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word参考模板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word参考模板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word参考模板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供参考)

泉州市环保局编

二○○六年一月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

1指导思想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为全面提高各单位应对各类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各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为便于各单位编制“预案”,我局拟定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大纲》,供企事业单位编制参考。

2 范围

本提纲适用于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企业、各类废渣坝和尾矿坝、生产经营处置危险化学品的企业、放射源使用单位等生产、运输、储存、处理、处置等环节中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单位。

3 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

4 名词解释

4.1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环境受到污染,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受到破坏,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损失,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主要类型有水污染事故、大气污染事故、噪声与振动危害事故、固体废物污染事故、农药与有毒化学品污染事故、放射线污染事故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破坏事故等。

4.2 预案:指分析本单位存在环境隐患、有害因素、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事故,并根据预测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而制定的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4.3 环境污染隐患(危险目标):各类重点污染源、危险化学品、放射源、废渣坝和尾矿坝等。

4.4 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目标):居民集中区、饮用水源地、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与自然保护区等。

5 编制要求

⑴根据本大纲及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预案编制内容;

⑵日常要遵循“预防为主,有备无患”的原则,事故发生后要遵循“就近应急,快速反应、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

⑶要把防范、控制、处置单位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恶化及对生态环境系统影响作为重点;

⑷要充分考虑现有物质、人员及环境隐患的具体条件,制定合理、可行的措施,能及时、有效地统筹指导事故应急处置。

6 基本内容

见附件

7 编制步骤

7.1编制准备

⑴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⑵制定编制计划;

⑶收集资料;

⑷初始评估;

⑸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价;

⑹能力与资源评估。

7.2编写预案

7.3审定、实施

7.4适时修订预案

8 预案编制的格式及要求

8.1格式

8.1.1封面

标题、单位名称、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签发人(签字)、公章。

8.1.2 目录

8.1.3 预案内容

8.1.4 附录

8.1.5 附加说明,如术语、符号和代号

8.2基本要求

⑴使用A4白色胶版纸(70g以上);

⑵正文采用仿宋4号字;

⑶打印文本。

⑷预案除保留必要的存档、使用数量外,应向所在地的县(市、区)环保局和地级市环保局和有关部门报备。

附件

×××(单位)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基本内容

1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

⑴单位情况:地址、占地面积、周边纵向、横向距离;隶属关系、经济性质;从业人数、班次分布人数;主要生产设备名称和能力、原材料名称和储量、产品、产量等内容;

⑵自然环境:水系、常年气象条件、地质条件、动植物分布等,环境质量背景数据等;

⑶社会环境: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口分布、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

⑷污染防治情况:主要污染源、污染治理设施、排放量和排放口等。

2 环境污染隐患及其危害性对环境的影响

2.1环境污染隐患的确定

可选择对以下材料辨识的事故类别、综合分析的危害程度,确定环境污染隐患名称、地点、数量、性质、强度等及分布图,尽可能详尽,并可按照危害程度依次排为1号危害

源、2号危害源、3号危害源

……等。

⑴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资料、建设项目安全评价资料、安全管理体制及事故应急预案资料;

⑵环境影响报告所确定的污染源及区域环境资料等;

⑶国内外同行业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案例资料等事故报告;

⑷其他。

注:如涉及危险化学品运输,应提供来源、运输单位、运输车辆情况及主要的运输产品、运量、运地、行车路线等内容。

2.2 环境保护目标的确定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名称、数量、距离、现状等及分布图,可根据影响程度划分保护级别,如1号保护目标、2号保护目标、3号保护目标……等。

2.3根据确定的环境污染隐患,明确其危害及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

对每个确定的危险目标要作出潜在危害风险评价。即一旦发生污染事故可能造成的范围、后果,持续时间,对周边环境质量造成的短期、中长期影响,对周边敏感目标造成的危害,包括危害的类型和空间、时间范围。在预测中需给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途径,如误操作、设备失修、腐蚀、工艺失控、泄漏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