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繁殖学资料(8~9章)

动物繁殖学

第八章家畜的繁殖力

第一节繁殖力

一、繁殖力的概念

繁殖力:是家畜维持正常繁殖机能、生育后代的能力。

(一)受胎率

1、情期受胎率

情期受胎率=妊娠母畜头数/配种情期数×100%

(1)第一情期受胎率

第一情期受胎率=第一情期妊娠母畜数/第一情期配种母畜数×100%

(2)总情期受胎率

总情期受胎率=最终妊娠母畜数/总配种情期数×100%

2、总受胎率

总受胎率=最终妊娠母畜数/配种母畜数×100%

3、不返情率不返情率=配种后一定时间不再发情母畜数/配种母畜数×100%

(三)繁殖率

繁殖率 = 本年度出生仔畜数/上年度终存栏适繁母畜数×100%

(四)成活率

成活率=断奶时成活仔畜数/出生时活仔畜数×100%

或 =本年度终成活仔畜数/本年度内出生仔畜数×100%

(五)繁殖成活率

繁殖成活率=本年度内成活仔畜数/上年度终(本年初)适繁母畜数×100%

(六)产犊仔数

即产犊间隔:指牛群两次产犊所间隔的平均天数

(七)产仔窝数

指多胎动物一年内产仔的窝数

(八)窝产仔数

指多胎动物平均每胎产仔总数

(九)产羔率

指所产活羔羊占配种母羊数的百分比

二、家畜的正常繁殖力

正常繁殖力: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所获得的最佳经济效益的繁殖力。

第二节繁殖障碍

繁殖障碍:是指家畜生殖机能紊乱和生殖器官畸形以及由此引起的生殖活动的异常现象。

不育(sterility)和不孕(infertility):都是指家畜不能自然繁殖的现象,前者是指公母畜,后者一般用于描述母畜的不可繁殖状态。

一、引起繁殖障碍的原因

(一)先天性因素

(二)饲养:营养水平、饲料中的有毒物质

(三)环境因素

(四)管理

(五)传染病

二、公畜繁殖障碍

(一)遗传性繁殖障碍

1、隐睾

2、睾丸发育不全

3、染色体畸变

(二)免疫性繁殖障碍

(三)机能性繁殖障碍

1、性欲缺乏(阳痿)

2、交配困难

3、精ye品质不良

(四)生殖器官疾病

1、睾丸炎及附睾炎(阴囊积水)(熟悉)

2、外生殖道炎症

三、母畜繁殖障碍

(一)遗传性繁殖障碍

1、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和畸形

2、雌雄间性(两性畸形)

3、异性孪生母犊

4、种间杂交

(二)产科疾病

1、流产

2、难产

3、胎盘滞留或胎衣不下

第三节提高畜群繁殖力的措施

一、育种措施

(一)繁殖力应作为育种目标

(二)及时淘汰有遗传缺陷的种畜

二、加强饲养管理

三、推广应用繁殖新技术

(一)提高公畜利用率的技术(AI )

(二)提高母畜利用率的技术(MOET等)

第九章哺乳动物配子与胚胎生物工程

第一节动物胚胎移植

一、概述

(一)概念

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又称借腹怀胎,受精卵移植。它是将体内(优秀母畜)、外生产的哺乳动物早期胚胎(一般情况下所移植的不是受精卵,而是发育至多细胞、桑椹胚或胚泡阶段的胚胎),(如果是体外内胚胎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方法取出,在显微镜性下检出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雌

性动物生殖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正常个体的生物技术。

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通常同时应用,合称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multiple ovul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MOET),简称MOET技术

(二)发展历史

1、试验研究阶段

2、实际应用阶段

3、产业化阶段

(三)胚胎移植在畜牧业生产上的意义

1、充分发挥优良♀的繁殖潜力,提高繁殖效率;

2、加速品种改良,扩大良种畜群;

3、加速育种进程;

4、简化良种引进方法;

5、降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6、诱发双胎,提高生产效率;

7、克服不孕;

8、利于防疫;

9、促进生殖生理理论与胚胎生物技术的发展。

二、NT的生理学基础与基本原则

(一)生理学原理

1、母畜发情后生殖器官的孕向发育

2、早期胚胎的游离状态

3、子宫对早期胚胎的免疫耐受性

4、胚胎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二)NT遵循的基本原则

1、胚胎移植前后所处环境的同一性

(1)供体和受体在分类学上的属于同一物种;

(2)胚胎发育阶段与受体发情时间上的一致性;

(3)胚胎发育阶段与受体生殖道解剖位置的一致性。

2、胚胎发育的阶段。

ET时间不应超过周期黄体的寿命,应在妊娠时别发生之前。

3、胚胎的质量。

保证质量。

4、经济效益或科学价值。

供胚应具独特经济价值,而受体要求生产性能一般,但繁殖性能良好,环境适应能力强。

(三)ET应具备的条件

1、实验室条件

2、技术条件

3、胚胎来源

三、胚胎移植的技术程序

(一)供、受体母畜的选择

1、供体母畜

健康,较高育种价值,生殖机能正常,已证明对超排反应较好。

2、受体母畜

健康、繁殖性能良好,体型较大。

(二)受体母畜的同期发情

(三)供体母畜的超排

1、超排概念及原理

定义:在母畜发情周期的适当适当时间,注射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使卵巢比自然发情时有更多的卵泡发育并排卵,这种方法称之(superovulation)。

2、超排方法(结合激素作用自己去思考为何采取这些激素处理?)

(1)FSH+PG

(2)CIDR+ FSH+PG

(3)PMSG+PG

胚胎收集时间:

配种后3-8d后,发育至4-8细胞胚以上为宜(大多数动物)

或桑葚胚或早期囊胚(配种后6-8d)(牛和水牛)

四、胚胎移植主要存在的问题

1、超排效果不稳定;

2、胚胎回收率低;回收率在50-80%

3、供体的再利用问题;

4、配套技术问题;

5、技术人员缺乏,推广体系不健全。

五、ET技术的发展前景

1、牛羊的胚胎冷冻保存和移植技术已基本成熟,一些国家已进入产业化阶段,我国畜牧业发达地区推广速度很快,有潜在的开发前景;

2、胚胎冷冻保存是实现ET产业化的重要保障,其具有重要意义。

3、如何超排效果、简化技术操作过程,提高移植妊娠率等很多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二节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一、IVF概念

指哺乳动物的精zi和卵子在体外人工控制的环境中完成受精过程的技术,称为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

IVF对动物生理机理研究、畜牧生产、医学和濒危动物的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1、IVF技术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配子发生、受精和胚胎早期发育吉利的研究;

2、IVF为胚胎生产提供了廉价和高效的手段,对充分利用优良物种物种资源、缩短繁殖周期、加快品改等有重要价值;

(通过IVF技术,使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淘汰或死亡的优良母畜仍可继续繁殖后代变成可能)

3、在人类,IVF是治疗某些不孕症和克服性连锁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4、IVF还是哺乳动物ET,克隆,转基因和性别控制等现代生物技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IVF技术的基本操作程序

体外受精的主要内容包括:

●卵子的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 IVM)

●卵子和精zi的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

●受精卵的体外培养( in vitro culture, IVC)

第三节克隆技术

克隆(cloning):指不通过精zi和卵子的受精过程而产生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新个体的一门胚胎生物技术。哺乳动物克隆技术:

广义:胚胎分割、卵裂球分离培养和细胞核移植技术

狭义:胚胎细胞核移植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

一、胚胎分割

定义:是运用显微操作系统将哺乳动物附植前胚胎分成若干个具有继续发育潜力部分的生物技术。

二、胚胎细胞核移植

胚胎克隆或胚胎细胞核移植(embryon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它是通过显微操作将早期胚胎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构建新合子的生物技术。

三、体细胞核移植

体细胞克隆或体细胞核移植(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是把分化程度较高的体细胞移入到去核卵子中,构建新合子的生物技术。

第四节转基因技术

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它是通过一定方法把人工重组的外源DNA导入到受体动物的基因组中或把受体基因中的一段基因切除,从而使受体动物的遗传信息发生人为改变,并且这种改变能遗传给后代的一门生物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又到遗传改变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

第五节性别控制技术

动物性别控制技术定义:是通过对动物的正常生殖过程进行人为干预,使成年雌性动物产生人们期望性别后代的一种生物技术。

流动细胞器分类法进行X、Y精zi分离的程序:

1、先用DNA特异性染料对精zi进行活体染色;

2、然后精zi连同少量稀释液逐个通过激光束,探测器可探测精zi的发光强度并把不同强弱的光信号传递给计算机;

3、计算机指令液滴充电器使发光强度高的液滴带正电,弱的带负电;

4、然后带电液滴通过高压电场,不同电荷的液滴在电场中被分开,进入到两个不同的收集管,正电荷收集管为X精zi,负电荷收集管为Y精zi。

第六节动物胚胎干细胞技术

一、ES细胞研究的意义

1、ES细胞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育的发生发育规律;

2、可在体外研究细胞的分化规律;

3、可用于研究基因的功能;

4、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生产;

5、可治疗人类的某些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