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弱电系统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弱电系统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弱电系统设计说明

和美星城西区住宅一期--弱电智能化专业设计说明

1.工程概况

1.1.建筑名称:和美星城西区住宅一期

1.2.使用性质:住宅楼、商铺等

1.3.建设地点:长沙市天心区暮云

1.4.项目地址:和美星城西区住宅一期位于天心区暮云芙蓉南路四段977号,总建筑面积142000多平方米,由11栋小高层建筑、一个一层地下车库及少量沿街商铺组成。

1.5.本次项目建筑智能化专业设置一间监控中心和一间通信机房:

监控中心:设计在B1#栋负一层的消防控制室;

通信机房:设计在A2#栋负一层的电信间内;

2.设计依据

2.1.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2.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2.3.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主要标准及法规: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住宅设计规范》(GB5096-2011);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2012)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及验收规范》(GB50847-2012);

?《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设施建设标准》(J12133-2012);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201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2

?《建筑和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7);

?《有线接入网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YD/T 5139-2005);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国家及地方现行的关于“三网”工程的相关规范及文件要求。

国家及省、市现行规范、规定,湖南省地方标准;

方案评审意见、初步设计预审意见及施工图批文;

施工图集:《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建筑电气通用图集》和《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等。

3.设计范围

在本设计中,我们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国家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及类似项目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情况进行设计,各系统组成如下:

光纤入户(三网)系统;智能化传输专网系统;楼宇可视对讲/门禁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周界电子围栏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电梯五方通话系统(只布线);背景音乐系统;机房工程(含静电地板、UPS 电源、防雷接地等,其它如装修等均不管);室外管网及公共桥架系统。

4.技术要求:

4.1.本图纸供建设方招标、预算及管线预埋使用,最终设备安装施工以运营商及承包商深化图纸为准。进出建筑物的所有信号传输铜缆均应装设适配的浪涌保护器。

4.2.宽带网络及有线电视布线系统(光纤入户):

1)为适应湖南省城市建设与信息网络向数字化、多业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推进住宅小区及商住楼的通信设施建设,实现三网融合,促进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的要求,本项目采用光纤到户(FTTH)的建设方式;

2)总的指导原则:本项目的通信及有线电视配套基础设施是提供住户信息服务接入的公共物理平台,应确保住户自主选择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的权利;

3)4)有线电视接入部分根据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住宅小区及商住楼通信设施建设标准》(DBJ43/003-2012)中要求进行设计;4)小区设备间设置:设置在住宅区A2栋负1层的电信间内;

4.3.通信接入系统:

1)通信信号由当地通信运营商提供,小区内业主可自主选择不同的通信运营商,可满足至少三家以上的通信信号接入;

2)工程界面的确定:小区设备间中住户侧的光纤配线架至住户家中信息插座的通信设施,由开发商投资建设,交换局侧的配线模块及接入光缆由电信业务经营者负责建设;

3)在通信机房内预留运营商信号接入设备的摆放区,接入设备由运营商提供;

4.4.智能化传输网络系统:

1)智能化传输专网用于整个小区内的所有智能化系统的数据传输的基础平台,通过本平台进行数据传输的有:数字楼宇对讲系统,IP数字监控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数字广播系统等;

2)使用基于TCP/IP协议的以太网技术构建,采用星型拓扑,两层网络架构,主干1000M,接入层采用100M;

3)接入层交换机要求支持VLAN划分,支持网管功能,核心层交换机应采用高速、高带宽、支持不同网络协议交换机,并应具有较大的背板带宽;

4)传输专网应能根据不同的子系统进行VLAN划分,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和准确;

5)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单位负责审核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的协调事宜。

4.5.楼宇可视对讲系统:

1)本项目采用全数字智能型彩色可视对讲系统,基于TCP/TP协议的传输方式,整个小区设置1个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设置在监控中心,在管理中心内设置1台管理主机,管理中心通过管理主机可实现对小区内任一住户进行综合管理,为小区提供安全的防范设施、先进的管理手段以及便利的生活方式。

2)在小区主次出入口设置围墙机,访客进入小区时,通过围墙门主机呼叫住户,经过相应住户确认后,由保安或住户为其开启小区大门进入;访客进入小区后,在各单元门口经过相应住户确认后,由住户为其开启单元门方可进入。

3)在每个单元的入户门(含地下层)处设置单元门口机,共设32台;

4)每户设置1台7寸数字触摸式全彩室内分机,集成可视对讲、访客留影留言、防区报警、紧急求助、信息上传、小区信息接收和查看、夜间免打扰等功能于一体,并且预留家居智能化接口,与梯口机、围墙机、中心主机联网;中心管理主机可实现可视对讲,信

息发布、安防报警,语音短信报警,远程控制开启防盗门等功能,有效地防止非法人员进入住宅楼。

5)门口机采用DC12V电源供电,电源设置在同层的消防电井内,壁挂安装,安装高度底边距地1.4M;

6)系统供电:单元门口机和单元汇聚交换机采用机房UPS集中供电,户内机及各楼层接入交换机采用就近取电。当市电停电时,门口机由UPS供电,业主正常刷卡进出单元门,但室内分机停止工作;

7)可视对讲功能:当访客在单元门口呼叫室内分机时,室内可视对讲分机发出提示音同时显示访客图像;住户可通室内分机与门口机前的访客进行双向通话;在通话过程中,住户可以通过按“开锁”键开启门口机电锁,或通过按“挂机”键结束通话。同样当单元门口机呼叫管理主机时也能实现上述功能。对讲话音图像清晰、信噪比高、失真度小。当住户家中无人时,访客可通过单元门口机进行留言留影,住户回家后可通过室内分机查看留言留影。

8)门禁系统必须满足紧急逃生时人员疏散的要求。当发生火警或需紧急疏散时,住宅楼疏散门的防盗门锁须能集中解除或现场顺疏散方向手动解除,使人员能迅速安全疏散。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或联网型门禁系统时,在确认火情后,须在消防控制室集中解除相关部位的门禁。

9)本系统所有工作及报警信号均接入管理中心,对讲管理中心设在监控机房和物业管理中心,报警应实现与物业保安管理中心联网,并可通过保安中心与市公安局110联网;

4.6.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1)本工程在小区内建设一套集图像采集、控制为一体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小区管理工作的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统一管理的现代化高科技治安管理体系。

2)总监控中心设在B2栋负一层,与消防控制室共用,监控中心需设置2种以上的对外报警联络通信方式;

3)本设计采用IP数字监控系统,系统由视频前端、传输网络、显示部分、存储部分和管理平台几部分组成;

4)视频前端部分:主要设置在小区主次出入口、各单元入口大堂、电梯前厅、电梯内、室外公共区域、主干道路、周界、设备机房、地下车库等重要场所,采用IP摄像机;摄像机的安装应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和按照被保护对象的布防要求进行布置和安装,确保摄像机的有效监视范围,保证无监视盲区。摄像机在安装后正式使用之前或之中,按照不同的环境因素和摄像机的种类进行调试,正确调整摄像机的镜头焦距、聚焦及光圈,还有白平衡的调整、视频增益、同步方式以及电子快门、背景光补偿等项目的调整。使摄像机工作于最佳状态,保证最佳的监视效果。

5)传输部分:通过智能传输专网,电梯内监控利用电梯厂家的随行电缆;

6)显示部分:设置12台46寸液晶监视器组成电视墙,通过数字高清解码器控制信号上墙;

7)存储及管理平台:采用9台24路NVR进行存储,应满足20天以上存储时长要求,配置1套平台管理服务器和1套流媒体服务器,用于监控的综合管理;

8)供电:前端设备采用机房UPS集中供电方式,后台存储、管理及控制设备采用UPS集中供电;

9)系统的深化设计由承包商负责,设计单位负责审核与其他系统接口的协调事宜。

4.7.电子巡查管理系统:

1)系统由计算机,传送单元,手持读取器,巡更点等设备组成,巡更点安装于巡更路线墙面上,保安人员巡更时手持读卡器。

2)巡更时,保安人员按规定的路线及时间及时到达巡更点,用手持读卡器读取巡更点上的资料。巡更结束后将手持读卡器插入传送单元,此时手持读卡器中存储的所有信息自动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记录各种巡更信息,并可随时打印各种巡更记录。

3)巡更点设置在复杂的区域、偏僻地带、重点部位、易被破坏地区和监控、报警系统无法顾及的地方。设置巡更点,如各楼层、车库及主要设备房,室外重要区域等。

4)各巡更点按离地1.4米安装。

4.8.周界防范报警系统:

1)本工程的周界防范采用电子围栏报警系统,可用于防止人或动物攀越围墙,确保小区内安全;在小区非出入通道的周边区域设置脉冲电子围栏探测器,形成一道电子围墙进行防范和管理。电子围栏系统主要用以防止有人非法穿越或破坏时,把犯罪制止在发生之前,让入侵者知难而退。当入侵者强行入侵时,报警系统会发出警报,及时通知保安人员,并在电脑上存储报警记录。

2)小区的电子围栏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前端设备的设置:前端设备主要由终端杆、承力杆、中间杆、合金线等组成,具有威慑、阻挡、报警三重功能;

?电子围栏主机:对电子围栏的报警设置防区编码,以识别报警的区域。以总线的方式传输;

?报警主机:接受防区设置设备的编码信号,并对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输出联动信号至电子地图或软件,并可连接专用报警打印机,保存报警记录。

?报警显示:在控制中心配置报警电脑一台,安装报警软件,通过显示器显示对应每个防区的状态,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报警方位。?存储:连接报警主机的报警管理电脑在报警发生时,同时将报警信息保存方便以后的查询,也可连接报警打印机,打印后保存。?信号的传输:电子围栏系统的电缆分为信号电缆和电源电缆,电缆采用RVV2*1.0,如周界距离较长,电源和信号电缆均采用RVV2*1.5,考虑到电缆在室外敷设,全部使用防水电缆。

3)报警管理主机设置监控中心内,要求能实现与监控系统联动;

4)报警探测器需根据小区围墙的样式和走势而定,本设计中数量为暂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系统管线沿围墙暗敷,预埋采用PVC20管;

4.9.背景音乐广播系统:

1)本项目设置1套广播系统,广播机房设在监控中心内,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小区背景音乐和广播、消防和保安报警以及紧急通知等。本项目的背景音乐系统主要设置在小区大门口、休闲广场、主干道等区域。广播系统还能满足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引导疏散人员、全区通知等功能需求,与消防报警联动,当发生紧急事故(如火灾时),可根据报警信号自动切换到紧急广播工作状态。

2)本设计采用IP数字广播方式,并与消防系统联动,可用于播放背景音乐兼消防紧急广播,消防紧急广播优先于其他广播;

3)室外采用仿真型音箱,结合景观专业设置,依据景观要求做相应调整;

4)主机应具备综合检查及自检功能,能不间断地对系统主机及扬声器回路的状态进行监测;

5)系统应具备隔离功能,某一个回路扬声器发生短路,应自动从主机上断开,以保证功放及控制设备的安全;

6)系统主机应为标准的模块化配置,并提供标准接口及相关软件通信协议,以便系统集成;

7)系统频响为70Hz~12KHz,谐波小于0.1%,信噪比不低于65dB。

8)火灾时,自动或手动打开相关区域消防紧急广播,同时切断背景音乐广播。消防紧急广播切换在消防控制室内完成;

4.10.电梯五方通话系统:

1)电梯五方通话系统包括:电梯轿厢与管理中心、电梯轿厢与电梯机房、电梯轿厢与电梯井底坑、电梯机房与管理中心、电梯底坑与管理中心之间的五方通话;

2)在电梯轿厢、电梯机房、电梯井底坑设置电梯对讲分机,在管理中心设置中心管理主机,管理中心设在小区监控中心内;

?系统布线采用总线制方式,随行电缆由电梯厂家配合施工,线缆敷设应远离强电,主干线缆沿地下室桥架敷设,室外部分须做好防水处理。

4.11.停车场管理系统:

本次设计采用摄像机、显示屏、闸机一体式车牌识别停车管理系统。根据室外车行出入口情况,系统暂设计在小区进出的位置设置5套停车管理系统(1进1出),车辆进入地下车库通过车牌识别,车辆出库只需要压地感抬闸。

本次暂设计5套一进一出车牌识别停车管理系统。

1)进口:高清通道车牌识别仪(1台)、入口道闸(1台)、地感线圈(1个)显示屏(1块);入口控制板;语音提示系统(1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