 1.4.3 大数据下的人工智能有何不同? 1.4.4 人工智能的“颠覆” 1.5 大数据如何精细化管理 1.5.1 量化管理的引出 1.5.2 大数据如何提升“量化”的维度和深度1.5.3 从艺术到技术 1.5.4 自动驾驶到自动管理? 1.6 电信企业的大数据“商机” 1.6.1 从网络运营到数据运营 1.6.2 提炼“内功” 1.6.3 提升外部管理能力 1.6.4 扩展增值产品运营市场 2 大数据的行业解决方案应用案例 2.1 基础应用范围 2.2 石油行业应用案例 2.3 交通行业应用案例 2.4 旅游行业应用案例 2.5 金融行业应用案例 2.6 电信行业应用案例 2.7 互联网行业应用案例等

3 大数据技术基础 3.1 从数据仓库开始 3.1.1 数据仓库的“集中” 3.1.2 数据仓库的模型标准化3.1.3 大数据的演进 3.2 HADOOP 生态圈 3.2.1 开源社区概述 3.2.2 开源改变了什么?3.2.3 HADOOP 生态圈内容3.2.4 HADOOP 的技术原则3.2.5 HADOOP 的运维3.3 HADOOP 基础 3.3.1 HDFS 的原理 3.3.2 MAP/REDUCE 原理3.3.3 YARN 原理 3.4 HIVE/HBASE 技术 3.4.1 HIVE 的原理 3.4.2 HBASE 的原理 3.4.3 两者的关系 3.5 SPARK 技术 3.5.1 基本原理

《生命科学史》读书笔记

《生命科学史》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生命科学史》读书笔记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科学史创始人乔治萨顿说的好——“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的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生命科学的研究历程对生物课堂教学有很大的教育价值,上海市二期课改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生命科学史中蕴涵的教育价值对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对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式、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很积极的现实意义。 1.灵活运用科学史,渗透民族经精神教育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与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许多方面是落后的。但是,研读科学史,能够找到很多证据表明我们的科学家在许多可比的方面曾经领先于世界,把这些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重点突破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例如,中国古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人工选择、杂交的科学原理;明代学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既是一本医学书、也是一本生物学巨着等;现代的例子有1965年,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中国科学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巨大贡献等等。 当然,学科渗透“两纲”还是要注意无缝衔接。例如,高二生命科学中有“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内容,教师在上到这一内容时,正好是11月20日,就增加了一个教学内容“历史上的今天”——介绍了1981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家

人工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成就,民族精神的渗透做到了“落雪无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探究“科学史”,培养学生的生命科学素养 《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生命科学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学生通过生命科学课程的学习,在今后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应该具备的对生命科学信息的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应用与实施、预测与判断、探究与创新的能力,基本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与生活态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化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科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部分重复科学家当时的研究历程,例如,高一生命科学教材中有“细胞膜”的内容,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教师在教学中介绍了一系列的科学家当年的研究过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很自然就得出结论,知道了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结构及其特点,这样的处理比原本教师的“灌输”,效果好了很多。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如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破译遗传密码的过程等,都可以作为探究的材料为课堂教学服务。 3.用科学史导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导入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生命科学史以其真实性更有助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理科学习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尽快掌握科学理论。例如,高二生命科学在讲到“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时,教师出示了一张邮票,邮票以第

2018上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命科学生物等级考真题卷

上海市2018学年度等级考监控测试 生命科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全部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等题型。 3.考生应用2B铅笔、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图1为丙氨酸结构式,依据氨基酸结构通式,判定他的R基是() A. -H B. -NH 2 C. -COOH D. -CH 3 2. 我国科学家钟杨已保存种子4000万种,他的团队贡献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 C.离体保护 D.异地保护 3. 图2为某动物细胞周期中各期时长,该细胞分裂间期时长为() A. 1h B. 4h C. 12h D. 21h 4. 使用显微镜目镜测微尺在低倍镜10X下测量变形虫,测得虫体长占20格,转换高倍镜40X虫体所占格数为() A. 10格 B. 20格 C. 40格 D. 80格 5. 表1为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该实验结果可以证明酶() 表1

A. 具有高效性 B. 具有专一性 C. 本质为蛋白质 D. 本质为RNA 6. 为一个基因型AaBb 的土豆,将其块茎埋入土中,其后代基因型为( ) A. AaBb B. AaBB C. AABb D. aaBb 7. 如图3是人体内物质X 和Y 的代谢示意图,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糖酵解 B. 物质Y 是丙酮酸 C. Z 表示卡尔文循环 D. 物质X 是脂肪 8. 发财树浇水太多容易导致烂根,烂根后植物能检测出( ) A. 乙醇与CO 2 B. 仅CO 2 C. 仅O 2 D. 仅H 2O 9. 吸收外周组织中多余胆固醇并运到肝脏的脂蛋白主要是( ) A. 乳糜微粒CM B. 高密度脂蛋白HDL C. 低密度脂蛋白LDL D.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10. 小萌正在参加百米赛跑,下列状况中符合此时身体情况的是( ) A. 支气管扩张,心跳加快 B. 支气管收缩,心跳加快 C. 支气管扩张,心跳减慢 D. 支气管收缩,心跳减慢 11. 图4是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光学显微镜照片,该细胞刚完成( ) A. 细胞核分离 B. 染色单体分离 C. DNA 双链解开 D. 同源染色体分离 12. 图5表示人体精原细胞中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形态,该精原细胞最终形成的正常精子中,可能出现的染色体形态是( )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时:60 码: 适用专业: 定: 核: 准: 、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已被列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无论是聚焦大数据发展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还是《“十三五”规划》中都深刻体现了政府对大数据产业和应用发展的重视。目前国内大数据发展还处于加速期、转型期,数据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各行业对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应用还不理想。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行业对大数据技术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在未来几年,各领域的数据分析都将大规模应用。 本课程在注重大数据时代应用环境前提下,考虑大数据处理分析需求多样复杂的基本情况,从初学者角度出发,以轻量级理论、丰富的实例对比性地介绍大数据常用计算模式

的各种系统和工具。考虑到当前大数据发展处于起步并逐步赶超先进的阶段,其应用领域 丰富广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大数据分析的实践操作。本课程通过丰富简单易上手 的实例,让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和掌握各种类型工具的特点和应用。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 了解大数据的发展和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大数据的特征及主要技术层面。 2 . 掌握Scrapy 环境的搭建,了解网络爬虫获取数据的过程,熟悉爬虫项目的创建。 3 . 深刻了解hadoop的基础理论,理解并掌握Hadoop单机及集群环境的部署方法。 4 . 掌握HDFS的基本概念和HDFS在hadoop中的作用,理解并识记HDFS勺使用,了解 HDFS的JAVA API接口及数据流原理;让学生明白Map过程与Reduce过程这两个独立部分各自的原理及合作途径,知道如何独立编写满足自己需求的Map Reduces序。 5.理解HBase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掌握HBase的简单应用;让学生了解数据仓库的基 础概念,熟悉Hive与HDFS Map Reduced接的关心。 6.熟悉Spark和RDM基本概念,熟悉spark接口的使用,解决实战时的步骤及思路。 7.明白Hadoop和Storm之间的差别,掌握对Storm的使用。理解Apex的工作过程并能简单应用。 8. 了解Druid 的基本概念、应用场景以及集群架构,掌握批量数据加载、流数据加载 的操作。了解Flink 的重要概念和基本架构,掌握Flink 简单的使用实例。

大数据分析平台技术要求

大数据平台技术要求 1.技术构架需求 采用平台化策略,全面建立先进、安全、可靠、灵活、方便扩展、便于部署、操作简单、易于维护、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软件。 技术构架的基本要求: ?采用多层体系结构,应用软件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不依赖任何特定的操作系统、特定的数据库系统、特定的中间件应用服务器和特定的硬 件环境,便于系统今后的在不同的系统平台、不同的硬件环境下安装、 部署、升级移植,保证系统具有一定的可伸缩性和可扩展性。 ?实现B(浏览器)/A(应用服务器)/D(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模式。 ?采用平台化和构件化技术,实现系统能够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扩展。2. 功能指标需求 2.1基础平台 本项目的基础平台包括:元数据管理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按照SOA的体系架构,实现对我校数据资源中心的服务化、构件化、定制化管理。 2.1.1元数据管理平台 根据我校的业务需求,制定统一的技术元数据和业务元数据标准,覆盖多种来源统计数据采集、加工、清洗、加载、多维生成、分析利用、发布、归档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应的管理维护机制,梳理并加载各种元数据。 具体实施内容包括: ●根据业务特点,制定元数据标准,要满足元数据在口径、分类等方面的 历史变化。 ●支持对元数据的管理,包括:定义、添加、删除、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支持对派生元数据的管理,如派生指标、代码重新组合等,对元数据管 理实行权限控制。 ●通过元数据,实现对各类业务数据的统一管理和利用,包括: ?基础数据管理:建立各类业务数据与元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统一的 数据查询、处理、报表管理。 ?ETL:通过元数据获取ETL规则的描述信息,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 换、数据转换、数据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数据仓库:利用元数据实现对数据仓库结构的描述,包括仓库模式、 视图、维、层次结构维度描述、多维查询的描述、立方体(CUBE)的 结构等。 ●元数据版本控制及追溯、操作日志管理。 2.1.2数据交换平台 结合元数据管理模块并完成二次开发,构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统计数据从一套表采集平台,通过数据抽取、清洗和转换等操作,最终加载到数据仓库中,完成整个数据交换过程的配置、管理和监控功能。 具体要求包括: ●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数据交换,如关系型数据库:MS-SQLServer、MYSQL、 Oracle、DB2等;文件格式:DBF、Excel、Txt、Cvs等。 ●支持数据交换规则的描述,包括字段映射、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数据 清洗、数据加载规则以及错误处理等。 ●支持数据交换任务的发布与执行监控,如任务的执行计划制定、定期执 行、人工执行、结果反馈、异常监控。 ●支持增量抽取的处理方式,增量加载的处理方式; ●支持元数据的管理,能提供动态的影响分析,能与前端报表系统结合, 分析报表到业务系统的血缘分析关系; ●具有灵活的可编程性、模块化的设计能力,数据处理流程,客户自定义 脚本和函数等具备可重用性; ●支持断点续传及异常数据审核、回滚等交换机制。

生命科学史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发现 在生物学中许多发现都是在观察大量生物现象后进行总结发现的,但是大多数科学家只注意其表象,对更深层次的原因却不求甚解,而孟德尔却不是这样,他不但注意观察生物的表象,更是把统计学引入到生物学的研究中,利用数学手段研究遗传现象中更深层的原因。孟德尔作为把数学工具引入生物学研究的开先河的生物学家,他做的著名的豌豆杂交实验更是精彩,其得出的孟德尔遗传定律成为了生物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的研究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学习。 在孟德尔之前,人们普遍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就像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这种观点也称为融合遗传。 但是这一观点却被一个叫做孟德尔的修道士打破,孟德尔从小喜欢自然科学,由于家境贫寒,二十一岁便做了修道士,后来他被派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自然科学和数学,回到修道院后,他利用修道院的一小块田地种植豌豆、山柳菊、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杂交实验,其中豌豆的杂交实验非常成功,孟德尔通过分析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 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在未开花之前就完成了授粉,可以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因而自然状态下的豌豆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既可靠,又容易分析。而且豌豆还有易于区分的性状,同时这些性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用这样的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很容易观察和分析。 首先他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孟德尔惊奇的发现杂交的后代都是高茎,孟德尔带着遗惑用子一代自交,结果子二代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孟德尔对子二代中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统计,发现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对其他性状的实验同样是这个结果。 经过一番创造性思维后,孟德尔提出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假说对此现象进行解释,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 (1)生物性状的遗传由遗传因子决定。 (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其中一个成员来自父本,另一个成员来自母本,二者分别由精卵细胞带入。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又彼此分

2017年上海生命科学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重绘答案

2017 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分析题,所有试题均为简答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图1 所示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该生物属于 A. 动物 B. RNA 病毒 C. 植物 D. DNA 病毒 2.食物中的蛋白质需要消化为氨基酸才能被吸收,该消化过程中断开的化学键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在“观察蚕豆叶下表皮”实验中,低倍镜视野下观测到保卫细胞位于视野右下角,欲在高 倍镜视野下进一步清晰观察该细胞,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 移动载玻片 B. 换为低倍镜 C. 换为高倍镜 D. 调节细调节器 4.为了解某食品样液中的营养成分,对其做出三种规范的鉴定操作,得到相应现象如表 1。 由此判断该食品样液中至少含有 A.还原性糖和脂肪鉴定标本鉴定用试剂现象 B.蛋白质和还原性糖 1 双缩脲试剂紫色 C.还原性糖、蛋白质、脂肪 2 苏丹Ⅲ染液橘红色 D.蛋白质和脂肪 3 班氏试剂颜色不变 表 1

5. 在“探究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原生质层长度(B )与细胞长度(A)的比值(B/A )表示质壁分离程度,表 2 是某同学对 4 个洋葱表皮细胞 A 、B 值测量后的处理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细胞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Ⅲ 细胞Ⅳ B/A 1.2 0.9 0.8 0.7 表 2 A. 细胞Ⅰ B. 细胞Ⅱ C. 细胞Ⅲ D. 细胞Ⅳ 6.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某基因得测序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相比,患者模板链的互补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图 3),据此可推断患者模板链上发生得碱基改变是 图 3 A. G→C B. U→T C. G→A D. C→T 7. 病原微生物的表面抗原是疫苗制备的主要来源,下列构成病原微生物的组分中,最适用来制备疫苗的是 A. 病毒衣壳蛋白 B. 病毒 ATP C. 病毒逆转录酶 D. 病毒 mRNA 8. 皮肤和黏膜能阻挡多种病菌和病毒入侵机体,因此这两者属于机体的 ①特异性免疫 ②先天性免疫 ③非特异性免疫 ④获得性免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用“×”表示“没有”,“√”表示“有”,下列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大数据处理及分析理论方法技术

大数据处理及分析理论方法技术 (一)大数据处理及分析建设的过程 随着数据的越来越多,如何在这些海量的数据中找出我们需要的信息变得尤其重要,而这也是大数据的产生和发展原因,那么究竟什么是大数据呢?当下我国大数据研发建设又有哪些方面着力呢? 一是建立一套运行机制。大数据建设是一项有序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规有序,实现统合,搞好顶层设计。 二是规范一套建设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系统。应建立面向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领域、不断动态更新的大数据建设标准,为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网络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三是搭建一个共享平台。数据只有不断流动和充分共享,才有生命力。应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各类指挥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四是培养一支专业队伍。大数据建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完成,因此,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指挥、懂技术、懂管理的大数据建设专业队伍。 (二)大数据处理分析的基本理论 对于大数据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理解。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李国杰院士认为:大数据就是“海量数据”加“复杂数据类型”。而维基百科中的解释为:大数据是由于规模、复杂性、实时性而导致的使之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进行获取、存储、搜索、分享、分析、可视化的数据集合。 对于“大数据”(Big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

图2.1:大数据特征概括为5个V (三)大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方向 众所周知,大数据已经不简简单单是数据大的事实了,而最重要的现实是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才能获取很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那么越来越多的应用涉及到大数据,而这些大数据的属性,包括数量,速度,多样性等等都是呈现了大数据不断增长的复杂性,所以大数据的分析方法在大数据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决定

一、生命科学史

特色专题素养提升 一、生命科学史 一、考试说明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 及热点问题 。 ..... 二、生物学重大发现(生命科学史)的启迪 生命科学发现史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成为结论的知识,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方法。后者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中重点强调的,同样也会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三、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生物学重大发现 1.细胞学说 2.细胞膜结构模型的研究 3.酶的发现过程 4.光合作用发现史 5.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 6.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7.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8.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9.DNA半保留复制的探究过程 10.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发现 11.遗传密码的破译 12.生长素的发现 13.促胰液素的发现…… 四、典型例题

1.请回答下列与研究细胞膜结构有关的问题 (1)1895年,Overton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胆固醇、甘油等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相对困难;另外有人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水解,这些事实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的膜混杂。哺乳动物细胞内其他的膜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内膜系统,将其用________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 (3)1970年,科学家进行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脂质(磷脂)和蛋白质 (2)细胞核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溶酶体膜蒸馏水 (3)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抗原)是可以运动的 2.某小组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绿叶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据此假设该小组设计如表实验方案,请据表回答相关问题: 甲组乙组 环境条件黑暗、低温、充足空气光照、适宜温度、充足空 气 实验材料同株天竺葵植物相同叶片同株天竺葵植物相同叶片方法与步骤先将两组天竺葵植物相同叶片放在黑暗中处理一昼夜,再将甲、

新沪科版高中生命科学第三册10.4《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精品).doc

第10章第4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奉城高级中学陆沛恒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是在了解了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价值和面临的威胁后,进一步了解人类是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教学过程中以《解放日报》对北大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陈寿朋教授的专访中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和经历为主线,学生在了解体会专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感人行为和独特的爱国情怀中,不但了解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及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而且在情感上激发了爱国的情怀,在行动上参与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约。 ○2举例说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3知道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相关资料的搜集、分析和归纳,提高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了解科学家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感人行为和爱国情怀,形成生态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和文明不奢侈的生活消费习惯。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公约。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3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难点: ○1感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感触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组织学生分工搜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及生态伦理道德的相关材料。 五、教学过程

练习: 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使人类丧失一系列的生物资源,而且会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国际上为保护各种生物物种和资源,形成了一个国际条约体系是() A、生物多样性条约 B、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C、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公约 D、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2、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最佳方案是() A、封山育林,禁止砍伐 B、计划性合理砍伐与种植 C、人工种植,营造单纯林种 D、依据经济发展需要砍伐 3、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基础_教学大纲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学时:60 代码: 适用专业: 制定: 审核: 批准: 一、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已被列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而在过去的几年里,无论是聚焦大数据发展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还是《“十三五”规划》中都深刻体现了政府对大数据产业和应用发展的重视。目前国内大数据发展还处于加速期、转型期,数据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各行业对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的应用还不理想。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各行业对大数据技术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在未来几年,各领域的数据分析都将大规模应用。 本课程在注重大数据时代应用环境前提下,考虑大数据处理分析需求多样复杂的基本情况,从初学者角度出发,以轻量级理论、丰富的实例对比性地介绍大数据常用计算模式的各种系统和工具。考虑到当前大数据发展处于起步并逐步赶超先进的阶段,其应用领域丰富广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大数据分析的实践操作。本课程通过丰富简单易上手的实例,让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和掌握各种类型工具的特点和应用。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大数据的发展和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大数据的特征及主要技术层面。 2. 掌握Scrapy环境的搭建,了解网络爬虫获取数据的过程,熟悉爬虫项目的创建。 3. 深刻了解hadoop的基础理论,理解并掌握Hadoop单机及集群环境的部署方法。 4. 掌握HDFS的基本概念和HDFS在hadoop中的作用,理解并识记HDFS的使用,了解HDFS 的JAVA API接口及数据流原理;让学生明白Map过程与Reduce过程这两个独立部分各自的原理及合作途径,知道如何独立编写满足自己需求的MapReduce程序。 5. 理解HBase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掌握HBase的简单应用;让学生了解数据仓库的基础概念,熟悉Hive与HDFS、MapReduce直接的关心。 6. 熟悉Spark和RDD的基本概念,熟悉spark接口的使用,解决实战时的步骤及思路。

高考生物总复习例题讲解:生命科学史专题

生命科学史专题 一、考试说明对“获取信息能力”的要求 ⑴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⑵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二、生物学重大发现(生命科学史)的启迪 生命科学发现史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成为结论的知识,更是科学探究过程中所体现的思想和方法。后者是高中生物新课程中重点强调的,同样也会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方向。 三、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生物学重大发现 细胞膜结构模型的研究 酶的发现过程 光合作用发现史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研究过程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DNA半保留复制的探究过程 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发现 遗传密码的破译 生长素的发现…… 四、典型例题 1.请回答下列与研究细胞膜结构有关的问题 ⑴1895年,Overton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胆固醇、甘油等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的物质透过细胞膜相对困难;另外有人发现细胞膜会被蛋白酶水解,这些事实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它的膜混杂。哺乳动物细胞内其它的膜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而人或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内膜系统,将其用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 ⑶1925年,荷兰科学家高特和戈来格用丙酮酸将红细胞膜的骨架物质抽提后,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面积相当于原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这个现象说明 。 ⑷1970年,科学家进行人鼠细胞的融合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生命科学试卷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生命科学试卷V1.0.5 (2018 年 6 月) 1.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 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全部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 合题。 3. 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码 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 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巻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 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题号 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唧. A ?转动目镜 C.调节细调节器 2. 当人体肾脏发生病变时, 是否含有蛋白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醋酸洋红染液 B.双缩豚试剂 C.苏丹I I 染液 D.碘液 3. 有些无机盐是生物体内重要有机物的组成成分,表1中无机盐与有机物的对应 表I 编号 无机盐 有机物 ① Fe 2+ 血红蛋白 ② Mg 2+ 叶绿素 ③ Γ 甲状腺素 ④ Zn 2+ 纤维素 关系正确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考生注意: 免上题决有一个正确答案。) 1.图1为在高倍鏡下观察保卫细 来的操作应该是 可量视野中保卫细胞的长度,接下 B . 调节粗调节器 切换到低倍镜 尿液中可能会含有蛋白质,若要检测一份尿液样本中 ?V 图1

4?图2是一类有机小分子的结构通式,以此为基本单位组成的物质是 R I H 2N -C-CoOIl H 图2 A.糖类 B.脂昉 C. 核酸 D.蛋白质 5.人体中存在RNA 腺昔脱氨酶ADAR2,它能对RNA 上的腺噤吟进行脱氨但不能对 DNA 上的腺喋吟进行脱氨,这体现了该酶具有 A.多样性 B.高效性 C.专一性 D.稳定性 6?图3为大肠杆菌T2噬菌体的模式图。其衣売的化学成分是 A.蚤白质 B. DNA 7.某种蛇毒可阻斷人究触E 膜对神经递质 的识别,该毒素最可能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 A.磷脂 B.胆固醇 C.载体蛋白 D.受体蛋?白 &图4为某个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示意图。在计算用来表示质壁 分离程度的B/A 值(%)时,若A 表示细胞长径,则需测量的B 值指图中的 D. b —d 鬆生命活动的能量储存在 腺嚟吟和核糖之间的化学键 P 一d 磷酸基和磷酸基之 间的化学键 腺喋吟和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 核糖和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 10. 表2为典型哺乳动物细胞内外的κ+浓度,据此推测κ+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表2 成分 细胞内浓?

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

当前生命科学和未来10年之后的研究热点 摘要: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用于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动,能动地改造生物界,造福人类生命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是当今在全球范围内最受关注的基础自然科学。生命科学是系统地阐述与生命特性有关的重大课题的科学。支配着无生命世界的物理和化学定律同样也适用于生命世界,无须赋于生活物质一种神秘的活力。对于生命科学的深入了解,无疑也能促进物理、化学等人类其它知识领域的发展。正文:生物信息学作为当今生命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平台技术,其两大主要任务,即发现致病基因、阐明生命发育进化规律和对海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已经逐渐逼近生命科学研究的纵深,并开始有所收获,正在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生命前沿科学研究中解析海量数据的最佳工具。 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也是当代生命科学的前沿热点。随着被誉为解读人类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实施,人类已初步掌握了自身的遗传信息。为了真正破译、读懂这部“天书”,各国科学家随即将生命科学的战略重点转到以阐明人类基因组整体功能为目标的功能基因组学上。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自然成为新的研究焦点。以研究一种细胞、组织或完整生物体所拥有的全套蛋白质为特征的蛋白质组学自然就成为功能基因组学中的“中流砥柱”,构成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战略制高点。 功能基因组: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在这个时代,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功能基因组学,包括结构基因组研究和蛋白质组研究等。尽管现在已有多个物种的基因组被测序,但在这些基因组中通常有一半以上基因的功能是未知的。目前功能基因组中所采用的策略,如基因芯片、基因表达序列分析(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等,都是从细胞中mRNA的角度来考虑的,其前提是细胞中mRNA的水平反映了蛋白质表达的水平。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从DNA mRNA 蛋白质,存在三个层次的调控,即转录水平调控(Transcriptional control ),翻译水平调控(Translational control),翻译后水平调控(Post-translational control )。从mRNA角度考虑,实际上仅包括了转录水平调控,并不能全面代表蛋白质表达水平。实验也证明,组织中mRNA丰度与蛋白质丰度的相关性并不好,尤其对于低丰度蛋白质来说,相关性更差。更重要的是,蛋白质复杂的翻译后修饰、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或迁移、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则几乎无法从mRNA水平来判断。毋庸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附件: 2017年大数据技术与及用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大数据行业对应岗位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以大数据系统运维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为目标,系统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基本理论、大数据分析挖掘与处理、移动开发与架构、软件开发、云计算技术等前沿技术,旨在培养适应新形势下新兴的“互联网+”专业,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学制及招生对象 (一)学制:三年 (二)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职业面向、预期工作岗位名称 1.主要岗位 本专业大数据基础类岗位:大数据文档编写、大数据采集清洗与转换; 大数据技术类岗位:大数据系统搭建与运维、海量数据库管理、大数据软件开发、大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 2.相关岗位 大数据销售服务类岗位:大数据营销、大数据呼叫、大数据售后服务。 3.进阶岗位 大数据技术公司管理岗位和高级技术岗位 (二)起薪标准 4500元/月 (三)人才质量标准 1.知识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适应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①掌握本专业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 ②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理解本专业所使用的常用计算机英语, 包括技术性文档和资料; ③掌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能适应信息化建设; ④掌握Linux平台下大数据平台搭建,数据库系统搭建、优化、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 能; ⑤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基本的专业技能,能满足大数据岗位的基本素质。 2.能力要求 通过三年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工作的能力。 ①熟练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 ②具备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判断与定位以及故障排除的能力。 ③具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的能力;具备数据库系统管理维护的能力; ④具备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能力; ⑤具备数据仓库管理基本能力; ⑥具备OOP程序设计能力; ⑦具备Web应用开发能力; ⑧具备Linux Server、Hadoop项目管理维护的能力; ⑨具备数据挖掘、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的处理能力。 3.素质要求 ①政治思想素质: 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养。 ②文化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为人谦逊的文明习惯;具有自尊自强、爱岗敬业、勤奋好学、追求进步的品格;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勾通和工作协调能力。 ③业务素质: 掌握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自动化软件操作、办公自动化设备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及管理、关系型/非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维护及管理、Windows/Linux服务器系统配置管理等方面、各类大数据平台搭建管理维护的专业技能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