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高考全国卷化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1990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数据原子量H1C12N14O16Na23Si28S32Cl35.5 K39Ca40Mn55Fe56Cu64 I127Hg201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说明: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编号(A、B、C、D)填入括号内.

1.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A)石油的产量(B)乙烯的产量

(C)合成纤维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2.设N A代表阿佛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克金属钠变为钠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B)18克水所含的电子数目为N A

(C)在常温常压下11.2升氯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D)32克氧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 A

3.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作用.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

(A)只有③(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D)有①②③

4.下列四种物质,只能跟NaOH溶液作用,不能跟盐酸作用的是〔〕

(A)NaHS (B)NaAlO2

(C)KHSO4(D)CH3COONH4

5.以下贮存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少量白磷贮存在二硫化碳中

(B)水玻璃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C)少量钠贮存在酒精中

(D)少量钠贮存在煤油中

二、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说明: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

......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编号(A、B、C、D)填入括号内.若正确答案只包含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零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每选对一个给一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零分.

6.X、Y、Z分别代表3种不同的短周期元素.X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1;Y元素原子的M电子层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Z元素原子的L电子层的P亚层中有4个电子.由这3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式可能是〔〕

(A)X3YZ4 (B)X4YZ4 (C)XYZ2(D)X2YZ4

7.某元素X的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单质2.8克与氧气充分作用,可得到6克化合物XO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三周期(B)第二周期

(C)第Ⅳ主族(D)第Ⅴ主族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度总是和逆反应速度相等

(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度,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式盐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只要酸与碱的摩尔浓度和体积分别相等,它们反应后的溶液就呈中性

(C)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氢离子摩尔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摩尔浓度相等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摩尔浓度是碳酸根离子摩尔浓度的二倍

10.把0.05摩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毫升液体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

....的是:〔〕

(A)自来水(B)0.5摩/升盐酸

(C)0.5摩/升醋酸(D)0.5摩/升氯化铵溶液

11.已知:①2FeCl3+2Kl=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判断下列物质的氧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Fe3+>Cl2>I2(B)Cl2>Fe3+>I2

(C)I2>Cl2>Fe3+(D)Cl2>I2>Fe3+

12.下列各组物质气化或熔化时,所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属同种类型的是〔〕

(A)碘和干冰的升华 (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钠和铁的熔化(D)苯和已烷的蒸发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

...的是:〔〕

(B)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Cu+Ag+=Cu2++Ag

(D)硫氰化钾溶液加入三氯化铁溶液:Fe3++SCN-=[Fe(SCN)]2+

14.下列各组离子中,在碱性溶液里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是〔〕

15.分别由下列四组物质制取气体:①浓盐酸和MnO2;②(NH4)2SO4和Ca(OH)2;③NaCl 和H2SO4(浓);④FeS和H2SO4(稀).所产生的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密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为〔〕

(A)②<④<③<①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16.某无色混和气体可能含有CO2、CO、H2O(水蒸气)、H2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

..进行如下处理(假定每次处理都反应完全):①通过碱石灰时,气体体积变小;②通过赤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④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溶液变得浑浊.由此可以确定原混和气体中〔〕

(A)一定含有CO2、H2O,可能含有H2、CO

(B)一定含有H2O、CO,可能含有CO2、H2

(C)一定含有CO、CO2,可能含有H2O、H2

(D)一定含有CO、H2,可能含有H2O、CO2

17.关于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物是乙醇和过量的3摩/升硫酸的混和液

(B)温度计插入反应溶液液面以下,以便控制温度在140℃

(C)反应容器(烧瓶)中应加入少许瓷片

(D)反应完毕先灭火再从水中取出导管

18.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时,C=C双键发生断裂,RCH=CHR'可以氧化成RCHO 和R'CHO.在该条件下,下列烯烃分别被氧化后,产物中可能有乙醛的是〔〕

(A)CH3CH=CH(CH2)2CH3(B)CH2=CH(CH2)3CH3

(C)CH3CH=CHCH=CHCH3(D)CH3CH2CH=CHCH2CH3

19.10毫升某种气态烃,在50毫升氧气里充分燃烧,得到液态水和体积为35毫升的混和气体(所有气体体积都是在同温同压下测定的),则该气态烃可能是〔〕

(A)甲烷(B)乙烷(C)丙烷(D)丙烯

20.下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生水解反应时,断裂的键是〔〕

21.p克某结晶水合物A·nH2O,受热失去全部结晶水后,质量变为q克,由此可以得知该结晶水合物的分子量为〔〕

22.分别加热下列三种物质各100克:①KMnO4、②KClO3(另加少量MnO2、③HgO.完全反应后,所放出的氧气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

(C)①>③>②(D)②>③>①

23.今有H2和CO(体积比为1:2)的混和气体V升,当其完全燃烧时,所需O2的体积为〔〕

(A)3V升(B)2V升(C)V升(D)0.5V升

24.把100克10%KNO3溶液的浓度增加到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蒸发掉45克水(B)蒸发掉50克水

(C)加入10克KNO3固体(D)加入15克KNO3固体

〔〕

三、选择题(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说明: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编号(A、B、C、D)填入括号内.

26.某元素的醋酸盐的分子量为m,相同价态该元素的硝酸盐的分子量为n.则该元素的此种化合价的数值为〔〕

27.在373K时,把0.5摩N2O4气通入体积为5升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到2秒时,NO2的浓度为0.02摩/升.在60秒时,体系已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2秒,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01摩/升·秒

(B)在2秒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1倍

(C)在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0.25摩

(D)平衡时,如果压缩容器体积,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28.把80毫升NaOH溶液加入到120毫升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值为2.如果混和前NaOH 溶液和盐酸的摩尔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A)0.5摩/升 (B)0.1摩/升 (C)0.05摩/升(D)1摩/升

29.将两个铂电极插入500毫升CuSO4溶液中进行电解,通电一定时间后,某一电极增重0.064克(设电解时该电极无氢气析出,且不考虑水解和溶液体积变化).此时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约为〔〕

(A)4×10-3摩/升(B)2×10-3摩/升

(C)1×10-3摩/升(D)1×10-7摩/升

30.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产物的烷烃是〔〕

四、(本题包括6小题,共20分)

31.(本小题2分)完成并配平化学方程式(在空格内填入系数或化合物的分子式).

32.(本小题2分)请写出五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的分子式,这些分子都各具有10个电子.它们的分子式是:、、、、.

33.(本小题2分)请写出六种你学过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这些化合物燃烧后产生的CO2和H2O(气)的体积比符合如下比值(各写三种):

34.(本小题6分)有A、B、C、D、E、F六瓶未知

溶液.它们是MgSO4、BaCl2、(NH4)2CO3、AgNO3、

HBr和NaOH.为了鉴别,各取少许溶液进行两两

混和试验,结果如右表.表中"↓"表示有沉淀或

生成微溶化合物,"↑"表示有气体生成,"—"表

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由此可以判断:

A是、B是、C是、

D是、E是、F是.

35.(本小题5分)由乙烯和其它无机原料合成环状化合物E,请在下列方框内填入合适

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并请写出A和E的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水解:.

E水解:.

36.(本小题3分)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已知: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HNO3跟NH3反应生成NH4NO3.则制HNO3所用去的NH3的质量占总耗NH3质量(不考虑生产上的其它损耗)的%.

五、(本题共8分)

37.(本小题6分)电石中的碳化钙和水能完全反应:CaC2+2H2O=C2H2↑+Ca(OH)2

使反应产生的气体排水,测量排出水的体积,可计算出标准状况乙炔的体积,从而可测定电石中碳化钙的含量.

(1)若用下列仪器和导管组装实验装置:

如果所制气体流向从左向右时,上述仪器和导管从左到右直接连接的顺序(填各仪器、导管的序号)是()接()接()接()接()接().

(2)仪器连接好后,进行实验时,有下列操作(每项操作只进行一次):

①称取一定量电石,置于仪器3中,塞紧橡皮塞.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仪器6和5中注入适量水.

④待仪器3恢复到室温时,量取仪器4中水的体积(导管2中的水忽略不计).

⑤慢慢开启仪器6的活塞,使水逐滴滴下,至不发生气体时,关闭活塞.

正确的操作顺序(用操作编号填写)是.

(3)若实验产生的气体有难闻的气味,且测定结果偏大,这是因为电石中含有杂质.

(4)若实验时称取的电石1.60克,测量排出水的体积后,折算成标准状况乙炔的体积为448毫升,此电石中碳化钙的百分含量是%.

38.(本小题2分)有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现只有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它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酸:.

六、(本题共12分)

39.(本小题5分)工业上常用漂白粉跟酸反应放出的氯气质量对漂白粉质量的百分比(x%)来表示漂白粉的优劣.漂白粉与酸的反应为:

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

现为了测定一瓶漂白粉的x%,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样品2.00克,加水研磨后,转入250毫升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取出25.0毫升,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过量的稀硫酸,静置.待漂白粉放出的氯气与KI完全反应后,用0.100摩/升的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中生成的碘,反应如下:

2Na2S2O3+I2=Na2S4O6+2NaI

滴定时用去Na2S2O3溶液20.0毫升.试由上述数据计算该漂白粉的x%.

40.(本小题7分)A、B两种化合物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现要用结晶法从A、B混和物中提取A.(不考虑A、B共存时,对各自溶解度的影响.)

(1)取50克混和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至20℃.若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则混和物中B的质量百分比(B%)最高不能超过多少(写出推理及计算过程.)

(2)取W克混和物,将它溶于100克热水,然后冷却至10℃.若仍要使A析出而B不析出,请写出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混和物中A的质量百分比(A%)应满足什么关系式.(以W、a、b表示.只需将答案填写在下列横线的空白处.)

答:当W

当W>a+b时,A%.

1990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B

2.A

3.D

4.C

5.D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1项且选对者给1分,其它选法该小题均为0分)

二、(本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6.B、D

7.A、C

8.B、C

9.C 10.B、D

11.B 12.A、D 13.B、C 14.B、D 15.A

16.D 17.C 18.A、C 19.B、D 20.C

21.A 22.B 23.D 24.B 25.C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对于正确答案只包括1个选项的:只选1项且选对

者给2分;其它选法,该小题均为0分.对于正确答案包括2个选项的:只选2项,且全选

对者给2分;只选1项且选对者给1分;其它选法,该小题均为0分.)

三、(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6.A 27.B 28.C 29.A 30.D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1项且选对者给3分,其它选法该小题均为0分)

四、(本题共20分)

31.

[2]KMnO4+[5]KNO2+[3][H2SO4]=[2]MnSO4+[1]K2SO4+[5]KNO3+[3]H2O

(2分)(除系数1可以不写外,其它各空,包括H2SO4,只要错1项,该题为0分)

32.Ne、HF、H2O、NH3、CH4.(2分)

[答对5个,给2分;答对3个或4个,给1分;只答对1个或2个,不给分.考生如答其它正确答案(如B2),也可以算答对1个,但同时答D2O和H2O的,只算答对1个.]

33.(气)=2的有:CH≡CH、或、

(1分) (气)=0.5的有:CH4、CH3OH、NH2CONH2(1分)

(每行3个全对,给1分,不全对不给分.两行共2行.其它合理答案可给分;不合理答案,如HC≡C—OH不给分.)

34.A是(NH4)2CO3B是NaOHC是MgSO4D是BaCl2E是HBrF是AgNO3(每空1分,共6分)

35.A是BrCH2CH2Br(或BrCH2CH2OH)(1分)

B是HOCH2CH2OH(1分)

C是HOCH2COOH(或HOCH2CHO、OHC—CHO、OHC—COOH都可以)(该项不计分,写错不扣分)

D是HOOC—COOH(1分)

A水解BrCH2CH2Br+2NaOH→HOCH2CH2OH+2NaBr(1分)

或BrCH2CH2Br+2H2O→HOCH2CH2OH+2HBr(1分)

(本题共5分,两个有机化合物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毋需配平.如写出其它合理的水解产物的也给分.)

36.53% (3分)

[答(53±1)%范围内都给3分]

五、(本题共8分)

37.(1)(6)接(3)接(1)接(5)接(2)接(4).(2分)(此空2分,错一个序号就不给分)

(2)②①③⑤④(或①③②⑤④) (2分)(此空2分,其它顺序的都不给分)

(3)其它可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1分)(此空1分,若答磷化物或砷化物或硫化物等固态物质名称都给分,答其它如磷化氢、硫化氢等都不给分.)

(4)80% (1分)

38.各取等体积酸液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00倍),然后用pH试纸分别测其pH 值,pH值变化大的那瓶是强酸.(2分)

(此空2分,答出稀释、测pH值,指出pH值变化,判断正确的给2分;凡答稀释、测pH 值,未答判断的只给1分;虽答稀释、测pH值,但后面判断错误的给0分;答其它方法和判断的都不给分.)

六、(本题共12分)

39.(5分)

反应中消耗的Na2S2O3为0.100×0.0200=0.00200(摩)(1分)

(1分)

因而Cl2亦为0.00100摩(1分)

(2分)

或列成一个总式:

(5分)

40.(7分)

(1)在20℃时,若要B不析出,该溶液中B的质量不能超过20克,由于A、B质量共50克,所以这时A的质量超过30克,大于它的溶解度,A析出,符合题意.即50克×B%≤20

克,B%≤40%或B%<40%.(2分)(只答B%=40%给1分)

(5分)(全对给5分,答对一个给2分.若答案中没有等号、不等号,也没有用中文说明大小的,该答案不给分.

全国卷高考化学选择题汇编

1.[化学常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可用作加热的反应器 B.室温下,不能将浓硫酸盛放在铝桶中 C.可以使用碱式滴定管量取高锰酸钾溶液 D.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85%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叫做皂化反应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O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热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 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 D.用AgNO溶液可以鉴别KC1和KI 5.下列叙述中,错误 ..的是 A.苯与浓硝酸、浓硫酸共热并保持55~60℃反应生成硝基苯 B.苯乙烯在合适条件下催化加氢可生成乙基环己烷 C.乙烯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

D.甲苯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主要生成2,4-二氯甲苯 6、[离子方程]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SO2:2NH3·H20+SO22NH4++SO32-+H2O B.氯化钠与浓硫酸混合加热:H2SO4+2Cl-SO2↑+Cl2↑+H2O C.磁性氧化铁溶于稀硝酸:3Fe2++4H++NO3-3Fe3++NO↑+3H2O D.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SO42-恰好完全沉淀: 2Ba2++3OH-+Al3++2SO42-2BaSO4↓+Al(OH)3↓ 7.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向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2++2OH-+2H++SO42—=BaSO4↓+2H2O B.酸性介质中KMnO4氧化H2O2:2MnO4-+5H2O2+6H+=2Mn2++5O2↑+8H2O C.等物质的量的MgCl2、Ba(OH)2和HC1溶液混合:Mg2++2OH-=Mg(OH)2↓ D.铅酸蓄电池充电时的正极反应:PbSO4+2H2O-2e-=PbO2+4H++SO42— 8.[阿伏伽德罗常数]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lmolFeI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B.2L0.5mol?L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C.1molNaO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 D.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g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 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 A C.1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 1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0.1mo l·L-1的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0.2N A B.1mol氯气分别与足量铁和铝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均为3N A

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 l=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019年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全国卷I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氢钾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比现有工业合成氨,该方法条件温和,同时还可提供电能 B.阴极区,在氢化酶作用下发生反应H 2+2MV2+2H++2MV+ C.正极区,固氮酶为催化剂,N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NH3 D.电池工作时质子通过交换膜由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 13.科学家合成出了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同一短周期元素,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核外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WZ的水溶液呈碱性 B.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X>Y>Z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该新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3分) 26.(14分)硼酸(H3BO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医药、肥料等工艺。一种以硼镁矿(含Mg2B2O5·H2O、SiO2及少量Fe2O3、Al2O3)为原料生产硼酸及轻质氧化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近三年高考化学选择题(全国卷)

17-1 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A.尼龙绳B.宣纸C.羊绒衫D.棉衬衣 8.《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A.蒸馏B.升华C.干馏D.萃取 9.已知(b )、(d )、(p)的分子式均为C6H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 C.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10.实验室用H2还原WO3制备金属W的装置如图所示(Zn粒中往往含有碳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依次盛装KMnO4溶液、浓H2SO4、焦性没食子酸 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 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K,再停止加热 D.装置Q(启普发生器)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 11.支持海港码头基础的防腐技术,常用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进行防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高硅铸铁为惰性辅助阳极。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保护电流使钢管桩表面腐蚀电流接近于零 B.通电后外电路电子被强制从高硅铸铁流向钢管桩 C.高硅铸铁的作用是作为损耗阳极材料和传递电流 D.通入的保护电流应该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进行调整 12.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Y的原子半径是所有短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的。由X、Y和Z三种元素形成的一种盐溶于水后,加入稀盐酸,有黄色沉淀析出,同时有刺激性气体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强 ! B.Y的简单离子与X的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 构 C.Y与Z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可使蓝色石蕊 试纸变红 D.Z与X属于同一主族,与Y属于同一周期 13.常温下将NaOH溶液添加到己二酸(H2X)溶 液中,混合溶液的pH与离子浓度变化的关系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K SP(H2X)的数量级为10-6 B.曲线N表示pH与 2 (HX) lg (H X) c c 的变化关系

高考化学真题全国卷Ⅲ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Ⅲ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S-32 K-39 Cr-52 Mn-55 Fe-56 第Ⅰ卷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指粒径不大于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 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10.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ol 的11B中,含有个中子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个H+ C.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 键 11.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16Li+x S8 = 8Li2S x(2≤x≤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2Li2S6+2Li++2e- = 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 12.短周期元素W、X、Y和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表所示,这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数纸盒为 W X Y Z A.氢化物沸点:Y>W C.化合物熔点:Y2X3

2018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卷1)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化学试卷(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42分) 1.(6分)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 B.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 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 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2.(6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3.(6分)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 A.B. C.D. 4.(6分)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6.25gFeCl3,水解形成的Fe(OH)3为胶体粒子数为0.1N A B.22.4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92.0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1.0molCH4与Cl2在光照下生成CH3Cl的分子数为1.0N A 5.(6分)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2,2)戊烷()是最单的一种,下列关于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化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 D.生成1molC5H12,至少需要2molH2

6.(6分)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W、X、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W与Y同族;W与Z形成的化台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X的单质为气态 B.Z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 C.Y和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W与Y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 7.(6分)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CO2+H2S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2和H2S的高效去除。示意图如右所示,其中电极分别为ZnO@石墨烯(石墨烯包裹的ZnO)和石墨烯,石墨烯电极区发生反应为: ①EDTA﹣Fe2+﹣e﹣=EDTA﹣Fe3+ ②2EDTA﹣Fe3++H2S=2H++S+2EDTA﹣Fe2+该装置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阴极的电极反应:CO2+2H++2e﹣═CO+H2O B.协同转化总反应:CO2+H2S═CO+H2O+S C.石墨烯上的电势比ZnO@石墨烯上的低 D.若采用Fe3+/Fe2+取代EDTA﹣Fe3+/EDTA﹣Fe2+,溶液需为酸性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43分) 8.(14分)醋酸亚铬[(CH3COO)2Cr?2H2O]为砖红色晶体,难溶于冷水,易溶于酸,在气体分析中用作氧气吸收剂。一般制备方法是先在封闭体系中利用金属锌作还原剂,将三价铬还原为二价络;二价铬再与醋酸钠溶液作用即可制得醋酸亚铬。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所用蒸馏水均需经煮沸后迅速冷却,目的是仪器a的名称是。(2)将过量锌粒和氯化铬固体置于c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按图连接好装置。打开K1、K2,关闭K3。 ①c中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亮蓝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同时c中有气体产生,该气体的作用是 (3)打开K3,关闭K1和K2.c中亮蓝色溶液流入d,其原因 是;d中析出砖红色沉淀。为使沉淀充分析出并 分离,需采用的操作是、洗涤,干燥。 (4)指出装置d可能存在的缺点

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 A 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 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 N N N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 + 6O 2 = 6CO 2 + 6H 2O 12.W 、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考全国卷1化学试题附答案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 一、选择题: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8. 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14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A 2N B. 1mol 2N 与4mol 2H 反应生成的3NH 分子数为A 2N C. 1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A 2N D. 标准状况下,2.24L 4CCl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A 0.4N 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 49C H Cl 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2Cl 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2Cl 11.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24Na SO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 、cd 均为离子 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24SO -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 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电后中间隔室的24SO -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2020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高考试题(含答案)

高考真题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8.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分子含21个碳原子 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9.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 A个中子

高考真题 B .1 mol 重水比1 mol 水多N A 个质子 C .12 g 石墨烯和12 g 金刚石均含有N A 个碳原子 D .1 L 1 mol·L ?1 NaCl 溶液含有28N A 个电子 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气体 溶液 A . H 2S 稀盐酸 B . HCl 稀氨水 C . NO 稀H 2SO 4 D . CO 2 饱和NaHCO 3溶液 11.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Na 2SO 3溶液吸收少量Cl 2:323SO -+Cl 2+H 2O = 23HSO -+2Cl -+24SO - B .向CaCl 2溶液中通入CO 2:Ca 2++H 2O+CO 2=CaCO 3↓+2H + C .向H 2O 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 3:2Fe 3+ +H 2O 2=O 2↑+2H ++2Fe 2+ D .同浓度同体积NH 4HSO 4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4NH ++OH - =NH 3·H 2O 12.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 2)—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在VB 2电极发生反应: 32442VB 16OH 11e VO 2B(OH)4H O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高考化学全国卷3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r 52 Zn 65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泡沫灭火器可用于一般的起火,也适用于电器起火 B.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 C.家庭装修时用水性漆替代传统的油性漆,有利于健康及环境 D.电热水器用镁棒防止内胆腐蚀,原理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4 g 镁与27 g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1 mol重水与1 mol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1 mol乙烷和1 mol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9.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与液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与氯化氢反应可以生成氯代苯乙烯 D.在催化剂存在下可以制得聚苯乙烯 10.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用稀硫酸和锌粒制取H2时,加几滴CuSO4溶液以加快反应速率 B.用标准HCl溶液滴定NaHCO3溶液来测定其浓度,选择酚酞为指示剂 C.用铂丝蘸取某碱金属的盐溶液灼烧,火焰呈黄色,证明其中含有Na+ D.常压蒸馏时,加入液体的体积不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三分之二 11.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x/2)O2 12.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高考全国卷1化学试题附答案-全国卷1

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 卷) 一、选择题: 7.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 C.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8. 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4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A 2N B.?1mol 2N 与4mol 2H 反应生成的3NH 分子数为A 2N C. 1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A 2N ?D. 标准状况下,2.24L 4CCl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A 0.4N 9.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B. 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49C H Cl 有3种同分异构体 D. 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 .?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 将2Cl 与HCl 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2Cl 11.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24Na SO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 b、cd 均为离子交 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 和24SO - 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 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24SO - 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 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24Na SO 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 和24H SO 产品 ?C. 负极反应为+222H O 4O +4H e ===--,负极区溶液pH 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 的2O 生成 12. 298K 时,在20.0mL 10.10mol L -?氨水中滴入10.10mol L -?的盐酸。溶液的pH 与所加盐酸 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10.10mol L -?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 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2015高考化学全国卷一(含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 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 .氨水 B . 硝酸 C .醋 D .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D 2O 和18g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L0.5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种数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molNO 与1mol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 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2:3 C .3:2 D .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 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12.W 、X 、Y 、Z 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 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N N N N

2020全国卷2高考化学

2017全国卷二理综--化学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糖类化合物也称碳水化合物 B. 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C. 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D. 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考点】化学与生活中基本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 正确答案:C 解析: A选项:糖类通式:C n(H20)m又称碳水化合物,故A正确; B选项:维生素D是固醇类衍生物,属于脂溶性维生素,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促进钙的吸收与利用,故B正确; C选项蛋白质中主要元素为:C、H、O、N,还含P、S等,故C错误; D选项,硒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少硒会降低祛病能力),但硒有毒,不易摄入过多,故D正确。 8、阿伏伽德罗常数是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L 0.1mol/L NH4Cl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 A B. 2.4g 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 D. 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 【考点】关于阿伏伽德罗常数N A的计算,涉及: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混合气体计算。 正确答案:D 解析: A选项NH4+易水解,则1L 0.1mol/L NH4Cl溶液中,NH4+的数目小于0.1N A,故A错误; B选项:Mg与H2SO4反应:Mg – 2e- == Mg2+,1molMg完全反应转移电子2mol, 2.4g Mg 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故B错误; C选项:标准状况下,2.24L N2和O2的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1mol,则分子数为N A,故C错误;

7.2020届全国卷Ⅱ 高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 B.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 8.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KCl、MgSO4、CaCO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A.KCl、NaCl B.KCl、MgSO4 C.KCl、CaCO3 D.MgSO4、NaCl 9.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可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海水酸化能引起3HCO - 浓度增大、23CO - 浓度减小 B .海水酸化能促进CaCO 3的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 C .CO 2能引起海水酸化,共原理为3 HCO - H ++23CO - D .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 10.吡啶()是类似于苯的芳香化合物,2-乙烯基吡啶(VPy )是合成治疗矽肺病药物的原料,可由 如下路线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py 只有两种芳香同分异构体 B .Epy 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 .Vpy 是乙烯的同系物 D .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11.据文献报道:Fe(CO)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OH -参与了该催化循环 B .该反应可产生清洁燃料H 2 C .该反应可消耗温室气体CO 2 D .该催化循环中Fe 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 12.电致变色器件可智能调控太阳光透过率,从而实现节能。下图是某电致变色器件的示意图。当通电时, Ag +注入到无色WO 3薄膜中,生成Ag x WO 3,器件呈现蓝色,对于该变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题解析版

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 题解析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灼烧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B、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B正确;C、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杀菌消毒,C正确;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判断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1 molN 2与4 mol H 2 反应生成的NH 3 分子数为2N 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 LCCl 4 含有的共价键数为【答案】A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 4H 9 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A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 正确;有4种同分异构体,C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 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 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乙酸乙酯,A错误;的密度与空气接近,且能与氧气反应生成NO 2 ,所以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C.铁离子水解,溶液显酸性,因此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 水稀释,C正确;D.将Cl 2 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只能除去氯气,但不能 除去水蒸气,不能得到纯净的Cl 2 ,D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 2SO 4 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 4 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2019年高考化学试卷-(全国II卷与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Ⅱ理综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热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8.已知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3g 3He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PO 数目为0.1N A B.1 L 0.1 mol·L?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 4 C.1 mol K2Cr2O7被还原为Cr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48 g正丁烷和10 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9.今年是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150周年。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W、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W与X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W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 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 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1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正确表达反应颜色变化的是 A.向CuSO4溶液中加入足量Zn粉,溶液蓝色消失 Zn+CuSO4Cu+ZnSO4 B.澄清的石灰水久置后出现白色固体 Ca(OH)2+CO2CaCO3↓+H2O C.Na2O2在空气中放置后由淡黄色变为白色 2Na2O22Na2O+O2↑ D.向Mg(OH)2悬浊液中滴加足量FeCl3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3Mg(OH)2+2FeCl32Fe(OH)3+3MgCl2 12.绚丽多彩的无机颜料的应用曾创造了古代绘画和彩陶的辉煌。硫化镉(CdS)是一种难溶于水的黄色颜料,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和b分别为T1、T2温度下CdS在水中的溶解度 B.图中各点对应的K sp的关系为:K sp(m)=K sp(n)

2019年全国卷Ⅰ化学高考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 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格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全国卷高考化学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I卷化学题及答案 1.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2.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氢原子数为2N A B.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NH3分子数为2N A C.1molFe溶于过量的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共价键数为0.4N A 3.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的产物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5.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 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 =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6. 298K时,在20.0mL0.10mol/L氨水中滴入0.10mol/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mol/L氨水的电离度为1.32%,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7.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mol/L 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转化关系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的大小WX>Y C. 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8.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